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ula 1」: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小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h0|Formula 1(One)/一級方程式(F1)賽車}} | {{h0|Formula 1(One)/一級方程式(F1)賽車}} | ||
<gallery widths="550px" heights="250px"> | <gallery widths="550px" heights="250px"> | ||
檔案:F1 logo new and old.png|縮圖|F1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新舊兩款標誌。<br>左邊為1994~2017年使用的舊版,右邊為2018年至今採用的新版 | 檔案:F1 logo new and old.png|縮圖|F1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新舊兩款標誌。<br>左邊為1994~2017年使用的舊版,右邊為2018年至今採用的新版 | ||
第98行: | 第97行: | ||
|2 | |2 | ||
|1 | |1 | ||
| colspan="5" |<center>0</center> | | colspan="5"|<center>0</center> | ||
|- | |- | ||
!25~50% | !25~50% | ||
第127行: | 第126行: | ||
|colspan="10" |<center>視同正賽</center> | |colspan="10" |<center>視同正賽</center> | ||
|} | |} | ||
<br> | |||
* | * 從2021年起,每年會在數個特定賽道於正賽前額外舉辦衝刺賽(Sprint Race)吸引觀眾。 | ||
** 賽程是正賽的1/3左右(100公里),有獨立的計分制度如下表,分數會加算進車手/車隊積分之中 | |||
** 雖然官方不斷調整賽程去提升車隊爭勝意欲,但因為衝刺賽是在正賽前(2024年起是在正賽排位賽前)舉行、為免出現無謂消耗影響到正賽讓大多數車手都會開得相對保守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auto;" | |||
|- | |||
! 衝刺賽名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以後或未完賽 | |||
|- | |||
! 分數 | |||
|8 | |||
|7 | |||
|6 | |||
|5 | |||
|4 | |||
|3 | |||
|2 | |||
|1 | |||
|<center>0</center> | |||
|} | |||
== 現役車隊 == | == 現役車隊 == | ||
第146行: | 第163行: | ||
| rowspan="2"|Mercedes | | rowspan="2"|Mercedes | ||
| Lewis Hamilton | | Lewis Hamilton | ||
| rowspan="2" |簡稱MGP,F1自從改用V6混能引擎以來的長期霸主。<br>2009賽季結束後買下布朗GP車隊後改名參戰至今,截至2021賽季結束為止已取得車隊8連霸戰績。<br>車手Hamilton自2013年加入後已替車隊贏得6次車手冠軍,個人生涯紀錄為與Michael Schumacher並列7次車手冠軍的最高紀錄。<br><br>2022年F1賽車改制後因海豚跳問題而跌下神台(不過仍然是龍頭競爭分子),到2023年設計終於解決海豚跳但賽車戰鬥力卻不升反退,賽季初期成績甚至會被顧客隊伍Aston Martin比下去,最終從摩納哥站起正式放棄無側箱的車身設計。 | | rowspan="2" |簡稱MGP,F1自從改用V6混能引擎以來的長期霸主。<br>2009賽季結束後買下布朗GP車隊後改名參戰至今,截至2021賽季結束為止已取得車隊8連霸戰績。<br>車手Hamilton自2013年加入後已替車隊贏得6次車手冠軍,個人生涯紀錄為與Michael Schumacher並列7次車手冠軍的最高紀錄。<br><br>2022年F1賽車改制後因海豚跳問題而跌下神台(不過仍然是龍頭競爭分子),到2023年設計終於解決海豚跳但賽車戰鬥力卻不升反退,賽季初期成績甚至會被顧客隊伍Aston Martin比下去,最終從摩納哥站起正式放棄無側箱的車身設計。<br>以為問題終於修好了到2024年卻在此消彼長下雪上加霜,許多時候連競逐前列的力氣也欠奉、直接被顧客隊伍二號麥拉倫騎在頭上<s>更別提Hamilton在賽季開始前已先一步用腳「投票」了</s> | ||
|- | |- | ||
| George Russell | | George Russell | ||
第155行: | 第172行: | ||
| rowspan="2"|{{ruby|Red Bull|<s>Honda</s>}}{{ref|為接收日本本田動力的產品,因2021賽季結束後本田動力退出動力單元供給相關技術由紅牛動力買下、並成立「紅牛動力總成有限公司(Red Bull Powertrains Limited)」負責管理引擎等事務,不過礙於賽事引擎規則限制本田仍需繼續提供引擎技術到2025年為止|name=Honda-Redbull}}-RBPT{{ref|'''R'''ed '''B'''ull '''P'''ower'''T'''rains|name=RBPT}} | | rowspan="2"|{{ruby|Red Bull|<s>Honda</s>}}{{ref|為接收日本本田動力的產品,因2021賽季結束後本田動力退出動力單元供給相關技術由紅牛動力買下、並成立「紅牛動力總成有限公司(Red Bull Powertrains Limited)」負責管理引擎等事務,不過礙於賽事引擎規則限制本田仍需繼續提供引擎技術到2025年為止|name=Honda-Redbull}}-RBPT{{ref|'''R'''ed '''B'''ull '''P'''ower'''T'''rains|name=RBPT}} | ||
| Max Verstappen | | Max Verstappen | ||
| rowspan="2"|前身可追溯到由三屆世界冠軍車手Jackie Stewart在1997年創立的Stewart車隊,後來車隊被福特收購、並於2000年賽季改名為Jaguar車隊,2004年再被能量飲料品牌紅牛收購改成現名。<br>由於主打年輕人市埸,紅牛採用以投資機械競技及極限運動作為推廣宣傳品牌的商法。<br><br>在F1除了擁有兩支車隊,也擁有最大的賽車手青訓體系-紅牛少年車隊(Red Bull Junior Team):例如在2022年,F1的二十名正選車手中有七人就是來自紅牛少年車隊。<br><br>車手Sebastian Vettel在2010-2013年連續4年為車隊奪得車手及車隊冠軍,2021及2022年再由Max Verstappen拿下車手冠軍。為近十多年間唯一能與賓士匹敵的車隊。<br><br>有著<s>如給車胎雙翼般</s>超高速換胎時間而知名<ref> | | rowspan="2"|前身可追溯到由三屆世界冠軍車手Jackie Stewart在1997年創立的Stewart車隊,後來車隊被福特收購、並於2000年賽季改名為Jaguar車隊,2004年再被能量飲料品牌紅牛收購改成現名。<br>由於主打年輕人市埸,紅牛採用以投資機械競技及極限運動作為推廣宣傳品牌的商法。<br><br>在F1除了擁有兩支車隊,也擁有最大的賽車手青訓體系-紅牛少年車隊(Red Bull Junior Team):例如在2022年,F1的二十名正選車手中有七人就是來自紅牛少年車隊。<br><br>車手Sebastian Vettel在2010-2013年連續4年為車隊奪得車手及車隊冠軍,2021及2022年再由Max Verstappen拿下車手冠軍。為近十多年間唯一能與賓士匹敵的車隊。<br><br>有著<s>如給車胎雙翼般</s>超高速換胎時間而知名<ref>2019年巴西站Verstappen進站時創下的1.82秒曾是F1史上最快進站紀錄(後被Norris在2023年卡達站的1.80秒打破),目前F1進站的最快紀錄前5位裡有4個都由紅牛創下</ref><br>另外車隊在2020年的匈牙利站也展現出了相當強大的後勤能力,在賽道上將一般需要至少1小時才能完成的修復工作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最後車子還拿到了第2名,類似的事件在2021年的匈牙利站又重演了一次…<br><br><s>能量飲品只是噱頭而已,Adrian Newey設計的車身才是本體</s> | ||
|- | |- | ||
| Sergio Perez | | Sergio Perez | ||
第173行: | 第190行: | ||
| rowspan="2"|Mercedes | | rowspan="2"|Mercedes | ||
| Lando Norris | | Lando Norris | ||
| rowspan="2"|現役車隊中歷史第二悠久,從1963年參賽至今贏過12個車手冠軍+8個車隊冠軍。<br>車輛方面主攻車體製造,動力單元長久以來仰賴其他車廠提供。<br><br>雖然在F1賽事有長期的亮眼表現,卻遲遲未涉入市售車輛製造,直到1993年才第一次製造F1等級的跑車「Mclaren-F1」,到2010年正式成立麥拉倫汽車公司主攻超跑市場。<br><br>本田短暫重返F1期間的合作者,但雙方不歡而散,結果讓紅牛撿到開花結果的技術結晶。 | | rowspan="2"|現役車隊中歷史第二悠久,從1963年參賽至今贏過12個車手冠軍+8個車隊冠軍。<br>車輛方面主攻車體製造,動力單元長久以來仰賴其他車廠提供。<br><br>雖然在F1賽事有長期的亮眼表現,卻遲遲未涉入市售車輛製造,直到1993年才第一次製造F1等級的跑車「Mclaren-F1」,到2010年正式成立麥拉倫汽車公司主攻超跑市場。<br><br>本田短暫重返F1期間的合作者,但雙方不歡而散,結果讓紅牛撿到開花結果的技術結晶。<br><br>2022年F1賽車改制後戰鬥力曾一度墮到下游之列(連車隊自己也承認賽車開發上有問題),但隨著賽季期間的升級不但逐漸取回優勢甚至能擠身上游競逐,2024年賽季從一開始就已經是能挑戰三甲的實力隊伍之一 | ||
|- | |- | ||
| Oscar Piastri | | Oscar Piastri | ||
第260行: | 第277行: | ||
|2015-2022 | |2015-2022 | ||
|rowspan="2" |紅牛 | |rowspan="2" |紅牛 | ||
|荷蘭車手,2021-2022年車手冠軍。<br>2015年從F3跳級到F1,成為最年輕的F1參賽車手(17歲166天){{ref|對此FIA在2015年針對超級駕照制定被稱為「Verstappen條例」的新制度,除了嚴格化取得要件外其中一項條件就是車手年齡必須滿18歲,所以這個記錄就目前來說已經不可能被打破}}。<br>另外除了最年輕參賽車手以外,他同時也創下了許多最年輕車手的記錄:包括最年輕的得分車手(17歲180天)、最年輕的領跑、頒獎台和分站冠軍得主(18歲228天)、最年輕的單圈最快車手(19歲44天)、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車手{{ref|桿位、分站冠軍、最快圈速及領跑每一圈}}(23歲277天)。<br>2021年以全年22場比賽18次頒獎台完賽創下單季最多頒獎台的記錄{{ref|不過以比例計算,最高的是2002年Michael Schumacher的17場17次頒獎台完賽(100%)}};2022年於第18站日本站賽後,以積分366領先第二名兼隊友Perez 253分在連他自己也感到錯愕的狀況下提前再度封冠。<br>2023賽季更是從一開季便主宰賽場幾乎每站都掄元,甚至光個人積分便能坐鎮車隊排行榜首位<s>,其他車手都只能爭逐後面的位置</s><br><br>2022年墨西哥站獲勝後以單一賽季14勝打破Michael Schumacher在2004年與Vettel在2013年創下的單一賽季最多勝場紀錄,阿布達比站更是刷新到15場。<br><br>出生在賽車家族:父親Jos Verstappen{{censored|(某方面來說是個[[人渣]])}}也是前F1車手,母親是前卡丁車手,外祖父是前GT耐力賽車手,舅舅則是FIA GT錦標賽與利曼24小時耐力賽車手。<br><br>因為其激進的駕駛風格以及跟Hamilton的競爭關係讓DTS長期都將他設定為反派,加上節目為了戲劇效果長年捏造許多不實抓馬(見[[#一級方程式:飆速求生(Drive To Survive,DTS)|下]])讓本人一度表示拒拍,直到第五季才重新參與拍攝<s>但是像他這種個性鮮明、車迷多、黑粉又恨之入骨還不接受訪問的角色,完全就是劇組最喜歡的最佳魔王素材</s>{{ref|另一方面是Hamilton正在挑戰世界紀錄中,所以這種阻礙紀錄創造的人自然容易被黑,尤其在2021年得冠時讓Hamilton無法超越Schumacher的紀錄更是讓許多期待破紀錄的車迷們跳腳(特別是中止4連霸,以Hamilton目前的歲數來看大概已經沒機會挑戰Schumacher所創下的5連霸紀錄)}}<br><br><s>疑似人母控{{ref|現任女友為Nelson Piquet之女Kelly Piquet,是同系車手Daniil Kyvat的前妻,已有一子}}、本人曾在車手訪問中表示自己還是處男<br><br>\ I already told you last time, you guys don't ask that again to me, OK? Are we clear about that? I gave my reasons and I stand by it. / </s> | |荷蘭車手,2021-2022年車手冠軍。<br>2015年從F3跳級到F1,成為最年輕的F1參賽車手(17歲166天){{ref|對此FIA在2015年針對超級駕照制定被稱為「Verstappen條例」的新制度,除了嚴格化取得要件外其中一項條件就是車手年齡必須滿18歲,所以這個記錄就目前來說已經不可能被打破}}。<br>另外除了最年輕參賽車手以外,他同時也創下了許多最年輕車手的記錄:包括最年輕的得分車手(17歲180天)、最年輕的領跑、頒獎台和分站冠軍得主(18歲228天)、最年輕的單圈最快車手(19歲44天)、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車手{{ref|桿位、分站冠軍、最快圈速及領跑每一圈}}(23歲277天)。<br>2021年以全年22場比賽18次頒獎台完賽創下單季最多頒獎台的記錄{{ref|不過以比例計算,最高的是2002年Michael Schumacher的17場17次頒獎台完賽(100%)}};2022年於第18站日本站賽後,以積分366領先第二名兼隊友Perez 253分在連他自己也感到錯愕的狀況下提前再度封冠。<br>2023賽季更是從一開季便主宰賽場幾乎每站都掄元,甚至光個人積分便能坐鎮車隊排行榜首位<s>,其他車手都只能爭逐後面的位置</s><br><br>2022年墨西哥站獲勝後以單一賽季14勝打破Michael Schumacher在2004年與Vettel在2013年創下的單一賽季最多勝場紀錄,阿布達比站更是刷新到15場。<br>進入2023年更是彷彿跟其他車手完全不在同一個次元般的獨霸天下,全季22站贏下19站、只有一(新加坡)站不進三甲之列,光個人車手積分就足夠讓紅牛蟬聯車隊冠軍寶座<br><br>出生在賽車家族:父親Jos Verstappen{{censored|(某方面來說是個[[人渣]])}}也是前F1車手,母親是前卡丁車手,外祖父是前GT耐力賽車手,舅舅則是FIA GT錦標賽與利曼24小時耐力賽車手。<br><br>因為其激進的駕駛風格以及跟Hamilton的競爭關係讓DTS長期都將他設定為反派,加上節目為了戲劇效果長年捏造許多不實抓馬(見[[#一級方程式:飆速求生(Drive To Survive,DTS)|下]])讓本人一度表示拒拍,直到第五季才重新參與拍攝<s>但是像他這種個性鮮明、車迷多、黑粉又恨之入骨還不接受訪問的角色,完全就是劇組最喜歡的最佳魔王素材</s>{{ref|另一方面是Hamilton正在挑戰世界紀錄中,所以這種阻礙紀錄創造的人自然容易被黑,尤其在2021年得冠時讓Hamilton無法超越Schumacher的紀錄更是讓許多期待破紀錄的車迷們跳腳(特別是中止4連霸,以Hamilton目前的歲數來看大概已經沒機會挑戰Schumacher所創下的5連霸紀錄)}}<br><br><s>疑似人母控{{ref|現任女友為Nelson Piquet之女Kelly Piquet,是同系車手Daniil Kyvat的前妻,已有一子}}、本人曾在車手訪問中表示自己還是處男<br><br>\ I already told you last time, you guys don't ask that again to me, OK? Are we clear about that? I gave my reasons and I stand by it. / </s> | ||
|- | |- | ||
|塞吉奧.佩雷茲<br>Sergio Perez | |塞吉奧.佩雷茲<br>Sergio Perez | ||
第286行: | 第303行: | ||
|2019-2022 | |2019-2022 | ||
|rowspan="2" |麥拉倫 | |rowspan="2" |麥拉倫 | ||
|英國車手,2017年歐洲F3冠軍、2018年F2亞軍,麥拉輪青訓車隊出身<br><br>身兼車手和Twitch實況主,其Twitch頻道擁有120萬粉絲<br>在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無法比賽的期間經常與Leclerc、Russell和Albon等人一起開[[遊戲實況|直播]]<br><br>自從2017年升上F2開始,每年的第11站(除了2017年的衝刺賽拿到第13名以外)其他都沒有完賽,不過這個魔咒已在2022年賽季被打破。 | |英國車手,2017年歐洲F3冠軍、2018年F2亞軍,麥拉輪青訓車隊出身<br><br>身兼車手和Twitch實況主,其Twitch頻道擁有120萬粉絲<br>在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無法比賽的期間經常與Leclerc、Russell和Albon等人一起開[[遊戲實況|直播]]<br>2024年賽季在美國邁亞密站取得生涯首勝<br><br>自從2017年升上F2開始,每年的第11站(除了2017年的衝刺賽拿到第13名以外)其他都沒有完賽,不過這個魔咒已在2022年賽季被打破。 | ||
|- | |- | ||
|奧斯卡.皮亞斯特里<br>Oscar Piastri | |奧斯卡.皮亞斯特里<br>Oscar Piastri | ||
|81 | |81 | ||
|PIA | |PIA | ||
| | |2023 | ||
|澳洲籍車手,雷諾體育學院出身。2019年雷諾方程式歐洲杯,2020年F3及2021年F2車手冠軍。<br><br>連續三年取得參加方程式錦標賽的冠軍,自然被視為天才年青車手及雷諾的秘密武器。但因為雷諾只能掌握阿爾派的兩個車席,2022年只能作為阿爾派的後備車手。<br>由於對在阿爾派的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决定接觸麥拉倫準備轉會。<br>但巧合地遇上Alonso突然宣佈轉投奧斯頓馬丁,阿爾派突發公告指他來年將升任正選車手,本人在數小時<s>睡醒</s>後卻{{twitter|OscarPiastri|1554527452231262210|發推}}否認、更表明來年不會為阿爾派駕駛。<br>事件最終讓雙方對簿公堂,最後以Piastri與麥拉倫車隊的合約被裁定有效,2023年將成為麥拉倫車手告終。<br><br><s>\ I understand that, without my agreement, Alpine F1 have put out a press release late this afternoon that I am driving for them next year. This is wrong and I have not signed a contract with Alpine for 2023. I will not be driving for Alpine next year. /</s> | |澳洲籍車手,雷諾體育學院出身。2019年雷諾方程式歐洲杯,2020年F3及2021年F2車手冠軍。<br><br>連續三年取得參加方程式錦標賽的冠軍,自然被視為天才年青車手及雷諾的秘密武器。但因為雷諾只能掌握阿爾派的兩個車席,2022年只能作為阿爾派的後備車手。<br>由於對在阿爾派的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决定接觸麥拉倫準備轉會。<br>但巧合地遇上Alonso突然宣佈轉投奧斯頓馬丁,阿爾派突發公告指他來年將升任正選車手,本人在數小時<s>睡醒</s>後卻{{twitter|OscarPiastri|1554527452231262210|發推}}否認、更表明來年不會為阿爾派駕駛。<br>事件最終讓雙方對簿公堂,最後以Piastri與麥拉倫車隊的合約被裁定有效,2023年將成為麥拉倫車手告終。<br><br><s>\ I understand that, without my agreement, Alpine F1 have put out a press release late this afternoon that I am driving for them next year. This is wrong and I have not signed a contract with Alpine for 2023. I will not be driving for Alpine next year. /</s> | ||
|- | |- | ||
第336行: | 第353行: | ||
|2 | |2 | ||
|SAR | |SAR | ||
| | |2023 | ||
|rowspan="2" |威廉斯 | |rowspan="2" |威廉斯 | ||
|<s>F1賽場上極度罕有的</s>美國車手,2022年F2最佳新人車手<br><br>2021年加入威廉斯車手學院後得到替車隊測試戰車的機會,後於2022年賽季(當時的)車隊領隊Jos Capito宣佈若他能取得足夠獲得超級駕照的分數便會讓他加入威廉斯,而他也不負眾望地成功達標晉升上F1。 | |<s>F1賽場上極度罕有的</s>美國車手,2022年F2最佳新人車手<br><br>2021年加入威廉斯車手學院後得到替車隊測試戰車的機會,後於2022年賽季(當時的)車隊領隊Jos Capito宣佈若他能取得足夠獲得超級駕照的分數便會讓他加入威廉斯,而他也不負眾望地成功達標晉升上F1。 | ||
第386行: | 第403行: | ||
|克里斯蒂安.霍納<br>Christian Horner | |克里斯蒂安.霍納<br>Christian Horner | ||
|rowspan="3"|紅牛 | |rowspan="3"|紅牛 | ||
|現任紅牛車隊的領隊。<br>前F3000(現F2)車手,退役後管理自己的雅頓車隊(Arden team)並在F3000表現出色。2005年成為紅牛領隊,2010年以36歲之齡成為F1最年輕的世界冠軍車隊領隊,為2010年代初期紅牛皇朝的功臣之一。<br><br><s>只要紅牛在摩納哥站獲勝,便要僅披著超人披風全身赤裸跳進游泳池慶祝。<br><br>與Toto Wolff互為冤家</s> | |現任紅牛車隊的領隊。<br>前F3000(現F2)車手,退役後管理自己的雅頓車隊(Arden team)並在F3000表現出色。2005年成為紅牛領隊,2010年以36歲之齡成為F1最年輕的世界冠軍車隊領隊,為2010年代初期紅牛皇朝的功臣之一。<br>2024年賽季開始不久就傳出他懷疑性騷擾女性員工的重大醜聞,儘管不久官方宣佈事件已搓平但相關內部風波似乎仍久久不下<br><br><s>只要紅牛在摩納哥站獲勝,便要僅披著超人披風全身赤裸跳進游泳池慶祝。<br><br>與Toto Wolff互為冤家</s> | ||
|- | |- | ||
|亞德里安.紐維<br>Adrian Newey | |亞德里安.紐維<br>Adrian Newey | ||
|現任紅牛車隊的首席設計師。<br><br>被認為是F1最優秀的設計師,從1988年設計的第一個作品March 881開始,他設計的F1賽車至今總共拿下了超過150個分站冠軍和10個車隊冠軍,他也是唯一一位在三家不同車隊{{ref|威廉斯、麥拉倫跟紅牛}}拿下車隊冠軍的設計師。<br><br>相較於其他人都是使用軟體輔助進行賽車的設計,他至今還是堅持使用紙筆設計賽車。<br><br>除了F1賽車設計之外,2010和2011年為遊戲《GT5》設計了Red Bull X2010和Red Bull X2011兩部概念車。此外還率領了紅牛的賽車設計團隊與奧斯頓馬丁合作設計出了其目前最頂級的超跑Valkyrie<br><br>與知名汽車節目主持人兼農場主Jeremy Clarkson<s>大猩猩</s>是中學同學 | |現任紅牛車隊的首席設計師。<br><br>被認為是F1最優秀的設計師,從1988年設計的第一個作品March 881開始,他設計的F1賽車至今總共拿下了超過150個分站冠軍和10個車隊冠軍,他也是唯一一位在三家不同車隊{{ref|威廉斯、麥拉倫跟紅牛}}拿下車隊冠軍的設計師。<br><br>相較於其他人都是使用軟體輔助進行賽車的設計,他至今還是堅持使用紙筆設計賽車。<br><br>除了F1賽車設計之外,2010和2011年為遊戲《GT5》設計了Red Bull X2010和Red Bull X2011兩部概念車。此外還率領了紅牛的賽車設計團隊與奧斯頓馬丁合作設計出了其目前最頂級的超跑Valkyrie<br><br>2024年5月宣佈將於2025年初離開紅牛,<s>基於得Newey得天下的定律</s>他離隊後接下來會到哪裡成為許多人注目的話題<br><br>與知名汽車節目主持人兼農場主Jeremy Clarkson<s>大猩猩</s>是中學同學 | ||
|- | |- | ||
|赫爾穆特.馬爾科博士<br>Dr. Helmut Marko | |赫爾穆特.馬爾科博士<br>Dr. Helmut Mark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