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星之卡比」:修訂間差異

阿史留言 | 貢獻
Kkusanagitw留言 | 貢獻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0 次修訂)
第35行: 第35行:
*** 稻船在說明《[[Mighty No.9]]》的時候,主角擁有複製能力的的遊戲就是指這一款{{ref|另外一款「藍色的傢伙對上怪博士」則是指《[[音速小子系列|音速小子]]》,但是卡比跟SONIC出現的時間都比[[洛克人系列|洛克人]]
*** 稻船在說明《[[Mighty No.9]]》的時候,主角擁有複製能力的的遊戲就是指這一款{{ref|另外一款「藍色的傢伙對上怪博士」則是指《[[音速小子系列|音速小子]]》,但是卡比跟SONIC出現的時間都比[[洛克人系列|洛克人]]
晚<s>其實櫻井也說過此作卡比的複製能力和下滑正是致敬洛克人</s>}}
晚<s>其實櫻井也說過此作卡比的複製能力和下滑正是致敬洛克人</s>}}
** 最終武器為星之杖,為唯一可以打倒夢的方式
** 最終武器為星之杖,為唯一可以打倒夢的方式
** {{censored|根據櫻井後來的開發後話,7個世界的英文名稱的'''頭文字'''皆對應彩虹的七種顏色的頭文字}}
* 星之卡比2(星のカービィ2;GB,1995年)
* 星之卡比2(星のカービィ2;GB,1995年)
** 以夢之泉的系統為基底製作的遊戲
** 以夢之泉的系統為基底製作的遊戲
第76行: 第77行:
** 最終武器為リボン與水晶{{ref|就是遊戲中散落各處的水晶碎片,一定要全部拿到才能發揮功能}}
** 最終武器為リボン與水晶{{ref|就是遊戲中散落各處的水晶碎片,一定要全部拿到才能發揮功能}}
*** P網專用TAG:妖晶零弐{{ref|妖→RIBON 晶→水晶 零弐→0²}}
*** P網專用TAG:妖晶零弐{{ref|妖→RIBON 晶→水晶 零弐→0²}}
** 與星之卡比2、星之卡比3三作合稱為數字系列
** 目前全系列中沒有勝利之舞的作品(但Sound Test模式卻有勝利之舞的BGM)
*** 共通點是作品的最終敵人皆為ダークマター一族,劇情也能相當程度的聯繫起來。
*** 與星之卡比2、星之卡比3三作合稱為數字系列
*** <s>然而卡比3中的六個同伴角色在卡比64都沒出現,而被リボン、デデデ大王、ワドルディ與アドレーヌ取代</s>
**** 共通點是作品的最終敵人皆為ダークマター一族,劇情也能相當程度的聯繫起來。
*** 另有謠傳說,2011年的星之卡比Wii本來有計畫要算入數字系列內,這幾作的共通點是卡比並非獨自戰鬥,冒險的路途上一直都有同伴同行。{{ref|不包括SDX的幫手或卡比自己被分裂成數個}}
**** <s>然而卡比3中的六個同伴角色在卡比64都沒出現,而被リボン、デデデ大王、ワドルディ與アドレーヌ取代</s>
**** 另有謠傳說,2011年的星之卡比Wii本來有計畫要算入數字系列內,這幾作的共通點是卡比並非獨自戰鬥,冒險的路途上一直都有同伴同行。{{ref|不包括SDX的幫手或卡比自己被分裂成數個}}
* 星之卡比 鏡之大迷宮(星のカービィ 鏡の大迷宮;GBA,2004年)
* 星之卡比 鏡之大迷宮(星のカービィ 鏡の大迷宮;GBA,2004年)
** 系列第五作暨GBA平台第一作(不算上重製夢之泉的話),實裝首個四人同伴連線系統{{ref|後來在《Wii》重新出現}}
** 由Flagship開發,系列第五作暨GBA平台第一作(不算上重製夢之泉的話),實裝首個四人同伴連線系統{{ref|後來在《Wii》重新出現}}
*** 能力的指令雖不及豪華版,但比夢之泉要豐富多了
*** 能力的指令雖不及豪華版,但比夢之泉要豐富多了
** 目前唯一的沙盒探索型卡比
** 目前唯一的沙盒探索型卡比
第89行: 第91行:
*** 但卻是歷代第一個受到攻擊就會從身上噴出來的對頭目能力{{ref|不過因為是第一個可以帶著跑圖的對頭目能力,做這樣的下修也是理所當然的}}
*** 但卻是歷代第一個受到攻擊就會從身上噴出來的對頭目能力{{ref|不過因為是第一個可以帶著跑圖的對頭目能力,做這樣的下修也是理所當然的}}
** 同時也是歷代最多連戰的頭目戰{{ref|暗黑メタナイト、4次黑暗意識幻影、黑暗意識真身、逃亡的黑暗意識}}
** 同時也是歷代最多連戰的頭目戰{{ref|暗黑メタナイト、4次黑暗意識幻影、黑暗意識真身、逃亡的黑暗意識}}
* 星之卡比 參上吶喊團/鼠輩團(星のカービィ 参上!ドロッチェ団;DS,2006年)
* 星之卡比 登場怪盜洛切團(星のカービィ 参上!ドロッチェ団;DS,2006年)
**製作團隊跟鏡之大迷宮同一個
**製作團隊跟鏡之大迷宮同樣為Flagship
** 系列第六作,目前唯一實裝コピーパレット{{ref|能夠把道中的泡泡和寶箱收納的系統,最多一次收納五個;同時,能力/道具/迷你卡比之間能夠混合產生新能力/新道具/1UP}}系統的遊戲,道中需要收集寶箱以達成100%完成條件。{{ref|其中有五個寶箱是必需收集的(以發光作提示),不然會卡關}}
** 系列第六作,目前唯一實裝コピーパレット{{ref|能夠把道中的泡泡和寶箱收納的系統,最多一次收納五個;同時,能力/道具/迷你卡比之間能夠混合產生新能力/新道具/1UP}}系統的遊戲,道中需要收集寶箱以達成100%完成條件。{{ref|其中有五個寶箱是必需收集的(以發光作提示),不然會卡關}}
** 能力首次對地形產生改變的作品,同時能力也多出了需要收集寶箱來解禁的卷軸技
** 能力首次對地形產生改變的作品,同時能力也多出了需要收集寶箱來解禁的卷軸技
** 由於系統關係,使最終頭目「ダークゼロ」成了《毛線卡比》發售前卡比史上最易打的頭目{{ref|由於路上能夠撿到'''M蕃茄'''的泡泡,加上卡比自己也能帶道具如'''無敵糖果'''進去…即使是同樣能帶一個補品進去頭目畫面的3DX也沒這樣的情況}}
** 由於系統關係,使最終頭目「ダークゼロ」成了《毛線卡比》發售前卡比史上最易打的頭目{{ref|由於路上能夠撿到'''M蕃茄'''的泡泡,加上卡比自己也能帶道具如'''無敵糖果'''進去…即使是同樣能帶一個補品進去頭目畫面的3DX也沒這樣的情況}}
** DEDEDE最衰小的一代
** 帝帝帝大王最衰小的一代
*** 故事因為卡比的蛋糕被偷走,所以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是曾經幹過同樣事情的DEDEDE,DEDEDE也就成了第一關的BOSS
*** 故事因為卡比的蛋糕被偷走,所以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是曾經幹過同樣事情的帝帝帝,帝帝帝也就成了第一關的BOSS
** 最後武器為三星杖,強到不太實用的武器{{ref|使用的時候會連地面一起攻擊,要是地面是一攻擊就會碎開的地形的話<s>那會很有趣...</s>,同時射出去的星星亦有同樣的效果}}
** 最後武器為三星杖,強到不太實用的武器{{ref|使用的時候會連地面一起攻擊,要是地面是一攻擊就會碎開的地形的話<s>那會很有趣...</s>,同時射出去的星星亦有同樣的效果}}
** 評價算是相當微妙,銷量也是全系列最差
* 星之卡比 Wii(星のカービィ Wii;Wii,2011年)
* 星之卡比 Wii(星のカービィ Wii;Wii,2011年)
** 首隻在Wii平台發售的遊戲,採用最大4人同時遊戲的系統
** 首隻在Wii平台發售的遊戲,採用最大4人同時遊戲的系統
第105行: 第108行:
** 多人同遊時,讓角色疊在一起便能釋放特殊的集氣攻擊,四個角色的集氣攻擊都不相同。
** 多人同遊時,讓角色疊在一起便能釋放特殊的集氣攻擊,四個角色的集氣攻擊都不相同。
** 另有小遊戲「挑戰模式(チャレンジステージ)」,讓玩家使用特定的複製能力,追求最有效率且最快速的擊倒所有敵人並通過關卡
** 另有小遊戲「挑戰模式(チャレンジステージ)」,讓玩家使用特定的複製能力,追求最有效率且最快速的擊倒所有敵人並通過關卡
** {{censored|如果把前7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CROWNED」,故事模式的マホロア第二型態和マホロア ソウル的BGM曲名也是「CROWNED」。}}
* 星之卡比 三重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トリプルデラックス;3DS,2014年)
* 星之卡比 三重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トリプルデラックス;3DS,2014年)
** <s>怒卡比蜂 最大往生</s>
** <s>怒卡比蜂 最大往生</s>
第118行: 第122行:
** 有鎖匙扣可以收集,也可以借3DS硬幣買
** 有鎖匙扣可以收集,也可以借3DS硬幣買
** 收錄了兩個小遊戲──《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與《デデデでデン》,後來在2014年暑假獨立出來變成下載遊戲《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Z》與《デデデでデンZ》。遊戲詳細於派生系列中介紹。
** 收錄了兩個小遊戲──《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與《デデデでデン》,後來在2014年暑假獨立出來變成下載遊戲《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Z》與《デデデでデンZ》。遊戲詳細於派生系列中介紹。
** {{censored|如果把前6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FLOWER」。加上第7大關「'''E'''ternal '''D'''reamLand」的話則是「FLOWERED」,ED前的BGM曲名也是「FLOWERED」。}}
* 星之卡比 機器星球(星のカービィ ロボボプラネット;3DS,2016年)
* 星之卡比 機器星球(星のカービィ ロボボプラネット;3DS,2016年)
** <s>天元突破 紅蓮卡比</s>
** <s>天元突破 紅蓮卡比</s>
第126行: 第131行:
** 本作支援amiibo連動,可藉此轉換型態與回復體力。
** 本作支援amiibo連動,可藉此轉換型態與回復體力。
** 本作收錄的兩個小遊戲《カービィの3Dチャレンジ》和《みんなで!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前者於2017獨立為《カービィのすいこみ大作戦》,後者於2017及2019分別於3DS及NS上獨立為《みんなで!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Z》及《スーパー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
** 本作收錄的兩個小遊戲《カービィの3Dチャレンジ》和《みんなで!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前者於2017獨立為《カービィのすいこみ大作戦》,後者於2017及2019分別於3DS及NS上獨立為《みんなで!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Z》及《スーパーカービィハンターズ》。
** {{censored|如果把各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PROGRAM」。}}
** 本作為最後一作掛名已故任天堂社長岩田聰為製作總指揮的遊戲,因此被一部分人視為岩田聰的遺作。
** 本作為最後一作掛名已故任天堂社長岩田聰為製作總指揮的遊戲,因此被一部分人視為岩田聰的遺作。
* 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星のカービィ スターアライズ;Switch,2018年)
* 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星のカービィ スターアライズ;Switch,2018年)
第138行: 第144行:
** 《異次元空間 英雄同盟》中則是運用卡比的指定技能及指定同伴來巧妙地蒐集路上的盟友之心
** 《異次元空間 英雄同盟》中則是運用卡比的指定技能及指定同伴來巧妙地蒐集路上的盟友之心
*** 同時也是卡比系列中首見的超高難度模式,HP比起一般模式更薄,BOSS的攻擊方式變得更加鬼畜(但也沒有很鬼畜<s>但不代表可以無腦應付</s>)
*** 同時也是卡比系列中首見的超高難度模式,HP比起一般模式更薄,BOSS的攻擊方式變得更加鬼畜(但也沒有很鬼畜<s>但不代表可以無腦應付</s>)
** 歷代首款官方中文化星之卡比遊戲<s>台灣老鼠台的中文翻譯可以當黑歷史了</s>
** 歷代首款官方中文化星之卡比遊戲<s>當時台灣代理版本的動畫的中文翻譯可以當黑歷史了</s>
** 首款有DLC的遊戲
** 首款有DLC的遊戲
*** 但本作是以類似更新推送的方式配信
*** 但本作是以類似更新推送的方式配信
第145行: 第151行:
** 在日版官網公布沒多久有人發現網址的star allies寫成star arise{{ref|在日文中allies和arise都是同一個讀音}},雖然很快就修正了
** 在日版官網公布沒多久有人發現網址的star allies寫成star arise{{ref|在日文中allies和arise都是同一個讀音}},雖然很快就修正了
*** {{censored|但考慮到4.0.0更新的靈魂出竅辣度EX的最終頭目的別名是「星誕」,再加上於原聲集收錄的擊倒後音效的名字也是「STAR ARISE」,很有可能本作名字的「アライズ」其實是allies和arise的雙關}}
*** {{censored|但考慮到4.0.0更新的靈魂出竅辣度EX的最終頭目的別名是「星誕」,再加上於原聲集收錄的擊倒後音效的名字也是「STAR ARISE」,很有可能本作名字的「アライズ」其實是allies和arise的雙關}}
* 星之卡比 探索發現(星のカービィ ディスカバリー;Switch,預計2022年)
* 星之卡比 探索發現(星のカービィ ディスカバリー;Switch,2022年)
** 主系列首款3D動作作品 <s>[[瑪利歐系列|星之卡比 奧德賽]]</s>
** <s>艾爾登卡比</s>
** <s>{{censored|生化危機-卡比}}</s>{{ref|{{censored|與從培養槽跑出來的菲克特·遺忘戰鬥情景跟生化危機2代的G生物非常像}}}}
** <s>{{censored|侵略者轉生~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s>{{ref|{{censored|主角是被擊敗的菲克特·艾菲里斯,而扮演異世界傳送門的則是使用卡車吞滿嘴的卡比。}}}}
** 主系列首款3D動作作品,系列30周年紀念作
*** <s>一開始的幾個宣傳影片看起來像[[瑪利歐系列|星之卡比 奧德賽]]……結果體驗版出來後反而更像3D世界</s>
*** 也是主系列唯一一個沒有GAME OVER的一代,取而代之的每死一次身上的錢就要扣100
** 本作中卡比新增「塞滿嘴變形」能力,可以含著汽車<s>Carby</s>、販賣機等物品使用能力,不同物品能力各有不同
** 本作中卡比新增「塞滿嘴變形」能力,可以含著汽車<s>Carby</s>、販賣機等物品使用能力,不同物品能力各有不同
** 同時導入村落系統,藉由完成關卡任務解救瓦豆魯迪可以發展村落開啟設施,利用關卡中收集的金幣可以購買商品
*** 武器店:可以購買進化的複製能力
**** 需要找到該進化複製能力的藍圖<ref>主要是藏在關卡內,但也有特定條件獲得的藍圖</ref>,以及在各地隱藏的寶藏之路(類似Wii版的挑戰模式)找到稀有石後可以進行強化
*** 同時本作的招式說明可以透過和店中的瓦豆魯迪對話得知,店面右方也有著可以測試能力用的沙包
*** 道具店:販賣強化道具<s>但一定得先打包</s>
*** 咖啡店:販賣回復道具<s>還可以外賣打包</s>,以及可以遊玩餐廳小遊戲
*** 扭蛋機:投幣收集轉蛋,會按進度追加彈數<s>以及加價</s>,也有需達成特定條件才能入手/解鎖的轉蛋
**** 本代取消了暫停畫面的頭目角色解說,相關設定細節都在轉蛋的介紹中<s>但也讓招式說明一同陪葬了</s>
**** {{censored|轉蛋的保底機制是如果轉兩次都是轉到已經得到的,那第三次必定是新的}}
*** 競技場:無須多言的BOSS RUSH,按進度有三個難度選擇
*** 電影院:播放遊戲過場動畫
*** 樂團:一周目通關後追加至電影院外,能夠<s>點歌</s>聆聽BGM
** 迴避能力在本作大幅強化,甚至在受到攻擊前一刻迴避可以瞬間降低敵人移動速度<s>卡比時間</s>以進行反擊。
** 首次有人聲主題曲「WELCOME TO THE NEW WORLD!」,由製作人熊崎信也親自填寫「新世界語」歌詞。
** <s>帶著槌子探索新世界</s>
*** 本作中有一個BUG是假如在使用槌子時持續升空到極限後快速揮撃再在落地的瞬間按A鍵的話就能夠讓卡比跳到誇張高的高度,除了能脫離一些小BOSS戰外還能讓自己去到平常到不了的地方<s>然後發現那些地方大多都能正常活動</s>或是引發特殊狀況<ref>例如直接挑戰魅塔騎士杯但'''只需打敗兩隻中BOSS即視作優勝並取得報酬'''</ref>{{censored|,甚至可以在打終極杯Z的混沌艾菲里斯戰時在進入第二階段後叫出另一隻混沌艾菲里斯}}。
** {{censored|如果把各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NEW WORLD」。}}
** {{censored|有類似新星同盟「異次元空間 英雄同盟」的二週目關卡「絕島幻夢·遺忘」。}}
** {{censored|系列作少數沒有最終BOSS射擊戰的作品}}
=== 重製/移植版本 ===
=== 重製/移植版本 ===
* 星之卡比 夢之泉DX(星のカービィ 夢の泉デラックス;GBA,2002年)
* 星之卡比 夢之泉DX(星のカービィ 夢の泉デラックス;GBA,2002年)
第156行: 第187行:
*** 新規的1UP小遊戲(拍炸彈、AIR RIDE等)
*** 新規的1UP小遊戲(拍炸彈、AIR RIDE等)
*** 困難模式(體力條從6格變成3格)
*** 困難模式(體力條從6格變成3格)
*** メタナイトでGO(困難模式、角色換成メタナイト,不能存檔)
*** メタナイトでGO(困難模式、角色換成魅塔騎士,不能存檔)
** 同時從本作開始,DEDEDE變成三頭身(但是第一個出現三頭身DEDEDE的是動畫版)
** 同時從本作開始,DEDEDE變成三頭身(但是第一個出現三頭身DEDEDE的是動畫版)
* 星之卡比 究極超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ウルトラスーパーデラックス;NDS,2008年)
* 星之卡比 究極超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ウルトラスーパーデラックス;NDS,2008年)
第170行: 第201行:
*** 星之卡比的歷史為介紹星之卡比以及相關遊戲主機的歷史,同時也有demo可以觀賞
*** 星之卡比的歷史為介紹星之卡比以及相關遊戲主機的歷史,同時也有demo可以觀賞
* 毛線卡比 Plus(毛糸のカービィ プラス;3DS,2019年)
* 毛線卡比 Plus(毛糸のカービィ プラス;3DS,2019年)
* 星之卡比wii 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Wii デラックス;Switch,2023年)   
* 星之卡比wii 豪華版(星のカービィ Wii デラックス;Switch,2023年)   
** 為2011年發售的《星之卡比 Wii》的重製版
** 為2011年發售的《星之卡比 Wii》的重製版
** 除了故事模式,追加了「熱鬧魔法洛亞樂園」模式以及通關後新劇情模式《魔法洛亞後記》
** 除了故事模式,追加了「熱鬧魔法洛亞樂園」模式以及通關後新劇情模式《魔法洛亞後記》
***{{censored|如果把後記各大關的第一個字組合會變成「APPLE」}}
* 星之卡比 探索發現 + 星耀世界<ref>暫譯</ref>(星のカービィ ディスカバリー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 スターリーワールド;Switch2,2025年)
** 為2022年發售的《星之卡比 探索發現》的NS2移植強化版本


=== 派生系列 ===
=== 派生系列 ===
* 卡比的彈珠台 (カービィのピンボール;GB,1993年)
* 卡比的彈珠台 (カービィのピンボール;GB,1993年)
** 為彈珠檯遊戲
** 為彈珠檯遊戲
* 卡比bowl(カービィボウル;SFC,1994年)
* 卡比歡樂球(カービィボウル;SFC,1994年)
** 類似於高爾夫的遊戲
** 類似於高爾夫的遊戲
** 廣告中惡搞伽利略
** 廣告中惡搞伽利略
** 目前卡比的TAS中最多人玩的一款
** 目前卡比的TAS中最多人玩的一款
** 有在N64上發售續作的計畫,不過因為系統搞不定的關係成了廢案{{ref|但也很巧地變了AIR RIDE的雛型}}
** 有在N64上發售續作的計畫,不過因為系統搞不定的關係成了廢案製作組將其作了後來《卡比飛天賽車》的雛型
* 卡比的打磚塊(カービィのブロックボール;GB,1995年)
* 卡比的打磚塊(カービィのブロックボール;GB,1995年)
** 顧名思義,就是打磚塊
** 顧名思義,就是打磚塊
第188行: 第221行:
* Kirby's Avalanche(SNES,1995年)
* Kirby's Avalanche(SNES,1995年)
** 海外限定遊戲,日本未有發售
** 海外限定遊戲,日本未有發售
** 簡單說就是卡比版的[[ぷよぷよ]]
** 簡單說就是卡比版的[[魔法氣泡]]
* 卡比的閃閃方塊(カービィのきらきらきっず;GB,1997年/SFC可讀寫式卡匣,1998年/SFC,1999年)
*** 其實原因與隔壁《Dr.Robotnik's Mean Bean Machine》同樣,為了避免新IP認知不足而換皮成星之卡比主題
*** 當然與隔壁不同是戰前漫才有保留<s>不過卡比變得比較毒舌</s>
* 卡比閃閃方塊(カービィのきらきらきっず;GB,1997年/SFC可讀寫式卡匣,1998年/SFC,1999年)
** 為一款方塊遊戲
** 為一款方塊遊戲
*** 規則稍微有點複雜,不過實際玩過之後就知道了
** 規則稍微有點複雜,不過實際玩過之後就知道了
*** 遊戲會隨機掉落兩個一組的方塊,一組方塊裡面會參雜星星方塊及同伴方塊
*** 方塊擺放完畢時,如果星星方塊的兩邊是同伴方塊,兩種方塊就會消除,可橫消或直消
**** 石頭方塊則是要消除2次才能完全消除(成功消除1次會變成星星方塊)
*** 消除方塊時如果有構成連鎖,會依消除的連鎖數產生額外的星星方塊,若剛好兩邊還有擺放在同一位置的同伴方塊,還可以再進一步連鎖
*** 當然與大部分方塊遊戲一樣,如果方塊超過陣地最頂端就會GAME OVER
*** 單人模式分為闖關模式、分數挑戰及時間挑戰模式
**** 其中闖關模式中,如果擺放完一定數量的方塊,會產生一行的方塊
**** 對戰模式則是依玩家消除的方塊數量及連鎖數送方塊給對手
*** SFC版本追加CPU對戰的故事模式
* 滾滾卡比(コロコロカービィ;GBC,2000年)
* 滾滾卡比(コロコロカービィ;GBC,2000年)
** 鬼畜GAME,不解釋
** 鬼畜GAME,不解釋
** 在卡匣中裝有傾斜感應器,所以只要傾斜GBC,卡比就會滾動
** 在卡匣中裝有傾斜感應器,所以只要傾斜GBC,卡比就會滾動
** 有NGC與GBA連動的續作的計畫,不過考量到客群的經濟狀況{{ref|因為要同時擁有NGC跟GBA、以及一個DVD片與一個GBA卡匣、還要有一條GBA接到NGC的線,這種配備已經是大陣仗了}}
** 有NGC與GBA連動的續作的計畫,不過考量到客群的經濟狀況{{ref|因為要同時擁有NGC跟GBA、以及一個DVD片與一個GBA卡匣、還要有一條GBA接到NGC的線,這種配備已經是大陣仗了}}、製組認為「不希望GC只有低年齡的人玩」而作罷
**然而在開發NGC版本的途中卻以「不希只有低年齡的人玩」為由<s>連這理由也講得出來</s>,砍掉重練變成與卡比無關的遊戲:Roll-o-ramma,但後來也被[[腰斬]]
*** 而後有預定砍掉重練變成與卡比無關的解謎向遊戲:Roll-o-ramma,但後來也被[[腰斬]]
* 星之卡比 飛天賽車 (カービィのエアライド;NGC,2002年)
* 星之卡比 飛天賽車 (カービィのエアライド;NGC,2002年)
** 原要出在N64的戰鬥賽車類遊戲,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變成出在NGC上
** 算是上述廢案《卡比歡樂球64》誕生出來的遊戲,原預於N64,後來因為剛好遇到世代交接期而改出在NGC上
** 賽道模式類似於瑪利歐賽車,缺少了道具但是有各類車子與角色專用的能力
** 賽道模式類似於瑪利歐賽車,缺少了道具但是有各類車子與角色專用的能力
** 競速模式中只有卡比這角色能選擇
** 競速模式中只有卡比這角色能選擇
** 競技場模式下所有的玩家處於一個開放式的場地中藉由搜集指定道具獲勝,在競技場中可藉由接觸不同的車子道具更換使用車輛。
** 競技場模式下所有的玩家處於一個開放式的場地中藉由搜集指定道具獲勝,在競技場中可藉由接觸不同的車子道具更換使用車輛。
** 因應與動畫版卡比時期接近,遊戲內採用了動畫版的部分要素(例如BGM)
** 雖然作為賽車遊戲平衡等因素有不足之處,但在粉絲間一直有相當的熱度,部分更開發出各種變態走法;每次ニンダイ發表時都有不少觀眾期待本作移植、重製或續作的消息
* 觸摸卡比(タッチ!カービィ;NDS,2005年)
* 觸摸卡比(タッチ!カービィ;NDS,2005年)
** 為NDS第一款卡比
** 為NDS第一款卡比
第263行: 第309行:
* 卡比群星戰2(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2;NS(下載),2020年)
* 卡比群星戰2(カービィファイターズ2;NS(下載),2020年)
** 3DS《卡比群星戰Z》的續作
** 3DS《卡比群星戰Z》的續作
** 可用能力提升至17個,另外可使用部分《新星同盟》中的夥伴角色
** 可用能力提升至17個,另外可使用部分《新星同盟》中的夥伴角色<ref>頭巾瓦豆魯迪、蠱依、魔法洛亞、帝帝帝大王、魅塔騎士</ref>
** 支援網路連線多人遊玩,但與陌生人隨機連線遊玩將會綁定2vs2對戰
** 支援網路連線多人遊玩,但與陌生人隨機連線遊玩將會綁定2vs2對戰
** 若主機有《新星同盟》或《超級卡比獵人隊》的紀錄的話可以獲得連動裝備
** 若主機有《新星同盟》或《超級卡比獵人隊》的紀錄的話可以獲得連動裝備
*卡比的美食節(カービィのグルメフェス;NS(下載),2022年)
** 四人遊玩的派對遊戲
** <s>星之卡比 [[Fall Guys: Ultimate Knockout|糖豆人]]</s>
* 星之卡比 馭空飛行者(カービィのエアライダー;Switch2,2025年)
** 為《星之卡比 飛天賽車》'''時隔20年以上'''的正式續作,且'''監督由櫻井政博擔任'''
** <s>當同日的ニンダイ發表會推出GC模擬器時大家都在吵為什麼沒飛天賽車,結果在結尾就直接來個續作發表把觀眾玩弄於股掌之間</s>
*** <s>櫻井:我什麼都不知道喔→還是櫻井:哇喔!真是爆點滿滿的消息</s>
*** 本作正是櫻井在個人頻道的影片系列「桜井政博のゲーム作るには」最終話中提及到的神秘遊戲企劃<s>也就是說是幾年前就已經在開發的東西</s>
** <s>消息一出直接震撼整個卡比圈子讓「エアライド」衝上推特趨勢,過了整晚仍然沒下去</s>
=== [[星之卡比 (動畫)|動畫版]] ===
=== [[星之卡比 (動畫)|動畫版]] ===
* 有推出同名動畫作,共100話+外傳1話<s>不過是絕對的混沌</s>
* 有推出同名動畫作,共100話+外傳1話<s>不過是絕對的混沌</s>
第271行: 第327行:
*** 外傳的那一話是全部使用3D
*** 外傳的那一話是全部使用3D
** 出現大量的原創人物{{ref|比方說フーム跟ブン都是原創角色,但是戲份重到跟主角一樣}}
** 出現大量的原創人物{{ref|比方說フーム跟ブン都是原創角色,但是戲份重到跟主角一樣}}
*** 一部分角色有漂白(如《SDX》中的巨鳥),但部分角色如大王有染黑
*** 一部分角色有漂白(如《SDX》中的巨大鋒翼鳥),但部分角色如帝帝帝大王有染黑
*** 若論同人的話,メタナイト在本作風評被害{{ref|メタナイト變的很喜歡盗攝卡比,甚至在大本真基子的舊部落格中也提到這部份}}
*** 若論同人的話,魅塔騎士在本作風評被害{{ref|魅塔騎士變的很喜歡偷窺卡比,甚至在大本真基子的舊部落格中也提到這部份}}
** 基本上背景以《夢之泉物語》為主<s>,總之就是混沌</s>
** 基本上背景以《夢之泉物語》為主<s>,總之就是混沌</s>
*** 製作人員對動畫有兩個主要的要求:「卡比不能說話」<s>但是不難發現偶爾卡比會說一些字節</s>和「地球人不能出現」{{ref|就算是惡夢社的顧客部,為了保持世界觀也是上半身人型,下半身只有卡比式腿部的三頭身(?)設計}}
*** 製作人員對動畫有兩個主要的要求:「卡比不能說話」<s>但是不難發現偶爾卡比會說一些字節</s>和「地球人不能出現」{{ref|就算是惡夢社的顧客部,為了保持世界觀也是上半身人型,下半身只有卡比式腿部的三頭身(?)設計}}
** 以兒童動畫之名行成人議題的諷刺動畫之實
** 以兒童動畫之名行成人時事議題的諷刺動畫之實
*** 動畫業界,尤其是迪士尼在動畫中有被諷刺過{{ref|巧的是,台灣迪士尼動畫竟然卡比}}
*** 動畫業界,尤其是迪士尼在動畫中有被諷刺過{{ref|巧的是,當時台灣迪士尼頻道還在時也有播出本動畫}},除此以外也了致敬一些如《哈利波特》、《亂世佳人》、《摩登時代》的名場面,甚至環境議題、政治、動物保護等也有相當程度的諷刺<s>,雖然兒童可能看不懂就是</s>
*** 而北美版(4kids代理)有一部分設定有些許改變,甚至將一些片段給和諧掉以迎合當地市場
** DVD版只有出26話,原因是賣不好所以被腰斬了
** DVD版只有出26話,原因是賣不好所以被腰斬了
*** Wii上的「Wii之間」曾經有把全套的卡比擺上架,不過Wii之間已經停止服務了
*** Wii上的「Wii之間」曾經有把全套的卡比擺上架,不過Wii之間已經停止服務了
*** 於2023年3月14日發行BD版本,除了收錄全集以外還有收錄試播片、北美版第一集以及特別篇
** 同時Wii在2010年左右推出了一個全部是3D的卡比動畫,也就是外傳
** 同時Wii在2010年左右推出了一個全部是3D的卡比動畫,也就是外傳
*** 之後3DS上的NITENDO VIDEO中也有同樣的動畫,不過有搭配裸視3D的技術
*** 之後3DS上的NINTENDO VIDEO中也有同樣的動畫,不過有搭配裸視3D的技術
*** 那部動畫到2014年3月31日為止,在埼玉縣立河川博物館有播出([http://www.famitsu.com/news/201304/09031631.html 詳見此])
*** 那部動畫到2014年3月31日為止,在埼玉縣立河川博物館有播出([http://www.famitsu.com/news/201304/09031631.html 詳見此])
***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能力的帽子近年來有越來越接近動畫版的趨勢
*** 「Wii之間」也有播出該集
**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能力的帽子近年來有越來越接近動畫版的趨勢
 
=== 漫畫版 ===
=== 漫畫版 ===
== 兼差的卡比 ==
== 兼差的卡比 ==
* [[薩爾達傳說|薩爾達傳說 夢島]]
* [[薩爾達傳說|薩爾達傳說 夢島]]
** Lv.7的地圖中出現的一個粉紅色的球狀怪物,特徵為什麼都可以吸
** Lv.7的地圖中出現的一個粉紅色的球狀怪物,特徵為什麼都可以吸
** 攻略法要用飛行道具攻擊
** 攻略法要用飛行道具攻擊
第291行: 第352行:
[[File:img15593.jpg|250px|center]]
[[File:img15593.jpg|250px|center]]
* 任天堂大亂鬥系列<s>星之卡比外傳</s>{{ref|尤其是大亂鬥X中的亞空的使者,關卡配置幾乎有卡比的味道在}}
* 任天堂大亂鬥系列<s>星之卡比外傳</s>{{ref|尤其是大亂鬥X中的亞空的使者,關卡配置幾乎有卡比的味道在}}
** 卡比、DEDEDE大王、METAKNIGHT皆為玩家可操縱角色
** 卡比、帝帝帝大王、魅塔騎士皆為玩家可使用鬥士
*** WADDLE DEE等其他角色也會以NPC、背景或是技能效果出現
*** 瓦豆魯迪等其他角色也會以NPC、背景或是技能效果出現
** 有以卡比的世界為背景的戰鬥舞台
** 有以卡比的世界為背景的戰鬥舞台
** 遊戲中的道具也有大量源自於卡比,例如:M番茄、星之杖…等
** 遊戲中的道具也有大量源自於卡比,例如:M番茄、星之杖…等
** <s>因為是HAL研究所開發的遊戲,監製還是櫻井政博,所以卡比在遊戲中擁有逆天般的強度</s>
** <s>因為是HAL研究所開發(之後移轉至櫻井創立的Sora)的遊戲,監製還是櫻井政博,所以卡比在遊戲中擁有逆天般的強度</s>
** <s>到了SP甚至還讓卡比當故事模式最初能用的主角了</s>
** <s>到了SP甚至還讓卡比當故事模式最初能用的主角了</s>
== 其他 ==
== 其他 ==
* 卡比的能力方面被粉絲分為「櫻井卡比」{{ref|即由卡比之父櫻井政博親自參與製作的作品}}和「非櫻井卡比(下村、熊崎)」兩種風格{{ref|同理,是櫻井政博並未參與製作的作品}}
* 卡比的能力方面被粉絲分為「櫻井卡比」{{ref|即由卡比之父櫻井政博親自參與製作的作品}}和「非櫻井卡比(下村、熊崎)」兩種風格{{ref|同理,是櫻井政博並未參與製作的作品}}
第319行: 第381行: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Category:星之卡比|*]]
[[Category:星之卡比|*]]
[[分類:任天堂]]
[[Category:遊戲]]
[[Category:遊戲]]
[[Category:ACG作品]]
[[Category: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