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歐系列」: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Sunnyday65535(留言 | 貢獻) |
Kkusanagitw(留言 | 貢獻) |
||
(未顯示由 10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8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h0| 瑪利歐系列/マリオシリーズ }} | {{h0| 瑪利歐系列/マリオシリーズ }} | ||
==解說== | ==解說== | ||
*[[任天堂]]開發的動作遊戲系列,是該公司目前主打的系列並為公司的看板作品。 | *[[任天堂]]開發的動作遊戲系列,是該公司目前主打的系列並為公司的看板作品。 | ||
第33行: | 第34行: | ||
**初代為帶紅色斑點的褐色造型,《超級瑪利歐兄弟3》開始改為紅色並長出眼睛。[[File:img15698.jpg|150px|center]] | **初代為帶紅色斑點的褐色造型,《超級瑪利歐兄弟3》開始改為紅色並長出眼睛。[[File:img15698.jpg|150px|center]] | ||
**擁有相當多的亞種,從變成[[進擊的巨人|<s>進擊的</s>巨人]]的巨大化香菇、變成鬼魂的鬼魂香菇、變成石頭的石頭香菇、變成蜜蜂的蜜蜂香菇…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 **擁有相當多的亞種,從變成[[進擊的巨人|<s>進擊的</s>巨人]]的巨大化香菇、變成鬼魂的鬼魂香菇、變成石頭的石頭香菇、變成蜜蜂的蜜蜂香菇…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 ||
**RPG類的遊戲則是回復HP;奇諾比奧系列則是吃了會得到10金幣。 | **RPG類的遊戲則是回復HP;奇諾比奧系列則是吃了會得到10金幣,派對類的系列可以多走3步以上。 | ||
**瑪利歐賽車系列中則是加速道具,使用後會進行一次的噴射衝刺。 | **瑪利歐賽車系列中則是加速道具,使用後會進行一次的噴射衝刺。 | ||
***也有一定時間內可以無限次使用噴射衝刺的黃金香菇、變成巨大化且加速移動的巨大香菇。 | ***也有一定時間內可以無限次使用噴射衝刺的黃金香菇、變成巨大化且加速移動的巨大香菇。 | ||
第95行: | 第96行: | ||
**於《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 豪華版》登場,奇諾比珂取得後會變身成碧姬公主的樣子「奇諾比姬」 | **於《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 豪華版》登場,奇諾比珂取得後會變身成碧姬公主的樣子「奇諾比姬」 | ||
**<s>[[庫巴公主|某同人二創角色]]的誕生原由</s> | **<s>[[庫巴公主|某同人二創角色]]的誕生原由</s> | ||
==主要敵人== | ==主要敵人== | ||
===栗寶寶(クリボー/Goomba)=== | ===栗寶寶(クリボー/Goomba)=== | ||
[[File:img15693.jpg|150px|center]] | [[File:img15693.jpg|150px|center]] | ||
*被譽為雜魚之王(キング・オブ・ザコ)的敵方雜兵。 | *被譽為雜魚之王(キング・オブ・ザコ)的敵方雜兵。 | ||
**以往經常被稱為香菇怪,事實上角色造型是模仿栗子。 | **以往經常被稱為香菇怪(畢竟頭顱下面還有一截細小的身體),事實上角色造型是模仿栗子。 | ||
**有長翅膀會飛行的亞種,另外《超級瑪利歐世界》中只有出現樣子更像栗子而且硬得不會被踩扁但能拿來丟的亞種「栗邦邦(クリボン/Galoomba)」(但不敵旋轉跳),此後該亞種在《超級瑪利歐3D世界》再度出現<s>不過變成被踩後一踢就掛而且不耐重壓,變弱了</s>。 | **有長翅膀會飛行的亞種,另外《超級瑪利歐世界》中只有出現樣子更像栗子而且硬得不會被踩扁但能拿來丟的亞種「栗邦邦(クリボン/Galoomba)」(但不敵旋轉跳),此後該亞種在《超級瑪利歐3D世界》再度出現<s>不過變成被踩後一踢就掛而且不耐重壓,變弱了</s>。 | ||
*走到崖邊也會繼續走而墮崖。後來在《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裡追加了走到崖邊會掉頭的「柿寶寶(カキボー/Goombrat)」。 | *走到崖邊也會繼續走而墮崖。後來在《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裡追加了走到崖邊會掉頭的「柿寶寶(カキボー/Goombrat)」。 | ||
第107行: | 第109行: | ||
*《超級瑪利歐奧德賽》中如果瑪利歐附身在栗寶寶身上踩在冰上面不會踩滑,此外附身時另外踩在別隻栗寶寶身上就會變成栗寶寶疊羅漢。 | *《超級瑪利歐奧德賽》中如果瑪利歐附身在栗寶寶身上踩在冰上面不會踩滑,此外附身時另外踩在別隻栗寶寶身上就會變成栗寶寶疊羅漢。 | ||
*<s>和[[栗子球]]沒有任何關係</s> | *<s>和[[栗子球]]沒有任何關係</s> | ||
===慢慢龜(ノコノコ/Koopa Troopa)=== | ===慢慢龜(ノコノコ/Koopa Troopa)=== | ||
[[File:img15694.jpg|150px|center]] | [[File:img15694.jpg|150px|center]] | ||
第154行: | 第157行: | ||
*個性非常害羞,當面對面看著牠之後牠會害羞的用手遮住臉。 | *個性非常害羞,當面對面看著牠之後牠會害羞的用手遮住臉。 | ||
*有十分巨大的亞種(《超級瑪利歐世界》登場)甚至之後有帶著皇冠的魔王級「害羞幽靈王(キングテレサ/King Boo)」 | *有十分巨大的亞種(《超級瑪利歐世界》登場)甚至之後有帶著皇冠的魔王級「害羞幽靈王(キングテレサ/King Boo)」 | ||
*在《超級瑪利歐兄弟3》中的堡壘關卡首度出現,無法以普通攻擊擊敗,只有超級星星、鐵鎚兄弟裝以及利用狸貓裝變成地藏像可以打倒之。 | *在《超級瑪利歐兄弟3》中的堡壘關卡首度出現,無法以普通攻擊擊敗,只有超級星星、鐵鎚兄弟裝以及利用狸貓裝變成地藏像可以打倒之。 | ||
**後期的版本有出現更多可以擊敗他的辦法(例如引誘牠飛到亮光下),而在《路易吉洋樓》系列裡可以被捕抓。 | **後期的版本有出現更多可以擊敗他的辦法(例如引誘牠飛到亮光下),而在《路易吉洋樓》系列裡可以被捕抓。 | ||
*在《超級碧姬公主》中也出現憤怒臉的亞種,與本尊相反必須背對它才會令它停止追擊<s>這啥鬼…</s> | *在《超級碧姬公主》中也出現憤怒臉的亞種,與本尊相反必須背對它才會令它停止追擊<s>這啥鬼…</s> | ||
*《瑪利歐賽車系列》中是道具,功能是讓角色隱形(玩家使用後對手無法看到玩家),無法被道具攻擊,並偷取對手道具,GBA版更能直接拖累第一名的速度並強制掉落金幣,此外,GBA版和DS版更擁有跟星星同樣的不受惡路影響的能力。 | *《瑪利歐賽車系列》中是道具,功能是讓角色隱形(玩家使用後對手無法看到玩家),無法被道具攻擊,並偷取對手道具,GBA版更能直接拖累第一名的速度並強制掉落金幣,此外,GBA版和DS版更擁有跟星星同樣的不受惡路影響的能力。 | ||
**害羞幽靈王則成為可使用角色登場(其他運動系列或派對系列亦然),但這個害羞幽靈王跟《路易吉洋樓》的是不同一種(差別在於皇冠的樣子、眼睛和舌頭的顏色) | **害羞幽靈王則成為可使用角色登場(其他運動系列或派對系列亦然),但這個害羞幽靈王跟《路易吉洋樓》的是不同一種(差別在於皇冠的樣子、眼睛和舌頭的顏色),而後本尊出現在《瑪利歐賽車巡迴賽》,為可用角色 | ||
*在2018年9月的[[庫巴公主]]熱潮中也不免俗地[[成句/XXX躺著也中槍|<s>躺著中槍</s>]]被同人畫師強行戴上超級皇冠<s>擬人</s>碧姬公主化,對象是害羞幽靈王。 | *在2018年9月的[[庫巴公主]]熱潮中也不免俗地[[成句/XXX躺著也中槍|<s>躺著中槍</s>]]被同人畫師強行戴上超級皇冠<s>擬人</s>碧姬公主化,對象是害羞幽靈王。 | ||
**由於路易吉本身怕鬼、《路易吉洋樓》系列中兩人分別是主角與魔王等因素,結果テレサ姬的圖有很大一部份是和路易吉的CP。 | **由於路易吉本身怕鬼、《路易吉洋樓》系列中兩人分別是主角與魔王等因素,結果テレサ姬的圖有很大一部份是和路易吉的CP。 | ||
***<s>[[成句/○○在你後面,他非常火|黛西公主在你後面,她非常火。]]</s> | ***<s>[[成句/○○在你後面,他非常火|黛西公主在你後面,她非常火。]]</s> | ||
===吞食花(パックンフラワー/Piranha Plant)=== | ===吞食花(パックンフラワー/Piranha Plant)=== | ||
[[File:img21598.png|150px|center]] | [[File:img21598.png|150px|center]] | ||
第320行: | 第322行: | ||
*最初設定為庫巴的七名子女,因為庫巴Jr.登場的緣故而變更設定為無血緣關係的上級部下 | *最初設定為庫巴的七名子女,因為庫巴Jr.登場的緣故而變更設定為無血緣關係的上級部下 | ||
=== 庫巴Jr.(クッパJr./Koopa Jr.) === | |||
* 庫巴的兒子,於《陽光》首次登場。 | |||
** 該作中假冒瑪利歐的身分在島上使用畫筆肆意塗鴉,讓瑪利歐才剛到島上就被關進監獄還要幫忙收拾爛攤子的元兇。 | |||
* 於新系列起做為反派方的固定班底出場,多半會在船艇關卡搭乘座機襲來。 | |||
* 《驚奇》作為為各大關卡最後碉堡的頭目登場,會利用不同的驚奇力量使用不同的招數應戰。 | |||
===[[Koopa|庫巴(クッパ/Bowser)]]=== | ===[[Koopa|庫巴(クッパ/Bowser)]]=== | ||
[[File:img20662.jpg|150px|center]] | [[File:img20662.jpg|150px|center]] | ||
第346行: | 第355行: | ||
|1985 | |1985 | ||
|FC | |FC | ||
|值得紀念的初代,於GBC重製版名為《超級瑪利歐兄弟 Deluxe》<br> | |值得紀念的初代,於GBC重製版名為《超級瑪利歐兄弟 Deluxe》<br>有逆移植至Vs.街機的《Vs.超級瑪利歐兄弟》,該版本關卡配置有些微差異 | ||
|- | |- | ||
|超級瑪利歐兄弟2 | |超級瑪利歐兄弟2 | ||
| rowspan="2" |1986 | | rowspan="2" |1986 | ||
| rowspan="2" |FDS | | rowspan="2" |FDS | ||
| | |難度堪稱歷代最鬼畜,可能因此未發售歐美版<ref>主要是因為任天堂北美分部認為任天堂在歐美市場的受眾都是兒童及青少年,怕會因此影響其銷量而作罷,此外還有因為說本代只是個美術風格沿用的高難度版本而認為了無新意等原因</ref>,直到《超級瑪利歐珍藏集》歐美版推出時才真正進軍歐美市場,同時為了與美版2代做出區別而易名為《Super Mario Bros. The Lost Levels》。<br>首次瑪利歐兄弟有各自不同性能<br>首次加入隱藏關卡的遊戲。{{ref|第9世界需要不跳關不接關全破即可突入,之後都是在該世界無限循環直到GAME OVER,而第A~D世界則是累積全破8次(不限接關或跳關有無,標題下方會有星星作為標記)後在標題畫面同時按A+開始鍵即可進入;SFC版條件有更改:除了維持不跳關不接關全破後可進入第9世界以外,第A~D世界則是放緩成不需累積全破數,只要第8世界(或是不跳關的第9世界)破關後可直接進入}}<br>重製版併入《超級瑪利歐兄弟Deluxe》中,為高難度模式,但基於GB的記憶體及性能因素刪除了不少原有的要素。 | ||
|- | |- | ||
|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超級瑪利歐兄弟 | |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超級瑪利歐兄弟 | ||
|為慶祝日本廣播電台「日本放送」的深夜廣播節目「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開台20週年而製作的初代的聯名改版作,雖然是初代改版但畫面與系統沿用自2代,同時裡面的部分雜魚及所有世界的奇諾比奧全數換成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的 | |為慶祝日本廣播電台「日本放送」的深夜廣播節目「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All-night NIPPON)」開台20週年而製作的初代的聯名改版作,最初為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贈送的限量品,而後才商品化<br>雖然是初代改版但畫面與系統沿用自2代,關卡背景風格為因應電台風格也變成全部都是晚上,同時裡面的部分雜魚及所有世界的奇諾比奧全數換成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的主持人團隊,碧姬公主也跟著換成オールナイトニッポン女主持風格的造型 | ||
|- | |- | ||
|超級瑪利歐USA | |超級瑪利歐USA | ||
第363行: | 第369行: | ||
1992(日本) | 1992(日本) | ||
|FC | |FC | ||
|原為任天堂與[[テレ東最強伝説|東京電視臺]]聯名合作製作的遊戲《夢工場ドキドキパニック》,歐美方面因為上 | |原為任天堂與[[テレ東最強伝説|東京電視臺]]聯名合作製作的遊戲《夢工場ドキドキパニック》,歐美方面因為如上述日版二代太難,加上因為沒有多餘時間另做新作+為補代數而將該作改版成美版二代,發售後因為反響不錯而回流到日本。因此該作裡面的部分雜魚後來有在瑪利歐系列中出現<br>{{censored|本作最終頭目「瑪穆(マムー)」後來跑到《薩爾達傳說:織夢島》兼差,並將青蛙之歌傳授給林克}}<br>GBA重製版《超級瑪利歐Advance》系列中為1代,關卡配置和系統大改,破完一週目後會多出挑戰模式 | ||
{{censored|本作最終頭目「瑪穆(マムー)」後來跑到《薩爾達傳說:織夢島》兼差,並將青蛙之歌傳授給林克}} | |||
GBA重製版《超級瑪利歐Advance》系列中為1代,關卡配置和系統大改,破完一週目後會多出挑戰模式 | |||
|- | |- | ||
|超級瑪利歐兄弟3 | |超級瑪利歐兄弟3 | ||
|1988 | |1988 | ||
|FC | |FC | ||
|庫巴七人眾初次登場。 | |庫巴七人眾初次登場。<br>首次出現關卡地圖,可自己選擇不攻略非必要的小關卡,同時新增強制卷軸關卡。<br>首次出現火焰花以外的變身能力,另外從本作起可以將變身道具在關卡地圖上使用<br>GBA重製版《超級瑪利歐Advance》系列中為4代,並對應讀卡機周邊:カードeリーダー+,部分道具及特別關卡可透過讀卡機獲得並在對應模式中遊玩<ref>日後的GBA Nintendo Switch Online服務收錄的版本除了卡片的特別道具外'''可直接遊玩卡片收錄的特別關卡'''</ref> | ||
GBA重製版《超級瑪利歐Advance》系列中為4代,並對應讀卡機周邊:カードeリーダー+,部分道具及特別關卡可透過讀卡機獲得並在對應模式中遊玩<ref>日後的GBA Nintendo Switch Online服務收錄的版本'''可直接遊玩卡片收錄的特別關卡'''</ref> | |||
|- | |- | ||
|超級瑪利歐世界 | |超級瑪利歐世界 | ||
第379行: | 第380行: | ||
|SFC | |SFC | ||
|耀西初次登場。 | |耀西初次登場。 | ||
首次加入蒐集要素<br> | 首次加入蒐集要素<br>路易吉的造型在日版同樣還是瑪利歐的異色,海外版才改變成不同樣子<br>GBA重製版《超級瑪利歐Advance》系列中為2代,由於是GBA單機遊玩,可同時操作瑪利歐與路易吉,另外路易吉的特性也沿用自USA,同時騎上耀西的效果也大改<br>本作彩蛋:特別世界全破後再返回耀西島後,全關卡甚至部分雜魚會產生變化<ref>所有島嶼的季節產生變化,慢慢龜會從穿龜殼變成直接帶上瑪利歐造型的面具、吞食花變成傑克南瓜燈造型等</ref>,《超級瑪利歐Advance 2》條件有改動:除了破完特別世界外還要走完所有路線(包含隱藏路線約96個),另外GBA版破完庫巴城堡後,耀西會依玩家的型態出現不同顏色 | ||
GBA重製版《超級瑪利歐Advance》系列中為2代,由於是GBA單機遊玩,可同時操作瑪利歐與路易吉,另外路易吉的特性也沿用自USA,同時騎上耀西的效果也大改<br> | |||
|- | |- | ||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 |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 | ||
|2006 | |2006 | ||
|DS | |DS | ||
|新系列首作,以3D的形式呈現2D風格 | |新系列首作,以3D的形式呈現2D風格<br>新系列唯一可攜帶額外道具上去的作品<s>因此大部分玩家會把巨大菇存起來然後直接在頭目戰使用</s> | ||
|- | |- | ||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Wii |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Wii | ||
第406行: | 第405行: | ||
|2013 | |2013 | ||
|WiiU | |WiiU | ||
|路易吉誕生30周年的<s>噱頭</s>紀念作,又一個鬼畜難度 | |路易吉誕生30周年的<s>噱頭</s>紀念作,又一個鬼畜難度<br>與前作《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於2019年推出Switch移植版 | ||
|- | |- | ||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 Deluxe |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 Deluxe | ||
|2019 | |2019 | ||
|Switch | |Switch | ||
|包含《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和《新超級路易吉U》 | |包含《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和《新超級路易吉U》<br>新增可用角色偷天兔(觸怪無敵)以及奇諾比珂(在取得超級王冠後可變為奇諾碧姬<s>,[[庫巴公主]]的元凶</s>),WiiU原版獨有的觸控要素因應Switch主機操作方式而刪除。 | ||
|- | |- | ||
|超級瑪利歐兄弟35 | |超級瑪利歐兄弟35 | ||
|2020 | |2020 | ||
|Switch | |Switch | ||
|為慶祝瑪利歐系列35週年推出的期間限定作品(現已下架),35個玩家連線同時進行遊戲比試誰能撐得最久。 | |為慶祝瑪利歐系列35週年推出的期間限定作品(現已下架),35個玩家連線同時進行遊戲比試誰能撐得最久。<br>有攻擊和消耗金幣從輪盤獲得強化的機能。 | ||
|- | |- | ||
|超級瑪利歐兄弟 驚奇 | |超級瑪利歐兄弟 驚奇 | ||
| | |2023 | ||
|Switch | |Switch | ||
| | |以花朵為主題,黛西首次在2D動作系列可操控,耀西本次也以非坐騎角色登場<ref>性能上除了可浮空外,和偷天兔一樣不會受到落下以外的傷害,也能給其他玩家當<s>工具</s>坐騎</ref>,而除了特殊的耀西、偷天兔外全角色性能均變為相同<br>導入徽章系統,不同徽章會有不同功能<br>同時首次導入連線合作,可以設立牌,已死亡的玩家可以在五秒內碰觸別的玩家或是立牌來復活自己,此外連線合作也有利於通過部分解謎關卡<br>瑪利歐、路易吉等人首次聲優更換的作品<br><s>因為驚奇花的效果被戲稱叫嗑藥瑪利歐,同時新增的大象型態也造成許多話題甚至變成迷因</s><br><s>繼有位名叫「黛西」的角色後,任天堂又多了一位與迪士尼元祖級白馬王子撞名、名叫Prince Florian的新角色<ref>不過中文釋名還是有分別的,否則東西方最強法務部又會打上來了:白雪那位是'''佛羅'''里安 ;本作的毛毛蟲王子名叫'''花洛'''里安</ref>。</s><br>另外本作另一特色是會在關卡中與玩家對話的NPC「聊天花花」,基本上全關卡都有它們的身影,而且甚至有多國配音。<s>然後中文配音的「驚奇」因為聽起來太像日文指某器官的詞而被日方網民大惡搞</s> | ||
|} | |} | ||
第476行: | 第472行: | ||
|2013 | |2013 | ||
|WiiU | |WiiU | ||
|3D樂園的續作,可選角色陣容回歸成USA(美版2代)的陣容,能力也是比照USA,同時再追加超級鈴鐺等新道具以及再讓一些久未再登場的雜魚回流 | |3D樂園的續作,可選角色陣容回歸成USA(美版2代)的陣容,能力也是比照USA,同時再追加超級鈴鐺等新道具以及再讓一些久未再登場的雜魚回流<br>因為推出當時也是路易吉30週年紀念,部分關卡會有路易吉的點圖彩蛋<br>於2021年推出Switch移植版 | ||
|- | |- | ||
|超級瑪利歐奧德賽 | |超級瑪利歐奧德賽 | ||
第492行: | 第486行: | ||
|包含《超級瑪利歐3D世界》與半開放世界遊戲模式《狂怒世界》,跟《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 Deluxe》一樣為因應Switch的操作方式而將WiiU獨有的要素刪除並做一些修改 | |包含《超級瑪利歐3D世界》與半開放世界遊戲模式《狂怒世界》,跟《新超級瑪利歐兄弟U Deluxe》一樣為因應Switch的操作方式而將WiiU獨有的要素刪除並做一些修改 | ||
|} | |} | ||
==關連作品== | ==關連作品== | ||
===瑪利歐樂園系列=== | ===瑪利歐樂園系列=== | ||
第510行: | 第505行: | ||
首次在遊戲中加入射擊遊戲關卡。{{ref|2-3(海底潛水艇作戰)與4-3(空中戰鬥機作戰)均為射擊關卡}} | 首次在遊戲中加入射擊遊戲關卡。{{ref|2-3(海底潛水艇作戰)與4-3(空中戰鬥機作戰)均為射擊關卡}} | ||
|- | |- | ||
|超級瑪利歐樂園2:六個金幣 | |超級瑪利歐樂園2:六個金幣 | ||
|1992 | |1992 | ||
|GB | |GB | ||
|瓦利歐初次登場並作為最終頭目。 | |瓦利歐初次登場並作為最終頭目。 | ||
第547行: | 第542行: | ||
|2004 | |2004 | ||
|GC | |GC | ||
|唯一一款3D動作遊戲作品 | |Treasure製作,唯一一款3D動作遊戲作品 | ||
|- | |- | ||
|怪盜瓦利歐七面人 | |怪盜瓦利歐七面人 | ||
|2007 | |2007 | ||
|DS | |DS | ||
|活用NDS觸控螢幕的作品 | |Suzak製作,活用NDS觸控螢幕的作品 | ||
|- | |- | ||
|瓦利歐樂園Shake | |瓦利歐樂園Shake | ||
|2008 | |2008 | ||
|Wii | |Wii | ||
|活用Wii手把的作品 | |Good Feel製作,活用Wii手把的作品<br>由於動畫方面由Production I.G製作,因此遊戲畫面表現有日本動畫的風格 | ||
|} | |} | ||
===瑪利歐醫生系列=== | ===瑪利歐醫生系列=== | ||
[[File:Img16909.png|right|220px]] | [[File:Img16909.png|right|220px]] | ||
第654行: | 第650行: | ||
|瑪利歐高爾夫World Tour | |瑪利歐高爾夫World Tour | ||
|2014 | |2014 | ||
|3DS | | 3DS | ||
|本作開始育成模式不再是原創角色而是以玩家自創的Mii角色為主 | |本作開始育成模式不再是原創角色而是以玩家自創的Mii角色為主 | ||
|- | |- | ||
|瑪利歐高爾夫 超級衝衝 | |瑪利歐高爾夫 超級衝衝衝Super Rush | ||
|2021 | |2021 | ||
|Switch | |Switch | ||
第711行: | 第707行: | ||
|2005 | |2005 | ||
|GC | |GC | ||
| | | 比起其他瑪利歐系列,所有人的挑釁、入球、失球等等表現也'''異常粗鄙'''(幸好第一代庫巴還沒加入) | ||
|- | |- | ||
|Mario Strikers Charged | |Mario Strikers Charged | ||
|2007 | |2007 | ||
|Wii | |Wii | ||
| | |BGM有濃濃的重金屬音樂帶動氣氛 | ||
<s>明明是歐式足球大家穿了美式足球護甲</s> | |||
|- | |||
|瑪利歐激戰前鋒 戰鬥聯賽Mario Strikers: Battle League Football | |||
|2022 | |||
|Switch | |||
|[[必殺技]]動畫融入系列平面圖獨有的美式硬派漫畫<s>,大家的失球表現都溫柔了一點</s> | |||
Charles Martinet 於本作最後一次聲演瓦利歐和瓦路易吉 | |||
|- | |- | ||
! colspan="4" |棒球 | ! colspan="4" |棒球 | ||
第723行: | 第726行: | ||
|2005 | |2005 | ||
|GC | |GC | ||
| | |rowspan = "2" |由BNEI與ナウプロダクション合同製作,遊戲上(包括操作性)有BNEI的老牌棒球遊戲《ファミスタ》系列的影子 | ||
|- | |- | ||
|Mario Super Sluggers | |Mario Super Sluggers | ||
|2008 | |2008 | ||
|Wii | |Wii | ||
|- | |- | ||
! colspan="4" |與 | ! colspan="4" |與索尼克的奧運系列<ref>由SEGA製作,任天堂發行,2018年平昌冬奧因電子遊戲版權被[[Ubisoft]]買斷而未製作</ref> | ||
|- | |- | ||
|瑪利歐與 | |瑪利歐與索尼克在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 ||
|2007/2008 | |2007/2008 | ||
|Wii/DS | |Wii/DS | ||
| | | | ||
|- | |- | ||
|瑪利歐與 | |瑪利歐與索尼克在溫哥華冬奧 | ||
|2009 | |2009 | ||
|Wii/DS | |Wii/DS | ||
| | | | ||
|- | |- | ||
|瑪利歐與 | |瑪利歐與索尼克在倫敦2012奧運會 | ||
|2011/2012 | |2011/2012 | ||
|Wii/3DS | |Wii/3DS | ||
| | | | ||
|- | |- | ||
|瑪利歐與 | |瑪利歐與索尼克在索契冬奧 | ||
|2013 | |2013 | ||
|WiiU | |WiiU | ||
| | | | ||
|- | |- | ||
|瑪利歐與 | |瑪利歐與索尼克在里約奧運會 | ||
|2016 | |2016 | ||
|WiiU/3DS | |WiiU/3DS | ||
|有同時發行大型機台版 | |有同時發行大型機台版 | ||
|- | |- | ||
|瑪利歐與 | |瑪利歐與索尼克在東京奧運會 | ||
|2019 | |2019 | ||
|Switch | |Switch | ||
|2020發行大型機台版 | |2020發行大型機台版,特徵是進行特定項目賽事時角色們會穿專用賽服參賽。缺點是夢幻競賽收錄賽事只有3項。<br>算是系列最後作品 | ||
|- | |- | ||
! colspan="4" |其他 | ! colspan="4" |其他 | ||
第767行: | 第769行: | ||
|2005 | |2005 | ||
|GC | |GC | ||
|Konami與Hudson共同開發的DDR音樂遊戲,同時也是唯一一款在GC上發行的DDR作品 | | Konami與Hudson共同開發的DDR音樂遊戲,同時也是唯一一款在GC上發行的DDR作品 | ||
本作因為是主打輕量玩家市場,故也是唯一一款沒有DDR原有的部分核心要素(長押、雙踏板、輔助選項) | 本作因為是主打輕量玩家市場,故也是唯一一款沒有DDR原有的部分核心要素(長押、雙踏板、輔助選項) | ||
(小遊戲以外的)部分要素後來也逆輸入回本家 | (小遊戲以外的)部分要素後來也逆輸入回本家 | ||
第804行: | 第806行: | ||
|1992 | |1992 | ||
|SFC | |SFC | ||
|一切的原點,奠定了基本規則<br> | |一切的原點,奠定了基本規則<br>CPU角色會直接用專屬道具而非道具箱獲得的道具 | ||
CPU角色會直接用專屬道具而非道具箱獲得的道具 | |||
|- | |- | ||
|瑪利歐賽車64 | |瑪利歐賽車64 | ||
|1996 | |1996 | ||
|N64 | |N64 | ||
|系列作第一次3D化,奠定立體的賽道和道具陣容,甩尾(飄移)加速初次成為基本操作<br> | |系列作第一次3D化,奠定立體的賽道和道具陣容,甩尾(飄移)加速初次成為基本操作<br>本次CPU角色終於會使用道具箱的道具了<br><s>バイオハザード</s><ref>日文版限定,標題畫面會有小孩子合聲喊出マリオカート,然而聲音卻被空耳成バイオハザード,英文版則是由瑪利歐念標題,本作也是唯一在主選單介面配音,因此造成大量空耳。</ref><br>首次支援四人對戰 | ||
|- | |- | ||
|瑪利歐賽車Super Circuit | |瑪利歐賽車Super Circuit | ||
第822行: | 第822行: | ||
|2003 | |2003 | ||
|GC | |GC | ||
|畫質大幅強化,角色動作和演出大幅強化 | |畫質大幅強化,角色動作和演出大幅強化<br>需二人操控一輛賽車並有專屬道具,可一次擁有兩個道具,首次增加大量新角色,新增換車系統,N64開始就有的甩尾加速系統也開始成形<br>目前唯一一作持有多重系道具時沒有自動防禦功能<s>加上本次因為是主打雙人乘載,只能甩尾不能跳</s><br>從本作開始藍刺龜變成以空中的方式攻擊<ref>追上第一名前都會在空中飛行,不會影響沿路對手,追上第一名後從空中落下引爆,暴風會影響附近對手。</ref> | ||
|- | |- | ||
|瑪利歐賽車DS | |瑪利歐賽車DS | ||
|2005 | |2005 | ||
|DS | |DS | ||
|<s>カロンカートDS</s>掌機首次3D化作品,本作開始玩家從場上獲得的的道具會依玩家本身的名次決定 | |<s>カロンカートDS</s>掌機首次3D化作品,本作開始玩家從場上獲得的的道具會依玩家本身的名次決定<br>新增Wifi對戰,首次正式懷舊賽道登場<br>唯一一款有任務模式的作品,也是唯一一款玩家可以自己創作車子上代表標誌的作品。<br>定番道具炮彈刺客及魷魷首次登場 | ||
|- | |- | ||
|瑪利歐賽車ARCADE GP | |瑪利歐賽車ARCADE GP | ||
|2005 | |2005 | ||
|AC | |AC | ||
|Namco開發,第一款登陸 | |Namco開發,第一款登陸街機的作品,畫面採用GC《Double Dash》的水準,並且有照相系統<br>遊戲系統、道具及賽道分配有別於原作:<br>甩尾是採用類似NAMCO自家的《Ridge Racer》,不過甩尾的同時會產生防護罩抵擋道具攻擊,同時收錄的道具是系列作中最多(不計手機遊戲《瑪利歐賽車巡迴賽》的話,但本作中的部分道具需要遊玩一定次數解禁),因此最多只能決定其中3種道具上場(對戰模式中無卡玩家的道具選擇為系統隨機抽選)<br>雖然說部分道具性質重複但一部分的效果也包括影響駕駛手感<br>另外無卡玩家只能遊玩部分賽道<br>[[Pac-Man]]一家以及鬼魂Blinky特別參戰<br>唯二有任務模式的系列作,但本作的任務模式為賽事全破後的額外小遊戲,過關才算該賽事制霸<br>實質上金幣系統回歸的作品<ref>金幣在家用機方面是直到《瑪利歐賽車7》才正式回歸</ref> | ||
[[Pac-Man]]一家以及鬼魂Blinky特別參戰<br> | |||
|- | |- | ||
|瑪利歐賽車ARCADE GP2 | |瑪利歐賽車ARCADE GP2 | ||
|2007 | |2007 | ||
|AC | |AC | ||
|第二款 | |第二款街機作品,本次使用紀錄卡遊玩時終於可以自由選擇角色及車身<ref>前作跟其他賽車遊戲一樣一張紀錄卡綁定一個角色,可能因為玩家意見的關係而在本作開始一張卡能在下次遊玩時可再選擇別的角色及車身</ref>,同時追加原作就有的引擎量級(難易度)選擇以及街機獨家的播報員實況演出(日版實況由山寺宏一擔當),本作開始照相系統可選擇相框<br>再追加瓦路易吉以及電子寵物系列《塔麻可吉》角色「麻每吉」<br>唯一有蒐集要素的作品,有卡玩家在遊玩中蒐集到一定數量的瑪利歐代幣即可解禁車身、道具等要素 | ||
|- | |- | ||
|瑪利歐賽車Wii | |瑪利歐賽車Wii | ||
|2008 | |2008 | ||
|Wii | |Wii | ||
|<s>ファンキーバイクWii</s>新增特技系統,甩尾系統翻新<s>但還是機車王道</s>,從本作開始最大參賽人數擴大到12人(瑪利歐賽車7除外),從本作開始取消害羞幽靈道具,新增陀螺儀操控模式 | |<s>ファンキーバイクWii</s>新增特技系統,甩尾系統翻新<s>但還是機車王道</s>,從本作開始最大參賽人數擴大到12人(瑪利歐賽車7除外),從本作開始取消害羞幽靈道具,新增陀螺儀操控模式<br>前全系列賣最多的,銷售量高達3738萬,也是前世界銷售最多的賽車遊戲,其人氣甚至到任天堂結束Wii之前的Wi-Fi連線服務仍然還有玩家連線對戰{{censored|,當然也包括粉絲自創的CTGP}} | ||
|- | |- | ||
|瑪利歐賽車7 | |瑪利歐賽車7 | ||
第865行: | 第852行: | ||
|2014 | |2014 | ||
|WiiU | |WiiU | ||
|<s>モートンカート8</s>新增反重力賽道系統,可以跑上牆壁天花板等,本作開始道具使用規則也有變更<s>最糟糕的氣球戰</s>,首次開賣DLC | |<s>モートンカート8</s>新增反重力賽道系統,可以跑上牆壁天花板等,本作開始道具使用規則也有變更<s>最糟糕的氣球戰</s>,首次開賣DLC,同時也是首次與現實車廠聯名(與賓士聯名) | ||
|- | |- | ||
|瑪利歐賽車 ARCADE GP DX | |瑪利歐賽車 ARCADE GP DX | ||
|2014 | |2014 | ||
|AC | |AC | ||
|麻每吉、Ms.Pacman與Blinky刪除,取而代之《太鼓達人》角色「和田咚」參戰<br> | |第三款街機作品,筐體大更新<br>麻每吉、Ms.Pacman與Blinky刪除,取而代之《太鼓達人》角色「和田咚」參戰,日版實況由松本梨香擔當<br>本作部分系統有改動:例如甩尾加速開始採用家用機的模式(但還是跟原作有些許差別)以及再追加7代之後的陸海空要素,甚至追加了雙人團體戰<br>唯二有蒐集要素且支援BANAPASSPORT服務:透過BANAPASSPORT可以自訂道具、車身、自創角色,甚至可以線上對戰,但是[[成句/海外無人權|因為大人的事情,BANAPASSPORT為日本限定]],讓期待已久的海外玩家大失所望...<s>雖然說可透過某個謎之管道能使用BANA PASSPORT服務玩全道具及全賽車零件的紀錄的方法...</s> | ||
|- | |- | ||
|瑪利歐賽車8DX | |瑪利歐賽車8DX | ||
|rowspan = "2"|2017 | | rowspan="2" |2017 | ||
|Switch | |Switch | ||
|<s>ワルイージカート8DX、ロゼッタカート8DX</s><br><s>為何[[Splatoon]]世界的兩位魷魚泡到水也不會死的啊⋯</s>第一次的完整版,收錄DLC賽道和新角色,並翻新前作<s>作爛</s>的對戰模式,雙道具系統回歸,及害羞幽靈和羽毛道具回歸,追加第三段究極甩尾系統 | |<s>ワルイージカート8DX、ロゼッタカート8DX</s><br><s>為何[[Splatoon]]世界的兩位魷魚泡到水也不會死的啊⋯</s>第一次的完整版,收錄DLC賽道和新角色,並翻新前作<s>作爛</s>的對戰模式,雙道具系統回歸,及害羞幽靈和羽毛道具回歸,追加第三段究極甩尾系統<br>銷售賽車系列最高(不算入原8代),更是瑪利歐系列中賣最好的遊戲,銷售量高達5379萬,已超越Wii版的銷售量(3738萬),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熱銷的瑪利歐賽車。<br>後來睽違許久終於在2022年推出額外DLC《新增賽道通行證》,會收錄大量其他來自《瑪利歐賽車巡迴賽》的新賽道、原創新賽道及懷舊賽道,並追加新角色。<br><s>由於發售至今(2023年),本作長期在每周實體銷售榜穩佔十名以內位置,導致每周都有吐糟「到底是誰還沒買馬車8啦」、「馬車8的實體卡帶是不是會自然風化或消失」等言論。</s> | ||
|- | |- | ||
|瑪利歐賽車 ARCADE GP VR | |瑪利歐賽車 ARCADE GP VR | ||
第887行: | 第871行: | ||
|2019 | |2019 | ||
|Android/iOS | |Android/iOS | ||
|手遊<s>廣告</s>本作登場的角色、道具及賽道為歷代集大成(並同時擁有逆向<ref>從反方向開始比賽,賽道會因應逆向而更換地形和機關</ref>、強化<ref>賽道中會追加跳台甚至變更路線,部分機關也會改動</ref>、逆向強化,加上原本沒改變的共四種類的賽道變化,另外還有賽道Remix版本),也有一部份還沒在正傳登場的懷舊賽道於本作提前登場,也有自己的獨創賽道,同時專屬道具回歸,還有追加全新的道具。當然也有收錄新角色(包含節慶及紀念性質的派生角色) | |手遊<s>廣告</s><br>本作登場的角色、道具及賽道為歷代集大成(並同時擁有逆向<ref>從反方向開始比賽,賽道會因應逆向而更換地形和機關</ref>、強化<ref>賽道中會追加跳台甚至變更路線,部分機關也會改動</ref>、逆向強化,加上原本沒改變的共四種類的賽道變化,另外還有賽道Remix版本),也有一部份還沒在正傳登場的懷舊賽道於本作提前登場,也有自己的獨創賽道,同時專屬道具回歸,還有追加全新的道具。當然也有收錄新角色(包含節慶及紀念性質的派生角色)<br> | ||
操作方法一開始為所有賽車類手遊少見的縱向觸控操作,更新之後再支援橫向畫面並且也能像大部分賽車類手遊一樣的操作 | 操作方法一開始為所有賽車類手遊少見的縱向觸控操作,更新之後再支援橫向畫面並且也能像大部分賽車類手遊一樣的操作<br> | ||
<s>另一個課金地獄&比裝備遊戲</s> | <s>另一個課金地獄&比裝備遊戲</s><ref>遊戲中的賽道的分數加成幾乎都與角色、車身及滑翔翼綁定,基本上如果沒有特定的角色、車身及滑翔翼,拿到高分會相當吃力,但網路對戰則沒有這個問題</ref><br>之後本作出現的世界賽道一併逆輸入回《瑪利歐賽車8DX》 | ||
|- | |- | ||
|瑪利歐賽車實況 家庭賽車場 | |瑪利歐賽車實況 家庭賽車場 | ||
|2020 | |2020 | ||
|Switch | |Switch | ||
|在現實世界搭建賽道,並以附贈的遙控車周邊來遊玩的遊戲<s>還能拿來逗貓</s> | |在現實世界搭建賽道,並以附贈的遙控車周邊來遊玩的遊戲<s>還能拿來逗貓</s><br><s>因為需要有足夠的場地大小才能玩,在居家空間普遍狹小的東亞地區難以暢快地遊玩,因此銷售量是全系列最末位</s> | ||
<s>因為需要有足夠的場地大小才能玩,在居家空間普遍狹小的東亞地區難以暢快地遊玩,因此銷售量是全系列最末位</s> | |||
|} | |} | ||
第969行: | 第952行: | ||
GB | GB | ||
SFC | SFC | ||
|捲軸式方塊遊戲 | |捲軸式方塊遊戲 | ||
|- | |- | ||
|ヨッシーのパネポン | |ヨッシーのパネポン | ||
第997行: | 第980行: | ||
|- | |- | ||
|超級瑪利歐RPG | |超級瑪利歐RPG | ||
|1996 | |1996<br>2023(重製版) | ||
|SFC | |SFC<br>Switch(重製版) | ||
|與SQUARE合作開發,遊戲系統成為日後瑪利歐各式RPG的基本規範。 | |與SQUARE合作開發,遊戲系統成為日後瑪利歐各式RPG的基本規範。 | ||
後來製作該作的開發團隊另起爐灶成立了AlphaDream<br> | 後來製作該作的開發團隊另起爐灶成立了AlphaDream<br>於2023年11月17日推出重製版 | ||
|- | |- | ||
! colspan=" | ! colspan="4" |紙片瑪利歐系列 | ||
|- | |- | ||
| | |瑪利歐物語 | ||
|2000 | |2000 | ||
|N64 | |N64 | ||
|綜合評價最高的紙片瑪利歐 | |綜合評價最高的紙片瑪利歐 | ||
|- | |- | ||
|紙片瑪利 | |紙片瑪利歐RPG | ||
|2004 | |2004 | ||
|GC | |GC | ||
| | |2024年於Switch推出HD重製版 | ||
|- | |- | ||
|超級紙片瑪利歐 | |超級紙片瑪利歐 | ||
第1,035行: | 第1,018行: | ||
<s>紙片瑪利歐:[[聖火降魔錄 風花雪月|風花雪月]]</s>{{ref|劇情和《風花雪月》一樣到了中盤變得黑暗&本作由Intellegent System開發之故}} | <s>紙片瑪利歐:[[聖火降魔錄 風花雪月|風花雪月]]</s>{{ref|劇情和《風花雪月》一樣到了中盤變得黑暗&本作由Intellegent System開發之故}} | ||
|- | |- | ||
! colspan=" | ! colspan="4" |瑪利歐&路易吉RPG系列 | ||
|- | |- | ||
|瑪利歐&路易吉RPG | |瑪利歐&路易吉RPG | ||
第1,069行: | 第1,052行: | ||
雖然遊戲品質不錯,但因為發行時機正值3DS末期及Switch銷售熱潮而銷量不佳 | 雖然遊戲品質不錯,但因為發行時機正值3DS末期及Switch銷售熱潮而銷量不佳 | ||
然後製作公司AlphaDream就破產了,R.I.P | 然後製作公司AlphaDream就破產了,R.I.P | ||
|- | |||
|瑪利歐 & 路易吉 RPG 兄弟齊航! | |||
|2024 | |||
|Switch | |||
|正傳11年後推出的新作,預計11月7日發售,製作公司改為Acquire | |||
|- | |- | ||
! colspan="4" |Crossover | ! colspan="4" |Crossover | ||
第1,080行: | 第1,068行: | ||
|2017 | |2017 | ||
| rowspan="2" |Switch | | rowspan="2" |Switch | ||
| rowspan="2" | | | rowspan="2" |和育碧合作的Crossover戰棋式SRPG,系統採用育碧自家的《XCOM》的簡化版<br>Charles Martinet 於《希望之星》最後一次聲演瑪利歐和路易吉 | ||
|- | |- | ||
|瑪利歐+瘋狂兔子 希望之星 | |瑪利歐+瘋狂兔子 希望之星 | ||
第1,109行: | 第1,097行: | ||
|2000 | |2000 | ||
|N64 | |N64 | ||
| | |<s>[https://youtu.be/rRtP_6obnu4&t=101 短短的一幕解釋'''爲何庫巴從不綁架黛西''']</s> | ||
|- | |- | ||
|瑪利歐派對4 | |瑪利歐派對4 | ||
|2002 | |2002 | ||
|GC | |GC | ||
| | |從該作開始黛西的造型有所改變,更顯露出她的假小子一面 | ||
|- | |- | ||
|瑪利歐派對5 | |瑪利歐派對5 | ||
第1,134行: | 第1,122行: | ||
|- | |- | ||
|瑪利歐派對7 | |瑪利歐派對7 | ||
|2005 | |2005 | ||
|GC | |GC | ||
|唯二對應GC麥克風操作的作品 | |唯二對應GC麥克風操作的作品 | ||
第1,180行: | 第1,168行: | ||
|Switch | |Switch | ||
|庫巴、庫巴Jr.首次於此系列作中成為玩家可選角色 | |庫巴、庫巴Jr.首次於此系列作中成為玩家可選角色 | ||
與8、9、10一樣活用體感操作 | 與8、9、10一樣活用體感操作 | ||
|- | |- | ||
|瑪利歐派對 超級巨星 | |瑪利歐派對 超級巨星 | ||
第1,187行: | 第1,175行: | ||
|第二款紀念作 | |第二款紀念作 | ||
收錄除了《超級瑪利歐派對》以外從初代至今的數個地圖以及其中100個小遊戲 | 收錄除了《超級瑪利歐派對》以外從初代至今的數個地圖以及其中100個小遊戲 | ||
|- | |||
|超級瑪利歐派對 空前盛會 | |||
|2024 | |||
|Switch | |||
|回歸體感操作 | |||
部分可選角色擁有自己的主題小遊戲 | |||
隱藏角色:哈庫、波琳 | |||
因為庫巴要自己下場玩,所以這一代的巨大型庫巴是卡美克用把小卡美克變的假庫巴 | |||
|} | |} | ||
===路易吉洋樓系列=== | ===路易吉洋樓系列=== | ||
*以永遠的二番手「路易吉」為主角的動作冒險遊戲。 | *以永遠的二番手「路易吉」為主角的動作冒險遊戲。 | ||
第1,276行: | 第1,273行: | ||
|SWITCH | |SWITCH | ||
|以操作Q版角色通過小遊戲為主,同時也是首次支援雙人遊玩的遊戲 | |以操作Q版角色通過小遊戲為主,同時也是首次支援雙人遊玩的遊戲 | ||
|- | |||
|超級舞動瓦利歐製造 | |||
|2023 | |||
|SWITCH | |||
|算是舞動瓦利歐製造的加強版,本次是以Joy-con操作 | |||
|} | |} | ||
===瑪利歐vs.咚奇剛系列=== | ===瑪利歐vs.咚奇剛系列=== | ||
*以瑪利歐與咚奇剛的對決為主題的益智動作遊戲 | *以瑪利歐與咚奇剛的對決為主題的益智動作遊戲 | ||
第1,290行: | 第1,293行: | ||
|2004 | |2004 | ||
|GBA | |GBA | ||
|系列作第一作,算是GB《咚奇剛》重製版的精神續作 | |系列作第一作,算是GB《咚奇剛》重製版的精神續作<br>而後於Switch推出HD重製,音源(包括瑪利歐的語音)也是沿用GBA的音源並再強化 | ||
|- | |- | ||
|瑪利歐vs.咚奇剛2 迷你迷你大行進! | |瑪利歐vs.咚奇剛2 迷你迷你大行進! | ||
第1,367行: | 第1,370行: | ||
同時也新增故事模式,裡面有100多個關卡供玩家挑戰,另外本作可雙人製作及遊玩關卡,連線模式首次導入連線合作/競速<s>友情破壞遊戲</s> | 同時也新增故事模式,裡面有100多個關卡供玩家挑戰,另外本作可雙人製作及遊玩關卡,連線模式首次導入連線合作/競速<s>友情破壞遊戲</s> | ||
|} | |} | ||
===Super Mario Run=== | ===Super Mario Run=== | ||
*首次出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瑪利歐遊戲,單手就可以遊玩 | *首次出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瑪利歐遊戲,單手就可以遊玩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
第1,384行: | 第1,387行: | ||
***也因此令本遊戲劣評如潮,始終手遊玩家就是習慣了F2P,無法回頭到[[追加下載內容|付費買遊戲玩]]的營運模式。 | ***也因此令本遊戲劣評如潮,始終手遊玩家就是習慣了F2P,無法回頭到[[追加下載內容|付費買遊戲玩]]的營運模式。 | ||
**就當作你下載的是體驗版,然後花錢買整套遊戲吧 | **就當作你下載的是體驗版,然後花錢買整套遊戲吧 | ||
===碧姬公主系列===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
|- | |||
!標題 | |||
!發售年分 | |||
!對應平台 | |||
!備註 | |||
|- | |||
|超級碧姬公主 | |||
|2005 | |||
|DS | |||
|首次以碧姬公主獨挑大梁當主角的作品 | |||
以獨創魔法系統「喜怒哀樂」魔法為賣點,玩家須善用不同魔法來過關<br> | |||
<s>樂魔法無雙</s> | |||
|- | |||
|碧姬公主 表演時刻! | |||
|2024 | |||
|Switch | |||
|睽違數年的新作,由Good Feel製作<br>主題為舞台劇 | |||
|} | |||
===其他系列=== | ===其他系列=== | ||
*部分非本傳作品會先歸類於此 | *部分非本傳作品會先歸類於此 | ||
第1,392行: | 第1,417行: | ||
!對應平台 | !對應平台 | ||
!備註 | !備註 | ||
|- | |||
|超級瑪利歐兄弟 特別版(Super Mario Bros. Special) | |||
|1986 | |||
|NEC PC-8801<br>Sharp X1<br>Samsung SPC-1500 | |||
|Hudson製作,'''系列首個[[黑歷史]]作'''<br>雖然是Hudson嘗試推出在日本電腦PC-8801和X1的作品,且關卡完全翻新+新要素,但因為硬體上的限制,整個關卡便成了斬件式設計而非橫向卷軸,難易度也隨之三級跳<br>此外也有操作及畫面不流暢等問題 | |||
|- | |- | ||
|瑪利歐&瓦利歐 | |瑪利歐&瓦利歐 | ||
第1,403行: | 第1,433行: | ||
|FC/SFC | |FC/SFC | ||
|方塊遊戲,玩家須操作奇諾比奧拿起陣地中的炸彈消除雜魚(不同雜魚會有不同的消除方式) | |方塊遊戲,玩家須操作奇諾比奧拿起陣地中的炸彈消除雜魚(不同雜魚會有不同的消除方式) | ||
|} | |} | ||
第1,437行: | 第1,460行: | ||
**也因為當年永谷園為任天堂的合作伙伴之一且有贊助本作製作,本作也會出現永谷園的些許置入性行銷(如泡麵、茶泡飯料) | **也因為當年永谷園為任天堂的合作伙伴之一且有贊助本作製作,本作也會出現永谷園的些許置入性行銷(如泡麵、茶泡飯料) | ||
***後來同製作公司也有陸續推出與永谷園合作的廣告動畫 | ***後來同製作公司也有陸續推出與永谷園合作的廣告動畫 | ||
**除此之外,同製作公司也有推出過幾部以[[童話]]為主題的OVA,主角及陣容當然也是瑪利歐等人 | **除此之外,同製作公司也有推出過幾部以[[童話]]為主題的OVA,主角及陣容當然也是瑪利歐等人 | ||
***共3集,分別改編自桃太郎、一寸法師及白雪公主 | ***共3集,分別改編自桃太郎、一寸法師及白雪公主 | ||
**然而在2012年,歐美的熱心粉絲也為《スーパーマリオブラザーズ ピーチ姫救出大作戦!》製作成同人英語配音版 | **然而在2012年,歐美的熱心粉絲也為《スーパーマリオブラザーズ ピーチ姫救出大作戦!》製作成同人英語配音版 | ||
第1,444行: | 第1,467行: | ||
**第一部《The Super Mario Bros. Super Show》於1989年播出,段落有分真人舞台劇部分與卡通部分,全劇皆以單元劇進行 | **第一部《The Super Mario Bros. Super Show》於1989年播出,段落有分真人舞台劇部分與卡通部分,全劇皆以單元劇進行 | ||
**真人舞台劇部分主要講述瑪利歐兄弟的<s>廢人</s>日常生活 | **真人舞台劇部分主要講述瑪利歐兄弟的<s>廢人</s>日常生活 | ||
**瑪利歐兄弟分別由Lou Albano<ref>順帶一提,Lou Albano同時也有 | **瑪利歐兄弟分別由Lou Albano<ref>順帶一提,Lou Albano同時也有職業摔角手的身分,甚至在其中一集以本人身分客串演出</ref>與Danny Wells飾演,同時也擔任卡通部分的瑪利歐兄弟的配音<ref>後來Lou Albano與Danny Wells兩人分別於2009年與2013年與世長辭。R.I.P</ref> | ||
***同時也有不少當地明星客串演出 | ***同時也有不少當地明星客串演出 | ||
***真人劇有分上下段,中間會穿插下述的卡通部分(後期也包括了<s>黑歷史</s>[[薩爾達傳說]]卡通) | ***真人劇有分上下段,中間會穿插下述的卡通部分(後期也包括了<s>黑歷史</s>[[薩爾達傳說]]卡通) | ||
**卡通部分基本上以初代與USA為基底,敵我雙方陣容也是採用初代與USA(夢工廠)陣容<ref>即瑪利歐方面為瑪利歐兄弟、碧姬公主與奇諾比奧,庫巴方面則是庫巴、鐵鎚兄弟(或是慢慢龜)以及USA(夢工廠)的3名BOSS角色:老鼠大王(ドン・チュルゲ/Mouser)、三頭蛇(ガブチョ/Tryclyde)和火神(ヒーボーボー/Fryguy)</ref>,故事主要是瑪利歐等人在不同世界冒險,偶爾也會穿越至一些名作幫裡面的角色度過難關<ref>範圍相當廣,下至童話上至神話都有,不過可能為了避嫌(?),名作角色都以不同名字登場</ref>甚至致敬一些電影作品<ref>例如:星際大戰、法櫃奇兵、哥吉拉</ref> | **卡通部分基本上以初代與USA(夢工廠)為基底,敵我雙方陣容也是採用初代與USA(夢工廠)的陣容<ref>即瑪利歐方面為瑪利歐兄弟、碧姬公主與奇諾比奧,庫巴方面則是庫巴、鐵鎚兄弟(或是慢慢龜)以及USA(夢工廠)的3名BOSS角色:老鼠大王(ドン・チュルゲ/Mouser)、三頭蛇(ガブチョ/Tryclyde)和火神(ヒーボーボー/Fryguy)</ref>,故事主要是瑪利歐等人在不同世界冒險,偶爾也會穿越至一些名作幫裡面的角色度過難關<ref>範圍相當廣,下至童話上至神話都有,不過可能為了避嫌(?),名作角色都以不同名字登場</ref>甚至致敬一些電影作品<ref>例如:星際大戰、法櫃奇兵、哥吉拉</ref> | ||
***<s>雖然每集都是不同主題,但劇情模式基本上就是:瑪利歐等人在不同世界冒險→遇到新麻煩→發現是庫巴他們搞的好事而開始反抗→不小心踏入陷阱,要嘛碧姬和奇諾比奧都被綁走或是全員遭殃→瑪利歐他們突然一時好運而脫困(順便將碧姬和奇諾比奧救回)→回去回擊庫巴他們→庫巴他們發現事態不妙就逃走(但有時會直接丟下隊友自己逃走)或是直接被瑪利歐他們擊退</s> | ***<s>雖然每集都是不同主題,但劇情模式基本上就是:瑪利歐等人在不同世界冒險→遇到新麻煩→發現是庫巴他們搞的好事而開始反抗→不小心踏入陷阱,要嘛碧姬和奇諾比奧都被綁走或是全員遭殃→瑪利歐他們突然一時好運而脫困(順便將碧姬和奇諾比奧救回)→回去回擊庫巴他們→庫巴他們發現事態不妙就逃走(但有時會直接丟下隊友自己逃走)或是直接被瑪利歐他們擊退</s> | ||
*** | ***本作最初播出的版本也會穿插一些歐美當地的當代流行歌曲,但後來的再版因為版權問題而把該版權曲部分替換成原創音樂 | ||
**本作裡面的角色的外型基本上是參考當時遊戲裡面甚至包裝上的樣子,因此大部分角色的樣子與現在有差別 | **本作裡面的角色的外型基本上是參考當時遊戲裡面甚至包裝上的樣子,因此大部分角色的樣子與現在有差別<ref>其中與現行版本差別最大的就是碧姬與庫巴,碧姬的樣子是採用遊戲中點繪,庫巴除了沿用遊戲中點繪形象以外全身幾乎綠色</ref> | ||
***同時角色設定也跟上述日本推出的幾部OVA一樣也跟現在有很大差別,另外不知是不是巧合,本作的部分設定也都開始在日後的作品就陸續定案<ref>例如路易吉的膽小個性後來在《路易吉洋樓》開始就定案,瑪利歐喜歡義大利麵這個設定也是在《超級瑪利歐陽光》也開始定案</ref><s>至於奇諾比奧頭上的菌傘狀部位可以隨時卸下這個設定後來被任天堂「打臉」</s><ref>應該說瑪利歐系列甚至其衍生系列都完全沒有奇諾比奧把菌傘部位卸下的樣子,從奇諾比珂的造型設定就可以看的出來<s>但在《瑪利歐與音速小子在東京奧運會》裡面的敘述卻說是帽子...所以到底是?</s>,在後期如《奇諾比奧隊長》及《超級瑪利歐奧德賽》可看見奇諾比奧及奇諾比珂的菌傘部位是'''頭'''的一部分</ref> | ***同時角色設定也跟上述日本推出的幾部OVA一樣也跟現在有很大差別,另外不知是不是巧合,本作的部分設定也都開始在日後的作品就陸續定案<ref>例如路易吉的膽小個性後來在《路易吉洋樓》開始就定案,瑪利歐喜歡義大利麵這個設定也是在《超級瑪利歐陽光》也開始定案</ref><s>至於奇諾比奧頭上的菌傘狀部位可以隨時卸下這個設定後來被任天堂「打臉」</s><ref>應該說瑪利歐系列甚至其衍生系列都完全沒有奇諾比奧把菌傘部位卸下的樣子,從奇諾比珂的造型設定就可以看的出來<s>但在《瑪利歐與音速小子在東京奧運會》裡面的敘述卻說是帽子...所以到底是?</s>,在後期如《奇諾比奧隊長》及《超級瑪利歐奧德賽》可看見奇諾比奧及奇諾比珂的菌傘部位是'''頭'''的一部分</ref> | ||
** [https://youtube.com/watch?v=rzuUOqABGf0&si=EnSIkaIECMiOmarE 數年之後的《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 | **[https://youtube.com/watch?v=rzuUOqABGf0&si=EnSIkaIECMiOmarE 數年之後的《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更是把本作的主題曲重新拿出來<s>大賣情懷</s>] | ||
*** 而後更是將完整版收錄到官方原聲帶 | |||
**之後的以3代為主的《The Adventures of Super Mario Bros. 3》和以《超級瑪利歐世界》為主的同名卡通《Super Mario World》則是沒有了真人劇的部分,敵我雙方陣容方面亦有更改之餘也開始有些許原作要素<s>但大多要素也還是原創</s> | **之後的以3代為主的《The Adventures of Super Mario Bros. 3》和以《超級瑪利歐世界》為主的同名卡通《Super Mario World》則是沒有了真人劇的部分,敵我雙方陣容方面亦有更改之餘也開始有些許原作要素<s>但大多要素也還是原創</s> | ||
***《The Adventures of Super Mario Bros. 3》陣容除了瑪利歐方面維持前作陣容外,庫巴方面則是變成庫巴與其七人眾,《Super Mario World》則是庫巴方面維持前作陣容,瑪利歐方面的陣容則是奇諾比奧替換成耀西,原創角色Oogtar也偶爾會登場 | ***《The Adventures of Super Mario Bros. 3》陣容除了瑪利歐方面維持前作陣容外,庫巴方面則是變成庫巴與其七人眾,《Super Mario World》則是庫巴方面維持前作陣容,瑪利歐方面的陣容則是奇諾比奧替換成耀西,原創角色Oogtar也偶爾會登場 | ||
***順帶一提,其他地區(包括台灣)的代理版《The Super Mario Bros. Super Show》則是只有代理卡通部分,同時韓國的代理版的片頭片尾有大改 | ***順帶一提,其他地區(包括台灣)的代理版《The Super Mario Bros. Super Show》則是只有代理卡通部分,同時韓國的代理版的片頭片尾有大改 | ||
*如果也計算前身咚奇剛系列,1983年《Saturday Supercade》時段的《Donkey Kong》才是真正的瑪利歐第一代卡通 | |||
**馬戲團的大猩猩咚奇剛逃跑了,'''馴獸師'''波琳連同可能是老闆的瑪利歐一同追回牠,<s>在這個不停來回的貓捉老鼠過程中順帶對付他們身邊的壞人</s> | |||
**至於瑪利歐在這個卡通雖然基本上是一個諧星,但他的聲優居然是日後鼎鼎大名的Peter Cullen...不要懷疑,YouTube鄉民也感嘆難怪[[柯博文]]與瑪利歐一樣是紅藍兩色 | |||
==電影相關== | ==電影相關== | ||
* | *真人電影版於1993年上映,由任天堂的美國分公司協助拍攝,主演為Bob Hoskins | ||
** | **角色幾乎全部改成人形+寫實風呈現的結果就是面目全非,背景還設在色調黑暗的末日風都市 | ||
**<s>和高達八成的漫改一樣</s>過於偏離原作且票房失利的結果就是任天堂直到《名偵探皮卡丘》前沒再接真人電影改編的案子;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首部投入Autodesk Flame程式製作特效的電影 | **<s>和高達八成的漫改一樣</s>過於偏離原作且票房失利的結果就是任天堂直到《名偵探皮卡丘》前沒再接真人電影改編的案子;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首部投入Autodesk Flame程式製作特效的電影 | ||
* | *下次映像化則要等到2023年4月上映的3D動畫片,除了更加貼近遊戲、也有大量系列作如《瑪利歐賽車》《路易吉洋樓》,以及任天堂旗下其他作品(《[[咚奇剛系列]]》《PUNCH OUT!!》《光神話》)的相關捏他 | ||
** | **整體以高度還原的設定收獲觀眾的好評點<s>然而忠於原著卻成了爛番茄影評的攻擊點之一</s>,首周票房創下目前遊改編電影新高,與隔壁棚的《音速小子》同樣被視為良作 | ||
*** | ***期間甚至有影評以'''沒有插電的GameBoy(Unplugged Game Boy)'''批評本作了無新意,結果因為不當的比喻自取其辱 | ||
==[[原創風行|盜版]]== | ==[[原創風行|盜版]]== | ||
第1,469行: | 第1,497行: | ||
*像是電子輪盤的{{youtube|XMONKcCFYoc|《電視瑪琍》}}和{{youtube|jpPE9LLgHEs|《小瑪莉》}},格鬥遊戲{{youtube|V4_EPNQ8rUc|《Kart Fighter》}}{{ref|俗稱《瑪莉快打》,披著瑪利歐系列的皮的[[快打旋風]]風格鬥遊戲}} | *像是電子輪盤的{{youtube|XMONKcCFYoc|《電視瑪琍》}}和{{youtube|jpPE9LLgHEs|《小瑪莉》}},格鬥遊戲{{youtube|V4_EPNQ8rUc|《Kart Fighter》}}{{ref|俗稱《瑪莉快打》,披著瑪利歐系列的皮的[[快打旋風]]風格鬥遊戲}} | ||
** | **而《Kart Fighter》還變成了日後[[M.U.G.E.N]]瑪利歐角色的素材,甚至有{{youtube|9UalU49TmN4|完整遊戲}}(還魔改出更多角色) | ||
*以及掛瑪利歐圖像的他牌動作遊戲,從4到17一共有14代Hack或山寨作(其中13和16各有2款,全為FC): | *以及掛瑪利歐圖像的他牌動作遊戲,從4到17一共有14代Hack或山寨作(其中13和16各有2款,全為FC): | ||
第1,476行: | 第1,504行: | ||
**6代=Tiny Tone Adventure(兔寶寶大冒險) | **6代=Tiny Tone Adventure(兔寶寶大冒險) | ||
**7代=The Flintstones(摩登原始人) | **7代=The Flintstones(摩登原始人) | ||
***知 | ***知名迷因[https://siivagunner.fandom.com/wiki/7_GRAND_DAD 「7 GRAND DAD」]的起源<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xdiL7Nr0 Vinesauce的反應]<s>此迷因間接讓摩登原始人跟著風評被害</s></ref> | ||
**8代=DON DOKO DON 2 | **8代=DON DOKO DON 2 | ||
**9代=高橋名人冒險島2 | **9代=高橋名人冒險島2 | ||
第1,484行: | 第1,512行: | ||
**12代=Yoshi's Cookie | **12代=Yoshi's Cookie | ||
**13代=Tiny Tone Adventure 2、Saiyuuki World 2(孫悟空世界2,美版因'''宗教因素''',名稱為《Whomp'Em》+變成印地安風格) | **13代=Tiny Tone Adventure 2、Saiyuuki World 2(孫悟空世界2,美版因'''宗教因素''',名稱為《Whomp'Em》+變成印地安風格) | ||
**14代=快傑洋槍丸{{ref|原 | **14代=快傑洋槍丸{{ref|原名快傑ヤンチャ丸,國外版簡稱Kid Niki}}3 | ||
**16代=Joe&Mac Caveman Ninja(戰鬥原始人)(1993)、快傑洋槍丸2(1996) | **16代=Joe&Mac Caveman Ninja(戰鬥原始人)(1993)、快傑洋槍丸2(1996) | ||
**17代=Chip&Dale Adventure(花栗鼠大作戰) | **17代=Chip&Dale Adventure(花栗鼠大作戰) | ||
第1,493行: | 第1,521行: | ||
*當然上述的三協資訊等廠商也把初代和《超級瑪利歐世界》<s>強行</s>移植至MD主機,不過質素嘛…<s>任天堂:哈哈你看看你</s> | *當然上述的三協資訊等廠商也把初代和《超級瑪利歐世界》<s>強行</s>移植至MD主機,不過質素嘛…<s>任天堂:哈哈你看看你</s> | ||
*連某台灣的地下廠商「聖謙」開發的遊戲《Q-Boy》也有可將角色圖像切換成瑪利歐的密技 | *連某台灣的地下廠商「聖謙」開發的遊戲《Q-Boy》也有可將角色圖像切換成瑪利歐的密技 | ||
==其他== | ==其他== | ||
*瑪利歐30周年時nico上總數40名參與製作30周年紀念動畫 | *瑪利歐30周年時nico上總數40名參與製作30周年紀念動畫 | ||
第1,499行: | 第1,528行: | ||
*しょぼんのアクション(華人地區俗稱「貓利歐」或「瑪利貓」) | *しょぼんのアクション(華人地區俗稱「貓利歐」或「瑪利貓」) | ||
**滿是[[孔明の罠|孔明]]的PC同人作,不過音樂是拿[[Action 52|Cheetah Men]]、Spelunker和魔界村的。 | **滿是[[孔明の罠|孔明]]的PC同人作,不過音樂是拿[[Action 52|Cheetah Men]]、Spelunker和魔界村的。 | ||
***據作者ちく所說:自己是受到《人生オワタの大冒険》、《暖暖日記》的關門大叔以及指令式冒險遊戲《Shadowgate》的影響而做出本作 | |||
**而後ちく更推出精神續作《エリィのアクション》 | |||
* 在台灣的學生籃球聯賽中,遊戲中的眾多經典音效或是配樂經常被場邊播報員作為進攻配樂{{ref|1=[https://youtu.be/D5ELyCll8Js?t=5083 進攻時出現的瑪莉歐主BGM]}}或是罰球狀態{{ref|1=[https://youtu.be/M8tfpIFDe-w?t=2650 罰球不進的音效,原本是八位元時期的死亡音效]}}{{ref|1=[https://youtu.be/VMHfLM4V4H4?t=6168 罰球得分的其中一種音效:瑪莉歐1UP時]}}素材。 | |||
==相關條目== | ==相關條目== | ||
*[[任天堂]] | *[[任天堂]] | ||
**[[薩爾達傳說]] | **[[薩爾達傳說]] | ||
**[[星之卡比]] | **[[星之卡比]] | ||
**[[神奇寶貝]] | **[[神奇寶貝]] | ||
**[[咚奇剛系列]] | **[[咚奇剛系列]] | ||
*<s>[[SMG4]] - 知名惡搞系列</s> | |||
==回應== | ==回應== | ||
*<comments /> | |||
==備註== | ==備註==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分類:瑪利歐系列|*]] | [[分類:瑪利歐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