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動員令系列」: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Somebody8888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Somebody8888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第574行: 第574行:
** {{censored|使用泰伯倫炸彈:葛蘭傑將軍斥責指揮官的決定造成大量的傷亡並引咎辭職,後來指揮官會在波以耳上位後獲得其重用。}}
** {{censored|使用泰伯倫炸彈:葛蘭傑將軍斥責指揮官的決定造成大量的傷亡並引咎辭職,後來指揮官會在波以耳上位後獲得其重用。}}
** {{censored|不使用泰伯倫炸彈:葛蘭傑將軍稱讚指揮官的決定阻止了不必要的傷亡,並表示波以耳已遭逮捕並將面對軍法審判。}}
** {{censored|不使用泰伯倫炸彈:葛蘭傑將軍稱讚指揮官的決定阻止了不必要的傷亡,並表示波以耳已遭逮捕並將面對軍法審判。}}
{{hideh|劇情戰役}}
{{hideh|劇情戰役}}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第852行: 第851行:
* 系列四代暨最終作。
* 系列四代暨最終作。
* <s>系列[[黑歷史]]級別的[[クソゲー]],不管是系統還是戰役演出都飽受差評。</s>。
* <s>系列[[黑歷史]]級別的[[クソゲー]],不管是系統還是戰役演出都飽受差評。</s>。
{{hideh|劇情戰役}}
{{hideh|劇情戰役}}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第949行: 第947行:
** 其中盟軍所屬的譚雅·亞當斯(Tanya Adams)更是貫穿三部的紅警系列全勤角色。
** 其中盟軍所屬的譚雅·亞當斯(Tanya Adams)更是貫穿三部的紅警系列全勤角色。
* 與上面的《黎明》一同於2020年推出高清重製版。
* 與上面的《黎明》一同於2020年推出高清重製版。
{{hideh|劇情戰役}}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戰役編號
!戰役標題
!說明
!備註
|-
!colspan="4"|'''盟軍本篇戰役'''
|-
|Mission 1
|In the Thick of It
|
|
|-
|Mission 2
|Five to One
|
|
|-
|Mission 3
|Dead End
|
|
|-
|Mission 4
|Ten to One
|
|
|-
|Mission 5
|Tanya's Tale
|
|
|-
|Mission 6
|Iron Curtain Infiltration
|
|
|-
|Mission 7
|Sunken Treasure
|
|
|-
|Mission 8
|Protect the Chronosphere
|
|
|-
|Mission 9
|Extract Kosygin
|
|
|-
|Mission 10
|Suspicion
|
|
|-
|Mission 11
|Evidence
|
|
|-
|Mission 12
|Naval Supremacy
|
|
|-
|Mission 13
|Takedown
|
|
|-
|Mission 14
|Focused Blast
|
|
|-
|Mission 15
|No Remorse
|
|
|-
!colspan="4"|'''蘇聯本篇戰役'''
|-
|Mission 1
|Lesson in Blood
|
|
|-
|Mission 2
|Guard Duty
|
|-
|Mission 3
|Covert Cleanup
|
|
|
|-
|Mission 4
|Behind the Lines
|
|
|-
|Mission 5
|Distant Thunder
|
|
|-
|Mission 6
|Bridge over the River
|
|
|-
|Mission 7
|Core of the Matter
|
|
|-
|Mission 8
|Elba Island
|
|
|-
|Mission 9
|Liability Elimination
|
|
|-
|Mission 10
|Overseer
|
|
|-
|Mission 11
|Sunk Costs
|
|
|-
|Mission 12
|Capture the Tech Centers
|
|
|-
|Mission 13
|Capture the Chronosphere
|
|
|-
|Mission 13
|Soviet Supremacy
|
|
|}
{{hidef}}


====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2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 ====
====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2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 ====
第955行: 第1,111行:
* 首部推出中文版的作品,也因此使本作在華語區崛起成為眾多RTS玩家的經典。
* 首部推出中文版的作品,也因此使本作在華語區崛起成為眾多RTS玩家的經典。
* 資料片追加新勢力「尤里(Yuri)」,描寫一名前蘇聯的心靈控制專家脫離蘇聯後企圖利用自身能力征服世界。
* 資料片追加新勢力「尤里(Yuri)」,描寫一名前蘇聯的心靈控制專家脫離蘇聯後企圖利用自身能力征服世界。
{{hideh|劇情戰役}}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戰役編號
!戰役標題
!說明
!備註
|-
!colspan="4"|'''盟軍本篇戰役'''
|-
|Mission 1
|Lone Guardian
|
|
|-
|Mission 2
|Eagle Dawn
|
|
|-
|Mission 3
|Hail to the Chief
|
|
|-
|Mission 4
|Last Chance
|
|
|-
|Mission 5
|Dark Night
|
|
|-
|Mission 6
|Liberty
|
|
|-
|Mission 7
|Deep Sea
|
|
|-
|Mission 8
|Free Gateway
|
|
|-
|Mission 9
|Sun Temple
|
|
|-
|Mission 10
|Mirage
|
|
|-
|Mission 11
|Fallout
|
|
|-
|Mission 12
|Chrono Storm
|
|
|-
!colspan="4"|'''蘇聯本篇戰役'''
|-
|Mission 1
|Red Dawn
|
|
|-
|Mission 2
|Hostile Shore
|
|
|-
|Mission 3
|Big Apple
|
|
|-
|Mission 4
|Home Front
|
|
|-
|Mission 5
|City of Lights
|
|
|-
|Mission 6
|Sub-Divide
|
|
|-
|Mission 7
|Chrono Defense
|
|
|-
|Mission 8
|Desecration
|
|
|-
|Mission 9
|The Fox and the Hound
|
|
|-
|Mission 10
|Weathered Alliance
|
|
|-
|Mission 11
|Red Revolution
|
|
|-
|Mission 12
|Polar Storm
|
|
|-
!colspan="4"|'''盟軍資料片戰役'''
|-
|Mission 1
|Time Lapse
|
|
|-
|Mission 2
|Hollywood and Vain
|
|
|-
|Mission 3
|Power Play
|
|
|-
|Mission 4
|Tomb Raided
|
|
|-
|Mission 5
|Clones Down Under
|
|
|-
|Mission 6
|Trick or Treaty
|
|
|-
|Mission 7
|Brain Dead
|
|
|-
!colspan="4"|'''蘇聯資料片戰役'''
|-
|Mission 1
|Time Shift
|
|
|-
|Mission 2
|Deja Vu
|
|
|-
|Mission 3
|Brain Wash
|
|
|-
|Mission 4
|Romanov on the Run
|
|
|-
|Mission 5
|Escape Velocity
|
|
|-
|Mission 6
|To the Moon
|
|
|-
|Mission 7
|Head Games
|
|
|}
{{hidef}}


====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3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 ====
====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3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 ====
第961行: 第1,324行:
* 描寫蘇聯為了取勝也跟進用上了時光機解決盟軍的科學巨擎愛因斯坦,結果導致東方的昇陽帝國(對應現實的日本)崛起使戰局形成三方割據。
* 描寫蘇聯為了取勝也跟進用上了時光機解決盟軍的科學巨擎愛因斯坦,結果導致東方的昇陽帝國(對應現實的日本)崛起使戰局形成三方割據。
* 與過往相比系統經歷了相當大的變革,舉例來說以往可以派遣多部採礦車採集的礦脈在本作中僅能一部採礦車對應一個礦脈,若需額外收入則必須佔領地圖上分布的油井等單位。
* 與過往相比系統經歷了相當大的變革,舉例來說以往可以派遣多部採礦車採集的礦脈在本作中僅能一部採礦車對應一個礦脈,若需額外收入則必須佔領地圖上分布的油井等單位。
{{hideh|劇情戰役}}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戰役編號
!戰役標題
!說明
!備註
|-
!colspan="4"|'''盟軍本篇戰役'''
|-
|Mission 1
|Ride of the Red Menace
|
|
|-
|Mission 2
|The Shark and the Lure
|
|
|-
|Mission 3
|The Famous Liberation
|
|
|-
|Mission 4
|Enemy of Our Enemy
|
|
|-
|Mission 5
|The Unfathomable Fortress
|
|
|-
|Mission 6
|A Monument to Madness
|
|
|-
|Mission 7
|Forever Sets the Sun
|
|
|-
|Mission 8
|The Great Bear Trap
|
|
|-
|Mission 9
|The Moon Shall Never Have Them
|
|
|-
!colspan="4"|'''蘇聯本篇戰役'''
|-
|Mission 1
|The Shrike and the Thorn
|
|
|-
|Mission 2
|Circus of Treachery
|
|
|-
|Mission 3
|Taking Back Ice-Harbor
|
|
|-
|Mission 4
|March of the Red Army
|
|
|-
|Mission 5
|The Science of War
|
|
|-
|Mission 6
|No Traitors Tomorrow
|
|
|-
|Mission 7
|To Tame a Living God
|
|
|-
|Mission 8
|The Stone-Faced Witnesses
|
|
|-
|Mission 9
|Blight on the Big Apple
|
|
|-
!colspan="4"|'''昇陽本篇戰役'''
|-
|Mission 1
|The Death of Father Frost
|
|
|-
|Mission 2
|To Conquer Shattered Spirits
|
|
|-
|Mission 3
|Behold the Mighty Saint of Swords
|
|-
|Mission 4
|Graveyard of a Foolish Fleet
|
|
|
|-
|Mission 5
|Assault on the Black Tortoise
|
|
|-
|Mission 6
|Rage of the Black Tortoise
|
|
|-
|Mission 7
|Barbarians at the Bay
|
|
|-
|Mission 8
|Crumble Kremlin Crumble
|
|
|-
|Mission 9
|The Last Red Blossom Trembled
|
|
|-
!colspan="4"|'''盟軍資料片戰役'''
|-
|Mission 1
|End of Tradition
|
|
|-
|Mission 2
|A House Unfit for Rebels
|
|
|-
|Mission 3
|The True Shogun's Stand
|
|
|-
!colspan="4"|'''蘇聯資料片戰役'''
|-
|Mission 1
|Raid on Lost Castle
|
|
|-
|Mission 2
|Schemes of the Intruders
|
|
|-
|Mission 3
|A Much Brighter Future
|
|
|-
|Mission 4
|As Time Stood Still
|
|
|-
!colspan="4"|'''昇陽資料片戰役'''
|-
|Mission 1
|Greed of the Vanquished
|
|
|-
|Mission 2
|Before the Hallowed Tomb
|
|
|-
|Mission 3
|Blood in the Water
|
|
|-
!colspan="4"|'''百合子資料片戰役'''
|-
|Mission 1
|Final Exam
|
|
|-
|Mission 2
|The Traceless Massacre
|
|
|-
|Mission 3
|Ruin and Reunion
|
|
|}
{{hidef}}


=== 將軍 ===
=== 將軍 ===
第975行: 第1,561行:
* 同時本作起取消過往按左鍵移動單位,改成其他RTS常見的右鍵移動單位。
* 同時本作起取消過往按左鍵移動單位,改成其他RTS常見的右鍵移動單位。
* 資料片追加挑戰模式,玩家選用一名將軍與其他將軍進行一對一死鬥。
* 資料片追加挑戰模式,玩家選用一名將軍與其他將軍進行一對一死鬥。
{{hideh|劇情戰役}}
{{hideh|劇情戰役}}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於 2024年1月31日 (三) 17:52 的修訂

終極動員令 / 命令與征服 / Command & Conquer

解說

  • 由美國Westwood工作室推出的一系列即時戰略遊戲。
  • 為同工作室作品《沙丘魔堡(Dune)》的精神續作,結合外星人要素描寫兩大強權的衝突。
  • 系列最主要的特色有科幻風格的背景與電影般敘事的劇情戰役,以及洗腦性極強的系統語音
  • 其中一代與三代更採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敘事,讓長官在鏡頭前對指揮官(即玩家自身)發布命令。

作品列表

泰伯倫

  • 似乎很容易被遺忘的第一系列作,主打GDI(全球防衛組織,Global Defense Initiative)與Nod(Nod兄弟會,Brotherhood of Nod)兩大勢力圍繞在外星物質「泰伯倫礦(Tiberium)」的對抗。

終極動員令:泰伯倫黎明 / Command & Conquer: Tiberian Dawn

  • 發售時間:1995
  • 資料片:重返殺戮戰場(The Covert Operations)
  • 系列一代,一切的起源
    • 目前原版遊戲可於Westwood的官方網站免費下載。
  • 系列代表大魔王肯恩(Kane)的首秀,在Nod戰役中段初次登場時開除槍決違背命令的副官賽特(Seth)將玩家晉升為自己副手的演出堪稱一絕。
    • 肯恩的演員為約瑟夫·D·庫肯(Joseph D. Kucan),本身就是系列劇情影片的導演,即使沒有正式出場的紅警二代也是作為導演在幕後活躍,可說是戲裡戲外都是具有影響力的存在。
  • GDI劇情戰役有雙結局判定,最後是否使用離子加農砲攻擊神殿會影響後續劇情演出。
  • 於2020年推出高清重製版。

終極動員令:十面埋伏 / Command & Conquer: Sole Survivor Online

  • 發售時間:1997
  • 多人連線專門版。
  • 主打讓玩家操控單一單位在地圖上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無誤)。

終極動員令:泰伯倫之日 / Command & Conquer: Tiberian Sun

  • 發售時間:1999
  • 資料片:火線風暴(Firestorm)
  • 系列二代,與一代同樣在Westwood的官方網站開放免費下載。
  • 時間軸在《泰伯倫黎明》三十年後,描寫全球因為泰伯倫礦的汙染導致環境劇變
    • 甚至有一部分人長期暴露在污染中而變異,感染者們為了自保而組成「遺忘者(Forgotten)」組織,並未與當今任一強權結盟保持中立關係。
    • 主要的遺忘者成員有長老特拉圖斯(Tratos)與女戰士烏瑪貢(Umagon),後者更在GDI戰役作為女主角活躍。
  • 過去活躍於黎明之戰,GDI方面駐守費城太空站的將軍達斯·維達大臣詹姆士·所羅門(James Solomon)接獲早應死亡的肯恩發出的挑釁,因而緊急派遣屬下凱爾·瑞斯麥可·麥克尼爾(Michael McNeil)指揮現場阻止攻勢。
  • 同時在Nod兄弟會內部,黑手部隊指揮官安東·斯拉維克(Anton Slavik)遭到北非派閥的哈桑指控為叛徒,即將遭處決之際被女特務奧克薩娜·克里斯托斯(Oxanna Kristos)拯救並得知哈桑才是內鬼的事實,為了重塑兄弟會的榮光而對哈桑展開追討。
  • 系統上追加單位階級,經由一定條件可以使單位提升階級強化,並逆流了紅警的突擊隊員設定,雙方陣營各自有特有的英雄單位可供訓練。
    • GDI:鬼影戰士(Ghost Stalker)[1]、猛瑪二世(Mammoth Mk. II)[2]
    • Nod:生化軍官(Cyborg Commando)[3]、異變劫機者(Mutant hijacker)[4]
  • 資料片主要描寫智慧電腦CABAL的叛亂以及雙陣營的應對,雙方陣營都有追加單位。
    • 共通:機動戰爭工廠(Mobile war factory)[5]、帽貝無人機(Limpet drone)[6]
    • GDI:裝甲神兵(Juggernaut)[7]、機動EMP(Mobile EMP)[8]
    • Nod:生化收割者(Cyborg Reaper)[9]、機動隱形裝置(Mobile stealth generator)[10]

終極動員令:叛國者 / Command & Conquer: Renegade

  • 發售時間:2002
  • 一代外傳,系列唯一一部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描寫GDI所屬的特種兵哈沃克深入敵後拯救被Nod脅持的科學家。

終極動員令3:泰伯倫戰爭 / Command & Conquer 3: Tiberium Wars

  • 發售時間:2007
  • 資料片:肯恩之怒(Kane's Wrath)
  • 系列三代,與二代相比在風格上更加接近初代。
  • 除慣例的GDI與Nod外追加新勢力Scrin,為趁泰伯倫戰爭之際覬覦地球的異星勢力。
  • 資料片將三大勢力各自發展出派生子陣營,戰役劇情則是二代與三代中間的補完。
    • GDI子陣營:Steel Talons(機甲單位特化)、ZOCOM(音波武器特化)
    • Nod子陣營:Black Hand(火焰武器特化)、Marked of Kane(生化兵種特化)
    • Scrin子陣營:Reaper-17(碎晶武器特化)、Traveler-59(相位技術特化)
  • 與一代同樣GDI劇情戰役有雙結局判定,最後是否依照波以耳的建議使用泰伯倫炸彈會影響結局。
    • 使用泰伯倫炸彈:葛蘭傑將軍斥責指揮官的決定造成大量的傷亡並引咎辭職,後來指揮官會在波以耳上位後獲得其重用。
    • 不使用泰伯倫炸彈:葛蘭傑將軍稱讚指揮官的決定阻止了不必要的傷亡,並表示波以耳已遭逮捕並將面對軍法審判。

終極動員令4:泰伯倫暮光 / Command & Conquer 4: Tiberian Twilight

  • 發售時間:2010
  • 系列四代暨最終作。
  • 系列黑歷史級別的クソゲー,不管是系統還是戰役演出都飽受差評。

紅色警戒

  • 把其他系列的鋒頭搶光的第二系列作,最初定位為泰伯倫系列前傳,後續與泰伯倫分別成為單獨一個子系列。
  • 主題為架空二戰,描寫愛因斯坦利用時間穿越殺死希特勒後造成的時間悖論:蘇聯取代德國對歐洲發動攻擊。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 發售時間:1996
  • 資料片:危機任務(Counterstrike)、絕地逢生(The Aftermath)
  • 紅警系列的首部曲,定位上算是《黎明》的前傳,在劇情上可以看到時在蘇聯陣營的肯恩在背後活躍。
    • 目前原版遊戲可於Westwood的官方網站免費下載。
  • 前作可量產的突擊隊員(Commando)在本作起成為僅能訓練一人但擁有強大實力的特殊兵種。
    • 其中盟軍所屬的譚雅·亞當斯(Tanya Adams)更是貫穿三部的紅警系列全勤角色。
  • 與上面的《黎明》一同於2020年推出高清重製版。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2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

  • 發售時間:2000
  • 資料片:尤里的復仇(Yuri's Revenge)
  • 首部推出中文版的作品,也因此使本作在華語區崛起成為眾多RTS玩家的經典。
  • 資料片追加新勢力「尤里(Yuri)」,描寫一名前蘇聯的心靈控制專家脫離蘇聯後企圖利用自身能力征服世界。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3 / 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

  • 發售時間:2008
  • 資料片:起義時刻(Uprising)
  • 描寫蘇聯為了取勝也跟進用上了時光機解決盟軍的科學巨擎愛因斯坦,結果導致東方的昇陽帝國(對應現實的日本)崛起使戰局形成三方割據。
  • 與過往相比系統經歷了相當大的變革,舉例來說以往可以派遣多部採礦車採集的礦脈在本作中僅能一部採礦車對應一個礦脈,若需額外收入則必須佔領地圖上分布的油井等單位。

將軍

  • 連系列都沒能達到的第三系列作,描寫中東勢力組成「全球解放軍(Global Liberation Army, GLA)」對美&中兩大強權發起攻擊。
    • 本來於2013年推出延續世界觀的新作,後來卻胎死腹中。
  • 因為GLA直接打到中國本土甚至轟掉天安門與三峽大壩的緣故,本作毫不意外的在中國被封禁。

終極動員令:將軍 / 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

  • 發售時間:2003
  • 資料片:絕命時刻(Zero Hour)
  • 因應引擎更新的緣故,本作是系列第一個3D化的作品。
  • 採集與建造的方式與前系列大相逕庭,在本系列中建造建築不再使用建築工廠統一生產,必須使用工程車(類似其他RTS的村民)命令生產。
  • 採集的礦物在本作成為散布各地的資源裝箱,可以生產採集單位進行採集。
  • 同時本作起取消過往按左鍵移動單位,改成其他RTS常見的右鍵移動單位。
  • 資料片追加挑戰模式,玩家選用一名將軍與其他將軍進行一對一死鬥。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1. 滲透型的全能戰士,可以利用C4破壞敵方建築物單位。
  2. 高價位+高護甲+超低機動性的四足坦克,根據筆者看過的攻略本還直言不如把造它的成本拿去生產狼獾&泰坦海…
  3. 生化士兵的上級版,擁有重火力之外還可以在泰伯倫礦恢復生命。
  4. 可以劫持車輛單位的工兵
  5. 移動式的戰爭工廠,擅長在前線派遣單位
  6. 埋伏在地面的偵查無人機
  7. 高火力的移動砲台
  8. 可以移動的脈衝發射裝置
  9. 造型如同蜘蛛的機械士兵,擁有多種對人特化的武裝。
  10. 可移動的反雷達偵測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