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計量單位」:修訂間差異

WILLIAM0708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h0|計量單位/物理量}} == 解說 == * 將某一種東西、概念數值化的手法,以便達到普遍地計算、分析之用。 * 必須指定一件事物作為該單位的定義或標準,現實生活也常用在計算長度、重量、時間以及一些抽象概念上。 * 古早文化常以一代表人物的肢體作為基準,但這個基準也會因該人物的存歿、盛衰而變換。 ** 例如英語的Foot(呎)就是以腳掌長度…」的新頁面
 
Xyoras666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第22行: 第22行:
!單位
!單位
!符號
!符號
!物理量
!定義/換算
!定義/換算
!備註
!備註
|-
!colspan=4|物理量:長度(''l'')
|-
|{{color|red||公尺/米<br>Meter}}
|m
|真空光速c=299792458m·s<sup>-1</sup><br>光在真空移動1/299792458秒的距離
|舊定義1:[[地球]]北極到赤道間通過巴黎的這段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br>舊定義2:<sup>86</sup>Kr在2P10和5d5能級間躍遷對應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
|-
|-
|公釐/毫米/釐米<br>Millimeter
|公釐/毫米/釐米<br>Millimeter
|mm
|mm
| rowspan="16" |長度(''l'')
|1mm=10<sup>-3</sup>m<br>1m=1000mm
|1m=1000mm
|機械工業的標準公制單位<ref>跟英制相對,英制的長度單位是吋。</ref>。
|機械工業的標準公制單位<ref>跟英制相對,英制的長度單位是吋。</ref>。
|-
|-
|公分/公厘/厘米<br>Centimeter
|公分/公厘/厘米<br>Centimeter
|cm
|cm
|1m=100cm
|1cm=10<sup>-2</sup>m<br>1m=100cm
|
|
|-
|{{color|red||公尺/米<br>Meter}}
|m
|真空光速c=299792458m·s<sup>-1</sup><br>光在真空移動1/299792458秒的距離
|舊定義1:[[地球]]北極到赤道間通過巴黎的這段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br>舊定義2:<sup>86</sup>Kr在2P10和5d5能級間躍遷對應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
|-
|-
|公里/千米<br>Kilometer
|公里/千米<br>Kilometer
|km
|km
|1000m=1km
|1km=1000m
|
|
|-
|-
| 台尺/日尺
| 台尺/日尺
|
|
| rowspan="3" |1尺=0.303<ref>10/33</ref>{{color|red||公尺}}、10寸1尺、10尺1丈、36丈一町、36町一里,但町和里在台灣不用。
| rowspan="3" |1尺=0.303<ref>10/33</ref>公尺、10寸1尺、10尺1丈、36丈一町、36町一里,但町和里在台灣不用。
| rowspan="3" |台灣(含澎湖)民間的長度單位,現今使用的台制單位主要由日本的尺貫法(江戶時代標準)演變而來。
| rowspan="3" |台灣(含澎湖)民間的長度單位,現今使用的台制單位主要由日本的尺貫法(江戶時代標準)演變而來。
|-
|-
第60行: 第61行:
| 市尺/尺
| 市尺/尺
|
|
| rowspan="4" |3尺1{{color|red||}}{{ref|在早是4尺多才夠的著1米(所以三國演義形容[[關羽]]身長9尺實際上是2米1到2米2到之間),後來改了。}}、10寸1尺、10尺1丈、150丈1里。
| rowspan="4" |3尺1米{{ref|在早是4尺多才夠的著1米(所以三國演義形容[[關羽]]身長9尺實際上是2米1到2米2到之間),後來改了。}}、10寸1尺、10尺1丈、150丈1里。
| rowspan="4" |大陸、台灣金門和馬祖民間的長度單位,現今使用的市制單位主要由中華民國時期所訂標準簡化而來。
| rowspan="4" |大陸、台灣金門和馬祖民間的長度單位,現今使用的市制單位主要由中華民國時期所訂標準簡化而來。
|-
|-
第95行: 第96行:
|1pc=648000/π AU ≈ 206265AU = 3.261 ly = 3.08567758 × 10<sup>16</sup>m≈30.9兆km
|1pc=648000/π AU ≈ 206265AU = 3.261 ly = 3.08567758 × 10<sup>16</sup>m≈30.9兆km
|天文學中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如果講光年可能還會被看成外行人。<br>定義為底邊長1AU、頂角為1角秒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長/底邊高長<ref>這兩個數值(在天文學尺度上)很接近,故近似認為相等。</ref>。
|天文學中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如果講光年可能還會被看成外行人。<br>定義為底邊長1AU、頂角為1角秒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長/底邊高長<ref>這兩個數值(在天文學尺度上)很接近,故近似認為相等。</ref>。
|-
|-
|公毫/毫克<br>Milligram
!colspan=4|物理量:質量{{ref|'''質量與重量是不一樣的物理量''',一般來說質量是指改變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慣性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而重量是指物體在重力場中所受的外力。舉例來說,一物體在[[月球]]的重量是在地球的重量之六分之一,但質量仍然一樣。所用的單位也有所不同(質量是公斤,重量是牛頓或公斤重/千克力)。}}(''m'')
|mg
|-
| rowspan="10" |質量{{ref|'''質量與重量是不一樣的物理量''',一般來說質量是指改變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慣性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而重量是指物體在重力場中所受的外力。舉例來說,一物體在[[月球]]的重量是在地球的重量之六分之一,但質量仍然一樣。所用的單位也有所不同(質量是公斤,重量是牛頓或公斤重/千克力)。}}(''m'')
|{{color|red||公斤/千克<br>Kilogram}}
|1kg=1000000mg
|kg<ref>另外,將K大寫的「Kg」是唯一一個SI中允許正式使用的非標準寫法。</ref>
|
|普朗克常數h=6.62607015×10<sup>-34</sup>kg·m<sup>2</sup>·s<sup>-1</sup>
|舊定義1:在冰點的1cm<sup>3</sup>的水的質量的1000倍<ref>最初是以克為基本單位的,千克僅是其一千倍。</ref>。<br>舊定義2:在密度最大的溫度<ref>大約4℃。</ref>的1dm<sup>3</sup>水的質量。<br>舊定義3:國際公斤原器的質量。
|-
|-
|公克/克<br>Gram
|公克/克<br>Gram
|g
|g
|1kg=1000g
|1g=10<sup>-3</sup>kg<br>1kg=1000g
|在少量、精密化學反應的計算中經常用到。
|在少量、精密化學反應的計算中經常用到。
|-
|-
|{{color|red||公/克<br>Kilogram}}
|公/克<br>Milligram
|kg<ref>另外,將K大寫的「Kg」是唯一一個SI中允許正式使用的非標準寫法。</ref>
|mg
|普朗克常數h=6.62607015×10<sup>-34</sup>kg·m<sup>2</sup>·s<sup>-1</sup>
|1mg=10<sup>-6</sup>kg
|舊定義1:在冰點的1cm<sup>3</sup>的水的質量的1000倍<ref>最初是以克為基本單位的,千克僅是其一千倍。</ref>。<br>舊定義2:在密度最大的溫度<ref>大約4℃。</ref>的1dm<sup>3</sup>水的質量。<br>舊定義3:國際公斤原器的質量。
|
|-
|-
|公噸/噸<br>Tonne
|公噸/噸<br>Tonne
|t
|t
|1000kg=1t
|1t=1000kg
|
|
|-
|-
第124行: 第127行:
|臺斤/台斤
|臺斤/台斤
|
|
|一台斤大約等於500~600公克,目前大多是使用600公克=1臺斤{{ref|1=稍微老一點的磅秤可能會使用與大陸相同的500公克=1臺斤的換算方式。}}
|一台斤大約等於500~600公克,目前大多是使用1臺斤=600公克{{ref|1=稍微老一點的磅秤可能會使用與大陸相同的500公克=1臺斤的換算方式。}}
|台灣的重量單位。
|台灣的重量單位。
|-
|-
|市斤/斤
|市斤/斤
|
|
| rowspan="2" | 1市斤等於500克,10兩1斤{{ref|古代是16兩1斤,故有「半斤八兩」的成語。而一台斤至今仍是16兩1斤。}}
| rowspan="2" | 1市斤等於500克,10兩1斤{{ref|古代是16兩1斤,故有「半斤八兩」的成語。而一台斤至今仍是16兩1斤。}}
| rowspan="2" | 大陸民間的重量單位。例如市場等處的標價牌會標注成xx元/500g。
| rowspan="2" | 大陸民間的重量單位。例如市場等處的標價牌會標注成xx元/500g。
|-
|-
第143行: 第146行:
|ct/CD
|ct/CD
|1ct=0.2g
|1ct=0.2g
|用於寶石、珍珠等貴重珠寶的重量計算。
|用於[[寶石]]、珍珠等貴重珠寶的重量計算。
 
|-
!colspan=4|物理量:溫度(''T'')
|-
|{{color|red||熱力學溫標/凱氏溫標/凱爾文<br>Kelvin}}
|K
|波兹曼常數k=1.380649×10<sup>-23</sup>kg·m<sup>2</sup>·s<sup>-2</sup>·K<sup>-1</sup>
|'''請記得K的旁邊沒有「°」記號'''。<br>舊定義:水的三相點<ref>固(冰)液(水)氣(水蒸氣)三者自然共存的溫度與氣壓。</ref>的1/273.16
|-
|-
|攝氏溫標<br>Degrees Celsius
|攝氏溫標<br>Degrees Celsius
|℃
|℃
| rowspan="3" |溫度(''T'')
|℃=K-273.15<br>舊定義:將水由結冰的溫度到沸騰的溫度等分成100段,冰點0℃、沸點100℃
|℃=K-273.15
|一般會簡稱為度,因為很容易理解,[[世界]]大部分地區皆使用此標準。<s>雖然這位叫Celsius的仁兄原本發明的版本'''反過來'''點100°、點0°</s><br>舊稱「百分度」(centigrade),後因下面grad的關係<ref>法語中centigrade表示0.01grad。</ref>而改用Celsius一詞。
|一般會簡稱為度,[[世界]]大部分地區皆使用此標準{{ref|理由就很容易理解,因為標記刻度方式是將水由結的溫度到騰的溫度等分成100段。}}。<br>舊稱「百分度」(centigrade),後因下面grad的關係<ref>法語中centigrade表示0.01grad。</ref>而改用Celsius一詞<s>,雖然這位叫Celsius的仁兄原本發明的版本是'''反過來的'''冰點100°、沸點0°</s>
|-
|-
|華氏溫標<br>Degrees Fahrenheit
|華氏溫標<br>Degrees Fahrenheit
|℉
|℉
|℉=9/5℃+32<ref>更簡單換算是數值先加40然後乘或除1.8(轉華氏乘1.8轉攝氏除1.8),再減40</ref>
|℉=9/5℃+32=1.8*(℃+40)<br>℃=(℉-32)*5/9<br>舊定義:將水由結冰溫度到沸騰的溫度等分成180等分冰點32℉沸點212℉
|用的溫度計算方式,水結冰溫度是32度,沸騰是212度。<br>當初想到華氏溫標的人以角度來度量,故有9/5這項係數,為180/100約之後的結果即把水冰點與沸點之間切180等分
|美國常用的溫度計算方式,當初想到華氏溫標的人以角度來度量,故以180等分。<br>原始定義是用體溫=96℉,但在新定義下體溫=98.6℉
 
|-
|-
|{{color|red||熱力學溫標/凱氏溫標/凱爾文<br>Kelvin}}
!colspan=4|物理量:時間(''t'')
|K
|波兹曼常數k=1.380649×10<sup>-23</sup>kg·m<sup>2</sup>·s<sup>-2</sup>·K<sup>-1</sup>
|'''請記得K的旁邊沒有「°」記號'''。<br>舊定義:水的三相點<ref>固(冰)液(水)氣(水蒸氣三者自然共存的溫度與氣壓。</ref>的1/273.16。
|-
|-
|{{color|red||秒<br>Second}}
|{{color|red||秒<br>Second}}
|s<ref>亦有sec的寫法。</ref>/"
|s<ref>亦有sec的寫法。</ref>/"
| rowspan="5" |時間(''t'')
|<sup>133</sup>Cs基態超精細能階分裂頻率Δν<sub>Cs</sub>=9192631770s<sup>-1</sup>
|<sup>133</sup>Cs基態超精細能階分裂頻率Δν<sub>Cs</sub>=9192631770s<sup>-1</sup>
|舊定義1:一(平)太陽日的1/86400。<br>舊定義2:<sup>133</sup>Cs在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周期的9192631770倍。
|舊定義1:一(平)太陽日的1/86400。<br>舊定義2:<sup>133</sup>Cs在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周期的9192631770倍。
第184行: 第191行:
|年<br>Year/Age
|年<br>Year/Age
|yr/a
|yr/a
|1年≈365.242199174日(365日5时48分46秒)
|1年≈365.242199174日(365日5時48分46秒)
|這個是平太陽在天球上從春分點出發、轉一圈「回歸」到春分點所需的時長,稱回歸年。另有恆星年(365.25636日、即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真正的公轉周期,兩者的差異仍然是源于地球自轉。<br>日常生活中取整數,出現365日=1年,這樣4年就纍計少了1天,故出現閏年。
|這個是平太陽在天球上從春分點出發、轉一圈「回歸」到春分點所需的時長,稱回歸年。另有恆星年(365.25636日、即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真正的公轉周期,兩者的差異仍然是源于地球自轉。<br>日常生活中取整數,出現365日=1年,這樣4年就纍計少了1天,故出現閏年。
|-
!colspan=4|物理量:電流(''I'')
|-
|-
|{{color|red||安培<br>Ampere}}
|{{color|red||安培<br>Ampere}}
|A
|A
|電流(''I'')
|電子電荷量c<sub>e</sub>=1.602176634×10<sup>-19</sup>A·s
|電子電荷量c<sub>e</sub>=1.602176634×10<sup>-19</sup>A·s
|舊定義:在真空中相距為1米的兩根無限長平行直導線,通以相等的恆定電流,當每米導線上所受作用力為'''2'''×10<sup>-7</sup>牛頓時,各導線上的電流為1安培<ref>這也造成電學量依附于力學的kg,使得kg定義的問題更為嚴重,因為1N=1kg·m/s。</ref>。
|舊定義:在真空中相距為1米的兩根無限長平行直導線,通以相等的恆定電流,當每米導線上所受作用力為'''2'''×10<sup>-7</sup>牛頓時,各導線上的電流為1安培<ref>這也造成電學量依附于力學的kg,使得kg定義的問題更為嚴重,因為1N=1kg·m/s。</ref>。
|-
!colspan=4|物理量:物量(''n'')
|-
|個
|
|<s>一個就是一個啊</s>
|日常生活對可數物體的計量單位。
|-
|打
|
|一打=12個
|
|-
|-
|{{color|red||莫耳/摩爾<br>Mole}}
|{{color|red||莫耳/摩爾<br>Mole}}
|mol
|mol
|物量(''n'')
|亞佛加厥常數N<sub>A</sub>=6.02214076×10<sup>23</sup>mol<sup>-1</sup>
|亞佛加厥常數N<sub>A</sub>=6.02214076×10<sup>23</sup>mol<sup>-1</sup>
|與一打為12個的意義差不多。<br>舊定義:12克的<sup>12</sup>C所含的原子數目。
|與一打為12個的意義差不多。<br>舊定義:12克的<sup>12</sup>C所含的原子數目。
|-
!colspan=4|物理量:發光強度(''I<sub>v</sub>'')
|-
|-
|{{color|red||燭光<br>Candela}}
|{{color|red||燭光<br>Candela}}
|cd
|cd
|發光強度(''I<sub>v</sub>'')
|頻率為540×10<sup>12</sup>Hz{{ref|為黃綠色可見光,人眼最敏感的波長。}}的[[色彩|單色]]輻射的發光效率K<sub>cd</sub>=683cd·sr·kg<sup>-1</sup>·m<sup>-2</sup>·s<sup>3</sup>
|頻率為540×10<sup>12</sup>Hz{{ref|為黃綠色可見光,人眼最敏感的波長。}}的[[色彩|單色]]輻射的發光效率K<sub>cd</sub>=683cd·sr·kg<sup>-1</sup>·m<sup>-2</sup>·s<sup>3</sup>
|舊定義:以5.4×10<sup>14</sup>Hz的單色光源在一個特定方向上的輻射強度{{ref|輻射強度是指光源每秒的能量輸出、即功率(故算式中有個W),不受光源的波長影響;而發光強度則考慮了人的視覺因素和光學特點,會因應光源的波長而有差異。所以兩者是不同的概念。}}為1/683 W/sr時,則該光源在該方向的發光強度為1cd。
|<s>日常生活和高中課程都不太會提到的影薄單位。</s><br>舊定義:以5.4×10<sup>14</sup>Hz的單色光源在一個特定方向上的輻射強度{{ref|輻射強度是指光源每秒的能量輸出、即功率(故算式中有個W),不受光源的波長影響;而發光強度則考慮了人的視覺因素和光學特點,會因應光源的波長而有差異。所以兩者是不同的概念。}}為1/683 W/sr時,則該光源在該方向的發光強度為1cd。
|}
|}


=== 導出物理量及單位 ===
=== 導出物理量及單位 ===
第229行: 第254行:
|非SI
|非SI
|以直角(90°)為100gon,故名「百分」。<br>即1gon=0.9°,或360°=400gon。
|以直角(90°)為100gon,故名「百分」。<br>即1gon=0.9°,或360°=400gon。
|-
|角度/度<br>Degree<br>分/角分<ref>在與時間單位「分鐘」作區分時使用。</ref>/MOA<ref>[[槍械]]上常用,此時後面的A字母通常代表Angle而非Arc。</ref><br>Arcminute/Minute of Arc(或Angle)<br>秒/角秒<ref>在與時間單位「秒鐘」作區分時(ry。</ref><br>Arcsecond
|°/deg<ref>多在無法使用°字元時使用。</ref><br>'<br>"
|平面角
|可並用
|360°=2πrad<br>1°=60'<br>1'=60"
|-
|-
|{{color|red||球面度<br>Steradian}}
|{{color|red||球面度<br>Steradian}}
第336行: 第367行:
|催化劑活性
|催化劑活性
|每秒內催化反應物的摩爾數:1kat=1mol/s=1s<sup>-1</sup>×mol。
|每秒內催化反應物的摩爾數:1kat=1mol/s=1s<sup>-1</sup>×mol。
|-
!colspan="5"|倍數單位(單位大小是SI單位的倍數)
|-
|分鐘/分<br>Minute<br>小時/時<br>Hour<br>日<br>Day
|min<br>h<br>d
|時間
|rowspan="7"|可並用
|1min=60s<br>1h=60min=3600s<br>1d=24h=86400s
|-
|角度/度<br>Degree<br>分/角分<ref>在與時間單位「分鐘」作區分時使用。</ref>/MOA<ref>[[槍械]]上常用,此時後面的A字母通常代表Angle而非Arc。</ref><br>Arcminute/Minute of Arc(或Angle)<br>秒/角秒<ref>在與時間單位「秒鐘」作區分時(ry。</ref><br>Arcsecond
|°/deg<ref>多在無法使用°字元時使用。</ref><br>'<br>"
|平面角
|360°=2πrad<br>1°=60'<br>1'=60"
|-
|-
|公頃<br>Hectare
|公頃<br>Hectare
|ha
|ha
|rowspan="2"|面積
|rowspan="2"|面積
|rowspan="3"|可並用
|1ha=1hm<sup>2</sup>=10000m<sup>2</sup>
|1ha=1hm<sup>2</sup>=10000m<sup>2</sup>
|-
|-
第363行: 第382行:
|體積/容積
|體積/容積
|1L=1dm<sup>3</sup>=0.001m<sup>3</sup>
|1L=1dm<sup>3</sup>=0.001m<sup>3</sup>
|-
|噸<br>Tonne
|t
|質量<s>/傷害</s>
|1t=1000kg
|-
|天文單位<br>Astronomical Unit
|au/AU
|長度
|1AU=1.495978707×10<sup>11</sup>m
|-
|-
!colspan="5"|對數單位(專用於以對數值表示的比率)
!colspan="5"|對數單位(專用於以對數值表示的比率)
第452行: 第461行:
|ħ/E<sub>h</sub>=2.418884326505(16)×10<sup>−17</sup>s
|ħ/E<sub>h</sub>=2.418884326505(16)×10<sup>−17</sup>s
|}
|}


== ACG中<s>常見</s>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 ==
== ACG中<s>常見</s>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 ==
第689行: 第699行:
|<s>標準長度</s>
|<s>標準長度</s>
|-
|-
|[http://zh.pttpedia.wikia.com/wiki/%E7%93%A6%E5%8A%9B 瓦力]
|[http://zh.pttpedia.wikia.com/wiki/瓦力 瓦力]
|(以年為計算基礎)
|(以年為計算基礎)
|男性與年長女性交往的能力或耐受力。
|男性與年長女性交往的能力或耐受力。
第697行: 第707行:
|1份=700大卡=2.93×10<sup>6</sup>J<br>1噸TNT=1574.02份營養午餐、廣島原子彈=12500噸TNT=1.97×10<sup>7</sup>份營養午餐<br>6級地震<ref>X級地震的能量=10^(4.8+1.5X)J</ref>=2.15×10<sup>7</sup>份營養午餐、7級地震=6.81×10<sup>8</sup>份營養午餐=34.57個廣島原子彈
|1份=700大卡=2.93×10<sup>6</sup>J<br>1噸TNT=1574.02份營養午餐、廣島原子彈=12500噸TNT=1.97×10<sup>7</sup>份營養午餐<br>6級地震<ref>X級地震的能量=10^(4.8+1.5X)J</ref>=2.15×10<sup>7</sup>份營養午餐、7級地震=6.81×10<sup>8</sup>份營養午餐=34.57個廣島原子彈
|}
|}


== 回應 ==
== 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