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星之卡比 的原始碼
←
星之卡比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在編輯此頁之前您必須確認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請透過
偏好設定
設定並驗證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h0|星之卡比/星のカービィ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本條目有一定程度的劇透,不想被吸入黑暗空間的朋友請自己過濾,謝謝。 |} [[File:img15421.png|250px|right]] == 解說 == * 由HAL研究社開發,[[任天堂]]發售的電子遊戲系列。 * 常用的簡稱為卡比(英文:Kirby;日文:星のカービィ;中文又稱卡比之星) * 開發概念為「讓初心者可以快速上手的動作遊戲」,並且讓高手也能發掘出樂趣 ** 所以大部分的卡比本篇要過關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困難的部份為其他壓力摳米的要素 *** 例如:EX模式、[[Boss rush]]等 ** 夢之泉起增加複製能力的要素後,玩家可以自己選擇靠複製能力通關,或是不用複製能力光靠卡比自身的吸吐能力戰鬥,許多玩者會挑戰限制能力的縛PLAY * 遊戲的基調是童話風的單純構圖,主角卡比等多個角色造型也十分單純,形成一種簡潔可愛的風格。 ** 不過遊戲中的黑幕與BOSS常常有著嚇人恐怖的造型,這種反差的衝擊成為許多玩家童年時的心理陰影。 ** 在一些設定上也非常黑暗{{ref|特別是ソウル系Boss,沒有一個有光明設定和好下場的。}},是[[黒い任天堂]]{{ref|任天堂的作品往往都被認為很親民老少皆宜,然而往往在任天堂的作品裡可以找到許多恐怖的設定。}}的代表作品之一。 ** <s>BGM:こうじょうけんがく<ref>「64」初出的5面最後關卡BGM,因為關卡工廠場景和前面的星球環境格格不入,加上關卡難度偏高<s>大量一擊死機關</s>和讓人不安的BGM而一躍成名,在之後的作品有工廠場景時大都會有本曲的改編版本。</ref></s> * 世界觀基本上以プププランド(デデデ大王統治的區域)或是行星ポップスター為主要舞台,部分作品亦有另外的舞台(如3DX就是在浮游大陸フロラルド上的劇情) ** 在星球周圍設有防止黑幕闖入的結界,材料是虹之劍和心杖<s>,但是黑幕要來的時候通常都會破</s> == 登場人物 == * 請見[[星之卡比角色列表]]及[[星之卡比反派角色]] == COPY能力 == * 請見[[星之卡比Copy能力]] == 作品 == === 主系列 {{ref|雖說是系列,但是遊戲之間未必有關連}} === * 星之卡比(星のカービィ;GB,1992年) ** 系列第一作,有一般模式和EX模式 ** 這一代中還沒有複製能力的系統,卡比僅僅靠著吸取敵人與吐出星星來戰鬥 *** 不過有和能力很類似的烤番薯和咖哩存在 *** 後來咖哩在《大亂鬥》系列中成了相當重要的道具,蕃薯則是在《3DX》中再度出現 * 星之卡比 夢之泉的物語(星のカービィ 夢の泉の物語;FC,1993年) ** 系列第二作,複製能力系統實裝 ** 同時擁有滑行與衝刺的能力,可能是在致敬洛克人 *** 同時稻船在《Z4》時的「Z拳擊」應該也是在致敬星之卡比 *** 稻船在說明《[[Mighty No.9]]》的時候,主角擁有複製能力的的遊戲就是指這一款{{ref|另外一款「藍色的傢伙對上怪博士」則是指《[[音速小子系列|音速小子]]》,但是卡比跟SONIC出現的時間都比[[洛克人系列|洛克人]] 晚<s>其實櫻井也說過此作卡比的複製能力和下滑正是致敬洛克人</s>}} ** 最終武器為星之杖,為唯一可以打倒夢魘的方式 * 星之卡比2(星のカービィ2;GB,1995年) ** 以夢之泉的系統為基底製作的遊戲 ** 賣點是有三個支援角色 *** 某方面來說是讓能力混合的原型 ** 最終武器虹之劍,砍殺對手沒有殺傷力,反而是用劍把攻擊反彈給對手 ** 首次有收集星星換1up的系統 * 星之卡比超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スーパーデラックス;SFC,1996年) ** 通稱SDX,系列中有名的其中一隻遊戲 ** 櫻井政博最後參與製作的卡比系列作<ref>鏡之大迷宮只是監督而已</ref> ** 內含6款不同的卡比遊戲,亦是一些名曲的出處 *** はるかぜとともに:初代的有能力拷貝版重製,刪除了一個空戰boss,但在之後ds的重製板又出現了 *** 白き翼ダイナブレイド:超級瑪利3的地圖+卡比的遊戲,地圖上會出現中boss *** 激突!グルメレース:競速遊戲,依照所吃下的食物和誰先到終點決定勝負 *** 洞窟大作戦:沙盒探索型卡比,有60種寶物可以收集,大部分的寶物都有捏他其他的任天堂作品 *** メタナイトの逆襲:一本道型卡比,有時間限制,有大量的劇情對話 *** 銀河にねがいを:在地圖上選擇關卡的自由攻略型卡比,對卡比的吸收能力做出限制的作品{{ref|普通的吸收是無法拷貝能力的,必須要找到關卡中的特殊能力拷貝點才能使用,但是之後可以隨機切換<s>,根本洛克人,一直是空氣的解析能力終於有用了</s>}} *** 格闘王への道:BOSS RUSH,不解釋 ** 系統大翻新 *** 今作起加入了2P遊玩的要素 *** 從這一款遊戲開始,確立了卡比複製能力後,會戴上對應的帽子的設定 *** 同時能力也和夢之泉的少數幾種攻擊方式不同,每種能力都花了很多心思的設置的各種類似格鬥遊戲的指令 *** 另外從本作開始,卡比的飛行只要連續按跳就可以了。在此之前飛行的條件是要按上。 *** 雖為好作品,但發生條件不明的存檔消失bug[http://dic.nicovideo.jp/a/0%25%200%25%200%25 【0% 0% 0%】]卻是玩家們的噩夢(玩VC版的玩家務必善用存檔機能!) * 星之卡比3(星のカービィ3;SFC,1998年) ** 系列第三作 ** 承襲2代的系統,同時卡比在遊戲中能夠找同伴協助的角色有六名 ** 在道中會有一些特殊的任務,內容千奇百怪,完成後可以得到愛之力,收集完一個大關可以淨化該大關的黑暗 *** 帶著特定夥伴過關,或者是用女夥伴對NPC進行攻擊讓對方享受當M的快感(遊戲中真的有這種任務…) *** 另外,亦有其他任天堂作品角色客串 ** 最終武器為心之杖,需要將五個大關全部淨化完畢,攻擊方式和星杖類似 * 星之卡比64(星のカービィ64;N64,2000年) ** 系列第四作{{ref|若包括夢之泉跟SDX的話是第六作}},是第一隻實裝能力混合系統的遊戲 *** [[成句/明明是OO,卻叫XX~呵呵|<s>明明是第4作,卻叫64~呵呵</s>]] ** 火劍,手裡劍,雷劍等能力堪稱當時小孩子的偶像(無誤) ** 有萌角リボン ** 首次3D化的卡比,同時也有做一些3D關係的運算,不過沒有做很多 ** 首次限制飛行時間 ** 第一款確立卡比聲優的遊戲{{ref|實際上《大亂鬥》時卡比跟尼斯皆由大本真基子配音。後來才確立「卡比(CV:大本真基子)」此一事項。同時此後全世界的卡比的配音都是大本真基子}} ** 最終武器為リボン與水晶{{ref|就是遊戲中散落各處的水晶碎片,一定要全部拿到才能發揮功能}} *** P網專用TAG:妖晶零弐{{ref|妖→RIBON 晶→水晶 零弐→0²}} ** 目前全系列中沒有勝利之舞的作品(但Sound Test模式卻有勝利之舞的BGM) *** 與星之卡比2、星之卡比3三作合稱為數字系列 **** 共通點是作品的最終敵人皆為ダークマター一族,劇情也能相當程度的聯繫起來。 **** <s>然而卡比3中的六個同伴角色在卡比64都沒出現,而被リボン、デデデ大王、ワドルディ與アドレーヌ取代</s> **** 另有謠傳說,2011年的星之卡比Wii本來有計畫要算入數字系列內,這幾作的共通點是卡比並非獨自戰鬥,冒險的路途上一直都有同伴同行。{{ref|不包括SDX的幫手或卡比自己被分裂成數個}} * 星之卡比 鏡之大迷宮(星のカービィ 鏡の大迷宮;GBA,2004年) ** 由Flagship開發,系列第五作暨GBA平台第一作(不算上重製夢之泉的話),實裝首個四人同伴連線系統{{ref|後來在《Wii》重新出現}} *** 能力的指令雖不及豪華版,但比夢之泉要豐富多了 ** 目前唯一的沙盒探索型卡比 ** 也是少數(?)卡比的吸收受限的遊戲{{ref|非投擲能力時只能持續空吸一小段時間,因為遊戲中一些大型的黑色星方塊需要四隻卡比合力吸才能夠吸動}} ** 和其他的多人遊戲不同,CPU並不會跟著你闖迷宮 ** 最終武器為銀河之劍,為歷代最強的武器{{ref|設定上'''並不是'''メタナイト的佩劍「ギャラクシア」的樣子}} *** 但卻是歷代第一個受到攻擊就會從身上噴出來的對頭目能力{{ref|不過因為是第一個可以帶著跑圖的對頭目能力,做這樣的下修也是理所當然的}} ** 同時也是歷代最多連戰的頭目戰{{ref|暗黑メタナイト、4次黑暗意識幻影、黑暗意識真身、逃亡的黑暗意識}} * 星之卡比 登場!怪盜洛切團(星のカービィ 参上!ドロッチェ団;DS,2006年) **製作團隊跟鏡之大迷宮同樣為Flagship ** 系列第六作,目前唯一實裝コピーパレット{{ref|能夠把道中的泡泡和寶箱收納的系統,最多一次收納五個;同時,能力/道具/迷你卡比之間能夠混合產生新能力/新道具/1UP}}系統的遊戲,道中需要收集寶箱以達成100%完成條件。{{ref|其中有五個寶箱是必需收集的(以發光作提示),不然會卡關}} ** 能力首次對地形產生改變的作品,同時能力也多出了需要收集寶箱來解禁的卷軸技 ** 由於系統關係,使最終頭目「ダークゼロ」成了《毛線卡比》發售前卡比史上最易打的頭目{{ref|由於路上能夠撿到'''M蕃茄'''的泡泡,加上卡比自己也能帶道具如'''無敵糖果'''進去…即使是同樣能帶一個補品進去頭目畫面的3DX也沒這樣的情況}} ** 帝帝帝大王最衰小的一代 *** 故事因為卡比的蛋糕被偷走,所以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是曾經幹過同樣事情的帝帝帝,帝帝帝也就成了第一關的BOSS ** 最後武器為三星杖,強到不太實用的武器{{ref|使用的時候會連地面一起攻擊,要是地面是一攻擊就會碎開的地形的話<s>那會很有趣...</s>,同時射出去的星星亦有同樣的效果}} ** 評價算是相當微妙,銷量也是全系列最差 * 星之卡比 Wii(星のカービィ Wii;Wii,2011年) ** 首隻在Wii平台發售的遊戲,採用最大4人同時遊戲的系統 *** 最初為預計出在NGC的卡比,因為製作延期的關係變成出在Wii上 ** 四人同遊時,雖然1P只能使用卡比,但其他玩家除了卡比之外也能夠選擇デデデ大王、メタナイト、ワドルディ三個角色做為自機。 *** 這也是デデデ大王和ワドルディ首次能夠做為自機角色使用。{{ref|メタナイト在重製版夢之泉的追加模式「メタナイトでゴー」中,便可作為自機使用}} ** 超級複製能力為賣點 ** 多人同遊時,讓角色疊在一起便能釋放特殊的集氣攻擊,四個角色的集氣攻擊都不相同。 ** 另有小遊戲「挑戰模式(チャレンジステージ)」,讓玩家使用特定的複製能力,追求最有效率且最快速的擊倒所有敵人並通過關卡 ** {{censored|如果把前7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CROWNED」,故事模式的マホロア第二型態和マホロア ソウル的BGM曲名也是「CROWNED」。}} * 星之卡比 三重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トリプルデラックス;3DS,2014年) ** <s>怒卡比蜂 最大往生</s> ** 3DS平台第一作,由於採用了能夠在遊戲畫面前後移動的系統使得遊戲難度和趣味性大幅上升 *** 同時因為前後畫面的原因使中頭目和頭目都多了不少攻擊方式,其中'''一面頭目'''ウィスピーフラワーズ更是成了卡比系列新/中/部分老手的惡夢 *** [[成句/おまえのようなババアがいるか!?|<s>お前のような1面ボスがいるか?!</s>]] ** DEDEDE人氣攀升的一作,甚至還比照某騎士有「DEDEDEでGO」模式 ** <s>音GAME模式出現(誤</s> ** 究極吸收能力為賣點 *** 道中某些地方會出現奇蹟之果強制卡比使用,使用後吸收能力大幅上升 *** <s>秒殺中頭目和一面頭目用</s> *** 但是太強的吸力有時會阻礙收集物件 ** 有鎖匙扣可以收集,也可以借3DS硬幣買 ** 收錄了兩個小遊戲──《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與《デデデでデン》,後來在2014年暑假獨立出來變成下載遊戲《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Z》與《デデデでデンZ》。遊戲詳細於派生系列中介紹。 ** {{censored|如果把前6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FLOWER」。加上第7大關「'''E'''ternal '''D'''reamLand」的話則是「FLOWERED」,ED前的BGM曲名也是「FLOWERED」。}} * 星之卡比 機器星球(星のカービィ ロボボプラネット;3DS,2016年) ** <s>天元突破 紅蓮卡比</s> ** <s>星之卡比X</s>{{ref|ロボボアーマー很像洛克人X系列的ライドアーマー,同時本作的黑幕「プレジデント・ハルトマン」的CV是麥人⋯}} ** メタナイト相隔五年再次成為主要人物<s>,可惜和前作大王一樣被敵方抓去改造,連劍都不丟了</s>。 ** ロボボアーマー為賣點 *** 在操作期間亦可複製部分對手能力,最後連某騎士的戰艦都複製了。 ** 本作支援amiibo連動,可藉此轉換型態與回復體力。 ** 本作收錄的兩個小遊戲《カービィの3Dチャレンジ》和《みんなで!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前者於2017獨立為《カービィのすいこみ大作戦》,後者於2017及2019分別於3DS及NS上獨立為《みんなで!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Z》及《スーパー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 ** {{censored|如果把各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PROGRAM」。}} ** 本作為最後一作掛名已故任天堂社長岩田聰為製作總指揮的遊戲,因此被一部分人視為岩田聰的遺作。 * 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星のカービィ スターアライズ;Switch,2018年) ** <s>星之卡比ZERO3</s>{{ref|冰火電的幹部、與主角相似的最終頭目}} **以派對型的同伴系統為賣點 *** 這次同伴系統可說是完全翻新,玩家更可以呼叫同伴使用融合能力以及開啟一些機關<s>或是給BOSS圍爐</s> *** 由於PC和同伴的數量增加,而敵人的耐久度沒什麼提升,而導致整體的難度偏低 *** 除此之外,達成一定條件後可以到夢幻神殿召喚特別同伴{{ref|同一地圖的神殿只能召喚一次,如果要再召喚一次,必須得在任一關卡再過關一次;不同地圖的夢幻神殿不受此限}} ** 特別模式分別為《星之○○○○》及以DLC配布《異次元空間 英雄同盟》、此外慣例的格鬥王模式也改名成《終極抉擇》 **《星之○○○○》模式中可選擇同伴角色過關<s>星之卡比無雙</s> *** DLC同伴角色會有獨立關卡 ** 《異次元空間 英雄同盟》中則是運用卡比的指定技能及指定同伴來巧妙地蒐集路上的盟友之心 *** 同時也是卡比系列中首見的超高難度模式,HP比起一般模式更薄,BOSS的攻擊方式變得更加鬼畜(但也沒有很鬼畜<s>但不代表可以無腦應付</s>) ** 歷代首款官方中文化星之卡比遊戲<s>當時台灣代理版本的動畫的中文翻譯可以當黑歷史了</s> ** 首款有DLC的遊戲 *** 但本作是以類似更新推送的方式配信 *** DLC內容幾乎都是歷代的同伴角色(包含反派角色)還有拼圖,但也會配布新模式 *** <s>因為新加入的角色中有某幾位都是對應作品的尾王或者曾經背叛卡比而被不少玩家吐槽</s> ** 在日版官網公布沒多久有人發現網址的star allies寫成star arise{{ref|在日文中allies和arise都是同一個讀音}},雖然很快就修正了 *** {{censored|但考慮到4.0.0更新的靈魂出竅辣度EX的最終頭目的別名是「星誕」,再加上於原聲集收錄的擊倒後音效的名字也是「STAR ARISE」,很有可能本作名字的「アライズ」其實是allies和arise的雙關}} * 星之卡比 探索發現(星のカービィ ディスカバリー;Switch,2022年) ** <s>艾爾登卡比</s> ** <s>{{censored|生化危機-卡比}}</s>{{ref|{{censored|與從培養槽跑出來的菲克特·遺忘戰鬥情景跟生化危機2代的G生物非常像}}}} ** <s>{{censored|侵略者轉生~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s>{{ref|{{censored|主角是被擊敗的菲克特·艾菲里斯,而扮演異世界傳送門的則是使用卡車吞滿嘴的卡比。}}}} ** 主系列首款3D動作作品,系列30周年紀念作 *** <s>一開始的幾個宣傳影片看起來像[[瑪利歐系列|星之卡比 奧德賽]]……結果體驗版出來後反而更像3D世界</s> *** 也是主系列唯一一個沒有GAME OVER的一代,取而代之的每死一次身上的錢就要扣100 ** 本作中卡比新增「塞滿嘴變形」能力,可以含著汽車<s>Carby</s>、販賣機等物品使用能力,不同物品能力各有不同 ** 同時導入村落系統,藉由完成關卡任務解救瓦豆魯迪可以發展村落開啟設施,利用關卡中收集的金幣可以購買商品 *** 武器店:可以購買進化的複製能力 **** 需要找到該進化複製能力的藍圖<ref>主要是藏在關卡內,但也有特定條件獲得的藍圖</ref>,以及在各地隱藏的寶藏之路(類似Wii版的挑戰模式)找到稀有石後可以進行強化 *** 同時本作的招式說明可以透過和店中的瓦豆魯迪對話得知,店面右方也有著可以測試能力用的沙包 *** 道具店:販賣強化道具<s>但一定得先打包</s> *** 咖啡店:販賣回復道具<s>還可以外賣打包</s>,以及可以遊玩餐廳小遊戲 *** 扭蛋機:投幣收集轉蛋,會按進度追加彈數<s>以及加價</s>,也有需達成特定條件才能入手/解鎖的轉蛋 **** 本代取消了暫停畫面的頭目角色解說,相關設定細節都在轉蛋的介紹中<s>但也讓招式說明一同陪葬了</s> **** {{censored|轉蛋的保底機制是如果轉兩次都是轉到已經得到的,那第三次必定是新的}} *** 競技場:無須多言的BOSS RUSH,按進度有三個難度選擇 *** 電影院:播放遊戲過場動畫 *** 樂團:一周目通關後追加至電影院外,能夠<s>點歌</s>聆聽BGM ** 迴避能力在本作大幅強化,甚至在受到攻擊前一刻迴避可以瞬間降低敵人移動速度<s>卡比時間</s>以進行反擊。 ** 首次有人聲主題曲「WELCOME TO THE NEW WORLD!」,由製作人熊崎信也親自填寫「新世界語」歌詞。 ** <s>帶著槌子探索新世界</s> *** 本作中有一個BUG是假如在使用槌子時持續升空到極限後快速揮撃再在落地的瞬間按A鍵的話就能夠讓卡比跳到誇張高的高度,除了能脫離一些小BOSS戰外還能讓自己去到平常到不了的地方<s>然後發現那些地方大多都能正常活動</s>或是引發特殊狀況<ref>例如直接挑戰魅塔騎士杯但'''只需打敗兩隻中BOSS即視作優勝並取得報酬'''</ref>{{censored|,甚至可以在打終極杯Z的混沌艾菲里斯戰時在進入第二階段後叫出另一隻混沌艾菲里斯}}。 ** {{censored|如果把各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NEW WORLD」。}} ** {{censored|有類似新星同盟「異次元空間 英雄同盟」的二週目關卡「絕島幻夢·遺忘」。}} ** {{censored|系列作少數沒有最終BOSS射擊戰的作品}} === 重製/移植版本 === * 星之卡比 夢之泉DX(星のカービィ 夢の泉デラックス;GBA,2002年) ** 初代《夢之泉》的重製移植版本,追加了能夠用メタナイト進行遊戲的特殊模式{{ref|但是和EX模式一樣,只有三點體力}} ** 實際上為原本要出在GBA上的原創卡比,不過因為最後做起來的感覺跟夢之泉很類似,所以就變成了夢之泉的重製版了 ** 雖說是重製版,有加入新的模式 *** 四人遊玩的模式 *** 新規的1UP小遊戲(拍炸彈、AIR RIDE等) *** 困難模式(體力條從6格變成3格) *** メタナイトでGO(困難模式、角色換成魅塔騎士,不能存檔) ** 同時從本作開始,DEDEDE變成三頭身(但是第一個出現三頭身DEDEDE的是動畫版) * 星之卡比 究極超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ウルトラスーパーデラックス;NDS,2008年) ** 通稱USDX,《SDX》的重製版本。 ** 和《SDX》相比,在完成「銀河に願いを」之後追加了4個新遊戲「大王の逆襲」,「メタナイトでゴーデラックス」,「ヘルパーマスターへの道」和「真・格闘王への道」 ** 雖說是重製,其實動畫、遊戲畫面等等都是新規 ** 此外沒有玩家喜歡(?)的0% 0% 0%,可以安心遊玩。 * 星之卡比 20周年特別收藏版(星のカービィ 20周年スペシャルコレクション;Wii,2012年) ** 為1992年出生的卡比的20周年紀念版 ** 共有三個模式:星之卡比收藏(星のカービィ コレクション)、更多挑戰模式(もっとチャレンジステージ)、星之卡比的歷史(星のカービィ ヒストリー) *** 星之卡比收藏裡面放了六款遊戲(也就是本條目前六個的遊戲),為完全移植,所以不要期待有什麼新規劃面 *** 更多挑戰模式為Wii版的小遊戲「挑戰模式(チャレンジステージ)」為延伸 *** 星之卡比的歷史為介紹星之卡比以及相關遊戲主機的歷史,同時也有demo可以觀賞 * 毛線卡比 Plus(毛糸のカービィ プラス;3DS,2019年) * 星之卡比wii 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Wii デラックス;Switch,2023年) ** 為2011年發售的《星之卡比 Wii》的重製版 ** 除了故事模式,追加了「熱鬧魔法洛亞樂園」模式以及通關後新劇情模式《魔法洛亞後記》 ***{{censored|如果把後記各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APPLE」}} * 星之卡比 探索發現 + 星耀世界<ref>暫譯</ref>(星のカービィ ディスカバリー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 スターリーワールド;Switch2,2025年) ** 為2022年發售的《星之卡比 探索發現》的NS2移植強化版本 === 派生系列 === * 卡比的彈珠台 (カービィのピンボール;GB,1993年) ** 為彈珠檯遊戲 * 卡比歡樂球(カービィボウル;SFC,1994年) ** 類似於高爾夫的遊戲 ** 廣告中惡搞伽利略 ** 目前卡比的TAS中最多人玩的一款 ** 有在N64上發售續作的計畫,不過因為系統搞不定的關係成了廢案,但製作組也將其作成了後來《卡比飛天賽車》的雛型 * 卡比的打磚塊(カービィのブロックボール;GB,1995年) ** 顧名思義,就是打磚塊 *** 但不同的是,打磚塊的那顆球(也就是卡比)會被攻擊 * Kirby's Avalanche(SNES,1995年) ** 海外限定遊戲,日本未有發售 ** 簡單說就是卡比版的[[魔法氣泡]] *** 其實原因與隔壁《Dr.Robotnik's Mean Bean Machine》同樣,為了避免新IP認知不足而換皮成星之卡比主題 *** 當然與隔壁不同的是戰前漫才有保留<s>不過卡比變得比較毒舌</s> * 卡比閃閃方塊(カービィのきらきらきっず;GB,1997年/SFC可讀寫式卡匣,1998年/SFC,1999年) ** 為一款方塊遊戲 ** 規則稍微有點複雜,不過實際玩過之後就知道了 *** 遊戲會隨機掉落兩個一組的方塊,一組方塊裡面會參雜星星方塊及同伴方塊 *** 方塊擺放完畢時,如果星星方塊的兩邊是同伴方塊,兩種方塊就會消除,可橫消或直消 **** 石頭方塊則是要消除2次才能完全消除(成功消除1次會變成星星方塊) *** 消除方塊時如果有構成連鎖,會依消除的連鎖數產生額外的星星方塊,若剛好兩邊還有擺放在同一位置的同伴方塊,還可以再進一步連鎖 *** 當然與大部分方塊遊戲一樣,如果方塊超過陣地最頂端就會GAME OVER *** 單人模式分為闖關模式、分數挑戰及時間挑戰模式 **** 其中闖關模式中,如果擺放完一定數量的方塊,會產生一行的方塊 **** 對戰模式則是依玩家消除的方塊數量及連鎖數送方塊給對手 *** SFC版本追加CPU對戰的故事模式 * 滾滾卡比(コロコロカービィ;GBC,2000年) ** 鬼畜GAME,不解釋 ** 在卡匣中裝有傾斜感應器,所以只要傾斜GBC,卡比就會滾動 ** 有NGC與GBA連動的續作的計畫,不過考量到客群的經濟狀況{{ref|因為要同時擁有NGC跟GBA、以及一個DVD片與一個GBA卡匣、還要有一條GBA接到NGC的線,這種配備已經是大陣仗了}}、製作組認為「不希望GC只有低年齡的人玩」而作罷 *** 而後有預定砍掉重練變成與卡比無關的解謎向遊戲:Roll-o-ramma,但後來也被[[腰斬]] * 星之卡比 飛天賽車 (カービィのエアライド;NGC,2002年) ** 算是上述廢案《卡比歡樂球64》誕生出來的遊戲,原預定要推出於N64,後來因為剛好遇到世代交接期而改出在NGC上 ** 賽道模式類似於瑪利歐賽車,缺少了道具但是有各類車子與角色專用的能力 ** 競速模式中只有卡比這角色能選擇 ** 競技場模式下所有的玩家處於一個開放式的場地中藉由搜集指定道具獲勝,在競技場中可藉由接觸不同的車子道具更換使用車輛。 ** 因應與動畫版卡比時期接近,遊戲內採用了動畫版的部分要素(例如BGM) ** 雖然作為賽車遊戲平衡等因素有不足之處,但在粉絲間一直有相當的熱度,部分更開發出各種變態走法;每次ニンダイ發表時都有不少觀眾期待本作移植、重製或續作的消息 * 觸摸卡比(タッチ!カービィ;NDS,2005年) ** 為NDS第一款卡比 ** 賣點為一定要用觸控筆玩 ** 部分的構思在毛線卡比上有沿用 * 毛線卡比(毛糸のカービィ;Wii,2010年) ** 為Wii第一款卡比 ** 取消飛行與複製能力,但增加了一些變形能力 ** 同時也是關卡最<s>佛心</s>簡單的一代,沒有命條也沒有1up,但是失誤的時候會掉寶石與星星,進而影響到破關評價 *** 所以破關評價變成許多老玩家壓力摳米的目標,雖然不是很困難就是 ** <s>[[2P]]陰影人</s>{{ref|本來是該由王子當主角的}} * 卡比大集合(あつめて!カービィ;NDS,2011年) ** 與毛線卡比一樣,沒有複製能力 *** 但可以有10隻卡比去對敵人圍爐 ** 除了主線遊戲之外,還有數個小遊戲,在小遊戲中有大量老作品中的角色登場,甚至有從動畫版回流的角色出現,所以在FANS間的評價很高。 *** <s>小遊戲才是重點</s> * 卡比群星戰(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Z;3DS(下載),2014年) ** 原本為3DX中的小遊戲,因為大受好評所以獨立出了下載遊戲 ** 簡單來說,就是卡比版的大亂鬥 *** 防禦方式、閃避方式階與大亂鬥相同 ** 為血量制,輸了還可以妨礙還在場上的人<s>根本炸彈超人</s> ** 《Z》中多了好幾種地圖,並且有多人組隊與友情大砲等要素 ** 共有十種能力,在3DX中的遇設能力為劍士與切割 *** 如果3DS中有3DX的遊戲記錄,將會獲得甲蟲與鈴鐺這兩種能力 * DEDEDE節奏天國Z(暫譯)(デデデでデンZ;3DS(下載),2014年) ** 原本為3DX中的小遊戲,因為大受好評所以獨立出了下載遊戲 ** 簡單來說,就是DEDEDE大王為主角的音樂動作<s>鬼畜</s>遊戲 ** 有跳躍與拍鈴鼓的要素,跳越分三種等級,在跳躍的最高點的時候拍鈴鼓會加分 ** 雖然可以不照著背景音樂走,但實際上照著背景音樂動作反而是最容易通關的方式 ** 《Z》中多了好幾個關卡,還多了一些新條件 ** 答成條件可以帶面具 *** 如果3DS中有3DX的遊戲記錄,將會獲得卡比、鐵面騎士與WADDLE DEE的面具 * 觸摸卡比:超級彩虹 (タッチ!カービィ スーパーレインボー;WiiU,2015年) ** NDS觸摸卡比的續作,以WiiU平板來畫線。 ** 本作風格採用黏土的世界觀,角色和場景都是黏土般的質感。 ** <s>卡比這次明明沒有被變成球,但不知道為什麼卻像前作一樣用滾的來戰鬥。</s> *** <s>所以也有人稱本代是卡比的舐めプレイ</s> ** 新系統能夠藉由收集星星,來發動類似於必殺技的スターダッシュ,當卡比轉換成其他型態時,也會變為別種的必殺技。 * 星之卡比 戰鬥豪華版!(カービィ バトルデラックス!;3DS,2017年) ** 由10種小遊戲組合起來的4人對戰遊戲。 ** 有故事模式,最終BOSS是安心信賴的DDD。 * 卡比的吸入大作戰(暫譯)(カービィのすいこみ大作戦;3DS(下載),2017年) ** 機器星球中的附加遊戲,大受好評所以獨立出來作成分支遊戲 ** 在3D箱庭中純靠吸入和吐出來擊倒關卡中的所有敵人並逐步過關的遊戲 ** 不能使用能力,飛行能力也受到限制 *** <s>在標題畫面可以一直讓卡比跳崖自殺</s> * 大家一起!卡比獵人隊Z(みんなで!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Z;3DS(下載),2017年) ** 機器星球中的附加遊戲,大受好評所以獨立出來作成分支遊戲 ** 卡比分為四種職業(劍士,醫生,鎚子,光束)一同組隊打倒各種敵人的遊戲 *** 劍士有全體防禦,鎚子攻擊最高,醫生能夠補血,而光束能夠[[世界|時間停止]]。 ** 免費遊戲,'''有課金要素。'''<s>也可以無課,但經過計算無課玩家需要至少3年才能達成全成就。</s> ** 單機遊戲,可面連四人,單機時可透過擦身功能或網路連接獲得其他玩家的輔助角色 ** <s>過關的話很簡單,但想白金的話就是個地獄</s> ** 主機中有機器星球的紀錄的話可以拿到特別裝備 * 超級卡比獵人隊(スーパー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Switch(下載),2019年) ** 3DS上《大家一起!卡比獵人隊Z》的移植加強版 ** 比原版增加了新敵人,增加2個難度<s>還有就是課金要素變得比較佛一點</s> *** '''最終BOSS跟原本的《卡比獵人隊Z》的最終BOSS不同人''' ** 增加了網路連線遊玩,體力條也分為單人和多人兩條,<s>故事模式變成要跑兩趟</s> ** 實質上是歷代第二款官方中文化的星之卡比遊戲,亦為歷代首款官方中文化的旁支系列遊戲 * 卡比群星戰2(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2;NS(下載),2020年) ** 3DS《卡比群星戰Z》的續作 ** 可用能力提升至17個,另外可使用部分《新星同盟》中的夥伴角色<ref>頭巾瓦豆魯迪、蠱依、魔法洛亞、帝帝帝大王、魅塔騎士</ref> ** 支援網路連線多人遊玩,但與陌生人隨機連線遊玩將會綁定2vs2對戰 ** 若主機有《新星同盟》或《超級卡比獵人隊》的紀錄的話可以獲得連動裝備 *卡比的美食節(カービィのグルメフェス;NS(下載),2022年) ** 四人遊玩的派對遊戲 ** <s>星之卡比 [[Fall Guys: Ultimate Knockout|糖豆人]]</s> * 星之卡比 馭空飛行者(カービィのエアライダー;Switch2,2025年) ** 為《星之卡比 飛天賽車》'''時隔20年以上'''的正式續作,且'''監督由櫻井政博擔任''' ** <s>當同日的ニンダイ發表會推出GC模擬器時大家都在吵為什麼沒飛天賽車,結果在結尾就直接來個續作發表把觀眾玩弄於股掌之間</s> *** <s>櫻井:我什麼都不知道喔→還是櫻井:哇喔!真是爆點滿滿的消息</s> *** 本作正是櫻井在個人頻道的影片系列「桜井政博のゲーム作るには」最終話中提及到的神秘遊戲企劃<s>也就是說是幾年前就已經在開發的東西</s> ** <s>消息一出直接震撼整個卡比圈子讓「エアライド」衝上推特趨勢,過了整晚仍然沒下去</s> === [[星之卡比 (動畫)|動畫版]] === * 有推出同名動畫作,共100話+外傳1話<s>不過是絕對的混沌</s> ** 製作使用了2D和3D融合的圖像,成為現代部分動畫的基本(?)(如《蒼藍鋼鐵戰艦》等) *** 外傳的那一話是全部使用3D ** 出現大量的原創人物{{ref|比方說フーム跟ブン都是原創角色,但是戲份重到跟主角一樣}} *** 一部分角色有漂白(如《SDX》中的巨大鋒翼鳥),但部分角色如帝帝帝大王有染黑 *** 若論同人的話,魅塔騎士在本作風評被害{{ref|魅塔騎士變的很喜歡偷窺卡比,甚至在大本真基子的舊部落格中也提到這部份}} ** 基本上背景以《夢之泉物語》為主<s>,總之就是混沌</s> *** 製作人員對動畫有兩個主要的要求:「卡比不能說話」<s>但是不難發現偶爾卡比會說一些字節</s>和「地球人不能出現」{{ref|就算是惡夢社的顧客部,為了保持世界觀也是上半身人型,下半身只有卡比式腿部的三頭身(?)設計}} ** 以兒童動畫之名行成人時事議題的諷刺動畫之實 *** 動畫業界,尤其是迪士尼在動畫中有被諷刺過{{ref|巧的是,當時台灣迪士尼頻道還在時也有播出本動畫}},除此以外也了致敬一些如《哈利波特》、《亂世佳人》、《摩登時代》的名場面,甚至環境議題、政治、動物保護等也有相當程度的諷刺<s>,雖然兒童可能看不懂就是</s> *** 而北美版(4kids代理)有一部分設定有些許改變,甚至將一些片段給和諧掉以迎合當地市場 ** DVD版只有出26話,原因是賣不好所以被腰斬了 *** Wii上的「Wii之間」曾經有把全套的卡比擺上架,不過Wii之間已經停止服務了 *** 於2023年3月14日發行BD版本,除了收錄全集以外還有收錄試播片、北美版第一集以及特別篇 ** 同時Wii在2010年左右推出了一個全部是3D的卡比動畫,也就是外傳 *** 之後3DS上的NINTENDO VIDEO中也有同樣的動畫,不過有搭配裸視3D的技術 *** 那部動畫到2014年3月31日為止,在埼玉縣立河川博物館有播出([http://www.famitsu.com/news/201304/09031631.html 詳見此]) *** 「Wii之間」也有播出該集 **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能力的帽子近年來有越來越接近動畫版的趨勢 === 漫畫版 === == 兼差的卡比 == * [[薩爾達傳說|薩爾達傳說 織夢島]] ** Lv.7的地圖中出現的一個粉紅色的球狀怪物,特徵為什麼都可以吸 ** 攻略法要用飛行道具攻擊 ** 詳見[http://youtu.be/KR-LTx9gN7I?t=1m36s 此],1分40秒左右就會看到卡比了 [[File:img15593.jpg|250px|center]] * 任天堂大亂鬥系列<s>星之卡比外傳</s>{{ref|尤其是大亂鬥X中的亞空的使者,關卡配置幾乎有卡比的味道在}} ** 卡比、帝帝帝大王、魅塔騎士皆為玩家可使用的鬥士 *** 瓦豆魯迪等其他角色也會以NPC、背景或是技能效果出現 ** 有以卡比的世界為背景的戰鬥舞台 ** 遊戲中的道具也有大量源自於卡比,例如:M番茄、星之杖…等 ** <s>因為是HAL研究所開發(之後移轉至櫻井創立的Sora)的遊戲,監製還是櫻井政博,所以卡比在遊戲中擁有逆天般的強度</s> ** <s>到了SP甚至還讓卡比當故事模式最初能用的主角了</s> == 其他 == * 卡比的能力方面被粉絲分為「櫻井卡比」{{ref|即由卡比之父櫻井政博親自參與製作的作品}}和「非櫻井卡比(下村、熊崎)」兩種風格{{ref|同理,是櫻井政博並未參與製作的作品}} ** 櫻井卡比的特色是:能力數目比較多,一般有二十多種;而不同能力都有其特有裝扮,部分能力亦有多變的技能。 ** 非櫻井卡比的特色是:能力數目比較少,一般為八至十種;能力沒有特別裝扮,攻擊亦比較單調;但取而代之能力的效果會藉由其他因素發生變化,比如'''星之卡比2'''和'''3'''中各種能力搭配不同的同伴角色都會有不同的攻擊模式,而'''星之卡比64'''則能靠該作特殊的'''能力混合系統'''創造出'''二十八種'''不同的能力組合。 *** 不過在近年的作品中,兩種風格已經統合,櫻井政博也從卡比一線的製作陣中退了下來,因此已經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分。 * 體力計算方式分為2種:一種為以格數方式計算{{ref|受到傷害會扣減一格體力(有作品極少數攻擊會扣2格),全部扣完就算miss要扣一殘機。例子如初代,64,鏡之大迷宮和夢之泉}},另一種為體力條方式計算{{ref|體力根據受到的攻擊計算傷害,會出現通稱根性的殘血情況。例子如SDX,USDX,Wii和3DX}} ** 在部分遊戲如《鏡之大迷宮》和《鼠輩團》中,會出現能增加體力格/體力條上限的特殊收集道具 ** 同時也有像是《毛線卡比》那種沒有體力條的遊戲,碰到敵人只會掉星星、掉到洞裡面會被救起來同時掉星星,遊戲中的星星只會影響破關評價 * 歐美版本的卡比遊戲包裝和日本版相比,卡比大多都是皺眉表情。([https://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Main/AmericanKirbyIsHardcore American Kirby is hardcore]) == 參見 == * [[星之卡比 (動畫)]] *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8%9F%E3%81%AE%E3%82%AB%E3%83%BC%E3%83%93%E3%82%A3%E3%82%B7%E3%83%AA%E3%83%BC%E3%82%BA Wiki] * [http://ja.kirby.wikia.com/wiki/%E3%83%A1%E3%82%A4%E3%83%B3%E3%83%9A%E3%83%BC%E3%82%B8 日文wikia百科] * [http://kirby.wikia.com/wiki/Kirby_Wiki 英文wikia百科] * [http://www.ngamer.net/ 任天堂玩家網] * [http://kirby.futene.net/ カービィ大盛] * [http://knd.ngamer.net/ 卡比金剛王國] == 回應 == {{pcomment}} ==備註== <references /> [[Category:星之卡比|*]] [[分類:任天堂]] [[Category:遊戲]] [[Category:動畫]]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Censored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H0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Pcommen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ef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星之卡比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可用模板
使用須知
暗色模式
常用分類
成句
動畫
漫畫
遊戲
角色
聲優
TCG
所有頁面
所有頁面
近期變更
所有變更
Sidebar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外部連結
Facebook專頁
Cam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