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句/尚書大人還真機靈」: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Kuromi留言 | 貢獻
Seraphmm留言 | 貢獻
第50行: 第50行:
! 人名 !! 時代 !! 事蹟 !! 備註
! 人名 !! 時代 !! 事蹟 !! 備註
|-
|-
| [[呂布]] ||rowspan="2"|[[三國]] || 眾所皆知的<s>三家奴</s>三姓家奴,被曹操俘獲後想要再拜乾爹未果被絞殺。 ||  
| [[呂布]] ||rowspan="2"|[[三國]] || 眾所皆知的<s>三家奴</s>三姓家奴,被[[曹操]]俘獲後臨陣求饒,卻被劉備提醒丁原董卓下場而被絞殺,<br>反而其部屬張遼領死途中被[[關羽]]阻止改由曹操收編,成為[[五虎將|五子良將]]。 ||  
|-
|-
| 孟達  || 原為劉璋部屬,[[劉備]]入蜀後為他效力直到夷嶺之戰投降曹魏。<br>諸葛亮北伐時再次遭到策反,先一步被司馬懿處決。 ||  
| 孟達  || 原為劉璋部屬,[[劉備]]入蜀後為他效力直到夷嶺之戰投降曹魏。<br>諸葛亮北伐時再次遭到策反,先一步被司馬懿處決。 ||  
第56行: 第56行:
| 沙蒂永的雷納德 || 中世紀:十字軍東征 || 十字軍中最臭名昭彰的領主,又名「毀約者雷納德」。 || 玩過[[世紀帝國II戰役解說-DE版Part.3|2代亞美尼亞戰役]]的島民想必對他的事蹟不陌生
| 沙蒂永的雷納德 || 中世紀:十字軍東征 || 十字軍中最臭名昭彰的領主,又名「毀約者雷納德」。 || 玩過[[世紀帝國II戰役解說-DE版Part.3|2代亞美尼亞戰役]]的島民想必對他的事蹟不陌生
|-
|-
| 威尼斯 || 中世紀 || 以自身城邦利益為最優先考量,雖然地處天主教勢力範圍,但又和東正教及伊斯蘭陣營往來。<br>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慫恿了十字軍攻打其他基督教城市,最後連東羅馬帝國都被他們拆了。 || <s>商人無祖國的典型代表</s>
| 威尼斯經營者群 || 中世紀:[[文藝復興]] || 以自身城邦利益為最優先考量,地處天主教勢力範圍,但又和東正教及伊斯蘭陣營往來。<br>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慫恿了十字軍攻打其他基督教城市,最後連東羅馬帝國都被他們拆了。 || <s>商人無祖國的典型代表</s>
|-
|-
| 藤堂高虎 ||rowspan="2"| [[戰國時代 (日本)]] || '''武士たるもの七度主君を変えねば武士とは言えぬ'''<br>詳見專條中的介紹。 ||  
| 藤堂高虎 ||rowspan="2"| [[戰國時代 (日本)]] || '''武士たるもの七度主君を変えねば武士とは言えぬ'''<br>詳見專條中的介紹。 ||  
|-
|-
| 真田昌幸  || 有「表裏比興」之稱的策士,現今日本長野縣一帶的豪族,最初為武田家家臣,後來獨立茁壯成地方大名。<br>武田家滅亡後改投靠信長,本能寺之變後又趁著各地權力空窗遊走在鄰近的德川、上杉與北條家之間,最後成為一方之霸,日後關原會戰時更讓兩個兒子分別投靠兩大陣營以保全家族命脈。 || 其稱號由來就是指他在各陣營中反覆橫跳、投機求存之舉,但一般對他的評價是姑且還算正面的策略家,而非令人不齒的無膽匪類。
| 真田昌幸  || 有「表裏比興」之稱的策士,現今日本長野縣一帶的豪族,最初為武田家家臣,後來獨立茁壯成地方大名。<br>武田家滅亡後改投靠[[織田信長|信長]],本能寺之變後又趁在鄰近的德川、上杉與北條家之間遊走交涉,最後成為一方之霸,日後關原會戰時更讓兩個兒子信之、幸村分別投靠兩大陣營以保全家族命脈。 || 其稱號由來就是指他在各陣營中反覆橫跳、投機求存之舉,但一般對他的評價是姑且還算正面的策略家,而非令人不齒的無膽匪類。
|-
|-
| [[世紀帝國II戰役解說-DE版Part.2|維塔陶斯]] || 中世紀:東歐 || 當代立陶宛大公約蓋拉的堂弟,史稱「維塔陶斯大帝」。<br>早年為了爭奪立陶宛統治權,以割地為代價拉攏條頓騎士團協助自己,之後又和堂哥聯手反咬騎士團並搶回當初割讓的領土,結果因戰況陷入膠著而再度割地和解,直到1410年的坦能堡之戰為止。 || 有趣的是,他兩次跟條頓騎士團談判的籌碼都是同一塊土地。<s>當地居民一定氣死了</s>
| [[世紀帝國II戰役解說-DE版Part.2|維塔陶斯]] || 中世紀:東歐 || 當代立陶宛大公約蓋拉的堂弟,史稱「維塔陶斯大帝」。<br>早年為了爭奪立陶宛統治權,以割地為代價拉攏條頓騎士團協助自己,之後又和堂哥聯手反咬騎士團並搶回當初割讓的領土,結果因戰況陷入膠著而再度割地和解,直到1410年的坦能堡之戰為止。 || 有趣的是,他兩次跟條頓騎士團談判的籌碼都是同一塊土地。<s>當地居民一定氣死了</s>
|-
|-
| 義大利 || 兩次世界大戰 || 一戰從同盟國跳反到協約國,逃過作為戰敗國遭到處分的命運;二戰則是從軸心國跳同盟國。 || 雖然逃過了巨額賠款,歐戰的開支和經濟危機導致共產黨趁虛而入、國家更在戰間期右傾。<br><s>意式浪漫 ()</s>
| 義大利 || 兩次世界大戰 || 一戰從同盟國跳反到協約國,逃過作為戰敗國遭到處分的命運;二戰則是從軸心國跳同盟國。 || 雖然逃過了巨額賠款,歐戰的開支和經濟危機導致共產黨趁虛而入、國家更在戰間期右傾。<br>並由於其對食物講究但在進軍上屢屢拖累,被二戰後領導歐洲重建與促進全球化的盎撒人恥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