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射擊遊戲」: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Somebody8888(留言 | 貢獻) |
Somebody8888(留言 | 貢獻) |
||
第1,474行: | 第1,474行: | ||
** 黑色行動系列:時間橫跨二戰&冷戰以至近未來,描寫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中央情報局的暗中活躍。 | ** 黑色行動系列:時間橫跨二戰&冷戰以至近未來,描寫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中央情報局的暗中活躍。 | ||
* 與《戰地風雲》主打多人對戰相比,《決勝時刻》除了也有多人對戰之外還有著劇情豐富的單人戰役模式以及偏塔防風格的喪屍模式。 | * 與《戰地風雲》主打多人對戰相比,《決勝時刻》除了也有多人對戰之外還有著劇情豐富的單人戰役模式以及偏塔防風格的喪屍模式。 | ||
* 從無印二代到最新作現代戰爭II為止基本上維持一年出一部作品的高產量。 | |||
* 作品列表 | * 作品列表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 margin:0px auto; text-align:center;">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 margin:0px auto; text-align:center;"> | ||
第1,505行: | 第1,506行: | ||
|決勝時刻:二戰 | |決勝時刻:二戰 | ||
|2017 | |2017 | ||
| | |繼戰爭世界後睽違九年再度回歸二戰主題。<br> | ||
| | | | ||
|- | |- |
於 2023年7月31日 (一) 21:06 的修訂
3D射擊遊戲 / 戰術射擊遊戲(Tactical Shooter)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First Person Shooter(FPS)
第三人稱射擊遊戲 / Third Person Shooter(TPS)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First Person Shooter(FPS)
第三人稱射擊遊戲 / Third Person Shooter(TPS)
概要
- 射擊遊戲的其中一項主要分支。
- 與2D射擊遊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玩家可以操作角色在三維空間進行移動,並依照情況使用槍械戰鬥。
當然實際上也存在著槍械只是輔助,主要輸出還是冷兵器的戰術射擊遊戲(望向某把物理學聖劍)
- 依照主視角的不同可以分為第一人稱(FPS)與第三人稱(TPS)兩種。
- 其中FPS迄今仍然是電競類型遊戲的主流,在遊戲市場的營銷量更是將近全部種類的30%。
代表作品
德軍總部
- 由id Software(目前為ZeniMax Media旗下子公司)開發。
- 主角為二戰時期擁有猶太人血統的美軍特務中士「威廉·喬瑟夫·"B.J."·布拉柯威茲(William Joseph "B.J." Blazkowicz)」,描寫他在身陷敵營之際突破包圍的傳奇故事。
基本上每一代的序章不是被納粹關就是被納粹包圍,但最後的結果都是B.J.無雙掉納粹後成功脫離。
- 前兩作為主打潛行匿蹤的2D動作射擊遊戲,第三作起正式加入FPS要素,被認為是使FPS普及化的元老級作品。
- 原製作組id Software被ZeniMax Media併購後製作組改為MachineGames,同時劇情也重啟,變更成軸心國打贏二戰的架空戰記。
- 同時劇情方面也更加著重男主角威廉的內心戲以及在戰場上面臨的糾葛。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潛行動作類 | ||||
Castle Wolfenstein | 德軍總部 | 1981 | ||
Beyond Castle Wolfenstein | 超越德軍總部 | 1984 | ||
戰術射擊類 | ||||
Wolfenstein 3D | 德軍總部3D | 1992 | 正式FPS化。 | |
Wolfenstein 3D: Spear of Destiny | 德軍總部3D:命運之矛 | 1992 | 上者的資料片,追加了新的戰役地圖。 | |
Return to Castle Wolfenstein | 重返德軍總部 | 2001 | ||
Wolfenstein: Enemy Territory | 德軍總部:深入敵後 | 2001 | 上者的資料片,純多人模式。 | |
Wolfenstein RPG | 德軍總部RPG | 2008 | ||
Wolfenstein | 德軍總部:黑曜陰謀 | 2009 | ||
Wolfenstein: The New Order | 德軍總部:新秩序 | 2014 | 重啟系列第一作,舞台為納粹統一全世界後的1960年代。 男主角B.J.在討伐納粹將軍「死顱」時因戰傷昏迷14年才甦醒,為了奪回故鄉而與戀人安雅加入克萊稍集團。 與前作相比,本作除了在系統上增加雙手持槍的戰鬥系統外,還給主角安排了大量的內心戲與道德選擇,讓他的形象更加豐滿。 |
|
Wolfenstein: The Old Blood | 德軍總部:舊血脈 | 2015 | 上者的前傳作品,風格較接近《重返》等舊系列作品。 | |
Wolfenstein II: The New Colossus | 德軍總部II:新巨像 | 2017 | 重啟系列第二作,描寫克萊稍集團的潛艇伊娃之錘遭到恩格爾夫人率領的戰艦滅絕者號攻擊導致死傷慘重,從重傷甦醒的B.J.便展開反攻。 | |
Wolfenstein: Youngblood | 德軍總部:血氣方剛 | 2019 | 重啟系列的後日談,主角為B.J.的雙胞胎女兒小潔&小蘇,描寫姊妹倆為了尋找前往法國對抗納粹的父親而展開旅程。 | |
Wolfenstein: Cyberpilot | 德軍總部:機甲駕駛 | 2019 | VR向作品,與樓上同一天發售。 |
毀滅戰士
- 與《德軍總部》系列同為id Software開發。
- 描寫一名代號「Doomguy」的超級士兵[1]在火星上獨自一人對抗大量異星怪物。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Doom | 毀滅戰士 | 1993 | ||
Doom II: Hell on Earth | 毀滅戰士II:人間地獄 | 1994 | ||
Final Doom | 最終毀滅戰士 | 1996 | ||
Doom 64 | 毀滅戰士64 | 1997 | 最早僅在N64平台獨佔推出,睽違23年後才推出PC等其他平台的版本。 | |
Doom 3 | 毀滅戰士3 | 2004 | 首次披露id Tech 4引擎,劇情與前幾作較無關聯,反而更接近外傳性質的作品。 | |
Doom 3: Resurrection of Evil | 毀滅戰士3:邪惡復甦 | 2005 | 上者的資料片。 | |
Doom 3: BFG Edition | 毀滅戰士3:BFG版 | 2012 | 上者包含資料片的完全版。 | |
Doom | 毀滅戰士 | 2016 | 重啟第一作。 | |
Doom Eternal | 毀滅戰士:永恆 | 2020 |
網路奇兵
- 由LookingGlass Technologies開發,Origin System發行。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System Shock | 網路奇兵 | 1994 | ||
System Shock 2 | 網路奇兵2 | 1999 | ||
System Shock (remake) | 網路奇兵(重製版) | 2023 |
毀滅公爵
- 由3D Realms開發,Apogee Software發行。
- 與《德軍總部》的情況類似,在系列第三作才轉型成FPS。
- 本系列最大的特色是有著相當多的場景互動以及大量的腥羶色彩蛋。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橫軸動作類 | ||||
Duke Nukem | 毀滅公爵 | 1991 | ||
Duke Nukem II | 毀滅公爵II | 1993 | ||
Duke Nukem: Manhattan Project | 毀滅公爵:曼哈頓計劃 | 2002 | ||
戰術射擊類 | ||||
Duke Nukem 3D | 毀滅公爵3D | 1996 | ||
Duke Nukem: Time to Kill | 毀滅公爵:殺戮時刻 | 1998 | ||
Duke Nukem: Zero Hour | 毀滅公爵:零點 | 1999 | ||
Duke Nukem: Land of the Babes | 毀滅公爵:寶貝之地 | 2000 | ||
Duke Nukem Forever | 永遠的毀滅公爵 | 2011 | 前者時隔十餘年才推出的官方續作,腥羶色段子與前作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2]。 |
生化危機
- 由CAPCOM開發。
其實最早是恐怖向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在中途能撿到的彈藥也相當有限,但在四代以後因為原創者三上真司退出,從此就往TPS甚至FPS的路上一去不復返…。另外你也沒看錯,這款也是本條目中少數的日廠遊戲(無誤)。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生化危機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Resident Evil |
生化危機 | 1996 | ||
バイオハザード2 Resident Evil 2 |
生化危機2 | 1998 | ||
バイオハザード3 LAST ESCAPE Resident Evil 3: Nemesis |
生化危機3:最終逃亡 | 1999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CODE: Veronica Resident Evil – Code: Veronica |
生化危機:聖女密碼 | 2000 | ||
バイオハザード0 Resident Evil Zero |
生化危機0 | 2002 | ||
バイオハザード4 Resident Evil 4 |
生化危機4 | 2005 | ||
バイオハザード5 Resident Evil 5 |
生化危機5 | 2009 | ||
バイオハザード6 Resident Evil 6 |
生化危機6 | 2012 | ||
バイオハザード7 レジデント イービル Resident Evil 7: biohazard |
生化危機7:惡靈古堡 | 2017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ヴィレッジ Resident Evil Village |
生化危機:村莊 | 2021 | ||
生化危機:啟示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リベレーションズ Resident Evil: Revelations |
生化危機:啟示 | 2012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リベレーションズ 2 Resident Evil: Revelations 2 |
生化危機:啟示2 | 2015 | ||
重製版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Resident Evil |
生化危機 | 2002 | 一代的重製版,追加了關於洋館設計師一家的相關劇情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HDリマスター Resident Evil HD Remaster |
生化危機 HD復刻版 | 2015 | 一代重製版在新世代主機的移植版 | |
バイオハザード0 HDリマスター Resident Evil Zero HD Remaster |
生化危機0 HD復刻版 | 2016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RE:2 Resident Evil 2 |
生化危機2 重製版 | 2019 | 使用RE引擎重新製作的二代,與原版相比可說是砍掉重練的程度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RE:3 Resident Evil 3 |
生化危機3 重製版 | 2020 | ||
バイオハザード RE:4 Resident Evil 4 |
生化危機4 重製版 | 2023 |
雷神之鎚
- 與《德軍總部》&《毀滅戰士》系列同為id Software開發。
- 引入了全新遊戲引擎「雷神之鎚引擎(Quake engine)」,使得人物場景不再是2D貼圖而是真正的3D模組,也使FPS遊戲第一次真正進入三維空間。
- 後續Valve的戰慄時空系列也是使用該引擎開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Quake | 雷神之鎚 | 1996 | 首次披露雷神之鎚引擎,讓FPS成為真3D。 | |
Quake II | 雷神之鎚II | 1997 | ||
Quake III Arena | 雷神之鎚III:競技場 | 1999 | 主打PvE或PvP的多人對戰模式,首次披露id Tech 3引擎。 | |
Quake III: Team Arena | 雷神之鎚III:團隊競技場 | 2000 | 上者的資料片,追加新地圖與對戰規則。 | |
Quake 4 | 雷神之鎚4 | 2005 | ||
Enemy Territory: Quake Wars | 雷神之戰:深入敵境 | 2007 | ||
Quake Live | 雷神之鎚Live | 2010 |
影子武士
- 最早是3D Realms開發,GT Interactive Software發行的遊戲。
- 相較於以往的槍械熱兵器,本作主打特色為武士刀與手裡劍等冷兵器的使用。
- 男主角「王洛(Lo Wang)」的設定也是一名受雇於日本黑幫頭目「齊拉大蛇(Orochi Zilla)」的忍者大師。
然而隨著遊戲的進度主角還是能拿到各種槍械當外鄉人或葦名劍聖。
- 後來經過版權轉移後,由Flying Wild Hog重啟作品並發展成系列作,發行方為Gathering of Developers,在人物與劇情設定上也有明顯改變。
- 最大的區別在於舊版扮演大魔王的齊拉在重製版成為了主角好敵手般的存在,在三代甚至與主角聯手阻止巨龍復活。
舊版王洛還是個看起來四五十歲的光頭大叔,新版直接變成年僅二三十歲的嘻哈潮男(雖然還是光頭),三代雖然有頭髮了但莫名其妙的被整成大餅國字臉orz[3]-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Shadow Warrior | 影子武士 | 1997 | ||
Shadow Warrior | 影子武士 | 2013 | 重啟第一作,過去的設定砍掉重練之外,也追加了強化點數等角色扮演的要素。 | |
Shadow Warrior 2 | 影子武士2 | 2016 | 一改前作的章節關卡制,採用了主支線任務導向的沙盒地圖展開。 | |
Shadow Warrior 3 | 影子武士3 | 2021 | 取消沙盒地圖再度回歸章節關卡制,但在途中加入了不少QTE跑酷環節,也因此導致不少前兩作的老玩家有所不滿。 |
黃金眼007
- 由Rare開發,任天堂發行。
- 首次家機獨佔的戰術射擊遊戲,並且也首次引入傷害部位的判定。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GoldenEye 007 | 黃金眼007 | 1997 |
湯姆克蘭西
- 由Ubisoft開發,改編自湯姆·克蘭西的同名小說出版的一系列作品。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虹彩六號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 虹彩六號:除暴戰警隊 | 1998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Rogue Spear | 虹彩六號:精兵悍將 | 1999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Take-Down – Missions in Korea | 虹彩六號:朝鮮任務 | 2001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3: Raven Shield | 虹彩六號3:鷲之盾 | 2003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3: Athena Sword | 虹彩六號3:雅典娜之劍 | 2003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Lockdown | 虹彩六號:禁錮法則 | 2006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Critical Hour | 虹彩六號:關鍵時刻 | 2006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Vegas | 虹彩六號:拉斯維加斯 | 2006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Vegas 2 | 虹彩六號:拉斯維加斯2 | 2008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 2015 |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Extraction | 虹彩六號:撤離禁區 | 2022 | ||
火線獵殺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 火線獵殺 | 2001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Desert Siege | 火線獵殺:荒漠危城 | 2002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Island Thunder | 火線獵殺:古巴風雲 | 2003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Jungle Storm | 火線獵殺:叢林風暴 | 2004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2 | 火線獵殺2 | 2004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2: Summit Strike | 火線獵殺2:絕頂衝擊 | 2005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Advanced Warfighter | 火線獵殺:先進戰士 | 2006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Advanced Warfighter 2 | 火線獵殺:先進戰士2 | 2007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Shadow Wars | 火線獵殺:暗影戰爭 | 2011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Future Soldier | 火線獵殺:未來戰士 | 2012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Phantoms | 火線獵殺:魅影 | 2012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Wildlands | 火線獵殺:野境 | 2017 | ||
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 | 火線獵殺:絕境 | 2019 | ||
縱橫諜海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 縱橫諜海 | 2002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Team Stealth Action | 縱橫諜海:隊伍秘密行動 | 2003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Pandora Tomorrow | 縱橫諜海:潘朵拉計劃 | 2004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Chaos Theory | 縱橫諜海:混沌理論 | 2005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Essentials | 縱橫諜海:間諜本色 | 2006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Double Agent | 縱橫諜海:雙重間諜 | 2006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Conviction | 縱橫諜海:斷罪 | 2010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3D | 縱橫諜海:3D | 2011 | ||
Tom Clancy's Splinter Cell: blacklist | 縱橫諜海:黑名單 | 2013 | ||
全境封鎖 | ||||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 全境封鎖 | 2016 | ||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 全境封鎖2 | 2019 |
戰慄時空
- 由Valve開發,包含主系列以及一大堆旁枝系列
,然而不管是主支系列就是死活不出三代。- 這可能是因為Valve有著戰慄時空系列只要出本家正統續作就必須包含至少一項最新技術展示的包袱,由於暫時想不出要在三代放入什麼突破性的更新內容,只好先擱著了。
- Valve早期作品在台灣是由松崗代理引進,但松崗2010年後退出代理業務後在台灣就沒有代理商了。
- 主系列的主角為物理學家「高登·弗里曼(Gordon Freeman)」,因為所屬實驗室「黑色高地(Black Mesa)」的傳送實驗導致外星怪物入侵地球,身為倖存者的高登只好展開逃亡劇。
- 也因為高登的物理學家身分,其代表武器的鐵橇也被賦予了「物理學聖劍」的別名。
- 後來有開發團隊Crowbar Collective在取得Valve授權後開發了標題《黑色高地(Black Mesa)》的初代重製版。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戰慄時空 | ||||
Half-Life | 戰慄時空 | 1998 |
| |
Half-Life: Opposing Force | 戰慄時空:正面交鋒 | 1999 | 資料片,劇情時間軸與本篇同步進行,由第三方團隊製作並交由V社發行。主角為事故發生後,奉命前往黑色高地執行封口任務的陸戰隊特種部隊HECU成員薛佛下士(Cpl. Shephard)。 | 有玩家團隊自行以Source引擎製作重製版《Operation: Black Mesa》,仍在開發當中。 |
Half-Life: Blue Shift | 戰慄時空:關鍵時刻 | 2001 | 資料片,劇情時間軸與(ry。主角為高登的好友, |
有玩家團隊自行以Source引擎製作重製版《Guard Duty》,仍在開發當中。 |
Half-Life: Decay | 戰慄時空:衰變 | 2001 | 資料片,劇(ry。主角為研究助理Gina Cross與Colette Green。 | 系列作首創雙主角合作通關模式。PS2 獨占作品,官方雖有移植PC的計畫但隨後取消,多年後才由社群團隊以模組的方式移植到PC上。 |
Half-Life: Source | 戰慄時空:次世代 | 2004 | 以Source引擎重製本篇的作品,但移植內容真的如字面上僅有「套用」Source引擎的物理效果,其餘如貼圖紋理或模型精細度幾乎都照搬無印一代,沒誠意到有如詐欺的一作。本節標題提及的 Black Mesa 才真正有重製版的樣子。 | |
Half-Life 2 | 戰慄時空2 | 2004 | 正統續作,劇情敘述因一代實驗所開啟的時空裂縫,引起了龐大外星帝國—合成人帝國(The Combine) 的大舉入侵,高登被視為反抗象徵並將帶領人類殘部進行反攻。 |
|
Half-Life 2: Deathmatch | 戰慄時空2:死鬥模式 | 2004 | PVP模式,精華在於重力槍大戰。 |
|
Half-Life 2: Lost Coast | 戰慄時空2:消失的海岸線 | 2005 | 純技術展示作,可視為平行世界外傳。劇情敘述高登如何解放一個被合成人佔領控制的小漁村。 | Valve於該年度在Source引擎中加入HDR技術,因此關卡流程中有許多明暗交替的場景,模擬呈現人眼在遭逢光線變化時對環境明暗度的感知情形。 |
Half-Life 2: Episode One | 戰慄時空2:首部曲 | 2006 | 二代資料片,劇情直接承接二代結尾,敘述高登與女主艾莉斯如何在合成人總部爆炸並摧毀城市前逃出生天。 | 本作加強了艾莉斯的AI |
Half-Life 2: Episode Two | 戰慄時空2:二部曲 | 2007 | 二代資料片,劇情直接承接首部曲結尾,敘述高登與艾莉斯逃出城市後前往一大型反抗軍基地,協助進行將地球上的合成人孤立並阻止它們求援的行動。 |
|
Half-Life: Alyx | 戰慄時空:艾莉克絲 | 2020 |
|
|
絕對武力 | ||||
Half-Life: Counter-Strike | 戰慄時空:絕對武力 | 1999 | 最初作為戰慄時空的模組推出,以現實世界反恐作戰為主題的背景在當時科幻主題天下的FPS界一枝獨秀。目前最終更新版本為 1.6。 | |
Counter-Strike: Condition Zero | 絕對武力:一觸即發 | 2004 | 以CS 1.6為基礎的加強版,畫質提昇,單機部份導入類似虹彩六號的副本模式(徵召電腦隊員在不同的地圖對抗歹徒,每張地圖都有額外任務目標)。隨後以本作為基礎推出了純單機劇情模式《一觸即發:刪除片段(Condition Zero: Deleted Scenes)》,但整體表現沒有同期的榮譽勳章和決勝時刻亮眼。 | |
Counter-Strike: Source | 絕對武力:次世代 | 2005 | 套用Source引擎的CS, |
|
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 | 絕對武力:全球攻勢 | 2012 | 原先作為Xbox無印版的獨占作品,但不久後官方便移植回PC。此作開始奠定CS專心往電競方向發展的路線 |
|
Counter-Strike 2 | 絕對武力2 | 2023 | CSGO的Source 2升級版,預計於2023 Q3進行升級。 | |
絕地要塞 | ||||
Team Fortress Classic | 絕地要塞 | 1999 | PVP模組,玩家從九種專精不同領域的特工擇一扮演,分為兩隊進行對戰並達成各自的任務目標。 | |
Team Fortress 2 | 絕地要塞2 | 2007 | 與前作不同,本作採用了歐美卡通風格;但核心玩法基本上差異不大。 | 目前為GMOD及SFM圈之間最人氣的FPS作品 原為付費,後來改為基本免費遊玩 |
決勝之日 | ||||
Day of Defeat | 決勝之日 | 2003 | PVP模組,二戰主題。 | |
Day of Defeat: Source | 決勝之日:次世代 | 2005 | ||
傳送門 | ||||
Portal | 傳送門 | 2007 | 單機劇情遊戲。玩家扮演光圈科學公司(Aperture Science) 的實驗對象雀兒(Chell),利用手中的傳送門槍設置兩道互通的傳送門,解開一連串測試實驗室中的謎題。 | 解謎過程多數會運用到許多物理常識:慣性、動量、重力加速度、拋物線、入射角反射角等。 |
Portal 2 | 傳送門2 | 2011 | 正統續作,劇情承接一代。除進行實驗外,Chell也要一邊留意如何離開實驗設施。 | 較前作加入更多實驗機關,並大幅拓展了Portal的劇情世界觀。此外也加入了雙人合作模式,可以與另一名玩家一同利用最多兩組的成對傳送門連線解謎闖關。 |
The Lab | 實驗室 | 2016 | VR作品,內含許多小品遊戲,偏技術展示作,可以當作VR入門教學軟體。因遊戲背景套用光圈科學世界觀而歸類於此(下二作同)。 | |
Aperture Hand Lab | 光圈人手實驗室 | 2019 | VR作品,內容著重在VR手把的手指追蹤操作,偏 Valve Index 的硬體展示作。 | |
Aperture Desk Job | 光圈科學檢驗員 | 2022 | 著重在Steam Deck主機的操作,偏硬體展示作。 | |
惡靈勢力 | ||||
Left 4 Dead | 惡靈勢力 | 2008 | 殭屍末日主題,敘述在殭屍病毒感染異變末世下,四名具有免疫體質的倖存者逃離重重殭屍海尋找庇護或逃出生天。 | 遊戲創意發想源自開發團隊打了幾場3人對十幾隻小刀限定BOT的CS PK場(無誤)。 |
Left 4 Dead 2 | 惡靈勢力2 | 2009 | 正統續作,劇情承接一代的兩週後,主角更換為另一個四人組。 | 由於僅新增戰役地圖、倖存者角色、幾項武器與幾種新感染者外,本作內容幾乎可說是只有資料片程度而已 |
榮譽勳章
- 由Danger Close開發(初代為DreamWorks),Electronic Arts發行。
- 系列概念起源是史蒂芬·史匹柏在執導其代表作《搶救雷恩大兵》時構思出來的,也因此系列多以二戰為背景主題。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Medal of Honor | 榮譽勳章 | 1999 | ||
Medal of Honor: Underground | 榮譽勳章:地下戰場 | 2000 | ||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 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 | 2003 | ||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Spearhead | 榮譽勳章:諾曼第大空降 | 2002 | ||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Breakthrough | 榮譽勳章:突出重圍 | 2003 | ||
Medal of Honor: Frontline | 榮譽勳章:前線 | 2002 | ||
Medal of Honor: Rising Sun | 榮譽勳章:昇陽 | 2003 | ||
Medal of Honor: Infiltrator | 榮譽勳章:滲入者 | 2003 | ||
Medal of Honor: Pacific Assault | 榮譽勳章:太平洋之戰 | 2004 | ||
Medal of Honor: European Assault | 榮譽勳章:血戰歐洲 | 2005 | ||
Medal of Honor: Heroes | 榮譽勳章:鐵膽英豪 | 2006 | ||
Medal of Honor: Vanguard | 榮譽勳章:先鋒部隊 | 2007 | ||
Medal of Honor: Airborne | 榮譽勳章:空降神兵 | 2007 | ||
Medal of Honor: Heroes 2 | 榮譽勳章:鐵膽英豪2 | 2007 | ||
Medal of Honor | 榮譽勳章 | 2010 | 系列重啟作,主題從二戰改為現代中東戰爭,並讓戰地風雲系列的製作組Digital Illusions CE參與製作。 | |
Medal of Honor: Warfighter | 榮譽勳章:鐵血悍將 | 2012 | ||
Medal of Honor: Above and Beyond | 榮譽勳章:超越巔峰 | 2020 |
駭客入侵
- 由Ion Storm開發,Eidos Montréal發行。
- 主打賽博龐克&反烏托邦的風格,並結合了角色扮演要素。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Deus Ex | 駭客入侵 | 2000 | ||
Deus Ex: Invisible War | 駭客入侵:隱形戰爭 | 2003 | ||
Deus Ex: Human Revolution | 駭客入侵:人類革命 | 2011 | ||
Deus Ex: The Fall | 駭客入侵:隕落 | 2013 | ||
Deus Ex: Mankind Divided | 駭客入侵:人類分裂 | 2015 |
重裝武力
- 由Croteam開發,Devolver Digital發行。
- 主角為超級士兵「山姆·史東(Sam Stone)」,描寫其從未來穿越時空與邪惡侵略者「瘋牛(Mental)」之間爆發一連串的血戰。
- 系列皆以大量重火器與足以塞滿地圖的敵軍海為特色
,某種意義上是FPS界的無双ゲー。 自爆兵「Kamikaze」: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本篇 | ||||
Serious Sam: The First Encounter | 重裝武力:首度出擊 | 2001 | ||
Serious Sam: The Second Encounter | 重裝武力:二度出擊 | 2001 | ||
Serious Sam: Next Encounter | 重裝武力:再度出擊 | 2004 | ||
Serious Sam II | 重裝武力II | 2005 | ||
Serious Sam 3: BFE | 重裝武力3:BFE | 2011 | ||
Serious Sam: Legend of the Beast | 重裝武力:野獸傳奇 | 2012 | ||
Serious Sam 3: Jewel of the Nile | 重裝武力3:尼羅河寶藏 | 2012 | ||
Serious Sam 4 | 重裝武力4 | 2020 | ||
Serious Sam: Siberian Mayhem | 重裝武力:西伯利亞大騷亂 | 2022 | ||
衍生 | ||||
Serious Sam Advance | 重裝武力GBA | 2004 | ||
Serious Sam Double D | 重裝武力:雙重D | 2011 | 橫軸動作射擊類型,主打武器組合。 | |
Serious Sam: Kamikaze Attack! | 重裝武力:神風特攻 | 2011 | 主角為本篇登場的敵方自爆兵Kamikaze,需操控他躲避障礙將山姆轟炸。 | |
Serious Sam: The Random Encounter | 重裝武力:隨機遭遇 | 2011 | ||
Serious Sam: The Greek Encounter | 重裝武力:出擊希臘 | 2012 | ||
Serious Sam's Bogus Detour | 重裝武力:偽裝繞行 | 2017 | ||
I Hate Running Backwards | 我討厭往後跑 | 2018 | ||
Serious Sam: Tormental | 重裝武力:心神折磨 | 2022 |
武裝突襲
- 由Bohemia Interactive Studio開發。
- 系列最大的特色是對於模擬戰場地貌環境的真實性,因此與其說是槍戰遊戲,更加接近「戰爭模擬遊戲」。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ARMA: Cold War Assault | 冷戰突襲 | 2001 | ||
ARMA: Armed Assault | 武裝突襲 | 2006 | ||
ARMA 2 | 武裝突襲2 | 2009 | ||
ARMA 3 | 武裝突襲3 | 2013 |
最後一戰
- 由Bungie開發,Microsoft發行。
- 主打科幻宇宙題材,描寫斯巴達戰士「士官長約翰-117("Master Chief" John-117)」對抗企圖征服宇宙的星盟軍團。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Halo: Combat Evolved | 最後一戰:戰鬥進化 | 2001 | ||
Halo 2 | 最後一戰2 | 2004 | ||
Halo 3 | 最後一戰3 | 2007 | ||
Halo 3: ODST | 最後一戰3:ODST | 2009 | ||
Halo: Reach | 最後一戰:瑞曲之戰 | 2010 | ||
Halo 4 | 最後一戰4 | 2012 | ||
Halo 5: Guardians | 最後一戰5:守護者 | 2015 | ||
Halo Infinite | 最後一戰:無限 | 2021 |
戰地風雲
- 由Digital Illusions CE開發,Electronic Arts發行。
- 主打戰爭題材與多種載具的使用,與主打二戰的《榮譽勳章》相比更加多元,除二戰外一戰跟越戰,甚至架空戰役都有拿來當作題材。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Battlefield 1942 | 戰地風雲1942 | 2002 | ||
Battlefield: Vietnam | 戰地風雲:越南 | 2004 | ||
Battlefield 2 | 戰地風雲2 | 2005 | ||
Battlefield 2: Modern Combat | 戰地風雲2:現代戰爭 | 2005 | ||
Battlefield 2142 | 戰地風雲2142 | 2006 | ||
Battlefield: Bad Company | 戰地風雲:惡名昭彰 | 2008 | ||
Battlefield: Heroes | 戰地風雲:英雄 | 2009 | ||
Battlefield 1943 | 戰地風雲1943 | 2009 | ||
Battlefield:Bad Company 2 | 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 | 2010 | ||
Battlefield 3 | 戰地風雲3 | 2011 | ||
Battlefield 4 | 戰地風雲4 | 2013 | ||
Battlefield Hardline | 戰地風雲:強硬路線 | 2015 | 系列首次以武裝匪徒與特警組的駁火而非國際戰爭為主題的作品。 | |
Battlefield 1 | 戰地風雲1 | 2016 | 主題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標題的1也是代表「一戰」而非「一代」。 | |
Battlefield V | 戰地風雲5 | 2018 | 繼1943後睽違九年再度回歸二戰主題。 | |
Battlefield 2042 | 戰地風雲2042 | 2021 |
地球防衛軍
- 由SANDLOT開發,D3PUBLISHER發行。
- 最早為D3PUBLISHER出品SIMPLE系列(又名為THE系列)的兩部作品,三代起獨立成為一個系列。
- SIMPLE系列遊戲的特徵幾乎都是以售價與成本皆低的小品遊戲為中心,藉此達成薄利多銷的作用。
- 主打巨大怪獸與機械的特攝片風格,迄今為止也是極為稀少的純日廠TPS。
- 玩家可以扮演
最沒特色的遊騎兵(陸戦兵/レンジャー)&系列看板娘兼玻璃大砲的飛行兵(ペイルウイング/ウイングダイバー)&武裝全是誘導屬性的空襲管制兵(エアレイド/エアレイダー)&重裝兵(フェンサー)等四種兵種和襲擊城市的巨大怪物戰鬥。 - 作品列表
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THE 地球防衛軍 Monster Attack |
2003 | SIMPLE系列第31作 | |
THE 地球防衛軍2 Global Defense Force |
2005 | SIMPLE系列第81作 | |
地球防衛軍3 Earth Defense Force 2017 |
2006 | ||
地球防衛軍4 Earth Defense Force 2025 |
2013 | ||
地球防衛軍5 Earth Defense Force 5 |
2017 | ||
地球防衛軍:鋼鐵暴雨 Earth Defense Force: Iron Rain |
2019 | ||
デジボク地球防衛軍 數位方塊地球防衛軍 Earth Defense Force: World Brothers |
2019 | ||
地球防衛軍6 Earth Defense Force 6 |
2022 |
決勝時刻
- 由Infinity Ward與Treyarch等工作室開發,Activision Publishing發行。
- 與《戰地風雲》分庭抗禮般的同樣主打各種歷史或架空戰爭,依照時代背景可以分成數個主要系列。
- 二戰系列: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玩家分別扮演同盟國陣營
雅爾達鐵三角美國&英國&蘇聯的士兵在各地的戰場對抗軸心國。 - 現代戰爭系列:以二十一世紀為舞台,描寫美軍特殊部隊「141特遣隊」與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同心圈」之間爆發的一連串戰鬥。
- 黑色行動系列:時間橫跨二戰&冷戰以至近未來,描寫美國海軍陸戰隊與中央情報局的暗中活躍。
- 二戰系列: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玩家分別扮演同盟國陣營
- 與《戰地風雲》主打多人對戰相比,《決勝時刻》除了也有多人對戰之外還有著劇情豐富的單人戰役模式以及偏塔防風格的喪屍模式。
- 從無印二代到最新作現代戰爭II為止基本上維持一年出一部作品的高產量。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二戰系列 | ||||
Call of Duty | 決勝時刻 | 2003 | ||
Call of Duty 2 | 決勝時刻2 | 2005 | ||
Call of Duty 3 | 決勝時刻3 | 2006 | 僅在主機推出,並無推出PC版本 | |
Call of Duty: WWII | 決勝時刻:二戰 | 2017 | 繼戰爭世界後睽違九年再度回歸二戰主題。 |
|
Call of Duty: Vanguard | 決勝時刻:先鋒 | 2021 | ||
現代戰爭系列 | ||||
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 2007 | ||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2 | 2009 | ||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3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3 | 2011 | ||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Remastered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重製版 | 2016 | 四代的重製版,與無盡戰爭合併發售。 | |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 | 2019 | ||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II |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 | 2022 | ||
黑色行動系列 | ||||
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 決勝時刻:戰爭世界 | 2008 | 黑色行動故事線的前傳,背景為二戰。 首次出現喪屍模式。 |
|
Call of Duty: Black Ops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 | 2010 | ||
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II | 2012 | ||
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III | 2015 | ||
Call of Duty: Black Ops 4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4 | 2018 | 少數無劇情戰役的系列作,取而代之的是生存模式「黑色戰域(BLACKOUT)」。 | |
Call of Duty: Black Ops Cold War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 | 2020 | ||
獨立作品 | ||||
Call of Duty: Ghosts | 決勝時刻:魅影 | 2013 | ||
Call of Duty: Advanced Warfare | 決勝時刻:先進戰爭 | 2014 | ||
Call of Duty: Infinite Warfare | 決勝時刻:無盡戰爭 | 2016 | 首次採用科幻風格的宇宙戰爭為主題。 | 因為變革過大加上動視的謎之銷售策略[6]還有隔壁《戰地風雲1》的崛起導致發售前不被看好,直到發售後才逐漸被平反。 |
極地戰嚎
- 由Crytek開發,Ubisoft發行。
- 系列皆已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展開,並主打開放世界般的大地圖與自由度。
- 而從三代起更著重於反派的描寫,甚至產生反派比主角還有人氣的情形,或著說反派才是推進劇情的第一要角甚至真主角一點也不為過。
同樣也從三代起數字作的封面都是反派壓著主角強佔C位的構圖,給沒玩過的看構圖鐵定會搞錯主角。到了六代甚至推出反派組合包讓玩家扮演三到五代的反派反殺主角團。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Far Cry | 極地戰嚎 | 2004 | 舞台為南太平洋的島嶼,描寫受雇於記者瓦萊麗·康斯坦丁(Valerie Constantine)的退役士兵傑克·卡弗(Jack Carver)為了拯救雇主而與傭兵部隊周旋。 | |
Far Cry 2 | 極地戰嚎2 | 2008 | 舞台為陷入內戰的中非,描寫身為傭兵的主角(可以從九人中自選一人)潛入戰地討伐操控內戰的神秘軍火商「豺狼(The Jackal)」 | |
Far Cry 3 | 極地戰嚎3 | 2012 | 舞台為印度洋周邊的島嶼,描寫傑森·布羅迪(Jason Brody)為從殘忍的海盜頭目范斯·蒙特奈葛(Vaas Montenegro)的魔掌中救出親友而被迫踏上修羅之道。 | |
Far Cry 3: Blood Dragon | 極地戰嚎3:血龍 | 2013 | 舞台為核戰爆發後的架空世界,描寫半生化戰士雷克斯·寇特(Rex Colt)的冒險。 | |
Far Cry 4 | 極地戰嚎4 | 2014 | 舞台為喜馬拉雅山的虛構王國「凱拉特(Kyrat)」,描寫王國出身的青年阿傑·蓋勒(Ajay Ghale)陷入時任國王蒲甘·明(Pagan Min)率領的王國軍與反抗軍黃金之路(Golden Path)的內戰。 | |
Far Cry Primal | 極地戰嚎:野蠻紀源 | 2016 | 舞台為史前時代,描寫溫迦族人的倖存者塔卡(Takkar)在來自野生動物與食人族的多重威脅下復興已經近乎滅絕的部落。 | |
Far Cry 5 | 極地戰嚎5 | 2018 | 舞台為美國蒙大拿州,描寫聯邦警察對抗由「聖父」約瑟夫·席德(Joseph Seed)一家領導的邪教組織。 | |
Far Cry New Dawn | 極地戰嚎:破曉 | 2019 | 舞台為五代的十七年後,描寫在倖存者在核戰毀滅的世界求生。 | |
Far Cry 6 | 極地戰嚎6 | 2021 | 舞台為加勒比海的虛構島國「亞拉(Yara)」,描寫丹尼·羅哈斯(Dani Rojas)加入革命組織試圖推翻鐵血總統安東·卡斯蒂略(Antón Castillo)。 |
殺戮地帶
- 由Guerrilla Games開發,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發行。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KILLZONE | 殺戮地帶 | 2004 | ||
KILLZONE: Liberation | 殺戮地帶:解放 | 2006 | ||
KILLZONE 2 | 殺戮地帶2 | 2009 | ||
KILLZONE 3 | 殺戮地帶3 | 2011 | ||
KILLZONE: Mercenary | 殺戮地帶:傭兵 | 2013 | ||
KILLZONE SHADOW FALL | 殺戮地帶:暗影墜落 | 2013 |
榮耀戰場
- 由Gearbox開發,Ubisoft發行。
- 根據影劇《諾曼第大空降》改編而成。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Brothers in Arms: Road to Hill 30 | 榮耀戰場:前進30高地 | 2005 | ||
Brothers in Arms: Earned in Blood | 榮耀戰場:浴血奮戰 | 2005 | ||
Brothers in Arms: Hell's Highway | 榮耀戰場:地獄棧道 | 2008 |
狙擊精英
- 由Rebellion開發。
- 以二戰為舞台,描寫同盟國狙擊手「卡爾·費爾伯恩(Karl Fairburne)」在各大戰場對抗納粹的經歷。
- 也因為主打狙擊的緣故,系列都相當強調狙擊槍的彈道,以及狙殺成功時的X光特寫。
在較新的作品還會在DLC推出專門暗殺希特勒的地圖,玩家可以像某光頭殺手一樣用各種奇妙的方式幹掉宅希。
- 二代另有資料片《殭屍部隊》系列,描寫希特勒投入了不分敵我的納粹殭屍部隊。
- 其規模之大幾乎要把同盟國瓦解,殘存的同盟國&蘇聯&反對希特勒的德軍便組成對殭屍部隊,並以卡爾為首的四名戰士對納粹殭屍展開反攻。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狙擊精英 | ||||
Sniper Elite | 狙擊精英 | 2005 | ||
Sniper Elite V2 | 狙擊精英V2 | 2012 | 首出X光擊殺特寫。 | |
Sniper Elite III | 狙擊精英III | 2014 | ||
Sniper Elite 4 | 狙擊精英4 | 2017 | ||
Sniper Elite 5 | 狙擊精英5 | 2022 | ||
殭屍部隊 | ||||
Nazi Zombie Army | 納粹殭屍部隊 | 2013 | ||
Nazi Zombie Army 2 | 納粹殭屍部隊2 | 2013 | ||
Zombie Army Trilogy | 殭屍部隊三部曲 | 2015 | 前兩作的重製版,並追加新關卡與《惡靈勢力》的角色。 | |
Zombie Army 4: Dead War | 殭屍部隊4:死亡戰爭 | 2020 |
紅色管絃樂隊
- 由Tripwire Interactive開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紅色管絃樂隊 | ||||
Red Orchestra: Ostfront 41-45 | 紅色管絃樂隊:浴血東線戰場 | 2006 | ||
Red Orchestra 2: Heroes of Stalingrad | 紅色管絃樂隊2:史達林格勒英雄 | 2011 | ||
風起雲湧 | ||||
Rising Storm | 風起雲湧 | 2013 | 《紅色管絃樂隊2》的MOD,主題從史達林格勒變更為太平洋戰爭 | |
Rising Storm 2: Vietnam | 風起雲湧2:越戰 | 2017 |
狂野西部
- 由Techland開發。
- 主打西部開拓時代的大小戰爭,主角的標準武器也不是現代的自動手槍而是左輪手槍。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Call of Juarez | 狂野西部 | 2006 | 主角為被誣陷殺死繼父而逃亡的青年比利·坎德爾(Billy Candle)與追捕他的槍手雷伊·麥考爾(Ray McCall) | |
Call of Juarez: Bound in Blood | 狂野西部:血之羈絆 | 2009 | 主題為美國南北戰爭,主角為青年時期的雷伊與他的弟弟湯瑪士·麥考爾(Thomas McCall)。 | |
Call of Juarez: The Cartel | 狂野西部:毒梟 | 2011 | 唯一一代採用現代黑手黨主題的作品,但也因此在系列中得到了很微妙的評價 | |
Call of Juarez: Gunslinger | 狂野西部:槍神 | 2013 | 主題再度回歸美國大西部,描寫年邁的賞金獵人塞拉斯·格里夫斯(Silas Greaves)講述自己過去的經歷。 |
生化奇兵
- 由2K工作室開發。
- 以二十世紀的虛構城市為舞台,描寫誤入城市的主角和發狂市民之間的戰鬥與逃亡劇。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BioShock | 生化奇兵 | 2007 | ||
BioShock 2 | 生化奇兵2 | 2010 | ||
BioShock Infinite | 生化奇兵:無限之城 | 2013 |
末日之戰
- 由Crytek開發,Electronic Arts發行。
- 描寫裝備生化奈米服裝的美軍士兵和外星種族Ceph展開戰鬥。
- 每一代的主角都不是同一人,但都與代號「先知(Prophet)」的超級士兵脫離不了關係。
- 一代主角:先知率領暴龍小隊的隊員;二代主角:被先知選上披上他的戰衣上陣的士兵;三代主角:先知自己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Crysis | 末日之戰 | 2007 | ||
Crysis Warhead | 末日之戰:獵殺悍將 | 2008 | ||
Crysis 2 | 末日之戰2 | 2011 | ||
Crysis 3 | 末日之戰3 | 2013 |
狙擊之王
- 由CI Games開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Sniper: Art of Victor | 狙擊之王:勝利的藝術 | 2008 | ||
Sniper: Ghost Warrior | 狙擊之王:幽靈戰士 | 2010 | ||
Sniper: Ghost Warrior 2 | 狙擊之王:幽靈戰士2 | 2013 | ||
Sniper Ghost Warrior 3 | 狙擊之王:幽靈戰士3 | 2017 | ||
Sniper Ghost Warrior Contracts | 狙擊之王:幽靈戰士契約 | 2019 | ||
Sniper Ghost Warrior Contracts 2 | 狙擊之王:幽靈戰士契約2 | 2021 |
絕命異次元
- 由Visceral Games開發,Electronic Arts發行。
- 主打科幻與恐怖驚悚風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Dead Space | 絕命異次元 | 2008 | ||
Dead Space: Extraction | 絕命異次元:逃亡 | 2009 | ||
Dead Space Ignition | 絕命異次元:點火 | 2010 | ||
Dead Space 2 | 絕命異次元2 | 2011 | ||
Dead Space 3 | 絕命異次元3 | 2013 | ||
Dead Space (remake) | 絕命異次元(重製版) | 2023 |
殺戮空間
- 由Tripwire Interactive開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Killing Floor | 殺戮空間 | 2009 | ||
Killing Floor 2 | 殺戮空間2 | 2015 |
邊緣禁地
- 由Gearbox開發,2K發行。
- 以近乎瘋狂麥斯般的異星拓荒為世界觀,除了槍戰外還有包含等級成長等RPG要素。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Borderlands | 邊緣禁地 | 2009 | ||
Borderlands 2 | 邊緣禁地2 | 2012 | ||
Borderlands: The Pre-Sequel | 邊緣禁地:前傳 | 2014 | ||
Borderlands 3 | 邊緣禁地3 | 2019 |
戰慄深隧
- 由4A Games開發,Deep Silver發行。
- 改編自迪米崔·格魯克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描寫核戰爆發後,青年「阿爾喬姆(Артём)」與同伴離開地鐵被捲入各方勢力糾紛的冒險。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Metro 2033 | 戰慄深隧 | 2010 | ||
Metro: Last Light | 戰慄深隧:最後曙光 | 2013 | ||
Metro Exodus | 戰慄深隧:流亡 | 2019 |
狂彈風暴
- 由Epic Games旗下子公司People Can Fly開發,Electronic Arts發行。
- 主打各種擊殺手段已獲得較高的改造分數。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Bulletstorm | 狂彈風暴 | 2011 | ||
Bulletstorm: Full Clip Edition | 狂彈風暴:完整重製版 | 2017 | 重製版,追加毀滅公爵的DLC。 |
死亡之島
- 由Techland開發,Deep Silver發行。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Dead Island | 死亡之島 | 2011 | ||
Dead Island: Riptide | 死亡之島:激流 | 2013 | ||
Dead Island 2 | 死亡之島2 | 2023 |
狂怒煉獄
- 由id Software開發,id Tech引擎的技術演示遊戲。
- 主打廢土末日與開放世界風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Rage | 狂怒煉獄 | 2011 | 首次披露id Tech 5引擎。 | |
Rage 2 | 狂怒煉獄2 | 2019 | 與《 |
劫薪日
- 由Overkill Software開發,505 Games發行。
- 主打
唯一死罪多人合作的劫火結夥搶劫,在起事前須先進行地形探勘,規畫好路線後戴上面具展開行動。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PAYDAY: The Heist | 劫薪日 | 2011 | ||
PAYDAY 2 | 劫薪日2 | 2013 | ||
PAYDAY 3 | 劫薪日3 | 2023 |
垂死之光
- 由Techland開發,Warner Bros.發行。
- 與同公司作品《死亡之島》同樣注重武器製作,同時又追加了跑酷等動作要素。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Dying Light | 垂死之光 | 2015 | ||
Dying Light: The Following | 垂死之光:信徒 | 2016 | ||
Dying Light 2 Stay Human | 垂死之光2:堅守人性 | 2022 |
斯普拉遁
- 由任天堂開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スプラトゥーン | 斯普拉遁1 | 2015 | ||
スプラトゥーン2 | 斯普拉遁2 | 2017 | ||
スプラトゥーン3 | 斯普拉遁3 | 2022 |
鬥陣特攻
- 由Blizzard Entertainment開發,詳見Overwatch條目。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Overwatch | 鬥陣特攻 | 2016 | ||
Overwatch 2 | 鬥陣特攻2 | 2022 |
Apex英雄
- 由Respawn Entertainment開發,Electronic Arts發行。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Apex Legends | Apex英雄 | 2019 |
世界大戰Z
- 由Saber Interactive開發。
- 以世界各地為舞台,主打類似《惡靈勢力》般四人合作的打殭屍遊戲。
- 最大的特色是如同《死亡復甦》般超大量出現的殭屍,以及影響能力與攜帶裝備的職業分工。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World War Z | 世界大戰Z | 2019 | ||
World War Z: Aftermath | 世界大戰Z:劫後餘生 | 2021 | 上者的資料片,追加新角色&地圖&規則之外,還追加切換TPS與FPS的功能。 |
特戰英豪
- 由Riot Games開發。
-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Valorant | 特戰英豪 | 2020 |
喋血復仇
- 由開發《惡靈勢力》的Turtle Rock Studios開發。
- 除了類似惡靈勢力的四人組團之外,還追加了Roguelite的卡牌系統,每次進入遊戲都會出現不同卡牌的效果。
雖然一度被認為是《惡靈勢力》的精神續作,然而因為遊戲平衡度等問題引起玩家和營運方的矛盾,最終慘遭營運方放生。- 作品列表
原標題 | 通用翻譯標題 | 上市年份 | 說明 | 備註 |
---|---|---|---|---|
Back 4 Blood | 喋血復仇 | 2021 |
相關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 ↑ 官方最早設定為《德軍總部》系列主角Blazkowicz的子孫,但隨著雙方系列各自重啟後二者血統的聯繫等設定也被去除了。
- ↑ 比方說一開始在廁所馬桶可以撿起一坨大便,在正式出擊前還能隨便亂扔之外大便,扔過已經留下痕跡的大便還能撿起來繼續再扔
如此操作足以讓提倡質量守恆的拉瓦節氣到把頭接回來,甚至還能將戰略會議的白板用板擦擦光上面內容後丟大便上去,或著讓旁邊等待公爵的小兵也當一回老八吃粑粑(無誤)。 - ↑ 實際上是二三代的演員更換所致,可能是為了讓王洛的形象更像亞洲人的關係,三代王洛的演員從Jason Liebrecht變更成了亞裔的Mike Moh
,可是找韓裔演華裔不怕中國人翻桌嗎。 - ↑ 原標題為Black Mesa Source,但V社因某些原因
八成是因為做出了HL:S這破玩意結果拉不下臉不願承認或收購本作成為官方重製版,因此希望團隊不要在作品內加入任何與V社本家產品有關的字眼。不過V社也提出若遵守這個條件就允許開發團隊以此作品營利販售。 - ↑
舉兩個筆者覺得最廢到笑的例子:
Fire in the hole! → 炸了這個洞! (正確應為「小心爆炸」之類的詞語)
Adrenaline shot here! → 我要爆發了!(正確應為「這裡有腎上腺素針劑!」) - ↑ 將本作與四代重製版發售,導致不少老玩家不滿並在本作預告片洗負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