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阿史/沙盒」: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阿史留言 | 貢獻
阿史留言 | 貢獻
第26行: 第26行:
|'''エンディングまで、泣くんじゃない。'''
|'''エンディングまで、泣くんじゃない。'''
|}
|}
* 平台:FC、GBA(地球冒險1+2合集)、Wii U(VC版)、NS(NSO)
* 於1989年在日本發售,作品前期的規畫在任天堂社內進行,而後期開發則在系井和山內溥開設的Ape Inc.<ref>也就是後來Creatures的前身</ref>中進行。
* 以當時RPG而言可說相當的特殊:畫面採用斜45度角的視角進行,藉此展示畫面上的更多信息;接近現在開放世界概念的無接縫處理大地圖;現代風格的RPG在當時也幾乎沒有同類。
** 特別是存檔是打電話<ref>用公共電話或室內電話來存檔;前者要支付一美金,而後者不用</ref>、存錢要用銀行卡的特點也有在後續作品中保留。
* 戰鬥採暗雷遇怪,戰鬥流程是選擇了隊伍的行動後,不論是敵人還是我方,通通根據速度的數值從高到低進行行動。
** 戰鬥後可以獲得經驗值,但金錢是根據打倒的敵人數量轉入主人公的銀行帳戶,之後要從提款機中提取。
** Game Over後繼續遊戲時只有主人公會復活,且身上的的金錢減半,PP<ref>就是其他遊戲中的MP,使出PSI時需要消耗的能量</ref>歸0,並且從上次存檔的地方重新開始。
* 劇情講述在1988年,一群小孩對抗外星人的故事。相比後兩代,劇情相對簡單一些。
* 在歐美地區推行的歷程相當坎坷。
** 最初本來要將英文版命名叫「EarthBound」,但在完成英文本地化工作後,美國任天堂卻取消了發售計劃。
** 之後未能上市的卡匣流入收藏市場,並被一名收藏家將卡匣重新編碼為電腦可以讀取的遊戲機模擬器ROM,共享到了網際網路上。為了與後來推出的續作做區別,而把標題修改成了《Earthbound Zero》。
** 一直到2015年,未經修改的初代本地化版本終於重新命名為「 EarthBound Beginnings」,登陸Wii U Virtual Console並在全球推行。


=== MOTHER 2/EarthBound/地球冒險2 ===
=== MOTHER 2/EarthBound/地球冒險2 ===

於 2023年11月30日 (四) 22:33 的修訂

MOTHER/EarthBound/地球冒險
SMAAAASH!!

概要

  • 任天堂所推出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由日本著名廣告文宣創作家糸井重里創作。
    • 當時勇者鬥惡龍大熱門,而糸井也沉迷於這款遊戲中,並萌生了設計遊戲的想法,因此在與宮本茂的一次對談中逐漸誕生了有關本作的想法。
  • 糸井表示系列作的名稱《MOTHER》是源自於約翰藍儂的歌曲《Mother》。
    • 而因為Mother是個英文常用的詞彙甚至有個鬼片也叫這個名字,因此將其命名為《EarthBound》,取了主旨的反抗外星人主題外也凸顯了公路片的色彩。
    • 中文圈多取《EarthBound》的中文意涵,以「地球冒險」稱之。
  • 全系列共三作,未再推出新作的原因據糸井透露是因為他已將故事內容寫完,也表達自己已無力再去構思新的故事內容,進而宣布本系列「完結」並不會再推出新作。
  • 系列作多以現代的西方文化為背景,在當時多半用劍與魔法的奇幻世界觀的RPG遊戲中相當的有特色。
    • 主角並非使用各種冷兵器與法術與敵人交戰,而會用諸如球棒、溜溜球等現代物品和各式各樣的超能力戰鬥;登場敵人也並非大家耳熟能詳的史萊姆這種經典怪物,而是以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或日常用品為主。
  • 畫風以簡單的兒童卡通風格為主,然而實際劇情卻相當的黑,而且遊戲流程中還會有令人SAN值急降的場景和音樂。
    • 廢怯少女的始祖
  • 在西方與日本相當受歡迎,但在華人圈卻因地區與平台限制而鮮為人知。大概高達八成的人是因為大亂鬥才知道的
  • 因為獨特的氛圍也影響了不少新世代的遊戲,比較著名的例子是《Undertale》,甚至《寶可夢》系列多少也有受到本作一點啟發。

系列作品

  • 三作間劇情基本上是獨立的,但各作品的黑幕都互有關係

MOTHER/EarthBound Beginnings/地球冒險

エンディングまで、泣くんじゃない。
  • 平台:FC、GBA(地球冒險1+2合集)、Wii U(VC版)、NS(NSO)
  • 於1989年在日本發售,作品前期的規畫在任天堂社內進行,而後期開發則在系井和山內溥開設的Ape Inc.[1]中進行。
  • 以當時RPG而言可說相當的特殊:畫面採用斜45度角的視角進行,藉此展示畫面上的更多信息;接近現在開放世界概念的無接縫處理大地圖;現代風格的RPG在當時也幾乎沒有同類。
    • 特別是存檔是打電話[2]、存錢要用銀行卡的特點也有在後續作品中保留。
  • 戰鬥採暗雷遇怪,戰鬥流程是選擇了隊伍的行動後,不論是敵人還是我方,通通根據速度的數值從高到低進行行動。
    • 戰鬥後可以獲得經驗值,但金錢是根據打倒的敵人數量轉入主人公的銀行帳戶,之後要從提款機中提取。
    • Game Over後繼續遊戲時只有主人公會復活,且身上的的金錢減半,PP[3]歸0,並且從上次存檔的地方重新開始。
  • 劇情講述在1988年,一群小孩對抗外星人的故事。相比後兩代,劇情相對簡單一些。
  • 在歐美地區推行的歷程相當坎坷。
    • 最初本來要將英文版命名叫「EarthBound」,但在完成英文本地化工作後,美國任天堂卻取消了發售計劃。
    • 之後未能上市的卡匣流入收藏市場,並被一名收藏家將卡匣重新編碼為電腦可以讀取的遊戲機模擬器ROM,共享到了網際網路上。為了與後來推出的續作做區別,而把標題修改成了《Earthbound Zero》。
    • 一直到2015年,未經修改的初代本地化版本終於重新命名為「 EarthBound Beginnings」,登陸Wii U Virtual Console並在全球推行。

MOTHER 2/EarthBound/地球冒險2

大人も子供も、おねーさんも。
  • 副標題為「ギーグの逆襲」

MOTHER 3/地球冒險3

奇妙で、おもしろい。
そして、せつない。

登場人物

相關

回應

備註

  1. 也就是後來Creatures的前身
  2. 用公共電話或室內電話來存檔;前者要支付一美金,而後者不用
  3. 就是其他遊戲中的MP,使出PSI時需要消耗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