「古生代知名物種列表」: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Wiki-Bot 同步更新 |
|||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3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h0|古生代知名動物列表}} | {{h0|古生代知名動物列表}} | ||
{{synchro|New Komica wiki (仮)|2024年04月23日 14:39}}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 margin:0px auto; text-align:center;"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 margin:0px auto; text-align:center;" | ||
第12行: | 第13行: | ||
|} | |} | ||
== 節肢動物 | == 泛節肢動物 == | ||
* 包括了節肢動物、緩步動物與有爪動物的{{wp|並系群}} | |||
** 由於{{wp|緩步動物門|緩步動物}}的化石數量過於稀少<ref>目前全球的緩步動物的化石數不多於'''十件'''</ref>,因此不作介紹 | |||
===恐蝦綱=== | ===恐蝦綱=== | ||
*由於起源古老且缺乏甲殼 | * 由於起源古老且缺乏甲殼,曾經被科學家認為是與節肢動物不同的生物,因此把它們和有爪動物門一同分類為葉足動物門 | ||
** 直到2020年又隨著更完整的帶殼化石及親緣物種化石出土又歸回節肢動物門。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
|- | |- | ||
第32行: | 第36行: | ||
|加拿大 | |加拿大 | ||
|rowspan="4"|寒武紀 | |rowspan="4"|寒武紀 | ||
|最早只有發現像蝦仁狀的爪得名『奇蝦』,其他身體部位還被認為是不同的動物,後來完整度更高的化石出土才明白牠是古老的頂級掠食者,還可能是第一批具有複雜 | |最早只有發現像蝦仁狀的爪得名『奇蝦』,其他身體部位還被認為是不同的動物,後來完整度更高的化石出土才明白牠是古老的頂級掠食者,還可能是第一批具有複雜眼睛的動物 | ||
|[[檔案:加拿大奇蝦.jpg|200px]] | |[[檔案:加拿大奇蝦.jpg|200px]] | ||
|- | |- | ||
第52行: | 第56行: | ||
|歐巴賓海蠍 | |歐巴賓海蠍 | ||
|恐蝦綱、放射齒目、歐巴賓海蠍科 | |恐蝦綱、放射齒目、歐巴賓海蠍科 | ||
|肉食性、體長可 | |肉食性、體長可至7釐米、特點是具有五隻眼睛、口器頗似象鼻且前端有帶刺的鉗子。 | ||
|加拿大卑詩省 | |加拿大卑詩省 | ||
|關於口器的用法據推測可能用以掏出潛藏在泥沙中的小動物取食。 | |關於口器的用法據推測可能用以掏出潛藏在泥沙中的小動物取食。 | ||
第77行: | 第81行: | ||
|宣揚爪蟲 | |宣揚爪蟲 | ||
|恐蝦綱 | |恐蝦綱 | ||
|肉食性、體長約65公分、特點是具有特別長的長刺狀捕食肢看起來威猛 | |肉食性、體長約65公分、特點是具有特別長的長刺狀捕食肢<br/>看起來威猛,口器的比例卻是小的可憐,只能捕食小動物維生。 | ||
|格陵蘭 | |格陵蘭 | ||
|寒武紀 | |寒武紀 | ||
|可能是介於有爪動物與恐蝦綱之間的基幹類群。 | |可能是介於有爪動物與恐蝦綱之間的基幹類群。 | ||
|[[檔案:宣揚爪蟲.jpg |200px]] | |[[檔案:宣揚爪蟲.jpg |200px]] | ||
|- | |||
|} | |||
=== 異蟲綱/有爪動物門 === | |||
* <s>不是[[仮面ライダーカブト/角色介紹#異蟲/宇蟲(ワーム/Worm)|外星生命體]]</s> | |||
* 曾經與恐蝦綱一同被歸類為葉足動物門,隨著親緣物種化石的出土,異蟲綱成為了有爪動物門的分支,而有爪動物亦與節肢動物及緩步動物<ref>亦被稱為水熊蟲</ref>共同組成了泛節肢動物 | |||
* 在很長時間內幾乎從化石紀錄中消失,科學家推斷殘存的異蟲可能在古生代晚期登上陸地,並[[魔改造]]自己的身體<ref>例如把自己的肢體改造成發射粘液的結構,甚至解鎖了其他泛節肢動物無法想像的[[黑科技|<s>黑科技</s>]]胎生能力</ref>,最後以有爪動物的名義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 | |||
** 因為魔改造的程度過高,科學家在剛發現有爪動物時一度把它們當成某種軟體動物,甚至視為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演化之間的連結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
|- | |||
!學名 | |||
!中文名 | |||
!分類 | |||
!能力、特徵 | |||
!化石分佈地 | |||
!生存年代 | |||
!備註 | |||
!圖片 | |||
|- | |||
|Hallucigenia | |||
|怪誕蟲 | |||
|異蟲綱、堅有爪目、怪誕蟲科 | |||
|有著七到八對附肢,同時有著數量相近的長棘<br/>較長的一邊是頭部,長著一對單眼,有幾對小觸手輔助進食 | |||
|加拿大伯吉斯頁岩、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地 | |||
|寒武紀 | |||
|因為[[進擊的巨人]]聲名大噪,至今仍有許多謎團,連頭尾位置都是近年才找出。<br/>有可能是唯一活到奧陶紀的異蟲綱<ref>科學家在摩洛哥的奧陶紀地層中找到疑似怪誕蟲的化石</ref> | |||
|[[檔案:稀有怪誕蟲.jpg |200px]] | |||
|- | |||
|Onychodictyon | |||
|爪網蟲 | |||
|異蟲綱、等有爪目、爪網蟲科 | |||
|背上有類似毛髮的突起,兩邊有幾對帶刺的甲皮 | |||
|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地 | |||
|寒武紀 | |||
|在同一地層中發現兩種不同大小的爪網蟲,有可能是同一物種的不同性別 | |||
|[[檔案:爪網蟲.jpg |200px]] | |||
|- | |||
|Ovatiovermis | |||
|歡呼蟲 | |||
|異蟲綱、始有爪目、囉哩山蟲科 | |||
|前面的大部分附肢已經特化為負責過濾海水取食的觸手,只留下三對附肢行走 | |||
|伯吉斯頁岩 | |||
|寒武紀 | |||
| | |||
|[[檔案:歡呼蟲.jpg |200px]] | |||
|- | |- | ||
|} | |} | ||
第106行: | 第155行: | ||
|中國雲南省和湖北省 | |中國雲南省和湖北省 | ||
|寒武紀 | |寒武紀 | ||
|甲殼的硬化程度不如真三葉蟲堅實。<br>在親族娜羅蟲身上難能可貴發現雙肢形附肢的化石證據,外型也頗似真三葉蟲而一同歸於核心三葉蟲形類。<br> | |甲殼的硬化程度不如真三葉蟲堅實。<br>在親族娜羅蟲身上難能可貴發現雙肢形附肢的化石證據,外型也頗似真三葉蟲而一同歸於核心三葉蟲形類。<br>真三葉蟲以外的大部分三葉形類都滅絕於寒武紀,只有少數成員存活至其他時代。 | ||
|[[檔案:周小姐蟲.jpg|200px]] | |[[檔案:周小姐蟲.jpg|200px]] | ||
|- | |- | ||
|- | |- | ||
|Olenoides | |Olenoides | ||
|擬油櫛蟲 | |擬油櫛蟲/小油櫛蟲 | ||
|三葉蟲綱、縱棒頭蟲目、叉尾蟲科 | |三葉蟲綱、縱棒頭蟲目、叉尾蟲科 | ||
| | |伯吉斯頁岩中最常見的三葉蟲之一,可能是當地奇蝦的主食<br/>可以說是最符合大眾認知的三葉蟲 | ||
| | |加拿大、美國、格陵蘭、俄羅斯 | ||
|寒武紀 | |寒武紀 | ||
| | |<s>水屬性、水族、等級2、攻擊力1200/守備力0</s> | ||
|[[檔案:擬油櫛蟲.jpg|200px]] | |[[檔案:擬油櫛蟲.jpg|200px]] | ||
|- | |- | ||
第135行: | 第184行: | ||
|奧陶紀 | |奧陶紀 | ||
| | | | ||
| | |[[File:長眼蟲科.jpg|200px]] | ||
|- | |- | ||
|Isotelus rex | |Isotelus rex | ||
第143行: | 第192行: | ||
| | | | ||
|奧陶紀 | |奧陶紀 | ||
| | |圖片中最大的三葉蟲才是等稱蟲 | ||
|[[檔案:霸王等稱蟲.jpg|200px]] | |[[檔案:霸王等稱蟲.jpg|200px]] | ||
|- | |- | ||
第158行: | 第207行: | ||
|球接子 | |球接子 | ||
|三葉蟲綱、球接子目、球接子科 | |三葉蟲綱、球接子目、球接子科 | ||
|中間的部分退化至只剩幾節,頭和尾的大小差不多,同時大部分種類都退化了眼睛,導致它們比起三葉蟲更像蛤蜊 | |||
|全球各地 | |||
|寒武紀-奧陶紀 | |||
| | | | ||
| | |[[檔案:球接子.jpg|200px]] | ||
| | |||
|- | |- | ||
|Han solo | |Han solo | ||
第171行: | 第220行: | ||
|中奧陶紀 | |中奧陶紀 | ||
| | | | ||
| | |[[檔案:韓·索羅球接子.jpeg|200px]] | ||
|- | |- | ||
|Dicranurus | |Dicranurus | ||
第224行: | 第273行: | ||
|奧陶紀晚期 | |奧陶紀晚期 | ||
| | | | ||
|[[檔案:巨型羽翅鱟. | |[[檔案:巨型羽翅鱟.png|200px]] | ||
|- | |- | ||
|Brontoscorpio anglicus | |Brontoscorpio anglicus | ||
第233行: | 第282行: | ||
|志留紀 | |志留紀 | ||
|目前僅發現長度約10公分的螯肢可動指化石。 | |目前僅發現長度約10公分的螯肢可動指化石。 | ||
| | |[[File:布龍度蠍子.jpg|200px]] | ||
|- | |- | ||
|Pulmonoscorpius | |Pulmonoscorpius | ||
第313行: | 第362行: | ||
|寒武厚槳蝦 | |寒武厚槳蝦 | ||
|寒武厚槳蝦科 | |寒武厚槳蝦科 | ||
| | |頭部前部有顯眼的單一大複眼,其結構保存完好,顯示角膜分為三層,最外層和最內層為透明狀,中空的中間層含有深色 | ||
|格陵蘭 | |格陵蘭 | ||
|寒武紀排碧期 | |寒武紀排碧期 | ||
| | | | ||
|[[檔案:寒武大單面眼蟲.jpg|200px]] | |[[檔案:寒武大單面眼蟲.jpg|200px]] | ||
|- | |||
|Kylinxia zhangi | |||
|麒麟蝦 | |||
|rowspan="3"|節肢動物門 | |||
| | |||
|rowspan="2"|中國雲南 | |||
|rowspan="2"|寒武紀第三期 | |||
| | |||
|[[File:麒麟蝦.png|200px]] | |||
|- | |||
|Omnidens amplus | |||
|大全牙蟲 | |||
| | |||
| | |||
|[[File:大全牙蟲.jpg|200px]] | |||
|- | |||
|Aquilonifer spinosus | |||
|風箏攜帶蟲 | |||
| | |||
| | |||
|志留紀 | |||
|化石顯示好幾個幼體像風箏線一樣與成體相連,是已知最古老的育幼器官化石。此外,這些幼蟲最初被認為是寄生蟲。 | |||
| | |||
|- | |- | ||
|Arthropleura | |Arthropleura | ||
|節胸蜈蚣 | |節胸蜈蚣/節胸蟲 | ||
|多足亞門、倍足綱、節肋目、節胸科 | |多足亞門、倍足綱、節肋目、節胸科 | ||
| | |全長最多2.5米的巨大節肢動物,很可能以當時常見的植物為食 | ||
|北美、蘇格蘭 | |北美、蘇格蘭 | ||
|石炭紀 | |石炭紀-二疊紀早期 | ||
| | |雖然不少人稱其為節胸蜈蚣,但其實它和蜈蚣的親緣關係較遠,反而更接近馬陸的祖先 | ||
| | |[[File:節胸蜈蚣.jpg|200px]] | ||
|- | |- | ||
|Amynilyspes | |Amynilyspes | ||
第335行: | 第407行: | ||
|石炭紀後期 | |石炭紀後期 | ||
| | | | ||
| | |||
|- | |||
|Marrella splendens | |||
|馬爾拉蟲 | |||
|馬爾拉蟲綱、馬爾拉蟲目、馬爾拉蟲科 | |||
|身體柔軟、背甲形狀呈星形或圓盾形、軀幹瘦如骸骨、附肢細長 | |||
| | |||
|寒武紀中期 | |||
|化石研究發現,馬爾拉蟲具備脫皮行爲,可能是最早具備這種特性的生物。左右突起已確認有微小的凹槽,並有理論認為這些凹槽是結構色因而能發出彩虹光芒。 | |||
| | |||
|- | |||
|Fuxianhuia | |||
|撫仙湖蟲 | |||
|撫仙湖蟲目、撫仙湖蟲科 | |||
|有31個體節,外骨骼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背、腹分節數目不一致,間接表明是昆蟲的遠祖 | |||
|雲南省玉溪市澂江縣 | |||
|寒武紀第三期 | |||
|已知最早具有心血管系統的生物。化石顯示一隻性成熟的個體帶著4隻幼蟲,這可能是化石發現中已知最古老的養育行為。 | |||
| | | | ||
|- | |- | ||
第381行: | 第471行: | ||
|泥盆紀晚期 | |泥盆紀晚期 | ||
|2023年的研究認為鄧氏魚的體長只有先前的一半,因此新復原變矮肥短 | |2023年的研究認為鄧氏魚的體長只有先前的一半,因此新復原變矮肥短 | ||
|[[檔案:鄧氏魚. | |[[檔案:鄧氏魚.jpg|200px]] | ||
|- | |- | ||
|Bothriolepis | |Bothriolepis | ||
第391行: | 第481行: | ||
| | | | ||
|[[檔案:溝鱗魚.jpg|200px]] | |[[檔案:溝鱗魚.jpg|200px]] | ||
|- | |||
|Sacabambaspis | |||
|薩卡班甲魚 | |||
|鰭甲魚綱、阿蘭達魚目、阿蘭達甲魚科 | |||
| | |||
| | |||
|奧陶紀中期至晚期 | |||
|<big>◉▼◉</big><br>2022年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修復模型在推特上引起不少關注,並在隔年成為迷因 | |||
|[[檔案:薩卡班甲魚.jpg|200px]] | |||
|- | |- | ||
|Doryaspis | |Doryaspis | ||
第408行: | 第507行: | ||
| | | | ||
| | | | ||
|[[檔案:柵棘魚. | |[[檔案:柵棘魚.png|200px]] | ||
|- | |- | ||
|Helicoprion | |Helicoprion | ||
|旋齒鯊 | |旋齒鯊 | ||
|rowspan="2"|軟骨魚綱、全頭亞綱、尤金齒目、旋齒鯊科 | |rowspan="2"|軟骨魚綱、全頭亞綱、尤金齒目、旋齒鯊科 | ||
|下頜上長著排列成螺旋狀的牙齒。 | |上頜沒有牙齒,下頜上長著排列成螺旋狀的牙齒。<br/>已知最大的古生代軟骨魚之一 | ||
|北美、東歐、亞洲和澳洲 | |北美、東歐、亞洲和澳洲 | ||
|二疊紀-三疊紀 | |二疊紀-三疊紀 | ||
| | |科學家在很長時間內因為不清楚旋齒鯊的頭部構造,一度懷疑它是凶猛的頂尖掠食者,但近年的研究可以推斷它是<s>對菊寶具</s>特化的菊石狩獵者 | ||
|[[檔案:旋齒鯊.jpg|200px]] | |[[檔案:旋齒鯊.jpg|200px]] | ||
|- | |- | ||
|Sarcoprion | |Sarcoprion | ||
|沙寇鋸鯊 | |沙寇鋸鯊 | ||
| | | | ||
|格陵蘭 | |格陵蘭 | ||
|二疊紀 | |二疊紀 | ||
| | | | ||
| | |[[檔案:沙寇鋸鯊.jpg|200px]] | ||
|- | |- | ||
|Edestus | |Edestus | ||
第455行: | 第554行: | ||
|- | |- | ||
|Furcacauda | |Furcacauda | ||
| | |福爾卡魚 | ||
|花鱗魚綱、叉尾花鱗魚目、叉尾花鱗魚科 | |花鱗魚綱、叉尾花鱗魚目、叉尾花鱗魚科 | ||
| | | | ||
第461行: | 第560行: | ||
|志留紀-泥盆紀 | |志留紀-泥盆紀 | ||
| | | | ||
|[[檔案:福爾卡魚 | |[[檔案:福爾卡魚.png |200px]] | ||
|- | |- | ||
|} | |} | ||
第478行: | 第577行: | ||
|- | |- | ||
|Hyneria | |Hyneria | ||
|含肺魚 | |含肺魚/海納魚 | ||
| rowspan="2" |肉鰭魚總綱、骨鱗魚目、三列鰭魚科 | | rowspan="2" |肉鰭魚總綱、骨鱗魚目、三列鰭魚科 | ||
| | |身長超過三米,體重可達兩噸<br/>一度被認為是最大的肉鰭魚類,直到長達七米的根齒魚出土為止 |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 ||
|泥盆紀法門階 | |泥盆紀法門階 | ||
|BBC的《與巨獸同行》中出現。 | |BBC的《與巨獸同行》中出現。<br/>名字中的“海納”是指發現化石的地方<s>,所以別問為甚麼一個淡水魚的名稱有“海”</s> | ||
|[[檔案:含肺魚.jpg|200px]] | |[[檔案:含肺魚.jpg|200px]] | ||
|- | |- | ||
第539行: | 第638行: | ||
|石炭紀-二疊紀 | |石炭紀-二疊紀 | ||
| | | | ||
|[[檔案:Lethiscus. | |[[檔案:Lethiscus.png|200px]] | ||
|- | |- | ||
|Diplocaulus | |Diplocaulus | ||
第575行: | 第674行: | ||
|石炭紀 | |石炭紀 | ||
| | | | ||
| | |[[檔案:原水蠍螈.jpg|200px]] | ||
|- | |- | ||
|Diadectes | |Diadectes | ||
第621行: | 第720行: | ||
|中龍 | |中龍 | ||
|副爬行動物、中龍目、中龍科 | |副爬行動物、中龍目、中龍科 | ||
| | |長約一米,在鹽湖中生存的蜥形綱<br/>可能以密集的牙齒過濾水中的浮游生物,並以它們為食 | ||
|南美和南非 | |南美和南非 | ||
|二疊紀早期 | |二疊紀早期 | ||
| | |中龍的化石在如今被大西洋分隔的南美與非洲南部出土,是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之一 | ||
|[[檔案:中龍. | |[[檔案:中龍.png|200px]] | ||
|- | |- | ||
|Pareiasaurus | |Pareiasaurus | ||
第634行: | 第733行: | ||
|二疊紀晚期 | |二疊紀晚期 | ||
| | | | ||
| | |[[File:鋸齒龍.jpg|200px]] | ||
|- | |- | ||
|Edaphosaurus | |Edaphosaurus | ||
第707行: | 第806行: | ||
|加拿大 | |加拿大 | ||
|寒武紀 | |寒武紀 | ||
| | |古生物學家一度認為皮卡蟲才是脊椎動物的祖先,但後來證明昆明魚和海口魚的地質年代更早於皮卡蟲。 | ||
|[[檔案:皮卡蟲.jpg|200px]] | |[[檔案:皮卡蟲.jpg|200px]] | ||
|- | |- | ||
第777行: | 第876行: | ||
| | | | ||
|[[檔案:鹿間貝.jpg|200px]] | |[[檔案:鹿間貝.jpg|200px]] | ||
|- | |- | ||
|} | |} | ||
第915行: | 第973行: | ||
|寒武紀早期 | |寒武紀早期 | ||
|從最初發現開始到現在一直無法確認其歸屬定位,甚至還混亂了頭足綱的起源,是三大妖孽中最早也最重要的存在。學者推測其就算不是頭足綱的直系先祖,也必定與其有親緣關係。 | |從最初發現開始到現在一直無法確認其歸屬定位,甚至還混亂了頭足綱的起源,是三大妖孽中最早也最重要的存在。學者推測其就算不是頭足綱的直系先祖,也必定與其有親緣關係。 | ||
另外根據各種古代箭蟲的化石發掘證據,也有一說其更接近毛顎動物。 | |||
|[[檔案:內耶克蝦.jpg|200px]] | |[[檔案:內耶克蝦.jpg|200px]] | ||
|- | |- | ||
第924行: | 第983行: | ||
|寒武紀 | |寒武紀 | ||
| | | | ||
| | |[[檔案:奧托蟲.jpg|200px]] | ||
|- | |- | ||
|Inquicus fellatus | |Inquicus fellatus | ||
第942行: | 第1,001行: | ||
|中寒武世-石炭紀晚期 | |中寒武世-石炭紀晚期 | ||
|化石很像在石頭上用筆寫出痕跡,名字也自此得來。 | |化石很像在石頭上用筆寫出痕跡,名字也自此得來。 | ||
|[[檔案:弓筆石.jpg |200px]] | |[[檔案:弓筆石復原圖.jpg |200px]] | ||
|- | |- | ||
|Dickinsonia | |Dickinsonia | ||
第951行: | 第1,010行: | ||
|埃迪卡拉紀晚期 | |埃迪卡拉紀晚期 | ||
|隱生宙時期物種,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動物之一 | |隱生宙時期物種,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動物之一 | ||
| | |[[檔案:狄更遜水母.jpg |200px]] | ||
|- | |- | ||
|} | |} |
於 2024年4月24日 (三) 01:00 的最新修訂
古生代知名動物列表
由於古生代跨度過長且物種繁多,故開此子條目盤點那些滅絕的知名物種 |
本條目是個科普、且古生代生物是研究不完的史詩大坑。歡迎各位博學島民隨時補充並且糾正錯誤。 |
因地殼板塊運動,生物活躍時期的地區大多數已不在現今的地球上,故以化石發現地替代之[1]。 |
比古生代更早期的隱生宙時期物種也一併在此條目中簡介。 |
泛節肢動物
恐蝦綱
- 由於起源古老且缺乏甲殼,曾經被科學家認為是與節肢動物不同的生物,因此把它們和有爪動物門一同分類為葉足動物門
- 直到2020年又隨著更完整的帶殼化石及親緣物種化石出土又歸回節肢動物門。
異蟲綱/有爪動物門
不是外星生命體- 曾經與恐蝦綱一同被歸類為葉足動物門,隨著親緣物種化石的出土,異蟲綱成為了有爪動物門的分支,而有爪動物亦與節肢動物及緩步動物[3]共同組成了泛節肢動物
- 在很長時間內幾乎從化石紀錄中消失,科學家推斷殘存的異蟲可能在古生代晚期登上陸地,並魔改造自己的身體[4],最後以有爪動物的名義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
- 因為魔改造的程度過高,科學家在剛發現有爪動物時一度把它們當成某種軟體動物,甚至視為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演化之間的連結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Hallucigenia | 怪誕蟲 | 異蟲綱、堅有爪目、怪誕蟲科 | 有著七到八對附肢,同時有著數量相近的長棘 較長的一邊是頭部,長著一對單眼,有幾對小觸手輔助進食 |
加拿大伯吉斯頁岩、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地 | 寒武紀 | 因為進擊的巨人聲名大噪,至今仍有許多謎團,連頭尾位置都是近年才找出。 有可能是唯一活到奧陶紀的異蟲綱[5] |
|
Onychodictyon | 爪網蟲 | 異蟲綱、等有爪目、爪網蟲科 | 背上有類似毛髮的突起,兩邊有幾對帶刺的甲皮 | 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地 | 寒武紀 | 在同一地層中發現兩種不同大小的爪網蟲,有可能是同一物種的不同性別 | |
Ovatiovermis | 歡呼蟲 | 異蟲綱、始有爪目、囉哩山蟲科 | 前面的大部分附肢已經特化為負責過濾海水取食的觸手,只留下三對附肢行走 | 伯吉斯頁岩 | 寒武紀 |
三葉蟲形類
- 古生代海洋最具指標性的節肢動物,以上中下跟左中右都能分成三份的身體構造而聞名,還可能是第一批具有複雜複眼的節肢動物。
- 自寒武紀起發展到奧陶紀進入全盛時期,卻在奧陶紀末大滅絕中受到重創,自此開始逐漸步入衰退,進入二疊紀時甚至可能僅紹寥寥幾屬硬撐,最終也撐不過顯生宙最大規模的滅絕審判,與整個古生代生物群一同就此謝幕。
- 不過雖然其外殼與脫殼都非常容易形成化石,但軟組織的保存卻極為稀少,其口器構造和具體產卵方式等迄今仍然是個謎。
螯肢動物亞門
- 起源於寒武紀,特徵是沒有觸角,取而代之的是螯肢,是最早作出附肢特化的動物類群:將前半部的附肢改造成步行用與捕獵用,後半則改為專職呼吸的書鰓。
- 肢口綱板足鱟在奧陶紀能與大型頭足綱爭霸,志留紀進入全盛時期,但最後被有頷魚類趕盡殺絕,殘存的淡水種也在二疊紀紛紛凋零,徒留劍尾亞目的鱟訴說著逝去的榮光。
- 然而蛛形綱中的蜘蛛成功靠毒牙與蛛絲中興了螯肢動物[6],不只反殺昆蟲,還能帶給脊椎動物死亡的恐懼,可謂最傳奇的演化路途。
昆蟲綱
- 別問牠們怎麼飛起來的,我們有6500萬年的時間都找不到昆蟲的一切痕跡,當昆蟲出現後不只會飛還會變態,並且與植物偕同演化,最終構建成了今日陸地生態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恐蟄:我要寫個慘字。
其他節肢動物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 很長一段時間只是其他動物的食物,後來在晚志留紀不知怎地長出了下巴開始微笑、衝出淺海、屠戮舊世界、用一千萬年永遠改變了地球的生態系。
- 儘管在法門劫遭受重創,甚至差點登陸失敗,但最後脊椎動物還是成功強襲揚陸,將整個世界都納入口中。在未來,更會緊追著昆蟲的腳步,三(四)度飛天。
魚類(肉鰭魚以外)
四足形類(肉鰭魚類、兩棲類)
羊膜動物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Hylonomus | 林蜥 | 真爬行動物、盧默龍類、大鼻龍目、原古蜥科 | 長約20公分、外形接近現代蜥蜴。 | 石炭紀晚期 | 普遍認為是所有蜥形綱的祖先。 | ||
Coelurosauravus | 空尾蜥 | 真爬行動物、雙孔亞綱、韋格替蜥科 | 身體兩側有用於滑翔的條狀翅膀、口鼻部尖、頭後方有寬廣的鋸齒狀邊緣。 | 德國和馬達加斯加 | 二疊紀 | 和現代飛蜥的翅膀為拉長的肋骨不同,空尾蜥的翅膀是皮膚特化出來的衍生物。 假如空尾蜥僥倖存活到二疊紀末大滅絕,或許有進化成神話中雙翼四足龍的潛力,但前提是能面對翼龍等飛行動物的競爭以及撐得住白堊紀末的隕石浩劫。 |
|
Mesosaurus | 中龍 | 副爬行動物、中龍目、中龍科 | 長約一米,在鹽湖中生存的蜥形綱 可能以密集的牙齒過濾水中的浮游生物,並以它們為食 |
南美和南非 | 二疊紀早期 | 中龍的化石在如今被大西洋分隔的南美與非洲南部出土,是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之一 | |
Pareiasaurus | 鋸齒龍 | 副爬行動物、前棱蜥形目、鋸齒龍科 | 二疊紀晚期 | ||||
Edaphosaurus | 基龍 | 合弓綱、盤龍目、基龍科 | 形似蜥蜴、背上有功用尚不明確的背帆。 | 北美和歐洲 | 石炭紀晚期-二疊紀早期 | 植食性或雜食性。因長得像蜥蜴所以早期不少作品會把這貨與樓下的都當作恐龍,但請記住牠們屬於和我們哺乳類關係更近的合弓綱成員。 | |
Sphenacodontidae | 楔齒龍科 | 合弓綱、盤龍目、楔齒龍超科 | 最早演化出分化齒的動物類群,著名成員為異齒龍乃二疊紀的頂級掠食者之一。 楔齒龍超科的其中一支在奧爾森滅絕中倖存,繼續演化為獸孔目與未來的哺乳類。 |
||||
Cotylorhynchus | 杯鼻龍 | 合弓綱、盤龍目、卡色龍亞目、卡色龍科 | 北美南部 | 二疊紀早期 | |||
Gorgonopsidae | 麗齒獸科 | 合弓綱、獸孔目、麗齒獸亞目 | 二疊紀晚期 | ||||
Estemmenosuchus | 冠鱷獸 | 合弓綱、獸孔目、冠鱷獸科 | 俄羅斯彼爾姆州 | 二疊紀中期 | |||
Diictodon | 雙齒獸 | 合弓綱、獸孔目、異齒亞目、雙齒獸科 | 非洲和亞洲 | 二疊紀晚期 |
其他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Pikaia | 皮卡蟲 | 頭索動物亞門、頭索綱、皮卡蟲科 | 加拿大 | 寒武紀 | 古生物學家一度認為皮卡蟲才是脊椎動物的祖先,但後來證明昆明魚和海口魚的地質年代更早於皮卡蟲。 | ||
Vetulicola | 古蟲 | 古蟲動物亞門、古蟲綱、古蟲目、古蟲科 | 中國雲南東部 | 寒武紀早期 |
軟體動物門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Kimberella | 金伯拉蟲 | 微瓦霞蟲科 | 埃迪卡拉紀 | ||||
Helcionelloida | 太陽女神螺 | 太陽女神螺綱 | 外觀形似蝸牛不過螺殼呈螺旋的錐形,並非腹足綱成員。 | 寒武紀 | 考據上頭足綱可能源自於此物種。 | ||
Wiwaxia | 微瓦霞蟲 | 微瓦霞蟲科 | 身上覆蓋著一層鱗甲和硬刺用於防禦。鞏膜在生長過程中會定期脫落更換。 | 寒武紀 | |||
Cameroceras | 房角石 | 頭足綱、鸚鵡螺亞綱、內角石目、內角石科 | 外觀狀似巨大魷魚,不過身體皆包覆在椎狀的巨大殼中。 | 奧陶紀 | 可能是最巨大的有殼物種,也可能是最巨大的無脊椎動物。 早期預估可能長達10公尺以上,隨著研究不斷下修後目前推測大約是6~10公尺左右。 一般被認為是鸚鵡螺的始祖,曾經位居食物鏈頂端[7],直到奧陶紀末的滅絕事件中滅絕了各種大型角石。 |
||
Shikamaia | 鹿間貝 | 雙殼綱 | 尺寸可達1公尺以上 | 日本 | 二疊紀 |
棘皮動物門
學名 | 中文名 | 分類 | 能力、特徵 | 化石分佈地 | 生存年代 | 備註 | 圖片 |
---|---|---|---|---|---|---|---|
Ammonicrinus | 海百合亞門、海百合綱 | 泥盆紀中期 | 檔案:Ammonicrinus.jpg | ||||
Caryocrinites | 胡桃海林檎 | 海百合亞門 | 志留紀 | ||||
Pleurocystites | 肋海林檎 | 海百合亞門、始海百合綱、雙孔海林檎目、肋海林檎科 | 奧陶紀晚期 | ||||
Cothurnocystis | 靴海果 | 海扁果亞門、海樁綱、角海果目、靴海果科 | 奧陶紀 | ||||
Sollasina cthulhu | 海膽亞門、海蛇函綱、Sollasinidae | 志留紀 | 檔案:Sollasina cthulhu.jpg |
其他
相關條目
回應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