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歷史」: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Kkusanagitw(留言 | 貢獻) |
Kkusanagitw(留言 | 貢獻) |
||
第1,310行: | 第1,310行: | ||
| 雲端串流遊戲平台 | | 雲端串流遊戲平台 | ||
| 營運態度、遊戲陣容、遊戲環境 | | 營運態度、遊戲陣容、遊戲環境 | ||
| 網路巨頭Google<s>因為眼紅遊戲市場,而下來參一腳</s>推出的雲端串流遊戲平台,雖然給人一種創新感,但因為種種問題而跟上面的OUYA一樣變成了笑柄<br>因為主打雲端串流遊玩,玩家可以使用諸如PC、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裝置遊玩,同時除了直接購買遊戲以外,也可直接升級成高級會員暢玩當次免費遊玩的遊戲。<br>但可能因為未考慮到各種遊戲裝置的規格及現今的網路連線環境,導致遊玩體驗相當混亂:遊戲畫面及輸入時常LAG<ref>尤其輸入LAG相當嚴重,有時一部分雲端遊戲的輸入LAG嚴重可能會LAG到將近半毫秒或是1秒才有反應</ref>、當機、閃退、網路斷線、甚至手把斷線等等都是家常便飯,等同是把雲端版遊戲的缺點幾乎完全放大;加上高級會員的訂閱費用相當昂貴、遊戲推出加強版還要要求玩家'''再一次'''買加強版而非直接免費或小額付費升級,又加上Google Stadia營運方沒有製作或推出獨佔遊戲、原創遊戲甚至推行遊戲更新的意願,導致遊戲廠商及團隊皆不買單,再加上營運方面的場外亂鬥不斷。<br>雖然有不斷改善問題但問題依舊且愈補愈大洞,原本承諾的計畫也不斷跳票甚至關閉內部的工作室,更讓大部分玩家勸退Google Stadia,最後在龐大的壓力下於2023年1月結束營運。 | | 網路巨頭Google<s>因為眼紅遊戲市場,而下來參一腳</s>推出的雲端串流遊戲平台,雖然給人一種創新感,但因為種種問題而跟上面的OUYA一樣變成了笑柄<br>因為主打雲端串流遊玩,玩家可以使用諸如PC、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裝置遊玩,同時除了直接購買遊戲以外,也可直接升級成高級會員暢玩當次免費遊玩的遊戲。<br>但可能因為未考慮到各種遊戲裝置的規格及現今的網路連線環境,導致遊玩體驗相當混亂:遊戲畫面及輸入時常LAG<ref>尤其輸入LAG相當嚴重,有時一部分雲端遊戲的輸入LAG嚴重可能會LAG到將近半毫秒或是1秒才有反應</ref>、當機、閃退、網路斷線、甚至手把斷線等等都是家常便飯,等同是把雲端版遊戲的缺點幾乎完全放大;加上高級會員的訂閱費用相當昂貴、遊戲推出加強版還要要求玩家'''再一次'''買加強版而非直接免費或小額付費升級,又加上Google Stadia營運方沒有製作或推出獨佔遊戲、原創遊戲甚至推行遊戲更新的意願,導致遊戲廠商及團隊皆不買單,再加上營運方面的場外亂鬥不斷。<br>雖然有不斷改善問題但問題依舊且愈補愈大洞,原本承諾的計畫也不斷跳票甚至關閉內部的工作室,更讓大部分玩家勸退Google Stadia,最後在龐大的壓力下於2023年1月結束營運。<br><br>題外話:曾被Google納入旗下,又被Google開除的遊戲團隊Typhoon Games(現重組為Raccoon Logic)在Google Stadia結束營運後的數年後公布將於2025年5月推出的《狂野星球復仇記(Revenge of the Savage Planet)》登場的反派Gunther Harrison明顯是諷刺當年令Google Stadia暴死的前高層<s>兼遊戲界的掃把星之一</s>Phil Harrison | ||
|- | |- | ||
| PIPPIN@(PIPPIN atmark) | | PIPPIN@(PIPPIN at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