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DReaper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Nam0093留言 | 貢獻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第95行: 第95行:
** 由民用的小型空拍機改裝也成為無人機的一環,對於偵蒐打擊狹窄環境有著極佳的功效<s>連恐怖分子也跟著受益</s>。
** 由民用的小型空拍機改裝也成為無人機的一環,對於偵蒐打擊狹窄環境有著極佳的功效<s>連恐怖分子也跟著受益</s>。


== 各國代表==
== 與戰相關的名詞概念 ==
* [[戰機(一/二次大戰各國代表機型)]]
* [[戰機(冷戰/後冷戰各國代表機型)]]


=== 美系戰機 ===
* 制空權 (Air supremacy/superiority)


==== 冷戰與冷戰後 ====
* 超視距作(Beyond visual range,BVR)
===== 戰鬥機 =====
* 一代
** P-80/F-80 流星
*** 美國第一款噴射鬥機,但在韓戰時期已無法抗衡MIG-15,故多用於對地攻擊。
** F-86 軍刀
<br>


* 二代
* 密接中支援 (Close air support,CAS
** F-100 超級軍刀
*** 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由本機開始的一系列戰鬥機(F-100 至 F-106)被稱為「世紀系列」。
** F-104 星式
*** 冷戰時期的主力,大量傾銷給盟國,第一記對空擊殺還是台灣飛行員締造的。
*** 由於性能不安定,二戰王牌[[艾莉卡‧哈特曼|哈特曼]]替西德測試此機時即已對本機的諸多缺點提出警告但未獲採納,因此在量產後平均每10萬飛行小時墜毀25.2架,統計下來在非戰鬥狀態的平均折損率在30%以上。
*** 台灣與加拿大的折損率都在40%以上,日本經過自己的重新設計才將折損率降低至15%左右,至於元凶美國則是不公開相關紀錄。
*** 所以冷戰時期的西德軍人替本機取的外號為「飛行棺材(fliegender Sarg」「寡婦製造機(Witwenmacher)」。
** F-105 雷長式
<br>


* 三代
* 纏鬥 (Dogfight)
** F-4 幽靈
** F-5 虎式
*** 同樣大量傾銷給盟國的機型,美國自己則將其作為假想敵使用。
<br>


* 四代
* (Flight leader
** F-14 雄貓
*** 可變翼結構為最大亮點,成為動畫超時空要塞的參考對象。
*** 具備短場起降性能,為冷戰前期最主要的重型艦載機。
** F-15 鷹式
*** 上世紀美軍開發的第四代主力空優戰
*** 經過不斷升級,目前除了缺乏雷達匿蹤能力外,其他性能指標能達到與F-22同級,甚至少部分性能能超過。
*** 因F-22造價過高產量有限,F-15至今仍是美國空軍最主要的尖端性能戰機。
**** 所以目前美國有計畫將F-15再進行改裝,在不改變外觀下採用隱匿塗料與減少內部機械物理信號外洩,使它有略低於F-22的匿蹤能力,用來避開F-22高造價的問題。
** F-16 戰隼
*** 上世紀美軍開發的第四代多用途輕型戰鬥機。
*** 世界上最熱銷的美軍第四代戰機,包括台灣空軍在內、與西方陣營友好的許多國家空軍皆大量裝備。{{ref|順帶一提台灣早年使用的Block 20是專門外銷的型號,目前已升級為V型(正式名稱為F-16 AM/BM<s>不是F-16AV真可惜</s>}}
**** 廣義而言下面的F-2以及F-CK-1都屬於F-16家族成員。
*** 在亞音速領域飛行性能傑出,即使是Su-27系戰機在該領域也不能小看F-16。
*** 改造空間比當初設想的極限巨大,衍伸出各種升級型號,其中以色列是最長運用F-16用以回饋升級的代表國。
** F/A-18 大黃蜂
*** 由麥道根據諾斯洛普的YF-17所設計,是因應F-14高造價而產生的輕量型多功能艦載機,有A/B/C/D四大類型號。
*** 進入後冷戰時期的1990年代性能已顯不足,促使美國研發後繼型號F/A-18E/F。
**  F/A-18E/F 超級大黃蜂<s>超蟲</s>
*** 美國海軍目前主力艦載機之一,改良自麥道的F/A-18。
*** 除了設計目的相同外,超級大黃蜂在整體架構已和過往的大黃蜂有顯著差異,噸位甚至從輕型機變為中型機<s>其實根本變成兩款不同的戰機了</s>。
*** 然而隨著F-35問世以及超級大黃蜂本身有部分設計缺陷{{ref|機翼在預備要投入量產階段時發現有下傾的問題,最後只能硬著頭皮做出些微處理後就進行生產,導致飛機風阻比設計上來的大,在速度與彈載量之間要根據任務作取捨,而無法像預期能夠滿載高速出擊}},美國已開始進行後繼機的研發,目前只預計讓超級大黃蜂作為過渡期用機服役至2030年左右。
<br>


* 五代
* 空戰王牌 (Flying ace
** F-22 猛禽
*** 世界第一款第五代戰鬥機,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生產、升級。由它確立第五代戰機的技術標準。
**** 同期由諾斯洛普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兩家公司共同設計、研發但競標失敗的YF-23,因其獨特的造型而被許多空想軍事作品偏愛。
*** 同時具備雷達匿蹤、超音速巡航、先進航電系統等多項高科技結晶,即使是 20 年前的科技水準<s>但都是美國從51區弄出來的[[黑科技]]</s>{{ref|其實是相關的技術所需的研發成本過於驚人,所以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並不急著跟進,因為許多先進的第四代戰機依然能有效威脅到F-22}},仍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空優戰鬥機。
**** 只是航電系統在20年間的發展今非昔比,目前其航電系統尚不具備等同F-35等級的軟硬體。
*** 原本應用以接替F-15的主力空優戰機的定位,但因冷戰結束的經費削減,最終僅生產183架。20年後也因重啟生產成本過高,使美國更傾向直接研發第六代戰機。
**** 不過美軍暫時仍需要在第六代戰機成軍之前以F-22墊檔高階機的角色,故2021年正式委託洛馬公司升級F-22。
** F-35 閃電二式<s>肥閃</s>
*** 較低成本<s>(笑</s>的多用途第五代戰鬥機,飛行性能算是F-22的下位互換,定位上也是屬於輕量級戰機所以載彈量受到不少限制。
**** 預期能以一種飛機達成空、海軍的大量需求,包含空軍主力F-16、海軍主力F-18、甚至是海軍陸戰隊的AV-8和對陸地近接支援的A-10。
**** 結果造成研發成本水漲船高,實際上有些任務也難以用F-35替代<s>聽到豬豬的Brrrrrrrt聲就是安心</s>,產生了不小的質疑聲浪。
**** 不過近年來在匿蹤性能、電子設備、垂直起降(B型)等方面的優勢也逐漸浮現,再加上美國及其盟國需求增加,似乎逐漸扭轉其評價。
*** B型配備垂直起降,能適用於加強後的直升機起降平台,大大增加在美軍的兩棲突擊艦以及其他國家的輕型航母的運用性。然而垂直起降功能影響到了油耗、載重與飛行性能,所以還是有能短場起降的C型作為美國的重型航母艦載機使用。
*** 中華民國曾計劃引入,但無疾而終。


===== 轟炸機/攻擊機 =====
* 空中隊形 (Formation flying
* AD-1 天襲者
** 世界上最後活躍於戰場前線的螺旋槳飛機,在越戰作為對地攻擊主力而聲名大噪。
** 高載重與生存性能深受機組員信賴,還曾經丟過馬桶跟水槽(無誤


* A-4 天鷹
* Fox代碼


* A-10 雷霆二式
* 飛彈的類型
** 陸軍與空軍鬥爭下的產物,卻意外地成功<s>令空軍吃癟</s>。
***設計開始前空軍把重點放在如何快速投射飛彈與核武至敵人後方,對於支援陸軍前線對地攻擊任務並未重視,甚至只想用二線戰機掛載炸彈和火箭來敷衍,以至於陸軍最後想甩開空軍自己造適合的攻擊直升機,於是在國防部要求下才進行A-10的開發。
***畢竟空軍是被趕鴨子上架,因此A-10的設計上是盡可能的一省再省,但最終的結果竟然是一款讓陸軍十分滿意且便宜耐用火力強大的對地攻擊機。
** [[本體]]是比一般民用[[汽車|房車]]還大的 GAU-8<s>搞八</s>「復仇者」機炮(無誤)。
***A-10開發之初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裝備這款機砲,而此時關於引擎、載重、飛行性能等其他飛機該有的要素都還在商討階段。
*** <s>不是把機砲搬上飛機,而是在機砲上裝翅膀、引擎跟浴缸</s>
*** <s>設計初衷:我們有一挺超屌的加特林機砲,不如試著讓它飛起來如何</s>
** 因為開火時的聲響<s>Brrrrrrrrrrrr</s>,而使本機得到了「疣豬」的暱稱。
** 其實在波灣戰爭前就有打算使其除役,但因為便宜耐用、性能也不差{{ref|其實也有賴於美國高度領先全球至霸空優的能力,讓它不怕被敵方空優戰機騷擾,專注於對地作戰}}、能改裝的空間也相當充足,美國空軍持續更新性能讓它足以撐到2030年以後。
***有鑑於開發上的歷史因素,空軍實在不想管A-10,但因為在波灣戰爭表現讓陸軍希望持續使用,空軍才不得已讓它第一次大規模升級。
***然後到了2000年代空軍又再度擺爛,想方設法讓國會以為A-10太老舊已不能勝任當代任務打算汰除,結果就是陸軍說如果空軍放棄A-10他們將自己組建屬於自己的A-10部隊,最後又是國防部跳出來說服空軍繼續替A-10升級。
*** <s>豬豬可愛,豬豬務實</s>


* F-117 夜鷹
* 匿蹤技術 (Stealth technology)
** 世界上第一款具備雷達匿蹤性能的戰機{{ref|實際上第一款匿蹤功能戰機是納粹德國的Ho-229,但僅只有3架試驗機而無量產,相關匿蹤參數也未獲得實際驗證過,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匿蹤戰機,不過相關的設計概念成為B-2的參考對象之一}}。
** 定位是攻擊機,但因當年的美國空軍駕駛員比較喜歡戰鬥機,所以分類上才被改為戰鬥機<s>因此型號應該為A-117</s>。
** 原已在2008年退役,但2021年時再次作為假想敵訓練用機回歸。


* B-52 同溫層堡壘
* 戰轟炸 (Strategic bombing
**美國空軍的長青樹之一,越起勝任主力轟炸機的寶座至今。依照目前美國空軍的計畫將服役至2040年。
** 原本是較傳統的轟炸機。但因飛彈技術的發展,使其能在敵軍攻擊範圍外投射巡弋飛彈攻擊,再加上較低的操作成本,使其能一再改良延壽。
** 有「BUFF<s>(Big Ugly Fat Fuck</s>」的綽號。


* XB-70 [[Valkyrie (Fate)|女武神]]
* 超音速巡航 (Supercruise)
** 計劃在同溫層以3馬赫音速飛行的戰略轟炸機,然而戰爭型態的變化讓超高音速攻擊改由導彈主導,因此本機只完成兩架試驗機就宣告計畫中止。
*** 而二號機在拍攝宣傳片時與擔任僚機的F-104相撞成了最後一根稻草;一號機也在稍晚被移入博物館展示至今。
** 本機的戰略訴求後來由B-1繼承,但速度降為1馬赫出頭的超音速。


* B-1B [[成句/自古槍兵幸運E|槍騎兵]]
* 對敵防壓制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 可變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相較「高高速」的XB-70,B-1B則順應改變以「低空高速突防」為目標。
** 初始計畫有分A/B兩型,A型仍追求XB-70的性能以至於造價高昂,最終與XB-70一樣,計畫遭到中止;B型降低訴求後正好填補了超高音速導彈與次音速轟炸機之間的戰略火力需求,於是成為B-1系列的最終定案。


* B-2 精神式
* 後掠翼/前掠翼 (Swept wing/Forward-swept wing
** 目前造價最高昂(傳說甚至比同重的黃金更貴的軍用機,用於戰略轟炸,有著堪稱[[黑科技]]的匿蹤能力。
** 僅於2008年因為降落事故折損一架,但成員均無大恙。


===== 其他 =====
* (Wingman
* C-5 銀河
** 美國現役最大型的軍用運輸機,也是全世界軍用運輸機中的第二名(目前暫居第一)。
 
* C-130 [[Hēraklēs (Fate)|力士]]
** 美國空軍的長青樹之二
** 雖然載重量不算高但性價比優秀,起降所需距離較短能適用在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機場,所以使用壽命一延再延,不斷的推出改進型號。
** 也很適合進行其他用途改裝,像是改為砲艇的AC-130、改成預警機的EC-130、改成空中加油機的KC-130。
 
* U-2偵察機
** 非官方的代號是「蛟龍夫人(Dragon Lady)」
** 自冷戰使用至今的超高空偵察機,中華民國曾被委託派遣駕駛員駕駛,即後世熟知的黑貓中隊。
** 飛行高度高到駕駛員必須穿著類似太空衣的壓力衣,以保護飛行員於飛行和彈射時免受超高空低氣壓的危害{{ref|因為U-2的飛行高度在所謂的「{{wp|阿姆斯壯極限}}」以上,水在此高度下的沸點已比人體體溫還低,所以避免駕駛員暴露在此環境下全身體液沸騰產生生命危害,所以才需要穿著特殊壓力衣包覆全身;同時也因為駕駛身穿壓力衣,體熱無法順利排出時常汗流浹背,加上無法飲水,導致一趟任務下來體重會因脫水減少2公斤多}}。
** 1960年首次被蘇聯擊落時引起軒然大波,之後在中共、古巴多次失事,讓美國嘗到蘇聯防空飛彈的苦頭。
** 雖然後繼機與其他偵察手段興起,但仍在氣象、衛星與區域衝突等領域服役。
** <s>不是愛爾蘭搖滾樂團</s>
 
* SR-71 黑鳥
** 目前曾服役的戰機中速度紀錄保持者(紀錄是3.3馬赫),除了試驗機外,同時也是各種量產飛機中速度紀錄的保持者。
*** 前身是A-12偵察機,A-12速度已有3馬赫以上的水準,但偵查功能達不到美方預期所以在SR-71問世後就馬上退役了,服役年限僅有短短的5年多。
**** A-12偵查性能的不足讓美國另外發展出能背負無人偵察機D-21的延伸型號M-21,而D-21無人機也是以A-12為基礎改裝的單引擎飛機,不過同樣因SR-71的量產被取代了。
*** 美方有計畫以A-12為基礎發展攔截機YF-12,用來作為F-106的後繼機,但因越戰爆發經費挪移以及F-106配合F-4一樣能完善的執行攔截任務,所以YF-12只製造了3架試驗機就計畫中止。
** 載人偵察機的顛峰之作也是最後的榮光,後被性能逐漸提升的軍用衛星以及無人機給取代了。
** 順帶一提,A-12/SR-71為目前唯二有用到衝壓式噴射引擎結構的量產飛機{{ref|衝壓式噴射引擎無需扇葉轉動來進行空氣壓縮,利用飛機本身的速度與進氣通路的變化來達到壓縮空氣的能力,這種引擎的啟動工作環境需要2馬赫以上,3-4馬赫是它的最佳工作區間,所以除了試驗機與A-12/SR-71外目前大多數的飛機都到達不了所需的工作環境,最常出現在這速度區間的都是飛彈<s>但飛彈都不用衝壓噴射引擎</s>;而A-12/SR-71在低速時會啟動一般的渦輪扇葉噴射引擎,到了高速才會逐漸轉換為衝壓噴射引擎方式運作}}。
** 另外A-12/SR-71的造型與用料上有減少雷達反射的功效,但因高速飛行時引擎的大功率輸出尾焰和機體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讓它依然能被雷達清楚偵測。
*** 所以都市傳說中A-12/SR-71是隱形戰機的鼻祖不全是胡扯,但當年這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飛行性能而不是為了雷達隱匿,對開發組而言雷達隱匿的效果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東西。
 
* E-2 鷹眼
* E-3 哨兵
 
=====攻擊直升機=====
* AH-1 眼鏡蛇
* AH-64 阿帕契
 
===== 無人戰機 =====
* MQ-1 掠奪者
* MQ-9 死神
* MQ-25 魟魚
* RQ-4 全球鷹
 
=== 德系戰機 ===
 
 
=== 英系戰機 ===
 
==== 戰後 ====
* GR-1/3 獵鷹式
** 英國研發的垂直升降戰機
*** 艦載版則是FRS1海獵鷹
** 美國將GR-1技術引入並改良後則成為AV-8獵鷹Ⅱ式,西班牙引入AV-8後將代號改為鬥牛士
 
=== 法系戰機 ===
 
==== 戰後 ====
* 幻象 F1
* 幻象2000系列
* 飆風(陣風)式
** 法國離開歐洲戰鬥機計畫後,自行設計、製造的戰鬥機。亦有外銷至印度、埃及等國。
** 分為雙座的B型、單座的C型和海軍艦載機的M型。
 
=== 其他歐系戰機 ===
* 泛航龍捲風
** 由英國、西德和義大利共同研發的可變後掠翼戰鬥機。
 
* EF2000
**又稱歐洲戰鬥機、颱風<s>你們這群大西洋旁邊的國家為啥要用太平洋的颱風命名啊</s>等。
**由英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共同研發的戰鬥機。
 
* JAS-39 獅鷲
** 瑞典研發的戰鬥機。
 
* 美洲豹式
** 英法聯合開發的對地攻擊機。
 
* MB.339
** 義大利於戰後自行研製的教練機。
** 曾為三色箭特技小隊使用,然在1988年德國萊姆施坦航空展表演「一箭穿心」特技時發生對撞事故波及觀眾,導致德國一度禁止航空表演。
 
* G.91
** 由飛雅特研發,義大利兩次大戰後第一架自主研發的噴射機,能勝任對地攻擊。
** 曾為三色箭(ry。
 
=== 蘇(俄)系戰機 ===
* 代號大多是由北約命名
 
* 與美國機以「任務性質」編號相比,俄國機則較常以「製造公司」編號。
** 不過俄國傾向讓特定公司做特定種類的軍用機,例如米高揚(米格)和蘇霍伊(蘇愷)負責戰鬥/戰鬥轟炸機、圖波列夫負責轟炸機、安托諾夫則負責運輸機和預警機。
 
 
 
==== 戰後 ====
* 一代
** MIG-15「柴捆」
** MIG-17「壁畫」
<br>
 
*二代
** MIG-19「農夫」
** MIG-21「魚床」
*** 可能是產量最高的噴射戰鬥機,廣泛裝備在華約國家、中東各國等,現今仍有許多國家使用。
<br>
 
* 三代
** MIG-23「鞭撻者」
*** 可變翼戰機,目標是對抗美國的F-14。
*** 曾發生在引擎失靈、即將墜機且駕駛也已跳機逃生後,引擎又突然重新點火並再次飛起的插曲。
** MIG-25「狐蝠」
*** 以攔截 XB-70、SR-71、高空導彈和偵查為目標的戰機,與後輩MIG-31同為目前記錄上速度最快且具有攻擊能力的戰機。
** YAK-38「鐵匠」
*** 為了供基輔級航母使用而設計的垂直起降戰機,相較英國的海獵鷹只能以亞音速飛行,YAK-38能夠突破音速。
**** 但是本身可靠性差、預定搭載的基輔級航母也設計不良,根本不能稱得上實用。
*** 後續機YAK-141因經費問題告吹後,[[NTR|雅克列夫設計局轉和洛馬合作]],最終其垂直起降的技術用於F-35上。
<br>
 
* 四代
** MIG-29「支點」
*** 以F-16為假想敵的多功能戰機,具有高機動性。
*** 除俄羅斯及前蘇聯加盟國外,也有外銷至印度等國。
*** 另外發展出K型作為俄國、印度海軍航母的艦載機。
** MIG-31「獵狐犬」
*** 以MIG-25為基礎的升級版,捨棄偵查性能強化攔截與空戰能力,直到21世紀仍然服役與升級中。
** SU-27「側衛」
***以F-15為假想敵的重型空優戰機,機動性能卓越,在首次公開亮相的巴黎航展上即以「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聞名。
*** 後續發展出 SU-30、SU-33、SU-35 等一系列機種。中國亦以其發展出以殲-11為首的各式戰機。
** MIG-35「支點-F」
*** 1990年代後半以MIG-29M為基礎設計,直到2017年才問世的四代機{{ref|2019年第一架量產機正式交付給俄羅斯軍方}},除了不具備雷達隱匿外,所有性能均與五代機看齊,所以又號稱四代半戰
<br>
 
* 五代
**SU-57「重罪犯」
*** 俄羅斯第一款真正實用化、進入量產的五代機,假想目標即為F-22。
**** 另有以F-35為假想目標的SU-75,預計於2023年試飛、2026年開始投產。
*** 相關計畫在蘇聯解體前就已存在,但在蘇聯解體後經費嚴重不足下,蘇霍伊藉由大量外銷訂單彌補資金缺口,並用SU-27系列漸進式的驗證多種設備性能最終完成了SU-57。
**** 同期米高揚公司也有研製同級的MIG-1.44,卻因外銷不如蘇霍伊且設計隨著計劃的延宕不再更新下顯得落後,因此讓MIG-1.44胎死腹中,僅完成一架先期驗證機。
 
==== 轟炸機/攻擊機/戰鬥轟炸機 ====
* TU-4「公牛」
** <s>絕對跟B-29沒有任何關係</s>
 
* TU-95「熊」
** 蘇聯乃至俄羅斯聯邦的長青樹之一,在戰略定位上可以視為蘇聯的B-52,技術上來說可以說是把舊時代的科技發揮到極致的象徵,也創下許多歷史紀錄,現階段俄羅斯聯邦計畫延續服役到2025年。
** 1950年代蘇聯開發國內最早的渦輪噴射引擎陷入技術瓶頸,圖波列夫於是回頭使用舊時代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渦輪螺旋槳引擎,TU-95安裝了4具NK-12可以說是當時最強大的渦輪螺旋槳引擎之一,馬力之強以致必須安裝同軸反轉螺旋槳才能完全發揮NK-12的馬力。
*** 基本上TU-95可以說是將螺旋槳動力發揮得最完全的飛行器,也是因為往後的軍用機都是朝向渦輪噴射引擎或渦輪扇引擎的方向發展的緣故導致。
*** 當然這麼做也導致了TU-95性能開發上限不足的短版,同時巨大螺旋槳帶來的噪音也使TU-95成為最吵鬧的飛行器之一,連潛行中的潛艇聲納都能收音到TU-95發出的聲紋。
** 在冷戰中是蘇聯第一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跨洲際飛行器,北大西洋公約國攔截前來偵查的TU-95是冷戰常見的風景,基本上美國之後大多型號的主力戰鬥機都有攔截過TU-95的紀錄<s>美方的出勤從F-14到F-35,攔截的對象卻始終如一</s>。
*** 也因為是蘇聯最早,也是當時唯一能搭載核彈頭的跨洲際打擊飛行器而備受國內重視,也創下了搭載世界上最大的核彈頭「沙皇炸彈」試爆的紀錄。
** TU-95也有因應1959年的國際情勢衍生推行出民用型號TU-114,這也是蘇聯第一架跨洲際客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速度最快、<s>也最吵</s>的民用客機。
 
* TU-22M「逆火」
 
* TU-160「海盜旗」<s>槍兵斯基</s>
** <s>絕對跟B-1B沒有任(ry</s>
 
* MIG-27 「鞭撻者-D/H/J」
** 以MIG-23為基礎改良的攻擊機,強化了對海/地的攻擊能力。
** 因為蘇聯保密的因素讓北約以為是MIG-23的新型號,所以繼承了代號。
 
* Su-24「劍擊手」
** 可變翼戰鬥轟炸機。
 
* Su-34「後衛」
** 基於SU-27性能發展的戰鬥轟炸機。
 
==== 其他 ====
* An-124
** 目前全世界最大型的軍用運輸機。
** 其實更大的是用於載運蘇聯太空梭的 An-225「夢想」,但只生產一架。不過目前烏克蘭有重啟計畫的打算。
*** 然而該機在 2022 年俄國入侵烏克蘭時受戰火波及被毀,烏克蘭承諾予以修復。
 
====攻擊直升機====
* Mi-24/35「雌鹿」
 
* Mi-28「浩劫」
 
* Ka-50「黑鯊」/Ka-52「短吻鱷」
** 是世界上第一台同軸反轉螺旋槳武直,也是世界上首型採用單人座的攻擊直升機(Ka-52則是其雙人座機型)。
 
=== 日系戰機 ===
 
==== 戰後 ====
* F-15J/DJ
** 美國授權予日本製造的F-15機型,為F-15C/D的改良
*** J為單座型,DJ為雙座型;另有電戰系統升級後的F-15MJ型號
 
* F-2
** 日本與美國合作,以F-16為基礎製造的機型
** 初期性能算是F-16 Block 40(F-16C/D外銷型號之一)的昇級版,相較F-16 Block 40機體與重量都較小,擁有更良好的電戰系統
** 礙於日本的技術力不及美國,所以造價仍比美國高出不少,以至於產量不如當初預計
** 隨著以色列不斷的回饋F-16的改良,日本有計畫使用以色列改良的F-16I為基礎發展F-2 Super Kai,但仍止步於紙上計畫階段而無更進一步
 
=== 中華民國戰機 ===
* F-CK-1 經國號(IDF
** 由美國技術支援,以F-16為參考對象設計的戰機。
*** 本來台灣有機會接收F-5的外銷升級型F-20虎鯊、甚至更上位的F-15和F-18,無奈隨著美國的外交立場轉換成為一紙空談;為此時任總統蔣經國要求漢翔製造新型軍機以替換F-5和F-104
*** <s>然而製造出來後性能與造價不差之下,讓美國決定把F-16賣給中華民國。</s>{{ref|另一方面則是法國願意出售幻象2000給中華民國,促使美國解禁F-16的軍售}}
** 初期型號受到美方限制,以至於性能嚴重受限,但隨著F-16正式賣給中華民國後解禁不少,因此產生出F-CK-1 A/B MLU以及F-CK-1 C/D等後繼型號。
*** 另一方面是諾斯洛普研發的F-20也算是F-16的廉價版,但因F-16熱賣而未能正式量產,為補償諾斯洛普的虧損所以美國同意將F-20的系統轉賣給F-CK-1<s>當然還是有被限制</s>。
** 值得一提的是出乎台美雙方的意料,進氣道的雷達反射截面比預期還小上許多,算是無意間弄出了具有匿蹤能力的設計
*** 但若因此說F-22抄襲IDF的設計就只是三人成虎的謠言罷了
** <s>因為初期性能受限加上事故頻傳,所以被台灣民眾嘲笑為「Fuck,I don't fly.」</s>
 
* AT-3 自強號
** 中華民國自行設計以及量產,用以取代洛克希德T-38的中高階教練機<ref>初階為畢琪T-34</ref>。
** 也是表演隊「雷虎小組」的主力。
*** 曾有對應海軍航空隊建立、轉作對地攻擊機的計劃案XA-3雷鳴號,現已[[腰斬]]。
 
=== 印度戰機 ===
* 光輝式(TEJAS)
** 印度為替代米格21,由HAL公司聯合航空發展局(ADA)開發的多用途戰機。
** 為了壓低成本,印度空軍在提出計畫時不要求視距外空戰與長程精準對地作戰能力,使得企劃一開始就蒙上陰影。
** 加上1996年的試飛事故、1998年印度地下核試驗導致美國抽手開發一路延宕,遲至2001年才首飛、2015年1月正式服役。
*** <s>花了32年才達成目標,根本軍事界的電馭叛客2077</s>


== 以戰機為題材的[[ACG]]作品 ==
== 以戰機為題材的[[ACG]]作品 ==
第481行: 第185行:
!備註
!備註
|-
|-
|捍衛戰士
|捍衛戰士 / 捍衛戰士:獨行俠
|Top Gun
|Top Gun / Top Gun: Maverick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經典空戰片,F-14雄貓因此聲名大噪。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經典空戰片,F-14 雄貓因此聲名大噪。原作上映後三十多年續作《捍衛戰士:獨行俠》上映,同樣大受歡迎。<br>兩部作品的拍攝均得到美國海軍大力支持,甚至能登上航空母艦拍攝,亦被視為史上最成功的募兵廣告。<s>雖然美國海軍因此被空軍佔了不少便宜。</s>
|-
|-
|火狐狸
|火狐狸
第496行: 第200行:
|Stealth
|Stealth
|三名被指派[[武力介入]]任務(無誤)的菁英隱形戰機飛行員阻止一架失控AI戰鬥機的冒險。
|三名被指派[[武力介入]]任務(無誤)的菁英隱形戰機飛行員阻止一架失控AI戰鬥機的冒險。
|-
|不列顛之戰
|Battle of Britain
|以 1940 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中入侵為背景的電影,1969 年上映。<br>由於電影拍攝年代久遠,沒有電腦特技支援只能真槍上陣,出動了過百架飛機參與拍攝,包括真正的二戰戰機如噴火式及 Bf-109。加上有二戰德軍王牌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任本片技術顧問,真實且經大量考證的空戰埸面令本作成為二戰空戰電影的經典之作。
|-
|虎!虎!虎!
|Tora! Tora! Tora!
|以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電影,由美日導演聯合執導。<br>1970 年上映的電影,由美日合拍加上考證嚴謹,因此完整呈現事件前因及空襲珍珠港的過程,並保持了相對中立的過程。<br>因為基本上已經没有能飛行的二戰日軍軍機,片中出現的日軍軍機均以美製教練機改裝而成。<br><s>至於後來麥可貝拍的那部大多被視為[[黑歷史]]。</s>
|}
|}


第521行: 第233行:
|[[ストライクウィッチーズ]]
|[[ストライクウィッチーズ]]
| 二戰空戰王牌全體[[砍掉重練|性轉]](原捏他是女性的除外),人設由島田フミカネ操刀。<br><s>本質是賣肉,但</s>有許多捏他二戰戰史的彩蛋。
| 二戰空戰王牌全體[[砍掉重練|性轉]](原捏他是女性的除外),人設由島田フミカネ操刀。<br><s>本質是賣肉,但</s>有許多捏他二戰戰史的彩蛋。
|-
|戰鬥妖精雪風
|戦闘妖精雪風
|原著為神林長平所著的科幻小說,講述了在未知的菲雅利(FAIRY)行星上與未知的異星體迦姆(JAM)的戰鬥中,主角深井零與座機雪風對神秘的敵人不斷地探詢與自我認識的過程。2002 年被改篇為 OVA 動畫,<s>與上面的強襲魔女同樣由 GONZO 製作。</s>
|}
|}
== 相關子條目 ==
== 相關子條目 ==
* [[戰機(二次大戰各國代表機型)]]
* [[戰機(二次大戰各國代表機型)]]

於 2023年5月10日 (三) 20:56 的最新修訂

戰機/戰鬥機/Fighter aircraft/戦闘機

解說

  • 軍用飛機的常見統稱
  • 一般而言狹義的戰機(戰鬥機)是指一系列設計與任務取向偏向承擔搶奪制空權任務,具有一定空優能力的固定翼軍用飛機。
    • 隨著科技進步,戰術變化以及成本考量的日新月異,能同時承擔維持制空權與地面轟炸的多用途戰鬥機也在現代化軍隊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 例如像台灣空軍這種國防預算有限的中規模空軍[1],其主力戰機F-16便承擔防空與轟炸登陸艦船兩大重要任務。
      • 即使是成軍規模龐大如美軍,還是需要多款較低成本的打雜機跟在主力戰機後頭,當主力戰機完全摧毀對方戰機和防空飛彈等重要目標後充當炸彈卡車點掉重要目標。
  • 不過對於空軍來說還需要從空中投射火力的載具平台壓制海空目標以利作戰,故軍用飛機亦設計出轟炸機用以投射空中火力。
    • 早於一戰時代便嘗試在飛機搭載炸彈轟炸陸軍。
    • 不過把轟炸用的爐火純青取得壓倒性優勢瓦解敵軍防線還是德國,在入侵波蘭期間以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點掉波蘭的重要軍事目標以利閃電戰進行,從此斯圖卡惡名昭彰。
  • 雖然傳統戰機以有翼飛機為主,但隨著直升機武裝也越來越多樣化,現代戰機中武裝直升機亦為其中一種。
    • 礙於直升機的飛行能力仍不及有翼飛機,所以大多數是以對地攻擊機或反潛機為主要設計方向。
    • 運輸用直升機雖然載重沒運輸機高,但因為直升機較為便利的起降性能而有一席之地。

歷史

  •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從空中介入戰爭的手段就層出不窮,早期以偵查為主,諸如馴鷹、載人風箏、滑翔翼等。
  • 進入18世紀,熱氣球的出現讓人類長時間維持在空中的可行性大增,但缺乏自由移動的能力;19世紀則逐漸發展成飛船,飛船上具有由蒸汽或是內燃機動力的槳葉從而提供自由操控的動力。
    • 但無論是熱氣球還是飛船,主要還是提供偵查能力,加上速度與靈活度都不足所以也不能太靠近以熱兵器為主導的戰場中。
  • 19世紀後期隨著空氣力學的演進與內燃機技術的進步,人們試著將兩者結合製造出具有靈活飛行能力的載具,雖然同時期努力的人眾多,但大多數人認為美國的萊特兄弟於1903年12月17日在美國西海岸小鷹鎮試飛成功的「飛行者一號」是世界上「第一次比重大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自此展開了飛機的時代。
  • 飛機成功問世時世界正值戰亂頻仍的時代,所以軍方立即相中飛機能在戰爭中提供的各種能力,於是攜帶武裝的飛機就快速的出現於空中,空戰時代也隨之展開。
  • 飛機問世後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機的表現就相當出色,在偵查、快速支援、側翼騷擾都相當的稱職,但礙於當時技術仍不足以攜帶大型武器飛天,所以戰爭的主導權依然在擁有重火力的海、陸軍身上。
  • 因戰機的表現亮眼,兩次大戰間世界各國都不遺餘力的強化戰機的戰力,重型火力總算能如願飛上天,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機漸漸的主導了整個戰爭,沒有取得空優的勢力連帶海、陸軍都會趨於劣勢。
    • 同時噴射引擎的發明讓戰機能更加靈活迅速,於是戰後噴射引擎成熟時,各式飛機也進入了超音速時代。
  • 隨著二戰結束,空優成為世界各國在戰爭上爭奪的首要目標,各種新銳科技都優先讓戰機使用,因此戰機儼然成為世界各國尖端技術的結晶,強大的戰機同時成為各國的技術能力指標。

種類(現代戰機)

常見分類

  • 隨著戰機造價越來越高,太過細緻的分工造成功能單一化並不經濟,所以界線逐漸模糊化,因此現代很多戰機同時具備多種功能。


  • 戰鬥機(Fighter)
    • 以空對空戰鬥為目的設計的機型。
      • 二戰期間因應大規模轟炸敵方的需求,有以護航轟炸機群為目標,具備長續航力的護航戰鬥機(Escort Fighter)以及主要用於對地攻擊的同時,也有一定空戰能力的戰鬥轟炸機(Fighter-Bomber);因應夜間作戰,裝上雷達系統的夜間戰鬥機(Night Fighter);冷戰初期因應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威脅,具備高空高速性能的攔截機(Interceptor)。
    • 飛彈剛開始發展時,有許多人認為這種新式武器將會取代戰鬥機的地位,甚至設計了無機砲的新型機(如早期的 F-4)。不過美軍在越戰中,受限早期機載雷達與空對空飛彈的可靠性問題、以及為了政治因素而需遵守的交戰規則,仍需進行近距離纏鬥。
    • 噴射機時代後,航空母艦的跑道長度已不足以供一般戰機起降,故需專門設計可短距/垂直起降的艦載機作為航母戰鬥群的核心制空、對海/對地力量。
    • 現今在科技進步之下,已經能用一種多功能戰鬥機(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 MRCA)執行多種任務,一方面也較能節省成本。
      •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上述越戰的經驗,造成美國曾經有一派被稱為「戰鬥機黑手黨」的人主張:新型戰鬥機應該盡可能輕型、小型化,並放棄對地攻擊能力、甚至是雷達與中程空對空飛彈,以追求高機動性能與適合大量生產的低廉價格。F-16 在發展過程中即受到這派的理論影響,不過生產時還是裝上了雷達並增加飛彈掛點。
      • 戰鬥機黑手黨「這是一台超靈活的輕型戰鬥機,只能拿來空對空纏鬥」以色列空軍「兩顆 2000 磅炸彈空襲伊拉克,知道了」
      • 戰鬥機黑手黨「……好歹把翅膀弄大點才能纏鬥」日本空自「大翅膀,四顆反艦飛彈,わかります
  • 攻擊機(Attack Aircraft)
    • 以空對地/海,不以範圍轟炸而以精準打擊目標為主的戰機。
      • 因為以精準打擊為主,彈載量無需太高,相比轟炸機噸位小的多。
      • 早期的俯衝轟炸機能視為這類戰機的前身。現今雖然也能由多功能戰鬥機執行任務,不過攻擊機的執行任務成本往往低上許多。
    • 除了飛越目標進行掃射跟轟炸的攻擊方式外,還有盤旋在上空,對指定地點傾瀉大量火力的砲艇(Gunship)。
      • 砲艇通常由武直或搭載大口徑火炮/機砲的運輸機擔任。
  • 轟炸機(Bomber)
    • 以空對面大規模範圍轟炸為主的戰機。
    • 可依目的分為戰略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兩大類。前者是以包含地毯式轟炸或甚至核攻擊等手段,癱瘓敵國能夠繼續戰爭的能力;後者則以精準打擊大型目標或是軍事基地等和戰鬥有直接相關的對象為主。
      • 二戰時期因為沒有精準的投放儀器,造成轟炸準確度極差,因此產生了俯衝轟炸機這類型的戰機,俯衝轟炸機載彈量少但利用俯衝飛行能進行高準度的轟炸,後來隨著瞄準設備的進步,相關功能被整併進攻擊機中而退出戰機的歷史中。
    • 現今戰術轟炸機多被戰鬥轟炸機或多功能戰鬥機取代,戰略轟炸機也僅剩美、俄、中三國保有。
  • 反潛機(Maritime Patrol)
    • 又稱海上巡邏機,以攻擊潛水艇為目的的戰機。通常需要相當高的續航力以巡邏廣大水域、也需要攜帶沉重的偵搜設備,故有些反潛機會以客機改裝。
      • 最早可追溯到兩次大戰時期的飛艇。例如英國就曾以飛艇警戒、搜索德國的潛艇。
    • 除了拿來攻擊用的反潛魚雷外,通常也具備投放浮標式聲納與接收聲納信號的能力,利用聲納定位目標後再進行攻擊。
  • 偵察機(Reconnaissance)
    • 以偵蒐目標區域為目的的戰機,機上會搭載高精密度的偵察設備但缺乏攻擊性武裝。
    • 通常以高度、速度這兩項性能躲避敵人攻擊,所以偵察機通常都是飛的又快又高。
    • 但隨著越來越進步的衛星偵測與無人機技術,載人偵察機現今大多已退出舞台。
  • 電子作戰機(Electronic-warfare)
    • 因應現代複雜的電子信息與設備在戰場上的重要性,於是產生出專門用來對付這方面的戰機。
      • 主要的攻擊手段在於電磁干擾與攔截信息(軟殺)。
    • 但直接摧毀實體設備(硬殺)更能有效阻止對方,所以單純的電子作戰機相當少見,通常會整併在預警機以及多功能戰機中。
      • 越戰期間,美軍為對付北越的防空部隊,以現有的戰轟機發展出了「野鼬(Wild Weasel)」機種。負責在空襲前先行進入,待敵軍的防空部隊開啟雷達、鎖定自己吸仇恨後,鎖定敵軍的雷達訊號並以反輻射飛彈摧毀之。而現今的多功能戰機無需特別改裝,就能執行這種對敵防空壓制任務(Suppression of Enemy Air-Defenses/SEAD)。
  • 預警機(Airborne Early Warning & Control)
    • 為了克服雷達受到地球曲度限制的低高度目標搜索距離,同時減輕地形的干擾,將整套雷達系統放置在飛機上,自空中搜索各類空中、海上或者是陸上目標,提供較佳的預警與搜索效果,延長容許反應的時間與彈性,達到提早預警的效果。
      • 因為相關的電子作戰設備幾乎都搬上飛機了,所以也能主動干擾攔截敵方的電子信息。
      • 通常也會裝備資料分析系統,讓預警機同時也能成為一個簡易的指揮中心,用來輔助協調各友機的戰鬥狀況。
    • 因相關設備龐大笨重,所以預警機多是以運輸機、客機為基底進行改裝。
  • 運輸機(Transport)
    • 以大規模運輸為目標的機體,通常具有高載重能力,但相對速度與靈活性較低。
    • 也能支援攜帶大型特殊炸彈進行攻擊,像是大型空爆燃燒彈(Fuel Air Explosive, FAE)或是核彈。
  • 無人作戰機(Unmanned Combat Air Vehicle, UCAV)
    • 戰鬥中人員傷亡一直是各國嚴重的負擔,加上飛行員的訓練成本又非常高,所以隨著科技的進步,無須搭載駕駛員的戰機因應而生。
      • 換句話說等到人命不如機器的時候…
    • 控制方面有分遠端遙控以及AI自行判定,但因AI能力尚不足以應付多種信息判定,所以目前仍以遠端遙控為主。
    • 因為無須載人,所以體積相對傳統飛機來的小,可提供較好的匿蹤性能,沒有人員傷亡負擔也讓不少無人機不用去追求高度的飛行性能;不過相對的也能免去人類承受物理作用力的限制,因此還是有做出遠超越載人飛機性能的型號。
      • 礙於遠端遙控需要無人機發送信號回傳給操縱者,所以難以達到高度匿蹤能力,不過可利用預設飛行路徑後關閉信號發送,讓無人機自行潛入預設位置再開始操作,給予敵人出其不意的攻擊。
    • 由民用的小型空拍機改裝也成為無人機的一環,對於偵蒐打擊狹窄環境有著極佳的功效連恐怖分子也跟著受益

與戰機相關的名詞概念

  • 制空權 (Air supremacy/superiority)
  • 超視距作戰 (Beyond visual range,BVR)
  • 密接空中支援 (Close air support,CAS)
  • 纏鬥 (Dogfight)
  • 長機 (Flight leader)
  • 空戰王牌 (Flying ace)
  • 空中隊形 (Formation flying)
  • Fox代碼
  • 飛彈的類型
  • 匿蹤技術 (Stealth technology)
  • 戰略轟炸 (Strategic bombing)
  • 超音速巡航 (Supercruise)
  • 對敵防空壓制 (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
  • 後掠翼/前掠翼 (Swept wing/Forward-swept wing)
  • 僚機 (Wingman)

以戰機為題材的ACG作品

遊戲

名稱 原文 備註
空戰奇兵系列 Ace Combat Bandai Namco出品的一系列架空空戰模擬遊戲。
戰爭雷霆 War Thunder 雖然現在大家熟知的是空陸協同的陸戰模式,不過戰雷最早僅有空軍可以遊玩;新的科技樹也會優先追加空軍。
考量平衡,陸戰載具的時間線遠比空軍超前。
戰機世界 World of Warplanes 戰車世界戰艦世界的Wargaming開發。
僅限空戰且在HP機制跟WG的方針之下玩起來比樓上休閒。但跟WG的其他遊戲一樣能玩到未服役的實驗機。
在陸海空三遊戲中推出最晚、又比戰雷慢,所以目前人氣最差。
1943:中途島海戰 1943 ミッドウェイ海戦 CAPCOM的老牌卷軸射擊遊戲之一。
Sonic Wings/Aero Fighters系列 Video System的射擊遊戲系列,設定上為現代
前兩代戰機陣容為二戰後的戰機,三代則是二戰時期的戰機(部分除外)
Strikers 1945系列 Sonic Wings製作團隊另起爐灶成立彩京之後的射擊遊戲系列,設定上為二戰之後(1999則是現代)
アクウギャレット Air Gallet Banpresto發行、Gazelle製作的射擊遊戲,以抵抗恐怖份子為主題
衝破火網 After Burner SEGA以F-14為主角的空戰遊戲,同名主題曲曾被填詞交由MEIKO翻唱並收錄至音遊Project DIVA。
微軟模擬飛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雖然主打民航機,但官方也有提供軍機MOD。
紙箱戰機 ダンボール戦機 就名字叫做「戰機」,其實標題的意思是「放在強化紙箱裡面鬥的器人(LBX)」,而不是本條目所說明的「戰鬥飛機」。

影視

名稱 原文 備註
捍衛戰士 / 捍衛戰士:獨行俠 Top Gun / Top Gun: Maverick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經典空戰片,F-14 雄貓因此聲名大噪。原作上映後三十多年續作《捍衛戰士:獨行俠》上映,同樣大受歡迎。
兩部作品的拍攝均得到美國海軍大力支持,甚至能登上航空母艦拍攝,亦被視為史上最成功的募兵廣告。雖然美國海軍因此被空軍佔了不少便宜。
火狐狸 Firefox 跟某瀏覽器無關。
改編自同名小說,克林伊斯威特主演,講述退役的資深駕駛員前去竊取當時蘇聯秘密製造的MIG-31。
因為當年MIG-31情報尚未公開,所以影片中的MIG-31與實際上不同。
名稱Firefox是因為MIG-31的原型MIG-25在北約的代號為狐蝠(Foxbat),影片播放後MIG-31在北約的正式代號則是獵狐犬 (Foxhound)。
空中殺陣 Les Chevaliers du ciel 改編自漫畫,描述法國飛行員破解恐怖分子搶奪幻象2000的陰謀。
機戰未來 Stealth 三名被指派武力介入任務(無誤)的菁英隱形戰機飛行員阻止一架失控AI戰鬥機的冒險。
不列顛之戰 Battle of Britain 以 1940 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中入侵為背景的電影,1969 年上映。
由於電影拍攝年代久遠,沒有電腦特技支援只能真槍上陣,出動了過百架飛機參與拍攝,包括真正的二戰戰機如噴火式及 Bf-109。加上有二戰德軍王牌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任本片技術顧問,真實且經大量考證的空戰埸面令本作成為二戰空戰電影的經典之作。
虎!虎!虎! Tora! Tora! Tora! 以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電影,由美日導演聯合執導。
1970 年上映的電影,由美日合拍加上考證嚴謹,因此完整呈現事件前因及空襲珍珠港的過程,並保持了相對中立的過程。
因為基本上已經没有能飛行的二戰日軍軍機,片中出現的日軍軍機均以美製教練機改裝而成。
至於後來麥可貝拍的那部大多被視為黑歷史

動漫

名稱 原文 備註
超時空要塞 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 由可變式戰機、歌曲及三角關係構成的系列作品。
空戰88區 エリア88 描述被自己的同濟灌醉然後被騙去當戰亂區的空戰成員的主角於戰場上生存的故事。
曾動畫和遊戲化
荒野的壽飛行隊 荒野のコトブキ飛行隊 以二戰軍機融合架空世界觀的作品,對於兵器相當考究。
多媒體企劃,曾推出智慧型手機遊戲不過已經倒了
強襲魔女 ストライクウィッチーズ 二戰空戰王牌全體性轉(原捏他是女性的除外),人設由島田フミカネ操刀。
本質是賣肉,但有許多捏他二戰戰史的彩蛋。
戰鬥妖精雪風 戦闘妖精雪風 原著為神林長平所著的科幻小說,講述了在未知的菲雅利(FAIRY)行星上與未知的異星體迦姆(JAM)的戰鬥中,主角深井零與座機雪風對神秘的敵人不斷地探詢與自我認識的過程。2002 年被改篇為 OVA 動畫,與上面的強襲魔女同樣由 GONZO 製作。

相關子條目

留言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1. 其實台灣空軍以地區大小而言其成軍規模在世界排名算是頗厲害,只是拿來跟敵對的超級強國中共比規模上自然顯得相對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