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小無編輯摘要 |
Danny800727(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
第48行: | 第48行: | ||
=== 王政復古 === | === 王政復古 === | ||
=== 戊辰戰爭 === | === 戊辰戰爭 === | ||
* 雖然德川慶喜同意大政奉還,但幕府仍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且慶喜本人也沒打算完全放手,甚至提出入閣參與新政府的要求,最後雙方破臉兵戎相見。 | |||
** 1868年1月,舊幕府勢力在維新派西鄉的挑撥下向京都進軍,在同月3日與新政府軍爆發衝突,是為「鳥羽伏見之戰」。 | |||
** 雖然帳面上幕府軍人數遠高於新政府軍,但裝備與練度方面卻遠遠不及,再加上政府軍握有象徵皇室授權的「御錦旗」<ref>目前史料研究對於御錦旗的正當性仍有相當疑慮,除了有認為是造假的說法外,也有人認為是用逼迫等非法手段取得</ref>,幕府軍兵敗如山倒。 | |||
** 德川慶喜在得知幕府軍戰敗後連夜從大阪逃回江戶,但新政府軍仍緊追不放,最後由幕府代表勝海舟與維新派代表西鄉達成和平協議,4月11日,江戶城無血開城投降,慶喜本人則被送往水戶軟禁。 | |||
* 雖然將軍本身已經再起不能了,但仍有不少支持幕府的勢力在各地零星反抗,首當其衝的是聚集在上野、由幕府旗本與浪人組成的彰義隊。 | |||
** 彰義隊本來是負責江戶治安以及守護將軍慶喜的警衛隊,慶喜被送往水戶後新政府曾試圖招安,但遭到彰義隊拒絕。 | |||
** 5月15日,新政府軍向上野發起總攻擊,在人數跟火力的雙重優勢下,戰事僅持續了一天就告終。 | |||
* 另一方面,尚未歸順的東北諸藩組成了列藩同盟,向政府擺出徹底抗戰的態勢,政府軍也在平定關東後迅速揮師北上,東北戰爭就此打響。 | |||
** 列藩同盟由東北26藩羽月後6藩組成,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相當可觀,但實際上成員彼此根本沒有合作關係,因此被政府軍個別擊破,最後僅剩會津藩還在拼命與政府軍周旋。 | |||
** 9月24日,堅持了一個月會津藩主松平容保<ref>此人也是新撰組的最大靠山,投降後不僅保護了新撰組的隊長斎藤一,還替他證婚</ref>在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絕境下開城投降,戊辰戰爭中最慘烈<ref>當時會津已經到了全民皆兵的狀態,但是卻缺乏適當的編制而導致許多士兵白白送命,而之後進入籠城戰時還有士族為了「不要浪費城中糧食」而攜家帶眷自殺</ref>的會津戰役自此結束。 | |||
* 東北平定後,內亂的戰火仍在持續著,幕府的海軍將領榎本武揚帶著一支艦隊與東北的殘兵敗部,以拓荒的名義前往了北海道,試圖在極北之地與新政府分庭抗禮。 | |||
** 10月26日,榎本攻佔了函館的要塞五稜郭,並在兩個月後宣布成立蝦夷共和國<ref>從宣布建國這點來看,榎本應該是打算以民主自決的口號爭取歐美列強介入<s>就跟甲午戰爭後的台灣共和國一樣</s></ref>。 | |||
== 重要人物與組織 == | == 重要人物與組織 == | ||
第218行: | 第230行: | ||
|- | |- | ||
|西鄉隆盛 | |西鄉隆盛 | ||
| | |維新三傑 | ||
| | | | ||
| | | | ||
|- | |- | ||
|大久保利通 | |大久保利通 | ||
| | |維新三傑 | ||
| | | | ||
| | | |
於 2023年12月14日 (四) 21:56 的修訂
解說
- 指日本歷史上,『江戶幕府末年』的時期。一般認為是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到1869年戊辰戰爭,德川家與幕府勢力的最後抵抗失敗為結束。
上一次的室町幕末則直接開啟戰國時代(日本),上上一次的鐮倉幕末也造成日本南北朝,都是不太平的時期
- 在此期間,幕府、天皇與朝廷公卿、各地大名產生了激烈的鬥爭。最終抱持「尊王」意識形態的薩摩藩、長州藩等雄藩勝利,改變了日本的政治體制,為接下來的西化運動-明治維新鋪平道路,令日本成為『大日本帝國』。
- 鎖國的日本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被迫開國,抱持救國理想的志士們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因而成為後世創作的一個熱門時代。
社會背景
- 與自宋朝以來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制度不同,日本在戰國時代結束以後,是維持以德川幕府為首的分封制,德川家只是第一執政家系,仍尊天皇為最高元首。
- 朝廷(天皇)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特別在當時流行的水戶學[1]影響下其實具備一定的號召力與話語權。
- 幕府(德川家)明面上是天皇的臣子,但在其軍事力量影響下,制定了天皇也必須遵守的法律。
- 各大名則在德川的領導下各自統治自己的領地。在他們中有忠於德川家的,也有自戰國結束以來就想著要打倒德川家復仇的。這些大名又分成幾種:
- 親藩:與德川家具有血緣關係的大名,特別是「御三家」、「御三卿」的系譜有機會被選為將軍的繼承人。他們享有最高的位份,也對幕府最為忠心。
- 譜代:與德川家較為親密的大名,有許多是在德川家康開創基業的時代就跟隨的大臣、或在關原之戰前就跟隨德川家的領主。除了管理領地以外,譜代大名可以參與幕府政治、成為老中或大老,因此掌握相當實權。
- 外樣:與德川家疏遠的大名,例如在關原之戰中反對、或未積極支持德川家的領主。他們只能管理自己的領地,通常被分封在國家的邊緣地帶受其他大名監視與防禦。
- 然而,這些被分封在偏遠地區的領地卻因為與西方人的經貿交流而累積了相當實力,成為『雄藩』。有部分大名更是傾心於「蘭學」[2],無形中增強了自己的國力。
- 最知名的是島津氏的薩摩藩、毛利氏的長州藩等。他們成為了推倒幕府的最重要角色。
主要事件
黑船來航
-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里率領四艘戰船開入江戶灣,傳遞來自美國總統的國書要求日本開國通商。
- 培里所率戰船為蒸汽船,其速度、裝甲、火力、射程皆遠超日本當時的任何船艦。是一次成功的武力展示。
- 在此之前並非沒有其他國家要求過日本開港通商,如1844年荷蘭就曾致信幕府,但沒有成功。此次展現出的軍事實力則讓日本束手無策。
- 日本政府方面也並非沒有耳聞過列強的實力。在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他們也意識到有一股比中國更強大的力量,但在此次事件前沒有太多實際反應。
- 培里所率戰船為蒸汽船,其速度、裝甲、火力、射程皆遠超日本當時的任何船艦。是一次成功的武力展示。
- 日本一開始要求他們如其他外國船艦停泊於通商口岸長崎,但被其拒絕。培里要求在江戶灣停泊,否則他就直接開到江戶城「當面向日本皇帝[3]遞交國書」。
- 此時,幕府將軍德川家慶已經重病。老中[4]阿部正弘以此為由向培里拖延回覆時間。
- 培里也答應並率船離開,並預告自己一年後會再回來。
- 在英國對中國的戰爭與談判中,西方列強意識到了使用強硬的態勢以武力要脅來談判,是對付東方國家很有效的招數。培里稱到時若條件仍不被接受,大量的蒸汽船就會從美國本土直接開進日本。
- 培里本人是經過好望角來到日本的。但他告訴日本從加州大量下水並出發的蒸汽船,只要十六天就能抵達日本本土。
- 在英國對中國的戰爭與談判中,西方列強意識到了使用強硬的態勢以武力要脅來談判,是對付東方國家很有效的招數。培里稱到時若條件仍不被接受,大量的蒸汽船就會從美國本土直接開進日本。
- 十天後德川家慶病逝,其唯一存活的兒子德川家定繼位。家定體質虛弱[5],這很快將給幕府帶來另一個隱憂。
- 阿部正弘缺乏有效應對美國的良策,因此他以正式管道向各大名甚至市井民眾徵集了意見。
- 這被認為是開了先河讓外樣大名得到發言權並參與政治,雖然他徵集到了許多想法,但結果來說此做法導致幕府的權威地位下降。
- 1854年,培里率九艘船艦再次來航。此次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打破了日本220年來的鎖國政策。
- 條約內容有給美國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因此實屬不平等條約。但其他條目尚無過分之處。
- 主要規定兩國修好、互相救助船員、提供來往船隻物資等。
- 第11條約定兩國互設領事館。此條在日文、英文翻譯中有歧異,日方理解為兩國政府認為都必要時才會互設領事館,美方理解為只要任一方政府認為有必要就能互設領事館。
- 條約內容有給美國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因此實屬不平等條約。但其他條目尚無過分之處。
- 很快地,英國、俄羅斯、荷蘭等國也前來訂了相似的條約。
締結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將軍繼嗣問題
安政大獄、櫻田門外之變
公武合體、坂下門外之變
生麥事件與薩英戰爭
八月十八日政變、池田屋事件、禁門之變
下關戰爭與兩次長州征伐
薩長同盟
大政奉還
近江屋事件
王政復古
戊辰戰爭
- 雖然德川慶喜同意大政奉還,但幕府仍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且慶喜本人也沒打算完全放手,甚至提出入閣參與新政府的要求,最後雙方破臉兵戎相見。
- 1868年1月,舊幕府勢力在維新派西鄉的挑撥下向京都進軍,在同月3日與新政府軍爆發衝突,是為「鳥羽伏見之戰」。
- 雖然帳面上幕府軍人數遠高於新政府軍,但裝備與練度方面卻遠遠不及,再加上政府軍握有象徵皇室授權的「御錦旗」[6],幕府軍兵敗如山倒。
- 德川慶喜在得知幕府軍戰敗後連夜從大阪逃回江戶,但新政府軍仍緊追不放,最後由幕府代表勝海舟與維新派代表西鄉達成和平協議,4月11日,江戶城無血開城投降,慶喜本人則被送往水戶軟禁。
- 雖然將軍本身已經再起不能了,但仍有不少支持幕府的勢力在各地零星反抗,首當其衝的是聚集在上野、由幕府旗本與浪人組成的彰義隊。
- 彰義隊本來是負責江戶治安以及守護將軍慶喜的警衛隊,慶喜被送往水戶後新政府曾試圖招安,但遭到彰義隊拒絕。
- 5月15日,新政府軍向上野發起總攻擊,在人數跟火力的雙重優勢下,戰事僅持續了一天就告終。
- 另一方面,尚未歸順的東北諸藩組成了列藩同盟,向政府擺出徹底抗戰的態勢,政府軍也在平定關東後迅速揮師北上,東北戰爭就此打響。
- 東北平定後,內亂的戰火仍在持續著,幕府的海軍將領榎本武揚帶著一支艦隊與東北的殘兵敗部,以拓荒的名義前往了北海道,試圖在極北之地與新政府分庭抗禮。
- 10月26日,榎本攻佔了函館的要塞五稜郭,並在兩個月後宣布成立蝦夷共和國[9]。
重要人物與組織
德川家、親藩大名、譜代大名、親幕府組織
人物
姓名 | 別名 | 出身 | 解說 |
---|---|---|---|
德川家慶 | 德川宗家 | 第12代征夷大將軍。黑船來航事件時的大將軍,但當時他已經重病難以理政,十天後逝世。 | |
德川家定 | 德川宗家 | 第13代征夷大將軍。身體虛弱而被認為不可能有子嗣,因此在他在位期間底下大臣就已經為將軍繼嗣問題分成兩派有所衝突。分別是一橋派(擁護一橋慶喜,即後來的15代將軍)以及南紀派(擁護德川家茂,即後來的第14代將軍)。 | |
德川家茂 | 德川御三家紀州藩→德川宗家 | 第14代征夷大將軍。做為與天皇、朝廷合作「公武合體」提升幕府權威的努力,他娶天皇之妹和宮為妻並且上洛強化幕府與天皇的政治聯繫。但家茂於20歲早逝,孝明天皇也於同年逝世,這粉碎了他們提振幕府權威的最後努力。 | |
德川慶喜 | 德川御三家水戶家→德川御三卿一橋家→德川宗家 | 第15代、末代征夷大將軍。在家茂逝世後繼位為大將軍,此時幕府的權威已經非常低落。他採取坂本龍馬的策略「大政奉還」,將執政名義交還天皇並試圖組織一個以德川家為中心的新政府來保持權力。但薩長等藩並不滿足於此,頒布了「王政復古大號令」要徹底結束德川家的政治勢力,因而爆發戰爭。幕府大勢已去時,他聽從勝海舟的建議無血開城交還政權,自此歸隱田園。 |
組織
名稱 | 解說 |
---|---|
尾張德川家 | |
紀州德川家 | |
水戶德川家 | 水戶藩主。御三家之一。水戶家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便是後世熱門的創作對象「水戶黃門」。水戶藩歷來推行儒學、史學的研究,影響當時的思想甚鉅,許多人在水戶學的影響下支持天皇的大義名分。 |
一橋德川家 | |
會津松平家 | |
名稱 | 解說 |
---|---|
新選組 | 在京都活動的親幕府武裝集團,接受幕府和會津藩的資金與指令來行動。最早由芹澤鴨的芹澤一派與近藤勇的試衛館派系組成,後者肅清前者後近藤勇成為局長。在池田屋事件中重創倒幕派勢力並多次協助幕府對抗武裝襲擊。但後來有山南敬助、伊東甲子太郎等脫隊等內部爭鬥事件而逐漸衰退,殘餘的成員參與了戊辰戰爭、箱館戰爭直至全滅。做為支持幕府一方,其評價在明治、大正時代並不好。但後來子母澤寬《新選組始末記》、司馬遼太郎《燃燒吧劍》等小說著作重新賦予了新選組悲劇英雄的正面形象,而逐步成為後世創作的熱門題材。
最為人所知的成員見下。 局長:芹澤鴨、近藤勇 副長:土方歲三 參謀:伊東甲子太郎 武田觀柳齋 總長:山南敬助 隊長:一番隊沖田総司、二番隊永倉新八、三番隊斎藤一、 四番隊松原忠司、五番隊武田観柳斎、 六番隊井上源三郎、七番隊谷三十郎、 八番隊藤堂平助、九番隊鈴木三樹三郎、十番隊原田左之助 |
京都見廻組 | 在京都活動的親幕府武裝集團,與新選組同樣接受幕府和會津藩的資金與指令來行動,在京都的街道中有各自的勢力範疇。被認為是1867年近江屋事件暗殺坂本龍馬及中岡慎太郎的主要執行者,其背後可能受到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指使。 |
朝廷
人物
姓名 | 別名 | 出身 | 解說 |
---|---|---|---|
孝明天皇 | |||
明治天皇 | |||
外樣大名、反對幕府的組織
人物
姓名 | 別名 | 出身 | 解說 |
---|---|---|---|
姓名 | 別名 | 出身 | 解說 |
---|---|---|---|
坂本龍馬 | |||
高杉晉作 | |||
吉田松陰 | |||
久坂玄瑞 | |||
西鄉隆盛 | 維新三傑 | ||
大久保利通 | 維新三傑 | ||
木戶孝允/桂小五郎 | 維新三傑、逃跑的小五郎 |
||
伊藤博文 | |||
山縣有朋 | |||
武市半平太 |
- 幕末四大人斬:河上彥齋、中村半次郎、岡田以藏、田中新兵衛
- 四人皆為倒幕派的刺客。他們因其刺殺行動而著名。
- 不過,實際上導致他們成名的並非劍法,而是刺殺對象本身就具備名氣因而其行動可以震撼人心。
- 另一方面,四位刺客間的刺殺數量也相差很大。如河上彥齋確實刺殺的紀錄只有佐久間象山一位,岡田以藏與田中新兵衛則合作完成了多次暗殺。
- 四人皆為倒幕派的刺客。他們因其刺殺行動而著名。
組織
名稱 | 解說 |
---|---|
薩摩藩 | |
長州藩 |
名稱 | 解說 |
---|---|
海援隊 | |
奇兵隊 |
其他知名人物、西方列強的人物等
影響
- 幕末的政治局勢直接影響了接下來的明治、大正時代。
- 薩摩藩的政治、軍事力量成為了海軍的基礎,長州藩則形成了陸軍的基礎。日軍在二戰期間,兩軍種的不和與競爭實際可以追溯至幕末結構。
- 甚至到今天也有許多日本政治人物出身前薩摩、長州藩領地,或是其家族來自於這些領地。這也是幕末政治結構所形成的社會網絡導致的結果。
- 由於同樣受到歐美殖民列強叩關,但卻能銳意西化改造國家各大層面,甚至還反過來加入了殖民列強的行列,幕末的許多事件演變也成為中國史學家/政棍們用於意淫、類比、歸咎的題材。
其他幕末相關事物
- ええじゃないか
- 穿著奇裝異服、一邊喊著「ええじゃないか」的口號一邊跳舞的民眾運動,通常被解讀為民眾對於黑船來航後的一連串動盪所做出的不合作運動。
- 除了跳舞外,也有人會在群體狂熱的刺激下做出各種奇葩甚至脫序的行徑,因此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倒幕派故意扇動民眾四處搗亂。
- 在中文圈的翻譯有「這樣不好嗎」、「不亦善哉」、「有何不可」等不同版本,但就是指同一件事。
以幕末為主題或大量引用的ACG作品
作品/作品系列名稱 | 作品原名 | 主題或引用之元素人物/場景 | 備註 |
---|---|---|---|
幕末浪漫月華之劍士 | 幕末浪漫 月華の剣士 | 人物設計參考著名人物,劇情為眾人為關閉地獄之門而爭鬥的群像劇 | |
遙遠時空5 | 遙かなる時空の中で5 | ||
神劍闖江湖 | るろうに剣心 -明治剣客浪漫譚- | 描寫維新派劍客緋村劍心[10]在維新完成後的故事,儘管故事開始的時間點維明治10年左右,但主角跟身邊的不少人都與幕末有關。 | |
銀魂 | 以幕末為藍本的科幻搞笑漫畫,角色的名字也大多改自幕末名人 | ||
人中之龍 維新 | 龍が如く 維新! | ||
薄櫻鬼 | |||
機関幕末異聞 ラストキャバリエ | 科幻類美少女遊戲,除了主角沖田外的幕末名人基本上都被性轉為女性 |
備註
- ↑ 從水戶藩產生的學問研究及其意識形態,如儒學、國學、尊重天皇的思想等。
- ↑ 荷蘭傳來的西洋科學知識,實則包括當時歐洲列強各國科技學識
- ↑ 西方列強不知道日本的政治體制,因而一開始以為幕府將軍即為皇帝。
- ↑ 大老為幕府最高官職,輔佐將軍執政,然而並非常設職。未設置大老的時候,老中即為幕府最高官職,通常有四到五人。
- ↑ 按培里的紀錄來對照到今天的醫學知識,家定可能是腦性麻痺患者。
- ↑ 目前史料研究對於御錦旗的正當性仍有相當疑慮,除了有認為是造假的說法外,也有人認為是用逼迫等非法手段取得
- ↑ 此人也是新撰組的最大靠山,投降後不僅保護了新撰組的隊長斎藤一,還替他證婚
- ↑ 當時會津已經到了全民皆兵的狀態,但是卻缺乏適當的編制而導致許多士兵白白送命,而之後進入籠城戰時還有士族為了「不要浪費城中糧食」而攜家帶眷自殺
- ↑ 從宣布建國這點來看,榎本應該是打算以民主自決的口號爭取歐美列強介入
就跟甲午戰爭後的台灣共和國一樣 - ↑ 人設原型為四大人斬之一的河上彥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