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鋼彈前哨戰 的原始碼
←
鋼彈前哨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在編輯此頁之前您必須確認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請透過
偏好設定
設定並驗證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h0|鋼彈前哨戰/ガンダム・センチネル/GUNDAM SENTINEL}} ==故事大綱== *UC0088年初,[[機動戰士Z鋼彈|聯邦激進派「迪坦斯」倒台]]的六周後,位於舊吉翁基地「培曾」駐紮的親迪坦斯派教導團軍官們進行反叛,並自稱「紐迪賽斯<ref>New '''De'''<nowiki>'</nowiki>''Sides''<nowiki>'</nowiki>,意思是「反太空殖民地(Side)的新團體」。</ref>」對地球聯邦進行了徹底抗戰宣言。 *對此毫無準備的聯邦,一手準備龐大的艦隊和新式MS以表示實力,一手委托有人望的老提督「布萊恩・艾諾」打算以息事寧人的方式解決此事端。 *此時被編入{{ruby|α任務部隊|α Task Force}}的菜鳥駕駛員「獠・魯茲」奉命駕駛新式鋼彈和紐迪賽斯交戰,但此鋼彈內部還有著另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 作品軼事 == * 本作為[[Bandai Namco#Bandai 2|<s>笨呆</s>萬代]]與模型雜誌《Model Graphix》合作,作為連接《[[機動戰士鋼彈ZZ]]》與《[[機動戰士鋼彈 逆襲的夏亞|逆襲的夏亞]]》之間的空白而創立的類MSV方式新企畫。 ** 當時發售的舊套件版「全裝甲型ZZ鋼彈」某種意義上就是為本作打預告。<ref>非以動畫造型而是MG誌上作例(白色配色,當時仍未正式命名為FAZZ)為藍本。</ref> ** 後來因為逆夏的模型推出時程提早,萬代擔心同時有兩部鋼彈作品在市場上會使消費者混亂互相影響銷情(尤其是逆夏),於是[[腰斬|單方面叫停(實質中止)了企畫]]。 *** 當時甚至曾在雜誌(Model Graphix 1988年10月號、B-Club 1988年9月號)上預告[https://pbs.twimg.com/media/DV1jP2NVoAAN3JO.jpg 將會推出短篇動畫],但大概是受上述企劃凍結事件影響,Model Graphix在1989年2月號上表示動畫化可能性仍未定案,然後自此沒有了下文。 * 以後Model Graphix獨自繼續推進此企劃<ref>有獲日昇與萬代許可。</ref>,在動畫雜誌《Newtype》1987年8月號上正式公開,Model Graphix 1987年9月號起開始連載,內容變更為小說配合模型作例/情景圖片進行。 ** 在カトキハジメ初次擔任主機設的優秀設計下,加上MG誌上模型師及優秀背景設定等影響,本作獲得相當ACG閱歷並開始進入社會的鋼彈宅群追捧。 *** 人氣之高甚至讓萬代在逆夏完結後回頭生產發行本作部分MS的模型套件<ref>S/S[Bst]/EX-S鋼彈、Z-Plus<s>,也就只共4種</s>。</ref>。 ** 連載完結後於1989年發行收錄了所有連載內容<ref>包含小說、模型作例、設定圖及訪談等。</ref>的別冊《GUNDAM SENTINEL〜THE BATTLE OF "REAL GUNDAM"〜》,之後「'''作為對支持故事連載的讀者們的回饋'''<s>及對萬代的報復</s>」Model Graphix宣布所有連載前哨戰的月刊期數都將'''永不再版'''。 *** 不再版的部分包括未有收錄在別冊當中,僅於Model Graphix 1990年5月及7月號兩期上刊載的專欄「センチネル0079」,除以前哨戰風格重新註譯一年戰爭情景外還新增了描述寇德和馬寧格斯於所羅門攻略戰中經歷的小說;此兩期月刊現今在二手市場長居天價。 **** 當中登場的部分作例後來有以在其他作登場的形式收編入官設當中,包括吉姆改、薩克F2、鋼球改/先行量產型鋼球、特拉傑<ref>使用的動力爐是沿用自センチネル0079中登場的「ガトル宇宙戰鬥機」的引擎。</ref><s>,初鋼ver.Ka</s>等。 ***小說部分後來有獨立成書《鋼彈前哨戰-愛莉絲的懺悔》補完別冊未收錄的篇幅,共上下兩冊,台灣中文版由尖端代理。 * 雖然最終前哨戰能成功問世,但卻讓Model Graphix與萬代結下長年不和的樑子,也直接影響本作之後的曝光率及版權關連問題 ** 當時發售的模型套件幾乎沒有雜誌會重點介紹,僅Hobby Japan有作例。 ** 前哨戰完結一年後,萬代和日昇馬上<s>反報復</s>找カトキハジメ擔當《[[機動戰士鋼彈0083:星塵回憶|0083]]》的機設,被認為是想製作自家版的前哨戰<s>,結果評價兩極</s>。 *** 上面兩部作品直接導致了重視機械設定和背景的「軍武派」鋼彈宅的誕生,也影響了如[[機動戰士鋼彈第08MS小隊|08小隊]]等後續作品的出生。 ** 據講萬代在2001年對Model Graphix發起訴訟,想正式搶回前哨戰的改編和周邊發行權利但敗訴,雙方關係一度降到冰點。 *** 事後萬代只能談判才能正式取得模型發行權<s>,然後就靠著這個不斷出新商品和變相加入自家遊戲</s>;而據Model Graphix方面的採訪,當時萬代方面除了土下座之外基本什麼事都做了。 *** 在這之前雙方似乎有就周邊發行權利作口頭和解,甚至曾有傳聞指萬代要推出前哨戰的商品得給Model Graphix版權費,但被Model Graphix否認<ref>Model Graphix 1997年3月號</ref>。 * 雙方這一層「合作」關係雖讓前哨戰在30年後的今天仍保有相當熱度,但是動畫化及續作仍遙遙無期。 ** S鋼彈至今唯一一次準動畫化是在《[[鋼彈Build Fighters]]》第17話,該集矢阪真生在回憶中操控S鋼彈的鋼彈模型戰鬥;Z-Plus則在OVA《[[機動戰士鋼彈UC]]》裡首次動畫化。 ** 雖然有默默参加[[超級機器人大戰]]<ref>實際第四次的參戰有否得到Model Graphix批准至今仍沒有定論,但畢竟同場還有永野護的血之宮殿……</ref>,系列MS也經常出現在萬代發行的鋼彈系列遊戲之中,但角色至今也只能參戰[[SD鋼彈G世紀系列]],而且到近代更是只餘下魯茲一人…… *以下是鋼彈前哨戰有參戰的遊戲列表(有待補完):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 !作品名 !參戰情況 |- |[[SD鋼彈G世紀系列]] |F、ZERO、NEO、SEED有完整內容甚至聲優,DS及PORTABLE開始越砍越少。 |- |[[超級機器人大戰]] |第四次客串參戰,阿法2變成未使用資料後再也沒有出場。 |- |[[SDGO]] |可遊玩S鋼彈,Z Plus A1/C1,FAZZ,鋼彈Mk-V等機體。 |- |[[機動戰士鋼彈VS系列]] |Ex-S在FB以3000 COST機體參戰,為初回購入特典,但沒有駕駛員資料。 |- |[[GUNDAM WAR]] |所有駕駛和人物都有出現。 |- |鋼彈大亂鬥 | rowspan="2"|可遊玩S鋼彈等機體。 |- |MSGO |- |[[機動戰士鋼彈 激戰任務]] |2代可遊玩Ex-S鋼彈、鋼彈Mk-V等,甚至收錄了Z Plus A2型、EWAC尼羅等罕見機體。 |} == 人物介紹 == *故事大綱和角色名字都是致敬日本幕末大政奉還事件。 *下記有標CV者為G世紀系列的[[聲優]]。 === α任務部隊=== * 獠.魯茲(リョウ・ルーツ)【CV:[[藤原啟治]]】 ** 本作主角,19歲。 ** 素行不良的軍校生,進部隊第一天就和克利普特打架鬧事被關禁閉,然而卻分配到了最新銳的MS-S鋼彈使得許多老兵對他有歧見。 *** {{censored|母親在開發ALICE的過程中身亡,不過這個秘密只有馬寧格斯和少數高層知道。}} *** {{censored|之所以把S鋼彈交給他開的原因也在於他是最能夠刺激ALICE系統成長的駕駛員,高層也很意外最後是選上他。}} **** {{censored|ALICE成長所需的刺激需要駕駛員性格不穩與能力差勁,變相證明獠是個極糟糕的駕駛。}} **性格暴躁並且自大,但遇事不逃避而選擇自暴自棄面對,反而成功越過幾次險境。 ***{{censored|但是看小說都知道關鍵時刻很多是ALICE系統出手的。}} *** {{censored|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開S鋼彈[Bst]就因為過強的推力失禁。}} ** 後來將馬寧格斯當作良性競爭對手技術持續上升,贏得了元春等老兵的敬重。 ** 最終戰從{{censored|ALICE覺醒的}}S鋼彈脫出,突入大氣層成功生還。 ** <s>聲優關係經常和廣志還有[[機動戰士鋼彈00角色列表|沙瑟斯]]扯上。</s> ** 名字致敬維新運動的功臣[[坂本龍馬 (Fate)|'''坂本龍馬''']]。 * 辛.克利普特(シン・クリプト)【CV:塩屋翼】 ** 獠在軍校的損友,22歲。 ** 起初只會腦衝,然而在被布雷夫全滅FAZZ小隊、只有自己倖存後,為了替戰友報仇變得穩重起來。 ** 最終戰擔任S鋼彈的射擊手,並倖存到最後。 ** 名字致敬討幕派領袖之一的[[高杉晋作 (Fate)|'''高杉晉作''']]。 * 史特爾.馬寧格斯(ストール・マニングス)【CV:[[大塚明夫]]】 ** 阿法部隊MS隊的指揮官,36歲。<s>前世是[[阿納貝爾‧卡多|所羅門的惡夢]]。</s> ** 身經百戰,一年戰爭時和葛雷是戰友。 *** 右腿是義足,是一年戰爭為救葛雷而失去。 ** 鞭策獠等人成長,同時以{{censored|ALICE的}}秘密誘使獠與之數度進行模擬戰激發他的鬥志;此外實戰經驗尚淺的希斯洛也很倚重他。 ** {{censored|決戰駕駛訓練型尼洛替補上陣防禦母艦,諷刺地被葛雷擊墜。獠當下因為再也沒有機會和他對決而爆氣。}} ** 名字致敬維新運動的功臣'''巖倉具視'''。 *伊東.F.希斯洛(イートン・F・ヒースロウ)【CV:户谷公次】 ** 連邦高級軍官軍校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菁英軍官,然而能力流於紙上談兵。 ** 第一戰就失去了兩艘巡洋艦,然而成長也相當快,就是對上當年的教官艾諾也可以穩住陣腳。 *** 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採納馬寧格斯的建議來看起碼是個明事人,就是官僚思想比較重。 ** 名字致敬日本第一個內閣總理大臣'''{{wp|伊藤博文}}'''。 * 莊元春(チュン・ユン) ** 尼洛隊隊長,30歲。 ** 起初相當鄙視獠,然而在空降艾爾斯市一戰因為托許埋下的邏輯炸彈「SHAME ON YOU」機體癱瘓,被獠救了一命後對其改觀。 ** {{censored|最終戰駕駛Z-plus C1,為了報答獠的救命之恩捨身掩護S鋼彈合體,擋下索迪亞克的砲擊壯烈戰死。}} * 西格曼.謝爾德(シグマン・シェイド) ** Z plus的駕駛之一,21歲。個性沈默寡言。 ** 在空降艾爾斯市時機體被歐夫秀直擊要害而癱瘓,因此沒能和鋼彈Mk-V交手。 ** 最終戰成功狙擊新迪賽斯的企業號太空梭,隨後空降到地球,成為α任務部隊少數生還的老兵。 * 德克斯.衛斯特(テックス・ウェスト)【CV:川津泰彦】 ** 卡拉巴出身的駕駛員,21歲。體格較壯,性格敦厚沈穩。 *** 因為上述資歷常被隊友取笑。<ref>因為卡拉巴的活動範圍多在地球內部,所以成員少有宇宙戰經驗。</ref> *** 從獠提及戰場殺人的時候怒目而視、毆打艾諾提督來看有不堪回首的過去。 ** 負責駕駛Z Plus掩護S鋼彈,最終戰則和辛一同駕駛S鋼彈分機,合體後負責索敵。 ** 最終三人一同突破大氣圈成功生還。 ** 名字致敬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 === 紐迪賽斯 === * 布雷夫.寇德(ブレイブ・コッド)【CV:[[玄田哲章]]】 ** 紐迪賽斯的領導,39歲。 ** 因為常親自駕駛MS上前線,加上領導能力出眾而得到部下的支持。 ** 曾在座機鋼彈Mk-V中破的情況下反殺克利普特帶隊的FAZZ小隊,之後還在機體未完全修復的情況下在月面與Ex-S激戰,足見其技術之高。 ** {{censored|最後敗給ALICE覺醒的Ex-S。}} ** 名字致敬新選組的組長'''近藤勇'''。 ** <s>前世和馬寧格斯是戰友。</s> * 喬許.歐夫秀(ジョッシュ・オフショー)【CV:[[山寺宏一]]】 ** 紐迪賽斯的菁英駕駛,22歲。極度反新人類。 *** 出身政治世家,進入軍隊只是進入國會的踏腳石。 *** 然而身手相當優秀,還擅長西洋擊劍。 *** 出身高貴,然而受到嚴厲的管教,且在學校飽受欺凌,因此[[情結|相當倚賴]]對他不離不棄的母親。 ** 因為在對α任務部隊的第一戰失去戰友,從此對S鋼彈有極強的恨意。 ** 撤離艾爾斯市前因為不想看到少年民兵送死,將他們的MS全部削人棍。 ** {{censored|最後一戰得知托許不想讓他繼續作戰後當場崩潰而強行出擊,座機被S鋼彈踢進大氣層,臨終前才領悟到什麼是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 ** 名字致敬新選組員[[沖田総司 (Fate)|'''沖田總司''']]。 * 托許.葛雷(トッシュ・クレイ)【CV:堀内賢雄】 ** 紐迪賽斯的參謀,35歲。地球至上主義的信徒。 ** 一年戰爭時和馬寧格斯是戰友,後來還在聯邦軍擔任教官,然而在0088年1月組織了紐迪賽斯立起反旗。 ** 最終戰親自駕駛索安I,因不想牽累年輕人而不讓歐夫秀隨隊。 *** {{censored|雖成功脫出爆炸的索安I,卻在突入大氣圈的過程中被ALICE駕駛的S鋼彈以最後一槍直擊。}} ** 名字致敬新選組副長[[土方歲三 (Fate)|'''土方歲三''']]。 * 法司得.賽伊(ファスト・サイド)【CV:[[關智一]]】 ** 紐迪賽斯的菁英駕駛,28歲<s>,[[機動戰士鋼彈SEED角色列表|階級是白衣]]</s>。 ** 最終戰駕駛索安Ⅱ,然而因為機體缺陷爆炸死亡。 ** 名字致敬新選組員[[斎藤一 (Fate)|斎藤一]]。 === X分遣艦隊 === * 布萊恩・艾諾(ブライアン・エイノー) ** 人稱「[[惡魔]]」「禿鷹」的老提督,也擔任軍官校長一職,在軍內相當有人望。 ** 聯邦原想借助他的人望說得紐迪賽斯投降,結果在麥克.早乙女的說得下反倒帶領艦隊反叛。 ** {{censored|最終戰為爭取穿梭機的降落時間而帶領旗艦向獠等人投降。}} ** 名字致敬率舊幕府軍成立蝦夷共和國的'''榎本武揚'''。 === [[月球]] === * 凱瑟.賓非德(カイザー・パインフィールド) ** 月面都市「艾爾斯市」的市長,因為先祖和自己對地球的情愫支持迪坦斯,也深獲市民信賴。 ** 在紐迪賽斯的殘部到達時派遣駕駛吉姆Ⅱ以及高薩克的民兵進行掩護。 ** {{censored|最後在都市陷落前夕舉槍自殺。}} ** 名字致敬日本會津藩最後一代藩主、新選組的建立人'''松平容保'''。 ===阿克西斯=== * 特瓦寧(トワニング) ** [[機動戰士鋼彈|初鋼]]裡[[紫色老太婆|基西莉亞]]的部下,戰後從收容所逃出,到了阿克西斯新任提督。 ** 故事裡處處可見對紐迪賽斯的蔑視,但是在哈曼的要求下依舊給予對方不少幫助。 ===其他=== * 麥克.早乙女(マイク・サオトメ) ** 新吉翁安置在地球圈的特務,負責將紐迪賽斯情況回報給特瓦寧艦隊。 ** 艾爾斯市陷落前夕請求艦隊前來支援,事後回歸至新吉翁。 == 登場兵器 == === α任務部隊 === * MSA-0011 {{ruby|S|Superior}}鋼彈 ** 鋼彈開發計畫的一員,ZZ鋼彈的姊妹機(?),但和回歸元祖的ZZ不同,S鋼彈以能使用不同武裝以應付不同戰況而開發的超汎用型機體。 ** AE社的開發團隊把當時最尖端的技術,已實用化、還在測試<ref>Ex-S的I力場部件、頭部的INCOM</ref>、甚至未測試<ref>Ex-S膝部的反射型INCOM</ref>的都塞進去,變成一台超級大[[怪物]]。 ** 由於這種[[黑科技]]大雜炒讓機體變得超複雜,單是引擊就有兩台,機師就要三個,還有輔助AI電腦「A.L.I.C.E【CV:[[朴璐美]]】」協助控制。 ***而最黑科技的ALICE是為無需人駕駛的人工智慧戰鬥而開發,但最後為了拯救主角而消失。 *** <s>某種意義上是女主角,也是全作唯一的女角。</s> *** 在島上曾出現過「若讓[[阿姆羅‧雷|阿姆羅]]駕駛S鋼會把ALICE培育成什麼」的如果文,結果在各方[[島民]]創作下卻變成了「因為阿姆羅太優秀無所事事只好打電玩,最後變成會跟駕駛員嗆聲搶網路」的宅女;因為這梗有一段時間玩太凶還會到處[[亂入]]討論串惹來部分島民反感,在此不作詳述。 ** 故事內有基本形態、強化武裝的Ex-S和高速一擊脫離型[Bst]登場。 *** 在合體作戰以外也能分離成三台戰機,但只是在人手不夠時勉強湊數之用,唯一一次在戰場上合體還得{{censored|要元春捨命擋攻擊}}爭取時間。 ** 鋼彈系列史上屈指可數的複雜機械設計: *** 在雜誌公開設定圖時,讀者都被那讓人抓狂的變形機構嚇了一跳。 *** 由於設計時沒有考慮過當時的材料強度以及成模技術,很長一段時都即使有模型也是省略掉變形合體機構,就連理論上能不計工本的Model Graphix作例也無法重現。 **** 直到00年代模型技術進步才能勉強重現並於2002年首次MG化,但據入手的玩家表示S鋼還好、到Ex-S則基本上是台不能隨便把玩的<s>站屍</s>神像,到2019年推出1.5版本<ref>S/Ex-S同捆包</ref>才有所改善。 *** <s>不過相比同設計師的另一名作、到2019年還是無法完全重現變形合體的SRX,最少S鋼還是作出來了。</s> * FA-010A FAZZ ** ZZ鋼彈的全裝甲系統技術驗證機,所有地方都無法與本尊比擬的紙老虎(無誤),為與本尊作區分而叫作「法茲」。 *** 因為當初沒有打算投入實戰,裝甲採用較劣質的材料使防禦力相比本尊大幅下降,追加裝甲直接鎖死在機體上不能排除,駕駛艙也是使用泛用的球型座艙而非核心戰機。 *** 因為臨時配置及調整出力平衡的關係,頭部和腰部的MEGA粒子砲都只是擺設不能發射,雙光束步槍換成沒有變形機構的簡化版,背包大型光束劍也只是造型相似的光束加農砲。 *** <s>懶人包:有腳的鋼坦克(絕對無誤)</s> ** 長距離火力支援特化,還追加了全裝甲ZZ於劇中沒有配備的大型MEGA加農砲,劇初與紐迪賽斯上演了一場相隔數萬公里的砲擊戰。 *** 但被逼入近戰就只是一大塊肉,頂多只能以裝甲下藏的飛彈自保,在月面戰中三機都被Mk-V兩下子全滅。 ** 馬寧格斯評本機為「'''大而無當'''」。 * MSA-007 尼洛 ** Z計畫的副產品,雖然外表像尼摩但實際上是力克.迪亞斯的後繼機。 ** 為λ鋼彈的上半身加上S鋼彈的下半身設計組合而成,因為價價高昂而落選主力量產MS寶座。 ** 有教官專用的訓練型(橘紅配色),雙肩改為可動式噴射器。 ** <s>與[[Nerō Claudius (Fate)|薔薇的暴君]]沒有關係。</s> ** 意外的是故事線設定在0153年的《海盜鋼彈DUST》中仍有少數機體留存。 * MSA-007E EWAC尼洛 ** 尼洛加裝各種索敵裝備的派生機,駕駛艙改為雙座式。 * MSA-007T 訓練型尼洛 ** 為進行不同機種之間的訓練而製作的尼洛改修型,雙肩增加了額外的推進器。 * RGM-86R 努貝爾<ref>法語「新」之意。</ref>吉姆Ⅲ ** 完全新造版本的吉姆Ⅲ,性能較一般從舊機型升級的吉姆Ⅲ略高,差異主要在頭部感應器、胸前的四個排氣口和配色。 ** 作為「精銳」的一環分配到了X分遣艦隊與聯邦本星艦隊,結果變成雙方都有在使用。 * MSZ-006 Z-Plus ** Z鋼彈的量產試作型,主要是簡化變形系統。 *** 不過即使簡化還是很複雜,生產成本高<ref>大約是原型Z的1/2。</ref>,所以量產數量不多,但反過來性能很不錯,控制容易汎用性亦高,甚至比後來的Re-GZ還要好。 ** 派生機種超多(見[[鋼彈前哨戰#其他機體|下]]),意外地成為Z計劃成功地少數量產化的機體,即使8年後的0096年還能作為一線戰力。 *** 比較常見的是大氣層/殖民地內運用的A1型和宇宙用的C1型,兩型主要差異在裙甲造型。 === 紐迪賽斯 === * RMS-141 賽克・{{ruby|艾恩|Ein}} ** 紐迪賽斯的主力MS,原為舊吉翁開發的次世代薩克型機種「X系列」實驗機。 ** 培曾技術研究所將其完成後交由教導隊進行測試,可依照戰況自由變更裝備: *** 第一型裝備:基本型態,肩部裝備增生燃料槽,具備登陸月面的能力。 *** 第二型裝備:射擊特化型態,左肩裝備大型雷達碟、主武裝為精靈砲。 *** 第三型裝備:裝備120mm長管機槍、彈鼓置於兩肩,以突擊和防禦據點為運用前提。 * RMS-142 賽克・{{ruby|茲瓦|Zwei}} ** 賽克系列的第二種武裝,重裝備形態。 ** 為了讓重量高達151.7噸的機體可以有良好的機動性,全機上下裝了14個姿態控制噴嘴,推進力則有27.04萬Kg/W,相對地機體也變得難以駕馭。 ** 擁有導彈發射器、榴彈砲、光束精靈砲等多樣的射擊兵裝。 * ORX-013 鋼彈Mk-V ** 奧古斯塔研究所以吉翁的技術開發的鋼彈,代表裝備為背包上的兩門INCOM;肩上的光束軍刀能夠充當光束砲。 *** 在和FAZZ激戰後INCOM無法完全修復僅能使用一次,為此緊急加裝肩部飛彈發射器;即使如此還是能把滿裝的Ex-S鋼彈幾乎拆爛。<s>真正問題是把法師拉去打戰士位的獠</s> ** 雖然掛著鋼彈的名字但更接近吉翁系機體,而後續經歷更使其充滿了雙方色彩: *** 生產的3台原型機裡有一台在阿克西斯回歸地球圈後作為研究資料交給新吉翁,新吉翁則以此開發出《[[機動戰士鋼彈ZZ|ZZ]]》的杜賓狼。 *** 第一次新吉翁戰爭後聯邦接收了部分阿克西斯開發人員和實戰資料,後奧古斯塔研究所再開發得出了《[[機動戰士鋼彈UC|UC]]》裡的銀彈系列。 * RMS-154 巴薩姆改 ** 雖然「巴薩姆是鋼彈Mk-Ⅱ量產機」的設定並非出自本作<ref>最早是近藤版Z鋼。</ref>,但本作裡的巴薩姆為合理化此設定把外觀修改得與鋼彈Mk-Ⅱ十分相似。 ===阿克西斯=== * AMA-100 梭迪.亞克 ** 全長逾百公尺的大型MA,可上下分離成「索安I/Ⅱ」兩台小型MA,合體前後皆可突入大氣層。 ** 因為當時哈曼忙於擺平葛雷米,加上本機有設計缺陷,所以哈曼抱持無本賭博的心態將機體送給紐迪賽斯。 *** {{censored|然而新吉翁並沒有告知他們此機最大的設計缺陷,那就是發射大型MEGA粒子砲會造成機體超載。}} ** {{censored|本來打算向作為聯邦首府所在的達卡直搗黃龍,但索安Ⅱ在交戰中因為上述的缺陷[[自爆]],索安I被打到剩逃生艙後企圖和新迪賽斯的太空梭一起突入地球,卻被S鋼彈的最後一槍破壞。}} * AMX-007/MMT-2 卡薩E ** 新吉翁的試驗型量產機,最終戰時有零星幾架支援紐迪賽斯;定位相當於卡薩C與卡索姆的過渡機型。 ** 作為原型的卡薩C也有幾架配屬在前來支援的巡洋艦「青葉」上。 === 其他機體<ref>故事內未登場、僅有設定和後來<s>[[吃書]]</s>增補的均在此列</ref> === * MSA-0011[Bst]Plan 303E 深境打擊者 ** 根據「據點突擊」思路而改裝的S鋼彈,火力和速度進一步提升。 *** 腰部加裝發電機,背部加裝與阿卡瑪級戰艦主砲同級的大型MEGA粒子砲及能源槽。 *** 腿部改裝成[Bst]型的背包式噴射器,同時加裝光束加農作為副武器。 *** 加裝大型索敵圓盤,左手拆除改為多重傳感器。 *** I力場發生器大型化以至於覆蓋全身,能I力場常駐。 ** 但因為要實現此改造案需要的預算是'''天文數字'''等級,加上在模擬環境下本機的機動性大幅惡化達不到作為MS的標準,最終連同下面的Z-Plus C1Bst型僅停留於圖紙階段沒有實作。 ** 原本似乎是預定作為最終決戰的S鋼彈登場,但受企畫凍結影響沒有採用。 ** <s>MS版GP03-D</s> * MSA-0012 λ鋼彈 ** Z計劃衍生的高機動型MS,配備了精神感應系統,能使用浮游砲裝備,另外也有簡易變形系統。 ** MSA-007 尼洛在開發時有參考本機的設計。 ** 現時並沒有任何關於本機的外觀描述;在《SDガンダム外伝 機甲神伝説Ⅲ 運命の三騎士》中出現了對應的「鬥士λ鋼彈(闘士ラムダガンダム)」,不過其設計概念是源自FAZZ(無外掛裝甲<s>的灰色ZZ鋼彈</s>)。 * <s>FA-010'''B''' FAZZ</s> * Z-Plus各種派生: ** MSZ-006A1/MSK-006 Z-Plus A1型 *** 大氣層內用版本的Z-Plus,由AE社生產予卡拉巴,交給組織的王牌駕駛員使用。 *** 先行生產的一號機曾交由阿姆羅試飛(僅開過兩次),之後卡拉巴為塑造「由阿姆羅駕駛」的印象把該機當成他的「專用機」作宣傳之用。 ** MSZ-006A1B Z-Plus A1B型 *** 武裝強化版本的A1,機首增設6連裝火神砲,可變翼下方增加四個掛載點。 ** MSZ-006A2 Z-Plus A2型 *** 由A1改裝而成,頭部增設HI-MEGA粒子砲,為後來MSZ-010 ZZ鋼彈的同類武器提供數據。 *** 測試後3機被用於實戰中,另外3機則被分解成後備零件。 *** <s>《基連之野望》中開個三砲就會因資源不足而需要返回補給</s> ** MSZ-006A3 Z-Plus A3型 *** 強化WR形態下的操作性的A1改良版本,但因為在開發過程中D型設計方案已經出台,最終只停留在計劃階段。 ** MSZ-006B Z-Plus B型 *** A1型改裝的訓練用機體,把頭部改成駕駛艙以便讓駕駛員盡早掌握空中變形等操作。 ** MSZ-006BN Z-Plus BN型 *** 以A1型為基礎,強化對地、對艦的實驗機。 *** 主翼和安定翼大型化,並加裝飛行輔助系統和熱核噴氣式引擎,使機體更適合低空侵入作戰。 ** MSZ-006C1[Bst] Z-Plus C1Bst型「蜂鳥」 *** 作為深境打擊者的護航機而開發的Z-Plus派生: **** 腿部和雙肩加裝Ex-S的噴射背包,同時保留了變形機能,但運用設計上是以Wave Rider形態為重。 **** 胯部加裝能源槽,雙肩背包加裝光束加農。 *** 與深境打擊者一樣是沒有採用的幻之機體。 ** MSZ-006C1/2 Z-Plus C1/2型 *** 就是A2的C型版本,由於是直接使用A2型的頭部,故此型號上也以C1/2來區別。 ** MSZ-006C4 Z-Plus C4型 *** C1型的衍生機之一,主要用於低軌道至大氣圈上層的守備。 ** MSZ-006D Z-Plus D型 *** 以綜合A1型的操縱性和C1型的火力為目標而製作的機體。 *** 去除了背包以減少阻力,可以進行短距離離著陸;另外也對電子和射擊系統進行全面更新,強化了作戰能力。 *** Z-Plus系列中僅次於E型的昂貴機體,只生產了少數用於第一次新吉翁戰爭中。 *** 另外還有宇宙用修改型,採用了C1型的熱核噴射引擎。 ** MSZ-006E/RGZ-006 Z-Plus E型 *** 以D型為基礎的改修型,E代表EWAC,以警戒任務為主。 *** 除了EWAC外,為了對應長時間執勤的可能性,機體追加了燃料槽以備不時之需。 *** 由於大量使用高級儀器,故此本機的造價是所有Z-Plus中最高的。 ** MSZ-006R/RGZ-006 Z-Plus R型 *** C1型改修後的實驗機,因為複雜的變形系統導致機體造價居高不下,卡巴拉的開發人員便摸索一種以附加裝備來代替WR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就是B.W.S.系統。 **** 透過使用B.W.S.來省略變形機構的成本,並提高其生產性。 *** 相關技術成就了後來的RGZ-91 Re-GZ,故此本機也有另一個RGZ-006的編號。 * MSA-007 尼洛(バインダーカノン裝備型) ** 僅出現在前哨戰的[[TRPG]]裡。 ** 設定圖是沿用教官型尼洛的準備稿<s>,因為武裝太高級所以改成後來的樣子</s>。 * RMS-143 ゼク・{{ruby|ドライ|Drei}} ** 賽克系列的第三種武裝,加裝索敵圓盤以使用光束精靈炮進行遠距離狙擊。 * AMX-011 卡薩G ** 僅停留在圖紙階段,沒有實質製造出來;根據圖紙所見,很可能是一款重裝甲可變MS。 * RX-90/YRA-90A/YRX-90A/MSA-1111{{ref|因應登場媒體,機體編號也會不同。}} μ鋼彈 ** 由AE社開發,RX-93 ν鋼彈的前身機型<s>後來慘遭[[機動戰士鋼彈NT|神話鋼彈]]吃書</s>{{ref|部分設定裡把兩機歸類作同期的精神感應試驗型MS}},外型和鋼彈4號機相當神似。 ** 作為應對第一次新吉翁戰爭後惡化的地宇戰局而開發的大型非可變形MS的RX-9X系列試作機的一環,20公尺的機體可容納大型高出力發電機的同時,也預留了日後搭載精神感應系統的空間。 ** 武裝非常簡單,只有最基本的頭部火神砲、光束劍和與ν鋼彈同型的XBR-M92光束步槍。 ** 在同名照片小說及遊戲《機動戰士鋼彈:特別任務》中登場。 *** 在前哨戰裡僅提及機體編號、名稱、簡稱<s>μ的讀法</s>及是精神感應系統的試驗機,連設定圖都沒有;現在能找到的μ鋼彈詳細設定與圖片都是出自遊戲。 == 相關 == * [[機動戰士鋼彈系列]] ** [[機動戰士Z鋼彈]] ** [[機動戰士鋼彈ZZ]] * [[幕末]] {{Gundam}} == 回應 == {{pcomment|section=2}} == 備註 == <references/> [[Category:ACG作品]] [[Category:機器人動畫]] [[Category:鋼彈]]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Censored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olor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Gundam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H0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Nav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Pcommen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Plainlinks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ef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uby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Wp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組:Navbar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模組:Navbox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返回到「
鋼彈前哨戰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可用模板
使用須知
暗色模式
常用分類
成句
動畫
漫畫
遊戲
角色
聲優
TCG
所有頁面
所有頁面
近期變更
所有變更
Sidebar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外部連結
Facebook專頁
Cam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