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幕末 的原始碼
←
幕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在編輯此頁之前您必須確認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請透過
偏好設定
設定並驗證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解說 == * 指日本歷史上,『江戶幕府末年』的時期。一般認為是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到1869年戊辰戰爭,德川家與幕府勢力的最後抵抗失敗為結束。 ** <s>上一次的室町幕末則直接開啟[[戰國時代(日本)]],上上一次的鐮倉幕末也造成日本南北朝,都是不太平的時期</s> * 在此期間,幕府、天皇與朝廷公卿、各地大名產生了激烈的鬥爭。最終抱持「尊王」意識形態的薩摩藩、長州藩等雄藩勝利,改變了日本的政治體制,為接下來的西化運動-明治維新鋪平道路,令日本成為『大日本帝國』。 * 鎖國的日本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被迫開國,抱持救國理想的志士們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因而成為後世創作的一個熱門時代。 == 社會背景 == * 與自宋朝以來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制度不同,日本在戰國時代結束以後,是維持以德川幕府為首的分封制,德川家只是第一執政家系,仍尊天皇為最高元首。 * 朝廷(天皇)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特別在當時流行的水戶學<ref>從水戶藩產生的學問研究及其意識形態,如儒學、國學、尊重天皇的思想等。</ref>影響下其實具備一定的號召力與話語權。 * 幕府(德川家)明面上是天皇的臣子,但在其軍事力量影響下,制定了天皇也必須遵守的法律。 * 各大名則在德川的領導下各自統治自己的領地。在他們中有忠於德川家的,也有自戰國結束以來就想著要打倒德川家復仇的。這些大名又分成幾種: ** 親藩:與德川家具有血緣關係的大名,特別是「御三家」、「御三卿」的系譜有機會被選為將軍的繼承人。他們享有最高的位份,也對幕府最為忠心。 ** 譜代:與德川家較為親密的大名,有許多是在德川家康開創基業的時代就跟隨的大臣、或在關原之戰前就跟隨德川家的領主。除了管理領地以外,譜代大名可以參與幕府政治、成為老中或大老,因此掌握相當實權。 ** 外樣:與德川家疏遠的大名,例如在關原之戰中反對、或未積極支持德川家的領主。他們只能管理自己的領地,通常被分封在國家的邊緣地帶受其他大名監視與防禦。 *** 然而,這些被分封在偏遠地區的領地卻因為與西方人的經貿交流而累積了相當實力,成為『雄藩』。有部分大名更是傾心於「蘭學」<ref>荷蘭傳來的西洋科學知識,實則包括當時歐洲列強各國科技學識</ref>,無形中增強了自己的國力。 *** 最知名的是島津氏的薩摩藩、毛利氏的長州藩等。他們成為了推倒幕府的最重要角色。 == 主要事件 == === 黑船來航 === *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里率領四艘戰船開入江戶灣,傳遞來自美國總統的國書要求日本開國通商。 ** 培里所率戰船為蒸汽船,其速度、裝甲、火力、射程皆遠超日本當時的任何船艦。是一次成功的武力展示。 *** 在此之前並非沒有其他國家要求過日本開港通商,如1844年荷蘭就曾致信幕府,但沒有成功。此次展現出的軍事實力則讓日本束手無策。 *** 日本政府方面也並非沒有耳聞過列強的實力。在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他們也意識到有一股比中國更強大的力量,但在此次事件前沒有太多實際反應。 * 日本一開始要求他們如其他外國船艦停泊於通商口岸長崎,但被其拒絕。培里要求在江戶灣停泊,否則他就直接開到江戶城「當面向日本皇帝<ref>西方列強不知道日本的政治體制,因而一開始以為幕府將軍即為皇帝。</ref>遞交國書」。 * 此時,幕府將軍德川家慶已經重病。老中<ref>大老為幕府最高官職,輔佐將軍執政,然而並非常設職。未設置大老的時候,老中即為幕府最高官職,通常有四到五人。</ref>阿部正弘以此為由向培里拖延回覆時間。 * 培里也答應並率船離開,並預告自己一年後會再回來。 ** 在英國對中國的戰爭與談判中,西方列強意識到了使用強硬的態勢以武力要脅來談判,是對付東方國家很有效的招數。培里稱到時若條件仍不被接受,大量的蒸汽船就會從美國本土直接開進日本。 *** 培里本人是經過好望角來到日本的。但他告訴日本從加州大量下水並出發的蒸汽船,只要十六天就能抵達日本本土。 * 十天後德川家慶病逝,其唯一存活的兒子德川家定繼位。家定體質虛弱<ref>按培里的紀錄來對照到今天的醫學知識,家定可能是腦性麻痺患者。</ref>,這很快將給幕府帶來另一個隱憂。 * 阿部正弘缺乏有效應對美國的良策,因此他以正式管道向各大名甚至市井民眾徵集了意見。 ** 這被認為是開了先河讓外樣大名得到發言權並參與政治,雖然他徵集到了許多想法,但結果來說此做法導致幕府的權威地位下降。 * 1854年,培里率九艘船艦再次來航。此次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打破了日本220年來的鎖國政策。 ** 條約內容有給美國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因此實屬不平等條約。但其他條目尚無過分之處。 *** 主要規定兩國修好、互相救助船員、提供來往船隻物資等。 *** 第11條約定兩國互設領事館。此條在日文、英文翻譯中有歧異,日方理解為兩國政府認為都必要時才會互設領事館,美方理解為只要任一方政府認為有必要就能互設領事館。 * 很快地,英國、俄羅斯、荷蘭等國也前來訂了相似的條約。 === 締結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將軍繼嗣問題 === === 安政大獄、櫻田門外之變 === === 公武合體、坂下門外之變 === === 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 === === 八月十八日政變、池田屋事件、禁門之變 === === 下關戰爭與兩次長州征伐 === === 薩長同盟 === === 大政奉還 === === 近江屋事件 === === 王政復古 === === 戊辰戰爭 === == 重要人物與組織 == === 德川家、親藩大名、譜代大名、親幕府組織 === ==== 人物 ==== * 德川家慶,第12代征夷大將軍。黑船來航事件時的大將軍,但當時他已經重病難以理政,十天後逝世。 * 德川家定,第13代征夷大將軍。 * 德川家茂,第14代征夷大將軍。 * 德川慶喜,第15代、末代征夷大將軍。 ==== 組織 ==== === 朝廷 === === 外樣大名、反對幕府的組織 === === 其他知名人物、西方列強的人物等 === == 影響 == * 幕末的政治局勢直接影響了接下來的明治、大正時代。 * 薩摩藩的政治、軍事力量成為了海軍的基礎,長州藩則形成了陸軍的基礎。日軍在二戰期間,兩軍種的不和與競爭實際可以追溯至幕末結構。 * 甚至到今天也有許多日本政治人物出身前薩摩、長州藩領地,或是其家族來自於這些領地。這也是幕末政治結構所形成的社會網絡導致的結果。 * 由於同樣受到歐美殖民列強叩關,但卻能銳意西化改造國家各大層面,甚至還反過來加入了殖民列強的行列,幕末的許多事件演變也成為中國史學家/政棍們用於[[YY小說|意淫]]、類比、歸咎的題材。 == 其他幕末相關事物 == == 以幕末為主題或大量引用的ACG作品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H0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幕末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可用模板
使用須知
暗色模式
常用分類
成句
動畫
漫畫
遊戲
角色
聲優
TCG
所有頁面
所有頁面
近期變更
所有變更
Sidebar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外部連結
Facebook專頁
Cam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