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類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
現時Reko Wiki可能會出現連線不穩的情況,如有相關問題發生可以留意Discord群組。 |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
兩棲類/両生類/Amphibian
本條目是個科普、且兩棲類是研究不完的史詩大坑。歡迎各位博學島民隨時補充並且糾正錯誤。 |
本條目主要討論『現生兩棲動物』,視情況補充一些古代滅絕生物的種種。 |
簡介
- 是一支變溫、卵生、營水陸兩棲的肉食性四足脊椎動物,在生物分類學上構成名為兩棲綱。
- 特徵為表皮裸露、沒有鱗甲毛羽等覆蓋物、皮膚透過分泌粘液以保持濕潤、四足有趾而無爪。
- 由於卵缺乏卵殼保濕,所以必須產在水中。幼體出生後必須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年後大多可以在陸上生活、用肺和皮膚呼吸。
- 心臟為兩心房、一心室。
- 大部份兩棲動物能透過有彈性且能伸縮的舌頭捕捉獵物,其帶黏性的舌尖能黏著獵物後將其帶回口中,而無須動用顎骨半分。
- 一些物種會以慣性吞嚥獵物,會反覆將頭部快速伸前以製造推力,從而令慣性將獵物吞進食道中。
- 由於大部份兩棲動物不會咀嚼獵物而是整個吞下,因此牠們大多有特別大的胃部,嘔吐時則會直接將胃吐出。
- 不長的食道內部有纖毛協助將食物推往胃中,口腔和咽喉的腺體會分泌黏液平滑食道。胃則透過分泌幾丁質酶(Chitinase)消化節肢動物的幾丁質。
起源與歷史
古生代
- 泥盆紀晚期的肉鰭魚類演化真正意義的兩棲動物,是四足動物從水域發展到陸上的中間過渡型,進化程度介於高等魚類和羊膜動物之間。
- 石炭紀是兩棲動物的全盛期,在那時有分化出許多大型種類,為淡水和陸地上的頂級捕食者,但由於食性較為單一加上對水體的適應性不及魚類、陸地生存能力又遜於羊膜動物。
- 不過在古生代沒有任何動物能撼動大型兩棲動物的淡水基本盤、他們作為淡水河系的頂層掠食者優勢地位甚至能延續至三疊紀中期。
中生代
- 中生代三疊紀開始迎來古兩棲動物命運(主要是離片椎類)的轉折點,類似身體佈局卻更耐旱的蜥形綱全面崛起、對其固有領地不斷攻城拔寨。
- 在海洋中將先來的海生兩棲動物拉下舞台徹底堵死大型海生兩棲動物的演化路線。
- 在淡水基本盤中植龍類異軍突起迅速壓倒大型離片椎類取而代之,即使植龍類滅亡其精神後輩依然壟斷兩棲動物的失土直至現代。
- 此後那些體型較大的傳統離片椎類只能憑藉比蜥形綱耐寒的特點。在南極附近保留少數種類龜縮至白堊紀中期。此後傳統離片椎類徹底滅絕。
- 只有滑體亞綱以小型化和極致特化硬是從低級生態位中擠出活路。大體而言食蟲維生。為現代兩棲動物留下復甦的火種。
- 目前已經確定最早的蛙類(無尾目)、蠑螈類(有尾目)、蚓螈(無尾目)皆起緣於三疊紀時期。
新生代
- 現存的兩棲動物只剩滑體亞綱,且多數體型較小,總共有7000多種,在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僅次於輻鰭魚類和羊膜動物。
文明時代
- 由於匍伏移動又是變溫動物的關係,兩棲類和爬蟲類在以前的生物分類上常被搞混,而生物分類學家卡爾·林奈在《自然系統》中將硬骨魚類以外的冷血脊椎動物都歸類於兩棲類。
分類
新分類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離片椎類(已滅絕)
- 滑體亞綱
- 有尾目
- 無尾目
- 無足目
林奈《自然系統》
- 動物界
- 兩棲綱
- 爬行目 Reptiles
- 包含現今的有尾目和無尾目
- 蛇行目 Serpentes
- 包含現今的無足目
- 游行目 Nantes
- 爬行目 Reptiles
知名現存兩棲類物種列表
有尾目
- 幼體是帶有外鰓的蝌蚪,成體顧名思義還保有尾巴。
- 分為隱鰓鯢亞目和蠑螈亞目兩類。
- 隱鰓鯢亞目又分為隱鰓鯢科(大山椒魚)和小鯢科(山椒魚)。
- 蠑螈亞目就是俗稱的蠑螈,許多種類都帶有毒性。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大鯢/大山椒魚 | Andrias | 隱鰓鯢亞目、隱鰓鯢科 | 中國、日本 | 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在溪流裡捕捉魚蝦為食。
傳說大鯢的叫聲像嬰兒啼哭,因此又稱為娃娃魚,然而大鯢其實不會叫。 |
其肉被認為具有神奇的療效,加上環境破壞嚴重造成野生大鯢瀕危。中國於1970年代開始進行人工養殖,卻因缺乏科學管理導致雜交混亂,野放後反造成原生種瀕臨絕種。 | |
美洲大鯢 | 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 | 美國 | 隱鰓鯢亞目唯一不在亞洲的物種。 | |||
小鯢/山椒魚 | Hynobiidae | 隱鰓鯢亞目、小鯢科 | 亞洲 | 棲息在高海拔或高緯度的低溫地區,傳說帶有山椒的香氣。 | 台灣原生的五種有尾目全屬於山椒魚,而且都是特有種。 | |
火蠑螈 | Salamandra salamandra | 蠑螈亞目、蠑螈科 | 歐洲 | 黑色的身體配上黃色斑紋,能分泌毒素。 | 棲息在落葉林中,躲在木柴中的火蠑螈從火爐裡逃出來時,被古人認為是生於火中。 | |
肋突螈 | Pleurodeles | 非洲、歐洲 | 能夠撐開肋骨刺穿皮膚,變成尖刺抵禦敵人。 | |||
墨西哥鈍口螈 | Ambystoma mexicanum | 蠑螈亞目、鈍口螈科 | 墨西哥 | 有著幼態成熟的性質,通常墨西哥鈍口螈在成年時仍保留外鰓。
具備脊椎動物中罕見的強大再生能力,能夠復原斷肢,甚至連腦組織都能再生。 |
又名六角恐龍,作為熱門寵物被人大量繁殖,但在原產地是瀕臨絕種的物種。 | |
虎紋鈍口螈 | Ambystoma tigrinum | 美國 | 幼體可以選擇在陸地上生活或是會維持幼態持續。 | 虎斑鈍口螈只有在陸地環境不適時才會維持幼體形態,這種形態會偏好對自己幼小的同類下手。 | ||
洞螈 | Proteus anguinus | 蠑螈亞目、洞螈科 | 歐洲 | 眼睛已經退化,最長壽的記錄是102歲。 | 在古代歐洲被視為龍的一種。 | 檔案:洞螈.jpg |
無肺螈 | Plethodontidae | 蠑螈亞目、無肺螈科 | 美洲、義大利、韓國 | 身體細長、四肢短小。肺部退化,使用皮膚呼吸。 | 蠑螈亞目中種類最多的一科,也是唯一分布在熱帶氣候的蠑螈。 |
無尾目
- 俗稱蛙或蟾蜍,分為始蛙、中蛙、新蛙三個亞目,而大多數的種類都屬於新蛙亞目。
- 卵會孵出鰓呼吸、偏草食性、無四肢的蝌蚪,經過變態就會變成有四肢、肺和皮膚呼吸、完全肉食性,同時成體的尾巴會退化掉而得名。
- 在陸地生活方面比其他兩棲動物還要更先進,雖然多數成體的確不需要水生活,但仍然要在水中產卵和變態。
新蛙亞目
- 大眾所熟知的蛙類都屬於此類。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箭毒蛙 | Dendrobatidae | 箭毒蛙總科 | 中南美 | 大多體色鮮豔且身懷劇毒,被當地原住民用來製作毒箭。 | 毒素來自於吃下的有毒昆蟲,人工飼養時是無毒的。 | |
番茄蛙 | Dyscophus antongilii | 姬蛙科 | 馬達加斯加 | 因身體鮮紅而得名。遇到天敵時會膨脹身體來虛張聲勢,要是被咬住其皮膚會分泌膠水將天敵的嘴粘在一起。 | ||
大足短頭蛙/沙漠雨蛙 | Breviceps macrops | 南非、納米比亞 | 棲息在沙漠中,旱季時在地底休眠。
卵用黏液包裹後埋藏在沙裡,會直接孵出小蛙。 |
|||
阿馬烏童蛙 | Paedophryne amauensis | 新幾內亞 | 體型極小(約7.7mm),生命週期中並無蝌蚪階段。 | 為現存最小的獨立脊椎動物[1]。 | ||
黑掌樹蛙 | Rhacophorus nigropalmatus | 樹蛙科 | 東南亞 | 俗稱飛蛙,每當牠們逃離掠食者時,就會亮出位於趾間的蹼來滑翔,滑翔的長度可達超過15公尺。 | ||
褐樹蛙 | Buergeria robusta | 台灣 | 台灣特有種。雙眼到嘴尖有著淡色的三角形斑紋。雄蛙在繁殖期時體色會變成金黃色。 | 檔案:褐樹蛙.JPG | ||
苔蘚蛙 | Theloderma corticale | 越南 | 有迷彩花紋和充滿疙瘩的皮膚,擬態能力強大。 | |||
非洲牛箱頭蛙 | Pyxicephalus adspersus | 箱頭蛙科 | 非洲 | 俗稱非洲牛蛙。攻擊性強,嘴裡還有尖齒。 | 也有暖男的一面,除了會看守卵和蝌蚪,也會挖水道讓水塘乾枯的蝌蚪游進來。 | |
美洲牛蛙 | Lithobates catesbeianus | 蛙科 | 原產地北美 | 叫聲響亮如牛,因而得名。 | 被引入到世界各地,由於體型巨大的關係,對當地的小型魚類、兩棲類來說是可怕的天敵。
由於體型大肉多,因此也有人養殖牛蛙作為食用。 |
|
木蛙 | Lithobates sylvaticus | 北美 | 到了秋天體內會囤積澱粉,而這些澱粉會轉化為葡萄糖和血糖,讓自己在全身冰凍的情況下使體內的水分不會凝結。一旦天氣變暖後,身上的冰會溶解並流入細胞內、血液就開始流動、心臟並開始運作,木蛙便會清醒過來。 | |||
巨諧蛙/霸王蛙 | Conraua goliath | 巨諧蛙科 | 中非 | 現存最大的蛙類,軀幹可達30公分、重達3公斤。 | 主食包括了脊椎動物,甚至還有吃過蝙蝠的紀錄。 | |
毛蛙/壯髮蛙 | Trichobatrachus robustus | 節蛙科 | 中非 | 身體後側的毛髮實際上是延伸的皮膚,可以提高表皮呼吸的效率。能夠折斷指骨露出尖銳的斷面,使用 |
||
紫蛙 | Nasikabatrachus sahyadrensis | 紫蛙科 | 印度 | 棲息在高山上,由於河流湍急,蝌蚪身上有吸盤。
成蛙住在地洞中以白蟻為食,只在繁殖季才出來。 |
科學家先發現紫蛙蝌蚪,過了80年後才發現成蛙。 |
雨蛙總科
- 新蛙亞目的其中一個總科,有很多都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種類。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雨蛙 | Hyla | 雨蛙科 | 體長3至4厘米,上顎有齒、趾蹼發達。趾末端有吸盤可使其擅長攀爬。舌長到可以自由活動。雄蛙咽下有外聲囊,在雨天時叫聲會特別響亮。 | 某些種類稱作樹蟾。 | ||
奇異多指節蟾 | Pseudis paradoxa | 南美 | 幼體的蝌蚪跟成體的體型相反,蝌蚪時期最大可到25公分,反之成體縮水只剩7公分。 | 有報導稱其皮膚分泌物可以刺激人體胰島素分泌。 | ||
紅眼樹蛙 | Agalychnis callidryas | 中南美 | 有著紅色的眼睛、大腿內側是鮮豔的藍色。 | 卵產在水邊的樹葉上,感覺到威脅會提前孵化。 | 檔案:紅眼樹蛙.JPG | |
蟾蜍 | Bufonidae | 蟾蜍科 | 澳大利亞和馬達加斯加等海島外的世界各地 | 眼睛後方的耳下腺能分泌蟾蜍毒素、皮膚粗糙、頭部有骨質棱脊、無齒、頭部骨質化、水平瞳孔、大部份為陸棲性。未成年的雄蟾蜍睪丸前方有畢德氏器,是退化的卵巢,成年後會消失。 | 其中原生於中南美的海蟾蜍被用控制害蟲而引進澳洲等國,卻因為沒有天敵成為強勢入侵物種,ISSG已將其列為百大入侵種。 | |
沙蟾蜍/
科羅拉多河蟾蜍 |
Bufo alvarius | 美國、墨西哥 | 毒素帶有致幻效果,被人當成毒品使用。雖然可以飼養,但禁止舔食或蒐集其毒液。 | |||
盤古蟾蜍 | Bufo bankorensis | 台灣 | 台灣最常見的蟾蜍,也是台灣體型最大的原生種無尾目動物。 | |||
玻璃蛙 | Centrolene | 瞻星蛙科 | 中南美 | 腹部皮膚看起來相當透明,心臟、肝臟及消化道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為了防範掠食者攻擊卵,雄蛙幾乎會整天待在葉片上,讓部分身體覆蓋卵團。 |
||
達爾文蛙 | Rhinoderma | 尖吻蛙科 | 南美西南岸 | 雄蛙會將蝌蚪塞在鳴囊裡,直到蝌蚪變成青蛙為止。 | ||
角蛙 | Ceratophrys | 角花蟾科 | 南美 | 常見的寵物蛙,嘴巴佔身體比例的50%,咬住食物後幾乎不會鬆開。 | 常用作寵物的有鐘角蛙(C.ornata)、南美角蛙(C.cranwelli)和蘇利南角蛙(C.cornuta)。 | |
小丑蛙/
圓眼珍珠蛙 |
Lepidobatrachus laevis | 檔案:小丑蛙.JPG | ||||
的的喀喀湖蛙 | Telmatobius culeus | 細趾蟾科 | 南美的的喀喀湖 | 藉由充滿皺褶的皮膚來促進呼吸。 | ||
儲水蛙 | Ranoidea platycephala | 澳雨蛙科 | 澳洲 | 能吸收體重50%的水,並把水儲存在膀胱和皮膚裡。當地面乾涸時,儲水蛙會開始挖地洞鑽進深處,然後將自已包圍在由皮膚產生的防水繭裡面,一但下雨時就會破繭而出返回地面。 | 當地的原住民會利用牠們來尋獲水源。 | |
猴樹蛙 | Phyllomedusa bicolor | 若雨蛙科 | 南美 | 體表會分泌能防水防曬的蠟質。
不擅長跳躍,而是像變色龍一樣在樹枝上爬行。 |
其他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尾蟾 | Ascaphus | 始蛙亞目、尾蟾科 | 北美 | 雄蛙有像尾巴的交接器,行體內受精。 | ||
滑蹠蟾 | Leiopelma | 始蛙亞目、滑蹠蟾科 | 紐西蘭 | 卵產在潮濕的地面上由雄蛙保護,卵會直接孵出小青蛙。 | 紐西蘭唯一的兩棲類。 | |
產婆蟾 | Alytes obstetricans | 始蛙亞目、盤舌蟾科 | 西歐 | 雄蛙會將卵黏在後腿上保護。 | ||
負子蟾 | Pipa pipa | 中蛙亞目、負子蟾科 | 非洲 | 繁殖期母蛙的背部皮膚會膨脹成海綿狀,交配後雄蛙會將卵押入母蛙的背部,讓母蛙背著卵活動。卵最後會直接變成小蛙從母親的背上鑽出,之後母蛙背部的 |
||
非洲爪蟾 | Xenopus laevis | 非洲東南部 | 完全水生的蛙類,身體扁平、前腳無蹼。
接觸到人尿液中的hCG就會排卵,可以用來驗孕。 |
作為實驗動物和寵物被人類大量繁殖,但也成為世界各地的入侵種,身上攜帶的蛙壺菌更是對其他兩棲類造成致命的傷害。 | ||
三角枯葉蛙 | Megophrys nasuta | 中蛙亞目、角蟾科 | 東南亞 | 擬態成枯葉的模樣,造型奇特而常被當成寵物。 | ||
髭蟾 | Leptobrachium liui | 中國 | 繁殖期雄蛙的上顎會長出一排黑色的角質尖刺,用來和其他雄蛙搏鬥。 | 蝌蚪期長達三年,可以長到十公分大。 |
無足目
- 通稱蚓螈,四肢退化,看起來像蛇或蚯蚓。
- 行體內受精,有許多物種是卵胎生的。
- 大多生長在地底,眼睛極小且被皮膚覆蓋。
- 肛門靠近身體末端,因此蚓螈的尾巴極短。
名稱 | 分類 | 分布 | 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伊氏真蚓 | 真蚓科、閉管螈屬 | 南美亞馬遜河流域 | 目前人類對伊氏真蚓的習性尚未完全摸透也未知該物種數量多寡。 |
以兩棲類為主題的作品
以下部分歡迎各位補完,已有者請不要重複登錄。 |
僅討論以真正的兩棲類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作品,具備兩棲類元素的人外暫且不列入討論。 |
三次元作品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大青蛙劇場 | The Muppet Show | 美國知名布偶劇,後被迪士尼收購。 | 最令人印象深刻莫過於兩棲類主角和豬小妹的異種戀。 |
動畫、漫畫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Keroro軍曹 | ケロロ軍曹 | 一群青蛙型外星人為了侵略來到地球後卻一直耍蠢的故事。 | |
根性青蛙 | ど根性ガエル |
電玩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青蛙果汁機 | Frog Blender 2000 | 一隻在果汁機裡的青蛙會不停的咒罵玩家,並根據果汁機的強度做出反應,調到最大強度時青蛙就會瞬間被絞成碎片。 | |
青蛙過河 | Frogger | 1981年的街機遊戲,操控青蛙躲避障礙回家。 | |
青蛙跳河 | Frogapult | 用投石器把青蛙投到指定位置,失敗了會被食人魚和鱷魚吃掉。 |
文學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青蛙王子 | Der Froschkönig oder der eiserne Heinrich | ||
蛙鼠之戰 | Βατραχομυομαχία | ||
山椒魚戰爭 | Válka s mloky | 卡雷爾·恰佩克的科幻小說。 | |
柳林中的風聲 |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 主角之一是蟾蜍,其餘三個都是哺乳類。 |
神話與傳說
名稱 | 原文 | 典出 | 解說 | 備註 |
---|---|---|---|---|
金蟾 | 中國 | 道教傳說中的一隻三足蟾蜍。
傳說中廣陽真人劉海蟾的親人雖為官甚貪,但尚知禮佛修道,因此死後未入地獄而是被貶為三足金蟾歸東海龍王管轄,為了懲罰所以金蟾每走一步就會吐一枚金錢。劉海蟾修道有成後以一串金錢釣三足金蟾出海,自此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周濟窮人,這即是「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之說。 |
因此典故,所以金蟾被視為招財之物,常用作建築裝飾和擺設。 | |
海奎特 | Heqet | 埃及 | 代表繁殖的女神。以青蛙為象徵物,有時會以青蛙的形象示人。 | |
大蟾蜍 | 大蝦蟇(おおがま) | 日本 | ||
多邇具久 | 多邇具久(たにぐく) | 日本 | ||
沙羅曼達 | salamander | 古希臘 | 在鍊金術中是代表火元素的元素精靈 |
相關連結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 ↑ 最小的脊椎動物是鮟鱇目雄魚,但牠是寄生性,且寄生過程中會逐一退化掉各種器官微縮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