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魚/さかな/うお/fish

同步率達到100%

本條目在New Komica wiki (仮)於2024年03月17日 14:52出現新的編輯。
為了同步需要,機器人已把出現在New Komica wiki (仮)的新編輯搬過來。
若你為Fandom端使用者,請移駕至此持續編輯條目

如有覆蓋掉舊編輯,請於歷史紀錄中復原,同時亦檢查New Komica wiki (仮)的內容是否相容。如有更新內容,請把此模板撤掉。


本條目是個科普、且魚類是研究不完的史詩大坑。歡迎各位博學島民隨時補充並且糾正錯誤。
至於軟骨魚類在Komica wiki已有專用條目,在此條目只會依需求簡單帶過,詳細介紹直接點擊「」條目即可。

簡介

  • 脊索動物門下原始脊椎動物的直系演化支,基本上包含了現今絕大多數的水生脊椎動物。
  • 現代魚類的共通特徵是:有鰓的水生動物,缺乏四肢及肢末端的指,且皮膚表層含有細毛。
    • 廣義上從魚類硬骨魚中古老肉鰭魚演化登陸的四足形類後代[1]可以算是硬骨魚一族,只是這些物種經過陸上演化的分歧,型態已跟一直留在水中的其他硬骨魚差異太大,因此平常不會當作硬骨魚甚至是魚類討論。
      • 因此現代的脊椎動物基本上就是包含直系的魚類+四足形類分支這兩大系而已。
      • 也造成亞綱分級下又回升到總綱的分級(四足形亞綱→四足總綱)。
    • 所以廣義上現代的地球是魚類世界。
    • 部分脊索動物在名稱上帶有魚字,外觀看起來也像魚,但是實際上不屬於科學定義上的魚類,例如脊索動物─頭索動物中的文昌魚。
  • 魚類絕大部份屬於變溫動物,少數具有內溫能力將體溫維持在較高溫度[2]
  • 現代的水生生態圈是魚類的天下,幾乎所有的水域中都有魚且多具備頂層掠食者在其中[3],同時魚類比其他的脊椎動物有更多的物種多樣性。
    • 現代脊椎動物物種約6萬6千多種,魚類就佔了一半多(約53%)。
  • 伊藤潤二的作品之一。

起源與歷史

古生代

  • 在寒武紀大爆發以來各種動物類群一個個花招百出,但比起強勢的節肢動物與緊追在後的軟體動物,魚類老祖先的各式脊索動物這時候只是一群被其他物種吃的邊緣化物種。
    • 其中的一支:脊椎動物在演化探索的過程中漸漸找出了與其他動物過招的路線,演化成以海口魚(Haikouichthys)、昆明魚(Myllokunmingiida)為代表的原始魚類,開始了脊椎動物的漫長征程。
  • 奧陶紀時,魚類發展出質地類似牙齒的鱗片護身,但此時的演化仍不完善所以依然持續邊緣中。
  • 志留紀眼看著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已經不甘於水中爭霸開始朝陸上發展,魚類依然被節肢動物的海蠍們穩穩壓制,在生存壓力下魚類嘗試著更多的演化方向,開花成鰭甲魚類、缺甲魚類、花麟魚類以及骨甲魚類的不同演化方式。
  • 到了志留紀晚期有顎魚類/有顎下門橫空出現,一下子改寫了整個動物界的版圖下巴微笑的時代從此到來,脊椎動物短時間內橫掃整個海洋世界,自此海洋成為脊椎動物的天下持續至今。
    • 古老的無頜魚類從此被打到冷宮中,演化出靠著吸血寄生與食腐等方式苟且到今日。
  • 從泥盆紀到二疊紀可說是魚類的黃金年代,有顎魚類的四大家族:盾皮魚綱、棘魚綱、軟骨魚綱、硬骨魚高綱全面掌握海洋世界,魚類內戰正式開打。
    • 盾皮魚首先殺出成為魚類初代王朝的王者,軟硬骨魚只能積蓄潛力改造自己以待翻身,棘魚本就比較弱勢更是被逐漸逼向邊緣化。
    • 其中硬骨魚高綱下的肉鰭魚往淡水追殺殘存的海蠍,殺得差不多了看著在陸地上歡愉的節肢動物與軟體動物後也嘗試著朝陸地上發展,不過碰到生態圈基石植物們自己玩瘋了,差點葬送在這場植物風暴中。
  • 石炭紀時,盾皮魚不幸捲入之前的植物風暴中再起不能,軟骨魚接管盾皮魚的高階生態位成為魚類內戰的大贏家,最後盾皮魚、棘魚紛紛命喪在這場內戰中,硬骨魚被排擠到一旁繼續累積改造,軟骨魚就此支配著海洋世界直到古生代結束。
    • 肉鰭魚持續嘗試登陸終於成功,演化出的四足形類就此與水中族群朝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而這群分離的異類們在日後不僅成功征服了大地與天空,更是不斷重回水中狠狠壓制著水中的遠親。

中生代

  • 二疊紀大滅絕重創了原本的霸主軟骨魚,此時第一批從陸上返回水中的肉鰭魚異類─水生蜥形綱強勢竄起,而硬骨魚終於解放長久以來的積累大幅度的多樣化廣佔水中生態圈的各種位置。
    • 軟骨魚此時內部正上演勢力移轉的空窗期,古生代當家的全頭亞綱幾近滅絕於滅絕事件中,小弟板鰓亞綱只好接棒強出頭與外敵競爭。
    • 在海生蜥形綱崛起之前,1.8~5米長的比耶魚力排眾生成為中生代地獄水族館的初代目頂層掠食者霸主。他的崛起側證輻鰭魚類的演化潛力已經得到解放。
    • 海生肉鰭魚(腔棘魚類)也不甘示弱地搞出速游魚叛逆腔棘魚等不保守的新穎種類。
    • 不過崛起的輻鰭魚真正的看家本領是佔據廣泛的主流生態位,龍魚類、鱘形目、古鱈、古鯧等新穎種類紛紛脫離古生代單調的鹹魚配置佔滿海洋生態位�,海洋越來越有我們熟悉的模樣。
    • 雖然輻鰭魚類和腔棘魚類的頂層王座很快被海洋蜥形綱直接奪冠,但輻鰭魚類從此便站穩海洋主流的格局至今不變。腔棘魚類:那我咧?其他海生脊椎動物:乖・深海養老院很舒服喔
  • 侏儸紀水生蜥形綱跟著陸上與天空的同族成功稱霸整個地球,硬骨魚當然也無法角逐水裡王座但仍充分佔據著各式生態位,軟骨魚中的弓鮫目勉強在掠食者地盤上搶了一個中上的位置維持門面。
    • 硬骨魚出現從古至今體型最大的利茲魚(Leedsichthys)這種可達10米長的大傢伙但在蜥形綱各式巨無霸面前依然不夠看,所以不敢競爭掠食地位只能乖乖當個濾食性魚類。
    • 劍鼻魚目亦演化出二代目[4]劍魚形物種擠下老古董龍魚與速游魚龍競速前進,乞丐魚科也不甘示弱再次挑戰上位掠食者。
    • 此時軟骨魚中名為古錐齒鯊的底棲動物漸漸開始改良脊椎與牙齒,牠的後代鼠鯊目將代表魚類挑戰各式返回水中肉鰭魚異類。
  • 白堊紀軟骨魚鼠鯊目正式崛起開始挑戰肉鰭魚異類的霸權,渡鴉鯊科則是去搶佔現今真鯊目所佔的中高層掠食生態位,而硬骨魚繼續在各式生態圈中多樣化,自此魚類的分工已然明確:由軟骨魚負責搶奪掠食霸權,硬骨魚負責多樣性。
    • 乞丐魚目的終極版本劍射魚總算代表輻鰭魚再次擠進上位生態位不過乞丐魚中的王者在滄龍和鼠鯊面前還是乞丐
    • 白堊紀也是各式現代輻鰭魚主流物種老祖宗紛紛出沒的時期,牠們將趁著新生代開局之生態位空缺豐富海洋。
  • 白堊紀最後的滅絕事件把這次的肉鰭魚後代─水生蜥形綱完全整垮,軟骨魚正面硬扛損傷不多,硬骨魚雖然受了傷不過仍維持住多樣性。

新生代

  • 在蜥形綱垮台後軟骨魚回歸王座,硬骨魚也從災難中復原,魚類自此開開心心的過了一千萬年。
  • 不過在古新世-漸新世時期,第二批從陸上返回水中的肉鰭魚後代─合弓綱哺乳類鯨下目崛起,但此時這群異類還尚不足以動搖魚類霸權。
  • 到了中新世時期,鯨下目家族完成了分工,出現了大型的抹香鯨科爭奪海洋霸權,軟骨魚鼠鯊目也藉著獵殺大型鬚鯨而變大,因此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
  • 時間推移到中新世末期大自然這個幕後黑手又作怪了,南北美洲的巴拿馬陸橋浮上海面極大改變洋流循環促使海水變冷,生態排位再度洗牌,鯨下目家族藉著從陸上得到的恆溫技能減少體型的縮減,但鼠鯊目卻撐不住讓體型大量縮水,自此魚類就被鯨下目像中生代蜥形綱一樣仗著體型差距的方式壓制至今。

文明時代

  • (待施工)

分類

舊分類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魚綱(並系群)

新分類

  • 動物界
  • 後口動物總門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無頷類
      • 圓口綱
    • 有顎類
      • 軟骨魚綱
      • 硬骨魚高綱
        • 輻鰭魚總綱
        • 肉鰭魚總綱
          • 腔棘魚綱
          • 肺魚四足綱
            • 肺魚亞綱
            • 四足形類(非通俗定義魚類)

林奈《自然系統》

  • 魚綱
    • 鰻鱺目 Apodes
    • 喉位目 Jugulares
    • 胸椎目 Thoracici
    • 腹鰭目 Abdominales
    • 鰓條骨目 Branchiostegi
  • 軟骨魚和八目鰻被分在兩棲綱的游行目(Nantes)、盲鰻被分在蠕蟲綱的腸蟲目(Intestina)。

知名現存魚種列表

圓口綱

  • 屬於無頜脊椎動物,演化分類上是脊椎動物中最古老也最獵奇的種類之一。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七鰓鰻(八目鰻) Petromyzontiformes 七鰓鰻亞綱 圓形的口佈滿牙齒可以吸住獵物,再用像鑿子一樣的舌頭[5]挖開獵物的皮肉吸血。

有七對鰓孔(七鰓鰻名稱的由來),並在眼後朝著尾部排成一列,因此看似有八對眼睛(八目鰻名稱的由來)。

幼體(沙隱蟲)形似文昌魚,也像文昌魚一樣濾食,需要經過一個變態過程才能發育成有腦袋的成體[6],幼體生活於淡水河流中,因此成體生活於海中的種類有洄游行爲,也有陸封型種群。

多數為吸血寄生的物種,少數是濾食性,濾食性七鰓鰻皆為純淡水魚類;雖然是經濟魚種,在部分地區襲擊其他魚類影響賣相而被視為大患。
不要亂查正面圖

檔案:日本七鰓鰻.jpg
盲鰻 Myxinidae 盲鰻亞綱、盲鰻目 世界各地 大多是深海的底棲食腐動物,眼睛被皮膚覆蓋,口前有短小的觸鬚,左右開合的口比七鰓鰻的更加獵奇。 受威脅時會分泌大量的黏液。 檔案:蒲氏黏盲鰻.jpg

軟骨魚綱

硬骨魚高綱

  • 現代除了上面的軟骨魚以及圓口綱外,其他魚類都屬於硬骨魚,佔所有魚類物種的95%,也是一般大眾最為熟悉的魚類。
  • 目前旗下主要有兩大類:輻鰭魚總綱、肉鰭魚總綱。
    • 因為肉鰭魚物種只有腔棘魚和肺魚兩類,目前還存活的物種數量加起來也不到10種,所以等於魚類絕大多數都屬輻鰭魚類。

肉鰭魚總綱

  • (待施工)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腔棘魚 Latimeria 腔棘魚綱、腔棘目、矛尾魚科 東非、東南亞 漆黑的身體配上雜亂的白色斑點,尾部程菱形因而稱為矛尾魚。 先發現化石後才補捉到活體,著名的活化石。 檔案:腔棘魚.jpg
美洲肺魚 Lepidosirenidae 肺魚四足綱、肺魚亞綱、美洲肺魚目 南美、非洲 胸鰭和腹鰭變成細繩狀,鱗片細小不明顯。

成年後魚鰓退化,直接用魚鰾呼吸空氣。

旱季時會躲進泥巴裡休眠。 檔案:非洲肺魚.jpg
澳洲肺魚 Neoceratodus forsteri 肺魚四足綱、肺魚亞綱、角齒魚目、新角齒魚科 澳洲 胸鰭和腹鰭沒有完全退化、全身覆蓋硬鱗。 據說可以活到超過100年。 檔案:澳洲肺魚.jpg
四足形類 Tetrapodomorpha 肺魚四足綱、四足形亞綱 全世界的海陸空 古生代登陸後再擴展到所有區域的異形種。 目前制霸海陸空甚至脫出地球的強者,其中某個直立物種正在看著這個條目。

骨舌魚目

  • 具有舌骨,大多為肉食性的熱帶淡水魚。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象魚/

巨骨舌魚

Arapaima gigas 巴西骨舌魚科 南美亞馬遜河 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體型可以超過5公尺200公斤。 平常看起來很悠哉,但在掠食的時候會快速的甩動尾鰭攻擊,一般水生動物會直接被拍暈,甚至成年男子被尾部直擊可能會骨折。 檔案:巨骨舌魚.jpg
紅龍/

亞洲龍魚

Scleropages formosus 骨舌魚科 東南亞 又稱美麗硬骨舌魚,另有亞種金龍和青龍。

請不要餵食人類的藥物

因為華麗的外型和風水迷信(可以替主人逃避死劫擋槍)成為亞洲有錢人的熱門炫富用寵物。

有跳出水面捕捉飛蟲的習性,在養殖時可能會跳缸。

銀帶/

雙鬚骨舌魚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南美亞馬遜河 有一對頜鬚、眼睛大而靈活、身體呈帶狀、口裂下斜、下頜有類似育兒袋的構造。
齒蝶魚 Pantodon buchholzi 齒蝶魚科 非洲中部及西部 胸鰭宛如蝴蝶的翅膀、背鰭和臀鰭往後、尾鰭中間的鰭條向外延伸、嘴大而上翻。
飾妝鎧弓魚 Chitala ornata 弓背魚科 亞洲湄公河 俗稱七星飛刀,形狀像是刀子。
象鼻魚 Mormyridae 象鼻魚科 非洲 下巴猶如象鼻而得名,能發出微弱的電壓來探測環境。
裸臀魚 Gymnarchus 裸臀魚科 非洲 形似鰻魚,會發出1伏特電力探知周圍的環境,aka水中油壓剪。

巨口魚目

  • 大多數屬於巨口魚科。
名稱 學名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蝰魚 Chauliodus sloani 全世界的溫暖海域 牙齒尖長、嘴巴無法合攏、背鰭有一條會發光的觸鬚。
穴口奇棘魚 Idiacanthus antrostomus 太平洋 雌雄異形,雌魚為50公分、雄魚只有8公分。雌魚的下巴有一條尖端發光的觸鬚。 幼魚的眼睛長在細繩狀的長柄上,眼睛會在長大後縮回去。
黑柔骨魚 Malacosteus niger 全球海域 眼睛下方有紅色發光器官尋找獵物,會張開沒有皮膜的下顎捕捉獵物。 由於很多深海動物無法感應紅色光線,所以對會發紅光的黑柔骨魚來說非常有利。 檔案:黑柔骨魚.jpg

骨鰾總目

  • 該族群具有所謂的韋伯器官(Weberian apparatus),鰾通常與鰾管和腸連接。
    • 韋伯器官是連接內耳和鰾的四對小骨,具有聽覺的功能。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虱目魚 Chanos chanos 鼠鱚目、虱目魚科 太平洋沿岸的熱帶海域 海產店常客之一,頭部在煮熟之後眼瞼會白化。 在台灣大規模養殖的食用魚類,但其肉小刺非常多,唯腹部的"虱目魚肚"是取用最多且較無小刺的部位。

由於是熱帶魚,魚塭常因寒流而損失慘重。

鯉魚/

紅褐鯉

Cyprinus rubrofuscus 鯉形目、鯉科 原產於東亞 在東亞廣泛分布,自古就是長壽、吉祥的象徵,還有日文鯉魚和戀愛的諧音梗 入侵美國的「亞洲鯉魚」是包含紅褐鯉在內的多種鯉科物種,如草魚、鰱魚、鯽魚等。
錦鯉 Cyprinus rubrofuscus haematopterus 觀賞魚1號,經過培育產生多種花色的紅褐鯉,還能和其他鯉科物種雜交出不同型態。
鯽魚 Carassius auratus[7] 常見的食用魚,對環境耐性強,已入侵到歐洲和美洲。 鯽魚的受精卵在被水鳥吞食後仍可倖存下來並穿腸而過,並由此傳播到不相連的另一個水系。
金魚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觀賞魚2號,鯽魚經育種後有各種不同獵奇凸眼的外型。 傳聞中金魚記憶力只有7秒只是子虛烏有,經實驗金魚的記憶可達數天或數周。《流言終結者》的主持人傑米·海納曼還在節目中示範過訓練金魚走迷宮,從金魚可以學習新技能驗證了記憶力真的不只7秒。
微鯉 Paedocypris progenetica 印尼 體型極小(約1cm),與下方的斯托特辛氏魚並列為最小的獨立魚類[8]
泥鰍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鯉形目、鰍科 東亞 生命力頑強,能忍受2至30度之間溫度,一旦水中缺氧時能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在氣壓低時會變得十分活躍。 海產店常客之一,同時也是餌釣和觀賞魚,亦被引進至夏威夷等地成為不利生態的入侵物種。
紅腹食人魚 Serrasalmus nattereri 脂鯉目、鋸脂鯉科 南美亞馬遜河 群居的肉食動物,一聞到血的味道就會一擁而上把帶血生物啃食個精光。 目前幾乎沒多少攻擊人類的紀錄。
短蓋肥脂鯉 Piaractus brachypomus 牙齒平整顯得像人齒。雜食性,主食是果實,傳說喜歡攻擊人的睪丸

又稱紅銀板,小時候很像食人魚。

似鯖水狼牙魚 Hydrolycus scomberoides 脂鯉目、犬齒脂鯉科 下顎長著一對顯眼的獠牙。
大顎小脂鯉 Salminus brasiliensis 脂鯉目、脂鯉科 南美巴拉圭河、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 肉食性、全身金黃色、能跳出水面。
盲魚 Astyanax jordani 墨西哥 適應穴居生活而使眼睛退化、身體變白。
巨狗脂鯉 Hydrocynus goliath 脂鯉目、鮭脂鯉科 剛果河 上下顎都長著尖牙的肉食性魚類。
阿氏短頜鮰脂鯉 Copeina arnoldi 脂鯉目、鱂脂鯉科 南美亞馬遜河 會將將卵產在葉子上,雄魚和雌魚會撲向葉子上產卵和受精,直到孵化出50個卵。雄魚每天花1/4的時間將水潑到卵上以保持濕潤。
鯰魚 Siluridae 鮎形目、鯰科 臉上有著一對能感應周圍狀況的長觸鬚,在極惡的水質下也能存活。 某些不肖業者會用以頂替鱈魚。
野翼甲鯰 Pterygoplichthys disjunctivus 鮎形目、甲鯰科 全身覆蓋鎧甲般的硬鱗,嘴巴會吸附在河底刮食苔蘚。 俗稱的垃圾魚,常被用來清理水族箱。如今已成為適應力極強的入侵物種。
湄公河鯰 Pangasianodon gigas 鮎形目、巨鯰科
電鯰 Malapterurus、Paradoxoglanis 鮎形目、電鯰科 非洲 能產生400伏特的電壓。
土虱/

蟾鬍鯰

Clarias batrachus 鮎形目、塘虱魚科 東南亞 外觀和鯰魚相似,不過有八條觸鬚,背鰭延伸到尾部。是少數能在陸地上快速移動的魚類。 在日本、美國和歐洲成為入侵種。

可製成知名甜點蜜糖土虱。

寄生鯰 Vandellia 鮎形目、毛鼻鯰科 南美亞馬遜河 會鑽進魚類的鰓裡吸血,甚至還會鑽進人類的隱私處。
坦克鴨嘴/

巨魾

Bagarius yarrelli 鮎形目、鮡科 印度、中國 可長達2公尺的巨型鯰魚。 傳說印度的巨魾吃了扔進恆河的屍體後變得更加巨大且嗜吃人肉。
鰻鯰 Plotosus lineatus 鮎形目、鰻鯰科 印度洋、太平洋 少見的海生鯰魚,有著黑色身體配上鮮豔的黃色條紋。

鰭上有毒刺,會群聚行動。

電鰻 Electrophorus electricus 電鰻目、裸背電鰻科 南美亞馬遜河 身形修長、會發出850以上的致命伏特。

鯡形目

  • (待施工)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沙丁魚 Sardina pilchardus 鯡科 會靠群居來確保安全,讓天敵難以在大批沙丁魚中找到攻擊目標。以總數量來說算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動物群體之一,其規模之大到連人造衛星都能看到。 罐頭食品的常客之一,含有豐富的DHA,能預肪膽固醇過高及心臟病、血栓病。
鯡魚 Clupea 在暗沙或岸邊聯群游弋。會用放屁來跟同類溝通。 罐頭食品的常客之一,其罐頭的氣味以迷因而出名,因為在封存於罐頭中發酵導致罐身會因此膨脹[9],所以只能在室外並置於水中開罐,否則室內就會臭氣沖天、汁水四濺。

加工成罐頭是生化兵器的等級。

鰣魚 Tenualosa reevesii 江海洄游性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殖洄游期間食量會減少,平時分散於近海中上層溯河生殖洄游,產卵後就回歸大海,幼魚則進入支流或湖泊中索餌,秋後入海長肥,直至性成熟為止。 海產店常客之一,其肉質細嫩鮮美且脂肪豐富,是中國江蘇省和浙江省的名菜。明朝以來就被當成貢品,在運送路途遙遠容易腐敗發臭的關係而有豆腐乳味,故稱臭魚。
鯷魚 Engraulis 鯷科 全球海域,主要集中在溫暖水域,在過冷和過熱的水域鮮少出現 通常可以接受很大幅度的水溫和含鹽量。群居性,具有相當的口裂和發達的鰓耙,藉以濾食浮游生物。 海產店常客之一。新鮮時可清蒸或是曬成魚乾,此外也被拿來當作披薩佐料還是不受歡迎的那種

在南美洲的漁場消長為發現聖嬰現象的關鍵。

棘鰭總目-鱸形目

  • 硬骨魚類中種類最豐富的族群。
  • 舊分類中此目幾乎是輻鰭魚的分類垃圾桶,看起來有點像的都往這丟,就算現今的新分類已將一大票都獨立出去但需再商榷,有些亞目很有可能需要再獨立出來。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狼魚 Anarhichas 杜父魚亞目、狼䲁科 鄂霍次克海、白令海 牙齒銳利、咬合力強能咬碎貝類、海膽和螃蟹。

雙親會保護魚卵。

水滴魚 Psychrolutes marcidus 杜父魚亞目、隱棘杜父魚科 位於深海,為了抵抗水壓,牠們的表皮會灌滿水分而腫起來,一旦離開水面整個身體就會崩塌變形。 有「全世界最醜動物」的稱號。
雀魚 Lethotremus awae 杜父魚亞目、圓鰭魚科 形狀像水滴、有各種顏色、腹部的吸盤會吸附在岩石和海藻上。
鱷冰魚 Channichthyidae 南極魚亞目、鱷冰魚科 南美和南極海域 生長在深海零度以下無污染的水域,以南極蝦為主食。

因為生活在低溫下氣體溶解率較高,因此體內無血紅素,又稱白血魚。

體內含有豐富的魚脂肪DHA、EPA等成分、鈣質含量豐富、營養價值高。
魴鮄 Triglidae 牛尾魚亞目、角魚科 底棲魚類。頭骨非常堅實,有些種類還有堅硬的外骨骼。魴鮄有個特徵叫做擊鼓肌肉(Drumming Muscle),以打擊魚鰾發出聲音。

有三對尖刺狀的"腳",有著靈活的脊骨,由一部分胸鰭轉化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脊骨從其餘的鰭分離出來,發展成觸角狀前腿。

蓑鮋 Pterois 鮋亞目、鮋科 印度洋、西太平洋 俗稱獅子魚,外表華麗,背鰭、尾鰭和腹鰭有毒刺。 在加勒比海變成入侵種,當地政府鼓勵人民食用獅子魚。
玫瑰毒鮋 Synanceia verrucosa 鮋亞目、毒鮋科 西太平洋、印度洋 背鰭、尾鰭和腹鰭有毒刺,會偽裝成石頭。
石斑魚 Epinephelus 鮨亞目、鮨科、石斑魚亞科 身體肥厚且口部大,不善長途迅速游泳。有些石斑魚身長可達1米以上、體重超過100公斤。

吞噬獵物時不會用撕的而是用咽頭裡的牙板碾碎。習慣等待獵物靠近,而不會追逐獵物。

海產店常客之一,在海釣活動中是很受歡迎的魚類。

一些體型較小的石斑魚是水族館的常客,但因為生長速度快而變大。

射水魚 Toxotes 鱸亞目、射水魚科 印度洋、東南亞和澳洲北部 會用舌頭頂住嘴裡的細溝後關上魚鰓壓出水柱,並射下水面上的獵物。 視力極強,能夠正確對準水面上的獵物,甚至能辨認人臉。
梭子魚 Sphyraenus 鯖亞目、金梭魚科 全球溫暖海域 形如魚雷、肉食性、性情凶暴會攻擊人類。
雨傘旗魚 Istiophorus platypterus 鯖亞目、旗魚科 太平洋、印度洋 吻部尖銳、背鰭猶如帆船。是游泳速度最快的魚類。
劍旗魚 Xiphias gladius 鯖亞目、劍旗魚科 全球的熱帶和溫帶海域 吻部為平扁且顯著延長的劍狀突起。其游速最僅次於雨傘旗魚。性情兇猛,會用吻部攻擊如鯨魚之類的大型動物。 其肉質柔軟脂肪多,是不錯的海產店食材兼著名遊釣魚,但會有體內汞累積問題所以不宜長期食用。
鯖魚 Scomber 鯖亞目、鯖科 群居。壽命最長可至11年。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鱘魚、鱈魚和鯡魚的卵為生。 海產店常客之一,其肉質堅實,除了當作鮮食還可以醃製或製成罐頭食品,其肝可提煉成魚肝油。
鮪魚 Thunnini 又稱金槍魚,是除了月魚屬和鼠鯊目外能維持體溫比周圍水溫高的魚類之一。

為活躍而敏捷的食肉動物,擁有光滑的流線型身體,是游動速度非常快的遠洋魚類。

海產店常客之一,是常被大量商業捕撈的魚類,也是釣魚活動當中相當受歡迎的目標。由於過度捕撈,尤其人類最喜愛的藍鰭鮪魚(俗稱的黑鮪魚)幾乎接近滅絕危機。 檔案:鮪魚生魚片.jpg
鰹魚 Katsuwonus pelamis 呈紡錘型、橫斷面幾乎接近於圓形、頭稍大、尾柄細強、尾鰭分叉。除胸甲與側線有鱗外,整個身體幾乎光滑無鱗。 海產店常客之一,可製成柴魚片、罐頭和生魚片。曾有雪卡魚中毒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紀錄。

體型較大的鰹魚因為肉質較接近小型鮪魚,所以常用來作為鮪魚的替代品。

油魚 Gempylidae 鯖亞目、蛇鯖科 海產店常客之一,富含油脂味道鮮美,但人類無法消化其蠟脂,食用後容易腹瀉,從肛門噴油

有異鱗蛇鯖和棘鱗蛇鯖兩種。

在日本、美國和印尼禁止作為食物販賣,但可以用來製作工業潤滑油。
黑叉齒龍鰧 Chiasmodon niger 鯖亞目、叉齒鱚科 全球溫帶至熱帶水域 深海魚之一。在抓到獵物後,其下頜就會暫時脫離使口腔容積擴大以便吞食,為了塞下去比自己大的獵物,其胃和腹部肌肉會像橡膠一樣展現出驚人的延展性。
慈鯛 Cichlidae 隆頭魚亞目、慈鯛科 非洲、中南美 在喉部有組稱為「咽頜」的構造,加上牙齒形態的分化,可方便咀嚼不同種類的食物,因此在淡水幾乎佔盡優勢。

大有部分種類會在巢穴孵卵並由雙親共同護衛,亦有孵化後將幼魚含在口中保護著,因而有「慈鯛」之稱。

每年都會發現新物種,甚至未描述。是受歡迎的觀賞魚之一。
吳郭魚 Oreochromis 莫三比克 這是數種口孵非鯽屬魚類的統稱,經過人工雜交養殖後已發展出相當多的亞種。

淡水魚的一種,環境適性強、成長速度快且不挑食,作為經濟水產是相當優良的品種,但野放出去的卻成為相當強勢的外來入侵種,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

最早人工養殖的品種是莫三比克口孵非鯽,吳郭魚之名是台灣為了紀念引入此類魚作為經濟水產的吳姓郭姓兩位人士而稱呼的,近幾年再度改良的品種又被稱為台灣鯛。

因為最早的品種出自非洲莫三比克,所以在大陸地區多是以非洲鯽魚稱呼;廣西一帶因為傳入路徑透過越南地區,所以跟著越南發音稱呼為羅非魚。 台灣1994年曾因南部流傳開來的都市傳說而使吳郭魚風評被害導致銷量大跌過一段時間。

小丑魚 Amphiprion、Premnas 隆頭魚亞目、雀鯛科、海葵魚亞科 身上的粘膜能保護自己不被海葵螫傷,並能與海葵共生。

出生時沒有性別,之後的性別是由群體的權力決定,最強的會成為雌魚。

隆頭鸚哥魚 Balistoides viridescens 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鸚哥魚亞科 有著能咬碎岩石和硬珊瑚的齒板。會在礁岩的縫隙中睡覺,睡覺時會吐出黏膜包住洞口。 一般常見的白色沙灘就是鸚哥魚排泄出來的珊瑚碎屑。
隆頭魚 Labrinae 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隆頭魚亞科 群體以一雄多雌為主,一旦帶頭的雄魚死亡,較為強壯的雌魚就會變成雄魚。
裂唇魚 Labroides dimidiatus 隆頭魚亞科、裂唇魚科 又稱魚醫生,以其他魚類寄生蟲為食,還會清理口腔、魚鰓和傷口。
三帶盾齒䲁 Aspidontus taeniatus 䲁亞目、䲁科 會冒充裂唇魚來欺騙並咬傷受害者,受害者受傷後會留下陰影以致再也不相信裂唇魚。
鯛魚 Sparidae 鯛形亞目、鯛科 世界各大洋之熱帶、溫帶沿岸的淺水區 許多鯛科具有兩性體,也就是體內同時擁有雌雄兩性的生殖腺,有些種類會雄變雌或雌變雄。 海產店常客之一,具極高的經濟和商業價值,部份種類已經被養殖,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外也是甚佳的遊釣魚類。
金線魚 Nemipterus virgatus 鯛形亞目、金線魚科 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域,肉食性,以甲殼類、頭足類為食。

金線之名是因為從眼睛後方開始有一條看似金線一般的亮黃色斑紋延伸至接近尾鰭處。

海產店常客之一,適合清蒸、香煎、紅燒還是煮湯等各種烹調方式。

棘鰭總目-魨形目

  • 其齒板能咬碎硬物,主要是咬碎貝類或甲殼類,還有釣魚線和假餌
  • 四齒魨亞目的腸子有袋狀氣囊,遇到敵害時會吞入空氣使氣囊裝滿氣體,由於氣囊位在腸子前下方加上腹面皮膚比背面鬆弛多,所以腹部遠比背部脹得大。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翻車魚 Mola mola 翻車魨亞目、翻車魨科 目前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同時也是一次產卵中數量最多的魚類。

尾骨已退化,外觀看上去的尾鰭其實是背鰭與臀鰭連接而成的。 看似只會慢悠悠地靠近海面漂浮並啃食一起飄盪的水母,但經生物學家安裝定位器追蹤後,翻車魚都在超過200公尺的深處積極狩獵,且是會食用小型魚類、魚類幼體、魷魚和甲殼動物的中階掠食者。

側游且飄盪在靠近海面的行為經研究後推測可能是要強化熱能的補充,利用在陽光下曝曬避免體溫過低,加上翻車魚的皮膚組織較硬較厚不怕小型的水鳥,藉由淺水側游也能讓水鳥幫忙清除皮膚表層的寄生蟲。 檔案:翻車魚.jpg
河豚 Tetraodontidae 四齒魨亞目、四齒魨科 體內有細菌能產生毒素,也就是河豚毒素,其致命性是氰化物的275倍,能麻痺呼吸系統。 雖然有劇毒但在東亞地區自古以來被視為珍饈,肉質堅韌有彈性,不薄切會難以咀嚼,在日本需要嚴格的許可證才可調理。
白斑窄額魨 Torquigener albomaculosus 雄魚會重複繞圓游反覆在沙堆中挖出凹槽,凹槽越多獲得交配的機率就越大。
六斑二齒魨 Diodon holocanthus 四齒魨亞目、二齒魨科 全世界熱帶、副熱帶海域 又稱刺河豚,全身佈滿尖刺狀的鱗片,受到驚嚇或是攻擊時會充氣膨脹讓尖刺豎起來。 少數幾個物種無毒可放心食用。

因為體型不大且充氣膨脹後的樣子討喜,所以也成為觀賞用魚的一種。

褐擬鱗魨 Balistoides viridescens 鱗魨亞目、鱗魨科 領域性強,會攻擊任何闖進地盤的動物。英文名「Triggerfish」源自於其強大的下顎,可以咬壞任何東西。
角箱魨 Lactoria cornutus 箱魨亞目、箱魨科 鱗片變成包覆全身的骨板,行動緩慢。 皮膚會分泌毒素,其毒素足以讓在同個水族箱的魚給毒死。

棘鰭總目-攀鱸目

  • 呼吸器官極為特化,絕大多數的種類具有叫「迷器」的呼吸補助器官,能利於低溶氧的水域存活。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攀鱸 Anabas testudineus 攀鱸亞目、攀鱸科 東亞、東南亞和南亞 生命力頑強,在乾季水位低時能以特化的器官呼吸空氣,並用胸鰭在地面上攀爬。 在越南是非常收受歡迎的傳統食物,以魚露併用陶鍋乾燒至魚露入味。
接吻魚 Helostoma temminckii 攀鱸亞目、沼口魚科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和馬來西亞 棲息於流速緩慢、水草密生的水中。雜食性。會在漂浮的水草下產卵,孵化的幼魚在兩日後即可自由遊動。以接吻而聞名,但並非親熱而是爭奪領地。 觀賞魚之一,因為其互相接吻被認為是愛情的象徵而受不少魚友喜愛。
泰國鬥魚 Betta splendens 攀鱸亞目、絲足鱸科 東南亞 雄魚極為好鬥,即使沒有在爭奪地盤只要兩隻雄魚一相遇就會變得鮮豔並大打出手、至死方休。雄魚發情時會在水面上吐泡築成「泡巢」,供雌魚在交配時產卵用。 在泰國會用泰國鬥魚互鬥來下注。
蓋斑鬥魚 Macropodus opercularis 海南島、廣東、廣西、中南半島和台灣 棲息於池塘、稻田等水流和緩的地區。群居於水草覆蓋的區域,以浮游生物和小動物為主食。跟泰國鬥魚一樣發情時會用氣泡築巢。 繼金魚後第二種被傳入西方的中國觀賞魚,也是第一種被帶到歐洲成功人工養殖的淡水熱帶魚。由於具有鬥性,早期臺灣人認為會破壞家庭和諧而忌諱飼養蓋斑鬥魚,臺灣俗諺因而有「三斑擾家」的說法;實際上為防禦孑孓、阻遏登革熱的對策。
烏鱧 Channa argus 鱧亞目、鱧科 原產於中國 喜歡在底部為泥土、水草茂盛及水流緩慢平靜的水域生活。雙親會保護幼魚,並會把卵放置於很深的巢穴。 在中國是常見的食用魚,曾在美國城市大量販賣,但部份烏鱧流出後在野外大量繁衍成為入侵物種,對當地生態造成破壞,事後美國當局禁止烏鱧的進口。

棘鰭總目-其他

  • (待施工)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飛魚 Exocoetidae 頜針目、鶴鱵亞目、飛魚科 受到驚嚇時會躍出水面,並讓胸鰭張開、拍動尾鰭滑翔,是少數能滑翔的魚類。 滑翔的時速可達70公里、在海平面上的高度可達6公尺、最長時間可到45秒。

在蘭嶼達悟族有重要的文化地位。

檔案:阿戈鬚唇飛魚.jpg
鶴鱵 Belone belone 頜針目、鶴鱵亞目、鶴鱵科 嘴巴又尖又長,下巴又比上顎長一些。戽斗 跳出水面時會因為嘴尖而常無意造成人傷亡。
秋刀魚 Cololabis saira 頜針目、鶴鱵亞目、秋刀魚科 北太平洋 其名稱源自於修長如刀的體型和在秋天生產的習性。

為表層洄游性魚類、無胃腸短、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為食。

海產店常客之一,尤其在日本料理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食材之一(與代表春天的香魚相對),最常見的烹製方式是將整條鹽烤並搭配白飯、味噌湯、蘿蔔泥一同食用。

某個海戰遊戲的打撈活動會令人要死不活

比目魚 Pleuronectiformes 鰈形目 兩隻眼睛長在同一邊,側躺在海底生活,會藏身沙中伺機捕食。

幼魚看起來跟正常的魚無異,過幾個月後幼魚的臉會傾斜,從垂直對稱變成水平對稱,此外身體的骨骼也會改變使其更適合側身生活。

大比目魚是海產店鱈魚詐欺常客之一,又稱作扁鱈、冰島鱈。

會因外界環境變色,由色素細胞的肌纖維控制細胞脹縮,當色素粒不斷擴散時,體色就變濃;而色素粒縮小時,體色就變淡。

海馬 Hippocampus 海龍魚目、海龍魚科 立著身體用小小的魚鰭游動,泳速非常慢,平常用捲曲的尾部勾住周遭的物體。

雌魚會把卵產在雄魚腹部的育兒囊裡,等到囊裡的卵孵化後就會產生出雄魚生小孩的錯覺。

雖然不是主要的食用魚,但在東亞卻被當成藥材的一種,導致海馬受到嚴重的生態威脅。
葉海龍 Phycodurus eques 澳洲南方 擬態成海藻的樣子,全身長滿像海藻的凸起物。 雖然在國際保育上的等級是無危,但在澳洲被當成重點生物保護,不得隨意抓補和出口。
彈塗魚 Periophthalmus 鰕虎目、背眼鰕虎科 能用濕潤的皮膚和鰓室中的水分在離水時呼吸,胸鰭較為發達、腹鰭癒合成吸盤讓彈塗魚具備爬行能力,是少數具有暫時離水能力的魚類。

生活於低鹽度的河口紅樹林淺灘區,在水底泥沙中挖穴築巢,退潮時會爬出洞穴覓食。 中國成語中的「緣木求魚」就是指彈塗魚。

胸鰭甚至演化出類似肉鰭魚類的肉柄。
大彈塗魚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體型較大身上有螢光藍點,胸鰭在中間接合及前彎有如枴杖,可強化爬行與彈跳能力。
雷氏鰻鰕虎 Odontamblyopus lacepedii 鰕虎目、鰻鰕虎科 東北亞 長得像異形,眼睛退化不明顯,有著一口尖牙。 佐賀特產的雷氏鰻鰕虎餃子可以說是獵奇版的仰望星空派。
鰕虎 Gobiinae 鰕虎目、鰕虎科
斯托特辛氏魚 Schindleria brevipinguis 體型極小(約8mm),與上面的微鯉並列最小的獨立魚類。
孔雀魚/

孔雀花鱂

Poecilia reticulata 鱂形目、花鱂科 南美 雄魚有鮮豔的體色和寬大的尾鰭。 常見的觀賞魚之一。
四眼魚 Anableps anableps 鱂形目、四眼魚科 中南美 眼睛有兩塊視網膜,可以同時看上下兩方。
大斑躄魚 Antennarius maculatus 鮟鱇目、躄魚亞目、躄魚科 擬態成一塊海綿,頭上有吸引獵物的釣餌。不會游泳,而是用粗壯的胸鰭在水底爬行。
疏刺角鮟鱇 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 鮟鱇目、棘茄魚亞目、鞭冠鮟鱇科 雌雄異形,交配時雄魚會變成雌魚身體的一部份。一開始雄魚會咬住雌魚以吸血維生,不久雄魚的嘴會逐漸融入雌魚皮膚中,接著很多器官也會隨著消失,最後變成雌魚的生殖工具,因此雄魚的體型皆會退化至極微小,是現存體型最小的脊椎動物。

一隻雌魚可以同時被多隻雄魚寄生。

棘頭光棒鮟鱇 Photocorynus spiniceps 鮟鱇目、角鮟鱇亞目、鬚角鮟鱇科 體型較小的鮟鱇目魚類。
Echeneis naucrates 鰺形目、鮣魚科 藉於頭部的吸盤貼在比自己大的動物身上生活。一旦吸附後會擠出吸盤內的水,藉著大氣和水壓讓吸盤牢固地附在物體表面上。 有些地方的漁民會利用鮣魚來捕魚,漁民只要把鮣魚綁起來並拉緊繩子就能將漁獲拉上船艙。
鬼頭刀/

鯕鰍

Coryphaena hippurus 鰺形目、鱰科 身體是青綠色的,死亡後顏色會變得黯淡。能夠跳出水面追擊飛魚。
燈眼魚 Anomalops katoptron 金眼鯛目、燈眼魚科 西太平洋 眼睛下方的臉頰裡有發光細菌,會使其血管網絡不斷發光,可用於狩獵和躲藏,甚至能和同類溝通。
黃鱔 Monopterus albus 合鰓目、合鰓魚科 東亞、東南亞 形似鰻魚,但全身的鰭都已退化。 海產店常客之一,在越南和中國都是重要食材,光是加工方法就有不下數十種。黃鱔死後身體會僵直的像棍子一樣,而且體內還會產生有毒物質,所以黃鱔最好要用鮮食。
火焰泥鰍/

長吻棘鰍

Macrognathus aculeatus 合鰓目、棘鰍科 東南亞 形似泥鰍,但頭部是三角形,背部呈鋸齒狀。 在台灣十分稀有。

原棘鰭總目

  • 絕大多數為洄游性魚類。
  • 有很多是生魚片和冷食物的常客。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白斑狗魚 Esox lucius 狗魚目、狗魚科 北美洲和歐亞大陸 主要棲息在有植被生長的泠水水域。肉食性,無論獵物是陸海空全都不挑剔。 可作為觀賞魚、遊釣魚及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櫻鱒 Oncorhynchus masou 鮭形目、鮭科 朝鮮半島、鄂霍次克海、圖門江、黃海中部 洄游性魚類,現已形成陸封型種群。 台灣有特有亞種「櫻花鉤吻鮭」。
虹鱒 Oncorhynchus mykiss 北美北部、太平洋西岸 棲息在低溫淡水中,也有一種名為「硬頭鱒」的種類在不同的季節生活於淡水或海水。 曾作為食用魚被移入多個國家,但在一些地區成為入侵物種。
哲羅魚 Hucho taimen 亞洲北部 冷水性淡水食肉魚。 肉質鮮美,目前新疆一帶的哲羅鮭已有一段時間未出現過,似乎已經絕種,而目前全中國的哲羅魚幾乎所剩無幾。
大西洋鮭 Salmo salar 北大西洋海域及周邊河流 魚苗及魚秧有領地性,會互相攻擊,但很多時會組成群落,尤其是在離開流域的時候。 成年的大西洋鮭比其他鮭魚更具攻擊性,在北太平洋已經成為入侵物種,會攻擊大鱗大麻哈魚、銀大麻哈魚等原生鮭魚。
褐鱒 Salmo trutta 廣泛分布歐洲,現已被引進世界各地 在某些地區已經成為入侵物種。
紅點鮭 Salvelinus 大多數種類身體上有淡奶油、粉紅色或紅色斑點。鱗片較小。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下葉有白色或乳白色的前緣。 許多成員是流行的游釣魚,而其中的一些則是商業性漁業和水產養殖對象,其中像是湖紅點鮭和北極紅點鮭,甚至逃脫成為入侵物種。
柳葉魚 Spirinchus lanceolatus 胡瓜魚目、胡瓜魚科 日本北海道 眼大、鱗小、背鰭居中、脂鰭低長、臀鰭位於背鰭後下方。 多為取食產卵期的雌魚,魚身連同魚子同時食用。另一種意義上的親子丼
香魚 Plecoglossus altivelis 胡瓜魚目、香魚科 東亞 溫水性中小型淡水魚。依分布區內有三個不同的生態系,分別是終生生活於湖泊的「陸封型」、在繁殖期上溯到河川產卵的「溯河型」和生活在河川中上游的「降海型」。 海產店常客之一,其肉會散發瓜類的香氣。雄魚會打鬥爭奪地盤,而產生了在活的香魚身上裝魚鉤的「友釣法」。
大鰭後肛魚 Macropinna microstoma 水珍魚目、後肛魚科 可以從透明的頭部看到兩顆綠色的大眼睛。

海鰱總目

  • (待施工)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鰻鱺 Anguilla 鰻鱺目、鰻鱺亞目、鰻鱺科 降河洄游性魚類,在淡水中生長、入海產卵。鰻鱺的洄游一般在夜間進行,初期身體肥滿,但途中消耗能量大又不會攝食,因此產卵後多半都力竭而死。 海產店常客之一,可燒烤、煮湯或紅燒很貴
糯鰻 Congridae 鰻鱺目、康吉鰻亞目 藏身於岩礁洞穴中,有時會與其他種類的鰻魚共生,夜間會出來覓食,食物為肉食,但也有食腐傾向。
花園鰻 Heteroconger 鰻鱺目、康吉鰻亞目、糯鰻科 印度洋、太平洋 躲在沙地中只露出上半身,遇到危險時可以馬上鑽入沙中。 各地水族館常見的觀賞魚種,後來因為動畫迷因更加為人所知
波路荳齒蛇鰻 Pisodonophis boro 鰻鱺目、康吉鰻亞目、蛇鰻科 印度洋、太平洋 居住在河口的泥灘裡,頭部較身體膨大、牙齒為顆粒狀。 俗稱土龍,通常會做成藥酒。

同科的尖吻蛇鰻和紫身短體蛇鰻也會被視為土龍。

Muraenidae 鰻鱺目、鯙亞目 有兩副顎部,另外一副顎部是位在咽喉深處的「咽顎」,一旦前顎咬住獵物後咽顎會伸出來撕咬獵物。
吞鰻 Eurypharynx pelecanoides 囊鰓鰻目、寬咽魚科 深海魚的一種,有著像鵜鶘一樣的巨大口部。

副棘鰭總目

  • (待施工)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月魚 Lampris guttatus 月魚目、月魚科 身體圓扁,外觀有點像翻車魚,日語叫アカマンボウ(紅翻車魚)。 已知唯一全身恆溫的魚類,能在冰冷的深海裡維持活動力。
皇帶魚 Regalecus glesne 月魚目、皇帶魚科 體長最長的硬骨魚類。 古代曾被當成大海蛇或人魚。
鱈魚 Gadus 鱈形目、鱈科 加拿大、冰島、挪威、俄羅斯和日本北海道海域 海產店常客之一,肉為雪白色、嫩滑結實、味淡且脂肪量低。代表性的料理有馬介休、鹼漬魚和明太子。死後鮮度會快速下降,在產地有「鱈魚就要在岸邊吃」的俗諺。
隱魚 Carapidae 鼬魚目、隱魚科 印度洋、太平洋 身體細小,從肛門鑽進海參體內寄生,某些種類還會以海參內臟為食。

其他

名稱 分類 分布 能力、特徵 備註 圖片
多鰭魚 腕鰭魚綱、多鰭魚目、多鰭魚科 很早期就從輻鰭古鱈類分家,但現生種類要到晚白堊紀才出現。其中不少種類也有肺,能在陸地上活動。
鱘魚 輻鰭魚綱、軟質亞綱、鱘形目、鱘科、鱘屬 硬骨魚改良型MKI。 魚子醬的來源,與鵝肝、松露並列「西方三大珍味」。歐美的魚子醬主要來自鱘魚、而俄羅斯和伊朗的大多來自鰉魚。
鰉魚 輻鰭魚綱、軟質亞綱、鱘形目、鱘科、鰉屬
福鱷 輻鰭魚綱、全骨下綱、雀鱔目、雀鱔科、大雀鱔屬 硬骨魚改良型MKII,南美洲的淡水小霸王。
三腳架魚 輻鰭魚綱、真骨下綱、仙女魚目、爐眼魚科、深海狗母魚屬 用細長的腹鰭和尾鰭插在海底休息,胸鰭上有許多長鬚可以探測獵物。

以鯊魚以外的魚類為主題的作品

以下部分歡迎各位補完,已有者請不要重複登錄。
僅討論以真正的魚類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作品,像人魚這種具備魚類元素的人外暫且不列入討論。
至於釣魚有關的內容在Komica wiki已有專用條目,在此條目不會多做介紹,詳細介紹直接點擊「釣魚」條目即可。

三次元作品

作品 原文 解說 備註
食人魚系列 Piranha 異變食人魚攻擊人的事件。 包含1978與1982年的舊系列以及2010與2012的新3D系列。

動畫、漫畫

作品 原文 解說 備註
海底總動員系列 Finding Nemo 大堡礁的小丑魚尼莫遭到潛水員抓走,他的爸爸馬林在擬刺尾鯛多莉的協助下前往雪梨救出尼莫。

小丑魚有著順序性雌雄同體的生態,理論上馬林會變成雌性跟尼莫交配。

皮克斯與迪士尼合作的電腦動畫電影,十多年後出了第二集《Finding Dory》。
我家浴室的現況 オレん家のフロ事情 人魚住進人類浴室的喜劇動畫。 原作後面還有登場一位小丑魚-真柄。
地縛少年花子君 地縛少年花子くん 女主角寧寧因為吞下人魚鱗片,詛咒變成被水潑濕就會變成魚類。
ギョ 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之一。有別於其他作品強調靈異要素,這部的怪物是人類科技的產物。

男主角阿忠和其女友華織去度假參加完潛水活動回度假小屋休息時一直聞到臭味,正當他們找不到味道來源時,阿忠仍在外面調查時聽見華織在房間內發出尖叫,打開房門一個生物快速衝出來,阿忠趁牠跑進角落時用桌子撞向牠,卻發現了這生物是一個身上長著類似腳的機器且已經嚴重腐爛的魚。
之後世界各地開始出現這種長著腳的大量海生生物走向陸地攻擊人類,而人類被牠們攻擊即使沒死,但都會感染到病菌變成全身綠皮肥腫醜化,最終感染者都會搭上這些暴死的魚之前搭坐的機器變成新品種的「魚」。

動畫OVA版兩位主角遭遇完全顛倒互換過來,可能動畫組不想美美的華織變成原作那悽慘下場就把她升格為第一主角,部分負面個性分給動畫組硬生出來的兩位好姊妹,也就是說華織就是被大幅排毒+主角威能滿點的第一主角。
啪嗒啪嗒 파닥파닥 主角啪嗒啪嗒是一條從大海被漁民捕獲後賣到一家碼頭海鮮餐館的雌性鯖魚。

她和一群從未去過大海,在漁場裡長大的魚們被關在一個離大海不遠的魚缸內。鯖魚啪嗒啪嗒不肯認命被捕,瘋狂衝擊魚缸的玻璃,試圖重回大海。魚缸里的老大老比目魚教訓她一堵後,她才得以平靜下來。老比目魚是海鮮餐館裡活得最長的魚。他躲藏在魚缸底部的暗槽內,很難被人發現。他告誡鯖魚和其它的魚兒,如果想活著就得學會在有人靠近時就裝死。鯖魚啪嗒啪嗒不肯放棄重回大海的信念,縱身一躍跳出魚缸,在地上啪嗒啪嗒地奔向大海,但卻被店主抓了回來,重新投進魚缸。此後,魚缸內的其他魚就叫她「啪嗒啪嗒」。
最終啪嗒啪嗒被海鮮餐館店主老闆盯上並被抓去料理做成鯖魚壽司給客人食用,而那隻老比目魚成功逃出餐館回歸大海。

韓國一部以水生魚類為主角的動畫電影,跟上面迪士尼出品的海底總動員闔家歡劇情完全不同的寫實殘酷風格。
MagMell深海水族館 マグメル深海水族館 介紹許多深海生物的漫畫。

電玩

作品 原文 解說 備註
Shark! Shark! 最古早的大魚吃小魚遊戲,主機是Intellivision。
FISHY 簡陋的大魚吃小魚遊戲,每隻魚只有大小和顏色的差別。 玩到最後沒死也會輸掉,因為玩家讓池塘的生態系崩潰了。
Fish Dude うおーズ 另一個大魚吃小魚遊戲,主機是GB。 所有關卡分為一週目和二週目兩部分,每週目有3×3關,每週目最後一關是要避開大魚的攻擊並且反過來吃大魚才能通關。
開心水族箱 My Fishbowl 在台灣紅極一時的Facebook遊戲。
美味海洋 Tasty Blue 玩家要操控一條金魚/海豚/納米鯊魚進食任何比自己還要小的東西、達到一定體積即通關。 前半段故事中一名男子賣下一條金魚後因為過度飼養而變得愈來愈大、後來跳到水槽而沖到大海中,然後隨著吃的東西愈來愈多、變得愈來愈大,把幾乎所有東西都吃掉而對世界造成威脅。

金魚為前半段主角,另外兩名主角分別為海豚和納米魚。

水族館Project 水族館プロジェクト -フィッシュハンターへの道- 由大阪市海遊館監修的垂釣遊戲,對於生態的考察相當講究但遊戲性堪稱鬼畜。 からすま的惡夢之一,為了指定魚種周回到崩潰
シャアアアアアアアアアアアアアッッ!!くたばれェッ!このクソゲーがぁッッッッ!!

文學

  • (待施工)

相關連結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1. 包含所有的陸地脊椎動物(兩棲類、蜥形綱、合弓綱),以及再回歸水中的水生蜥形綱與哺乳類鯨下目
  2. 只是比環境高溫,無法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所以不是恆溫能力
  3. 淡水中雖有鱷魚稱霸,但是鱷魚因體型關係只能生活在水比較深的河流中下游與湖泊中,高山上游區依然是魚類的勢力範圍
  4. 一代目劍魚形物種是盾皮魚類的Carolowilhelmina,可見這生態位是歷史悠久的魚族兵家必爭之地
  5. 與四足類的舌(連於來自第二鰓弓的舌骨)不同源
  6. 幼體咽部有內柱並在變態後變爲成體的甲狀腺,儼然從頭索動物變態成脊椎動物
  7. 含義爲「金色」;英語直接稱鯽魚爲「Goldfish」
  8. 最小的魚類個體是鮟鱇目雄魚,但牠是寄生性,且寄生過程中會退化掉各種器官微縮體型
  9. 其他發酵食品罐頭鮮少這類情況,原因是大多數的發酵食品都是先發酵製作再殺菌裝罐,所以裝入罐內時已停止發酵作用不會產生發酵氣體,但是鯡魚罐頭是先把新鮮魚肉做殺菌與去除寄生蟲處理然後跟著酵母一起裝罐,所以罐頭內的魚肉是持續發酵的狀態,產生的發酵氣體將罐頭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