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葉睦」: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無編輯摘要 |
標籤:行動版編輯 行動版網頁編輯 |
||
第253行: | 第253行: | ||
那一幕的意義在於,睦和莫蒂斯這兩個人格都消失了。實際上,在遊的內心世界的場景中,只有站在舞台上的人才能被視為“人格”。而坐在觀眾席上的無數個睦,只是她所扮演的“角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格。 | 那一幕的意義在於,睦和莫蒂斯這兩個人格都消失了。實際上,在遊的內心世界的場景中,只有站在舞台上的人才能被視為“人格”。而坐在觀眾席上的無數個睦,只是她所扮演的“角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格。 | ||
莫蒂斯最初是為了保護睦而誕生的,但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她開始害怕自己會消失,最終反而將主人格的睦抹殺了。然而,莫蒂斯的本質依然是“為了守護睦而存在的”,她希望睦能夠繼續存在。當《Imprisoned | 莫蒂斯最初是為了保護睦而誕生的,但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她開始害怕自己會消失,最終反而將主人格的睦抹殺了。然而,莫蒂斯的本質依然是“為了守護睦而存在的”,她希望睦能夠繼續存在。當《Imprisoned XII》響起時,莫蒂斯的“存在意義的消失”“親手殺死睦的罪惡感”“對睦的思念”交織在一起,促使她追隨睦一同消失。在奈落之底,睦已經幾乎完全消散,莫蒂斯與她進行了最後的告別。因此,之後彈起吉他的人,已經無法被定義為睦或莫蒂斯。她既不是睦,也不是莫蒂斯,但也不是第三人格,而是一種“隨著狀況變化,不斷切換不同角色”的存在。 | ||
目前的睦,與美奈美曾經對喵夢描述過的狀態有所不同。她已經沒有明確的人格,而是會根據所需的“角色”進行切換。莫蒂斯過去因過於年幼,無法使用自己的語言,只能依靠高度的模仿來應對外界。而現在的“睦”則變成了一種更加難以捉摸的存在:當某個情境需要特定的“角色”時,該角色便會自然浮現。因此,喵夢在看到她彈吉他的那一刻,立刻察覺到“那不是莫蒂斯”;而海鈴則只是單純地覺得“明明之前說過只能模仿指法,怎麽現在卻能真正彈奏出聲音了?” | 目前的睦,與美奈美曾經對喵夢描述過的狀態有所不同。她已經沒有明確的人格,而是會根據所需的“角色”進行切換。莫蒂斯過去因過於年幼,無法使用自己的語言,只能依靠高度的模仿來應對外界。而現在的“睦”則變成了一種更加難以捉摸的存在:當某個情境需要特定的“角色”時,該角色便會自然浮現。因此,喵夢在看到她彈吉他的那一刻,立刻察覺到“那不是莫蒂斯”;而海鈴則只是單純地覺得“明明之前說過只能模仿指法,怎麽現在卻能真正彈奏出聲音了?” | ||
第265行: | 第265行: | ||
在最終話的演出結束後,睦手中的鏡子里,她的映像為何會露出笑容? | 在最終話的演出結束後,睦手中的鏡子里,她的映像為何會露出笑容? | ||
這象 | 這象徵著Mortis如今只是“眾多角色之一”的殘影。更具體地說,這也是一種“舞台落幕時的謝幕”——我個人希望莫蒂斯能以Ave Mujica一員的身份,站在這個故事的謝幕舞台上。雖然從外在來看,站在舞台上的人是“睦”,但至少在鏡子中,莫蒂斯依然存在。因此,這一幕帶有一定的“元敘事”意味(即打破[[第四面牆]]的表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