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聖獸」:修訂間差異

Seraphmm留言 | 貢獻
Seraphmm留言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5 次修訂)
第38行: 第38行:
|東/左
|東/左
|春
|春
|東方七宿{{ref|角、亢、氐、房、心、尾、箕。}}
|東方七宿<br>角、亢、氐、房、心、尾、箕。
|東海龍王敖廣、其子敖丙是青龍的化身,流行化中多被視為四聖獸之首。通常是[[イケメン]]。<
|<br>由於東亞/中華文化以[[龍]]為尚,<br>現代創作中多被視為男主角。通常是[[イケメン]]。<br>《[[封神演義仙界傳|封神演義]]》東海龍王敖廣、其子敖丙是青龍的化身。<br>在《隋唐演義》相關創作中的<b>四世青龍</b>則是與唐室敵對的番國妖將<ref>第一世-單雄信、第二世-蘇寶童/蘇寶同、第三世-蓋蘇文(全名淵蓋蘇文因避唐高祖李淵的名諱而改記泉蓋蘇,小說創作因襲改蓋蘇文)、第世-安祿山</ref>
|-
|-
|白虎
|白虎
第47行: 第47行:
|西/右
|西/右
|秋
|秋
|西方七宿{{ref|奎、婁、胃、昴、畢、參、觜。}}
|西方七宿<br>奎、婁、胃、昴、畢、參、觜。
|漢朝人將虎視作百獸之王的象徵。其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變成了屬陽的神獸。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
|漢朝人將虎視作百獸之王的象徵。<br>其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變成了屬陽的神獸(金象實屬少陰)<br>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人格化創作常是張狂、威武的形象<br>承上,《隋唐演義》內的<b>三世白虎</b>則是唐室的護國猛將<ref>第一世-羅成、第二世-薛仁貴、第三世-郭子儀</ref>
|-
|-
|朱雀
|朱雀
第56行: 第56行:
|南/前
|南/前
|夏
|夏
|南方七宿{{ref|井、鬼、柳、星、張、翼、軫。}}
|南方七宿<br>井、鬼、柳、星、張、翼、軫。
|很多人認為朱雀就是鳳凰,但其實兩者並不完全一樣的。
|由於形象、屬性太相似,<br>常有『朱雀鳳凰推想或敷衍。{{ref|一如[[奇幻]]相關的條目所提到的,鳳凰上古時代(至少是商王朝的時候)原名鳳皇,鳳為風之古字,與火沒關係,而是司風之王者,凰的凡形實屬類化(受到鳳字加上凡形的影響)之結果。另外,《管子·幼官》中四聖獸與現行說法正好錯位,龍司水(冬),鳳司風(春),虎司火(夏),龜司金(秋)。}},<br>創作中通常是女主角定位
<s>當然在現今流行文化下早就不分那麼多。</s>{{ref|一如[[奇幻]]相關的條目所提到的,鳳凰上古時代(至少是商王朝的時候)原名鳳皇,鳳為風之古字,也就是說原本根本與火沒關係,而是司風之王者,凰的凡形實屬類化(受到鳳字加上凡形的影響)之結果。另外,《管子·幼官》中四聖獸與現行說法正好錯位,龍司水(冬),鳳司風(春),虎司火(夏),龜司金(秋)。}}
|-
|-
|玄武
|玄武
|玄天上帝、真武大帝
|靈龜、<br>玄天上帝、真武大帝
|黑色的龜與蛇交錯、蛇首龜身或龍首龜身的靈獸
|黑色的龜與蛇交錯(漢代瓦當拓印)<br>蛇首龜身或龍首龜身的靈獸
|水
|水
|北/後
|北/後
|冬
|冬
|北方七宿{{ref|斗、牛、女、虛、危、室、壁。}}
|北方七宿<br>斗、牛、女、虛、危、室、壁。
|道教中後玄武人格化為玄武神加崇拜,因為是以龜的外貌為主印象,通常會被衍伸成老人形象的角色。<br>與身上的蛇-<b>螣蛇</b>合佔一位,在六爻六神/奇門八神/六壬十二神將則分列不同位
|道教與民間信仰聖獸人格化為<b>玄武星君、玄天上帝</b>祭祀之<br>因為是以龜的外貌為主,通常會創作成老人形象。<br>與身上的蛇-<b>螣蛇</b>合佔一位,<br><b>六爻六神/奇門八(11)神/六壬十二神將</b>則分列不同位
|}
|}


第73行: 第72行: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
|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background-color:#87cefa;" |聖獸
| colspan="8" style="text-align:center;background-color:#87cefa;" |中央聖獸
|-
|-
!象徵聖獸
!象徵聖獸
第85行: 第84行:
|-
|-
| style="width:60px;" |黃龍/黃麟<br>麒麟
| style="width:60px;" |黃龍/黃麟<br>麒麟
|應龍?/勾陳?<br>北極紫微大帝
|應龍?<br>北極紫微大帝
|龍皮龍頭馬身(麒麟)<br>黃色五爪金龍(黃龍)<br>有翼飛龍(應龍)<br>因爲不常提及,只是將四方調整成五行五方所需,歷代的神祕學主張分兩派-<br>一派認爲其爲統領四神者,故應當以天子象徵的龍作其形象;<br>另一派則認爲使用龍容易與青龍混淆,故應當使用象徵仁德的另一種瑞獸麒麟{{ref|代表論據見《呂氏春秋》及《禮記·月令》的五蟲(動物的五大分類)說,云春月蟲鱗,夏月蟲羽,長夏月蟲倮,秋月蟲毛,冬月蟲介,而註疏則解釋五蟲之長分別爲龍(鱗蟲)、鳳(羽蟲)、麟(裸蟲)、虎(毛蟲)、龜(介蟲),正好與木之青龍、火之朱雀、土之黃麟、金之白虎、水之玄武對應。}}。
|龍皮龍頭馬身(麒麟)<br>黃色五爪金龍(黃龍)<br>有翼飛龍(應龍)<br>
|土/天
|土/天
|中
|中
|長夏(中國)/土用(日本)<ref>即銜接兩個節氣之前後變化間的天數</ref>
|長夏(中國)/土用(日本)<ref>即銜接兩個節氣之前後變化間的天數</ref>
|紫宮三垣{{ref|紫微、太微、天市。}}
|紫宮三垣{{ref|紫微、太微、天市。}}
|[[四天王]]的第五人,統領四神的四神之主。<br>歷代文獻所傳之形象名稱應龍/勾陳/螣蛇
|[[四天王]]的第五人,統領四神的四神之主。<br>歷代文獻記載與方家用神不盡相同,因此尚無定論、可將下列兩者一併參考:<br>多數是須將四象四方調整成五行五方才出現,<br>歷代的神祕學主張分兩派-<br>一派認爲其爲統領四神者,故應當以天子象徵的黃龍作其形象;<br>另一派則認爲同為龍容易與青龍淆,當使用象徵仁德的另一種瑞獸麒麟{{ref|代表論據見《呂氏春秋》及《禮記·月令》的五蟲(動物的五大分類)云春月蟲鱗,夏月蟲羽,長夏月蟲倮,秋月蟲毛,冬月蟲介,而註疏則解釋五蟲之長分別爲龍(鱗蟲)、鳳(羽蟲)、麟(裸蟲)、虎(毛蟲)、龜(介蟲),正好與木之青、火之朱雀、土之黃麟、金之白虎、水之玄武對應。}}<br>
|-
| style="width:60px;" |螣蛇
| 騰蛇
| 可飛行、不畏火的蛇
| 天//
| 巽(東南)
| (無)
| 螣蛇1~22
| 在歷代文獻中常與龜合稱玄武,分立時才稱『螣蛇』,龜為『靈龜/神龜』,又因為形象與龍相似而被置於中宮
|-
|句陣
|句陳/勾陳
|獨角馬
|土
|艮(東北)
| (無)
| 勾陳1~6+增1~10
| 古字『陳陣』、『句勾』相通,又有別名『鈎陳』<br>由於勾可聯想到『犄角』,亦有說法『勾陳即為麒麟』
|-
|}
|}


第182行: 第200行:
|四大瑞獸(四靈)
|四大瑞獸(四靈)
|麒麟、鳳凰、應龍、靈龜
|麒麟、鳳凰、應龍、靈龜
|
|不同於四神分鎮四方,四靈沒有明確方位
|-
|-
|四神獸
|四神獸
第196行: 第214行:
|
|
|}
|}
==流行文化中的四象==
==流行文化中的四象==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第320行: 第339行:
==備註==
==備註==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分類:名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