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 |||
第403行: | 第403行: | ||
* <s>會不會很多人看到龍宮就以為要念成[[蒼穹之戰神|Tatsumiya]]呢</s> | * <s>會不會很多人看到龍宮就以為要念成[[蒼穹之戰神|Tatsumiya]]呢</s> | ||
==== 其他主 | ==== 其他主帶小行星 ==== | ||
* 穀神星 | * 穀神星(1) | ||
** 見矮行星項。 | ** 見[[#矮行星]]項。 | ||
* 智神星/Pallas (2) | * 智神星/Pallas (2) | ||
第424行: | 第424行: | ||
*** NASA的會合—舒梅克號在探測完畢後,成功讓機體降落到表面上。 | *** NASA的會合—舒梅克號在探測完畢後,成功讓機體降落到表面上。 | ||
* 中華/China (1125)、中國/Zhongguo (3789) | * 中華/China (1125)、[[中國]]/Zhongguo (3789) | ||
** 由中國天文學家張鈺哲在1928年發現的小行星,是中國人第一個發現的小行星。 | ** 由中國天文學家張鈺哲在1928年發現的小行星,是中國人第一個發現的小行星。 | ||
** 不過發現不久後該小行星便失蹤了,1957年時發現一顆軌道類似的小行星,便在張鈺哲的同意下由紫金山天文台替代並命名為中華星,1928年發現那一顆則遲自1986年才被重新尋回,並重新編號為3789,更名為中國星。 | ** 不過發現不久後該小行星便失蹤了,1957年時發現一顆軌道類似的小行星,便在張鈺哲的同意下由紫金山天文台替代並命名為中華星,1928年發現那一顆則遲自1986年才被重新尋回,並重新編號為3789,更名為中國星。 | ||
第437行: | 第437行: | ||
* 鹿林/Lulin(145523)、嘉義/Chiayi(147918)、南投/Nantou(160493)、台北/Taipei(171381)、宜蘭/Yilan(175411)、屏東/Pingtong(175583)、小林/Shiao Lin(185636)、台南/Tainan(187514)、桃園/Taoyuan(210030)、高雄/Kaohsiung(215080)、苗栗/Miaoli(246643)、台中/Taichung(300892)、彰化/Changhua(336392)、雲林/Yunlin(435728) | * 鹿林/Lulin(145523)、嘉義/Chiayi(147918)、南投/Nantou(160493)、台北/Taipei(171381)、宜蘭/Yilan(175411)、屏東/Pingtong(175583)、小林/Shiao Lin(185636)、台南/Tainan(187514)、桃園/Taoyuan(210030)、高雄/Kaohsiung(215080)、苗栗/Miaoli(246643)、台中/Taichung(300892)、彰化/Changhua(336392)、雲林/Yunlin(435728) | ||
** 由葉泉志教授率領的團隊在台灣鹿林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名字 | ** 由葉泉志教授率領的團隊在台灣鹿林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中,名字源自於台灣地名的數顆。 | ||
** 其中小林源自於 | ** 其中小林源自於高雄縣那瑪夏鄉小林村,以紀念在2009年8月8日八八風災中[[不幸]]喪生的近500位小林村村民。 | ||
*** 另外有一顆重名的小林/Kobayashi(3500),是源自日本的業餘天文學者小林隆男。 | |||
* 慈濟/Tzu Chi(192208)、雲門/Cloud Gate(200025) | * 慈濟/Tzu Chi(192208)、雲門/Cloud Gate(200025) | ||
** 由葉泉志教授 | ** 由葉泉志教授(ry,名字分別源自佛教團體慈濟基金會與國際舞蹈家林懷民創設的表演團體雲門舞集。 | ||
* 藍/Ao(697402)、Quro(718492)、星咲/Hoshizaki(719612) | |||
** 由《[[戀愛中的小行星]]》粉絲建立的小行星探索應用程式「COIAS」所發現的小行星。 | |||
=== 特洛伊小行星 === | === 特洛伊小行星 === | ||
* 位於大行星的L4與L5兩點處(見下「拉格朗日點」一節)的小行星,這些星體稱之為特洛伊小行星。 | * 位於大行星的L4與L5兩點處(見下「[[#拉格朗日|拉格朗日點]]」一節)的小行星,這些星體稱之為特洛伊小行星。 | ||
** 最開始發現的是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以伊利亞德的人物來命名。L4處的一群稱希臘群、L5處則稱特洛伊群,兩群中的各個小行星分別從各自陣營的英雄人物中取名。 | ** 最開始發現的是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以伊利亞德的人物來命名。L4處的一群稱希臘群、L5處則稱特洛伊群,兩群中的各個小行星分別從各自陣營的英雄人物中取名。 | ||
*** 不過兩群裏也各有從對方陣營中取名的,由來是當時還沒建立分開命名的體系。<s>[[成句/這是年輕犯下的錯|都是年輕時犯下的過錯啊]]。</s> | *** 不過兩群裏也各有從對方陣營中取名的,由來是當時還沒建立分開命名的體系。<s>[[成句/這是年輕犯下的錯|都是年輕時犯下的過錯啊]]。</s> | ||
第454行: | 第457行: | ||
** 類似於小行星帶,但體積更大,估計寬20倍和重20至200倍。 | ** 類似於小行星帶,但體積更大,估計寬20倍和重20至200倍。 | ||
** 滿佈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小天體。 | ** 滿佈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小天體。 | ||
* 冥王星、鳥神星、妊神星見矮行星項。 | * 冥王星(134540)、鳥神星(136472)、妊神星(136108)見[[#矮行星]]項。 | ||
==== 創神星 ==== | ==== 創神星 ==== | ||
第507行: | 第510行: | ||
==== 其他離散帶天體 ==== | ==== 其他離散帶天體 ==== | ||
* 鬩神星見矮行星項。 | * 鬩神星(136199)見[[#矮行星]]項。 | ||
===== 共工星 ===== | ===== 共工星 ===== | ||
第729行: | 第732行: | ||
== 關於太陽系的其他名詞 == | == 關於太陽系的其他名詞 == | ||
* 拉格朗日點[[檔案:拉格朗日點.jpg|200px|right]] | * 拉格朗日點[[檔案:拉格朗日點.jpg|200px|right]]{{anchor|拉格朗日}} | ||
** 限制性{{ref|即三體中其中兩體的質量非常大,以至於第三體的質量完全不能對它們造成任何影響。}}三體問題{{ref|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的五個特解。 | ** 限制性{{ref|即三體中其中兩體的質量非常大,以至於第三體的質量完全不能對它們造成任何影響。}}三體問題{{ref|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的五個特解。 | ||
*** 換句話說就是這樣問題的解答:「僅考慮萬有引力/離心力的場合,當兩個天體環繞運行時,在空間中有哪些位置可以放入第三個物體(質量忽略不計),使其相對於兩個天體的位置可以保持不變?」 | *** 換句話說就是這樣問題的解答:「僅考慮萬有引力/離心力的場合,當兩個天體環繞運行時,在空間中有哪些位置可以放入第三個物體(質量忽略不計),使其相對於兩個天體的位置可以保持不變?」 | ||
第741行: | 第744行: | ||
*** L3:在兩個天體的連線上,且在較大的天體外側,不穩定的引力鞍點。 | *** L3:在兩個天體的連線上,且在較大的天體外側,不穩定的引力鞍點。 | ||
**** 由於距離太遠、入軌困難且通信不便,很少有現實的應用。 | **** 由於距離太遠、入軌困難且通信不便,很少有現實的應用。 | ||
*** L4:在以兩個天體連線為底的等邊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上,且在較小天體圍繞兩天體系統質心運行軌道的前方 | *** L4/L5:在以兩個天體連線為底的等邊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上,且在較小天體圍繞兩天體系統質心運行軌道的前方/後方相對穩定的平衡點,特洛伊小行星可被陷俘於此。 | ||
**** 這兩處的引力特性是會把偏離零點的物體往更加遠離的地方拉,好比站在山峰頂、一旦偏離就會一路滾下山;但當較大天體的質量在較小天體的24.96倍以上時,L4和L5處會出現勢阱,亦即偏離零點不太遠的物體會被拉回到零點上,或圍繞零點運動。 | **** 這兩處的引力特性是會把偏離零點的物體往更加遠離的地方拉,好比站在山峰頂、一旦偏離就會一路滾下山;但當較大天體的質量在較小天體的24.96倍以上時,L4和L5處會出現勢阱,亦即偏離零點不太遠的物體會被拉回到零點上,或圍繞零點運動。 | ||
**** 但因為當出現少許偏差時引力拉動的力道不像L1那麽劇烈、即使稍微偏離理想點也沒事{{ref|事實上許多特洛伊小行星的軌道就會繞著L4和L5來回轉。更有甚者會在軌道相近的L3、L4、L5來回亂跑,比如目前發現的唯一一顆地球特洛伊(2010 TK<sub>7</sub>)就是這樣。}},而且軌道與小天體相同、方便入軌,再者此處的物體不必小到質量可忽略不計,所以反而是實用度最高的。作品中「拉格朗日點」一般是指這兩點。 | **** 但因為當出現少許偏差時引力拉動的力道不像L1那麽劇烈、即使稍微偏離理想點也沒事{{ref|事實上許多特洛伊小行星的軌道就會繞著L4和L5來回轉。更有甚者會在軌道相近的L3、L4、L5來回亂跑,比如目前發現的唯一一顆地球特洛伊(2010 TK<sub>7</sub>)就是這樣。}},而且軌道與小天體相同、方便入軌,再者此處的物體不必小到質量可忽略不計,所以反而是實用度最高的。作品中「拉格朗日點」一般是指這兩點。 | ||
第881行: | 第883行: | ||
* [[地球]] | * [[地球]] | ||
* [[月球]] | * [[月球]] | ||
* [[多人組合列表]] | |||
== 留言 == | == 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