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乙女遊戲 的原始碼
←
乙女遊戲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在編輯此頁之前您必須確認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請透過
偏好設定
設定並驗證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h0|乙女遊戲/乙女向遊戲/少女向遊戲/乙女ゲーム}} {{synchro|New Komica wiki (仮)|2025年02月05日 12:23}}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Stub row}} |- |本條目是主要面向少女的,請注意。但是有興趣的男性也十分歡迎。 |} == 概念 == * 根據面向玩家群體來劃分的一種遊戲分類,是「女性向戀愛遊戲」的一個分支。 ** 劃分的目的無非是在一開始講清受眾<s>,防止不小心中招掏錢包的無辜玩家出現</s>。 ** 「女性向戀愛遊戲」顧名思義就是面向女性,內容以玩家扮演的角色參與戀愛為主要賣點的遊戲。而其中又分為主人公為女性,戀愛對象為男性的「乙女遊戲」,以及主人公為男性,戀愛對象為男性的「[[BL]]遊戲」。 ** '''「女性向戀愛遊戲」不完全等於「乙女遊戲」,後者是前者的子集''',在網路上參與相關討論的時候要注意。 * 題外話,早年還有「男女兼用戀愛遊戲」,意思就是玩家'''可以選擇男性攻略女性,也可以選擇女性攻略男性'''。但近年來數量大量減少,大多都只作為一個系統要素出現在一般向遊戲中。 ** 擁有該要素的一般向遊戲,典型的例子是《召喚之夜》系列、《[[女神異聞錄3|女神異聞錄3 PROTABLE]]{{ref|僅限本版本。早期的P3無印和P3FES是沒有女性主人公的。}}》、《[[Zill O'll|龍士傳說]]》,還有最近在毆美大熱,一堆人當成乙女遊戲在玩的《[[聖火降魔錄 風花雪月|火炎之紋章 風花雪月]]》。 ** <s>男女兼用戀愛遊戲無法興起的原因,大概是因為要做好勢必消耗大量人力財力,現實是兩邊都不能討好。</s> * 「乙女遊戲」是與「[[美少女]]遊戲(GalGame)」相對照的一個概念。 ** 只不過GalGame是把遊戲內容放在稱呼裡,「乙女遊戲」是把面向玩家放在稱呼裡。 *** 主要是如果叫作「美男子遊戲」,玩家無法判斷是BG(男[[×]]女)還是BL(男×男)。 * 簡稱「乙女ゲー」「乙女ゲ」「乙ゲー」。 * 本條目以商業乙女遊戲為主,同人也會有少許說明。 == 解說 == * 遊戲的總體內容上和少女漫畫有很多共同點,玩家扮演女性,和遊戲中的主要角色(攻略對象)產生戀愛的過程,迎來戀愛結局。 * 題材並沒有限制。有傳統的校園題材,也有社會人為主題。有西方[[奇幻|幻想]]、和風浪漫、也有[[科幻|SF]]。不一一贅述。 ** 雖然立場並不一定都是女中學生/女高中生,但一半以上的乙女遊戲裡,主人公(玩家立場)的年齡段會設定在15-18歲。 * 絕大多數乙女遊戲會把[[聲優]]當成是賣點,會請知名度較高的聲優參與演出。 ** 而出品相關的有聲製品是常態,聲優見面會活動也會比其他領域更加[[普通|普遍]]。 ** 進入到[[智慧型手機遊戲|智能機手機遊戲]]時代後更為突出。 ** 先出品CD,再出品遊戲形態的做法在幾年前較為普遍。 ** <s>現在CD賣不出去所以直接做手遊了。</s> * 雖然隨著時間推移玩家的觀念也有變化,但現階段的乙女遊戲,還不像GalGame和BLGame那般程度,會把[[山田一|劇本]][[虛淵玄|撰寫者]]和製作人當成重要指標。 ** 岩崎大介(Rejet取締役)、高木亞由美(ichicolumn代表)、五月攻(QuinRose品牌領軍人物)這種能夠形成個人特色的製作人/監督在當前為止還算是少數,且他們的個人特色和自己的品牌形象關聯很大。 *** 或許隨著品牌的壯大,個人特色就能逐漸和品牌特色分開了。 * 根據矢野經濟研究所發表的報告「關於OTAKU市場調査結果2012」顯示,乙女遊戲的市場約有146億日元的產值。 ** 但是BLGame的經濟在當時尚處於停滯狀態。 === 類型 === * 類型以文字冒險(ADV/AVG)居多。其中ADV/AVG也有劃分。 ** ①僅出現選項,玩家通過點選選項進入到不同分歧從而走向不同結局的純ADV。這種比例較大{{ref|也是大多數GalGame的遊戲結構。不難想象。}}。 ** ②需要靠持續訪問攻略對象,依照訪問次數決定進入哪名角色的路線{{ref|用GalGame類比的話就是『ToHeart』『[[白色相簿|White Album]]{{ref|注意不是2代!僅限1代!}}』『パルフェ』等。}}。 ** ③在遊戲中有戰鬥要素。某種程度上玩家還需要考慮角色的戰鬥力。 ** ④含有迷你小遊戲,且迷你小遊戲是遊戲的元素之一,不可略過。 ** ⑤含有養成/策略要素,但總體類型還是ADV/AVG。 * 其次是本身為[[SLG]]類型,需要玩家在遊戲進行中投入策略的考量。由光榮(現[[KOEI TECMO|光榮特庫摩]])出品的《安琪莉可(アンジェリーク)》系列就是例子,玩家需要一邊規劃土地的建設一邊與守護聖展開戀情。 ** ①育成自己——《[[純愛手札GS]]》。 ** ②育成他人。較為知名的例子是《Custom Drive》(定制男友)。玩家需要把攻略對象培養成不同的類型,從而展開劇情。 ** ③不好歸類(被踢飛)。譬如說工畫堂公司出品的《パレドゥレーヌ Palais de Reine》,完全可以當成戰略遊戲來進行。 *** <s>《[[真‧三國無雙|真三國無雙6帝王傳]]》是乙女遊戲。</s>(某種程度上無誤) * 也有少數[[RPG]]類型。 ** 代表作:《安琪莉可 天空鎮魂歌》、《うるるんクエスト 恋遊記》 ** 商業乙女遊戲中該類型較少,但是同人中比較多。 ** <s>如果只從玩家的感受考量,帶有乙女向戀愛要素的一般向RPG就能滿足需求了。</s> *** 事實上現時坊間也有很多一般向的RPG有男女性女主人公可供玩家選擇,智能手機遊戲尤甚。<s>同時滿足男男,男女及女女CP愛好者的胃口。</s> * 還有其他類型,而且不排除未來會產生新的類型。 ** <s>乙女總體來講是一種精神和一種心情。</s> === 大致發展 === * 1994年 ** 初代《安琪莉可》發售,該遊戲是最早的商業純乙女向遊戲。平臺為SFC。 ** 由於容量限制,本遊戲完全沒有語音。之後Drama廣播劇才確認角色的對應聲優。 * 1995年 ** 男女兼用戀愛遊戲《結婚 〜Marriage〜》發售。平臺為SegaSaturn。 *** 攻略對象是早期戀愛遊戲『卒業』和『卒業M』中的角色進入社會後的設定。 *** 該遊戲為「[[本體]]是面向男性的戀愛遊戲,但之後出現乙女向化的分支」的最早實例。不過之後的PS移植版把乙女向要素全部刪除了。 * 1998年 ** 富士通出品乙女戀愛電腦遊戲『Fantastic Fortune』,中文譯名《夢幻奇緣》。在女性玩家中積攢了相當的人氣,迄今為止都有不少死忠。 *** 一代和二代都有中文化,每代都是玩家需在三名女主人公中選擇一名進行本輪遊戲。<s>一代的女主角之一的聲優是[[石田彰]]先生,這大概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出演乙女向遊戲女主角由男聲優出演的實例。</s> ** '''在華語地區,大宇資訊推出了《[[明星志願系列|明星志願2]]》''',雖然本作並非通常意義上的乙女遊戲,但在當時「扮演女性攻略男性」的華語商業作品本身就是屈指可數的。 * 2000年 ** 以校園樂隊為題材的乙女電腦遊戲『FIRST/LIVE』發售,遊戲無語音。從結果上也讓人看到了乙女遊戲玩家群體的成型。 ** 而同一時間(1998-2001年間)乙女遊戲還是以男女兼用的形式居多。比較知名的例子之一是1998年拓洋興業(Takuyo)出品的『étude prologue 〜揺れ動く心のかたち〜』。 *** 該作是知名聲優[[福圓美里]]和[[釘宮理惠]]的出道作。 ** 4月6日,《[[遙遠時空]]》初代發售,平臺為PS。 *** 不過某種程度上,該遊戲的人氣積累和後續的多媒體展開以及時間積累的要素有關。 *** 其實戀愛遊戲多媒體展開是一種業界常態,畢竟戀愛遊戲本身就註定了市場的局限,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創造商業價值,是大多數IP的立足之本。 * 2002年 ** 《[[純愛手札GS|純愛手札 Girl's Side]]》發售。<s>該作不僅拯救了《純愛手札》這個系列挽回了3代造成的部分損失,也</s>對乙女遊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 首週發售量即為34591套<s>從數字上看賣的不如本家3代沒錯</s>,最後累計銷量為110628套。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 <s>雖說光看數字沒有用,跟看Oricon唱片銷量的道理是一樣的。</s> * 2003年 ** 業界第一款R18商業乙女遊戲《星之王女》發售。 *** 有成人要素的乙女遊戲在總體數量中雖然少,但也佔據一定數量<s>而且近年來有數量上升的趨勢</s>。 *** 而且雖然是乙女向遊戲,但是有些成人要素部分甚至不亞於[[H]]game<s>而且近年來有越做越猛的趨勢,大量[[紳士|淑女]]接近中</s>。 *** 和GalGame一樣,也有不少原本是成人向的乙女遊戲會被<s>[[排毒]]後</s>移植到家用機上。 *** <s>但是參與成人乙女遊戲的聲優有不少是知名聲優,更有的連馬甲都懶得打了。</s> * 2004年 ** <s>以廉價系列和雙葉理保聞名的</s>D3PUBLISHER(簡稱D3P)創下了兩個月就發售一款乙女遊戲新作的壯舉。 *** 嚴格來講不全都是新作,8月出品的<s>[[子安武人]]遊戲</s>『Backlash』是電腦遊戲移植。另外他們只負責發售,不負責產品開發,所以會有作品扎堆出也不奇怪。<s>後來又開發又發售的OTOMATE和QUINROSE比較神奇。</s> ** 回到當年,12月出品的以新選組為題材的《幕末恋華・新選組》受到了好評。 ** 同一年[[Capcom|卡普空]]也推出了以家政婦<s>三田</s>為題材的乙女戀愛遊戲《Full House Kiss》。有漫畫、Drama廣播劇、聲優見面會等一系列展開。 ** 同年年末,光榮發售以源平合戰為時代背景的《遙遠時空3》。 * 2005年 ** 少年JUMP<s>殺人</s>網球王子的版權作<s>俗稱官方同人</s>《網球王子~學園祭的王子》由[[KONAMI]]開發並發售。 *** 和之前KONAMI出品的系列作不同,本作是真真正正的戀愛遊戲。 *** 可攻略角色眾多的前提下還能挖出角色新八卦,甚至會逆流到原作討論群中,不愧是KONAMI。幾年後被移植到DS上,新增了<s>當時連載還沒好好塑造的</s>四天寶寺的人氣角色。 *** 翌年,<s>[[公式が病気|更加有病]]的</s>《網球王子~心跳求生》發售,<s>由於出場人數太多外加便於騙錢以及手塚和跡部愛好不同</s>被拆成了兩作,大概是目前為止可在一部遊戲內攻略角色最多的商業乙女遊戲。 *** 之後也有不是KONAMI的廠商出品了網王的戀愛遊戲,但玩家紛紛表示,還是KONAMI做得比較有<s>[[疾病|病]]</s>感覺。 ** Galgame會社「KID」發售其處女作《水之旋律》初戰乙女遊戲市場。 *** 以日本八百比丘尼為基礎的和風系現代校園故事,評風不俗。再次證明<s>找對了腳本</s>男向會社也有向乙女市場發展的可能性。 *** 於明年推出了續篇《水之旋律2 ~緋色記憶~》<s>,接著就因為KID的倒閉沒有然後了</s>。 * 2006年 ** 知名遊戲資訊類雜誌《法米通》發佈調查,當年發售的戀愛遊戲的銷量前20名中女性向遊戲佔了8席,當中7個是乙女向遊戲。 *** 推斷[[七英雄|這7名]](以下非按銷量說明,而是按出品方)大概是《新安琪莉可》、《遙遠時空 舞一夜》、《遙遠時空3 <s>帝王傳</s>命運的迷宮》(KOEI)、《心跳回憶GS2》《網球王子 心跳求生(山篇)》(KONAMI)、《乙女恋革命★LOVEREVO!!》(interchannel)、《Last Escort~深夜黒蝶物語~》(D3P)。 *** <s>OTOMATE第二年才成立呢,沒出現他們不奇怪。</s>IDEA FACTORY除了版權作之外就出了個《緋色欠片》的無印版。 * 2007年 ** IDEA FACTORY和其子公司DESIGN FACTORY成立了專門出品乙女遊戲的品牌OTOMATE。 *** 乙女遊戲的[[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開始了。 *** 品牌成立沒多久就在一個半月搞了個三連發{{ref|8月9日-9月27日,已經是半月刊的速度了。}}:《翡翠的水滴 緋色欠片2》《Will o Wisp》《悠久之櫻》。 *** 此後也保持著從月刊到雙月刊的出品速度。2016年甚至達成了半月刊成就。 ** 華語區推出了明顯面向女性玩家的《明星志願3 甜蜜樂章》<s>但因為搞把兩名攻略對象配成BL、和身為同性戀的男士[[結婚]]等劇情,引發了不少爭議</s>。 * 2008年 ** 乙女遊戲出品數量總體增多。 ** 大量作品開始向PSP移植,DS平臺上也出了不少注重操作的作品。 ** 《薄桜鬼》<s>商法</s>橫空出世。 * 2010年 ** 乙女遊戲數量正式進入井噴時代。 ** 《歌之☆王子殿下♪》最初的遊戲作品發售。 *** 但由於畫面不夠精美,劇情莫名其妙,遊戲操作奇怪被認為是[[クソゲー]]。 *** 當時只賣了15519套,根本不能算是大作,和後來的光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 可是同年出品的FD《歌之☆王子殿下♪-Amazing Aria-》最終銷量就破三萬了。<s>雖然首週只賣了不到4000套。</s> *** <s>歌王子[[成句/不是○○,是●●!|不是遊戲,是偶像]]。</s> * 2013年 ** 乙女遊戲進入PSV時代。 *** 雖然當年出品的基本還是續作和移植作。 * 2017年 ** 乙女向已在智慧型手機遊戲平臺上發展為一定規模。 ** <s>雖然知名的女性向智慧型手機遊戲裡每幾個是真的乙女遊戲,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夢色CAST》和《心跳餐廳》還倒了。</s> * 2019年 ** <s>PSV已死,有事燒紙。</s> ** 堅持家用機/掌機的乙女遊戲幾乎轉戰到Nintendo Switch。 *** 但銷量已經有大幅下降趨勢,而且大多數是移植作<s>都去搞手遊了</s>。 ** 但《安琪莉可》、《遙遠時空》和《純愛手札GS》都在本年度公佈了新作消息<s>文藝復興</s>。 ** 18禁的乙女遊戲也涼了。<s>畢竟還是手遊比較好賺,但手遊又不能出18禁。</s> *** 但相對的18禁的女性向情境CD<s>(俗稱黃油碟)</s>卻大行其道。 *** <s>還搞出黃油碟男聲優六天王之類的東西…</s> === 女主角 === * 這個子條目獨立分出來的原因是乙女遊戲的[[角色定位|女主角的定位]]跟GALGAME有著不少的差異。 * 在早期的乙女遊戲中,女主角的設定大多像GALGAME的男主角一樣,平凡、善良,但沒有甚麼特色和個性。<s>又稱人型事件觸發器。</s> ** 甚至常常會出現女主角為了配合攻略角色而出現與其個性互相矛盾的選項。<s>俗稱OOC。詳情請參照月刊少女野崎第32話。</s> * 早期的女主角戰鬥力一般為'''0''',多是屬於被眾男角保護,為他們解開心結的心靈支柱型。 ** <s>雖然就算有會武術的設定也不一定等於能派上用場就是了。</s> * 乙女遊戲的發展中期,女主角雖然仍然沒有戰鬥力,但也開始有自身的故事,存在感開始提昇,也開始脫離人型事件觸發器的命運。 * 到了現在,女主角各方面的塑造已經大致成熟,當中不乏媲美GALGAME正宮的美女、戰乙女等等氣場和存在感極強的女主角;更有不少比男角還受玩家喜愛的女主角。 ** 《遙遠時空3》的<s>女戰神</s>女主角春日望美至今仍然是很多少女玩家的[[偶像]]。 ** 《金色琴弦3》的女主角小日向かなで有[[專用BGM|專屬角色歌]]<s>很多玩家表示比起男角們,其實更想攻略她</s>。 * 有趣的是,不論女主角的塑造如何,玩家對女主角的爭議從來沒少過<s>女人真的很麻煩的典範</s>。 ** 玩家不滿的一般是會令男角們陷入困境的女主角的個性刻劃或選項。 ** 華人圈黑女主角的情況簡直是家常便飯<s>[[成句/一切都是時臣的錯|千錯萬錯都是女主角的錯]](ry</s>。 ** <s>聖母白蓮花不知道由何時開始變成了最常被黑的[[萌屬性|屬性]]。</s> ** 也因為近年手機遊戲的堀起,因智慧型手機平台才開始接觸乙女遊戲的玩家激增,玩家的年齡層也下降,導致一部分對乙女遊戲的原有生態不甚了解而深信我=女主角的玩家(即是所謂的夢女子)無法接受遊戲的女主角有臉有姓名有台詞有性格,而看著這樣的女主角跟遊戲裡的男角戀愛就像自己的男朋友/老公被搶走一樣,因而出現新舊玩家、代入派跟旁觀派玩家圍繞著女主角戰個天翻地覆的奇景。 * 而因為一般情況下都配有育成主人公的系統,所以新羅曼史系列的遊戲大多有主人公的能力或個性越強悍就越能得到男角色青睞的傾向。<s>[[S]]女的福音。</s> ** 遙久系列更是由3代開始了講求能把心儀男角敲昏打包回家的暴力值(半誤),主人公也有愈來愈攻的傾向。 ** 金弦系列則是每作都有一個抖S角,但同樣要求主人公要比他們更S更強才能攻略成功(包含精神層面的意味)。 ** 當然還是有不同的角色路線主人公的個性有微妙的差分的情況存在<s>但[[成句/島民要的是萌,不是真相|玩家要的是萌而不是真相]]</s>。 *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用情專一<s>有時候還得帶點遲鈍</s>、聖母單純基本上都是乙女遊戲女主角的基本配備<s>以免落下話柄</s>。 ** 看遊戲的類型還會加上認真努力、戀愛經驗零之類的設定。 ** '''但玩家買不買單又是另一回事'''。 ** 即使女主角有上述那些優點、表現有多可愛,只需要一個'''蠢'''字就能被玩家黑到永無翻身之日。 ** 所以偶爾出現一些毒舌、[[吐槽]]擔當或是是女王屬性的女主角,玩家們都會大興奮。<s>但只要她的智商不上線就(ry。</s> ** 雖然說是旁觀派,但因為玩家是上帝視角,所以往往無法把自己代入女主角當時的狀況和立場去思考自己會作出怎麼樣的行動就把女主角的錯誤無限放大,導致很多明明很正常的女主角被黑到永不超生。<s>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典範(ry。</s> * 普遍存在著所謂的官配,即當作品漫畫化或動畫化時,內定跟女主角配成對的角色。 ** 一般來說是跟女主角關連最深/受女主角影響或對女主角有決定性影響/背負著真相的角色。 ** 這種角色普遍由男一,遊戲內第一順位的角色,即男主角擔當。在遊戲封面上會是最顯眼或是最佔空間的存在;也有遊戲會直接只在遊戲封面上印上該男角及女主角<s>以宣示主權</s>。 *** 這種現象近年開始出現了例外。 *** 男主角以外會有別的官配角色,官配也不一定是福利最好的。 *** 在某角色身上製造疑似官配FLAG的煙幕,實際上的官配另有其人等等。 *** <s>闇榮表示:誰規定過男一號或是角色表上排第一的男角色一定就得是官配了?(挖鼻)</s> * 各個男角地位平等,不存在官配的情況也是有的。 * 不知何解,[[悲劇女主角|最近的女主角在遊戲裡的遭遇有愈來愈慘的傾向…]] ** 被角色虐、被劇情虐<s>還有被玩家虐</s>是家常便飯;最近甚至開始出現死劫… ** 就算沒有遭逢死劫,在劇情上也不會過得太爽。 * 綜合上述提到的,乙女遊戲除了[[配對|CP]]之爭外,女主角本身也是一個大型戰場,動不動就會戰火連天。 ** 以前還只有女主角推派跟仇女主角派在戰,近年又有夢女主角派的冒起,令乙女遊戲的戰場更加擴大。 * 順帶一提,雖然近年很流行轉生到乙女遊戲中的'''惡役千金小姐'''配角的[[輕小說]],但其實乙女遊戲發展至今,'''這種屬性在商業領域幾乎都不曾出現過'''。 ** 最主要的原因是普遍來說,遊戲內除了女主角之外,幾乎不會出現其他有名字的女配角。 ** 就算有其他有名字的女配角,也幾乎都是女主角陣營的人,立場多半是最佳理解者、閨密甚至是可攻略的姬友(無誤)。 ** 就算敵對陣營有女配角,她也不會是反派或是千金… *** 就算是千金,也頂多只能算是對手而不是反派… **** 就算是反派,她也不是千金… ** 就算是有情敵系統的GS系列,那些女配角也不能算是反派…<s>因為那是[[人妻|女主角的老婆]]啊!</s> == 乙女遊戲部分品牌/廠商介紹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以下為出品乙女遊戲/涉足乙女遊戲領域的部分品牌/廠商介紹。 |-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補完。 |} === OTOMATE(オトメイト) === [[File:img20907.jpg|200px|right]] * <s>全稱為《週刊OTOMATE》</s> * 成立經過前文已描述。 * (大概是)出品數量最多的乙女遊戲品牌。 * 平臺遍及PS2、PS3、PSP、PSVita、NDS、3DS、PS4。現在已全面轉移到NS平臺。 ** 但是不論何種平臺,作品類型九成以上是只有文字的'''電子小說''',<s>輕玩家製造機</s>加上SKIP功能不太完整,因此不太適合對遊戲性有一定要求的中~重度玩家。 ** 其實戀愛遊戲基本都是這樣。不過有時OTOMATE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一些奇怪的系統。譬如《CLOCK ZERO》的拼字,或《Wand of Fortune》的任務完成系統。這點就因人而異。<s>相當一部分玩家表示求放過,所以在部分作品的移植版裡把系統簡化掉了。</s> ** 他們家的遊戲的SKIP系統為人垢病的原因是遊戲的文本量基本上屬於龐大一類,但共通路線長而SKIP的速度慢,而且不具有選項之間SKIP的功能,所以常常會有共通路線也要SKIP上半天的情況出現。 * 出品速度極快,畫面非常精美與聲優陣容豪華是最大特徵。 ** <s>簡單一句總結就是賣畫賣聲的。</s> ** 在這家的遊戲裡,女主角的描寫重來都不是重點,所以O社的女主角大都有影薄的傾向。<s>設定有[[主角威能|威能]]但被官方封印不能用甚麼的(ry。</s> *** 作為遊戲的話沒有問題,但是動畫化後主人公沒有了第一人稱視角的優勢,所有的角色都是第三人稱,部分作品的主人公的表現可能比較難以處理<s>典型例子就是《[[記憶喪失|失憶]][[疾病|症]]》。</s> ** EVENT中也不會有女聲優出場<s>男聲優就對著[[空氣王|空氣女主角]]告白</s>。 ** 但是故事和系統就因人而異。 *** 另外因為一般他們都是不惜餘力宣傳<s>包括把合作的大咖名字寫的很大</s>,所以也有玩家因宣傳而動心,實際入手後發現不如想像中那般美好而表示失望的情況存在。<s>直白點說就是[[地雷]](ry。比如,從某年開始,某B乙女遊戲雜誌有一半的內容都是這家的遊戲,其他會社不是只有[[2P]]-4P的介紹就是內容錯字百出,根本是他們家的後花園。</s> ** 出品的遊戲除了系列作外都是沒關聯的獨立作品,題材從現代校園故事、[[奇幻]]鬼怪、和風洋風都有,可說包羅萬有。 ** 不過在閱讀履歷中可以跳回指定歷史文本的功能倒是很方便。 ** 只是一般電子小說類型都有會有的既讀SKIP功能由成立到現在還是處於非常有改善空間的境地。<s>用最快的速度都要把共通路線SKIP上半天的惡夢。</s> * 有自己的網上廣播電台,以及每年會舉辦旗下版權產品相關的大型聲優見面會『オトメイトパーティー(OtomeParty)』。 ** 值得一提的是,OtomeParty不像光榮的聲優活動一樣有專屬主持,主持都由聲優輪流擔任;O社對聲優們的言行也沒有太大的限制,所以常常會看到男聲優們在OtomeParty上各種放飛自我大放笑彈,所以活動的DVD銷量也很不錯。<s>大型聲優形象崩壞現場。</s> * 除了自出製作的產品{{ref|製作方大多是DESIGN FACTORY。IF發售,宣傳和品牌運營。}}外,也會和其他的會社品牌合作。 ** 合作對象甚至包括一般向作品的版權方,譬如原創動畫《[[K (動畫)|K]]》的乙女遊戲版就是他們主動找上門的。 ** 最新的合作產品是以《凡爾賽玫瑰》為藍本的《私立凡爾賽學園》,而且是良心之作。 * <s>《薄櫻鬼》還能戰10年,《失憶症》還能戰10年。</s> ** 《薄櫻鬼》曾推出PS3首個乙女遊戲,以HD畫質與「人物立繪呼吸效果」著名<s>,但後來被雙K打臉</s>{{ref|雙K{{=}}Koei與Konami。Koei乙女開發部「Ruby Party」於2011年PSP上發售的《遙遠時空5》的部份CG上加上了類似的人物立繪呼吸效果。而Konami的Live 2D更是讓業界驚豔的新系統。證明呼吸效果均不須用上PS3的配置甚至是種浪費了。}}。 ** <s>2019年能戰的是《晚鐘》。</s> * 常年大量周邊源源不斷,賣光了還有有了就就賣光,如果看上的是大HIT作不愁缺糧。 * 2015年成立的OTOMATE RECORD是以企劃形式開發及發售一連串乙女向DRAMA CD、角色歌CD以及PSV平臺遊戲的分支小隊。<s>簡單來說就是把REJET的行銷手法完全照抄一遍。</s> * PSV平臺上的《薄櫻鬼真改 風之章》早前宣佈會推出繁體中文版,大概會成為該平台上第一款中文化的乙女遊戲<s>不過還是被KOEI打臉了</s>{{ref|《金色琴弦4》的繁體中文版已經確定會在2016年8月11日發售,但《薄櫻鬼風之章》卻依舊沒有消息。}}。 * 雖然不像REJET一樣有御用聲優的習慣,但旗下遊戲的聲優重合率一點也不低<s>例如同時期會見到幾個[[前野智昭|M野T昭]]、[[浪川大輔|H川D輔]]或K原T也</s>。 ** 順帶一提,遊戲裡要是有女配角出現,會有起用沒有名氣的女聲優的傾向。 ** 2017年上半年推出了以戰國武將+[[吸血鬼|吸血]]為主題的智慧手機遊戲《戦刻ナイトブラッド》(戰刻夜血),官方宣布到2017年6月中旬下載量已突破100萬。且該企劃將於同年10月TV動畫化。 **《戦刻ナイトブラッド》已公佈會在2019年年末停止營運。 ** <s>2019年估計要靠《[[催眠麥克風]]》了,只是這不僅不是乙女遊戲,連女性向都不是。</s> * 目前在[[Steam]]上能買到部分知名度高的舊作。 === イチカラム === [[File:Img20911.jpg|250px|right]] * 和Otomate存在<s>孽緣</s>業務合作關係的獨立公司,法人代表為遊戲製作人/劇本作家高木亞由美。會址在大阪。 * 公司單獨成立後獲得了大多數高木負責開發的產品的版權。 * 但實際上還和Otomate有聯繫,也會作Otomate部分作品的開發協力工作。 * 製作人高木亞由美負責包辦包括劇本在內的大多數工作,甚至還負責設計UI。其作品也有很多的共同點。 ** 女主都是平凡的小人物,優點缺點都很明顯,但都是平和下隱藏著很強烈的自我。<s>一定意義上統統都是讓人同情又想笑的悲劇女主。</s> ** 劇本非常長,進入個人路線之後還會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會有一些奇怪的小系統負責給遊戲錦上添花。 ** 多週目情況下會開啟前一週無法開啟的新劇情,用以更進一步了解故事。 ** 男人和男人之間的對手戲相當精彩,但不會讓人覺得腐。 ** [[隱藏角色]]的揭示劇情作用遠遠大於攻略<s>實用度</s>作用。 ** 部分男主角的路線相比較其他遊戲而言更像是男主角的個人人物傳記。 === [[KOEI TECMO|新羅曼史(ネオロマンス)]] === [[File:Img20908.jpg|200px|right]] * <s>你沒看錯,這個鏈接指向的就是你知道的那個闇榮。</s> * 嚴格來講新羅曼史'''並不是個品牌''',而是光榮(現光榮特庫摩)的'''開發小組'''Ruby Party所開發的乙女遊戲的統稱系列。 ** 順帶一提,RUBY PARTY的創立人正是光榮的會長<s>女帝</s>襟川惠子。 *** 在2016年4月1日進行社內重組後,RUBY PARTY的領航人變更為襟川惠子的長女襟川芽衣。 ** 該系列包括了《[[安琪莉可|安琪莉可系列]]》《[[遙遠時空|遙遠時空系列]]》《[[金色琴弦|金色琴弦系列]]》《[[新安琪莉可]]》《下天之華》等等。{{color|white||『Fabstyle』真的不是。}} ** 遊戲類型以有養成系統和[[收集]]要素的文字冒險為主,跟KONAMI一樣注重劇情和遊戲性的平衡,系統的技術力也相對比較成熟<s>因為是一開始是光榮老社長襟川陽一幫忙做的系統嘛</s>。 *** SKIP功能大概是各廠家中最強大的了。已讀SKIP的速度可以自行調校,當調至最快時就能直接跳到下一個選項——'''但僅限最近的作品'''。 * 乙女遊戲中的老牌,'''實質上的商業乙女遊戲開山祖師爺''',早年的東西非常能戰。 **《安琪莉可》巔峰時代在當時的Comiket上擁有500+個展位,和獵人高達海賊幽白棋魂封神一眾作品同榜,吸引了諸多大手創作同人。 ** 《遙3》和《遙4》都是大HIT作,但是《遙5》資料片開始<s>因為5代本傳敗了口碑</s>戰鬥力大幅下降。加上後有新時代的《歌王子》風生水起… ** 雖說現時戰力已大降,但暗榮一向以擅於培養死士出名(半誤),即使是《金色琴弦 八度音階》這種明顯是<s>死士</s>粉絲向的<s>忠誠度測試</s>遊戲,PSV跟SWITCH兩個平台的銷量加起來還是破7000,就知道腦粉有多可怕… ** 按照理解Softstar{{ref|更確切來講是和《[[軒轅劍系列]]》的某個階段的發展有一點點相似:3代大受好評,4代引發爭議,5代本篇受批評。}}的處境去理解這個系列就好。 * 初代《安琪莉可》作為商業乙女遊戲的開山祖師爺實在太過具有代表性,因此創下了不少傳說。 ** 因為《安琪莉可》初代至今超過30年,所以當初的聲優們全都已經是大御所級別的紳士(字面意義),所以在2015年初代宣布重製且聲優不變的時候,發生了有好些年紀比較輕的玩家看到一堆沒見過的名字就嘲笑暗榮沒錢請大牌,結果被老<s>阿姨</s>玩家們'''「他們隨便一個都是現在的乙女遊戲紅牌聲優要跪著喊一聲大[[前輩]]的大前輩啊」'''地吐槽回去的趣事。 ** 上述提到的相關的聲優活動上,逢坂良太作為新角的聲優參演,提到他知道《安琪莉可》這個系列時,[[速水獎]]先生就一臉驚慌地問他「該不會是你媽媽玩過吧!?」<s>我說速水先生你至少也說是[[姐|姐姐]]吧…人家逢坂是80後咩!</s> ** 2019年宣布於2020年會推出久違了17年的系列新作時,同時任命了初代光之守護聖的聲優速水獎先生為宣傳大使。 *** 然後連廣播節目也要開了。 ** 每年的9月23日(初代安琪的發售日)已被正式認定為「ネオロマンスの日」(新羅曼史之日)。 ** 在頭兩次只有女聲優出席的<s>貴婦EVENT</s>GIRL'S PARTY上<s>雖然都不是《安琪莉可》的活動就是了</s>出現了零星的男性粉絲。 *** 事實上NR系列一向都有男性粉絲。聲優鈴木裕斗也是其一。<s>《安琪莉可》新作不找他配一角嗎?</s> *** 另外一個是佐藤拓也。在公布由他配演《安琪莉可Luminarise》的舒里一角後,他在自己的X上曬出了整套的安琪莉可漫畫版。 ** 新人時期的[[杉田智和]]也配過聖獸[[宇宙]]的闇之守護聖。 * '''第一家會找女聲優配可攻略男角的公司''',辦聲優EVENT的時候也會邀請女聲優。 ** 順帶一提,第一個應該是配梅爾一角的冬馬由美小姐。 * 每年會辦大約4次的聲優EVENT。<s>乙女聲優EVENT的始祖。</s> ** EVENT大致上都有一定流程,而且有御用的司儀(久遠一),並對聲優們的話題似乎有一定限制,太超過會在出DVD時被CUT掉。所以聲優們也不太能像OTP一樣完全放飛自我。 *** 但是似乎沒有制限配演現場DRAMA時即興演出<s>所以當他們暴走起來時也會讓人腹筋崩壞</s>。 * 遊戲注重角色的個人價值和系統,故事一般都是傳統王道展開。 ** <s>就算是王道展開也可能有不少槽點,就看玩家是否會[[萌]]。</s> ** 戀愛情節以低糖度、含蓄、純情、清水見稱,'''且至今依然保留著這些特色。'''<s>也常常被玩家拿來當哏。</s> *** 這個品牌的遊戲的年齡分級多為CERO B;少部分為CERO A;遙6本篇是罕有的CERO C<s>但顯然不是因為情愛內容過火才被分類成C的</s>。 *** 別說是性暗示,連接吻的CG都是少之又少;就算是肢體接觸的CG也只是點到即止。 *** 雖然從《金弦3》系列開始不要錢地灑糖<s>(當社比)</s>,但KISS CG仍然得不到普遍性的解禁。 *** 不喜歡的玩家會覺得非常的物足りない;但喜歡的玩家則會覺得是現今滿坑滿谷擦邊球作品中的清流。<s>所謂的物以罕為貴(ry。</s> *** 然後在《下天之華》PSV版新增的罪之華路線中,罕見地有好些角色的結局台詞中都帶有隱晦的性暗示<s>但CG的尺度依舊(ry</s>。 *** 其實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新羅曼史系列開始至今的遊戲,沒有一款是'''純粹談戀愛'''的,多是在戀愛以外有更重要的主線要處理,也並非完全以戀愛結局為目的,談戀愛反而比較像是附屬品。<s>很多時候選項太偏戀愛甚至會毫不留意地戀愛失敗以至BAD END</s>在考慮到還有正事要辦的正常情況下,角色們沒有太多時間談戀愛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就算追不到攻略角色也不代表遊戲會[[GAME OVER]],只要完成主線也能迎來NORMAL GOOD END,這點跟其他'''非戀愛ED就=BAD ED'''的乙女遊戲很不同,也是新羅曼史系列能確立一批死忠粉絲的原因之一。 *** 而事實上新羅曼史系列的劇本家都很擅長細膩的感情描寫,文筆也算中上水平,所以才有那個能力在低糖度的條件下以跟高糖度的他社用同樣的強度衝擊玩家的乙女心。 ** 基本上是[[ACG角色代名詞|傻白甜的代名詞]],作品基本上以<s>少年JUMP</s>HAPPY END為宗旨,但在《遙4》之後似乎開啟了虐劇情和悲戀ED的大門…<s>當初大概誰都不會想到RUBY PARTY的校園背景作品會有人領[[便當]]的吧…</s> ** <s>致力於研究搞笑段子。</s> *** 作品不知道由幾時開始出現搞笑、角色耍呆和[[吐槽]]的橋段,也加入了擺明就是搞笑的選項,而且這些選項選了也不會戀愛失敗。 *** 雖然《金色琴弦》系列是校園背景,故事相對沒有甚麼負擔,但1、2代的劇情還是相當認真,搞笑的劇情並不多。 *** 但由3代開始,大量加入輕鬆搞笑的橋段及選項,到了4代更是徹底戀愛喜劇化。連最近重製的遙3PSV版的某角色的後日談也慘遭毒手(?)… *** 儘管和Ruby Party沒關係,[[聖火降魔錄 風花雪月|某個跨社協力作]]的選項中搞笑段子也不在少數。 *** <s>事實上也有不少玩家懷疑可以自行設定角色性別的無雙作品裡的武將撩人時的台詞是暗榮拉了RUBY PARTY小組去寫的。</s> * 重視女主角。 ** 女主角大都存在感很強,系列作的單獨EVENT和部分DRAMA CD甚至會邀請女聲優為女主角配音,目前遙久系列的部分作品也能在遊戲內聽到寥寥幾句女主語音。 *** <s>但是長期合作的動畫公司似乎沒有什麼擅長的地方,所以動畫中的主人公會讓觀眾感到尷尬也在所難免。</s> ** 系列女主角聲優:《安琪莉可系列》:白鳥由里、[[三石琴乃]]、淺田葉子、長澤美樹、本名陽子;《[[遙遠時空|遙遠時空系列]]》:[[川上倫子]]、高橋美佳子、[[齋賀光希]]{{ref|6代女主角。}};《新安琪莉可》:[[遠藤綾]];《[[金色琴弦|金色琴弦系列]]》:高木禮子 ** 《下天之華》的女主角螢暫時未有配音。 * '''但是各位遊玩此品牌乙女遊戲的玩家們需小心站錯CP'''。 ** CAST表內排第一的角色不一定就是官配。 ** 官配不一定最受歡迎。(例:遙3。雖然官配的將臣的人氣也很高但平家雙花更高。) ** 遊戲[[本體]]跟衍生的媒體作品的配對不一定都一樣。(例:初代安琪莉可。漫畫版CP是藍迪×安琪,OVA版是奧斯卡;金弦3遊戲官配公認是冥加,但漫畫是律。<s>響也表示:…</s>) ** <s>很可能會萌上[[百合]]CP</s>因為帥氣的女孩子是NR系列的特產,又是少數有重戲份女配角的乙女遊戲,想攻略這些女配角的玩家自然不在少數。 * '''罕見的到了2012年也不採用全程語音的製作方''',直至2008年的《新安琪莉可》開始才使用全程語音。 * 一般很少重複使用聲優(除非是同一系列的多代),配角喜歡用青二PRODUCTION事務所的人。 ** 光榮和青二事務所似乎有長期合作。 * 發售的遊戲都有一個叫做'''T盒'''的版本,全稱Treasure Box,就是一般意義上的豪華限定版。但由於體積大,內容多,價格高昂,成為了一道風景。<s>值當不值當另說。</s> ** 2016年春天發售的『金色のコルダ4』甚至會推出'''白金盒'''的版本,內容物為T盒的特典和白金盒限定的物典,盛惠30000日圓(未連稅)。<s>闇榮喪心病狂的典範</s>同樣價錢的還有2017年春天的『遙かなる時空の中で3 ultimate~その手で運命を変えるBOX~』<s>,不在日本的玩家表示光是國際運費就(ry</s>。 *** 並非僅限於乙女遊戲產品,光榮出品的高價豪華版一般都叫トレジャーBOX。<s>其實只是中產價位。</s> *** <s>因為吃了GUST的關係</s>除了寶箱版外,還有更高價位Gamecity限定通路版、最強SET。 *** 也因為BOX的價位愈來愈誇張,所以被部分玩家嘲為'''貴婦的乙女遊戲品牌'''。 ** 遊戲發售之後[[高達八成]]會推出<s>猛將傳</s>資料片,會追加新的可攻略角色和補完本篇<s>沒填完的坑</s>的劇情。<s>《金弦3 ANOTHER SKY》系列是[[成句/寫作○○,唸做●●|寫作資料片讀作本篇]]。</s> * <s>[[死後要子孫燒給自己看的名單]]:《遙4》猛將傳。</s>自打出了《遙3》全語音移植後,《遙3命運迷宮》和《遙4》的移植也逐漸有了呼聲<s>,今天的餅也真好吃</s>。 ** <s>什麼,《遙6》有資料片嗎?醒醒,那種東西不存在的。</s> * 週邊很少第三方出,想買請去官網或者戰EVENT現場。 ** 週邊特別不[[愛]]出新繪新圖,一套立繪戰10年。近年情況有所改善。<s>船鬼大法好!!!</s>不過近兩年來多了許多入手渠道較為困難的產品。 * 光榮很少輸出海外的打算。台灣光榮只有發行過《遙遠時空》等少數作品。 ** <s>當年2代因為有中配讓很多玩家吐血。</s> ** '''《金色琴弦4》已公佈會由SCE推出繁體中文版''',2016年8月11日發售,成為PSV平台上第一款發售官方中文版的乙女遊戲<s>《戰無》系列不算的話</s>。據傳因為PSV破解大陸地區二手價一度暴跌到80人民幣左右,但近年已回升至200+。 * <s>《NEOROMANCE無雙》不是夢想。</s> ** 《無雙全明星》已經有《遙6》的有馬一和ダリウス參戰了,某種程度上也算是…… ** <s>《遙7》大量無雙武將從《[[戰國無雙]]》[[逆流]]到本作。</s> * <s>2016年之內有出新IP的可能,但只是女帝在雜誌訪談內提過,目前一切詳情不明。</s>行了大家散了吧。 ** 結果那個新IP是出在3DS上的《進擊的巨人》的解謎脫出遊戲… *** 雖然此作的評價普遍還算不錯,而且也可以選擇女主人公進行遊戲…<s>但闇榮還是去死吧!</s> **《安琪莉可》系列跟OTOMATE推出過合作作品《安琪莉可 魔戀六騎士》,劇情基於《安琪莉可 天空的鎮魂歌》外傳小說《與黑翼之下》衍生,劇本作者是小說原作草薙陀美鳥女士。 ***由於小說原作劇情設定緣故,新加入的遊戲女主特蕾莎待遇相當糟糕。 ** 《新安琪莉可》系列新作品也已確定會跟OTOMATE合作推出,標題為《ネオ アンジェリーク 天使の涙》。 *** <s>可是不論是評價還是銷量都是慘不忍睹,[[Komica|K島]]有[[島民]]吐槽本作是不是拿來給新人腳本作者練手的。</s> * <s>白金獎盃殺手。</s> ** 作品的平台搬到PSV後也跟其他所有PSV遊戲一樣導入了獎盃成就系統。 ** 作為少數有育成系統的乙女遊戲廠商,毫不意外地也加入了很多系統成就的獎盃。 ** 系統獎盃成就只要花點時間和心思,要達成基本上不成問題;問題是那個幾乎所有RUBY PARTY家的遊戲都有的'''集齊用語小字典'''獎盃… ** RUBY PARTY家每部遊戲的用語小字典都會多達二百個,而且分佈的範圍非常廣。例如有些要故意選戀愛失敗的選項才會出現、好感度達成一定要求甚至要在特定時段點選地圖上的特定人物才會出現等等<s>鬼畜</s>很容易錯過的條件。 ** 雖然用語小字典一直都有,但把其導入獎盃系統就讓很多強逼症玩家抱頭不已。<s>KOEI:我就是要他媽的讓你們無法白金(混亂善良)。</s> ** 很多玩家一見到是闇榮的遊戲都直接放棄白金,所以一部遊戲的整體金白率只有10%以下是常態。 * 和[[真‧三國無雙|無]][[戰國無雙|雙]]/[[鍊金術士系列|鍊金]]/死或[[生死格鬥|生]]系列不同,NeoRomance的作品幾乎不會上Steam。 * '''很意外地迄今尚未出過真正意義上的手遊。'''<s>百萬金弦和百萬遙久真的不是手遊…</s><s>好吧金色琴弦那邊的星光交響樂團應該算手游,然而已經在24年3月關服了。</s> === <s>KONAMI</s> === [[File:Img20909.jpg|200px|right]] * 除了《[[純愛手札GS]]》系列之外,還出過《耽美夢想》兩代,《網球王子》系列官方乙女遊戲。 ** 《耽美夢想》當初還因為機種為GBA引發過爭議。<s>而動畫版裡女主淪為[[路人|跑龍套]],活生生一基片。</s> * 在現階段來講是乙女遊戲裡注重系統的極致。 ** <s>不過《耽美夢想》出品的那陣子正趕上[[KONAMI]]盛行有病戀愛作{{ref|特指《凝望騎士》《純愛手札3》《想見你》。具體官方怎樣有病請自行查閱XD。}}的時期,所以也會有某數值不達到頂峰就會被甩的反人類現象發生。</s> * 2010年發售的《純愛手札GS3》無愧於「女子のときメモ。」的宣傳語,作為純粹的戀愛遊戲,精細度差不多能和自家的《LOVE PLUS》匹敵了。 ** 不過DS版發售日撞上了《LOVE PLUS+》,自家人打自家人。 * 其實是舉辦聲優EVENT比較早的會社,《GS》本篇發售後不久曾經舉辦過聲優TALK。2012年舉辦了「ときメモGS文化祭」紀念系列誕生十週年;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舉辦Live2D角色在大螢幕上與現場觀眾互動+聲優TALK形式的'''互動式'''約會EVENT。 ** 2019年突然<s>死者蘇生</s>舉辦了紀念EVENT,公佈了《GS4》的詳情。 * 《GS》無印的主題曲是B'z<s>,不出意外這是20年內女性向業界能請到的最大大咖{{ref|之前開發的本家的3代請的是ZARD。不意外……}}</s>。 ** 《GS2》的PS2版片尾則是老牌樂隊Stardust Revue。 ** 上述歌曲在移植版都被刪除<s>版權問題版權問題</s>。 ** 而GS2的PS2版OP和GS3主題曲演唱者是和KONAMI音樂部門有合作的藝人。 * 內P已從KONAMI離職,KONAMI的戀愛體驗大概只能成傳說了{{ref|不過內田明理已自行另組工作室,並發表了新的乙女遊戲企劃。}}。 ** <s>本來很多人覺得《GS4》大概和《遙4》猛將傳一同成為家祭無忘告乃翁級別的傳說,但[[Capcom|另外一家大型遊戲廠商]]已於2017年發表並出品了[[被囚禁的掌心|精神續作]]。</s> * 和樓上一樣不怎麼出第三方周邊,東西還限量,想買的話只能去官網<s>現在也掛了,還是去二手站碰運氣吧</s>。 * 智慧型手機遊戲《ときめきレストラン☆☆☆》已轉到KOEI TECMO營運,但目前伺服器已於2018年8月31號關閉(共營運5年5個月)。 * 而《網球王子》系列在早期的作品裡玩家已經可以扮演原創主人公進行遊戲,但是真正可以說有戀愛成分的是PS2的《SWEAT&TEARS 2》。 ** 男女主角都可以選(設計者都是原作者許斐剛本人),糖度不高。很多情節其實是脫胎於漫畫原作,所以一些時間CG其實是漫畫的重現。作者許斐剛本人也在遊戲裡出演角色並配音<s>因為他扮演的就是他本人無誤</s>。 ** 《SWEAT&TEARS 2》的續作《RUSH&DREAM》乾脆取消了男主角路線,直接變成乙女遊,玩家需要在訓練營裡一邊訓練一邊<s>開腦洞</s>做夢,與攻略對象互動產生感情。 *** 連冰帝43歲的顧問(聲優:小杉十郎太)都是攻略對象,而女主人公只有13歲上國一! ** 《R&D》遊戲時間跨度比前作(《S&T2》)短,可攻略對象比《ST2》多,但是由於基本上每個角色都有6條分支,實際上坑很大。遊戲中的夢境基本上都脫胎於玩家的投稿。 ** 後來有移植版本的《學園祭王子》和《山海求生》則是真正的乙女遊戲。 * 《新網王》的版權不再屬於KONAMI<s>,結果就成了[[クソゲーオブザイヤー|KOTY大賞]]……</s>。 === Broccoli === [[File:Img20910.jpg|right]] * Broccoli'''並不是個乙女遊戲製作公司''',甚至不是乙女遊戲發行公司,而是一個註冊資本金3億3千萬的,從製作到發行到營運,涉及動畫和遊戲領域多種業務的大型會社。 ** 之前的成功運營案例:《Di Gi Charat》《銀河天使》。 ** 《歌王子》為什麼能賣這麼多和其成熟的營銷手腕以及過硬的硬件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能從乙女遊戲脫胎成社會話題的也只有《歌王子》了。目前已開了6場大型演唱會,動畫和遊戲一個接一個出。 ** 曾經創下了男聲優/男性角色歌ALBUM週銷量最高的記錄,後來被[[催眠麥克風|DRB]]打破。 * 除歌王子之外還持有《明治東亰恋伽》《神々の悪戯》《マジきゅんっ ルネッサンス》》等眾多乙女向多媒體項目的版權,並且上述內容全部都經歷過動畫化。 * 理論上最不缺週邊的會社,實際上要看你角色的熱門度。 * 遊戲不是主體,只是諸多媒體的其中一種展開,甚至只是幾分之一。<s>所以最好不要用評判遊戲的眼光去評判他家的企劃。</s> ** 2019年年末還有《歌王子》新作遊戲<s>,如果連這個都賣不出去說明乙女遊戲業界真不行了</s>。 === D3P === [[File:D3_Publisher_logo.jpg|150px|right]] * 全稱D3PUBLISHER INC.,註冊資本金1億。 * 是最早涉足乙女遊戲的一批公司,02年他們就在《SIMPLE 2000系列》中出過乙女遊戲了。 * 但近年來才正式成立乙女遊戲相關部門。 ** 從官網上判斷,D3P乙女部和已形成氣候的系列作《STORM LOVER》是[[平行世界|平行]]的關係。 * 上文已提到,主要以發售為主,製作多為其他公司。 ** 製作方有VRIDGE、HuneX、Red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等。 * 代表作除了<s>以劈腿甩人再復合再抓包為最大話題的</s>《STORM LOVER》外,還有主人公扮演教師教導問題學生的<s>[[バカゲー]]</s>「Vitamin」系列。 * 2015年成立了專門開發乙女遊戲的品牌並已發售第一作。可惜的是玩家的評價相當悽慘,跟以前的作品比起來像是換了製作公司一般… * <s>現在能讓人有印象的大概就《逆轉吉原》了。</s> === Honeybee === [[File:Img20912.jpg|right]] * 2007年設立的女性向唱片商標。 ** 是最早投身乙女CD的會社之一。知名的作品有數《羊催眠(羊でおやすみシリーズ)》系列。 * 代表作《Starry☆Sky》是從DRAMA CD起步的多媒體展開的乙女企劃,後來出了動畫和漫畫。 ** 乙女遊戲的類型為清一色的電子小說。 * '''本格乙女{{ref|重心玩家扮演的女主人公與攻略角色的戀愛感情。}}'''作為主,也會有《青春はじめました!》這種近年來罕見的男女兼用戀愛作。 ** <s>但是那陣子出品的東西似乎都存在系統BUG而被玩家罵。</s> ** <s>他家東西還是玩PC比較好,非PC平臺不能保證會發生什麼事情。</s> * 除了純情到爆的小蜜蜂外,還有內容和氛圍比較大人向(但不算是非全年齡)的《黑蜜蜂》。 * 母公司Asgard在2019年初宣佈解散。<s>還好Honeybee商標平安著陸。</s> === Rejet === [[File:Img20913.jpg|right]] * <s>曾為業內最大吧唧{{ref|バッジ、badge,徽章<s>,絕不是新八機</s>。}}工房{{ref|註冊資本金官網上說的是750萬日元,和樓上甚至連樓下都沒得比,規模相對而言是小了點。}}</s>。 * <s>集齊了傳說中的吧唧可以召喚岩D,[[許願]]將自己心儀的CD遊戲化。</s> * 前HuneX社員岩崎大介於2009年建立的乙女<s>吧唧</s>遊戲製作公司。 * 乙女遊戲類型為清一色的電子小說。 ** 岩崎大介(通稱岩D)是業內少有的因作品而能自成印象的製作人/監督/開發者,<s>人民</s>[[老師|教師]]出身,後投身遊戲界。代表作是《Vitamin》系列。 ** 岩D本人擔當監督/製作的遊戲中有不少另類。譬如上文提到的《乙女的恋革命★ラブレボ!!》(監督),還有養兒子遊戲(無誤)《DEAR My SUN!!〜ムスコ★育成★狂騒曲〜》(監督),《Real Rode -リアルロデ-》(監督)。 *** 上述三部作品,第一部講述一名體重100kg的前[[美少女]]一邊減肥一邊尋找真愛;第二部講述一位單親媽媽一邊養親生兒子一邊尋找真愛;第三部是講述一位女玩家和男朋友一起穿越到[[RPG]]遊戲世界與角色一同冒險,其中不乏メタ要素與[[第四面牆|震撼人心的真相]]。 ** 乙女遊戲業界大多數是會把很[[超展開]]的背景做的很[[普通]],而他能把很普通的背景做的很超展開<s>譬如《東京山手線男孩》</s>。 *** 但同樣,討喜不討喜就不一定了。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會罵得很兇。 ** 同時也擔當作品的相關歌曲的作詞工作。<s>各種意義上很[[糟糕]]</s>←褒義。 ** 近年來在相關的[[Niconico|NICO]]生放中出現親自為旗下作品宣傳<s>,時胖時瘦</s>。 ** <s>曾公開在生放上對大家都不買自己的產品表示不滿,而引發少許非議。</s> *** 但他也是乙女遊戲界中為數不多的實行海外版權合作的版權方。 * 乍一看是商業氣息濃厚的會社,但實際上充滿個性。 ** 可以說是'''本格乙女'''的反義,抱著「想要純粹談戀愛」的心情去接觸,可能會受到打擊。 ** 譬如《BLACK WOLVES SAGA》<s>某條路線男主能讓人產生心理陰影</s>。 ** 大多作品由於設定較為異類<s>男主[[人外]]幾率不低</s>,不少攻略對象的價值觀與常人會有不小的偏差。 * <s>特別活躍的那陣子每次放情報都會讓人激動一下,但仔細一看才發現只是CD。</s> * <s>有使用御用聲優的習慣。</s> ** 合作次數較多的聲優有[[平川大輔]]、[[鳥海浩輔]]、鈴木達央、高橋直純、近藤隆等。 * <s>[[風評被害]]。</s> ** 和OTOMATE合作出品的《DIABOLIK LOVERS》系列作人氣太高,導致很多人對Rejet的認知處於誤解狀態。 ** <s>也令世人誤解乙女遊戲的玩家是否都是超級抖M+仇女。</s> * <s>Rejet便當店。</s> ** 旗下的遊戲不乏暴力殺人之類的<s>有病</s>內容;《もし、この世界に神様がいるというのなら》就因為過多暴力、血腥、性暗示和[[グロテスク|獵奇]]的內容而被評為CERO D級作品(即17禁)。<s>Rejet社通常運轉中。</s> * 有經營自家產品周邊的實體店「Rejet Shop」,在日本國內開了多家分店。 ** 在香港設開過有期間限定的分店(於2015年10月11日結束營業)。 * 2015年10月開始播放的原創TV動畫《Dance with Devils》,是在乙女遊戲業界首例先出電視動畫再出遊戲的企劃。 * 本文中第一個在新浪微博上開設賬號並與粉絲積極交流的乙女向作品相關法人。 === <s>QuinRose</s> === [[File:Img20914.jpg|right]] * 株式会社アートムーヴ建立的乙女遊戲品牌。代表作有《心之國的愛麗絲》系列。 * 最早是以WINDOWS系統個人電腦為面向平台,後重心逐漸轉移到Sony系家用機。 * 作品題材以[[童話]]、[[神話]]、古代為主。 ** 廣為人知的是《大陸系列》和《愛麗絲系列》。 ** 《心之國的愛麗絲》劇場版已於2011年7月30日起上映。主人公愛麗絲的聲優為[[釘宮理惠]]。 * <s>有把自己的作品來回回爐重出的習慣。</s> ** 心之國的愛麗絲從最早的PC版本開始就移植/重製了6.5次{{ref|包括《アニバーサリーの国のアリス》和預定的PSV版。}}。 ** <s>在美少女遊戲界這是常態,《[[CROSS†CHANNEL]]》、《MOON.》和《車輪之國》就有好多個版本。</s> * <s>五月攻時代的</s>作品充滿強烈個性<s>導致不被早期的玩家接受還上了[[クソゲーオブザイヤー|KOTY榜首]]</s>。 ** 玩家扮演的主人公都充滿了個性,性格上也存在著黑暗和過激的部分。 ** 雖然是全年齡的乙女遊戲,但在遊戲過程中會有明確的性暗示。 *** CERO的分級普遍比較靠上:2013年發售的11部作品中,有9部被評定為CERO D,剩下那兩部也是CERO C的分級。 ** 會有超於一般乙女遊戲的大量心理描寫。 ** 但到了後期沒有那麼特立獨行了,卻引發了一些老玩家的哀歎。 * 也有其他作品的平臺移植業務。<s>但操作很不便利。</s> * 和其他會社/品牌相比較少舉辦聲優見面會,但有自己的BEST盤歌曲集。 * 已於2015年9月25日結束業務運營,進入債務清算階段。 ** 2019年品牌重開,併入OTOMATE旗下,同時也公佈了愛麗絲系列新作。 ** <s>巧的是,OTOMATE在三年前還發過闢謠的推特。</s> === TAKUYO(拓洋興業) === [[File:Img20915.jpg|right]] * 乙女遊戲會社之一,全稱「株式会社拓洋興業」。本業是'''港湾土木建設会社'''。 ** 所以暱稱是「船廠」。<s>AQUAPLUS也就是葉子,以前還賣腳踏車呢!</s> * 1998年就涉足乙女遊戲行業的老鋪。 ** 只不過那時以「男女兼用戀愛遊戲」的形式比較多。另外在早期TAKUYO也出過GalGame(都是全年齡)。 ** 也出過兩部清水BL遊戲,其中一部玩家甚至可以決定主人公的攻受。 * 以校園風純愛喜劇為主打,部分遊戲過程中會穿插各種小遊戲。 ** 角色也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貼標籤,而更像是先有故事再有角色的塑造方式。 ** 注重角色之間的互動,主人公也更像是故事中的元素。 ** 有幾部作品的背景是互通的,會有「作品A的攻略角色會在作品B裡露臉客串」的現象。 * 但在近年來也出品了《死神與少女》《月影之鎖》《SWEET CLOWN》這類嚴肅向甚至[[鬱ゲー|帶有鬱要素]]的作品。 ** <s>女主全員[[ヤンデレ|病嬌]],所以會有殉情和把活人變成點心吃掉。</s> ** 劇本製作群卻沒有變。 * 和現今的商業<s>殘念</s>氣氛明顯遊離的品牌。<s>叫好不叫座。</s> ** <s>銷量榜上賣一千多甚至只有幾百是常見事,</s>不過第一是宣傳幅度並不大,第二本來就不是萬人向的作品。 ** <s>總體性質更像是有商業背景支撐的同人社團。</s> === 花梨(花梨エンターテイメント) === [[File:Img20916.jpg|right]] * 同人社團出身,2001年9月法人化的遊戲會社。 * 最早是做BL Game的,後來逐漸轉移成為乙女遊戲製作會社。 ** BL Game則有專門的[[姐|姊]][[妹]]品牌<s>製作人和御用聲優還是同一批</s>。 * 以哥特風為主打。甚至會出席哥特lolita茶會。 ** 題材基本是童話幻想,主人公同樣是有個性的一派。 * 創始人之一,劇本師菜摘かんな也兼任原畫師。 * 常合作聲優有飯田利信、藤原佑規、小野友樹、柿原徹也等。 * 特色更加濃厚。<s>和樓樓上一樣是KOTY常客。</s> ** 選項都有倒計時設定。 ** 主人公都有全程語音'''甚至有角色歌曲'''。 ** 攻略角色中會有女性。雖然只是友情结局,但可攻略女角的地位和可攻略男角的地位幾乎是持平的。 ** 攻略限制較多,攻略角色會有SAD END的設定。 ** 不同幕間會有轉換視角的情況,有時也會用男角的視點講述故事。 ** <s>SKIP功能不太好使。</s> * 法人化後第二作商業乙女遊戲《断罪的瑪利亞》當年引發了很大爭議。 ** 作為一個本格乙女遊戲,{{censored|可攻略角色卻基本不得善終,不是生離就是死別,中間有類似《大貝獸物語》植物迷宮的殘虐設定}}在玩家中引爆了[[地雷]]。 *** 後來出品了有美好結局補完的PSP以及PC完全版。 * [[愚人節]]會出小遊戲免費下載<s>,但即便是純校園展開,劇本也很報復社會</s>。 * 《英国探偵ミステリア》起氣氛逐漸大眾化,可在Steam上購得(英文)。 == 投票 == * 你喜歡的是? {{vote|section=1}} == 回應 == {{pcomment|section=2}} == 備註 == <references /> [[Category:乙女遊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Censored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olor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H0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Iumb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Pcommen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b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ef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Stub row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Synchro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V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乙女遊戲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可用模板
使用須知
暗色模式
常用分類
成句
動畫
漫畫
遊戲
角色
聲優
TCG
所有頁面
所有頁面
近期變更
所有變更
Sidebar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外部連結
Facebook專頁
Cam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