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連環殺手」:修訂間差異

酷斯拉S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雨生龍之介留言 | 貢獻
 
(未顯示由 1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1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h0| 連環殺手/殺人狂(シリアルキラー/[http://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Main/SerialKiller Serial Killer]) }}
{{h0| 連環殺手/殺人狂(シリアルキラー/[http://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Main/SerialKiller Serial Killer]) }}
{{synchro|New Komica wiki (仮)|2024年03月0223:11}}
{{synchro|New Komica wiki (仮)|2024年09月1620:28}}
 
{{Saitama}}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第46行: 第48行:
|高遠遙一
|高遠遙一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
|金田一少年の事件簿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金田一少年の事件簿]]
|為被弟子殺害的母親復仇→追求犯罪之藝術。
|為被弟子殺害的母親復仇→追求犯罪之藝術。
|除初登場的案件時確實親自動手殺了好幾個人之外,之後出場高遠只是提供計畫讓事件的犯人自己去行動。一旦案件被破、兇手身分曝光,高遠就會以破壞藝術為由下手將棋子除掉。<s>但後期常常沒有成功。</s><br>嚴格來說絕大多數案件的兇手都算,只是這個人<s>被回收再利用</s>比較多次。
|除初登場的案件時確實親自動手殺了好幾個人之外,之後出場高遠只是提供計畫讓事件的犯人自己去行動。一旦案件被破、兇手身分曝光,高遠就會以破壞藝術為由下手將棋子除掉。<s>但後期常常沒有成功。</s><br>嚴格來說絕大多數案件的兇手都算,只是這個人<s>被回收再利用</s>比較多次。
|-
|-
|淺倉威/假面騎士王蛇
|古朗基族
|假面騎士空我
|[[仮面ライダークウガ]]
|遊戲的一環{{censored|最終目的是選拔最強的古朗基族挑戰ン・ダグバ・ゼバ}}
|由於殺人方式過度真實和獵奇引起觀眾不安,甚至被PTA投訴和朝日電視台擔憂被模仿,亦迫使後期話數減少了殺人方式的正面描寫
|-
|[[淺倉威]]/假面騎士王蛇
| rowspan="2" |假面騎士龍騎
| rowspan="2" |假面騎士龍騎
| rowspan="2" |[[仮面ライダー龍騎]]
| rowspan="2" |[[仮面ライダー龍騎]]
第63行: 第71行:
|假面騎士Wizard
|假面騎士Wizard
|[[仮面ライダーウィザード]]
|[[仮面ライダーウィザード]]
|{{censored|滝川空本人在成為Phantom之前因為曾被某位「穿白色長裙的[[黒髪ロング|{{color|#000000||黑色長髮}}]]女」背叛致心靈受創,為報復先把對方的頭髮剪掉後再殺死,之後成為了狩獵擁有同樣共通點的女性的連環殺手。}}
|{{censored|過去曾被某位「穿白色長裙的[[黒髪ロング|黑色長髮]]女」背叛致心靈受創,為報復先把對方的頭髮剪掉後再殺死,之後成為了狩獵擁有同樣共通點的女性的連環殺手。}}
|{{censored|由於グレムリン和滝川空的性格相同,所以成為Phantom後同樣以相同方法殺人。}}
|{{censored|由於グレムリン和滝川空的性格相同,所以成為Phantom後同樣以相同方法殺人。}}
|-
|-
第73行: 第81行:
|-
|-
|根岸逸郎 / オープン・ロイミュード
|根岸逸郎 / オープン・ロイミュード
|遭到ロイミュード001操作記憶認定自己犯下殺人罪後,自認已經無法回頭而繼續殺人<br>{{censored|小說版因為良心未泯,企圖解救當年企圖加害的少女時被黑幕之一的仁良殺死。}}
|遭Roidmude 001操作記憶認定自己犯下殺人罪後,自認已經無法回頭而繼續殺人<br>{{censored|小說版因為良心未泯,企圖解救當年企圖加害的少女時被黑幕之一的仁良殺死。}}
|-
|-
|{{censored|北島祐子/アナザーキバ}}
|{{censored|北島祐子/アナザーキバ}}
|假面騎士ZI-O
|假面騎士ZI-O
|[[仮面ライダージオウ]]
|[[仮面ライダージオウ]]
|{{censored|因為前男友的戀人謀殺而入獄,藉由アナザーキバ的力量越獄後對參與審判的人員進行報復殺人,最後甚至打算在前男友的結婚典禮現場計畫大屠殺。}}
|{{censored|因為謀殺前男友的戀人而入獄,藉由アナザーキバ的力量越獄後對參與審判的人員進行報復殺人,最後甚至打算在前男友的結婚典禮現場大屠殺。}}
|{{censored|由於主要使用的凶器為'''水溝蓋''',一度在推特上造成話題。}}
|{{censored|由於主要使用的凶器為'''水溝蓋''',一度在推特上造成話題。}}
|-
|-
第88行: 第96行:
|-
|-
|[[吉良吉影]]
|[[吉良吉影]]
| rowspan="2" |[[JOJO|JOJO的奇妙冒險第四部 不滅鑽石]]
| rowspan="2" |[[JOJO的奇妙冒險]][[JOJO第四部登場人物一覽|第四部 不滅鑽石]]
| rowspan="2" |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Part4 ダイヤモンドは砕けない
| rowspan="2" |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Part4 ダイヤモンドは砕けない
|喜愛女人的手,會將女性殺死並將手留在身邊當成戀人照顧。當舊的手腐壞之後,他就會「分手」去找新的「對象」。
|喜愛女人的手,會將女性殺死並將手留在身邊當成戀人照顧。<br>當舊的手腐壞之後就會「分手」去找新的「對象」。
| rowspan="2" |與其他幾部相比,JOJO第四部是相當日常的故事,沒有壯闊的旅程,只有居民們在杜王町這個小鎮中的生活。看過JOJO的人基本也都公認第四部是最日常的一部。而吉良吉影與安傑羅等殺人狂,就是破壞了這個日常、破壞了秩序的存在。
| rowspan="2" |與其他幾部相比,JOJO第四部是相當日常的故事,沒有壯闊的旅程,只有居民們在杜王町這個小鎮中的生活。看過JOJO的人基本也都公認第四部是最日常的一部。<br>而吉良吉影與安傑羅等殺人狂,就是破壞了這個日常、破壞了秩序的存在。
|-
|-
|片桐安十郎(アンジェロ<s>岩</s>)
|[[JOJO第四部登場人物一覽#片桐安十郎|片桐安十郎(<s>安傑羅岩</s>)]]
|十二歲起就有多次犯罪錄,在被判死罪前獲得替身並越獄後為洩憤而利用該能力四處殺人。
|12歲起就有多次犯罪錄,在被判死罪前獲得[[替身(JOJO)|替身能力]]並越獄後為洩憤而利用該能力四處殺人。
|-
|-
|喬可拉特(チョコラータ)
|[[JOJO第五部登場人物一覽#喬可拉特(チョコラータ/Cioccolata|喬可拉特]]
|JOJO的奇妙冒險第五部 黃金之風
|JOJO的奇妙冒險[[JOJO第五部登場人物一覽|第五部 黃金之風]]
|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Parte5 黄金の風
|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Parte5 黄金の風
|喜歡觀察人類的垂死掙扎,為此利用自己身為醫師的身分殺害多名病患。
|喜歡觀察人類的垂死掙扎,為此利用自己身為醫師的身分殺害多名病患。
第111行: 第119行:
|[[約會大作戰|DATE A LIVE 約會大作戰]]
|[[約會大作戰|DATE A LIVE 約會大作戰]]
|
|
|同樣是汲取生命、吸收[[力量]]、增加分身{{censored|;真正的目的是回到三十年前,親手殺死最初的[[Elf|{{color|#000000||精靈}}]]}}。
|同樣是汲取生命、吸收[[力量]]、增加分身{{censored|;真正的目的是回到三十年前,親手殺死最初的[[Elf|精靈]]}}。
|親手殺死的人數至少有一萬以上。<br>{{censored|十三卷時,得知自己無法戰勝最初精靈以後,就轉移對象,打算殺死使到最初精靈出現的三大元凶。{{ref|{{censored|「DEM社的執行董行」艾薩克·雷·貝拉姆·威斯考特、「世界最強魔術師」艾蓮·米拉·梅瑟斯、「Ratatosk創辦者」艾略特·鮑德溫·伍德曼}}}}}}
|親手殺死的人數至少有一萬以上。<br>{{censored|十三卷時,得知自己無法戰勝最初精靈以後,就轉移對象,打算殺死使到最初精靈出現的三大元凶。{{ref|{{censored|「DEM社的執行董行」艾薩克·雷·貝拉姆·威斯考特、「世界最強魔術師」艾蓮·米拉·梅瑟斯、「Ratatosk創辦者」艾略特·鮑德溫·伍德曼}}}}}}
|-
|-
|[[雨生龍之介]]
|[[雨生龍之介]]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rowspan="2" |[[Fate/Zero]]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rowspan="2" |[[Fate/Zero]]
| rowspan="2" |把殺人視為<s>超COOOOOOOOOOOOL的</s>藝術。
| rowspan="2"|把殺人視為<s>超COOOOOOOOOOOOL的</s>藝術。
|最後發現自己追求的藝術原來在自己體內。
|最後發現自己追求的藝術原來在自己體內。
|-
|-
|[[Gilles de Rais (Fate)|藍鬍子Caster]]
|[[Gilles de Rais (Fate)|藍鬍子Caster]]
|真正身是歷史有名的英法百年戰爭英雄吉爾·德·萊斯。
|真正身是歷史有名的英法百年戰爭英雄吉爾·德·萊斯
|-
|-
|[[Báthory Erzsébet (Fate)|巴托里·伊莉莎白(Báthory Erzsébet)]]
|[[Báthory Erzsébet (Fate)|巴托里·伊莉莎白(Báthory Erzsébet)]]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Fate/EXTRA CCC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Fate/EXTRA CCC
|泡鮮血浴。
|泡鮮血浴。
|真正身是歷史有名的血腥伯爵夫人。
|真正身是歷史有名的血腥伯爵夫人。
|-
|-
|{{censored|[[白純里緒|{{color|#000000||白純里緒}}]]}}
|{{censored|[[白純里緒|{{color|#000000||白純里緒}}]]}}
第133行: 第141行:
| rowspan="3" |[[保志總一朗|保志]]三大殺人狂…[[成句/男人變態有什麼錯|男人變態沒有錯]]!
| rowspan="3" |[[保志總一朗|保志]]三大殺人狂…[[成句/男人變態有什麼錯|男人變態沒有錯]]!
|-
|-
|<s>[[煌‧大和|基佬]]</s>
|<s>[[煌‧大和]]</s>
|<s>[[機動戰士鋼彈SEED系列|機動戰士鋼彈Seed/Seed Destiny]]</s>
|<s>[[機動戰士鋼彈SEED系列|機動戰士鋼彈Seed/Seed Destiny]]</s>
|<s>機動戦士ガンダムSEED/SEED DESTINY</s>
|<s>機動戦士ガンダムSEED/SEED DESTINY</s>
|得到自由鋼彈後開始主張「不殺」(但實際上是盡量不殺,必要時還是會讓敵人斃命),被擊損部位(俗稱雖為人棍但很多時候只是擊損一些肢體或者攝像頭)的機體數量奇多(一出場能幹掉起碼數十台<s>,真的當無雙了</s>)<br>[[高達八成]]的網均認為被削人棍的MS駕駛員大多都只有領[[便當]]一途,若以此推算的話他造成的死亡數字相信已能遠超其他鋼彈機師的記錄。<s>還沒提現場會不會有路過撿屍的情況以及他拿流星劈戰艦時人要怎樣活的問題…</s>
|得到自由鋼彈後開始主張「不殺」(但實際上是盡量不殺,必要時還是會讓敵人斃命),被擊損部位(俗稱雖為人棍但很多時候只是擊損一些肢體或者攝像頭)的機體數量奇多(一出場能幹掉起碼數十台<s>,真的當無雙了</s>)<br>[[高達八成]]的網均認為被削人棍的MS駕駛員大多都只有領[[便當]]一途,若以此推算的話他造成的死亡數字相信已能遠超其他鋼彈機師的記錄。<s>還沒提現場會不會有路過撿屍的情況以及他拿流星劈戰艦時人要怎樣活的問題…</s>
|-
|-
|[[前原圭一]]
|[[前原圭一]]
第159行: 第167行:
|
|
|-
|-
|[[成句/why so serious?|小丑]](Joker)
|[[成句/why so serious?|小丑(Joker)]]
|DC漫畫
| [[DC漫畫]]
|DC Comics
|DC Comics
|[[蝙蝠俠]]最經典的宿敵,本來是一位喜劇演員,但因為丟失了工作而妻子也生下了小孩,走投無路而偷襲化學工廠。因為蝙蝠俠出面阻止不小心跌入化學池內事後倖存了下來,身體與臉產生了化學變化,眼睛頭髮變為綠色。妻子最後[[不幸]]死亡使得小丑也失去了最後一點心智,成為了恐怖的犯罪者。<br>事實上有關Joker的出身在DC漫畫有很多不同版本,上面只是最著名的一個。
|[[蝙蝠俠]]最經典的宿敵,本來是一位喜劇演員,但因為丟失了工作而妻子也生下了小孩,走投無路而偷襲化學工廠。<br>被蝙蝠俠出面阻止不小心跌入化學池內,雖然事後倖存但身體與臉產生了化學變化,眼睛頭髮變為綠色。<br>妻子最後[[不幸]]死亡使失去了最後一點心智,成為了恐怖的犯罪者。<br><br>事實上有關Joker的出身在DC漫畫有很多不同版本,上面只是最著名的一個。
|導致Barbara Gordon(蝙蝠女)癱瘓、殺害Jason Todd(第二代羅賓)的凶手。
|導致Barbara Gordon(蝙蝠女)癱瘓、殺害Jason Todd(第二代羅賓)的凶手。
|-
|-
第170行: 第178行:
|舊至新版修改順序:吸乾血>殘忍手法殺害>胡亂轉送人。
|舊至新版修改順序:吸乾血>殘忍手法殺害>胡亂轉送人。
|-
|-
|麥克麥爾斯/Michael Myers
|麥克·麥爾斯
|月光光心慌慌/萬聖節系列
|月光光心慌慌/萬聖節系列
|Halloween Series
|Halloween Series
|第一集:無第二集後:殺盡自己家人。
|第一集:無<br>第二集後:殺盡自己家人。
|最初只是保姆殺手,第二集開始才加入劇情。
|最初只是保姆殺手,第二集開始才加入劇情。
|-
|-
|Jason Voorhees(傑森·沃西斯
|傑森·沃西斯
|十三號星期五系列
|十三號星期五系列
|Friday the 13th Series
|Friday the 13th Series
|小時候去水晶湖營地,結果照顧他的一男一女兩個管理員跑去[[H|做愛]]導致他溺死在湖裡。後來受到母親的詛咒,而成為[[不死身|不死]]的殺人鬼,要把每次來水晶湖旅遊的人全都殺光。
|小時候去水晶湖營地,結果照顧他的一男一女兩個管理員跑去[[H|做愛]]導致他溺死在湖裡。<br>後來受到母親的詛咒成為[[不死身|不死]]的殺人鬼,要把每次來水晶湖旅遊的人全都殺光。
|影片第一部是母親殺人,第二開始才是他殺人,第三換上經典的曲棍球[[假面|面具]]。第五部由他人冒充頂替。
|第一部電影殺人的都是他母親,第二開始才是手,並自第三換上經典的曲棍球[[假面|面具]]。<br>第五集是他人冒充頂替。
|-
|-
|弗萊迪·克魯格/Freddy Krueger
|弗萊迪·克魯格
|半夜鬼上床/猛鬼街/榆樹街的噩夢系列
|半夜鬼上床/猛鬼街/榆樹街的噩夢系列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Series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Series
|弗萊迪的靈魂有正義和邪惡兩面,他本人選擇了邪惡並且去騷擾殺害榆樹街的孩子。榆樹街的家長們無法忍受而聯合燒死弗萊迪不過這反而使得弗萊迪能存在於噩夢中擁有超能力,可以更好地繼續他的殺人生涯。
|靈魂有正義和邪惡兩面,他選擇了邪惡並且去騷擾殺害榆樹街的孩子。<br>榆樹街的家長們無法忍受而聯合燒死弗萊迪不過這反而使得能存在於噩夢中擁有超能力,可以更好地繼續他的殺人生涯。
|和上述兩位截然不同的是,弗萊迪喜歡在夢中和人開玩笑不過殺人手段照樣很殘忍。
|和上述兩位截然不同的是喜歡在夢中和人開玩笑不過殺人手段照樣很殘忍。
|-
|-
|Ghostface(鬼面殺手)
|Ghostface(鬼面殺手)
|驚聲尖叫系列
|驚聲尖叫系列
|Scream
|Scream
|帶著鬼臉面具,身穿黑袍的殺手,目標永遠都是女主角席妮,其身因為共犯結構所以非常難猜
|帶著鬼臉面具,身穿黑袍的殺手,目標永遠都是女主角席妮,其身因為共犯結構所以非常難猜
|此面具後來成為萬聖節經典商品<s>,拜驚聲尖笑所賜觀眾再也無法認真看待這個面具</s>
|此面具後來成為萬聖節經典商品<s>,惡搞電影《驚聲尖笑》系列所賜[[風評被害|觀眾再也無法認真看待這個面具]]</s>
|-
|-
|派屈克·貝特曼 (Patrick Bateman)
|派屈克·貝特曼
|美國殺人魔
|美國殺人魔
|American Psycho
|American Psycho
|身為華爾街的年輕才俊,某次因為'''自己的名片不及同事的奢華而暴怒'''憤而殺死了同事,自此墜落為殺人鬼大開殺戒。不過電影採用了開放式結局,一切有可能只是貝特曼的個人妄想。
|身為華爾街的年輕才俊,某次因為'''自己的名片不及同事的奢華而暴怒'''憤而殺死了同事,自此墜落為殺人鬼大開殺戒。<br>不過電影採用了開放式結局,一切有可能只是貝特曼的個人妄想。
|原作為小說,用以諷刺華爾街的雅痞文化和消費主義,改篇為電影後亦成為以連環殺手為題的著名邪典電影。而且因為主演克里斯汀·貝爾的精湛演技<s>[[顏藝]]</s>,成為了經典迷因素材。
|原作為小說,用以諷刺華爾街的雅痞文化和消費主義,改篇為電影後亦成為以連環殺手為題的著名邪典電影。<br>而且因為主演克里斯汀·貝爾的精湛演技<s>[[顏藝]]</s>,成為了經典迷因素材。
|-
|-
|懲罰者/制裁者/Punisher{{ref|原名弗蘭克·卡斯特/法蘭克·凱索。}}
|懲罰者/制裁者/Punisher{{ref|原名弗蘭克·卡斯特/法蘭克·凱索。}}
|懲罰者/制裁者系列
|懲罰者/制裁者系列
|Punisher Series
|Punisher Series
|因為某日在中心公園和妻子與孩子一起玩耍時,看見黑幫私刑,妻子和孩子當場被槍打死。未死的他在出院後本想找出兇手並將其繩之以法,但是黑幫卻以各種管道和法律漏洞逃脫。[[成句/絕望啊!我對OOO絕望啊!|對司法感到絕望的他]],決心要自己親手來懲戒所有的犯罪者{{ref|名言:If you're guilty, you're dead.翻譯過來就是:你有罪,你就該死。}}
|因為某日在中心公園和妻子與孩子一起玩耍時,看見黑幫私刑,妻子和孩子當場被槍打死。未死的他在出院後本想找出兇手並將其繩之以法,但是黑幫卻以各種管道和法律漏洞逃脫。[[成句/絕望啊!我對OOO絕望啊!|對司法感到絕望的他]],決心要自己親手來懲戒所有的犯罪者{{ref|名言:If you're guilty, you're dead.你有罪,你就該死。}}
|和其他Marvel的英雄不同,懲罰者沒有什超能力,他只是一個[[普通]]退休軍人,但是他會用各種暗殺手段殺死犯罪者{{ref|因此本人也被警察追捕。}}就連其他一些超級英雄都不肯和他合作,有合作的也有戒備心。
|和[[漫威漫畫]]多數英雄不同是沒有什超能力[[普通]]退休軍人,但會用各種暗殺手段殺死犯罪者{{ref|因此本人也被警察追捕。}}<br>就連其他一些超級英雄都不肯和他合作,有合作的也有戒備心。
|-
|-
|人造人17號(未來)
|人造人17號(未來)
| rowspan="2" |[[七龍珠|七龍珠/龍珠]]
| rowspan="2" |[[七龍珠]]
| rowspan="2" |ドラゴンボール
| rowspan="2" |ドラゴンボール
| rowspan="2" |殺掉製造他們的蓋洛博士後就開始以殺戮與破壞為樂,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草菅人命,人口數量因而劇減至只剩幾萬。
| rowspan="2" |殺掉製造他們的蓋洛博士後就開始以殺戮與破壞為樂,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草菅人命,人口數量因而劇減至只剩幾萬。
| rowspan="2" |異時系列([[平行世界]]的人造人17和18號。
| rowspan="2" |[[平行世界|未來特南克斯世界線]]的人造人17和18號。
|-
|-
|人造人18號(未來)
|人造人18號(未來)
第218行: 第226行:
|Hannibal Lecter Series
|Hannibal Lecter Series
|
|
|小說、電影、影集皆有登場的殺人魔,最[[愛]]的就是食人。<br>原型為下面名單的泰德·邦迪(Ted Bundy)
|小說、電影、影集皆有登場的殺人魔,最[[愛]]的就是食人。<br>原型為下面名單的泰德·邦迪
|-
|-
|拼圖殺人狂/Jigsaw Killer
|拼圖殺人狂
|奪魂鋸系列
|奪魂鋸系列
|Saw Series
|Saw Series
|因為妻子流產和自己罹患癌症所以企圖自殺未果,從而體悟到了生命的可貴,故開始懲罰不珍惜生命之人。
|因為妻子流產和自己罹患癌症所以企圖自殺未果,從而體悟到了生命的可貴,故開始懲罰不珍惜生命之人。
|本名約翰·克拉瑪,主要用陷阱殺人,有徒弟馬克·霍夫曼、亞曼達·楊、勞倫斯·戈登。
|本名約翰·克拉瑪,主要用陷阱殺人<br>徒弟計有馬克·霍夫曼、亞曼達·楊、勞倫斯·戈登。
|-
|-
|西索/畢索加/希索加
|西索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HUNTER X HUNTER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HUNTER X HUNTER
|<s>尋找玩具。</s>
|<s>尋找玩具。</s>
第235行: 第243行:
|[[ダンガンロンパ]]
|[[ダンガンロンパ]]
|精神異常者。
|精神異常者。
|{{censored|真面目為[[腐川冬子|{{color|#000000||腐川冬子}}]]的[[多重人格|{{color|#000000||裡人格}}]],攻擊目標必為看上眼的男性且'''只會'''以自製的剪刀作案。}}
|{{censored|真面目為[[腐川冬子]]的[[多重人格|裡人格]],攻擊目標必為看上眼的男性且'''只會'''以自製的剪刀作案。}}
|-
|-
|Jeff the killer
|Jeff the killer
|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creepypasta
|creepypasta
|在與不良少年的對決中理智線斷掉而只剩下殺戮動機。
|在與不良少年的對決中理智線斷掉而只剩下殺戮動機。
|預知詳情請用Google搜尋"go to sleep"
|預知詳情請用Google搜尋「go to sleep」<br>順帶一提其形象最早出自日本的都市傳說「[[都市傳說#NNN臨時放送|NNN臨時放送]]」相關視頻最後出現的人臉。<br>具體這張臉出處為何,網民溯源確定出自2003年一個日本視覺系樂隊的女性主唱,因為自拍照臉色很白外加本人有些肥胖引發短時間修圖惡搞,其中一張圖變成Jeff the killer。<br>至於最早的原始圖片因為年代久遠徹底無法找到
|-
|-
|湊斗光
|湊斗光
|裝甲惡鬼村正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裝甲惡鬼村正
|装甲悪鬼村正
|{{censored|將全人類殺光成為人最強=神,認為此舉就可以破壞人類世界既有的價值觀藉此獲得父親的愛。}}
|{{censored|將全人類殺光成為人最強=神之後,認為此舉就可以破壞人類世界既有的價值觀藉此獲得父親的愛。}}
|成為銀星號的時候精神狀況已經失常。
|成為銀星號的時候精神狀況已經失常。
|-
|-
|好萊塢(ハリウッド)/{{censored|聖邊琉璃}}
|好萊塢{{censored|/聖邊琉璃}}
|[[無頭騎士異聞錄 DuRaRaRa!!]]
|[[無頭騎士異聞錄 DuRaRaRa!!]]
|デュラララ<nowiki>!!</nowiki>
|デュラララ<nowiki>!!</nowiki>
|身體與心靈受到{{censored|澱切陣內等人}}嚴重摧殘卻又因為有把柄在對方手上所以無法反抗,最後因為得知自己的父親被{{censored|澱切陣內等}}人殺害並對其隱瞞的真相後內心崩潰導致體內的「[[怪物]]」之血覺醒成為了只殺相關人員的復仇殺人魔。
| 身體與心靈受到{{censored|澱切陣內等人}}嚴重摧殘卻又因為有把柄在對方手上所以無法反抗,最後因為得知自己的父親被{{censored|澱切陣內等}}人殺害並對其隱瞞的真相後內心崩潰導致體內的「[[怪物]]」之血覺醒成為了只殺相關人員的復仇殺人魔。
|每次案發事後目擊者都看到戴著如好萊塢怪物頭套(如狼人、半魚人、[[龍|恐龍]]、殭屍{{censored|、無頭騎士}})的人影,故名做案不僅徒手破壞門牆,還用虐殘的手段做出如怪物般的暴虐行為(如各處肉被扯下來、把男性[[陰莖|下體]]、舌頭與一部份的背脊椎骨扭斷,或是把臉孔徹底捏爛)。{{ref|{{censored|雖然手法兇殘但其實當事者在殺人時非常想吐,而反胃原因就是「殺人的自己」。}}}}
| 每次案發事後目擊者都看到戴著如好萊塢怪物頭套(如狼人、半魚人、[[龍|恐龍]]、殭屍{{censored|、無頭騎士}})的人影,故名<br>做案不僅徒手破壞門牆,還用虐殘的手段做出如怪物般的暴虐行為(如各處肉被扯下來、把男性[[陰莖|下體]]、舌頭與一部份的背脊椎骨扭斷,或是把臉孔徹底捏爛)。{{ref|{{censored|雖然手法兇殘但其實當事者在殺人時非常想吐,而反胃原因就是「殺人的自己」。}}}}
|-
|-
|Purple Guy
|Purple Guy
|[[Five Nights at Freddy's/弗雷迪餐廳的五個晚上|弗雷迪餐廳的五個晚上]]
|弗雷迪餐廳的五個晚上
|Five Nights at Freddy's
|[[Five Nights at Freddy's]]
|不明
|不明
|長年在費斯熊弗雷迪的披薩餐廳殺害兒童,機械人偶被附身的元兇。
|長年在費斯熊弗雷迪的披薩餐廳殺害兒童,機械人偶被附身的元兇。
第279行: 第285行:
|為了追求年輕貌美的肉體而利用以形補形的方式殺人
|為了追求年輕貌美的肉體而利用以形補形的方式殺人
|-
|-
|污點(Stain)/赤黑血染
|污點/赤黑血染
| rowspan="2" |我的英雄學院
| rowspan="2"|我的英雄學院
| rowspan="2" |僕のヒーローアカデミア  
| rowspan="2"|僕のヒーローアカデミア  
|別名「英雄殺手」,臉部包著繃帶,繃帶下的鼻子整個被削掉,全身上下帶著大量刀具且為史上殺死最多英雄的重型通緝犯。
|別名「英雄殺手」,臉部包著繃帶,繃帶下的鼻子整個被削掉,全身上下帶著大量刀具且為史上殺死最多英雄的重型通緝犯。
|目前入獄中
|目前入獄中
第294行: 第300行:
|{{censored|主角之一的四季與其搭檔燕子在現實世界中遭到他的毒手<ref>{{censored|原本的目標其實只有等候列車的燕子而已,卻沒料到自己對燕子的犯行被一旁的四季目睹到,四季當下為救燕子自己也跟著摔進列車鐵軌一起被撞。}}</ref>而腦死並進入帽子世界的元兇。}}
|{{censored|主角之一的四季與其搭檔燕子在現實世界中遭到他的毒手<ref>{{censored|原本的目標其實只有等候列車的燕子而已,卻沒料到自己對燕子的犯行被一旁的四季目睹到,四季當下為救燕子自己也跟著摔進列車鐵軌一起被撞。}}</ref>而腦死並進入帽子世界的元兇。}}
|-
|-
|日高良司{{censored|雞冠頭強姦魔}}
|日高良司{{censored|雞冠頭強姦魔}}
|獵男者(作者:山川純一)
|獵男者(作者:山川純一)
|男狩り
|男狩り
|上班被上司排擠,到吧尋歡卻因過大的[[陰莖|老二]]沒人想碰而被嘲笑,久而久之積聚極大壓力
|上班被上司排擠,到同性戀酒吧尋歡卻因過大的老二沒人想碰而被嘲笑,久而久之積聚極大壓力
|穿上SM服裝四處男人強姦,受害人往往被過大的老二爆肛(字面意義)而死{{censored|最後死於刑警老弟的槍下,也是爆肛(字面意義)。}}
|穿上SM服裝四處強姦男人,受害人往往被過大的老二爆[[]](字面意義而死<br>{{censored|最後死於刑警老弟的槍下,也是爆肛(字面意義)。}}
|-
|-
|澤木公平
|澤木公平
第306行: 第312行:
|
|
|-
|-
| 神木
| 神木
|【[[我推的孩子]]】
|【[[我推的孩子]]】
|【推しの子】
|【推しの子】
第323行: 第329行:
|殺害值得尊敬的人並喝下他們的血,以填補內心的空洞。
|殺害值得尊敬的人並喝下他們的血,以填補內心的空洞。
|
|
|-
|{{censored|大外聖生}}
|[[黃昏旅店]]
|誰ソ彼ホテル
|{{censored|發洩念書跟得不到父母關愛的壓力。}}
|-
|劉柏宇
|style="text-align:center;"  colspan="2"  rowspan="2"|廉政英雄
|因為從小被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姐姐虐待而導致心裡扭曲。
|被害者皆為女性且手法都是用刮鬍刀將手部動脈割開放血致死。
|-
|鄭維新
|因好友沈亦翔自殺而對BOT案的相關人士復仇
|會在受害者身上用針線縫合部位並刻上數字而被稱為「針線殺手」。
|}
|}


=== 現實的連環殺手 ===
== 現實的連環殺手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text-align: center;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text-align: center; "
|-
|-
|請以作為ACGN作品藍本者為
|'''<big>{{color|red||請以ACGN作品藍本、或被改編為影視(不含紀錄片)記載項目。}}</big><br>
<big>{{color|red||若記載對象不滿足前述條件,該編輯僅會保留一段時日後擇日移除且不另行通知}}</big>'''
|}
|}


第339行: 第360行:
!犧牲者數
!犧牲者數
!備註
!備註
!關聯作品
|-
|-
|(不明)
|(不明)
第344行: 第366行:
|19世紀末<br>英國倫敦東區
|19世紀末<br>英國倫敦東區
|5人
|5人
|歐美文化中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之一,也是第一個主動寫信向警察挑釁的連環殺手。
|歐美文化中最家喻戶曉的連環殺手之一,也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主動寫信向警察挑釁的連環殺手。
|族繁不及詳載
|-
|-
|[[Gilles de Rais (Fate)|吉爾·德·萊斯]](Gilles de Rais)
|[[Gilles de Rais (Fate)|吉爾·德·萊斯]](Gilles de Rais)
第351行: 第374行:
|300人以上
|300人以上
|
|
|遊戲《Fate/Grand Order》
|-
|-
|[[Báthory Erzsébet (Fate)|巴托里·伊莉莎白]](Báthory Erzsébet)
|[[Báthory Erzsébet (Fate)|巴托里·伊莉莎白]](Báthory Erzsébet)
第357行: 第381行:
|650人
|650人
|歷史上殺人數量最多的女性連環殺手。
|歷史上殺人數量最多的女性連環殺手。
|小說《德古拉》的露西·韋斯特拉
|-
|-
|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
|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
第362行: 第387行:
|1828年<br>蘇格蘭愛丁堡
|1828年<br>蘇格蘭愛丁堡
|16人
|16人
|本來是名風趣的鞋匠,之後卻為了提供醫學院當時數量稀缺的大體而走入歧途。<br>
|本來是名風趣的鞋匠,之後卻為了提供醫學院當時數量稀缺的大體而走入歧途。<br><br>一日欠債的房客病死後為了抵償損失,連同友人哈爾(William Hare將屍體賣給愛丁堡大學的解剖學權威羅伯特.克羅克斯(Robert Knox)」,發現有利可圖後便以娼妓和街友為目標。<br>期間克羅克斯的學生有指認出身為死者之一的街友威爾遜(James Wilson,但被師長否認。<br><br>二人的惡行隨著殺害婦人道可麗(Margaret Docherty後未能掩蓋罪證東窗事發,哈爾因為罪證不足被釋放,作為主嫌的伯克則被處以絞刑並在法官的要求下被公開解剖、'''骨骸與皮膚做成書本保存至今'''警世;克羅克斯則因為涉案被逐出學術界。<br>此事也讓時人意識到屍體盜賣的問題,從而促成1832解剖法案的通過。
一日欠債的房客病死後為了抵償損失,連同友人哈爾(William Hare)將屍體賣給愛丁堡大學的解剖學權威羅伯特.克羅克斯(Robert Knox),發現此行可圖後便以娼妓和街友為目標。期間克羅克斯的學生有指認出身為死者之一的街友威爾遜(James Wilson),但被師長否認。<br>
|電影《房間就是太平間》
二人的惡行隨著殺害婦人道可麗(Margaret Docherty)後未能掩蓋罪證東窗事發,哈爾因為罪證不足被釋放,作為主嫌的伯克則被處以絞刑並在法官的要求下被公開解剖、'''骨骸與皮膚做成書本保存至今'''警世;克羅克斯則因為涉案被逐出學術界。<br>
然而此事也讓時人意識到屍體盜賣的問題,從而促成1832解剖法案的通過。
|-
|-
|哈里·霍華德·賀姆斯(Henry Howard Holmes)
|哈里·霍華德·賀姆斯(Henry Howard Holmes)
第371行: 第394行:
|19世紀末<br>美國芝加哥
|19世紀末<br>美國芝加哥
|200人
|200人
|打造迷宮般的旅館(日後被媒體稱為殺人城堡),將參觀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旅客逐一誘拐虐殺連續殺人魔中少見的陣地(陷阱)型殺人者;不過近年有研究認為其犯行被當時的媒體過分誇大
|打造迷宮般的旅館日後被媒體稱為殺人城堡,將參觀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旅客逐一誘拐虐殺。<br>連續殺人魔中少見的陣地陷阱型殺人者;不過近年有研究認為其犯行被當時的媒體過分誇大
|小說《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
|-
|約瑟夫·瓦謝(Joseph Vacher)
|約瑟夫·瓦謝(Joseph Vacher)
第378行: 第402行:
|最少11人,最多27人
|最少11人,最多27人
|
|
|電影《The Judge and the Assassin》
|-
|-
|貝拉·基斯(Béla Kiss)
|貝拉·基斯(Béla Kiss)
|欣科塔的吸血鬼 ( The Vampire of Cinkota )
|欣科塔的吸血鬼 (The Vampire of Cinkota)
|1900~1914年<br>匈牙利布達佩斯
|1900~1914年<br>匈牙利布達佩斯
|最少24人
|最少24人
|居於布達佩斯市郊的欣科塔區,長期通過登報徵婚及自稱為靈媒,誘騙受害人到家中殺害。若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被徵召進奥匈帝國陸軍,很可能會繼續作惡殺人。<br>戰爭期間其房東欲收回房子,卻意外發現房子內多個裝有用酒精保存屍體的鐵桶,後共起出23女1男的屍體。奥匈警方前往戰地醫院扣捕之,卻發現他早已逃脱,並在病床上留下另一名士兵的屍體作偽裝。<br>後一直下落不明,但曾有1932年在美國紐約被人目擊的紀錄。由於據傳在紐約被人目擊時容貌依舊,在其家中發現的屍體又大多被吸乾血液,因此被傳為[[吸血鬼]]。
|居於布達佩斯市郊的欣科塔區,長期通過登報徵婚及自稱為靈媒,誘騙受害人到家中殺害。<br>若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被徵召進奥匈帝國陸軍,很可能會繼續作惡殺人。<br><br>戰爭期間其房東欲收回房子,卻意外發現房子內多個裝有用酒精保存屍體的鐵桶,後共起出23女1男的屍體。<br>奥匈警方前往戰地醫院扣捕之,卻發現他早已逃脱,並在病床上留下另一名士兵的屍體作偽裝。<br>後一直下落不明,但曾有1932年在美國紐約被人目擊的紀錄。<br><br>由於據傳在紐約被人目擊時容貌依舊,在其家中發現的屍體又大多被吸乾血液,因此被傳為[[吸血鬼]]。
|電影《Bela Kiss: Prologue》
|-
|-
|(不明)
|(不明)
第389行: 第415行:
|1968~1974年<br>美國加州
|1968~1974年<br>美國加州
|最少5人,最多37人
|最少5人,最多37人
|因犯案後大量且常時間的發出示威信件與密碼信件而聲名大噪,其密碼信於2020年12月被專家成功破解內容<s>,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此案兇手依舊未找到</s><br>2021年10月6日民間非營利案件調查組織「Case Breaker」指名黃道十二宮殺手的真實身分為一位退役老兵「加里·法蘭西斯·波斯特(Gary Francis Poste)」,而加里本人於2016年家暴妻子而被捕入獄服刑期間向獄友透露表明過自己就是黃道十二宮殺手,後2018年加里逝世,Case Breaker曾呼籲要徹查加里的DNA是否與案發留下的DNA相符,但被FBI拒絕和不認為加里即是黃道十二宮殺手,因此此案目前仍處於公開調查狀態,兇手是誰依舊成謎
|因犯案後大量且常時間的發出示威信件與密碼信件而聲名大噪,其密碼信於2020年12月被專家成功破解內容<s>,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兇手依舊未找到</s>。<br><br>2021年10月6日民間非營利案件調查組織「Case Breaker」指名黃道十二宮殺手的真實身分為一位退役老兵「加里·法蘭西斯·波斯特(Gary Francis Poste)」,他在2016年家暴妻子而被捕入獄服刑期間向獄友聲稱自己就是黃道十二宮殺手,後於2018年逝世。<br>Case Breaker曾呼籲要徹查加里的DNA是否與案發留下的DNA相符,但被FBI拒絕和不認為加里即是黃道十二宮殺手,因此此案目前仍處於公開調查狀態,兇手是誰依舊成謎
|電影《索命黃道帶》
|-
|-
|亨利·李·盧卡斯(Henry Lee Lucas)
|亨利·李·盧卡斯(Henry Lee Lucas)
|[[惡魔]]肖像、[[世界]]第一殺人王
|[[惡魔]]肖像、[[世界]]第一殺人王
|1960~1983年<br>美國,在歐洲和日本可能也有受害者 (本人宣稱)
|1960~1983年<br>美國,在歐洲和日本可能也有受害者本人宣稱
|最少11人,最多500~600人以上,甚至有多達3000人一説 (本人宣稱)
|最少11人,最多500~600人以上,甚至有多達3000人一説本人宣稱
|1983年因非法管有槍枝被德州騎警拘捕,及後由供出殺害自己的情婦和另一老婦起,逐步招認牽涉多宗殺人案,按德州騎警專案小組的説法殺害了超過200人。<br>但其後宣稱犯下的殺人案數量愈來愈多,甚至到了多達3000此一令人無法再認真以待的數字,其自白亦出現大量自相矛盾之處。德州騎警方面也爆出用食物飲料及其他福利故意誘供,並且事先透露案情來合謀令其配合招認的醜聞。<br>現時公認由其犯下的殺人案只有11宗,其他大多被認為是假供述。而且透過DNA檢測等新技術,不少原本其招認的兇案發現兇手另有其人。
|1983年因非法管有槍枝被德州騎警拘捕,及後由供出殺害自己的情婦和另一老婦起,逐步招認牽涉多宗殺人案,按德州騎警專案小組的説法殺害了超過200人。<br>但其後宣稱犯下的殺人案數量愈來愈多,甚至到了多達3000此一令人無法再認真以待的數字,其自白亦出現大量自相矛盾之處。<br>德州騎警方面也爆出用食物飲料及其他福利故意誘供,並且事先透露案情來合謀令其配合招認的醜聞。<br><br>現時公認由其犯下的殺人案只有11宗,其他大多被認為是假供述,還有不少原本其招認的兇案後來透過DNA檢測等新技術發現兇手另有其人。
|電影《Henry: 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
|-
|-
|奧蒂斯·荼勒(Ottis Toole)
|奧蒂斯·荼勒(Ottis Toole)
第402行: 第430行:
|6人
|6人
|Henry Lee Lucas的小弟<s>兼碰友</s>,主要負責牽制被害人和鞭屍。
|Henry Lee Lucas的小弟<s>兼碰友</s>,主要負責牽制被害人和鞭屍。
|
|-
|-
|艾德·蓋恩(Ed Gein)
|艾德·蓋恩(Ed Gein)
第407行: 第436行:
|1954~1957年<br>美國
|1954~1957年<br>美國
|最少2人,最多20人
|最少2人,最多20人
|有強烈的戀母情結,在母親死後為了製作一個皮套以'''成為她'''四處盜屍殺害容貌相近的女性並將屍身製成各種飾品審訊此事的警長因為偵案時留下的心理陰影,在其受審前即心臟病發猝死。<br>《德州電鋸殺人狂》的導演就是看了他的殺人手法才拍出這部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水牛比爾也是以他為原型。
|有強烈的戀母情結,在母親死後為了製作一個皮套以'''成為她'''四處盜屍殺害容貌相近的女性並將屍身製成各種飾品。<br>審訊此事的警長因為偵案時留下的心理陰影,在其受審前即心臟病發猝死。<br><br>《德州電鋸殺人狂》的導演就是看了他的殺人手法才拍出這部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水牛比爾也是以他為原型。
|-
|《沉默的羔羊》《德州電鋸殺人狂》
|亞伯特·費雪(Albert Fish)
|月光殺手布魯克林吸血鬼、[[變態]]殺人老頭
|1910~1934年<br>美國
|15人左右
|
|-
|-
|安德烈·齊卡提洛(Andrei Chikatilo)
|安德烈·齊卡提洛(Andrei Chikatilo)
第419行: 第443行:
|1978~1990年<br>俄羅斯
|1978~1990年<br>俄羅斯
|最少53人,最多58人左右
|最少53人,最多58人左右
|前蘇聯時代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其案件的惡劣性質甚至成為政治問題,連蘇聯內務部也有與調查。<br>只有在殺人時才能獲得性快感,1978 年首次殺人後一發不可收拾,以女性甚至女童為主要目標。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醫生的原型之一。<br>1990 年被捕,在蘇聯解體後的 1996 年才被判死刑並處决死前毫無悔意,認為一切都是社會的錯。
|前蘇聯時代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其案件的惡劣性質甚至成為政治問題,連蘇聯內務部也有與調查。<br>案件曾一度被蘇聯警方以「連環殺手是只在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的特殊產物」為由長期耽誤。<br><br>只有在殺人時才能獲得性快感,1978年首次殺人後一發不可收拾,以女性甚至女童為主要目標。<br>1990年被捕後至蘇聯解體後的1996年才被判死刑並處决死前毫無悔意,認為一切都是社會的錯。<br>受害者家屬曾在法院外集體抗議要求將其無罪釋放,方便家屬直接對他動私刑。
|-
|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醫生的原型之一
|愛德蒙·肯培(Edmund Kemper)
|女學生殺手、殺人巨人
|1964~1973年<br>美國
|10人
|
|-
|赫伯特·穆林(Herbert Mullin)
|
|1972~1973年<br>美國
|13人
|
|-
|-
|傑佛瑞·丹墨(Jeffrey Dahmer)
|傑佛瑞·丹墨(Jeffrey Dahmer)
第438行: 第451行:
|17人
|17人
|受害的全都是男性
|受害的全都是男性
|電影《My Friend Dahmer》
|-
|-
|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
|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
第443行: 第457行:
|1969~1971年<br>美國
|1969~1971年<br>美國
|最少7人,最多35人
|最少7人,最多35人
|邪教團體曼森家族(Manson Family)的領導人,同時為歌手兼詞作家,他的邪教概念有不少源自披頭四的歌曲。<s>[[中二病]]末期,披頭四躺著也中槍。</s><br>實際上基本不會自己下手,而是教唆曼森家族的狂熱信徒四處行兇殘殺受害人。犯下最著名的案件是女演員莎朗·蒂(Sharon Marie Tate)的謀殺案,連她肚裡的孩子也沒能逃過一劫...<br>諷刺的是因為加州法律而避過了死刑,甚至差點得到假釋。他創作的音樂也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邪典。<br>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即以莎朗·蒂謀殺案為原型改篇,<s>因為是平行世界因此被殘殺的變成了曼森家族的信徒,大快人心。</s>
|邪教團體曼森家族(Manson Family)的領導人,同時為歌手兼詞作家,他的邪教概念有不少源自披頭四的歌曲。<s>[[中二病]]末期,披頭四躺著也中槍。</s><br>基本不會自己下手,而是教唆曼森家族的狂熱信徒四處行兇殘殺受害人。最著名的案件是女演員莎朗·蒂(Sharon Marie Tate)的謀殺案,連她肚裡的孩子也沒能逃過一劫…<br><br>諷刺的是因為加州法律而避過了死刑,甚至差點得到假釋。<br>他創作的音樂也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邪典。
|《從前,有個好萊塢》<ref>因為是[[平行世界]],被殘殺的變成了曼森家族的信徒</ref>
|-
|-
|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
|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
第449行: 第464行:
|1972~1978年<br>美國芝加哥
|1972~1978年<br>美國芝加哥
|33人
|33人
|同性戀者,以自己創立的建築公司及裝扮成小丑誘騙大批男性青少年加以性侵和殺害。<br>由於喜歡裝扮成小丑,甚至入獄後創作了大量以小丑為題材的畫作,令其殺人小丑的形像深入美國人心,也成了小丑在當地[[風評被害]]的原因之一。
|同性戀者,以自己創立的建築公司及裝扮成小丑誘騙大批男性青少年加以性侵和殺害。<br>由於喜歡裝扮成小丑,甚至入獄後創作了大量以小丑為題材的畫作,令其殺人小丑的形像深入美國人心,也讓「小丑在當地成為風評被害的原因之一。
|電影《To Catch a Killer》
|-
|-
|泰德·邦迪(Ted Bundy)
|泰德·邦迪(Ted Bundy)
第455行: 第471行:
|1973~1978年<br>美國
|1973~1978年<br>美國
|最少19人,最多40人左右
|最少19人,最多40人左右
|因為出身破碎家庭和情路不順而墜落為殺人魔,先後在美國六個州犯下多宗年輕女性性侵兇殺案,曾名列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之一。<br>曾兩次越獄成功,受審期間相當部分靠自學法律進行辯護,曾利用法律漏洞在庭上即席舉行婚禮拖延審訊。更以其俊俏外貌及優雅談吐吸引了不少狂粉。<br>被定罪後還狡猾的靠協助FBI辦案及擠牙膏式的口供將死刑拖延到1989年才執行,不過他確實協助了對「綠河殺手」蓋瑞·瑞吉威的心理分析。被認為是才智與狡猾兼具的邪惡殺人魔。<br>電影《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醫生的原型之一網飛電影《極惡人魔》以其事蹟改編而成。
|因為出身破碎家庭和情路不順而墜落為殺人魔,先後在美國六個州犯下多宗年輕女性性侵兇殺案,曾名列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之一。<br>曾兩次越獄成功,受審期間相當部分靠自學法律進行辯護,曾利用法律漏洞在庭上即席舉行婚禮拖延審訊。更以其俊俏外貌及優雅談吐吸引了不少狂粉。<br>被定罪後還狡猾的靠協助FBI辦案及擠牙膏式的口供將死刑拖延到1989年才執行,不過他確實協助了對「綠河殺手」蓋瑞·瑞吉威的心理分析。被認為是才智與狡猾兼具的邪惡殺人魔。
|《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醫生的原型之一網飛電影《極惡人魔》
|-
|-
|理查德·拉米雷茲(Richard Ramirez)
|理查德·拉米雷茲(Richard Ramirez)
第461行: 第478行:
|1984~1985年<br>美國加州
|1984~1985年<br>美國加州
|19人左右
|19人左右
|撒旦教教徒,時常會在兇案現場甚至受害者身上用口紅或血液畫上撒旦倒五芒星,也會於施暴時脅迫受害人發誓對撒旦永遠忠誠。<s>又一個[[中二病]]末期。</s><br>主要受家暴影響成為連環殺手,下手對象由小童到老人都有,手段之兇殘令參與查案的警員均需接受心理治療,令大洛杉磯地區、舊金山地區的居民陷入恐慌。<br>1985 年身曝光時碰巧不在洛杉磯,回到當地時被市民合力捕獲。雖然對自己所作所為毫無悔意且被判死刑,卻一直沒有執刑最终死於癌症。
|撒旦教教徒,時常會在兇案現場甚至受害者身上用口紅或血液畫上撒旦倒五芒星,也會於施暴時脅迫受害人發誓對撒旦永遠忠誠。<s>又一個[[中二病]]末期。</s><br>主要受家暴影響成為連環殺手,下手對象由小童到老人都有,手段之兇殘令參與查案的警員均需接受心理治療,令大洛杉磯地區、舊金山地區的居民陷入恐慌。<br><br>1985年身曝光時碰巧不在洛杉磯,回到當地時被市民合力捕獲。<br>雖然對自己所作所為毫無悔意且被判死刑,卻一直沒有執刑最终死於癌症。
|電影《The Night Stalker》
|-
|-
|皮特·威廉·撒特克里夫(Peter William Sutcliffe)
|皮特·威廉·撒特克里夫(Peter William Sutcliffe)
第468行: 第486行:
|13人
|13人
|
|
|歌曲《Marilyn Moore》
|-
|-
|安德魯·庫納南(Andrew Cunanan)
|安德魯·庫納南(Andrew Cunanan)
第474行: 第493行:
|5人
|5人
|
|
|電影《The Versace Murder》
|-
|-
|理查·史派克(Richard Speck)
|理查·史派克(Richard Speck)
第479行: 第499行:
|1962~1966年<br>美國
|1962~1966年<br>美國
|10人
|10人
|最早殺害的兩個人因為警方證據不足,所以無法判定人是否是他殺的。
|最早殺害的兩個人因為警方證據不足,所以無法判定兩人是否是他殺的。
|電影《犯された白衣》
|-
|-
|大衛·柏克維茲(David Berkowitz)
|大衛·柏克維茲(David Berkowitz)
第486行: 第507行:
|7人
|7人
|
|
|-
|電視劇《Summer of Sam》
|貝莉·吉妮絲(Belle Gunness)
|
|1900~1908年<br>美國
|40人
|
|-
|-
|艾琳·沃諾斯(Aileen Wuornos)
|艾琳·沃諾斯(Aileen Wuornos)
第498行: 第514行:
|7人
|7人
|被媒體稱為「美國第一位女性連環殺手」。
|被媒體稱為「美國第一位女性連環殺手」。
|電影《女魔頭》
|-
|-
|瑪麗·安·科頓(Mary Ann Cotton)
|瑪麗·安·科頓(Mary Ann Cotton)
第504行: 第521行:
|21人
|21人
|
|
|電視劇《Dark Angel》
|-
|-
|丹尼斯·雷德(Dennis Rader)
|丹尼斯·雷德(Dennis Rader)
第510行: 第528行:
|10人
|10人
|
|
|-
|電影《美滿姻緣》
|派屈克·麥凱(Patrick Mackay)
|虐待狂
|1973~1975年<br>英國
|11人
|
|-
|-
|理查·柴斯(Richard Chase)
|理查·柴斯(Richard Chase)
第522行: 第535行:
|6人
|6人
|
|
|-
|電影《Rampage》
|塞利·特卡奇(Serhiy Tkach)
|
|1984~2005年<br>烏克蘭
|最少36人,最多80~130人
|在他逍遙法外期間,曾連累9名無辜者入獄。
|-
|根納迪·米哈賽維奇(Gennady Mikhasevich)
|
|1971~1985年<br>白俄羅斯
|43人
|
|-
|-
|亞柏特·德薩佛(Albert DeSalvo)
|亞柏特·德薩佛(Albert DeSalvo)
第540行: 第542行:
|13人
|13人
|
|
|-
|電影《波士頓絞殺魔》
|安納托里·奧諾普里科(Anatoly Onoprienko)
|終結者、烏克蘭禽獸
|1989~1996年<br>烏克蘭
|52人
|
|-
|-
|丹尼斯·尼爾遜(Dennis Nilsen)
|丹尼斯·尼爾遜(Dennis Nilsen)
第552行: 第549行:
|15人
|15人
|
|
|-
|電影《Cold Light of Day》
|威廉·理查德·布拉德福德(William Richard Bradford)
|
|1984年<br>美國
|最少2人,最多28人
|
|-
|-
|安格魯·布諾、肯納斯·班池(Angelo Buono、Kenneth Bianchi)
|安格魯·布諾、肯納斯·班池(Angelo Buono、Kenneth Bianchi)
第564行: 第556行:
|10人
|10人
|
|
|電影《The Hillside Strangler》
|-
|-
|邁拉·希德莉、伊恩·布雷迪(Myra Hindley、Ian Brady)
|邁拉·希德莉、伊恩·布雷迪(Myra Hindley、Ian Brady)
第570行: 第563行:
|5人
|5人
|
|
|樂曲《Suffer Little Children》
|-
|-
|哈羅德·希普曼(Harold Shipman)
|哈羅德·希普曼(Harold Shipman)
第576行: 第570行:
|250人
|250人
|
|
|樂曲《What About Us?》
|-
|-
|約翰·喬治·海格(John George Haigh)
|約翰·喬治·海格(John George Haigh)
第582行: 第577行:
|最少6人,最多9人
|最少6人,最多9人
|
|
|-
|電視劇《A Is for Acid》
|布魯諾·路德克(Bruno Lüdke)
|
|1928~1943年<br>德國
|最少51人,最多85人
|
|-
|約阿希姆·克爾(Joachim Kroll)
|
|1955~1976年<br>德國
|14人
|
|-
|-
|卡爾·潘斯拉(Carl Panzram)
|卡爾·潘斯拉(Carl Panzram)
第600行: 第584行:
|22人
|22人
|
|
|電影《Killer: A Journal of Murder》
|-
|-
|蓋瑞·海德尼克(Gary Heidnik)
|蓋瑞·海德尼克(Gary Heidnik)
第606行: 第591行:
|6人
|6人
|
|
|《沉默的羔羊》水牛比爾的原型之一
|-
|-
|藍道爾·伍德菲爾德(Randall Woodfield)
|藍道爾·伍德菲爾德(Randall Woodfield)
第612行: 第598行:
|18人
|18人
|
|
|電影《Hunt for the I-5 Killer》
|-
|-
|厄爾·尼爾森(Earle Nelson)
|厄爾·尼爾森(Earle Nelson)
第618行: 第605行:
|最少22人,最多29人
|最少22人,最多29人
|
|
|-
|電影《辣手摧花》
|阿納托利·斯利弗克(Anatoly Slivko)
|
|1964~1985年<br>俄羅斯
|7人
|
|-
|唐納德·哈維(Donald Harvey)
|
|1970~1987年<br>美國
|87人
|
|-
|麥克·史萬葛(Michael Swango)
|惡魔醫師
|1981~1997年<br>美國
|60人
|
|-
|弗雷德·韋斯特、羅斯瑪莉·韋斯特(Fred West、Rosemary West)
|
|1967~1994年<br>英國
|12人
|
|-
|杰拉爾德·加列戈、夏琳·加列戈(Gerald Gallego、Charlene Gallego)
|
|1978~1980年<br>美國
|10人
|
|-
|-
|羅伯特·漢森(Robert Hansen)
|羅伯特·漢森(Robert Hansen)
第654行: 第612行:
|17人
|17人
|
|
|-
|電影《驚天凍地》
|保羅·約翰·諾爾斯(Paul John Knowles)
|
|1974年<br>美國
|35人
|
|-
|-
|鮑比·喬·朗(Bobbie Joe Long)
|鮑比·喬·朗(Bobbie Joe Long)
第666行: 第619行:
|10人
|10人
|
|
|-
|電影《Believe Me: The Abduction of Lisa McVey》
|亞瑟·蕭克斯(Arthur Shawcross)
|
|1972~1989年<br>美國
|14人
|
|-
|基斯·亨特·帕森(Keith Hunter Jesperson)
|笑臉殺手
|1990~1995年<br>美國
|8人
|
|-
|道格·克拉克(Doug Clark)
|
|1980年<br>美國
|7人
|
|-
|威廉·薩福(William Suff)
|
|1974~1992年<br>美國
|22人
|
|-
|-
|迪恩·科爾(Dean Corll)
|迪恩·科爾(Dean Corll)
第695行: 第625行:
|1970~1973年<br>美國
|1970~1973年<br>美國
|28人
|28人
|犯案地點均在休士頓,此一系列兇案因而被稱為休士頓大屠殺(Houston Mass Murders)。糖果殺人魔的名號就來自他曾擁有一所糖果廠,而且會用糖果誘騙男童而得名。<br>專以年輕男性目標,並且透過收買受害人的朋友協助獵殺目標。最後卻被無法忍受其變態行為的共犯亂槍槍殺,可謂報應不爽。
|犯案地點均在休士頓,此一系列兇案因而被稱為休士頓大屠殺(Houston Mass Murders)。<br>糖果殺人魔的名號就來自他曾擁有一所糖果廠,而且會用糖果誘騙男童而得名。<br><br>專以年輕男性目標,並且透過收買受害人的朋友協助獵殺目標。<br>最後卻被無法忍受其變態行為的共犯亂槍槍殺,可謂報應不爽。
|電影《Freak Out》
|-
|-
|托尼·哥斯達(Tony Costa)
|托尼·哥斯達(Tony Costa)
第702行: 第633行:
|7人
|7人
|
|
|-
|電影《硬不跳舞》
|理查德·科丁姆(Richard Cottingham)
|
|1967~1980年<br>美國
|6人
|
|-
|勞倫斯·必特科、羅伊·諾里斯(Lawrence Bittaker、Roy Norris)
|
|1979年<br>美國
|5人
|
|-
|-
|丹尼·羅林(Danny Rolling)
|丹尼·羅林(Danny Rolling)
|
|蓋恩斯維爾開膛手
|1989~1990年<br>美國
|1989~1990年<br>美國
|8人
|8人
|
|
|-
|電影《驚聲尖叫》
|卡爾·格羅斯曼(Carl Großmann)
|柏林屠夫
|1918~1921年<br>德國
|50人
|
|-
|-
|彼得·庫爾滕(Peter Kürten)
|彼得·庫爾滕(Peter Kürten)
第732行: 第647行:
|9人
|9人
|
|
|電影《The Vampire of Düsseldorf》
|-
|-
|弗里茲·哈爾曼(Fritz Haarmann)
|弗里茲·哈爾曼(Fritz Haarmann)
第738行: 第654行:
|27人
|27人
|
|
|-
|《M》
|傑拉德·斯塔諾(Gerald Stano)
|高速公路殺人狂
|1969~1980年<br>美國佛羅里達州
|最少22人,最多41人
|
|-
|羅德尼·阿爾卡拉(Rodney Alcala)
|相親殺手、死亡攝
|1971~1979年<br>美國
|最少7人,最多130人
|
|-
|-
|羅伯特·貝爾德拉(Robert Berdella)
|羅伯特·貝爾德拉(Robert Berdella)
第756行: 第661行:
|6人
|6人
|
|
|-
|電影《Berdella》
|唐納德·亨利·加斯金斯(Donald Henry Gaskins)
|
|1953~1982年<br>美國
|110人
|
|-
|蘭迪·史蒂芬·卡夫(Randy Steven Kraft)
|記分卡殺手
|1971~1983年<br>美國
|最少16人,最多67人
|
|-
|-
|蓋瑞·瑞吉威(Gary Ridgway)
|蓋瑞·瑞吉威(Gary Ridgway)
第774行: 第668行:
|最少49人,最多90人左右
|最少49人,最多90人左右
|
|
|電影《The Capture of the Green River Killer》
|-
|-
|維恩·威廉姆斯(Wayne Williams)
|維恩·威廉姆斯(Wayne Williams)
第780行: 第675行:
|31人
|31人
|有名連環殺手中唯一的黑人,還用驚人的演技<s>和嘴砲</s>差點讓法官做出無罪釋放。
|有名連環殺手中唯一的黑人,還用驚人的演技<s>和嘴砲</s>差點讓法官做出無罪釋放。
|-
|電視劇《破案探》
|路易斯·加拉維托(Luis Garavito)
|野獸
|1994~1999年<br>哥倫比亞
|最少147人,最多172人
|
|-
|佩德羅·阿隆索·洛佩茲(Pedro Alonso López)
|安第斯怪物
|1978~1980年<br>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
|300人
|曾經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殺人人數最多的連環殺手」,後因為其爭議性而廢除紀錄。<br>横行於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三國,利用當地民風淳樸,和中南美洲地區諸國軍政體系的混亂與動盪,性侵殺害大量年輕女性。若非 1980年 的一場洪水衝開了其中一個埋屍地點,大概也没證據能起訴此人。<br>先後在厄瓜多爾及哥倫比亞服刑後, '''1998 年從哥倫比亞的精病院被釋放後,至今下落不明'''。
|-
|丹尼爾·卡馬哥·巴柏薩(Daniel Camargo Barbosa)
|
|1974~1986年<br>哥倫比亞
|最少72,最多150人
|
|-
|-
|亞歷山大·皮丘希金(Alexander Pichushkin)
|亞歷山大·皮丘希金(Alexander Pichushkin)
第803行: 第681行:
|2001~2006年<br>俄羅斯
|2001~2006年<br>俄羅斯
|最少48人,最多63人
|最少48人,最多63人
|俄羅斯現代最有名的連環殺手。「比茨維斯基的瘋子」之名來自於所有兇案都在莫斯科西南近郊的比茨維斯基公園(Битцевский парк)犯下;「棋盤殺手」則是因每次殺人,兇手都會在西洋棋盤上放一枚硬幣以記錄受害者人數而得名。如果按本人所堅持一共殺害了 63 人的說法,那麽他再殺一人就可以填滿整個西洋棋盤...<br>真正的[[反社會型人格異常|反社會人格者]],將殺人行為形容為「初戀」「生活必需品」「連綿不斷的性高潮」,認為自己殺人反而賦予了受害者「永生」。受害者中有大批老人,是因為其祖父猝逝兇手誤會被拋棄所作的報復。
|俄羅斯現代最有名的連環殺手。「比茨維斯基的瘋子」之名來自於所有兇案都在莫斯科西南近郊的比茨維斯基公園(Битцевский парк)案。<br>「棋盤殺手」則是因每次殺人,兇手都會在西洋棋盤上放一枚硬幣以記錄受害者人數而得名。<br>如果按本人所堅持一共殺害了63人的說法,那麽他再殺一人就可以填滿整個西洋棋盤…<br><br>真正的[[反社會型人格異常|反社會人格者]],將殺人行為形容為「初戀」「生活必需品」「連綿不斷的性高潮」,認為自己殺人反而賦予了受害者「永生」。<br>受害者中有大批老人,是因為其祖父猝逝令誤會被拋棄所作的報復。
|-
|死亡搖滾專輯《Sewers》
|米哈伊爾·波普科夫(Mikhail Popkov)
|
|1992~2010年<br>俄羅斯
|83人
|
|-
|維克托·薩延科、伊戈爾·蘇普魯紐克、亞歷山大·甘扎(Viktor Sayenko、Igor Suprunyuk、Alexander Hanzha)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瘋子組合
|2007年<br>烏克蘭
|21人
|
|-
|安東尼·拉雷特(Anthony LaRette)
|
|1976~1980年<br>美國
|31人
|
|-
|提摩西·克雷契(Timothy Krajcir)
|
|1977~1982年<br>美國
|9人
|
|-
|喬爾·里夫金(Joel Rifkin)
|
|1989~1993年<br>美國
|17人
|
|-
|小納撒尼爾·科德(Nathaniel Code)
|
|1984~1987年<br>美國
|12人
|
|-
|傑里·布魯多斯(Jerry Brudos)
|情慾殺手、戀鞋癖殺手
|1968~1969年<br>美國
|4人
|
|-
|帕特里克·科爾尼(Patrick Kearney)
|
|1965~1977年<br>美國
|28人
|
|-
|威廉·海瑞斯(William Heirens)
|口紅殺手
|1945~1946年<br>美國
|3人
|
|-
|-
|阿道弗·康斯坦索(Adolfo Constanzo)
|阿道弗·康斯坦索(Adolfo Constanzo)
第864行: 第689行:
|25人
|25人
|
|
|-
|電影《無主之地》
|理查庫·可林斯基(Richard Kuklinski)
|
|1948~1986年<br>美國
|最少100,最多250人
|
|-
|羅伯特·李·耶茨(Robert Lee Yates)
|
|1975~1998年<br>美國
|16人
|
|-
|約翰·愛德華·羅賓森(John Edward Robinson)
|
|1984~2000年<br>美國
|8人
|
|-
|-
|威廉·博寧(William Bonin)
|威廉·博寧(William Bonin)
第888行: 第696行:
|36人
|36人
|
|
|-
|電影《高速公路殺手》
|卡爾·尤金·瓦特(Carl Eugene Watts)
|
|1974~1982年<br>美國
|最少12人,最多100人
|
|-
|湯米·林恩·塞爾斯(Tommy Lynn Sells)
|
|1980~1999年<br>美國
|最少22人,最多70人
|
|-
|-
|羅伯特·班·羅迪斯(Robert Ben Rhoades)
|羅伯特·班·羅迪斯(Robert Ben Rhoades)
第905行: 第702行:
|1975~1990年<br>美國
|1975~1990年<br>美國
|50人
|50人
|最著名的案子是把一對搭便車的情侶誘騙上車,先殺害男方再把女方的頭髮幾乎全部剪掉拍一連串的照片後將其殺害。也因為女方的失蹤才讓罪行曝光。
|最著名的案子是把一對搭便車的情侶誘騙上車,先殺害男方再把女方的頭髮幾乎全部剪掉拍一連串的照片後將其殺害。<br>也因為女方的失蹤才讓罪行曝光。
|電影《惡夜性追緝》
|-
|-
|查爾斯·斯塔克韋瑟(Charles Starkweather)
|查爾斯·斯塔克韋瑟(Charles Starkweather)
第912行: 第710行:
|11人
|11人
|
|
|電影《神通鬼大》
|-
|-
|克里斯多福·威爾德(Christopher Wilder)
|克里斯多福·威爾德(Christopher Wilder)
第918行: 第717行:
|8人左右
|8人左右
|
|
|電影《Easy Prey 》
|-
|-
|佩德羅·羅德里格斯·菲洛(Pedro Rodrigues Filho)
|佩德羅·羅德里格斯·菲洛(Pedro Rodrigues Filho)
第924行: 第724行:
|100人
|100人
|
|
|-
|小說《Darkly Dreaming Dexter》系列
|弗朗西斯科·阿西斯·佩雷拉(Francisco de Assis Pereira)
|公園瘋子
|1997~1998年<br>巴西
|11人
|
|-
|-
|彼得·曼努埃爾(Peter Manuel)
|彼得·曼努埃爾(Peter Manuel)
第936行: 第731行:
|7人
|7人
|
|
|小說《The Long Drop》
|-
|-
|馬塞爾·珀蒂奧(Marcel Petiot)
|馬塞爾·珀蒂奧(Marcel Petiot)
第942行: 第738行:
|63人
|63人
|
|
|-
|漫畫《The Butcher of Paris》
|居伊·喬治(Guy Georges)
|巴士底獄的野獸
|1991~1997年<br>法國
|7人
|
|-
|倫納德·雷克(Leonard Lake)、吳志達
|
|1983~1985年<br>美國
|25人
|
|-
|德瑞克·托德·李(Derrick Todd Lee)
|
|1992~2003年<br>美國
|7人
|
|-
|尚恩·文森特·吉爾里斯(Sean Vincent Gillis)
|
|1994~2004年<br>美國
|8人
|
|-
|傑拉德·約翰·舍弗(Gerard John Schaefer)
|
|1969~1973年<br>美國
|30人左右
|
|-
|肯尼斯·麥克達夫(Kenneth McDuff)
|
|1966~1992年<br>美國
|14人
|
|-
|-
|雷蒙德·費爾南德斯、瑪莎·貝克(Raymond Martinez、Martha Beck)
|雷蒙德·費爾南德斯、瑪莎·貝克(Raymond Martinez、Martha Beck)
第984行: 第745行:
|20人
|20人
|
|
|電影《The Honeymoon Killers》
|-
|-
|韋斯特利·艾倫·杜德(Westley Allan Dodd)
|韋斯特利·艾倫·杜德(Westley Allan Dodd)
第990行: 第752行:
|3人
|3人
|
|
|-
|電影《針鋒相對》
|伊斯雷爾·凱斯(Israel Keyes)
|
|2001~2012年<br>美國
|11人
|
|-
|卡羅爾·科爾(Carroll Cole)
|
|1947~1980年<br>美國
|35人
|
|-
|-
|約瑟夫·保羅·富蘭克林(Joseph Paul Franklin)
|約瑟夫·保羅·富蘭克林(Joseph Paul Franklin)
第1,008行: 第759行:
|22人
|22人
|
|
|-
|小說《Hunter》
|查爾斯·瑞伊·哈徹爾(Charles Ray Hatcher)
|
|1969~1982年<br>美國
|16人
|
|-
|蓋瑞·希爾頓(Gary Hilton)
|
|1995~2008年<br>美國
|5人
|
|-
|小克里奧普斯·普林斯(Cleophus Prince Jr.)
|
|1990年<br>美國
|6人
|
|-
|羅傑·里斯·基布(Roger Reece Kibbe)
|五號公路殺人魔
|1977~1991年<br>美國
|8人
|
|-
|莫里·特拉維斯(Maury Travis)
|
|2000~2002年<br>美國
|17人左右
|
|-
|艾爾弗雷德·蓋諾(Alfred Gaynor)
|
|1995~1998年<br>美國
|9人
|
|-
|提摩西·威森·斯賓塞(Timothy Wilson Spencer)
|
|1984~1988年<br>美國
|5人
|
|-
|凱瑞·斯泰納(Cary Stayner)
|優勝美地公園殺手
|1999年<br>美國加州
|4人
|
|-
|約瑟夫·納索(Joseph Naso)
|
|1977~1994年<br>美國
|10人
|
|-
|拉里·埃勒(Larry Eyler)
|
|1982~1984年<br>美國
|21人
|
|-
|保羅·杜魯索(Paul Durousseau)
|
|1997~2003年<br>美國
|7人
|
|-
|史蒂芬·莫林(Stephen Morin)
|
|1969~1981年<br>美國
|48人
|
|-
|邁克爾·布魯斯·羅斯(Michael Bruce Ross)
|
|1981~1984年<br>美國
|8人
|
|-
|安東尼·索維爾(Anthony Sowell)
|克利夫蘭絞殺者
|2007~2009年<br>美國
|11人
|
|-
|胡安·科羅納(Juan Corona)
|
|1971年<br>美國加州
|25人
|
|-
|塞繆爾·利特爾(Samuel Little)
|
|1970~2005年<br>美國
|93人
|
|-
|切斯特·特納(Chester Turner)
|
|1987~1998年<br>美國
|15人
|
|-
|亨利·路易斯·華萊士(Henry Louis Wallace)
|塔可鐘扼殺者
|1990~1994年<br>美國
|11人
|
|-
|羅納德·多米尼克(Ronald Dominique)
|
|1997~2006年<br>美國
|23人
|
|-
|安吉·馬圖瑞諾·雷森迪茲(Ángel Maturino Reséndiz)
|鐵路殺手
|1986~1999年<br>美國
|16人
|
|-
|-
|克利福德·奧爾森(Clifford Olson)
|克利福德·奧爾森(Clifford Olson)
第1,134行: 第766行:
|11人
|11人
|
|
|[[DC漫畫]]《沙人》
|-
|-
|羅伯特·皮克頓(Robert Pickton)
|羅伯特·皮克頓(Robert Pickton)
第1,140行: 第773行:
|49人
|49人
|
|
|電影《Killer Pickton》、電視劇《溫哥華警探》
|-
|-
|摩西·西索爾(Moses Sithole)
|林過雲
|
|1994~1995<br>南非
|38人
|
|-
|阿默德·蘇拉吉(Ahmad Suradji)
|
|1986~1997年<br>印尼
|42人
|
|-
|楊新海
|皖豫魯冀系列殺人案製造者
|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br>中國大陸,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67人
|已知中國大陸殺人最多的連環殺人犯。
|-
|王強
|
|1995~2003年<br>中國大陸
|45人
|
|-
|馬克‧杜特斯(Marc Dutroux)、蜜雪兒·馬丁(Michelle Martin)
|
|1989~1996年<br>比利時
|6人
|
|-
|林過雲(Lam Kor-wan)
|雨夜屠夫
|雨夜屠夫
|1982年<br>香港
|1982年<br>香港
|4人
|4人
|以任職夜更計程車司機之便接載目標後將之殺害,後於住所內解剖。肢解屍體後會取出死者性器官製成標本,過程亦會拍照及錄影留念。最後因為要求攝影店將死者肢解相片放大引起懷疑,在前往提取照片時被捕。
|以任職夜更計程車司機之便接載目標後將之殺害,後於住所內解剖。<br>肢解屍體後會取出死者性器官製成標本,過程亦會拍照及錄影留念。<br><br>最後因為要求攝影店將死者肢解相片放大引起懷疑,在前往提取照片時被捕。
|電影《命案》、《雨夜之徒》
|-
|-
|[[宮崎勤事件|宮崎勤]]
|[[宮崎勤事件|宮崎勤]]
第1,182行: 第787行:
|4人
|4人
|專殺幼女,事後經<s>霉體</s>媒體渲染,令日本動漫畫產業遭受打擊至1995年才恢復。
|專殺幼女,事後經<s>霉體</s>媒體渲染,令日本動漫畫產業遭受打擊至1995年才恢復。
|漫畫《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
|-
|-
|柳永哲(유영철)
|柳永哲(유영철)
第1,187行: 第793行:
|2003~2004年<br>南韓
|2003~2004年<br>南韓
|19人
|19人
|殺害的多為女性(而且因離婚的前妻職業關係,喜歡針對按摩小姐)、有錢人士、殘障人士,喜歡把按摩小姐約來自己住處假借幫自己服務為由實際上是把這些按摩小姐殺害並分屍。<br>被逮捕後揚言要殺100多人,同時也自稱因為前妻將他拋棄,自己又對社會階級的貧富差距的不滿,想要向有錢人士報復才行兇。<br>2008年有推出根據柳永哲的事件所改編的電影《追擊者》
|殺害的多為女性(因離婚的前妻職業關係,喜歡針對按摩小姐)、有錢人士、殘障人士,喜歡把按摩小姐約來自己住處假借幫自己服務為由實際上是把這些按摩小姐殺害並分屍。<br>被逮捕後揚言要殺100多人,同時也自稱因為前妻將他拋棄,自己又對社會階級的貧富差距的不滿,想要向有錢人士報復才行兇。
|電影《追擊者》
|-
|-
|李春在(이춘재)
|李春在(이춘재)
|華城連環殺人犯
|華城連環殺人犯
|1986~1991年<br>南韓
|1986~1991年<br>南韓
|16人其中一位是李春在的妻子的妹妹,有5受害者非公開另外還有30起供認但已逾時無法起訴的強姦或強姦未遂
|16人{{ref|其中一位是李春在的妻子的妹妹,有5受害者非公開另外還有30起供認但已逾時無法起訴的強姦或強姦未遂}}
|1986年開始發生在華城的連環殺人犯,目標專挑夜歸女子,李春在會故意把受害女性拖到暗處實施性侵猥褻並將其勒死殺害<br>本來此案好長數十年一直未找到兇手成為南韓的一大懸案,後來在2019年9月南韓警方宣布成功破獲此案公布兇手真實身分原來是長年坐牢的李春在,李春在在1994年殺害妻子的妹妹而被判刑入獄服刑,後來警方使用兇手的DNA華城連環殺人案受害者身上嫌犯的DNA做比對竟然有高機率批對,正式確認這個李春在就當年那個惡名昭彰的華城連續殺人犯<br>還有此次事件有一位倒楣人士尹城汝(윤성여)慘被牽連當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凶手冤獄坐了數十年的
|1986年開始發生在華城的連環殺人犯,目標專挑夜歸女子,會故意把受害女性拖到暗處實施性侵猥褻並將其勒死。<br><br>有數十年未找到兇手成為南韓的一大懸案,後來南韓警方在2019年9月宣布成功破案公布真實身分時他正因在1994年殺害妻子的妹妹而入獄服刑,警方把他的DNA華城連環殺人案受害者身上犯DNA比對才確認真兇<br><br>事件有一位倒楣人士尹城汝(윤성여)慘被牽連,被誤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凶手坐了數十年的冤獄。
|-
|電影《殺人回憶》
|麥可·麥迪遜(Michael Madison)
|
|2012–2013年<br>美國
|3人
|專門拐和性侵年輕女孩,被逮捕接受法庭審判時,因麥可·麥迪遜毫無悔意且冷血無情的態度,讓其中一位受害死者的父親范·特里(Van Terry)難掩悲憤情緒當眾衝去被告席要痛毆他,隨即范·特里立刻被現場的法警和相關員制止帶走,而麥可·麥迪遜對此反而是笑了起來。
|-
|-
|徐步高
|徐步高
第1,205行: 第807行:
|2001~2006年<br>香港
|2001~2006年<br>香港
|3人
|3人
|事發後<S>[[成句/仆你個街,亞視嚟嘅喂!|正仆街]]的</S>香港亞洲電視為<S>蹭熱度</S>製作特備節目《徐步高事件實錄》,加入徐步高生前與妻子曾參加電視遊戲節目《百萬富翁》之片段。結果廣播事務管理局接獲602宗投訴,指播放該節目的做法不顧徐家感受、令人不安、不宜於合家歡時段播出、對警方調查構成不公以及節目對徐步高造成人身攻擊等。
|事發後<s>[[成句/仆你個街,亞視嚟嘅喂!|正仆街]]的</s>香港亞洲電視為<s>蹭熱度</s>製作特備節目《徐步高事件實錄》,加入生前與妻子曾參加電視台的遊戲節目《百萬富翁》之片段。<br>結果廣播事務管理局接獲602宗投訴,指摘電做法不顧徐家感受、令人不安、不宜於合家歡時段播出、對警方調查構成不公以及節目對徐步高造成人身攻擊等。
|電影《魔警》
|-
|-
|<s>麻糬</s>
|<s>麻糬</s>
第1,211行: 第814行:
|<s>????~現在(永遠?)<br>日本</s>
|<s>????~現在(永遠?)<br>日本</s>
|
|
|<s>日本過新年必吃的應節食物,但質地非常黏且冷卻時會變硬,進食時不小心一點慢慢嚼爛可能會噎倒致死。每年新年日本總會好幾宗老人家被麻糬噎死的事件</s>
|<s>日本過新年必吃的應節食物,但質地非常黏且冷卻時會變硬,進食時不小心一點慢慢嚼爛可能會噎倒致死。<br>每年新年日本總會好幾宗老人家被麻糬噎死的事件。</s>
|<s>從缺</s>
|-
|-
|白石隆浩
|白石隆浩
第1,217行: 第821行:
|2017年8月22日~2017年10月31日<br>日本
|2017年8月22日~2017年10月31日<br>日本
|9人
|9人
|於2017年10月底在日本爆出震驚社會的座間九屍命案的殺人<br>白石網路推特上相約對生活感到無助[[成句/絕望啊!我對○○絕望啊!|絕望]]的人來找他一起自殺,實際上是把他們騙來自己住處並將其殺害分屍,而且其實有些受害者本身並沒有真的有尋死念頭白石也是照殺不誤<br>鎖定目標多為被社會排擠的自卑邊緣女性(其中一位男性是某受害女性的男性朋友<ref>該男性死者被部分媒體加油添醋亂寫和第一位女性死者是情侶關係,實際上兩者只是單純的朋友關係而已,而且該男性死者在認識白石之前有過一段失敗的戀情因此患上憂鬱症才會也有尋死念頭</ref>),年齡層多為10到30中間不等,最小的還有15歲少女<br>2020年12月15日初審被告白石被判死刑<br>也因白石這次事件多數SNS社交平台更新了禁止用戶提倡自我傷害等言論的網站政策,然而效果有限還無法杜絕網路霸凌或危險的抖音挑戰....
|座間九屍命案的兇<br>在推特上相約對生活感到無助[[成句/絕望啊!我對○○絕望啊!|絕望]]的人來找他一起自殺,實際上是把他們騙來自己住處殺害分屍,當中有些受害者本身並沒有真的有尋死念頭但他也是照殺不誤<br>鎖定目標多為被社會排擠的自卑邊緣女性(其中一位男性是某受害女性的男性朋友<ref>該男性死者被部分媒體加油添醋亂寫和第一位女性死者是情侶關係,實際上兩者只是單純的朋友關係而已,而且該男性死者在認識白石之前有過一段失敗的戀情因此患上憂鬱症才會也有尋死念頭</ref>),年齡層多介乎10多-30餘歲,最小的還有15歲少女。<br><br>2020年12月15日初審被判死刑<br><br>是次事件多數SNS社交平台更新了禁止用戶提倡自我傷害等言論的網站政策,然而效果有限還無法杜絕網路霸凌或危險的抖音挑戰
|電影《尋人啟弒》
|-
|-
|關根元風間博子
|關根元<br>風間博子
|愛犬家「殺手」夫婦
|愛[[]]家「殺手」夫婦
|1993年~1994年<br>日本
|1993~1994年<br>日本
|4人
|4人
|兩人因為債台高築,兩人企圖欺騙消費者,向他們佯稱名犬繁殖可以帶來好幾倍商機,被騙的人去討價還價結果被夫婦倆殺人滅口。由於手法近乎「完美犯罪」,幾乎沒人發現是連環殺人案。<br>此事件被該編成電影《冰冷熱帶魚》
|兩人因為債台高築企圖欺騙消費者,向他們佯稱名犬繁殖可以帶來好幾倍商機,被騙的人去討價還價結果被夫婦倆殺人滅口。<br>由於手法近乎「完美犯罪」,幾乎沒人發現是連環殺人案。
|電影《冰冷熱帶魚》
|-
|-
|高承勇
|高承勇
|白銀市連環殺手
|白銀市連環殺手
|1988年至2002年<br>中國大陸,甘肅省白銀市
|1988~2002年<br>中國大陸,甘肅省白銀市
|11
|11
|中國大陸最著名的連環殺人犯之一,因為證據不足而多年未有結果,後來靠DNA檢驗來獲取犯罪者身並抓獲。
|中國大陸最著名的連環殺人犯之一,因為證據不足而多年未有結果,後來靠DNA檢驗來獲取犯罪者身並抓獲。
|-
|電影追凶十九年
|龍冶民
|
|1983年至1985年<br>中國大陸,陝西省商洛市
|48人
|兇手自稱殺人是為國家除害,並立下殺人準則:「一不殺科技人員,二不殺國家幹部,三不殺職工、工人。只殺殘廢人、愚昧無知和憨憨傻傻之人」。
|-
|(不明)
|呼蘭大俠
|1987年至1988年<br>中國大陸,黑龍江呼蘭縣
|11人
|其稱號最早出自一篇名為中國大悍匪排行榜》的文章中,列舉了1980年以來的十名連環殺人犯,其中人陸續被逮捕,只有稱號為「呼蘭大俠」的此人沒有被逮捕。<br>目前最真實的情況為對警察展開報復行為,陸續殺死11名警察及其家屬。<br>但因為其手段殘忍性(11人中含兩個完整家庭)及隱匿性(至今未被逮捕,未知真實姓名)而在網絡上瘋傳其事跡。<br>目前最離譜的版本為「殺死53人,將一座公檢法家屬樓內屠空,黑龍江警察半不敢穿警服上街」。
|-
|-
|鄭南奎(정남규)
|鄭南奎(정남규)
第1,247行: 第842行:
|2004~2006年<br>南韓
|2004~2006年<br>南韓
|14人
|14人
|韓國著名的「快樂殺人犯」,擅自闖入他人民宅,做出強姦女性、搶劫財物並殺死當時在屋內的所有人。通常會針對弱者(女性、孩童和殘障人士)下手。
|韓國著名的「快樂殺人犯」,擅自闖入他人民宅強姦女性、搶劫財物並殺死當時在屋內的所有人。<br>通常會針對弱者女性、孩童和殘障人士下手。
|-
|電影《致命擊》《模範計程車》
|哈維·瑪瑟琳(Harvey Marcelin)
|變性人殺人魔
|1963年、1985年、2022年<br>美國紐約
|3人
|1963年25歲的哈維強暴女友傑奎琳·邦茲(Jacqueline Bonds)並被傑奎琳控告,哈維在出庭受審前跑去找傑奎琳發生爭執並在盛怒下槍殺了傑奎琳,被捕後被判終身監禁,後來多次上訴成功於1984年假釋出獄。<br>出獄的一年後1985年47歲的哈維再度犯案殺害分屍性工作者安娜·勞拉·西耶拉(Ana Laura Sierra),再度被捕後一樣被判終身監禁,結果後來一樣多次上訴並成功於2019年再度假釋出獄,'''這次哈維出獄後就去變性當女性改名瑪瑟琳'''。<br>二次出獄後2022年84歲的哈維第三度犯案殺害分屍一名老婦蘇珊·萊登(Susan Leyden),三度被捕後至今尚未說明哈維的判決,不過有可能一樣會被判終身監禁。
|-
|迪奧戈.阿爾維斯(Diogo Alves)
|渡槽殺人魔
|1836年~1840年(一說~1839年)<br>葡萄牙阿瓜里弗渡槽
|70人
|是一名殺人犯,同時也是一名強盜。行兇方式為搶奪標的財物,並把目標從60米高處推到水庫中造成自殺的假象。最後在水槽被關閉時、搶劫並殺死某醫生一家四口後被捕,並於1841年跟同伙被以吊刑處死。<br>其實他最為知名的是死後其頭顱被割出來超過100年時間被用於研究頭顱形狀與犯罪行為的關聯性(也就是「顱相學」),'''並且其頭顱於里斯本大學醫學院被浸在浴液中保存至今'''。
|-
|-
|雷克斯‧休爾曼(Rex Heuermann)
|雷克斯‧休爾曼(Rex Heuermann)
|長島海灘殺手
|長島海灘殺手
|2010~2023年<br>美國紐約
|2010~2023年<br>美國紐約
|粗估約9人<br>目前已確認有4人
|4人(粗估約9人
|在長島海灘遭殺害的死者多為應召女子來該案10多年未抓獲兇手成懸案,直到2023年7月13日警方逮捕了時年59歲的建築師雷克斯‧休爾曼,經他吃過的食物和物證做DNA比對確認該案兇手為此人
|在長島海灘遭殺害的死者多為應召女子。<br>因10多年未抓獲兇手成懸案,直到2023年7月13日警方逮捕了時年59歲的建築師雷克斯,經他吃過的食物和物證作DNA比對確認他就是兇手。
|-
|電影《Lost Girls》
|莎拉拉·朗斯武提蓬(Sararat Rangsiwuthaporn/สรารัตน์ รังสิวุฒาภรณ์)
|泰國毒婦連環殺人魔
|2015年~2023年<br>泰國拉差汶里
|14人
|2023年被爆出震驚社會的泰國女連環殺手,兇手莎拉拉從2015年開始就對身邊的親朋好友投毒殺害<ref>把含有氰化物的藥品(或食物飲料)給他人服用並騙說該藥可以治病或減肥的功效。</ref>,這些人死後莎拉拉就會順手把對方的財物和房產全數偷走,然後再把偷來的錢拿去賭博。<br>原先多名死者家屬一直無法理解親人為何突然死亡,直到2023年4月最後一位女性死者被毒死+莎拉拉作為嫌疑人被捕後,多名死者家屬才驚覺自己的親人就是被莎拉拉給毒死的,莎拉拉的手段和殺人數也引起泰國民間的熱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