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軟體動物/軟体動物/Mollusc
本條目是個科普、且軟體動物是研究不完的史詩大坑。歡迎各位博學島民隨時補充並且糾正錯誤。
警告!部分物種外觀會引起不適!查找圖片前請務必三思!

簡介

  • 軟體動物是地球上繁盛的動物類群,從寒武紀以來便在地球上繁衍茁壯,其物種多樣性僅次於節肢動物。
  • 屬於無脊椎動物,能適應水中或陸地等各種不同的環境,尤其在海洋生物中的比重佔23%更在所有動物排第一位。
  • 共通點就是身體沒有骨骼且非常柔軟,身體結構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這四個部分。
    • 有一部分軟體動物的外套膜會分泌出鈣質的硬殼保護自己。除了成年的腹足類以外,大多數軟體動物的的外殼都是左右對稱的。
  • 多數軟體動物的肉質都十分鮮美,因而成為人類桌上常見的美食。
  • 另外軟體動物在硬殼內層有著一層特殊的組織,稱為珍珠母層,會分泌產生一種特殊膜狀結晶物質,除了堅固、有彈性外,在反光下還具有多種鮮豔色彩,若遭到不可分解的異物卡在此處時,異物會逐漸被分泌出來的結晶物質包裹最終會形成所謂的珍珠。
    • 不過大多數軟體動物形成的珍珠都不算大,能產出較具規模的珍珠大多為雙殼綱物種。

起源與歷史

古生代

  • 在寒武紀大爆發以來各種動物類群一個個花招百出,其中就不乏軟體動物,而軟體動物和環節動物就是在那時期分家的。
  • 到了奧陶紀,軟體動物中的鸚鵡螺類誕生了巨大的直角石,從節肢動物手中奪得了海洋霸權,反觀那時的脊椎動物還活得很邊緣,而脊椎動物崛起也已經是泥盆紀的事了。
  • 但是到了奧陶紀末發生天災滅絕進入志留紀,大型直角石紛紛滅亡,老對手節肢動物誕生出鋼鐵海蠍─廣翅鱟再度成為海洋霸主,軟體動物自此再無登頂過。
  • 同時志留紀的大登陸時代,軟體動物與節肢動物的戰爭延續到了陸地上,成為第一批在陸上拓荒的動物們。
  • 泥盆紀脊椎動物崛起時代,頭足綱在巨大壓力下逐漸拆分成三大族群,古老的鸚鵡螺與直角石日漸式微,分支的菊石成為主力,以及到了石炭紀再分支的箭石、烏賊、章魚潛伏積累中。
  • 陸上的發展卻受限於軟體動物自身軟組織的限制,被節肢動物徹底超車,石炭紀時節肢動物更是發展向軟體動物至今未曾接觸到的空中領域。
  • 二疊紀末大滅絕將直角石徹底送葬,但不少軟體動物成員依然在這個浩劫中苟活,雙殼綱更是藉機排擠掉老對手腕足動物。

中生代

  • 中生代不只是蜥形綱的王朝盛世,頭足綱的菊石開始發展了種種多樣性。
  • 雖然陸上軟體動物始終屈就於節肢動物之下,但海中頭足綱則自此成為無脊椎動物的領頭羊,在脊椎動物全面稱霸的時代向牠們示威著。
  • 白堊紀末大滅絕除了徹底葬送許多蜥形綱成員,菊石、箭石也一併在這場浩劫中被送終。

新生代

文明時代

  • 恐怖直立猿的桌上美食。

分類

  • 動物界
  • 原口動物
  • 冠輪動物總門
  • 軟體動物門
    • 腹足綱
    • 雙殼綱
    • 頭足綱
    • 單板綱
    • 無板綱
    • 多板綱
    • 掘足綱

知名現存軟體動物列表

腹足綱

  • 繼承軟體動物基本盤的主流無脊椎動物,其適應力足以媲美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從深海到陸地的廣泛生態位枝繁葉茂。
    • 得益於祖傳SSR神器齒舌極致開發,不但包辦常規的草食、肉食和腐食等生態位,甚至還能玩起光合作用。
    • 腹足給予的良好爬行能力,配合硬殼的基本保水功能,讓牠們成為第一批成功登陸的族群之一,但礙於外露的軟組織仍無足夠的保水能力,以至於在陸上能夠適應的生態範圍有限。
  • 過去是將腹足綱區分成前鰓亞綱(海螺、有殼、雌雄異體)、後鰓亞綱(海蛞蝓和海天使、無殼、雌雄同體)和有肺亞綱(蝸牛和蛞蝓、雌雄同體)三者,後來的分類重新洗牌,前者區分成古腹足亞綱新進腹足亞綱,後兩者被歸類於異鰓亞綱的旗下。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特徵 備註 圖片
蝸牛 Stylommatophora 異鰓亞綱、柄眼目 世界各地 有兩對觸角,大觸角長有眼睛、小觸角能嘗味道。
廣義的蝸牛泛指陸生的有殼腹足綱,但某些水生螺類也會被俗稱為蝸牛。
多數種類以植物為食而被視為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如扭蝸牛),會獵食其他種類的蝸牛或蚯蚓等動物。
肉質和水生螺類並無分別,但目前除了羅馬蝸牛和非洲大蝸牛會被當作食用蝸牛外,並沒有普遍被人類食用。
如果把鹽巴灑向蝸牛就會因為脫水而死亡,但並不會被鹽巴給融化。
蛞蝓 退化外殼的蝸牛,在分類上和蝸牛沒有明確區分,柄眼目下許多科都有退化外殼的成員,還有許多留有部分外殼的「半蛞蝓」。 柄眼目之外也有許多形似蝸牛或蛞蝓的陸生軟體動物。
非洲大蝸牛/
褐雲瑪瑙螺
Achatina fulica 柄眼目、瑪瑙螺科 東非、馬達加斯加 雜食性、體型較大的蝸牛,入侵到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
可食用,經過育種的白玉蝸牛被廣泛的養殖。
廣義的非洲大蝸牛包含整個瑪瑙螺科。
虎紋非洲大蝸牛 Achatina panthera 東非、馬達加斯加、南非 外觀和非洲大蝸牛相似,但體型更大。 曾被分類為無斑瑪瑙螺的亞種Achatina immaculata panthera。
2010年代起入侵到東亞,逐漸取代非洲大蝸牛,不過一般人都分不出來
糖果蝸牛 Liguus virgineus 柄眼目、彩帶蝸牛科 加勒比海 有著鮮豔的外殼,會因食物的不同而影響外殼的顏色。
羅馬蝸牛/
蓋罩大蝸牛
Helix pomatia 柄眼目、蝸牛科 歐洲 故此經常被養殖的可食的蝸牛,被煮食時會被稱為「法國蝸牛」。
玫瑰蝸牛 Euglandina rosea 柄眼目、旋軸螺科 北美熱帶地區 以捕獵其他蝸牛和軟體動物為食。 當地於1955年引進夏威夷,原用來消滅另一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然而玫瑰蝸牛不僅消滅非洲大蝸牛,還造成當地夏威夷原生蝸牛面臨瀕臨絕種。
香蕉蛞蝓 Ariolimax 柄眼目、歐洲蛞蝓科 北美 顏色鮮黃、體型較大的蛞蝓,不過也有綠色、褐色或佈滿黑點的個體。未熟、過熟的香蕉蛞蝓 能將粘液當作爬樹、判路、費洛蒙和淋浴的多功能道具,甚至還能粘住天敵的嘴巴。
大蛞蝓 Limax maximus 柄眼目、蛞蝓科 地中海 體型最大的陸生蛞蝓,體長在20至40公分之間。
皺足蛞蝓/
高突足襞蛞蝓
Laevicaulis alte 異鰓亞綱、真有肺總目、收眼目、足襞蛞蝓科 東亞 在台灣最常見的足襞蛞蝓,外套膜變成較粗糙的革質。
石磺 Onchidiidae 異鰓亞綱、收眼目、石磺科 台灣、中國 棲息在潮間帶的半水生蛞蝓,仍需要呼吸空氣。
海蛞蝓 異鰓亞綱、裸鰓目 會從海葵身上攝取毒素並儲存自己的背上,其鮮豔的顏色是警戒色。
海神鰓 Glaucus atlanticus 裸鰓目、海神鰓科 各大洋 會利用水的表面張力浮在水面,身上的顏色能和海水、天空融為一體,會進食水母的刺胞並儲存於自身體內。
海兔 Aplysiidae 異鰓亞綱、無楯目、海兔科 無殼,身體前端會凸起兩個嗅覺器官看起來像長耳所以被稱為海兔,部分體型較大的物種會因嗅覺器官上有插枝,看起來像鹿角所以被稱為海鹿。
雌雄同體,交配時會以擁擠的形式連在一起。
其中加州黑海兔(Aplysia vaccaria)是現今體型最大的腹足綱。
裸海蝶 Clione 異鰓亞綱、翼足目、海若螺科 北冰洋、南冰洋 看起來像長了翅膀的小人,又稱為海天使。
像是頭的部位其實是口器,吃東西時像寄生獸一樣把整個頭打開變成觸手
在北海道有「流冰的天使」之名
綠葉海天牛 Elysia chlorotica 異鰓亞綱、囊舌目、海天牛科 北美東岸 可以吸收吃下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還能吸收維護葉綠體的DNA,吃過一次就能永久使用。
田螺 Viviparidae 新進腹足亞綱、主扭舌目、田螺科 世界各地 常見的淡水螺,螺殼上有口蓋。 可食用,中國的螺螄也是田螺的一種。
福壽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新進腹足亞綱、主扭舌目、蘋果螺科 南美(原產地)、北美、東亞 生活在淡水中,但是會把卵產在岸上,卵是粉紅色的 作為食用螺引入後在各地變成入侵種,對水稻的危害很大。
山蝸牛/
環口螺
Cyclophoridae 新進腹足亞綱、主扭舌目、環口螺總科 世界各地熱帶 陸生螺類,和異鰓亞綱的蝸牛趨同進化,不過觸角只有一對,眼睛長在觸角基部。
紫螺 Janthina janthina 新進腹足亞綱、翼舌類、紫螺科 熱帶和亞熱帶 腹足分泌黏液變成泡泡藉以浮游生活。 食物相當專一,專吃水母,例如僧帽水母,並以特殊的齒舌刮食。
芋螺 Conus 新進腹足亞綱、新腹足目、芋螺科 齒舌變成劇毒魚叉,有致人於死的紀錄。 某些種類會釋放胰島素讓獵物的行動變遲緩。
維納斯骨螺 Murex 新進腹足亞綱、新腹足目、骨螺科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有銳利的尖刺和喙狀突起。螺塔有間斷地隆起形成由凹橫狀的殼針組成的肋條。 被視為維納斯女神的髮梳。古代歐洲貴族會拿骨螺當作染料。
大法螺 Charonia tritonis 新進腹足亞綱、玉黍螺目、嵌線螺科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會捕食棘冠海星的大型海螺。 巨大的螺殼可以製成號角,有受濫捕的風險。
女王鳳凰螺 Eustrombus gigas 新進腹足亞綱、玉黍螺目、鳳凰螺科 加勒比海附近 草食性。能將足部後端的殼蓋放在地面,此時足部會向前伸展將殼升高及拋向前,彷彿在跳動一樣。因面適於攀爬垂直面,能阻止掠食者追捕。 是受歡迎的裝飾物。少數會產珍珠的腹足類,故其珍珠價值等同寶石,但與一般的珍珠不同是天然石灰結核構成的。
貨貝 Monetaria moneta 新進腹足亞綱、玉黍螺目、寶螺科 太平洋、印度洋 又稱寶貝、寶螺,螺殼在古代被作為貨幣使用。
活動的時候會用外套膜包住螺殼。
綴殼螺 Xenophora pallidula 新進腹足亞綱、玉黍螺目、綴殼螺科 其貝殼表能黏上砂石、珊瑚碎、其他貝殼甚或海底雜物作點綴而得名。
玉螺 Naticidae 新進腹足亞綱、玉黍螺目、玉螺總科 以貝類為主食的掠食動物,會用以齒舌及酸性分泌物溶解其獵物的殼後「鑽」出一個洞,鑽開後會用口器伸進洞裡吃掉獵物的肉。
鮑魚 Haliotis 古腹足亞綱、深海白笠目、鮑科 各大洋 貝殼由數層碳酸鈣構成,每一層只有人類毛髮的百分之二寬度,並用某種蛋白質當作膠水將其粘在一起。雖然碳酸鈣的質地非常脆弱,但如同磚塊一般層層堆疊,使外殼格外堅硬,而蛋白質能讓各層堆疊之間相互滑動,使外殼能承受衝擊後不會損壞。 中國四大海味美食「鮑、參、翅、肚」之首[1],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漁業重點對象。
乾燥後的乾貨會用「n頭鮑」來形容,意思是一斤可秤重多少鮑魚,所以n的數字越小表示著鮑魚越大越貴。
從下方觀看腹足結構型似女性的私處,所以也會用來替稱女性的私處。
九孔 Haliotis diversicolor 東亞 鮑魚屬的一種,殼上有排成一列大小不一的孔洞。[2] 跟某位台灣藝人無關。
龍宮翁戎螺 Entemnotrochus rumphii 古腹足亞綱、原始腹足目、翁戎螺科 日本、台灣、印尼沿岸 外形猶如海底龍宮城,因而俗稱為龍宮貝。 幾乎從古生代寒武紀繁盛至中生代,並僥倖生存到新生代的活化石。
鱗足螺 Chrysomallon squamiferum 新臍螺亞綱 腹足上長有鱗片,鱗片和螺殼都含有硫化鐵,可以說是金屬裝甲。
住在深海熱泉附近,靠著共生細菌化學自營。

雙殼綱

  • 經營濾食生態位的特化軟體動物,涉足從淡水到海洋的主流底棲濾食生態位大戶。
    • 其實是趨同演化無恥抄襲腕足動物的山寨雙殼動物,在古生代晚人一步起家被前者壓著打只能龜家發育。
    • 二疊紀大滅絕後憑藉著能夠主動濾食的水管系統在一片汙染死寂的廢土上扎根成功並且進入淡水,正式取代腕足動物成為雙殼貝類動物的絕對主流,顯生宙最早期的抄襲逼死正版第一槍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特徵 備註 圖片
文蛤 Meretrix lusoria 異齒亞綱、簾蛤目、簾蛤科 東亞 常見的食用貝類。
Cyrenidae 異齒亞綱、簾蛤目、花蜆科 體型比蛤蜊小。
北極蛤 Arctica islandica 異齒亞綱、簾蛤目、北極蛤科 北大西洋 2013年11月,科學家從一隻名為「明」的北極蛤推算出有507年的壽命,是目前已知最長壽的軟體動物。
白瓜貝 Archivesica marissinica 異齒亞綱、簾蛤目、囊螂科 居住在深海中,和化學自營細菌共生。
竹蟶 Solenidae 異齒亞綱、貧齒蛤目、竹蟶科 東亞 身體呈長筒狀,居住在泥灘中。 受威脅時會像蜥蜴斷尾一樣分離出水管的末端。
硨磲 Tridacna 異齒亞綱、鳥蛤目、鳥蛤科 印度洋-太平洋溫暖海域 最大的貝類,和蟲黃藻共生而有鮮豔的顏色。 亦能生產珍珠。貝殼可以製成寶石,因濫捕而瀕臨絕種。
船蛆 Teredo 異齒亞綱、海螂目、蛀船蛤科 殼退化到只剩前端,管狀的身體裸露在外。
會在漂流木裡鑽洞,靠著共生菌分解木頭為食,因此對木造船隻也會造成破壞。
體型最大的巨船蛀蛤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的一個潟湖內,靠著硫化菌自營。
象拔蚌/
太平洋潛泥蛤
Panopea generosa 異齒亞綱、貧齒蛤目 北美西海岸 巨大的出水管像象鼻一樣。長得有點糟糕
貽貝/
淡菜
Mytilida 翼形亞綱、貽貝目 會分泌一種稱為「足絲」的纖維吸附表面,不管表面是硬是軟都能吸。
牡蠣 Ostreidae 翼形亞綱、牡蠣目、牡蠣科 看起來只有一片殼,另一邊的殼變形附著在岩石上。 又稱為蠔、蚵,而中藥的牡蠣則是指殼粉。
珍珠貝 Pteriidae 翼形亞綱、牡蠣目、鶯蛤科 有著厚實的珍珠母層為特徵。這是軟體動物的共通技能,只是珍珠貝在這方面特別突出而已。 其中真珠蛤屬的物種珍珠母層色澤較為白淨,所以成為人類人工養殖珍珠的主要品種。
扇貝 Pectinidae 翼形亞綱、海扇蛤目、海扇蛤科 有巨大的貝柱(閉殼肌),可以藉由快速開合貝殼游泳,殼的邊緣有許多眼點。 干貝通常是指扇貝的貝柱。

頭足綱

  • 軟體動物中器官結構最複雜的族群,甚至具有類似脊椎動物的閉循環與複雜神經系統。
    • 尤其是眼睛更是動物界中最良好的結構,只是礙於神經仍比不上脊椎動物所以視覺能力還是比較差。
    • 有良好的鏡頭但是感光元件與處理器能力不足。
  • 從寒武紀時相較於其他動物利用擺盪器官游泳,頭足綱則是發展出將水吸入外套膜後再從虹管噴出的噴射推進方式,可在短時間內擁有極高的加速度與速度。
    • 但這種游泳方式的能量轉換效率較低,而且隨著體型變大效率會更低,所以後來頭足綱還是演化出肉鰭等器官來強化游泳能力。
  • 在擺脫硬殼的禁錮下,使得頭足類變成軟體動物中平均體型最大的族群。
    • 在演化過程中,現今最繁盛的新蛸下綱將硬殼轉為內蛸、內軟骨,爆掛:黑心商人在我家的烏賊裡面放塑膠片,其中八腕總目更是完全捨棄支撐身體的硬質結構,其餘有殼的物種目前只殘存鸚鵡螺一支至今。
      • 再說一次,烏賊魷魚那類的動物體內本來就有一片硬硬的東西,那是從外殻演化來的
    • 新蛸下綱都有改變體色和噴墨汁的能力。
      • 不過烏賊跟章魚的墨的物理特性不同,烏賊的比較稠,料理上能用來做墨魚醬的也是烏賊的。
    • 已滅絕的有殼老祖宗房角石就曾長達10公尺,現今亦有體型差不多的大王烏賊、大王酸漿魷,皆是除了脊椎動物外唯一能長達10公尺以上的物種。
  • 可惜至今不明原因依然止步於海洋做為頭足類的大本營,而沒能像老對手節肢動物與脊椎動物登陸拓展生態位第二春。
  • 除了鸚鵡螺外,目前頭足綱蛸亞綱主要分為:十腕總目[3](烏賊/墨魚、魷魚)以及八腕總目(章魚)。
  • 此外,頭足綱全是掠食性物種,大型頭足綱亦是目前無脊椎動物的戰力天花板。
    • 在很多軟體動物淪為節肢動物盤中飧的情況下,頭足綱是少數能成功反殺節肢動物的佼佼者。
  • 軟體動物中負責觸手PLAY的代表。
    • 雄性個體有一隻觸手特化成交接腕,交配時是直接把這隻觸手伸進雌性體內放置精莢,所以頭足綱是用觸手交配一點也不為過。

開眼亞目(魷魚)

  • 屬於十腕總目管魷目。身體細長的長錐形、有八隻較短和兩隻較長的觸手、肉鰭只集中在頭部。
  • 觸手上的吸盤帶有倒鉤、口器有著頭足綱最強的咬合力,捕食性相比其他頭足綱更加殘暴,甚至會同類相食。
  • 由於身體細長呈流線型的關係所以非常適合游泳,但是快速移動時是以噴射推進為主的方式直線後退。[4]
    • 游泳速度是頭足綱最快的,其中有些物種還能「飛」出水面一小段距離。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特徵 備註 圖片
螢火魷 Watasenia scintillans 武裝魷科 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沿近海 每根觸鬚都有一個發光器產生螢光,可用來吸引獵物與求偶。 配合螢光獵捕,所以是頭足綱中唯一非黑白視力的。身體發光機制的原理至今不明。
大王烏賊/大王魷魚[5] Architeuthis dux 大王魷科 太平洋、大西洋 現今體積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壽命只有短短數年,成長的速度非常快。 創作中常有大王魷和抹香鯨搏鬥的情節,實際上抹香鯨的體重是大王魷的數百倍重,這個體型差距讓大王魷完全沒辦法反殺。
終其一生都在深海中生活,其生態長期以來是個謎,2022年4月於日本福岡近海發現長達1.3公尺的活體。
大王酸漿魷 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小頭魷科 南極 比上者略短但是比較胖,所以平均體重較高。 觸手上有勾爪,又稱中爪魷。 檔案:大王酸漿魷.jpg
廣鰭八腕魷 Taningia danae 八腕魷科 第三重的魷魚,觸手退化而僅有八條腕足,一對腕足上有發光器。
美洲大赤魷 Dosidicus gigas 真魷科 東太平洋秘魯寒流 體型有1.75米長,重量達50公斤。非常聰明且好奇心重,報告中有潛水者的面鏡、氣瓶調節閥、空氣軟管等物件都會被其弄掉的情況。
巨鰭魷 Magnapinna 巨鰭魷科 印度洋、大西洋 身體只能算的上是普通的大型魷魚,但有著非常長的細長觸手,讓整體長度只次於大王魷。

八腕目(章魚)

  • 屬於八腕總目,下分為無翅亞目和有翅亞目。
    • 無翅亞目完全退化內軟骨,不只擅長變色也能夠變形。
    • 有翅亞目的頭上有鰭,且體內仍留有小塊的軟骨以附著驅動鰭的肌肉。
  • 有八條佈滿吸盤的腕足,吸盤可以觸摸和品嘗味道。
  • 其中樞神經龐大而復雜,可以和許多鳥類、魚類媲美,是世界上學習速度最快的動物之一。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特徵 備註 圖片
船蛸 Argonauta 無翅亞目、船蛸科 雌性會分泌出石灰質的薄卵蛸作為容器保護卵,讓牠們看起來像是有殼一般。 特別的是卵蛸外觀像極了鸚鵡螺的外殼,因此也被稱為「紙鸚鵡螺」,但因無鸚鵡螺殼那般堅硬且有著氣室等結構甚至會脫落,所以並非真正的有殼頭足綱。 檔案:船蛸.JPG
藍環章魚 Hapalochlaena 無翅亞目、章魚科 西太平洋 身上有藍色的環狀斑紋,生氣時體色會變鮮豔。含有比氰化物更致命的神經毒素,能吐出毒雲墨或注入毒咬。 巴掌大的體型卻有能致人於死的劇毒。 檔案:藍環章魚.JPG
擬態章魚 Thaumoctopus mimicus 東南亞蘇拉威西島 身體黑白相間,使用多變的泳姿擬態成其他生物,如比目魚、海蛇和海百合等。
條紋蛸 Amphioctopus marginatus 印度洋-西太平洋 像寄居蟹一樣躲藏在貝殼或椰子殼中,移動時只伸出幾條腕足在海底行走。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 Enteroctopus dofleini 無翅亞目、腸腕蛸科 北太平洋 體型最大的章魚,可以超過70公斤重。
面蛸 Opisthoteuthidae 有翅亞目、面蛸科 太平洋深海 頭上有鰭,又稱小飛象章魚。在休息時會張開腕足坐在海床上。 檔案:菸灰蛸.JPG
菸灰蛸屬(Grimpoteuthis)

其他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特徵 備註 圖片
鸚鵡螺 Allonautilus、Nautilus 鸚鵡螺亞綱、鸚鵡螺目、鸚鵡螺科 現今唯一保留硬殼,同時也是唯一保留K型生殖策略的頭足綱,因此可以存活20年以上。[6] 現今的鸚鵡螺在三疊紀型態就固定下來了,所以也是活化石之一。
小旋魷 Spirula spirula 蛸亞綱、十腕總目、旋烏賊目、小旋魷科 深海小型頭足綱,頭頂有螢光細胞吸引獵物,觸腕中有八隻較為短小,另外兩隻很長被用於捕食。
在遇到危險情況時會將眼睛和觸腕藏進頭中。
最特別的是內軟骨跟鸚鵡螺殼結構一模一樣,也跟鸚鵡螺一樣只有一支殘存至今
在侏儸紀時期演化出來後就沒多少變化,是活化石的一種。
墨魚[7]
烏賊
Sepiidae 蛸亞綱、十腕總目、墨魚目、墨魚科 外殼退化後仍留有不小的內軟骨,平時用圍繞身體的肉鰭游泳。
四盤耳烏賊 Euprymna morsei 蛸亞綱、十腕總目、墨魚目、耳烏賊科 日本南部、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安達曼群島、斯里蘭卡、東海、南海 肉鰭小、略近圓形、位於胴部兩側中部猶如耳朵、長度約胴長的2/5。主要是底棲生活,也有短距離的生殖洄游。外套腔內的腺體有許多細菌,能進行細胞外發光。 俗名兩耳仔、雙耳墨。
槍烏賊 Loliginidae 蛸亞綱、十腕總目、管魷目、閉眼亞目、槍魷科 身體細長、移動速度快、群居生活。 在台灣俗稱中卷、小卷和鎖管的生物都屬於槍烏賊。
萊氏擬烏賊 Sepioteuthis lessoniana 日本、台灣東北角地區、夏威夷群島、馬來群島、印度近海、紅海、黃海、南海 外觀像烏賊,肉鰭同樣圍繞全身,差別在於內軟骨已退化成塑膠片薄片狀。 在台灣俗稱軟絲。
吸血烏賊 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 蛸亞綱、八腕總目、幽靈蛸目、幽靈蛸科 有一對觸手呈細狀,長度可到身體長度的2倍,能黏住獵物。腕足之間有皮膜,受威脅時會翻開腕足包住自己,露出腕足上的尖刺。 雖名為烏賊但和魷魚沒有血緣關係,屬於較原始的章魚。在侏儸紀時為躲避爬蟲類捕食而逃往深海棲息意外的躲過白堊紀大滅絕而存活至今,活化石之一。 檔案:吸血烏賊.jpg

其他

名稱 學名 分類 分布 特徵 備註 圖片
石鱉 Neoloricata 多板綱、新石鱉亞綱 棲息在潮間帶,背上有八塊硬殼,可以食用。 另有古石鱉亞綱但已滅絕,所以目前多板綱只剩新石鱉亞綱
象牙貝 Dentalioida 掘足綱、象牙貝目 棲息在不限深度的泥沙質海底,會不斷開挖沉積物將身體大部分埋藏於中,形成的管狀硬殼跟著軀體半埋入泥沙裡。
因管狀硬殼狀似象牙故得其名。

以軟體動物為主題的作品

以下部分歡迎各位補完,已有者請不要重複登錄。
僅討論以真正的軟體動物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作品、具備軟體動物元素的人外暫且不列入討論。

三次元作品

作品 原文 解說 備註
深海攔截大海怪 Deep Rising 一艘豪華遊輪在海上被巨大的異變章魚襲擊。
怪獸檔案:八爪水怪 Lost Tapes:Oklahoma Octopus 奧克拉荷馬州有著巨大章魚湖怪,襲擊了到湖中遊玩的高中生。 Discovery的節目,仿造成紀錄片的形式拍攝。
怪獸檔案:海怪攻擊 Lost Tapes:Kraken 去尋找沈船的寶藏獵人遭到巨大頭足類海怪攻擊。

動畫、漫畫

作品 原文 解說 備註
侵略!花枝娘 侵略!イカ娘 主角花枝娘因為對人類破壞海洋生態感到憤怒而從海中來到陸上要侵略陸地 除了外型之外花枝娘有很多能力跟真實的頭足綱有關,而且吐出的墨也曾被拿來當作食材過(無誤)
渦輪方程式 TURBO 看蝸牛賽跑的動畫電影。
寶石之國 宝石の国 劇中登場的安多米拉比利斯族,外型就如同海蛞蝓一樣。
我家浴室的現況 オレん家のフロ事情 一堆海洋生物住進人類浴室的喜劇漫畫。 角色群有章魚-鷹巢和田螺-真木。

電玩

作品 原文 解說 備註
Splatoon系列 スプラトゥーン 玩家操縱擬人化的十腕總目成員,使用各式噴墨用道具展開佔地盤的TPS遊戲。
擬人化的八腕總目成員則是以敵對NPC身分出現。
眾多NPC都是海中動物,其中只有兩個NPC是原本的陸上動物:
目前遊戲已出到二代,三代也在2022上市。
Squids系列 Squids 三隻魷魚從神廟盜墓變成打敗潛藏的惡勢力魷魚大戰章魚
玩家要以彈射就憤怒鳥那種出去的方式撞擊敵人造成傷害。
系列包含無印、西部(第二季)、Odyssey(第三季大結局兼Steam大全集版)共三個作品。
Odyssey分別先後販售Wii U、3DS、Switch版及PC的Steam版;Steam版作為大全集還附送音樂集佛到飛起,在此感謝團隊帶給小生短暫的童年。
紅色警戒二 Red Alert2 蘇聯陣營使用心靈控制技術捕捉深海大烏賊[5]為其作戰。
能輕易捕捉船隻觸手Play直至沈沒。
明明心靈控制科技都被尤里A走了、海軍卻獨漏了心控烏賊。

文學

作品 原文 解說 備註
蛤蜊夫人 蛤女房
田螺富翁 田螺長者
海底兩萬哩 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

相關條目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1. 鮑:鮑魚、參:海參、翅:魚翅、肚:魚鰾
  2. 九在中文中可表示數之極,數量很多之意。
  3. 其整個總目俗稱為烏賊,但墨魚也被稱為烏賊
    由於皆具有噴墨的能力而讓包括總目的三者在中文都被稱為墨魚有完沒完了
    因此實際上應包括墨魚及魷魚在內都是烏賊,但諸如大王魷魚之類的種應避免使用烏賊稱之
  4. 頭足綱在危機時都會採用這種方式移動,尤其是新蛸下綱成員還會在噴的水中混入墨汁;魷魚類則是平時快泳下就會持續使用噴水游泳的族群。
  5. 5.0 5.1 其實是魷魚,因爲體側有肉鰭;且原文爲 Giant Squid,Squid 即魷魚,但或因總目俗稱而被誤譯爲烏賊以集稱子集的種。
  6. 動物生殖策略有K/R兩種。K型的特徵是成體壽命長可多次繁殖,但是每次繁殖數量較少,以少而精為訴求;R型的特徵是成體只有少數幾次繁殖機會,但是繁殖量極大,R型策略生物通常生命週期短,採用速生速死的快速大量世代交替延續物種
  7. 或作「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