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球」: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第26行: | 第26行: | ||
=== 單式躲避球 === | === 單式躲避球 === | ||
* 流行於日本、台灣、香港、南韓等亞洲地區,<b>也成為中小學生間的體育霸凌與身+心靈創傷來源之一</b>。 | * 流行於日本、台灣、香港、南韓等亞洲地區,<b>也成為中小學生間的體育霸凌與身+心靈創傷來源之一</b>。 | ||
** 比賽使用的球 | ** 比賽使用的球比排球稍小,表面較多凸點方便抓握 | ||
** <s>但排球都要戴個護肘護膝了,衍生自排球的躲避球卻常因為人數不定無法全部分配護具,於是就不戴…</s> | |||
*** 實則小學生的手掌寬度/握力/臂力/腰力都不容易達成基礎攻擊的動作-<b>單手握住比手掌大的球投出</b><s>[https://pttpedia.fandom.com/zh/wiki/%E4%BA%BA%E5%AE%B6%E6%98%AF%E5%A5%B3%E7%94%9F%E4%B9%9F 倫家4女森餒]</s>,而且若不投得<B>快+狠+準+響</B>,將有在班上被霸凌的風險… | *** 實則小學生的手掌寬度/握力/臂力/腰力都不容易達成基礎攻擊的動作-<b>單手握住比手掌大的球投出</b><s>[https://pttpedia.fandom.com/zh/wiki/%E4%BA%BA%E5%AE%B6%E6%98%AF%E5%A5%B3%E7%94%9F%E4%B9%9F 倫家4女森餒]</s>,而且若不投得<B>快+狠+準+響</B>,將有在班上被霸凌的風險… | ||
*** 奈何被 | *** 奈何被彈平給洗腦+血氣旺盛的小學生比比皆是,加上學校體育組也可能<s>放任</s>考慮激發小學生自力訓練變強而不加開投球訓練時段<s>然後再看看那一堆補習與學力競爭</s>,於是躲避球成為校園暴力、霸凌與小學生身+心靈創傷來源之一… | ||
* 正式比賽場地規格為20m×10m,包括內外場,外場為包圍對手內場的三邊範圍 | * 正式比賽場地規格為20m×10m,包括內外場,外場為包圍對手內場的三邊範圍 | ||
** 雙方各為6人,其餘為替補,外場球員至少要有一邊1人以上 | ** 雙方各為6人,其餘為替補,外場球員至少要有一邊1人以上 | ||
** 發球採跳球制或是裁判發球, | ** 發球採跳球制或是裁判發球,爭球員接到球後即有球權,可攻擊或是傳球 | ||
** 傳球只能內場至外場 | ** 早期可同場互傳,新制規則傳球限定只能內場至外場\外場至內場的交互傳球,同一場內不可傳球(以激發內場每一球員的攻擊機會) | ||
** 內場球員被球擊中且未接住球即算出局(需退至外場),反之有接到球則不算 | ** 內場球員被球擊中且未接住球即算出局(需退至外場),反之有接到球則不算出局並獲得球權可以反擊 | ||
*** 擊中頭、臉部以上部位不算出局,但擊中附著物就算,'''如果球員蓄意用球攻擊頭、臉部以上部位(無論有無連續打頭或臉)則直接判技術犯規,情節嚴重者會被退場甚至永久禁賽''' | *** 擊中頭、臉部以上部位不算出局,但擊中附著物就算,'''如果球員蓄意用球攻擊頭、臉部以上部位(無論有無連續打頭或臉)則直接判技術犯規,情節嚴重者會被退場甚至永久禁賽''' | ||
** 若是外場球員擊中內場球員,外場球員可復活進入內場 | ** 若是外場球員擊中內場球員,外場球員可復活進入內場 |
於 2025年3月26日 (三) 20:10 的最新修訂
躲避球/鬥球/ドッジボール/Dodgeball
解說
- 躲避球為一種非身體接觸式的球類運動
- 這裡的非身體接觸式意思是不含身體碰撞、用手腳打人/踢人、擒抱之類的動作
,球:?
- 這裡的非身體接觸式意思是不含身體碰撞、用手腳打人/踢人、擒抱之類的動作
- 主要分為多顆球進行的複式以及單顆球進行的單式
- 其中複式躲避球為最早出現,起源於英國,於1900年左右隨著歐洲移民傳入美國並開始流行
- 而後在1902年,一名旅美日本留學生將躲避球傳入日本,逐漸改良成亞洲地區熟知的單式躲避球
規則
複式躲避球
- 流行於歐美地區,歐美卡通、電影出現的躲避球就是複式躲避球
- 因此又稱美式躲避球
- 比賽使用的球為海棉製的軟球
- 正式比賽場地規格為18m×9m,包含中線及啟動線設置
- 內場雙方人數各為6人,其餘為外場球員,中線上會擺放6顆球,比賽開始前雙方須站在底線準備,開始時雙方須跑到中線搶球,搶到球之後再退回啟動線後方能開始進攻
雛型難道是打雪仗?- 若球員被球擊中並且球落地,該球員即算出局
- 相反地,只要接中攻擊的球,或是被球擊中的同時接到球,攻擊方即算出局,同時可復活一位隊友
- 當然也可用手上的球作為防守使用,對方的球擊中我方持的球不計出局,但防守的球遭擊落則算
- 內場球員可撿拾場上任何一顆球或是將球權轉給同隊隊友
- 外場球員可將球傳給內場球員,但外場球員不能拿球攻擊內場球員或不能直接撿拾內場以及過半場的球
- 持球方須在10秒內丟球,否則必須將球權給於對方
- 比賽分上下半場,1局約20分鐘,時間結束即換場,若時間內其中一隊全員出局則提早結束,上下半場加起來約40分鐘,總和成績以累積分數最多的一隊勝利
單式躲避球
- 流行於日本、台灣、香港、南韓等亞洲地區,也成為中小學生間的體育霸凌與身+心靈創傷來源之一。
- 比賽使用的球比排球稍小,表面較多凸點方便抓握
但排球都要戴個護肘護膝了,衍生自排球的躲避球卻常因為人數不定無法全部分配護具,於是就不戴…- 實則小學生的手掌寬度/握力/臂力/腰力都不容易達成基礎攻擊的動作-單手握住比手掌大的球投出
倫家4女森餒,而且若不投得快+狠+準+響,將有在班上被霸凌的風險… - 奈何被彈平給洗腦+血氣旺盛的小學生比比皆是,加上學校體育組也可能
放任考慮激發小學生自力訓練變強而不加開投球訓練時段然後再看看那一堆補習與學力競爭,於是躲避球成為校園暴力、霸凌與小學生身+心靈創傷來源之一…
- 實則小學生的手掌寬度/握力/臂力/腰力都不容易達成基礎攻擊的動作-單手握住比手掌大的球投出
- 正式比賽場地規格為20m×10m,包括內外場,外場為包圍對手內場的三邊範圍
- 雙方各為6人,其餘為替補,外場球員至少要有一邊1人以上
- 發球採跳球制或是裁判發球,爭球員接到球後即有球權,可攻擊或是傳球
- 早期可同場互傳,新制規則傳球限定只能內場至外場\外場至內場的交互傳球,同一場內不可傳球(以激發內場每一球員的攻擊機會)
- 內場球員被球擊中且未接住球即算出局(需退至外場),反之有接到球則不算出局並獲得球權可以反擊
- 擊中頭、臉部以上部位不算出局,但擊中附著物就算,如果球員蓄意用球攻擊頭、臉部以上部位(無論有無連續打頭或臉)則直接判技術犯規,情節嚴重者會被退場甚至永久禁賽
- 若是外場球員擊中內場球員,外場球員可復活進入內場
- 由於學校體育課多數並非標準賽制,且有人數不定以及上述攻擊動作不易之因素,不擅長攻擊/不想挨轟/人數過多自然排擠的學生一開始就到外場納涼等比賽結束的情形成了常態,反而更加討厭體育課…
- 比賽分上下半場,1局約5分鐘,時間結束即換場,若時間內其中一隊全員出局則提早結束,中場休息期間可更換球員
- 採剩餘人數最多的一隊勝,通常採3戰2勝或是5戰3勝
問題
- 就如上述部分所言,聲稱非身體接觸式但必須擊中球員身體以得分的躲避球往往成為校園霸凌的其中一種主因,亦因此躲避球到現在還是有爭議
- 甚至在部分國家及地區也立法禁止躲避球活動…
- 當然也有人認為還有比躲避球更危險的球類運動(尤其橄欖球/美式足球)[1]
以躲避球為題材的ACG作品
動漫畫
名稱 | 原文 | 作者 | 備註 |
---|---|---|---|
鬥球兒彈平 | 炎の闘球児ドッジ弾平 | 越田哲弘(こした てつひろ) | 以小學生一擊彈平追尋父親彈十郎的焰之球而踏上躲避球選手之路的故事 讓球員遍體鱗傷也是基本,還有根本不像小學生體格的對手… 即使是推廣躲避球運動的功臣與童年回憶,但現實中造成的童年陰影似乎大於美好回憶 |
鬥球女彈子 | 炎の闘球女 ドッジ弾子 | 上者睽違已久的續作,主角換為彈平的女兒彈子 |
遊戲
名稱 | 原文 | 備註 |
---|---|---|
熱血高校躲避球部 | 熱血高校ドッジボール部 | 熱血系列首款運動類遊戲,國雄擅長的運動為躲避球的設定由此出現 而後也有推出不少續作及衍生作 |
惡霸魯尼 | Bully | GTA開發公司RockStar的GTA校園版,主角的體育課活動包括摔角與躲避球, 本作的躲避球小遊戲強調了弱肉強食的校園生態與學子面對頻發的身體傷害的恐懼 |
影視
名稱 | 原文 | 備註 |
---|---|---|
鐵男躲避球 | Dodgeball: A True Underdog Story | 一名健身房教練帶著一群不會躲避球的健身房會員參加躲避球大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