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董卓 的原始碼
←
董卓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在編輯此頁之前您必須確認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請透過
偏好設定
設定並驗證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h0|董卓}} == 解說 == :;'''董卓''',字'''仲穎''' *生卒年:不明-192年5月22日沒 *籍貫: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 *家庭背景: **父親:董君雅,潁川綸氏(今河南省禹州市附近)都尉 *官職升職歷史: **隴西郡涼州兵馬掾(軍長官) **涼州從事(軍秘書) **禁軍羽林郎(皇帝護衛軍統領) **軍司馬,轄於護匈奴中郎將張奐 **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但被革職'' ***<s>投幣復活後任</s>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中郎將 **斄鄉侯 ***189年董卓決定抓穩地盤,不去京城當少府(漢朝九卿之一,管理地政稅務和皇室私庫財政)反而當并州牧做土皇帝 **進入洛陽奪權後,自封太尉,領前將軍事,郿侯 **遷都長安後,逼迫朝庭冊封為太師,位居三公之上 == 生平 == === 邊彊建業 === * 董卓出身在涼州邊境,是都尉董君雅的兒子。他生來有怪力,能在馬上左右開弓。<s>所以說他肥到不能打架的都是流言</s> * 少年時遊歷羌胡聚居地和當地豪強結交,曾在豪強到訪時宰殺耕牛宴客,籠絡人心,有首領大為感動,日後回贈千頭牛 * 不久受薦得到兵馬,在漢羌戰爭再度{{ref|此為140年起發生,漢朝最後一次的漢羌邊境戰爭,為時20年}}爆發時先後討伐胡人和羌族,共討殺過萬名羌族士兵令羌族聞丟喪膽 ** 董卓斬殺羌族首領並升任郎中時,為凝聚軍心把賞賜盡分部下 ** 可是當時的上司,護匈奴中郎將(總司令)張奐很厭惡董卓動軏行賄的惡行,回絕賄賂而且之後不肯相見 * 董卓的仕途可不會理會區區一個清官,他得了太守之位,手掌邊境軍權{{ref|校尉有兵權而無官立之實,是為了避嫌同族互授官職,可是因為他同時接了相似地區的監督官和兵權,實際上等同掩飾在涼州等地已經掌握實權}}卻因為犯罪而被革職 ** 時值漢靈帝暴政當道,寵略宦官的將軍段熲提攜了董卓進入京城核心圈子,成為司徒{{ref|漢朝三公之一,國家財政部長}}袁隗(袁紹、[[袁術]]的叔父)的秘書 ** 根據袁紹袁術的惡劣政治紀錄,實際是董卓和袁隗蛇鼠一窩…所以無可避免地董卓憑著[[鈔能力]]和支配羌族的硬實力原地復活了 === 入京率軍的爾虞我詐 === * 升任并州刺史,上任河東太守後,184年中國爆發黃巾之亂,漢靈帝封董卓為中郎將平亂{{color|grey||接手盧植搞不定的燙手山芋}},在曲陽認為只要先去除首領張寶,就可以指揮中央軍快速橫掃曲陽,迅速平亂。可是在地的鉅鹿太守郭典打算建立城溝,立城強攻,兩人無法達成共識,結果圍攻兩個月曲陽仍然閉城不破 * 率軍無果的董卓8月被召回京城問罪,雖免死罪但被流放,中郎將之位被丟到皇甫嵩手上,而抗命的郭典卻被嘉獎 * 同年冬天涼州羌族發起民變,召集共數萬人南侵殺進了蘭州,朝庭急忙特赦董卓再任中郎將,讓他和剛剿滅黃巾軍的皇甫嵩抗敵 ** 可是董卓這時才知道這是京城給他的思想教育,出身邊彊的他幸好有豐富的戰爭經驗和運氣才沒有死於非命: *** 明明是漢羌戰爭的主將之一,卻因為權力鬥爭被安放在司空(建築總督)張溫之下而非常不滿,會師時故意遲到還公然鄙視張溫。看不過眼的孫堅建議殺掉董卓以立軍威,張溫卻是懦夫不敢動他。這事後連孫堅也看不起張溫了 **** {{censored|張溫下一年就大灑幣買了太尉一職,而同行的陶謙也多次私下抱怨張溫無能}} *** 董卓多番出戰還利用羌族迷信流星出現時需要退兵而衝陣大量殺敵 *** 這軍功被張溫看著卻滿不是滋味,於是把主將換成周慎,張溫卻得意忘形不聽董卓和孫堅建議包抄糧道,結果雖然打穿外城戰鬥卻陷入膠著 *** 結果漢軍被羌軍重圍,董卓截河造湖,偽裝捕魚駐紮,暗中把守軍從堤壩偷渡撤退,當羌軍要殺過來時他決堤把數萬追兵阻截,最後漢軍六師中只有董卓的部分全數還營 ** 因為戰果太出色他被妒忌,被調到陝西扶風,只能<s>拍蒼蠅</s>掃討周邊的零星羌族部隊,後封為斄鄉侯 * 可是機會自然又來,三年後羌族再次南侵。朝庭果然又要依靠董卓,封為左將軍和皇甫嵩一同抗敵。可是事與願違又是意思相左: ** 董卓:「趁著敵軍還未坐穩陳倉,我們應該迅速進攻!」皇甫嵩:「不行,我們要不戰屈人之兵,陳倉工事太堅固,反而要把他們固定在那邊直至他們疲累。」→因為皇甫嵩有決策權,圍攻了兩個月還不能攻下 ** 董卓:「陳倉的兵要退了,窮寇勿追。」皇甫嵩:「我最初說了他們耗盡力氣了,現在才叫我別打?」→皇甫嵩追擊連勝,斬殺萬餘人 *** 董卓怎會服氣自己的意見被退回還要功勞被搶光,就記恨皇甫嵩 === 騎劫洛陽 === * 189年春,漢靈帝病重,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暗地的意思是'''皇甫嵩他吃掉他的兵吧,如果董卓不從,你就拿著董卓造反的令條立即打過去''',豈料皇甫嵩只懂得抗外敵不懂看眼色,竟然說自己沒有領旨不能貿然行動,只能上奏朝庭,錯失了第一次殺掉董卓的機會 ** 這事直接斷送了漢室在漢靈帝駕崩後重新穩定朝庭的唯一機會。{{ref|源自皇甫嵩的從子皇甫酈失敗的勸諫,指只有董卓和皇甫嵩這時能挽救朝庭}} * 同時京城內亂頻繁,大將軍何進為了從宦官和何太后手上搶回主權,想繞圈先廢掉宦官的職權但是因為被發覺意圖,而且恐懼把他帶進圈子的宦官而不成事。於是袁紹勸他給自己出兵權,以朝庭之名督促董卓入洛陽 ** 何進不太信任來勢洶洶的董卓,他本來想當任并州刺史丁原率先入城,和袁紹合謀剿滅宦官,並派了種劭趕到澠池,用聖旨擋住董卓不讓他進京城,他硬是用怒罵嚇散士兵,迫董卓退軍駐夕陽亭 ** 在入城之前(8月)何進卻被設計殺害,於是何進與袁隗等人的勢力發難地毯式血洗,而宦官之首張讓等人劫持何太后,漢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 *** 順帶一提丁原殺掉宦官後放火燒了孟津(位於洛陽東北)這筆破壞事蹟在一些三國題材作品中被誤植{{ref|現代史學家研究發現,古代史學家為了提升蜀吳領主的身份故意把他人的劣跡丟到董卓身上令他背鍋}}為「董卓遷都長安時放火」的一部分 ** 這大好機會怎會給他放過,他就帶著兵馬也以剿滅宦官為名進城,可是先頭部隊區區三千兵怎麼震懾諸候呢,他就叫日間士兵大張旗鼓入城,晚上偷偷走出來,外人看上去就是千軍萬馬 * 前往洛陽途中董卓還叫了弟弟董旻幫忙奪權,這董旻是安插在洛陽內收風的臣子,他聯合何進部將吳匡把牆頭草上司何苗{{ref|何苗受賄把何進要殺宦官的意圖告發給何太后,為何進事敗身死的遠因}}殺死,何氏頓時群龍無首,兵權迅即被董卓吞掉 === 鎮壓立威 === * 他的首要任務是盡快獨攬大權,在清除宦官方面,吳匡和[[袁術]]等已經急不及待奪權,出兵攻入皇宮,殺死二千名宦官更放火燒南宮<s>這筆帳也記在董卓頭上吧</s> ** 而董卓的部隊打聽到皇帝逃到邙山避難,董卓前往迎接皇帝回宮,得到天子就開始打起謀朝篡位的算盤了… * 為了拉攏人心,董卓偽造了自己和董太后(漢靈帝的生母)有親戚關係{{ref|漢靈帝的父親為解瀆亭候,領地現為河北省濡水附近,幾近不可能娶西涼人當妻子}}的証據,繼而否定劉氏皇族的正統繼承權 ** 而在掌軍權後<s>順便</s>為黨錮之禍受害的三君八俊等平反,亦命令和提拔另一批名士為官填補政治真空,可是以下顛覆帝儀的暴行令他們通通反水,成為討伐他的主力軍 * 接回皇帝和陳留王時,董卓見皇帝被嚇到結結巴巴,劉協卻對答如流,能完整交代變故,就決定在9月28日廢漢少帝,立劉協為漢獻帝。袁紹和盧植是宮中唯二敢直言反對的人 ** 盧植因而幾乎被處死,雖然董卓被力勸打消當場殺掉的念頭,但是盧植藉病還鄉時又被董卓派兵追殺不果 ** 而袁紹是何進的友好勢力,現在宦官已除董卓居然掉轉槍頭想吃掉袁氏三公的權力,袁紹等的抗議也令董卓起殺心,但是手下伍琼、周毖相勸下打消念頭改為懷柔 ** 廢立皇帝後,董卓把何太后趕到永安宮,兩日後毒殺她,翌年3月因為曹操起兵一呼百應結成反董卓聯軍,因為害怕他們迎廢帝復辟出師有名,乾脆派李儒迫漢少帝飲毒酒自殺 * 同時為了集中兵權,指使(一說是利誘或/和威脅)[[呂布]]跳槽殺死丁原,而丁原其他屬下張楊,張遼等都被收為旗下 * 他也想把種劭剔除,但是礙於沒有士大夫團體的支持,他就把種劭貶為議郎,丟到涼郎當刺史,眼不見為乾淨 * 董卓有聞穎州太守蓋勛清廉有能,因為官內人心不穩加上被他寫信大罵他不知廉恥,十分忌憚他就要請他進洛陽,用以形造重視士大夫團體的形象 ** 言到此處,史料開始走偏鋒不斷抹黑董卓了,至少已知董卓對士大夫團體也有多件網開一面的行為,他擁立劉協但是不像袁術一般直接僭號剿滅舊宗室,多少也是為了留面子,甚至把朝庭核心職務轉手又還給士大夫掌控,可見不是單純想取代皇帝的位置 * 回到最初,劉協上邙山避難的反應異常冷靜,在董卓死後也數次圖謀推翻曹操政權,讓人懷疑董卓入洛陽奪權一役和董太后一派有關連,而劉協是最大得益者之一 ** 引伸而來甚至可能解釋董卓要殺丁原,背後是隴西集團為了假借士大夫召兵入城清君側,反而藉此甕中捉鱉從士大夫集團手中奪權,搶佔殺死宦官留下來的政治真空,同時內應想奪取皇室地位的董太后一派… * 至於皇甫嵩?…190年,董卓征召蓋勛入宮時,他勸說皇甫嵩打著討逆弒帝者的名號殺去長安,又不聽,以為靠著兒子和董卓關係好,還想著董卓召他進京擔任城門校尉,終於以莫須有的罪名差點被處死。 ** 可是董卓又心軟了,兒子皇甫堅壽在酒宴上聲淚俱下,總算感動了董卓把他放出來,然後煞有其事的加官進爵,更要皇甫嵩官階下的百官要在車前參拜,董卓在此順便拍拍皇甫嵩,問他:「你怕不怕?」 === 亂城洛陽 === * 感覺正式坐大的董卓在忙著打通關係,重整宮內秩序時,並沒有理會他的屬軍目無軍紀,自己不曉政治的問題: ** 因為洛陽受到大量損害,董卓、丁原殘黨等軍隊堵在城內,袁紹等汝南一帶名族痛恨董卓趁火打劫的行為,洛陽被外界鎖城,一時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貿易和戰略優勢。因此讓士兵恣意妄為,燒殺搶掠四處不停 ** 為了滿足貪欲和應付膨脹的軍需,他在宮內搜括銅器等,廢掉西漢設立的五銖錢制度並命令鑄製小錢,打亂貨幣制度造成嚴重通貨膨脹而小錢的質素太差{{ref|錢型不圓,中空不方,沒有刻字磨平}},平民無法接受 ** 在內和袁隗一派繼續聯合,又吸納了當朝在前朝不受重用或被貶職的策士大臣,包括了強迫被漢靈帝流放的蔡邕任官 *** 三國鼎立時,這個陰影仍然蒙罩著所有中原百姓的頭上,連曹操也因此終身不敢稱王,只自稱保護天子 ** 新落成的法規輕重不分,董卓兵將姦淫公主,霸佔宮女,董卓自己常常秋後算帳,之前亦有述他為人反覆無常 *** 在年初他因為擔憂孫堅大破胡軫很快會攻進洛陽,提議遷都長安,把勸阻的楊彪、黃琬免職,伍琼、周毖同樣阻止更被處死,但是董卓反悔殺人而重新任用楊彪和黃琬 * 即使如此洛陽仍然兵強城深,而反董卓聯軍的結成和強度,也在史書的死角中能挖出一些疑問: ** 曹操起兵一呼百應{{ref|史書中出書號召聯軍的是東郡太守橋瑁,而三國演義中號召者為曹操}},袁紹作為盟軍統領十六軍諸侯在南陽會師對恃,袁紹作為三公的末裔號召力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主要出兵的只有曹操和孫堅,結果是互有勝敗: *** 曹操:董卓招攬他但是因為害怕被害而出走洛陽,之後在滎陽奮戰{{ref|曹操冒巨大風險上前線,也是因為他代表了漢朝曹氏宦官的勢力,不得不奪回董卓搶奪的漢室正名}} *** 孫堅:加盟袁術旗下的長沙太守,以前四處征討,在南陽也是有意護漢的生力軍 * 可是洛陽守軍內鬨結果引致多場敗戰,都督華雄被殺,令董卓很憂慮聯軍真的可能攻進城內 ** 而孫堅受制於袁術難以長驅直進,曹操軍元氣大傷,其他軍閥無心冒險進一步冒犯董卓,這些事因為訊息不通沒有傳到董卓耳中,在他看來十萬大軍仍然蓄勢待發,只待孫堅突破缺口,董卓只剩城破身亡的結局 * 洛陽城已受多次戰火摧殘,西面的長安更接近涼州根據地,明顯是更好的守城選擇,所以決定約在190年4月9日開始,迫洛陽數百萬人西遷長安… === 遷都長安 === * 董卓指揮軍隊把洛陽百姓趕到長安引致死傷無數,甚至為斷後把整個洛陽燒掉,此事在後世的紀錄中被大肆宣揚成為董卓摧毀漢室根基的一大証據 ** 之後董卓死後發生的變故令長安也失去了重要的歷史資料,也是被間接算到他的頭上 * 為了去除後患,董卓在老主顧袁隗一同逃往長安後,羅列了罪証{{ref|有說是分封不均引致被告發}}把袁隗、袁基(袁紹、袁術之族兄)的一族約50人殺掉 * 而董卓過去長期在邊疆作戰,深明大城不利大規模作戰的道理,就下令把從洛陽搶回來的財富、兵糧等收到新落成的郿都塢堡 ** 這種軍事堡壘最初由漢武帝擊敗匈奴時修建用以防禦邊境敵軍,用作防禦北上入侵的反董卓聯軍的話也是絕對不落下風 ** 加上長安和涼州接壤直接得到西涼豪強支援,董卓收歸的財富資源有數萬兩黃金還有足以自給自足二十年的兵糧,更加有天子坐鎮的輿論優勢和反董卓聯軍眾軍閥各懷鬼胎,孫堅佔領洛陽後沒有再北上打過來,讓長安一帶成為了穩如泰山的長期根據地 * 董卓聲勢如日中天,行天子之禮,自封太師,百官都要向他跪拜,這行為加深士大夫團體和董卓集團的隔閡,引致始終無法將把「效忠漢室」為教條的一大部分士大夫重新吸納 ** 他在朝野內外廣佈親信,呼召三台,尚書以下官員自行繞過朝廷到家中議事,官員與董卓言語間略有不合即被當場殺死,引起朝野不滿{{ref|此處和之前有重合,但是從另外的史料(後漢書)得悉}} ** 而對待蔡邕可見董卓看待士大夫的另一面:雖然蔡邕直諫希望撥亂反正可是董卓經常不聽令他很抓狂,想著逃往袞州但是被從弟打消念頭 === 遇刺滅門 === * 要說董卓之死必須從王允說起,王允因為向漢靈帝告發中常侍張讓的賓客與黃巾部眾有聯絡,張讓沒有被問罪反而報復他,只因為何進、袁隗等上書營救才撿回一命,改名換姓流落在陳留一帶。 * 董卓進佔洛陽時他吸納了王允,在遷都長安時已經迅速上位成為司徒,董卓把事情大小都託付給王允,他甚至負責遷都時收集城內書籍的工作,換言之擁有掌握和修改歷史的大權 * 但是王允早已謀位,他與黃琬、鄭泰合謀刺殺董卓,就上書請楊瓚和士孫瑞從武關出兵假裝討伐袁術,董卓心生疑惑不准出兵只好作罷 ** 鄭泰事敗逃亡投奔袁術,在上任揚州刺史的路中去世,而黃琬的結局未有記述 ** 以荀攸為首的名士同謀事發被投獄,荀攸擺出若無其事的姿態,董卓看到後免其死罪,出獄後他棄官逃到荊州 * 可是王允還是找到缺口,成功策反呂布終於殺死董卓奪取皇權: ** 董卓曾對呂布投擲手戟幾乎打中他令他心生惶恐,而且呂布又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發覺{{ref|後漢書描述已經被董卓發現}},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 192年,漢獻帝劉協大病初癒,董卓入朝慶賀,王允內應呂布及士孫瑞把董卓刺殺: ** 有道士得知呂布準備造反,給他一塊「呂」字的布但董卓但不理解其行,另有傳言有人在市集背上寫著「呂」字的布,在街上遊走叫喚「布乎」但他不明所以 ** 四月時劉協前往未央殿準備會見百官,董卓換上朝服準備上馬車,卻被驚恐的馬抖落掉進泥地上唯有入室更衣,董卓的妻子急忙勸止他出行{{ref|上述種種不尋常的兆象未經証實是否董卓身邊的人用迷信的方法提醒他提防呂布}}但他不聽勸,董卓就號令兵士夾道隨行,直至北掖門前,連馬知道死字怎寫,怎迫都不敢穿過門口 ** 董卓心知不妙想回頭但護衛董卓的呂布說皇帝有令請進,董卓唯有入門,這時偽裝成衛士的騎都尉李肅和呂布的十數名私兵一擁而上用戟圍刺董卓,可是被衣內護甲挺住死不去,傷臂從馬車掉下 ** 董卓大叫:「呂布何在?」呂布回答:「有詔討賊臣。」董卓怒罵:「{{ruby|庸狗敢如是邪|老子養的狗竟然敢咬我}}!」卻被呂布一矛刺中,再被私兵亂刀斬死 * 董卓死亡後,王允搜捕其家族押到郿塢城門,滿門抄斬誅三族,同時命皇甫嵩攻打董卓的弟弟董旻同樣滅族 ** 董卓被棄屍市中央,王允宣旨大赦天下,城中軍民大肆慶祝,士大夫、婦女都變賣珠寶衣裝購買酒肉,街上充滿人群,與董卓在權時街道蕭條慘淡,人們害怕被軍隊藉故搶劫不敢出聲,連遇到認識的人都只敢用眼神示意成極大對比 ** 這時天氣開始變熱,有守屍官看著董卓屍體肥油滿地,突發其想在董卓的肚臍點火,居然熊熊燃燒像大陽一般光亮 *** 後世把這事件誇大變成連續燒了數日數夜,固然人體的脂肪沒可能燒這麼久但是不斷加柴一直燒也不奇怪 * 最後他的骨灰被袁氏名士分發散布城內<s>讓全城人每天出門都要踏一腳</s> === 厄運降臨長安 === * 王允和呂布兼政長安,但是王允看不起呂布而關係變差,而得信於董卓的蔡邕因為表露了惋惜董卓之意而被王允投獄誅殺 * 他也在拉攏關東諸軍和董卓餘軍涼州軍閥之間不作決定,為避免袁紹等勢力生疑反而令回師長安的李傕、郭汜恐懼,以為王允準備討伐他們,就帶著大軍殺進長安 ** 城內的士兵明顯扛不住涼州之師,舊部徐榮戰死,胡軫投降,各軍會合長安時已有十數萬人,五月時短短八日內就攻陷長安,連呂布也戰敗逃亡,王允被擒誅三族,長安內和王允同派的人都被殺死,自始長安城行政陷入徹底混亂,董卓留下的遺產在之後數年間又因為戰火和胡亂花費最終消失殆盡 * 李傕、郭汜入城後大肆屠殺慶祝董卓被殺的民眾,勉強收拾了董卓的屍骨和骨灰後,收入棺材殮葬,卻在未入土時雷雨大作,棺木被雷劈,雨水湧入墓穴把棺材沖起漂浮 == 文獻、創作對董卓的添筆與其影響 == * 作為隴西集團在東漢末期的最高領導人之一,董卓奪權創造了短暫的隴西入主中原的局面,雖然長遠影響沒有之後支配中原多個朝代的的關隴集團一般大,仍因為迫害淮南名士、脅持天子遷都等等的行為成為後世用以鞏固皇權、教化平民的反面教材 ** 比較簡略的說法就是董卓的罪名和秦國的丞相趙高相當,以一己之力造成整個朝代滅亡 * 現代三國為題材的娛樂作品中,董卓也是穩穩的成為大奸巨惡的代名詞,當中多齣以貂蟬為中心的電視劇中董卓也是最大的奸角 === 作品普遍對董卓追加的特質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margin:auto;" |- !'''特質''' !'''出處''' !'''備注''' |- |癡肥 |董卓死時身體的油脂流到地面,點燃時非常光亮 + 被渲染連續燒了數日數夜 + 三國演義中,向呂布丟手戟不中更跌倒 |不排除在邊境打仗得到名份後暴飲暴食而癡肥 |- |好色 |董卓軍隊恣意妄為強姦婦女 + 三國演義中鳳儀亭之變 |史實無異議,可是為了政治正確也誇大其三妻四妾的有害一面 |- |濫殺平民 |董卓軍戰敗卻殺死自軍軍民,偽裝成殺敵班師歸還 |同樣是為了政治正確(ry,有部分為他國史料插贓嫁禍 |- |迫害忠良 |殺害曹魏前身及漢末的重要人物 |有關政權的重要人物過去曾從屬董卓,有交往或是對立(例如荀攸三項都有),同樣(ry |- |摧毀漢室秩序 |董卓進佔洛陽,廢立皇帝,殺死皇帝加上帶走皇帝到長安 |舉個<s>栗子</s>例子:不這樣寫的話,魏書怎麼說服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同樣董卓入洛陽的名號是護駕,而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皇位,蜀漢給出的反應就是「曹魏殺死了漢獻帝立國」,所以同樣(ry |} === 三國演義 === * 羅貫中編寫的《三國演義》除了增改了董卓的言行,也編造了多個情節令書中董卓的為人特質和現實有些分別,亦令後來作品為了可觀程度和戲劇性沿用這些虛構特質 * 以下是作品中關於董卓的主要事件,以及相關的參考資料: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margin:auto;" |- !'''時間順序''' !'''情節''' !'''移花接木之處''' !'''備注''' |- |1 |黃巾之亂中敗戰幾乎喪命,幸得劉關張相救 |董卓在曲陽圍城但不能攻克,之後被押到京城問罪 + 劉備在下邳剿賊有功 |兩地直線距離約600公里 |- |2 |進軍洛陽廢立皇帝:<br/>丁原出面反對,董卓幾乎要殺丁原等被李儒制止只好暫緩換帝計劃<br/>董卓被呂布率軍追殺,但之後以厚禮賄賂呂布反水 |同名事件:進軍洛陽廢立皇帝,丁原被呂布殺死,董卓吞噬丁原勢力 |史實中丁原沒有出面反對(但屬於何進一方所以無言反對)另編造了丁原被殺的時間點和呂布的動機,其他大致相同 |- |3 |王允得到袁紹送來的密函,想殺董卓卻無計可施 |王允謀害董卓 |可是現實中王允站在袁隗一方,間接與袁紹對立所以動機完全不同 |- |4 |華雄戰死,董卓恐慌下決定遷都長安和焚燒洛陽 |同名事件 |大致和史實相符 |- |5 |董卓派部將李傕向孫堅提出把董卓之女嫁給孫堅之子,被大罵而回 |董卓提出結姻加上保薦族人成為太守刺史 |條件比演義所述豐厚{{color|grey||而因為忠角牽涉到錢銀小說就會很難圓場而省略}} |- |6 |袁紹和公孫瓚在豫州內鬨,董卓派使和解 |反董卓聯軍內鬥 |並無派使一事,這情節是為了營造劉備和趙雲含淚道別而製造的,史實中趙雲是為兄奔喪辭別公孫瓚,劉備和趙雲臨行道別 |- |7 |董卓下令在長安城附近修建郿塢,長期定居 |同名事件 |大致和史實相符 |- |8 |董卓在路中設帳,以虐待降卒至死為樂 |董卓屬軍把祭祀的百姓斬頭,把婦女和財物裝上馬車,人頭系在車轅示眾,號稱斬獲賊寇 |演義劇情包括了把人凌遲和油烹,是從其他暴君的事蹟抄襲過來 |- |9 |貂蟬向王允獻連環計,離間董卓和呂布 | - |史實並無証據顯示王允使用連環計 |- |10 |鳳儀亭之變 |董卓發現呂布私通婢女,暴怒下向其丟手戟 |李儒在演義中增加了為董卓多番出謀,憂慮董卓因兒女私情送死的情節 |- |11 |未央殿刺殺董卓事件 |同名事件 |之前荀攸等名士的刺殺事情沒有在演義提及 |- |12 |未央殿刺殺董卓事件:董卓的母親心驚膽跳勸止不果,貂蟬假意送行,董卓馬車中途脫輪,馬匹嘶叫扯斷馬鞍,狂風驟起,加上偽詩和暗示呂布埋伏,董卓卻誤以為是吉兆 |董卓出行未央殿時發生多番不祥事情 |演義中隨行人為李肅,史實為呂布 |- |13 |董卓死亡,呂布及王允奪權,王允指揮皇甫嵩和李肅誅殺董卓親屬 |同名事件 |史實沒有記述李肅領軍,僅為從屬呂布 |- |14 |王允命令把哀悼董卓的蔡邕投獄,施以縊刑 |同名事件 |史實未知蔡邕死法 |- |15 |王允發布特赦令大赦天下 |王允發布特赦令赦免長安城內的罪臣 |動機上分野很大:演義中王允只不赦免涼州的董卓殘黨而被怨恨,史實中王允被懷疑想迫害殘黨,與其落草為寇不如先下手為強 |- |16 |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李肅被牛輔打敗再被呂布殺死 |同名事件 |大致和史實相符 |- |17 |兵臨長安,呂布勸王允上馬逃亡,王允不從就義 |同名事件 |關係沒這樣好 |- |18 |董卓的棺木要被雷劈三次直至屍首被完全消滅 |棺木被雷劈再被雨水沖出墓穴漂浮 |李傕大概在192年6月重葬董卓,這時的長安天氣不穩(雨量可達150毫米以上),暴雨把董卓的墓穴填滿,雷電打中載滿金屬的棺材也不奇怪 |} === [[真‧三國無雙]] === :''主要資料:[[真‧三國無雙/人物列表-他#董卓|真‧三國無雙人物列表]]'' * 被[[KOEI TECMO|KOEI]]<s>暗榮</s>大肆渲染下,董卓在千禧年代至Z世代人們的眼中和商朝帝辛(即[[成句/朕還要幹多十個宮女呀|紂王]])拉上了難以分割的關係: ** 自一代開始肥腫的形象深入玩家心中,而且好色、殘暴、以酒池肉林為目標而戰成為其招牌形象,一開口就是說這些東西,而三者都是文獻中本來描述帝辛的代名詞 *** 「酒池肉林」這代名詞甚至傳染到[[三國殺]]遊戲中,成為其中一張董卓卡片的技能名稱 ** 同樣作為反派角色,在某幾代部分故事外傳成為搞笑角色,但人氣仍然居於眾角色的下位{{ref|參考真‧三國無雙8的人氣投票結果}} * 在起源中比較接近《後漢書》作者范曄指出其「粗猛有謀」的形象,魅力得到加分 * 史實中丟手戟、用弓的事蹟在真‧三國無雙完全沒有反映,反而是全系列中更換最多武器的角色 ** <s>請別吐嘈他使用日式武器甚至熱兵器</s> == 派生作品 == === ACG作品 === == 回應 == {{pcomment|section=1}} == 備註 == [[分類:三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Censored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olor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H0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Pcommen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ef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uby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董卓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可用模板
使用須知
暗色模式
常用分類
成句
動畫
漫畫
遊戲
角色
聲優
TCG
所有頁面
所有頁面
近期變更
所有變更
Sidebar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外部連結
Facebook專頁
Cam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