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2 次修訂) | |||
第12行: | 第12行: | ||
* 起源於佛教中的夜叉神,於民間傳說發揚光大,民間神話記載源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 | * 起源於佛教中的夜叉神,於民間傳說發揚光大,民間神話記載源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 | ||
** 之後活躍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封神演義》、《[[西遊記]]》、《南遊記》等多部古典文學作品。 | ** 之後活躍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封神演義》、《[[西遊記]]》、《南遊記》等多部古典文學作品。 | ||
* 在《西遊記》中跟孫悟空算是先敵後友的的關係,並沒有過多描述。 | |||
** 《封神演義》中則作為第一主角描寫,並在相關作品都會塑造得與孫悟空關係匪淺。 | |||
* 因其經歷在後世傳承時被廣泛{{ruby|改編|<s>美化</s>}}為為反抗權貴的象徵,因此常與[[孫悟空]]、[[楊戩]]并稱為中國神話三大{{ruby|代表|<s>叛逆</s>}}人物,相關改編作品數不勝數。 | * 因其經歷在後世傳承時被廣泛{{ruby|改編|<s>美化</s>}}為為反抗權貴的象徵,因此常與[[孫悟空]]、[[楊戩]]并稱為中國神話三大{{ruby|代表|<s>叛逆</s>}}人物,相關改編作品數不勝數。 | ||
第19行: | 第22行: | ||
** 在佛教中作為夜叉神時的名字,梵名是Nalakuvara或Nalakubala | ** 在佛教中作為夜叉神時的名字,梵名是Nalakuvara或Nalakubala | ||
* 太子 | * 三太子、太子爺公、中壇元帥、火輪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 | ||
** | ** 民俗信仰的諸多頭銜 | ||
=== 萌屬性(?) === | === 萌屬性(?) === | ||
第44行: | 第47行: | ||
* 三昧真火術 | * 三昧真火術 | ||
** 哪咤不借助任何法寶時施展的攻擊性道術,曾用來焚燒馬善。 | ** 哪咤不借助任何法寶時施展的攻擊性道術,曾用來焚燒馬善。 | ||
** <s>無獨有偶,紅孩兒亦會使用三昧真火</s> | ** <s>無獨有偶,紅孩兒亦會使用三昧真火,也是許多民俗傳說或玄幻神魔志怪演義小說內常見的高階火屬性法術</s> | ||
* 一丈六尺蓮花化身 | * 一丈六尺蓮花化身 | ||
** 哪咤削肉剔骨自殺後,在哪咤廟中用香火滋補殘魂,可遊歷陰陽兩界,將鬼判作為自己的手下。 | ** 哪咤削肉剔骨自殺後,在哪咤廟中用香火滋補殘魂,可遊歷陰陽兩界,將鬼判作為自己的手下。 | ||
*** 半年後由於李靖燒廟毀像, 於是太乙真人 | *** 半年後由於李靖燒廟毀像, 於是太乙真人/如來佛祖改用蓮花蓮藕蓮葉作為化身將哪咤恢復人形,而造就哪咤新身體的材料,則是來源於乾元山金光洞中五蓮池的仙蓮與仙荷。 | ||
*** 神佛造像美術設計造型上常會加上荷葉裙或荷葉邊 | |||
* 三頭八臂 | * 三頭六/八臂 | ||
** 哪咤用於以一敵眾的法身能力,因食用太乙真人師傳的三枚火棗,並連飲三杯仙酒下肚,使身上額外生長出兩個腦袋和六條手臂。 | ** 哪咤用於以一敵眾的法身能力,因食用太乙真人師傳的三枚火棗,並連飲三杯仙酒下肚,使身上額外生長出兩個腦袋和六條手臂。 | ||
*** 是比三頭六臂更強一籌的戰鬥法相,多了兩隻手,就等於多了兩個裝備槽,並且每每隻手中都各持有一件法寶或兵器,全裝上陣威勢兩全,成為行走的武器庫。 | *** 是比三頭六臂更強一籌的戰鬥法相,多了兩隻手,就等於多了兩個裝備槽,並且每每隻手中都各持有一件法寶或兵器,全裝上陣威勢兩全,成為行走的武器庫。 | ||
第57行: | 第61行: | ||
** 原著中凡是會三頭六臂的人物需要搖動全身三百六十骨節才能施展出法相(比如羅宣和呂岳),而哪咤只需簡單把身子一搖就能讓三頭八臂瞬間顯露而出,比施展三頭六臂更加方便快速。 | ** 原著中凡是會三頭六臂的人物需要搖動全身三百六十骨節才能施展出法相(比如羅宣和呂岳),而哪咤只需簡單把身子一搖就能讓三頭八臂瞬間顯露而出,比施展三頭六臂更加方便快速。 | ||
*** 開了八臂法身之後,哪咤的外貌會變成藍面獠牙、發似朱砂的兇面金剛模樣,收起八臂法身後就會變回原來膚白清秀的美少年。 | *** 開了八臂法身之後,哪咤的外貌會變成藍面獠牙、發似朱砂的兇面金剛模樣,收起八臂法身後就會變回原來膚白清秀的美少年。 | ||
** <s>最容易被魔改的能力,由於要呈現出三頭八臂的難度很高,因此影視劇中常常砍成六臂 | ** <s>最容易被魔改的能力,由於要呈現出三頭八臂的難度很高,因此影視劇中常常砍成六臂或甚至直接取消改成高速武打戲+特效用以交代</s> | ||
=== 法寶 === | === 法寶 === | ||
第77行: | 第80行: | ||
** 左輪可生風,右輪可噴火,可踏在腳下作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極快。 | ** 左輪可生風,右輪可噴火,可踏在腳下作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極快。 | ||
** 雖然是哪吒的代表代步工具,但在《西遊記》中的紅孩兒通常也會設定有風火輪。 | ** 雖然是哪吒的代表代步工具,但在《西遊記》中的紅孩兒通常也會設定有風火輪。 | ||
** 由於風火輪的形象與象徵意義,在台灣成為[[汽車]]運輸行業的守護神,許多車主在愛車上都安置有一尊迷你的三太子。 | |||
* 火尖槍 | * 火尖槍 | ||
第91行: | 第95行: | ||
**哪咤有了三頭八臂後所得的一對寶劍,蘊含陰陽二氣,又稱陰陽雙劍,這兩把仙劍被太乙真人與九龍神火罩一同賜予哪咤。 | **哪咤有了三頭八臂後所得的一對寶劍,蘊含陰陽二氣,又稱陰陽雙劍,這兩把仙劍被太乙真人與九龍神火罩一同賜予哪咤。 | ||
** 主要作為湊數裝備,讓哪咤的三頭八臂每一隻手上都有武器拿,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具體介紹。 | ** 主要作為湊數裝備,讓哪咤的三頭八臂每一隻手上都有武器拿,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具體介紹。 | ||
* 豹皮囊 | * 豹皮囊 | ||
** 道門法寶之一,可以繫於腰際或胸前的囊袋,可以裝太乙真人所傳授的靈符秘訣和乾坤圈、混天綾、金磚一塊等兵器。 | ** 道門法寶之一,可以繫於腰際或胸前的囊袋,可以裝太乙真人所傳授的靈符秘訣和乾坤圈、混天綾、金磚一塊等兵器。 | ||
**<s>就是個行囊,存在感同樣很低</s> | **<s>就是個行囊,存在感同樣很低</s> | ||
* 打仙金磚 | |||
** 就是個金塊,投擲攻擊敵人,宮廟造像藝術下會美化為金錠造型。 | |||
** <s>存在感最低的法寶,因為太像街頭流氓武器,影視作品中幾乎沒有用過</s> | |||
* 戮魂幡 | * 戮魂幡 | ||
第133行: | 第137行: | ||
** 另外《西遊記》中亦指出降伏石磯是如來旨意,而非《封神演義》中因無意殺死石磯的弟子惹來的事端。 | ** 另外《西遊記》中亦指出降伏石磯是如來旨意,而非《封神演義》中因無意殺死石磯的弟子惹來的事端。 | ||
* 登場於 | * 登場於孫悟空不滿玉帝授予其「弼馬溫」的管馬小官,一怒之下殺出天界回到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時,由玉帝指派命哪吒與其父托塔李天王一同奉旨討伐 | ||
** 使用全數法寶以及化為三頭六臂與悟空大戰三十多個回合,雙方亦難分勝負。 | ** 使用全數法寶以及化為三頭六臂與悟空大戰三十多個回合,雙方亦難分勝負。 | ||
** 之後孫悟空偷偷拔下一根毫毛,化為本相, | ** 之後孫悟空偷偷拔下一根毫毛,化為本相,纏住哪吒,真身卻繞到哪吒身後,偷襲得手。哪吒左臂負傷,負痛逃走。 | ||
*** 相關改編作品則時常改為雙方平分秋色,並因此不打不相識成為朋友,但哪吒為了交差會假意敗給悟空然後回報天庭,之後亦不 | *** 相關改編作品則時常改為雙方平分秋色,並因此不打不相識成為朋友,但哪吒為了交差會假意敗給悟空然後回報天庭,之後亦不再討伐悟空。 | ||
* 再次出場是在其後孫悟空取經路上遇到獨角兕大王時,孫悟空因金箍棒被獨角兕大王的金剛圈吸走而求救於玉帝。 | * 再次出場是在其後孫悟空取經路上遇到獨角兕大王時,孫悟空因金箍棒被獨角兕大王的金剛圈吸走而求救於玉帝。 | ||
第157行: | 第161行: | ||
| rowspan="2"|游龍 || 1969年 || 台灣電影 || 封神榜之哪吒閙東海 | | rowspan="2"|游龍 || 1969年 || 台灣電影 || 封神榜之哪吒閙東海 | ||
|- | |- | ||
| | | 1972年 || rowspan="2"|日港合拍電影 || rowspan="2"|梅山收七怪|| rowspan="2"|雖啓用同一演員,但并非前後作的關係<br>兩位演員則分別飾演重生前後的哪吒 | ||
|- | |- | ||
| 陳慧美 | | 陳慧美 | ||
|- | |- | ||
| 傅聲 || 1974年 || 香港電影 || 哪吒 || 導演張徹後來執導的<s>評價十分微妙</s>的《西行平妖》有致敬本作的橋段 | | 傅聲 || 1974年 || 香港電影 || 哪吒 || 導演張徹後來執導的<s>評價十分微妙</s>的《西行平妖》有致敬本作的橋段 | ||
第175行: | 第179行: | ||
| 于佳<br>姜克誠 || 1991年 || 香港電影 || 西行平妖 || <s>風火輪大戰<br>本作中不僅哪吒、紅孩兒有風火輪,連悟空、沙悟净、甚至金吒木吒都有風火輪</s> | | 于佳<br>姜克誠 || 1991年 || 香港電影 || 西行平妖 || <s>風火輪大戰<br>本作中不僅哪吒、紅孩兒有風火輪,連悟空、沙悟净、甚至金吒木吒都有風火輪</s> | ||
|- | |- | ||
| 陳子強 || 1994年 || 台灣電視劇 || 風火戰神哪吒 || | | 陳子強 || 1994年 || 台灣電視劇 || 風火戰神哪吒 || 算上台灣電影《新七龍珠》也算是兼演過悟空與哪吒的演員 | ||
|- | |- | ||
| 何美鈿 || 1996年|| rowspan="2"|香港電視劇 || 西遊記 || rowspan="2"|兩者為前後作關係,但啓用的演員卻不相同 | | 何美鈿 || 1996年|| rowspan="2"|香港電視劇 || 西遊記 || rowspan="2"|兩者為前後作關係,但啓用的演員卻不相同 | ||
第191行: | 第195行: | ||
| 陳浩民 || 2001年 || 香港電視劇 || 封神榜 || 曾出演過TVB版《 西遊記(貳)》的孫悟空,是首位演過孫悟空和哪吒的演員<br>因與殷三娘的母子情刻畫以及作為第一主角的刻畫的好評,可説是2000年代以後觀衆最廣爲人知的哪吒形象 | | 陳浩民 || 2001年 || 香港電視劇 || 封神榜 || 曾出演過TVB版《 西遊記(貳)》的孫悟空,是首位演過孫悟空和哪吒的演員<br>因與殷三娘的母子情刻畫以及作為第一主角的刻畫的好評,可説是2000年代以後觀衆最廣爲人知的哪吒形象 | ||
|- | |- | ||
| 林志穎 || 2002年 || 台灣電視劇 || 齊天大聖孫悟空 || 曾出演過 | | 林志穎 || 2002年 || 台灣電視劇 || 齊天大聖孫悟空 || 曾出演過朱延平電影《哪吒大戰美猴王》的孫悟空,因此是第二位演過孫悟空和哪吒的演員 | ||
|- | |- | ||
| 張志超 || 2004年 || rowspan="2"|中國電視劇 || 寶蓮燈 || | | 張志超 || 2004年 || rowspan="2"|中國電視劇 || 寶蓮燈 || | ||
第234行: | 第238行: | ||
*** 10世紀的金剛乘佛經提到了那拏,是黑天和羅鳩婆羅的混合體。此外,羅鳩婆羅的父親俱毗羅被吸收到佛教中,成為毗沙門天王。 | *** 10世紀的金剛乘佛經提到了那拏,是黑天和羅鳩婆羅的混合體。此外,羅鳩婆羅的父親俱毗羅被吸收到佛教中,成為毗沙門天王。 | ||
**** 夏維明還指出,毗沙門天王與唐朝將軍李靖有某種聯繫。 | **** 夏維明還指出,毗沙門天王與唐朝將軍李靖有某種聯繫。 | ||
* 作為中國神話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後世的改編為其賦予反抗强權、我命由我不由天、殉死+[[死者復活|復活]]的悲劇英雄色彩,因此相關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以哪吒為主角或代表性角色作品僅次於孫悟空。 | |||
* 作為中國神話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後世的改編為其賦予反抗强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悲劇英雄色彩,因此相關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以哪吒為主角或代表性角色作品僅次於孫悟空。 | |||
** 有趣的是在中國無論是哪個年代都會有掀起風潮的兩部作品分別為悟空以及哪吒: | ** 有趣的是在中國無論是哪個年代都會有掀起風潮的兩部作品分別為悟空以及哪吒: | ||
*** 例如90年代的《哪吒鬧海》與《大鬧天宮》可視為中國動畫美術的集大成之作;2010年以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又颳起一陣中國動畫票房高度的熱潮。 | *** 例如90年代的《哪吒鬧海》與《大鬧天宮》可視為中國動畫美術的集大成之作;2010年以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又颳起一陣中國動畫票房高度的熱潮。 | ||
*** <s>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s> | *** <s>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s> | ||
* 民俗信仰界則視為『少年孩童』(角色形象)與『車輛運輸業』(裝備風火輪)的守護神,哪吒也是許多扶乩降靈術的常見神靈。 | |||
** 由於孩童心性的好奇心與玩樂心,對奉祀的祭品較無講究(可以用[[成句/這不是肯德基!|炸雞桶]]或西式速食),[http://youtu.be/hrx_fzol3wc 廣告案例] | |||
** 官將首/八家將等『陣頭』民俗表演文化的現代變體之一『電音三太子』之變化,也是肇因於哪吒頑皮心性、不服權威的原始意涵。 | |||
== 回應 == | == 回應 == |
於 2024年10月30日 (三) 19:16 的最新修訂
哪吒/那拏天/Nezha/Nalakuvara[1]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以補完。 |
「(待補充)」 |
解説
出處
- 起源於佛教中的夜叉神,於民間傳說發揚光大,民間神話記載源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
- 之後活躍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封神演義》、《西遊記》、《南遊記》等多部古典文學作品。
- 在《西遊記》中跟孫悟空算是先敵後友的的關係,並沒有過多描述。
- 《封神演義》中則作為第一主角描寫,並在相關作品都會塑造得與孫悟空關係匪淺。
名稱
- 古那拏天、那羅鳩婆、那羅俱伐羅
- 在佛教中作為夜叉神時的名字,梵名是Nalakuvara或Nalakubala
- 三太子、太子爺公、中壇元帥、火輪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
- 民俗信仰的諸多頭銜
萌屬性(?)
- 叛逆
僞娘- 原著中哪吒的形象分為幼童時期與少年時期,且少年時期更加接近於清秀的童子形象。
因此影視劇中為呈現這一特點要麽喜歡讓女性出演哪吒,要麽真的性轉為女性,導致哪吒的形象可男可女,有了這樣的印象
- 實際上讓童星演員出演幼童時期為無奈之舉
,不過長大時期選用年齡明顯超格的演員就讓人吐槽得沒完了。
- 原著中哪吒的形象分為幼童時期與少年時期,且少年時期更加接近於清秀的童子形象。
- 死小孩
- 多出自原著經歷,不僅闖禍殺死敖丙,還無意間殺死石磯的徒弟,讓問責的石磯因此反被太乙真人消滅
- 改編作品中為了更加體現哪吒的英雄形象,多會將敖丙一角設定為囂張跋扈的性格,以及石磯多半會設定為反派,讓哪吒小時候的行為賦予正當化的要素
- 另外哪吒也在後世改編中作為反抗父權的象徵,將李靖的愚忠以及疏於看管+缺乏父子愛意的印象加强,也弱化了其叛逆性格使哪吒對父親的反抗更加合理
能力
- 土遁飛天術
- 駕起土遁在空中飛行的道術,是哪咤天生就會的法術。
- 靈符秘訣術
- 太乙真人傳授哪咤控制風火輪的秘訣道術。
- 三昧真火術
- 哪咤不借助任何法寶時施展的攻擊性道術,曾用來焚燒馬善。
無獨有偶,紅孩兒亦會使用三昧真火,也是許多民俗傳說或玄幻神魔志怪演義小說內常見的高階火屬性法術
- 一丈六尺蓮花化身
- 哪咤削肉剔骨自殺後,在哪咤廟中用香火滋補殘魂,可遊歷陰陽兩界,將鬼判作為自己的手下。
- 半年後由於李靖燒廟毀像, 於是太乙真人/如來佛祖改用蓮花蓮藕蓮葉作為化身將哪咤恢復人形,而造就哪咤新身體的材料,則是來源於乾元山金光洞中五蓮池的仙蓮與仙荷。
- 神佛造像美術設計造型上常會加上荷葉裙或荷葉邊
- 哪咤削肉剔骨自殺後,在哪咤廟中用香火滋補殘魂,可遊歷陰陽兩界,將鬼判作為自己的手下。
- 三頭六/八臂
- 哪咤用於以一敵眾的法身能力,因食用太乙真人師傳的三枚火棗,並連飲三杯仙酒下肚,使身上額外生長出兩個腦袋和六條手臂。
- 是比三頭六臂更強一籌的戰鬥法相,多了兩隻手,就等於多了兩個裝備槽,並且每每隻手中都各持有一件法寶或兵器,全裝上陣威勢兩全,成為行走的武器庫。
- 戰鬥時手拿一堆裝備攻擊敵人,三頭八臂全身都是神兵利器作戰,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環繞狀態。
- 在《封神演義·第七十六回·鄭倫捉將取汜水》中被評定為「八臂已成神妙術,三頭莫做等閒看。須臾變化超凡聖,頃刻風雷任往還」。
- 原著中凡是會三頭六臂的人物需要搖動全身三百六十骨節才能施展出法相(比如羅宣和呂岳),而哪咤只需簡單把身子一搖就能讓三頭八臂瞬間顯露而出,比施展三頭六臂更加方便快速。
- 開了八臂法身之後,哪咤的外貌會變成藍面獠牙、發似朱砂的兇面金剛模樣,收起八臂法身後就會變回原來膚白清秀的美少年。
最容易被魔改的能力,由於要呈現出三頭八臂的難度很高,因此影視劇中常常砍成六臂或甚至直接取消改成高速武打戲+特效用以交代
- 哪咤用於以一敵眾的法身能力,因食用太乙真人師傳的三枚火棗,並連飲三杯仙酒下肚,使身上額外生長出兩個腦袋和六條手臂。
法寶
- 乾坤圈
- 出生時獲得的兵器之一,曾用來殺死東海龍王的另一三太子敖丙。
- 也是哪吒恢復人身後,師父太乙真人傳授給哪吒的五寶之一。
- 如金剛般堅硬,會變化,可大可小還,能夠投擲出去,力量巨大,百發百中,亦有強大殺傷力。
- 出生時獲得的兵器之一,曾用來殺死東海龍王的另一三太子敖丙。
- 混天綾
- 出生時獲得的兵器之一,是太乙真人的法寶,即為太子神像所被掛之飄帶。
- 相傳仙人需披上天綾才能在天空中飛翔,之後送給靈珠子(哪吒)作為助周滅商的寶貝。
- 在《封神》附錄中描述,混天綾長七尺二寸,是哪吒八寶之一,會自動捆綁敵人,即使剪斷了也能自動修復(大概等同高級捆仙索之類的東西)。
- 哪吒在小說中用混天綾在海上搓洗一下就讓龍宮震盪不安,引來巡海夜叉以及一系列後來的紛爭,自從那一幕後它就再沒出場過。
- 雖然在《封神演義》原文之中出場不多,卻是哪咤身上最為著名的法寶之一,相關影視作品也會作為代表武器沿用到後期
- 出生時獲得的兵器之一,是太乙真人的法寶,即為太子神像所被掛之飄帶。
- 風火輪
- 蓮花童子時期獲得,由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幫哪吒恢復人身後送給哪吒三太子的五寶之一
- 左輪可生風,右輪可噴火,可踏在腳下作為交通工具。上天入地,速度極快。
- 雖然是哪吒的代表代步工具,但在《西遊記》中的紅孩兒通常也會設定有風火輪。
- 由於風火輪的形象與象徵意義,在台灣成為汽車運輸行業的守護神,許多車主在愛車上都安置有一尊迷你的三太子。
- 火尖槍
- 槍身一丈八長,共有兩挺,為太乙真人所授。
- 在《西遊記》中,紅孩兒也以火尖槍為兵器。
- 九龍神火罩
- 哪咤有了三頭八臂後所得,本為元始天尊的法寶,後授予其弟子太乙真人,再由太乙真人授予弟子哪吒三太子,是闡教中殺敵方式最殘忍的法寶之一。
- 威力巨大的火攻殺器,屬於容器類的召喚型空間系法寶,可召喚九條火龍放出大量三昧真火,可以把妖精燒成原型。
- 使用時直接拋出,把強敵扣押在此罩內後將手一拍,便可啟動此寶使之立現烈焰,猛烈焚燒指定的對手,可連人帶馬化為飛灰,讓敵方屍骨無存。
- 曾經於戰爭中燒死過石磯娘娘,只不過石磯的本體是石頭,所以沒有化為灰燼。
- 陰陽劍
- 哪咤有了三頭八臂後所得的一對寶劍,蘊含陰陽二氣,又稱陰陽雙劍,這兩把仙劍被太乙真人與九龍神火罩一同賜予哪咤。
- 主要作為湊數裝備,讓哪咤的三頭八臂每一隻手上都有武器拿,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具體介紹。
- 豹皮囊
- 道門法寶之一,可以繫於腰際或胸前的囊袋,可以裝太乙真人所傳授的靈符秘訣和乾坤圈、混天綾、金磚一塊等兵器。
就是個行囊,存在感同樣很低
- 打仙金磚
- 就是個金塊,投擲攻擊敵人,宮廟造像藝術下會美化為金錠造型。
存在感最低的法寶,因為太像街頭流氓武器,影視作品中幾乎沒有用過
- 戮魂幡
- 哪咤被太乙真人派下山執行營救任務時,從商將余化手中奪得的一件左道攝魂法寶。
- 可以放出數道黑氣吸魂並憑空拿人,除了能攻擊魂魄之外,還具有直接捉人的功能
- 余化憑借戮魂幡曾擄捉反五關的黃飛虎全家,攝走敵方群眾一網打盡,卻在用此寶對付哪咤時,因哪咤非血肉之軀的蓮花化身,沒有三魂七魄的弱點,此邪術則無效失靈,戮魂幡反而被哪咤直接一手收去,並塞進自己的豹皮囊里
- 但哪咤從沒使用過這件法寶,一直閒置著。
- 乾坤弓
- 原著中乃商朝陳塘關的鎮關之寶,用於鎮壓關隘氣運。
- 最初本是軒轅黃帝大破蚩尤之物,後祖傳於商湯時期,由陳塘關總兵李靖保管,保存在城樓之上。
- 自黃帝以來無人能輕易發動此弓,卻被七歲的哪咤所用,射出一枝震天箭誤殺石磯娘娘之徒碧雲童子,後期再無出現。
- 動畫《哪吒傳奇》則改為軒轅箭,并沒有殺死石磯娘娘的弟子,但只有哪吒能使用這一設定依舊保留
- 原著中乃商朝陳塘關的鎮關之寶,用於鎮壓關隘氣運。
經歷
封神演義
- 商朝末期時生人,為殷商末年陳塘關(今天津,一說河南西峽)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金吒、木吒的弟弟。
- 其母親懷孕三年六個月,最終卻生下一個肉球。李靖以為是妖怪就用劍劈開,劈開後發現裡面的嬰兒正是哪吒三太子。
- 因本身為靈珠子投胎導致天生便有靈性,後來由仙人太乙真人收他為徒,賜予混天綾和乾坤圈作法寶。
- 某日哪吒三太子在陳塘關旁的東海玩水,因對混天綾和乾坤圈的法力以及自己的神力不自知,僅僅是在海邊攪動就引起東海天翻地覆,於是引來夜叉問責。
- 因不知夜叉為何物,見他凶狠的模樣便三兩下將其殺死,然後引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敖丙並起衝突,結果不但將其打死,還抽他的龍筋做為腰帶要送給李靖。
- 得知此事的龍王到陳塘關興師問罪,李靖因其子闖禍,並怕多生事端便想殺死哪吒。
- 憤怒的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當場自戕。而後,哪吒以廟宇汲取人間香火,打算復活,卻被其父李靖阻撓而失敗。
- 最後太乙真人只好用蓮花與蓮藕給哪吒造了一個新的肉體,復活之後哪吒對李靖之前的做法感到憤怒而希望復仇。
- 李靖不敵,遇燃燈道人贈他按三十三天玲瓏寶塔,並將哪吒困於該塔內,父子兩人和好。
- 之後李靖與哪吒跟隨姜太公,協助武王克殷。哪吒憑著高強的武功和法寶多次立下奇功。更因為其是蓮花的化身,而不易受到世界或妖魔的各種毒害。
- 封神大戰後拒絕當官,不戀榮華富貴並功成身退,辭別姜尚歸山潛修仙道。
- 最終結局因未登封神榜從而修得肉身成聖,與父親和倆兄長一家四口位列仙班名傳千古。
西遊記
- 其出身在《西遊記》的說法中與《封神演義》大致相通:因大鬧龍宮、捉殺神龍和猛火燒死石磯娘娘,選擇自盡,以免父累,最後又以蓮花化身,恢復了生命。
- 但在《封神演義》中,幫助哪吒蓮花化身者是太乙真人,在《西遊記》中則是如來佛。
- 另外《西遊記》中亦指出降伏石磯是如來旨意,而非《封神演義》中因無意殺死石磯的弟子惹來的事端。
- 登場於孫悟空不滿玉帝授予其「弼馬溫」的管馬小官,一怒之下殺出天界回到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時,由玉帝指派命哪吒與其父托塔李天王一同奉旨討伐
- 使用全數法寶以及化為三頭六臂與悟空大戰三十多個回合,雙方亦難分勝負。
- 之後孫悟空偷偷拔下一根毫毛,化為本相,纏住哪吒,真身卻繞到哪吒身後,偷襲得手。哪吒左臂負傷,負痛逃走。
- 相關改編作品則時常改為雙方平分秋色,並因此不打不相識成為朋友,但哪吒為了交差會假意敗給悟空然後回報天庭,之後亦不再討伐悟空。
- 再次出場是在其後孫悟空取經路上遇到獨角兕大王時,孫悟空因金箍棒被獨角兕大王的金剛圈吸走而求救於玉帝。
- 孫悟空點李天王與哪吒並鄧化、張蕃二雷公下界擒魔。下界後,李天王命哪吒出戰。
- 哪吒揮舞寶劍,化作三頭六臂,妖魔也化作三頭六臂。哪吒又施大力,拋出斬妖劍、斬妖刀、縛妖索、風火輪,漫天兵器向妖魔打去。
- 然而,所有兵器均被獨角兕大王的金剛圈所套去,哪吒與鄧、張二雷公敗下陣來。
- 其後孫悟空潛入魔窟,偷取諸神的兵器。哪吒獻策,建議趁妖魔銳氣已挫,眾神一起應戰,便可勝利。
- 然而,之後等獨角兕大王再次出洞,眾神所有的應戰兵器再次被其金剛圈所取走。之後太上老君的出現才降伏了本是其青牛的妖怪。
- 孫悟空點李天王與哪吒並鄧化、張蕃二雷公下界擒魔。下界後,李天王命哪吒出戰。
- 在降伏牛魔王和白老鼠精的過程中,哪吒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 先是在降伏牛魔王時,其將風火輪套在了現出原形的牛魔王的牛角上,吹起真火配合其父李天王的照妖鏡最終降伏了牛魔王。
- 後來又是哪吒的提醒,使人認出了化身女妖、曾偷吃如來香花寶燭的白老鼠精的真實身份,確實為李天王的義女,並最終降伏了白老鼠精。
- 此為原著中的最後一次登場
哪吒的知名扮演者一覽
人名 | 作品年份 | 類型 | 作品名 | 備註 |
---|---|---|---|---|
游龍 | 1969年 | 台灣電影 | 封神榜之哪吒閙東海 | |
1972年 | 日港合拍電影 | 梅山收七怪 | 雖啓用同一演員,但并非前後作的關係 兩位演員則分別飾演重生前後的哪吒 | |
陳慧美 | ||||
傅聲 | 1974年 | 香港電影 | 哪吒 | 導演張徹後來執導的 |
陳儀馨 | 1981年 | 香港電視劇 | 封神榜 | |
艾金梅 楊斌 |
1986年 | 中國電視劇 | 西遊記 | 即央視版 兩者扮演的為同一時期的哪吒 |
朱琴 王威 |
1999年 | 西遊記續集 | ||
方國珊 | 1986年 | 香港電視劇 | 哪吒 | |
何威 王志俊 |
1990年 | 中國電視劇 | 封神榜 | |
于佳 姜克誠 |
1991年 | 香港電影 | 西行平妖 | 本作中不僅哪吒、紅孩兒有風火輪,連悟空、沙悟净、甚至金吒木吒都有風火輪 |
陳子強 | 1994年 | 台灣電視劇 | 風火戰神哪吒 | 算上台灣電影《新七龍珠》也算是兼演過悟空與哪吒的演員 |
何美鈿 | 1996年 | 香港電視劇 | 西遊記 | 兩者為前後作關係,但啓用的演員卻不相同 |
羅敏莊 | 1998年 | 西遊記(貳) | ||
釋小龍 | 1997年 | 台灣電影 | 哪吒大戰美猴王 | |
曹駿 | 1999年 | 中國電視劇 | 蓮花童子哪吒 | 首位先演哪吒後出演沉香的演員 |
邱悅 | 2000年 | 中國電視劇 | 西遊記後傳 | 扮相最女性化的的哪吒 |
何建賢 謝靜怡 |
2000年 | 台灣電視劇 | 封神榜 | |
陳浩民 | 2001年 | 香港電視劇 | 封神榜 | 曾出演過TVB版《 西遊記(貳)》的孫悟空,是首位演過孫悟空和哪吒的演員 因與殷三娘的母子情刻畫以及作為第一主角的刻畫的好評,可説是2000年代以後觀衆最廣爲人知的哪吒形象 |
林志穎 | 2002年 | 台灣電視劇 | 齊天大聖孫悟空 | 曾出演過朱延平電影《哪吒大戰美猴王》的孫悟空,因此是第二位演過孫悟空和哪吒的演員 |
張志超 | 2004年 | 中國電視劇 | 寶蓮燈 | |
宋祖兒 | 2009年 | 寶蓮燈前傳 | 由於是前傳,飾演的是幼童時期的哪吒 | |
王寶強 | 2006年 | 中國電視劇 | 傳奇·幻想殷商 | |
吳磊 | 2006年 | 中國電視劇 | 封神榜 | 出演幼童時期的哪吒 |
冼色麗 | 出演少年時期的哪吒,之後續作沿用該演員 | |||
2009年 | 封神榜Ⅱ | |||
羅永娟 | 2010年 | 中國電視劇 | 西遊記 | |
馬睿灝 馬睿瀚 |
2011年 | 中國電視劇 | 西遊記 | |
鄭家星 | 2014年 | 中港合拍電影 |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 |
張倬聞 | 2014 年 | 中國電視劇 | 封神英雄榜 | |
2015年 | 封神英雄榜2 | |||
韓含 | 2015年 | 中國電視劇 | 石敢當之雄峙天東 | 定位為《西遊記後傳》的翻拍版 |
王祖藍 | 2015年 | 中國電視劇 | 哪吒與楊戩 | |
文章 | 2016年 | 中國電影 | 封神傳奇 | |
武亞凡 | 2023年 | 中國電影 |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
其它
- 佛教記載中,哪吒是毘沙門天(又稱多聞天王)[2],為護世《四大天王》後代,擁護佛法。
- 在其他經典又譯為「那吒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隨後被簡化為「那吒」。
- 根據夏維明的說法,哪吒最終來源於印度神話中的兩個人物。
- 第一個是來自《羅摩衍那》的夜叉王俱毗羅之子、羅剎王羅波那之侄,名叫羅鳩婆羅。
- 通過佛經中譯名變體而誕生的從羅鳩婆羅(Nalakuvara)變成了捺羅俱跋羅(Naluojubaluo),再變成那吒矩韈囉(Nazhajuwaluo ),再略成那吒(Nazha)。
- 第二個是黑天,黑天擊敗了迦梨耶龍王,正如哪吒擊敗了龍王之子。
- 《薄伽梵往世書》還描述了羅鳩婆羅被詛咒變成樹,而黑天將其救出。
- 10世紀的金剛乘佛經提到了那拏,是黑天和羅鳩婆羅的混合體。此外,羅鳩婆羅的父親俱毗羅被吸收到佛教中,成為毗沙門天王。
- 夏維明還指出,毗沙門天王與唐朝將軍李靖有某種聯繫。
- 第一個是來自《羅摩衍那》的夜叉王俱毗羅之子、羅剎王羅波那之侄,名叫羅鳩婆羅。
- 作為中國神話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後世的改編為其賦予反抗强權、我命由我不由天、殉死+復活的悲劇英雄色彩,因此相關影視作品層出不窮,以哪吒為主角或代表性角色作品僅次於孫悟空。
- 有趣的是在中國無論是哪個年代都會有掀起風潮的兩部作品分別為悟空以及哪吒:
- 例如90年代的《哪吒鬧海》與《大鬧天宮》可視為中國動畫美術的集大成之作;2010年以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又颳起一陣中國動畫票房高度的熱潮。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 有趣的是在中國無論是哪個年代都會有掀起風潮的兩部作品分別為悟空以及哪吒:
- 民俗信仰界則視為『少年孩童』(角色形象)與『車輛運輸業』(裝備風火輪)的守護神,哪吒也是許多扶乩降靈術的常見神靈。
回應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