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Reko Wiki
通知
user-interface-preferences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搜尋
開啟主選單
4793
篇文章
Reko Wiki
導覽
首頁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可用模板
使用須知
暗色模式
常用分類
成句
動畫
漫畫
遊戲
角色
聲優
TCG
所有頁面
所有頁面
現時條目數:
4793
近期變更
所有變更
最近20則變更
2025年4月1日
女神異聞錄:夜幕魅影
E‧HERO
地球
天龍人
雙子
魔法使的約定
周防尊
俠盜獵車手/登場人物列表(V)
角色表/對應屬性
HELLDIVERS™ 2/戰略配備一覽
三角初華
機動戰士鋼彈系列/遊戲列表/VS系列
步驚雲
真人化
使用者:立花未來/沙盒
原始人
わんだふるぷりきゅあ!
ナンバーワン戦隊ゴジュウジャー
都市傳說
蔚藍檔案學生介紹-三一
Sidebar
外部連結
Facebook專頁
Camiko
檢視 真‧三國無雙 的原始碼
出自Reko Wiki
←
真‧三國無雙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變體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在編輯此頁之前您必須確認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請透過
偏好設定
設定並驗證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h0| 真‧三國無雙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本條目內含劇透,沒玩過遊戲又不想被[[開無雙]]的話請不要繼續看下去 |} == 解說 == * 由[[KOEI TECMO|KOEI]]<s>暗榮</s>(現KOEI TECMO<s>脫褲魔</s>)開發的一系列<s>割草</s>動作遊戲 ** 其實系列最早的作品《三國無雙》是3D[[格鬥遊戲]] *** 結果在歐美也將《三國無雙》納入系列,定名為《Dynasty Warriors》,導致往後英文版的代數都往後加一 * 光榮唯二可以達到百萬銷量的作品{{ref|另一款也是無雙系的戰國無雙}},即使銷量衰退到30萬也是救廠級的作品 ** 2012年有季刊無雙,2013年進化到月刊無雙 * 除了《真‧三國無雙》之外,尚有《[[戰國無雙]]》《[[無雙OROCHI]]》與一系列掛無雙之名的版權無雙 ** 本系列以趙雲為第一主角,而戰國也是以風格酷似趙雲的真田幸村為第一主角 * 明顯有CAPCOM三國遊戲《吞食天地2》的影子 ** <s>肉包、烤雞、坐騎、炸彈</s> ** <s>趙雲的藍色鎧甲</s> ** <s>敵羞,吾去脫他衣/</s>敵将、討ち取ったり ** 但也加入無雙氣條、士氣值、殺敵數等新世代設計,可視為3D動作清版遊戲的典型 ** <s>下述的真人電影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bAMpd5p9xc 首個預告片],在上映宣言裡竟然大辣辣地引用了吞食天地的名稱</s> * 讓所有一騎當千<s>割草</s>的表現或ACG作品都被叫作[[開無雙]]的元凶 ** <s>割草僅限6、7代</s> * 1-4代的人設皆由諏訪原寬幸設計;5-7代開始為內部小組負責,諏訪原沒有再涉入 ** 不過諏訪原也在後來參與了部分角色的宣傳畫繪製 * 到3代之前都只是引入歷史[[捏他]]的作品,直到四代<s>受戰國無雙影響</s>開始加入個人武將劇情 ** 4代還是泛用的大一統劇情,只把各角色的捏他表現出來。<s>但是角色個性還是要Orochi補完</s> ** 5代的無雙模式劇情仿效戰國無雙系列,引入大量過場動畫。每個人的結局走向也不同。 ** 6代開始去掉單獨每個人物的故事戰役(但各武將之間互動的劇情仍舊保留),代以勢力故事,並加入主線劇情訴求<s>不過其實就是各勢力統治者的行事風格與人生信條而已</s> *** 魏:霸道的探索 *** 蜀:仁德的追求 *** 吳:家族的傳承 *** 晉:才能{{ref|<s>雖然有才能的人都集中在司馬家旗下就是了</s>}}與理想{{ref|<s>天下大亂就是因為有一群空有理想(對,就是你,姜維)/野心但不自量力的人</s>}} *** 7代另有呂布'''勢力'''傳 ** 7代除主線劇情外,完成一系列戰場事件可以選擇進入IF線 *** 有英傑傳系列劇情加持的蜀傳與魏傳編寫頗受好評,沒有相關劇本的吳傳跟晉傳的劇情毀譽參半 *** <s>6代只有劇情能看,7代只有系統能看</s> ** 8代去掉IF回歸純歷史故事,玩法則改為開放世界大地圖,玩家自由探索並採集素材、觸發任務等<s>,[[Ubisoft|UBI]]式開放世界</s> *** <s>真·刺客無雙<ref>有在黑夜中從視野死角接近敵軍並發起強襲的系統,另外[[刺客教條]]系列的爬上高台揭開地圖迷霧的設定也有</ref>、真·房地產無雙<ref>可向商人購入房屋作為據點居住</ref>、真·釣魚無雙、etc</s> ** 起源改成如戰無編年史一般,由原創主角的視點展開劇情,並依照選擇加入特定勢力 *** <s>由於幾乎所有無雙武將都跟主角有好感度展開的緣故,使得主角被稱為東漢魅魔</s> ** '''事實上真三國無雙系列沒有專職編劇''' *** <s>你什麼時候產生真三國無雙有編劇的錯覺</s> *** <s>以上胡說,編劇就是羅貫中</s> * 製作人:友池隆純(三國無雙-4)、森中隆(5)、鈴木亮浩(6-8)、庄知彥(起源) ** 監督:鈴木亮浩(1-4)、庄知彥(5)、宮內淳(6-8)、大島光洋(起源) ** 旁白:增谷康紀(日文版全系列,同關羽、魏延配音)、寶木中陽(中文版8、同魏延配音) * 中文版配音曾在1、2代出現過,一直到8代再度回歸 ** 這個機緣也和2017年的真人版電影開拍有關 ** 8代中配在日本的人氣莫名地高,甚至有呼聲要光榮在日文版裡加入中配;然而對岸的呼聲卻是「中配怪怪的<ref>聽起來很做作,就像是為了展示演技而展示演技一樣</ref>、我們要聽原味的敵羞吾去脫她衣」<s>大概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效應</s> * 由古天樂主演的真人電影版在2017年於紐西蘭拍攝,已於2021年4月29日於台灣上映。 == 各代簡介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作品''' !! '''對應主機''' !! '''發售日期''' !! '''備註''' |- !colspan="4"| 本篇 |- |三國無雙 || PS1 || 1997年2月28日 || <s>萬惡之源</s>格鬥遊戲<s>明明是三國卻有信長和秀吉[[亂入]]</s> |- |真‧三國無雙 ||rowspan="2"| PS2 || 2000年8月3日 || 轉型成動作遊戲的第一作 |- |rowspan="2"|真‧三國無雙2 || 2001年9月20日 ||rowspan="2"| VS模式,挑戰模式與秘武之始,並新增大量人物與劇情鑑賞<s>其實此作有IF劇情</s> |- | Xbox || 2002年9月26日 |- |真‧三國無雙2 猛將傳 ||rowspan="2"| PS2 || 2002年8月29日 || 追加他勢力的無雙模式<s>騙錢的猛這樣賺</s> |- |rowspan="2"|真‧三國無雙3 || 2003年2月27日 ||rowspan="2"| 地圖分割,新武將模式之始 |- | Xbox || 2004年9月4日 |- |真‧三國無雙3 猛將傳 ||rowspan="2"| PS2 || 2003年9月25日 || 修羅模式,列傳模式之始 |- |真‧三國無雙3 Empires || 2004年3月18日 || 爭霸模式之始 |- |真‧三國無雙3 Hyper || WIN || 2005年4月1日 || |- |rowspan="2"|真‧三國無雙4 || PS2 || 2005年2月24日 ||rowspan="2"| 無雙模式進化 |- | Xbox || 2005年8月25日 |- |真‧三國無雙4 猛將傳 || PS2 || 2005年9月15日 || 立志模式之始 |- |rowspan="2"|真‧三國無雙4 Special || 360 || 2005年12月22日 ||rowspan="2"| |- | WIN || 2006年6月22日 |- |rowspan="2"|真‧三國無雙4 Empires || PS2 ||rowspan="2"| 2006年3月23日 ||rowspan="2"| |- | 360 |- |rowspan="3"|真‧三國無雙5 || PS3 ||rowspan="2"| 2007年11月11日 ||rowspan="3"| 刪減人物、武器、系統大改,被部分玩家視為黑歷史 |- | 360 |- | WIN || 2008年7月11日 |- |rowspan="2"|真‧三國無雙5 Special || PS2 || 2008年10月2日 ||rowspan="2"| 模仿鋼彈無雙的逆移植 |- | PSP || 2009年10月22日 |- |rowspan="3"|真‧三國無雙5 Empires || PS3 ||rowspan="2"| 2009年5月28日 ||rowspan="3"| 全無戰略性的Empires,引入婚姻系統<s>三國志七無雙版</s> |- | 360 |- | PSP || 2010年1月21日 |- |真‧三國無雙6 || PS3 || 2011年3月10日 || 十周年紀念作,新增友好度系統、晉勢力 |- |真‧三國無雙6 Special || PSP || 2011年8月25日 || |- |真‧三國無雙6 猛將傳 || PS3 || 2011年9月29日 || 首次在猛將傳新增人物<s>不過戰無老早就這麼玩了</s> |- |真‧三國無雙6 with 猛將傳 || WIN || 2012年3月19日 || |- |真‧三國無雙6 with 猛將傳 DX || WIN || 2018年12月6日 || Steam版 |- |真‧三國無雙6 Empires ||rowspan="3"| PS3 || 2012年11月8日 || 首次在帝王傳新增人物,可以用新武將取代大眾臉以及無雙武將<s>三國志八無雙版</s> |- |真‧三國無雙7 || 2013年2月28日 || 新增IF劇情分支系統<s>,不過2代及戰無(ry</s>,新模式將星模式 |- |真‧三國無雙7 猛將傳 ||rowspan="3"| 2013年11月28日 || 呂布專有無雙模式復歸 |- |rowspan="4"|真‧三國無雙7 with 猛將傳 || PS3 ||rowspan="4"| |- | PS Vita |- | PS4 || 2014年2月22日 |- | WIN || 2014年5月23日 |- |rowspan="6"|真‧三國無雙7 Empires || PS3 ||rowspan="3"| 2014年11月20日 ||rowspan="6"| 引入生子系統<s>根本就是抄三國志十對吧</s> |- | PS4 |- | Xbox One |- | PS Vita || 2015年11月26日 |- | WIN || 2015年2月27日 |- | Switch || 2017年11月9日 |- |rowspan="3"|真‧三國無雙8|| PS4 ||rowspan="3"| 2018年2月8日 ||rowspan="3"| 採用開放世界形式,完全取消IF要素,改用「[[Zill O'll|推進歷史]]」的方式進行<br>無雙武將只會出現在屬於自己的時代<s>後續推出八個DLCIF劇本需要另外付費下載</s> |- |Xbox One |- |Steam |- |rowspan="5"|真‧三國無雙8 Empires || PS5 ||rowspan="5"| 2021年12月23日 ||rowspan="5"| 取消開放世界形式,5代攻城戰回歸<br><s>該採用開放世界的不用開放世界(ry</s><br>沿用其原創編輯武將<br>和上面7E一樣,延續生子系統 |- |PS4 |- |Xbox Series X&S |- |Nintendo Switch |- |Steam |- |rowspan="3"|真・三國無雙 起源 || PS5||rowspan="3"|2025年1月17日 ||rowspan="3"|回歸傳統戰場制,主角為原創主角「紫鸞」,時代從黃巾之亂到赤壁為止 |- |Xbox Series X&S |- |Steam |- !colspan="4"| 外傳 |- |真・三國無雙 || PSP || 2004年12月16日 || |- |真・三國無雙ADVANCE || GBA || 2005年3月24日 || |- |真・三國無雙2nd Evolution || PSP ||rowspan="2"| 2006年3月23日 || |- |rowspan="3"|雀・三國無雙 || PS2 ||rowspan="3"| 麻將對戰遊戲 |- |PSP ||rowspan="2"| 2006年9月28日 |- |DS |- |真‧三國無雙DS 鬥士之戰 || DS || 2007年4月5日 || |- |真‧三國無雙 MULTI RAID || PSP || 2009年2月26日 || 實驗作品,將整個系統砍掉的萌夯遊戲<s>MH</s>,新增武器更換系統 |- |rowspan="2"|真・三國無雙 MULTI RAID Special || PS3 ||rowspan="2"| 2009年10月1日 ||rowspan="2"| |- | 360 |- |真‧三國無雙 MULTI RAID 2 || PSP || 2010年3月11日 || 引入劇情,但銷量自爆 |- |真・三國無雙 MULTI RAID 2 HD Version || PS3 || 2012年7月26日 || |- |真・三國無雙 NEXT || PS Vita || 2011年11月7日 || |- |真・三國無雙 VS || 3DS || 2012年4月26日 || |- |rowspan="3"|真・三國無雙 英傑傳 || PS3 ||rowspan="3"| 2016年8月3日 ||rowspan="3"| 引用英傑傳概念的SRPG。SRPG??? |- | PS4 |- | PS Vita |- !colspan="4"| 線上遊戲 |- |真・三國無雙BB || WIN || 2006年11月1日 || 真・三國無雙Online的前身 |- |rowspan="4"|真・三國無雙Online || WIN || 2007年11月 ||rowspan="3"| |- | PS3 || 2010年2月 |- | PS4 || 2014年9月 |- | PS Vita || 2015年11月 || 已於2017年3月停服 |- |Mobile真・三國無雙 ||rowspan="7"| 手機 || 2008年1月21日 || 以真‧三國無雙2為基準。<s>i-mode已經…</s> |- |百萬人的真・三國無雙 || 2011年4月21日 || 社交遊戲。已於2013年3月18日停服 |- |真・三國無雙 SLASH || 2013年1月8日 || 已於2017年1月23日停服 |- |真・三國無雙 SLASH PLUS || 2014年5月28日 || |- |真‧三國無雙 Blast || 2014年7月31日 || 卡片遊戲。已於2016年3月23日停服 |- |真‧三國無雙 斬 || 2018年9月20日 || APRG遊戲 |- |真‧三國無雙 || 2021年3月10日 || |} == 登場人物 == * 見各勢力條目: ** [[真‧三國無雙/人物列表-魏]] ** [[真‧三國無雙/人物列表-吳]] ** [[真‧三國無雙/人物列表-蜀]] ** [[真‧三國無雙/人物列表-晉]] ** [[真‧三國無雙/人物列表-他]] == 模式 == * 無雙模式 ** 歷代都有的故事模式,以歷史沿革描寫武將經歷的戰事 ** 一、二、四、五代為個人傳 *** 關卡中途無分歧路線,選定人物後直到破關都無法中途變更角色 ** 三、六、七代採用國傳形式 *** 僅三代可以自由變更角色,六代關卡則是綁定角色,七代則依關卡綁定至多四名角色 *** 其中三代與七代在達成條件後會觸發關卡分歧 * 自由模式 ** 可以自由選擇戰場與角色的模式 ** 二代與七代的部分戰場可以選擇敵對勢力進行 * 挑戰模式 ** 二代以後追加,提供各式挑戰以競賽成績的模式,主要有的模式如下 ** 斬合(暴風):在時間與體力限制下擊敗最多敵人 ** 神速(烈火):最短時間將戰場上敵人全滅 ** 速驅(迅雷):最短時間內抵達終點 ** 流星(彗星):在不落下高台的前提下將敵人擊落高台 ** 連鬥(百花):在時間與體力限制下擊敗最多人數的武將 * 修羅模式 ** 三代與四代猛將傳限定,從最低等級開始連續突破關卡的生存戰模式 ** 與一般關卡不同,體力不會自動回復,必須在商店購買道具才能回復 * 爭霸模式 ** Empires系限定,選用特定勢力或武將馳騁全國以求一統天下的模式 * 立志模式 ** 四代猛將傳限定,扮演自創角色跟隨長官四處征討的模式 * 戰史模式 ** 六代限定,在以格子構成的中國地圖上挑戰戰鬥並收集隊友的模式 ** 首次引入都城模式,可以在各個都城改造武器或取得支援獸 * 將星模式 ** 七代限定,發展陣地迎接皇帝的模式 ** 整體類似六代的戰史模式,不過關卡則類似過往修羅模式採用隨機地圖 == 共通事物 == * 普通攻擊(A/N技) ** 普通攻擊,最高可達6連 *** 四代使用對應'''Evo攻擊'''的武器及無雙計集滿時可達9連 * 蓄力攻擊(C技) ** 重複數次普通攻擊後接上蓄力攻擊,最高可在5連普攻後接上(C6) ** 系列共通設計:C2打上、C3小連打後帶眩暈/STUN效果、C4吹飛、C2後馬上再C/C5跳上對空 * TA技 ** 同上但改為按TA鈕,消耗一定無雙氣條使出更強力的蓄力攻擊 *** 在《無雙OROCHI》中的某些武將技能訓練條件是'''全場不得消耗無雙量表''',因此對技型武將來說算是相當吃虧 *** 六代起取消,改為易武系統 * 無雙亂舞 ** 俗稱[[開無雙]],無雙計集滿時才發動大絕招掃蕩敵兵 *** 其實這是從格鬥版的時代就有的定名,每一個武將的絕招都是這個名字 ** 依各武將設定不同有分為移動型、原地型 *** 可以選擇用光整條無雙計,或是中途停止(攻擊次數會減少) ** 紅血狀態時會變成強化版的'''真無雙亂舞''' ** 六代起改為類似格鬥技的連段技、摔技、單發重砲、回復、強化等演出,不再是單純的連打 *** 六代起武將的無雙發動方式有分在地上上發動或於空中發動,七代則變成每一個武將都有兩個地上無雙加一個空中無雙 *** 每一個武將的每一招也有個別名稱 *** 無雙計也變成有1-4格的設計,如彈匣般每次消費一格 * 覺醒 ** 四代和七代有的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強化狀態 *** 四代在取得'''覺醒印'''後可消費發動 *** 七代在集滿覺醒計後按鍵發動,發動後會用光整條覺醒計 ** 在覺醒狀態發動無雙亂舞就會變為新增的'''覺醒亂舞''',也就是舊版本的無雙亂舞 *** 無雙計也會暫時變回一整條,集滿時才能使用 *** 連擊傷害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強化成'''真覺醒亂舞''' *** 發動覺醒時會補滿整條無雙計,因此可以先把無雙計用完後再覺醒發動覺醒亂舞 * 屬性 ** 使用帶有屬性的武器時,在指定的攻擊動作會出現追加效果 *** 常見於N6、C3最後一下、C4、C5、C6 ** 部分招式自帶固定屬性(例:真無雙亂舞、[[孔明]]的羽扇、張角的錫杖)不需要武器有屬性 ** 常見效果有燃燒、凍結、暈眩、無視防禦、追加傷害、即死(限雜兵) * 易武 ** 六代新增系統,取消TA鍵,按後將手上A武器拋出改拿B武器 ** 算是折衷於五代武器大換檔與某些武將的設定與演義形象不合的自由性,也是近似於大蛇無雙中組隊模式的切換 *** 有好有壞,某些武將的形象已經固定,換拿武器可能讓人覺得突兀;但先練好其他武器也能減少換其他角色的適應時間。當然武器性能的平衡度也是個問題就是。 ** 為了增加易武的存在感,七代新增'''天'''、'''地'''、'''人'''相性 ** 相性有利時,打光敵將頭上的氣迫計可以發動'''暴風連擊''',把前方的敵人卷入並連續打擊 ** 相性不利時,不但一般攻擊無法對敵將打出硬直,並有可能被對方暴風連擊 *** 為應付這種情況,在相性不利的敵方武將發動暴風連擊或C技時易武,會發動'''易武反擊'''將敵將攻擊中斷並打退,並獲得4秒強化時間和大量覺醒值 *** 判定範圍略廣,甚至可能在人堆中突然發現反擊成功才知道敵武將正在發招 * EX技 ** 六代隨易武新增 ** 在使用擅長武器時(每名武將都有一種),在指定C技後可以再按C追加攻擊,例如5C→C ** 每名武將都有一個EX技,七代猛將傳新增第二個 * 大眾臉武將們 ** <s>因有機會在下一部作品中升格成為無雙武將換造型而努力著</s> *** <s>在正史明明有記載一堆有名有姓的武將,但在無雙卻只能當無專屬造型及近乎無戲份的大眾臉武將,重點是還要被近乎無記載{{censored|不是打仗}}的女人優先角色化,情何以堪?</s> ** 從劇情對話及陣地對話可以明顯的看出有些人已經有性格裏設定,只是戲份還不夠多 *** <s>戲份主要在戰場而不在劇情動畫</s> ** 在六代之後不能發無雙了(Empires可) ** <s>究極難度下比呂布還難纏</s> * 士兵<s>雜魚</s> ** 砲灰,隨機攜帶肉包、戰神之斧、韋馱天靴等等補給品 ** 從他們的發言中可以知道他們其實很明白自己的宿命,不過還是很敬業的勇往直前<s>飛蛾撲火旅鼠投洋</s> ** 喜歡玩老人式的日語諧音梗,以時代來說或許真的很好笑(6代起) *** 例如:王元姫(おうげんき)様は雨に元気(げんき)に立ってます ** 陣地裡負責解說武將的身世由來(6代開始限定) ** 也很喜歡八卦,常在陣地對話中爆料武將的日常(同是6代開始) *** 例如:王元姬大人在司馬昭大人不在時,私下自語「我該怎麼辦呢」 *** <s>其實相當大膽,當事人在場甚至就在眼皮底下的時候也能口若懸河</s> ** 6代以後不同陣營的戰前陣地中總有一個小兵說一些固定開頭的台詞 *** 蜀:「俺です、俺!」<ref>這傢夥跟了劉備一輩子,從小兵變成老兵,後來孩子也加入蜀軍…如果走IF線的話更會看到「打仗<s>親</s>義兄弟(劉關張)、上陣父子兵(←這倆)」的場面</ref> *** 魏:「聞いてくださいよー!」 *** 吳:「私には分かるんです」 *** 晉:「俺、見ちゃった!」 *** 呂布:「呂布殿、○○ですね!」 ** 在四代有能發無雙的雜兵(攻擊據點裡拿雙劍的<s>陸遜</s>士兵) *** 四代猛將傳的立志模式就可以讓玩家體會到從雜兵做起的感覺 ** <s>究極難度下掌旗兵比武將還難纏</s><ref>搖一搖玩家的無雙計就歸零了。</ref> *** <s>二代困難難度下弓兵弩兵這一類會遠攻的會比武將還強</s> *** 歷代小兵三代的AI最為血尿,三方普攻與跳攻、衝刺連擊讓玩家煩到摔手把<s>根本比[[呂布]]還強{{ref|其實是因為3代以前沒有覺醒印,連最強的呂布也會隨時領便當}}看看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1pDCcB3t0 片段]便知道了</s> * 宮女 ** 6代開始加入的NPC<s>大概是製作組爲了協調NPC的性別比例</s> ** 造型上以常見的侍女包包頭<s>[[仙劍奇俠傳系列|趙靈兒]]</s>為主 ** 出場更少,只有少數戰役中才會出現 ** 在6代編年史模式存在<s>跑龍套的</s>亞種「仙女」,觸發任務時出現、完成任務後消失 * 坐騎 ** 趕路時用的腳力馱獸,移動中也會撞倒路上的敵兵,但很容易因為前方有敵兵而後翻(五代開始){{ref|四代前騎任何馬只會碰到敵總大將時馬才會後翻}},算是重現馬的生態慣性 *** 二代武勳太低的話,騎名馬時會墮馬,如果裝備皇帝鐙的話可以不受此限 *** 五代起可以使用口哨叫來附近,相當便利 *** 七代起按住口哨鍵可不必按跳鍵直接上馬,更加便利。 ** 坐騎系統有五種:速度型的赤兔馬、練功的爪黃飛電、不落的絕影、強運的的盧、象 *** 六代後編入支援獸系統 *** <s>六代武器印系統、以及七代帝王傳裝備道具系統的受害者。</s><ref>六代兩把武器各挂一個加速印、或七代同時裝備兩當鎧和札甲(以攻擊力&防禦力為代價換取移動速度)後可比馬跑得快,而且沒有後仰問題。</ref> *** 八代加入育成要素<s>戰無(ry只要騎著馬到處走就可以升等</s> ** [[赤兔馬 (Fate)|赤兔馬]] *** 董卓賄賂呂布的<s>紅色法拉利</s>名馬,在呂布戰死後為曹操收下並轉贈關羽 *** 歷代速度最快,性能最好的馬,衝撞能力也最強 *** <s>不要吐槽6代的赤兔馬比一般的馬要大上一倍,更不要吐槽尾巴裡會噴火花</s> *** 7代DLC有軟糖附著版 ** 的盧 *** 劉備的坐騎 *** 可以增加武將幸運值,以及在水中快速游泳 ** 絕影 *** 曹操的座騎 *** 可使騎乘武將不會從馬上掉落 *** 由馬超使用有最好搭配性(六代以前限定) ** 馬 *** 由部分武將騎乘,通常無雙武將的性能較佳 **** 不過把武將打死後馬在沒人騎的狀態下會跑掉。 *** <s>打倒了騎兵也不能變成可以用的坐騎</s> ** 象 *** 南蠻系列特有騎乘獸 *** 雖速度慢,但攻擊力很強,乘坐的角色可不用自己打敵人,完全尤騎乘的象代勞來行走加攻擊就好 *** 在5代因南中勢被[[鬼隱]]而消失,後來在6代復活 ** 爪黃飛電 *** 曹操的座騎 *** 擊破武將獲得武勳增加1成 *** 在5代開始消失,直到7代以DLC形式復活 * 支援獸 ** 從以前的坐騎改變為支援獸 ** 能夠出現在戰場的各類生物,負責提高<s>遊戲趣味性</s>武將的某些技能 ** 乘騎型:赤兔馬、的盧、絕影、馬、熊、象 <s>爪黃飛電哭哭</s> ** 突擊型:虎、狼、鷹、熊貓 <s>熊哭了</s> ** 特殊突擊型:黃金熊貓、北斗(6代限定) * 各類補品 ** 肉包 *** 補血用,有「兩個肉包」的變種,<s>二代更有「三個肉包」和「大肉包」的變種</s> ** 帶骨肉 *** 三代開始出現,比肉包能補更多血 ** 全雞 *** 補血用,回復量比肉高 *** 7代有DLC武器化,歸類為「碎棒」 ** <s>酒罈</s>老[[酒]] *** 補無雙氣條用 *** 5代前為補滿,5代後改為補滿一格 ** 戰神斧 *** 30秒內攻擊力兩倍 *** 吃了後角色會橙紅色標示 *** 7代有DLC武器化,歸類為「手斧」 ** 韋馱天靴 *** 30秒內移動速度MAX<s>但騎馬不會變快</s> *** 7代有DLC武器化,歸類為DLC武器「飛蹴甲」 *** 吃了後角色會藍色標示 *** <s>漢代就有佛教傳入,引用印度神而不用中國神作典故也是可能的</s> *** <s>其實是[[鍊金術士系列|隔壁棚]]用煉金術煉出來的。</s><ref>亂鬥無雙裏蘇菲和周倉之間的高友好度對白。</ref> ** 戰神鎧 *** 30秒內防禦力兩倍 *** 吃了後角色會綠色標示 ** 玉璽 *** 無雙氣條全滿+10秒內無雙氣條無限,5代後改為補滿無雙氣條 *** 吃了後角色會黃色標示 ** <s>神酒</s>華陀膏 *** 補滿血與無雙氣條 ** 點心 *** 提高體力上限 ** 于吉仙酒 *** 提高無雙氣條上限 == 主要戰役 == * 黃巾之亂(公元184年,討伐軍VS黃巾賊)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安定的序盤戰役,基本上每一代都是張角兄弟的妖術秀場。 *** 最常見的兩種是落石與暴風(玩家無法前進)。 ** 二代為歷代少見的防衛戰形式,且張角會依照玩家攻擊張寶或張梁而改變行動。 *** 在二代猛將傳地圖名為汝南之戰<s>雖然開場動畫顯示的位置是汝南隔壁的豫州穎川郡</s>,張角與孟獲各自有不同的IF關卡。 *** 張角IF:本篇的攻城改為守城,且我方多了不少必須保護的民眾。 *** 孟獲IF:孟獲對上諸葛亮&司馬懿&周瑜三大軍師的總力戰。 ** 三代與四代除黃巾之亂外,還有數個與黃巾賊交戰的小型戰役。 *** 三代有防衛戰形式的黃巾賊擊退戰(兼用下邳地圖)、主打大型兵器的黃巾砦攻防戰(兼用官渡地圖)以及與張魯聯手的黃巾殲滅戰(兼用漢中地圖)。 *** 四代則分為董卓主場的西涼之戰、袁紹主場的冀州之戰與南蠻勢力的南中之戰。 *** 四代猛將傳更依照吉川三國志的展開而有樓桑村救出戰的外傳。 ** 六代為張角預言三個勢力的劇情發展。 ** 七代只有蜀傳以黃巾之亂為序盤戰役,如果達成條件的話甚至還能反過來讓張角<s>洗腦成大德信徒</s>活下來。 ** 八代為第一章的主戰役,各勢力間內容大同小異<s>還有一個逼人收集甘草而且還不能略過的小任務</s>。 ** 起源與三四代的情況類似,分成了廣陽之戰(劉備勢力)、潁川之戰(曹操勢力)、宛城之戰(孫堅勢力)、廣宗之戰(董卓勢力)與黃巾軍決戰 ** <s>期待廖化登場後,由黃巾之亂至最後全上陣。蜀傳→廖化傳</s> * 涼州之戰(公元185年,討伐軍VS西涼軍) ** 登場作品:四代、六代、七代、八代(涼州平定)、起源 ** 西涼叛軍意圖從朝廷手中奪取涼州的控制權的動亂。 ** 因為史書和演義很少提及,遊戲也只有一場戰役,而且不一定有收錄。 *** 四代是董卓軍與馬騰率領的聯合軍的對抗,並無孫堅一家參與。 *** 六代和七代屬於吳傳,以孫堅在為效力漢廷協助董卓時的具體表現為中心。 * 區<ref>以防萬一還是説一句,作姓氏時的「區」讀如「歐」</ref>星之亂(公元187年,孫堅軍VS區星軍) ** 登場作品:四代猛將傳、六代、起源 ** 孫堅以新任長沙太守的名義對當地叛亂的鎮壓。 * 十常侍之亂(公元189年,討伐軍VS十常侍軍) ** 登場作品:三代猛將傳、四代猛將傳、七代猛將傳、起源 ** 以何進、袁紹等人為首,對專橫朝政的十常侍發起的討伐戰。 ** 通常何進一開始就會被幹掉,然後董卓亂入戰場。 ** 四代猛將傳則讓董卓趁勢安排自己人馬暗殺何進並嫁禍於十常侍。 ** 七代猛將傳則作為呂布傳的序章。 * 洛陽逃脫戰(公元189年,曹操軍VS董卓軍) ** 登場作品:六代、七代、八代(暴君暗殺)、起源 ** 曹操為暗殺董卓而前往洛陽城企圖暗殺董卓,不料事情敗露而被迫逃走。 *** 同時也成為六代以後作品呂布首次擔任敵將的主場。 ** <s>估計是為了鬼隱後續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黑歷史才改成了當場被董卓捉包然後殺出血路</s> ** <s>雖然是曹魏的主場,但八代在選擇吳或蜀時依然得按照王允的要求去洛陽城找曹操(!?)</s> * 虎牢關之戰(公元190年,反董聯合軍VS董卓軍)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以討伐董卓為主軸,地圖通常會包含汜水關與虎牢關(三代與四代除外) *** 三代的汜水關非必須突破關卡之一,突破與否會影響外傳發生與否。 *** 四代的汜水關則以孫吳勢力為主,然後呂布會在此戰登場。 *** 四代的虎牢關使用曹魏勢力時有開場僅有曹魏勢力出戰的特殊展開,疑似是對應了曹操在其他聯軍按兵不動時出兵滎陽的史實。 ** 至今該關登場的[[呂布|小強]]仍是玩家們的噩夢,還有處刑用的BGM * 劉表奇襲戰(公元191年,孫堅軍VS劉表軍) ** 登場作品:二代、三代(劉表奇襲戰)、四代、六代(荊州之戰)、七代(襄陽之戰)、八代(襄陽爭奪)、起源 ** 開頭偶而會出現斷旗事件,同時為孫堅老爹立下死旗。<s>那盔甲真的薄得不行了</s> *** 除了三代必定生存之外,七代可藉由達成IF條件(阻止呂公撤退)使其生存。 *** 二代與四代若玩家使用孫堅亦可迴避死亡事件,四代還會有孫堅帥氣接住箭的實機動畫演出。 ** 二代張角IF:劉表表面上邀請張角到襄陽城,背後卻假扮黃巾兵攻擊孫堅使張角腹背受敵<s>然後張角就跟張寶聯手用落石妖術把兩邊都打一頓了</s> * 界橋之戰(公元191年,袁紹軍VS公孫瓚軍) ** 登場作品:三代猛將傳、六代猛將傳、起源 ** 袁紹與公孫瓚為爭奪冀州而爆發的衝突。 ** 演義為趙雲首次亮相。 * 北海救援戰(公元191年,孔融軍VS黃巾賊) ** 登場作品:六代猛將傳、起源 ** 背景為太史慈為報孔融的恩情而在黃巾賊管亥率軍包圍城池時冒險突圍向劉備求救。 * 兗州之戰(公元192年,曹操軍VS黃巾賊) ** 登場作品:六代、七代、起源 ** 曹操對潛伏在兗州一帶的黃巾賊發起的討伐戰。 *** 最後多數被曹操收編為其私人部隊「青州兵」。 ** 六代以後則常作為許褚初登場的戰役。 * 長安政變(公元192年,呂布軍VS董卓軍) ** 登場作品:三代(呂布之亂)、七代猛將傳(長安政變)、八代(董卓暗殺) ** 呂布受貂蟬與王允的煽動而參與暗殺董卓的計畫。 * 常山之戰(公元193年,袁紹軍VS張燕軍) ** 登場作品:四代、七代猛將傳、八代(黑山眾討伐)、起源 ** 四代本傳即是以公孫瓚為總帥的軍隊聯合張燕對抗袁紹 ** <s>俗稱黑山剿匪記</s> ** <s>前者的作用是拿赤兔馬,後者的作用是開IF</s> * 徐州之戰(公元194年,曹操軍VS陶謙軍) ** 登場作品:六代、七代、八代(徐州爭奪)、起源 ** 曹操以復仇之名對徐州展開的侵略戰,最後因呂布攻打兗州而被迫折返 *** 七代玩家:陶謙你給我站住!!!<ref>搶在陶謙離開戰場前將其擊殺可達成開啟濮陽之戰的IF條件,但這傢伙離得又遠跑得又快。</ref> ** 起源為劇情分支節點,選擇劉備或曹操其中一方後將與另一方敵對。 * 濮陽之戰(公元194年,曹操軍VS呂布軍) ** 登場作品:四代猛將傳、七代、八代(濮陽・定陶爭奪)、起源 ** 在曹操征討陶謙之時呂布趁隙突襲兗州。 ** 夏侯惇「拔矢啖睛」的名場面出處。 * 定陶之戰(公元195年,曹操軍VS呂布軍) ** 登場作品:七代猛將傳、八代(濮陽・定陶爭奪)、起源 ** 決定兗州所有權的主要戰役。 ** 七代猛將傳呂布傳重要IF分歧點<s>,也是IF分歧點中唯一用大眾臉當MVP的</s>。 * 獻帝護衛戰(公元196年,曹操軍VS李傕軍) ** 登場作品:四代猛將傳、七代、八代、起源 ** 曹操在荀彧的建議下將漢獻帝迎至許都,正式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 * 吳郡之戰(公元196年,孫策軍VS江東聯合軍) ** 登場作品:二代以後全作品 ** 孫策於孫堅死後,為脫離袁術掌控而攻打江東的戰役。 ** 事實上江東聯合軍是在劉繇勢力垮臺之後才建立。 ** 五代袁術軍和劉備軍會亂入。 ** 七代更捨棄聯合軍之名,直接將嚴白虎與王朗歸類在劉繇軍。 * 宛城之戰(公元197年,曹操軍VS張繡軍) ** 登場作品:二代、三代、四代、六代、七代、八代、起源 ** 曹操在南陽遭張繡背刺,導致典韋死去的戰役。 *** <s>由於事件起因等元素,在對岸又常稱此事為人妻曹一砲害三賢,順便一提三賢通常是指典韋&曹昂&'''絕影'''而不是曹安民</s> ** 地圖通常不大、繞兩圈就出來了,難點在各種伏兵,早期BGM則多半是危機一髮。 ** 二代董卓IF:張繡找上了<s>估計八竿子打不著的</s>劉備一起圍剿董卓,救場的變成趕回宛城的呂布。 * 下邳之戰(公元198年,曹操軍VS呂布軍) ** 登場作品:三代以後全作品 ** 呂布領便當的戰役。<s>死因:劉備「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s> ** 水攻之後自己卻找不到路,這種事情也是存在的(遠目)。 ** 三代另有衍生「呂布逆襲戰」 *** 其中水攻被改成火攻,在火攻成功後呂布會要求單挑,也是三代唯一會發起單挑的敵方總大將。 ** 八代通關後開啟DLC陳宮IF路線選擇分歧 * 壽春之戰(公元199年,曹操軍VS袁術軍) ** 登場作品:五代(袁術討伐戰)、六代、七代猛將傳、八代(袁術討伐)、起源 ** 曹操指示孫策與劉備等勢力對袁術發起的討伐戰。 ** 部分代數會安排在這一戰讓劉備與孫尚香結識,並為後來兩人的政治聯姻鋪墊。 * 江東平定戰(公元199年,孫策軍VS劉勳軍) ** 登場作品:三代 ** 孫策對廬江太守劉勳發起的討伐戰。 ** 因為劉勳收留袁術舊部的緣故,在本關袁術會作為劉勳方的殿軍登場<s>雖然此時的袁術早就因為沒吃到蜜水而升天了ˊ</s>。 ** 此外在故事模式中,如果在討伐劉勳時放過劉表與劉繇等人的話,他們會在外傳「荊州鎮壓戰」集結成一勢力。 * 孫策幻影戰(公元200年,孫策軍VS幻影軍) ** 登場作品:三代猛將傳、四代(孫策幻影戰)、六代(許昌攻略戰)、七代(小霸王慘禍、于吉討伐戰)、起源(吳郡鎮壓戰) ** 孫策以妖言惑眾為由斬殺于吉反遭其下咒的虛構戰役。 ** 三代與四代作為孫策的主場戰役,皆為城內戰。 ** 六代為許昌攻略戰的前哨戰役。 ** 七代則分為兩場戰役,前篇為孫策遭許貢暗算後躲避曹操軍追擊的小霸王慘禍,後篇則是孫策親友團為終結妖術而展開的于吉討伐戰。 ** 起源則安排孫策在討伐叛軍殘黨時被{{censored|白鸞}}下咒,可以觸發逆天改命讓孫策存活。 * 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軍VS袁紹軍)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決定北方霸權之所在的知名戰役。 ** 由於融合了白馬之圍、延津戰役與烏巢夜襲,除二代猛將傳之外皆為夜戰。 *** 二代董卓IF:董卓玩空城計躲在烏巢,呂布仿關羽分鏡給曹操軍的<s>本篇小兵臉的</s>史渙&<s>還沒被扶正的</s>曹仁發便當 *** 二代袁紹IF:曹操玩空城計(ry ** 近年更結合了曹丕橫刀奪愛的<s>狗血</s>劇情。 ** 關羽給<s>大眾臉</s>顏良&文醜發便當<s>,大多數劇情更是連擋架的機會都沒有就秒殺掉…</s> ** 八代通關後開啟DLC郭嘉IF路線選擇分歧 * 關羽千里行(公元200年,曹操軍VS關羽軍) ** 登場作品:二代、三代、四代、八代、起源 ** 以三國演義原創的千里走單騎為主。 ** 二代與七代DLC劇情登場的曹操軍將領並非演義所述的<s>砲灰</s>六將,而是以曹操軍無雙武將為主。 *** 二代貂蟬IF:貂蟬完成連環計後離開呂布,攔路的敵將改成三邊陣營倖存的無雙武將。 ** 三代純粹以<s>砲灰</s>六將為主,曹操軍的無雙武將只有夏侯惇一人。 ** 四代與六代DLC劇情則結合前兩者設定,除了<s>砲灰</s>六將之外還有數名無雙武將串門子。 *** 另外四代曹操軍的過關速度快武將又多,常被當做刷寶刷武器刷等級的首選<s>此外在幹掉馬車後請小心全員爆氣的關家軍</s> ** 起源則是將千里走單騎和後續趙雲&周倉加入的劇情結合,此外突破五關後還得將包圍劉備的曹操軍擊退才算獲勝 ** <s>夏侯惇:欠錢沒還別想逃!{{ref|官方四格漫畫的惡搞}}</s> * 白狼山之戰(公元207年,曹操軍VS袁尚·烏桓軍) ** 登場作品:七代、起源 ** 曹操為根除華北的袁家勢力而發起對烏桓的攻略。 ** 最終蹋頓單于於此戰役被討伐,袁尚與袁熙被遼東公孫康所殺,為曹操軍帶來決定性的勝利。 ** 郭嘉於途中染病,在征討結束之際過世,達成IF條件可以令其存活並影響後續赤壁的結果。 * 夏口之戰(公元208年,孫權軍VS黃祖軍) ** 登場作品:三代、四代、六代、八代(黃祖討伐)、起源 ** 孫權為報父仇而征討黃祖的戰役。 ** 四代以後通常是為了提高凌統對甘寧老師的仇恨值而存在的。 * 長坂之戰(公元208年,曹操軍VS劉備軍)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趙雲和張飛在演義中聞名的戰役。<s>趙雲鋼彈</s> *** 也是<s>看板郎</s>趙雲以及阿斗出名的一關。<s>劉禪第一次登場的戰役,不可操作</s> ** 六代本傳OP(貓三娘蹦極那套),同時也是大多數人第一次玩到分上下半場的戰役<ref>按照設計是從蜀傳開始打,而長坂就是第一個分成上下半場的關卡,上半場趙雲救阿斗、下半場張飛千人斬。</ref>。 *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曹操軍VS孫劉聯合軍)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奠基天下三分基礎{{ref|並非三國時代,三國時代的時間係以曹丕稱帝為起始}}的戰役。 ** <s>初代放火魔的本領發揮</s> ** 演義多加了水鏡門下生的戲份,尤其孔明最多<s>,幾乎搶了周瑜一半的功勞</s> ** 三代猛將傳與四代另有赤壁逃亡戰,以曹操軍在赤壁戰敗後的逃亡劇為主。 *** 六代則把兩者結合,魏蜀兩軍劇情的前篇為赤壁之戰、後篇為赤壁逃亡/追擊戰。 ** 七代魏傳重要IF分歧點,活下來的郭嘉大顯神威<s>,吳蜀將全體淚目</s> *** <s>其實曹操傳早就這樣了…</s> ** 八代通關後開啟DLC周瑜IF路線選擇分歧 * 南郡之戰(公元209年,曹操軍VS孫劉聯合軍) ** 登場作品:三代、六代、七代、八代(南郡爭奪) ** 緊接於赤壁戰後,孫劉聯軍為了從曹操手中奪取荊州而發兵包圍南郡。 ** 戰後孫劉兩勢力因為荊州的主權問題而產生矛盾,連帶影響了後續孫劉聯姻與劉備征討益州等事件。 * 荊州攻略戰(公元209年,曹操軍VS劉備軍) ** 登場作品:三代、八代(荊州四郡制壓) ** 劉備為爭奪荊州所有權對曹操軍領下的零陵&貴陽&武陵&長沙四郡展開攻略。 *** 正史記載四郡的太守很快都投降了,在演義為了展現五虎將的活躍而有大幅度的加筆改寫。 ** 通常作為黃忠與魏延的主場戰役<s>,魏延刺殺韓玄是定番</s>。 ** <s>三國第一勇將邢道榮的出道暨退場戰</s> * 江東逃脫戰(公元209年,孫權軍VS劉備軍) ** 登場作品:三代猛將傳、七代猛將傳、八代(劉備逃避行) ** 劉備與孫尚香聯姻後,為了從孫權領土逃離而展開的逃亡劇,即名句「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原出處。 *** <s>至於孫尚香返回江東的「截江奪阿斗」基本上都被鬼隱了,連帶讓孫尚香一路陪劉備到白帝託孤</s> ** 兩部猛將傳的戰役各自作為孫尚香與趙雲的主場。 ** 八代卻變成魯肅聯合黃蓋徐盛等人幫助孫尚香與劉備逃走<s>,說老實話周瑜是被你們這群豬隊友氣死的吧</s>。 * 潼關之戰(公元211年,曹操軍VS西涼聯合軍) ** 登場作品:二代以後全作品 ** 曹操帶兵打著借道涼州的名義,對此起疑的馬超懷疑不顧父親與家中的人質安危起兵,被認為是馬超不義的開端。<s>馬超卻在大蛇組成義戰隊…</s> ** 演義<s>為了黑曹操</s>改成曹操保先起見先殺了馬超的家人,卻造成馬超憤怒而反抗曹操。 ** 但最後的結果是西涼軍受曹軍的離間計影響,馬超兵敗。 ** <s>曹操割鬚棄袍的劇情被鬼隱</s> * 成都制壓戰(公元214年,劉備軍VS劉璋軍) ** 登場作品:二代以後全作品 ** 劉備第一次的開國之戰(荊州在孫吳方面被認為是借來的),也是考驗劉備心中仁德的一戰。 ** 以往都是龐統勸說或替劉備背黑鍋,八代則換成法正提出攻打劉璋。 ** 龐統中箭,領便當退場。(七代可以阻止劇情發生) ** <s>二三代都只有一面城門…</s> * 葭萌關之戰(公元214年,劉備軍VS張魯軍) ** 登場作品:四代猛將傳、六代 ** 三國演義的虛構戰役,背景為劉璋為抵抗劉備的侵略而向盟友的張魯求援,張魯便派遣馬超攻打葭萌關。 ** 目前只出現於四代猛將傳與六代馬超列傳。 * 陽平關之戰(公元215年,魏軍VS張魯軍) ** 登場作品:四代猛將傳、六代、八代 ** 曹魏趁蜀吳爭奪荊州之際展開對漢中的攻略。 ** <s>理論上是龐德的主場戰役,不過…</s> *** 四代猛將傳只作為敵軍登場。 *** 六代因為龐德尚未回歸,因此戲份被蜀漢一眾取代,直到猛將傳才補上由龐德主場的陽平關防衛戰。 * 合淝之戰(公元215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s>合淝殺人魔</s>張遼威震逍遙津的知名戰役。<s>山田傳說</s> ** <s>一起來~看孫仲謀~他跳過小師~橋~</s> ** 七代吳傳重要IF分歧<s>,但作為重點人物的周瑜卻沒什麼存在感</s> * 濡須口之戰(公元216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三代猛將傳、四代猛將傳、六代、八代(濡須口攻防) ** 以第二次濡須口之戰為主{{ref|六代猛將傳則是以曹仁為主角的第三次濡須口之戰}}。 ** 初登場於三代猛將傳的甘寧列傳。 ** 七代吳傳的三傻夜襲被部分玩家認為是吳傳史實劇情中最搞笑的橋段。 ** 八代通關後開啟DLC魯肅IF路線選擇分歧 * 定軍山之戰(公元219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二代以後全作品 ** 劉備在史實唯一打贏曹操兼奪得領土的一戰。 *** 歷代都做成黃忠和夏侯淵宿命的一戰。 ** 六代魏傳中明明用夏侯淵打敗黃忠,但黃忠趁夏侯淵不備<s>開外掛</s>幹倒小兵、一箭射死把自己弓拉斷了的夏侯淵。<s>夏侯淵:喂喂喂不帶這樣的啊!</s> *** 七代夏侯霸也加入了此戰,為悲劇人生起了個很好的開端<s>其實歷史上此時的他可能接近不惑之年了</s> ** 八代通關後開啟DLC法正IF路線選擇分歧 * 樊城之戰(公元219年,魏吳聯合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二代以後全作品 ** 決定荊州所有權的主要戰役。 ** 原本關羽對魏勢如破竹,但忽略對吳的外交關係而被孫吳背刺。 ** 四代以後地圖巨大化,同時夏侯惇和張飛開始亂入樊城。 ** 本來是曹仁和龐德的主場戰役,但曹軍一堆將領出來群毆關羽<s>曹仁和龐德淚目</s> ** 七代變成關家總動員<s>,而關索都會以驚人的形式退場</s>。 *** 為了突顯慘狀從關羽用水攻淹敵人變成關羽被淹。 *** <s>期待鮑三娘登場</s> ** 七代蜀傳重要IF分歧<s>,張角應該已經得道成仙了</s> ** 在七代猛將傳,于禁大展威風,是他的主場戰役之一。<s>投降的劇情鬼隱</s> ** 八代通關後開啟DLC曹丕IF路線選擇分歧 * 夷陵之戰(公元222年,吳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劉備打著為弟報仇的名義而想奪回荊州,同時造成蜀漢衰弱的一戰。 *** 舊世代無雙普遍以夷陵之戰作為吳蜀最終戰。 ** 演義中甘寧於此戰被蠻將沙摩柯擊敗,被射傷後死在富池口的一棵大樹旁,部分作品也會重現這部分。 *** 五代SP的凌統傳基本上完整還原了死在大樹旁的一幕<s>,不過凌統在正史其實可能沒活到夷陵</s>。 ** <s>二代放火魔的本領發揮。</s> ** <s>火計不行靠朱然</s> ** <s>石兵八陣</s> ** 七代猛將傳被活下來的法正搶足了戲<s>,吳將全體淚目</s> * 洞口之戰(公元222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六代 ** 起因於夷陵戰後曹丕要求孫權兒子孫登前往洛陽作為人質被拒絕,此戰役的爆發也象徵魏吳同盟關係的惡化。 ** 張遼於此次戰役重病身亡,演義則描述被丁奉討伐。 * 廣陵之戰(公元224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七代、八代 ** 魏吳破局後,曹丕於224年駐軍廣陵準備攻擊建業。 ** 東吳則在徐盛的提議下以偽城行疑兵之計迫使曹魏放棄攻擊。 ** <s>七代由於徐盛還沒扶正於是施行計策的將領換成了丁奉,還順便把洞口之戰就沒了的張遼續到這邊才掛掉。</s> * 南中之戰(公元225年,蜀軍VS南蠻軍) ** 登場作品:二代、三代(南蠻夷平定戰)、四代、七代(南中平定戰)、八代(南中心服) ** 孔明為平息南蠻的叛亂而發動南征。 ** 其實該次叛亂真正的領導者是雍闓,不過看完演義或遊玩相關戰役的大概只會記得孟獲那一掛。 ** 到四代為止都有七擒七縱的相關劇情,其中以二三代最血尿。 ** <s>關銀屏專屬戰役</s> *** <s>明明要用戰象破壞牆,她卻…</s> ** 六代猛將傳是關索鮑三娘秀恩愛專場。 * 天水之戰(公元227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三代、四代、七代、八代 ** 孔明第一次北伐的主要戰役,以招降姜維為主線。 *** 不過除了三代為說服(本意)之外,四代以後都是以說服(物理)為主。 * 街亭之戰(公元228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二代以後全作品 ** 孔明第一次北伐的主要戰役。 ** 由於馬謖佈陣的失誤,對蜀軍而言會是一面倒的劣勢。 *** 而作為最大戰犯的馬謖也會在戰後遭處死,目前只有七代的IF路線能保全其性命。 ** <s>二代袁紹IF:張郃自己跑到山上佈陣然後差點被遼來來。</s> * 石亭之戰(公元228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二代以後全作品 ** 吳將周魴向魏成功詐降,裡應外合擊敗曹休的一戰。 ** 七代陸遜參與的詐降信內容讓孫權十分在意<s>,聯想到史實說不定已經立了旗</s> * 陳倉之戰(公元229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四代、七代、八代 ** 孔明第二次北伐的主要戰役。'''跟暗度陳倉這個詞沒關係''' ** 無論是四代還是七代,兵器的存在感都太過矚目。 ** {{censored|<s>七代張苞:這場戰爭結束後我們就回去結拜吧</s>}} * 祁山之戰(公元231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三代猛將傳、四代猛將傳、八代 ** 孔明第四次北伐的主要戰役。 ** 三代猛將傳有兩版本,分別是司馬懿因為大雨而絕處逢生的祁山之戰,以及張郃追擊撤退的蜀軍最後中伏身死的祁山追擊戰。 * 合淝新城之戰(公元234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二代、五代、七代、八代 ** 孫權為響應孔明北伐而展開的攻城戰,為第四次合肥之戰。 *** 晉傳另有接續東興之戰發生的第五次合淝新城之戰。 ** <s>滿城盡帶黑科技,七代更甚</s> *** <s>吹風好痛痛痛</s> ** <s>二代祝融IF:四代猛將傳郎君自慢戰的先行版,敵人皆為男女CP組合。</s> * 白帝城之戰(公元234年,吳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四代 ** 四代登場的吳蜀最終戰役,四代本傳裡少數的假想劇本。 *** <s>兵器戰</s> ** 六代會看到<s>[[2P]]色的</s>蜀將孫尚香。 ** 七代又是另外兩個不同的假想劇本。 *** 魏傳IF為曹操和劉備牽頭的反曹聯合軍的最終戰役,然後他傳還有以孟獲視角拯救反曹聯軍的白帝城救出戰。 *** 晉傳Another IF為討伐姜維鍾會聯合軍劇情的一部分。 * 五丈原之戰(公元234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全作品 ** 孔明第五次北伐的主要戰役。著名的星落五丈原就是出自此役<s>只有演義打過</s> ** 在六代晉傳推出前,此戰為蜀軍和魏軍的決戰,沒人記得還有晉勢力…{{ref|其實不記得有晉勢力是正常的,晉的建國年份為公元265年,相差31年,建國者為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順帶一提的是身為建國者的司馬炎出生於公元236年…}} ** 但即便是前幾代,晉傳的大部分武將也會在這裡出現<s>包括毫無科學性的鍾會,就當這是英才教育的一環好了</s> ** 七代晉傳就是以孔明死後魏軍追擊準備撤退的蜀軍為序盤戰役 * 襄平之戰(公元244年,魏軍VS燕軍) ** 登場作品:六代(公孫淵之亂)、七代(襄平之戰)、八代(遼東叛亂) ** 司馬懿拔除遼東公孫淵勢力的一戰,為六代晉傳的序關。 * 興勢山之戰(公元244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六代(蜀討伐戰)、七代(興勢山之戰)、八代(興勢攻防) ** 由曹爽主導的蜀漢攻略戰,曹爽欲借此戰立威壓制司馬氏最後鎩羽而歸。 ** 曹爽本就薄弱的威望因戰敗進一步受挫,最後在正始之變被司馬懿擒殺。 * 正始之變(公元249年,司馬懿軍VS曹爽軍) ** 登場作品:六代、七代、八代 ** 由司馬懿父子主導,為剷除曹爽勢力而發起的政變。 ** 政變後曹爽被夷滅三族,夏侯霸怕受到牽連而叛逃至蜀漢。 *** 七代在完成特定條件後可以藉由隱藏關卡夏侯霸千里行將其勸回。 * 王凌之亂(公元255年,魏軍VS王凌軍) ** 登場作品:六代、八代 ** 壽春三叛的第一叛。 ** 司馬懿生涯的最終戰,戰後不久司馬懿即逝世並由司馬師繼承。 * 東興之戰(公元252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六代(東興之戰)、七代(東關之役)、八代(東興撤退) ** 諸葛誕專屬<s>幫別人刷時髦值</s>(笑)的戰役 *** <s>6代前半部分還發了足夠的威能,但7代由於有興勢山之戰這個前車之鑒,直接導致諸葛誕的形象也淪為腦袋發木的笨蛋</s> ** 後半段徹底變成了救人收拾殘局<s>夾尾巴</s>逃跑的戲碼,6代起碼有王元姬(或者兩把武器各挂一個加速印),7代如果不是自己操作諸葛誕或夏侯霸(前提是把他勸回來)的話就…<ref>七代中途會因敵方計策而被迫分道,其中諸葛誕與夏侯霸路線的我方武將極容易敗走而導致IF條件失敗…</ref> * 鐵籠山之戰(公元253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六代(第二次蜀擊退戰)、七代(鐵籠山之戰)、八代(鐵籠山攻防) ** 蜀漢在鐵籠山對曹魏的包圍戰。 ** 六代為司馬昭被包圍而由郭淮前往支援,最後在與夏侯霸交手之際被姜維以暗箭偷襲而死。 ** 七代改為郭淮被包圍,如果未能看破敵方伏兵的話仍然會被發便當。 * 毌丘儉・文欽之亂(公元255年,魏軍VS叛亂軍) ** 登場作品:六代、七代、八代 ** 壽春三叛的第二叛。 ** 在六代,司馬師於此戰役被文鴦以暗箭重傷{{ref|疑似對應正史的眼疾復發}},在平定叛亂後殞命。 ** 七代因為文鴦升格的緣故,該事件被大幅度<s>魔改</s>修正,IF路線甚至能讓文鴦提早歸降。 * 司馬師襲擊(公元255年,魏軍VS叛亂軍) ** 登場作品:六代(司馬師襲擊)、七代(許昌之戰) ** 作為二將之亂後日談的假想戰役,以文欽暗殺司馬師為主軸。 ** 在六代,此戰表現為司馬師在城內大搖大擺散步<s>引怪</s>而著名。 *** <s>逆襲的大眾臉</s> ** 七代晉傳重要IF分歧。 ** <s>偽‧壽春之戰{{ref|Vita中文最新版本的極惡BUG}}</s> * 諸葛誕之亂(公元257年,魏軍VS吳軍) ** 登場作品:六代、七代、八代 ** 壽春三叛的最後一戰。 ** 歷代皆起因於諸葛誕與司馬昭之間的嫌隙。 ** 七代本篇被文欽拒之門外的「援軍」全都沒有名字,系統上也是顯示???。 *** 諸葛誕與文欽對於是否迎接這一批「援軍」的意見不同也造成了文欽被諸葛誕殺死。 *** 在自由模式的諸葛誕方更藉此讓諸葛誕同時與魏吳兩方敵對。 ** 七代猛將傳更改成諸葛誕以詐降誘敵<s>幫忙刷自己的時髦值</s> * 洮陽之戰(公元262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六代猛將傳、七代、八代 ** <s>眾所周知,夏侯霸的主場</s> ** 六代猛將傳是逃跑,七代史實IF是籠城,且故事模式裡夏侯霸只能作為敵人登場。 ** 和《三國演義》發展完全不同的展開。<s>當然哪個更鬱悶另說</s> * 劍閣之戰(公元263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三代猛將傳(劍閣防衛戰)、六代(成都攻略戰前篇中篇)、七代(劍閣之戰) ** 由鄧艾領軍對蜀漢的攻略戰。 ** 三代猛將傳為姜維的個人列傳<s>,得不斷敲鑼阻止阿斗投降</s> ** 七代帝王傳的DLC出現該地圖。 * 成都攻略戰(公元263年,魏軍VS蜀軍) ** 登場作品:六代(成都攻略戰後篇)、七代(成都之戰)、八代 ** 由司馬昭主導的成都攻略戰,魏蜀間實質意義的最終戰役。 ** 六代晉傳最後一關。 *** 但是有bug:搭乘<s>[[Metal Slug]]</s>虎戰車後車輪滾動聲會一直響,即使下車'''甚至退到主選單'''也不會停止。 ** 七代IF路線有以司馬師領軍的版本。 == 經典台詞 == * 敵将!討ち取ったり! ** 擊敗敵方武將的固有台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sexFhYVV4Q <s>敵羞!吾去脫他衣!</s>](中文[[空耳]]) ** 因角色個性不同而有許多<s>像是「丞相!一休他賊~」</s>的變體 *** 其中公認最與眾不同的當屬惡來典韋:「いっちょあがりだぜ!」 *** 在英版普遍依角色性格改寫為簡單的口頭禪 * お前こそ真の三國無双よ! ** 千人斬時我方武將的讚賞台詞 ** <s>不准吐槽為何在漢代說出「三國」這個詞彙</s> *** 依每場設定不同,也可能會由玩家角色自己說出 * 出過ぎだぞ! 自重せよ! ** 玩家陷入苦戰時我方武將的一句閒話。 * <s>ゥエェエェアアーー!!</s><br><s>ヤアアァァアアアーーー!!!</s><br><s>ドゥイオゥリャァアアァアアーー!!!</s> ** 直至真三國無雙2,小兵的雄叫都很大聲,因此除了高難易度外不自重的小兵(甚至會出無雙)都成為了真三二的標誌之一 ** 但是時間過去小兵的重要性一直減少,因此雄叫也成絕響<s>剩下只有一堆武將在不斷嘮叨</s> == 連結 == * [[戰國無雙]] * [[無雙OROCHI]] * [[無雙☆群星大會串]] * [[開無雙]] == 外部連結 == * [http://www.gamecity.com.tw/ 台灣光榮] * [http://www.gamecity.ne.jp/ 日本光榮] == 回應 == {{pcomment|section=2}} ==備註== <references /> [[分類:遊戲]] [[分類:KOEI TECMO]] [[分類:真‧三國無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Censored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H0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Pcommen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ef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真‧三國無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