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騎士系列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
現時Reko Wiki可能會出現連線不穩的情況,如有相關問題發生可以留意Discord群組。 |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
假面騎士(仮面ライダー)系列
簡介
- 改編自石ノ森章太郎的漫畫作品,由東映在1971年起所製作的特攝劇集
- 港譯「幪面超人」,在「假面騎士」的稱呼出現前一直是華文圈泛用的稱呼,至今港譯流傳下來的一套譯名仍在華文圈中流行
- 一般在特攝圈中習慣性簡稱為「騎士」,香港/中國大陸則是取「ライダー」的諧音為「拉打/来打」
- 與超人力霸王系列、超級戰隊系列並稱日本特攝御三家,也是日本特攝四大類型片[1] 中的其中三座高峰
- 而與同是國民級番組的另外兩棚相比有不少出演騎士的演員在之後成名,因而成為日本演員著名的登龍門:例如小田切讓、佐藤健、菅田將暉、福士蒼汰、竹内涼真等
- 原因之一是假面騎士番組一般都是年番,有著整整一年的時間讓演員磨練演技與出鏡;而作為國民番組不少成年人也會陪同孩子觀看,是增加曝光率的絕佳機會
- 因此演員即使下檔後通常會被新聞媒體加上「仮面ライダー俳優」的烙印,當他們出現醜聞時相關的影響也往往不小
- 犬飼貴丈(《Build》主角桐生戰兔)「仮面ライダーに1回なるとずっと僕が死ぬまで仮面ライダーなのだから、永遠に教えを守って生きていく」
- 因為往往就此被定型,所以有部分演員對於演出假面騎士這事會有顧慮;但也有不少人雖然不喜歡這種標籤但也不排斥參與,玩得很開心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 因此演員即使下檔後通常會被新聞媒體加上「仮面ライダー俳優」的烙印,當他們出現醜聞時相關的影響也往往不小
隨著日本影劇圈的生態變遷,近期有越來越多假面騎士演員在演完騎士後真的下腐海轉職成為「甲」面騎士(超大誤),連隔壁棚的戰隊也無法倖免
- 原因之一是假面騎士番組一般都是年番,有著整整一年的時間讓演員磨練演技與出鏡;而作為國民番組不少成年人也會陪同孩子觀看,是增加曝光率的絕佳機會
- 而與同是國民級番組的另外兩棚相比有不少出演騎士的演員在之後成名,因而成為日本演員著名的登龍門:例如小田切讓、佐藤健、菅田將暉、福士蒼汰、竹内涼真等
假面騎士解說
- 昭和騎士稱為改造人,由平成騎士(空我)開始[2] 使用外掛型的變身器來變身,以及擁有一個以上的形態轉換[3]
-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代器官移植技術進步,過去強調改造人的「非人性」於現代反而會引起歧視問題及年輕人對器官移植的抗拒
- 空我之後的騎士也因此朝「騎士是一種強化外裝」而非變身者的變化的方向邁進,也即所謂的「著裝系」騎士
- 但仍有一些平成騎士是屬於肉體強化系的(如空我、響鬼)
- 空我之後的騎士也因此朝「騎士是一種強化外裝」而非變身者的變化的方向邁進,也即所謂的「著裝系」騎士
- 特徵為有腰帶、像是昆蟲般的大眼睛、騎機車為主[4]
- 小型工具和武器的設計上與敵方相等
- 以「踢擊」為主要必殺技
- 有一點容易被忽略、但永遠沒有例外的是「假面騎士與怪人的力量源頭是一樣的」,亦即所謂「敵我同源」,是系列相當重要的元素
- 起源是《初代》時想強調主角本鄉猛是「被敵組織強制改造的悲劇英雄,但卻把惡的力量用在守護人類上的異端者」的設定,也因為這種特殊性令假面騎士大受歡迎,這設定也一直保持至今
- 昭和時期比較簡單:主角們都是運用敵對組織運用技術改造而成的改造人,也因此某種意味上假面騎士也是一種怪人
- 平成時期雖然改造人的設定喪失,但某程度上更為貫徹「敵我同源」的設定:關鍵道具的起源與怪人的起源基本是一樣的,甚至有部分作品敵我雙方都使用同一種道具
響鬼雖然看起來不是,但是某程度上雙方都屬於利用自然界的靈力所造出的「變化」的神秘現象,因此也是同出一轍;後來Decade更有補充鬼如果修行走火入魔的話就會變成魔化魍- 比較特別的是Decade與ZI-O,因為他們的力量源頭是「假面騎士」本身,而他們的敵人也是「前輩假面騎士」[5]
- 在令和騎士第一作的Zero-One裡更是一度讓主角暗墮
-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代器官移植技術進步,過去強調改造人的「非人性」於現代反而會引起歧視問題及年輕人對器官移植的抗拒
- 由於歷史悠久,已經成為多部作品和同人的惡搞素材
- 在《超級機器人大戰F》中有仿似騎士踢的「究極亡靈踢擊」
- 《THE MOON DWELLERS》中哈肯・伯朗寧的機體也能使出此招
- 輕小說《襲來!美少女邪神》裡含有極大量有關昭和和平成騎士的捏他
- 動畫《戦姫絶唱シンフォギア》含有各種平成騎士的捏他及設定
- 有不少角色都刻意設定為特攝宅並在該角色上加入大量的騎士梗
以吸引特攝迷入坑:例如《灰姑娘女孩》的南條光、《Smile光之美少女》的黃瀨彌生、《碧藍航線》的龍驤等 由《ふたりはプリキュア》播出起就與光之美少女系列糾纏不清;在Decade之後兩者的關係更是糾纏到分不開的地步由於有部份的題材相近,最近騎士也和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扯上了關係近年甚至會因為種種巧合而跟LoveLive!、JOJO都糾纏不清- 其他奇怪的組合可以參考P網上的條目
- 在《超級機器人大戰F》中有仿似騎士踢的「究極亡靈踢擊」
播放電視台與狀況
日本地區
- 昭和世代:由每日放送製作
- 假面騎士-亞馬遜:NET電視台(現:朝日電視台)系列
- 強人-BLACK RX:東京放送電視台(現:TBS電視台)系列
- 平成世代:由朝日電視台製作,並於朝日電視台系列播出
台灣地區(國語配音)
- BLACK-BLACK RX:衛視中文台
- 空我:八大戲劇台
- 龍騎:華視
- 555-劍、W-Fourze:東森幼幼台
- 響鬼:Momo親子台
- Kabuto-Decade:卡通頻道
- Drive-Ghost:霹靂台灣台
- 鎧武、EX-AID:東森綜合台、霹靂台灣台
- Build:中華電信MOD(木棉花代理)、霹靂台灣台
- ZI-O-Saber:霹靂台灣台
- 台灣未有播放顎門和Wizard,Fourze結束後隔一年才播鎧武
香港地區(粵/日雙語)
- 初代-V3、Black-顎門:麗的電視中文台/亞洲電視本港台
- 龍騎-鎧武:無線電視翡翠台
- Build-Revice:ViuTV
- 昭和時期的拉打因爲一單兒童模仿而慘死的悲劇而斷層
- 為了追上日本
商品清倉進度而跳過了Drive和Ghost,EX-AID只有商品展開沒有播放
中國大陸地區(普通話/日雙語)
- Decade-Gavv:騰訊視頻
歷代騎士簡介
昭和世代
- 指早期的作品,因多在昭和期間播出而得名
- 事實上從《Black RX》開始便已經踏入平成年代,因此「昭和騎士」一詞主要是以作劇風格來區分
- 劇情承繼了70年代的英雄風格,以對抗企圖征服世界
就要先從征服東京足立區開始的邪惡組織為主,故事通常都是一話完的獨立章節
- 從假面騎士二號登場開始,都有自己獨特的變身動作
- 這是因為藤岡弘受了重傷無法拍攝時緊急找來飾演假面騎士二號(一文字隼人)的佐佐木剛當時尚未取得重型機車駕照,為了代替騎機車的畫面而採用特定的動作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 同一世界觀
- 每一套都是發生在同一世界,只是時間點不同
平成世代
- 由空我至ZI-O的假面騎士作品
- 因應社會對器官移植及相關醫療技術的接受性,變身系統不再強調「改造人」要素
- 就算是非正常人類限定,變身者的資格通常也是與生俱來(如Wizard)或修煉(如響鬼)而得,但也有後天因故獲得的例子(如555)
相對地不少變身腰帶(如空我、顎門、劍等)或變身道具(如OOO、鎧武等)蘊含著讓變身者人類畢業的可能性
- 應觀眾層的年齡成長,劇情變得十分複雜
- 劇情不再是彼此團結,反而是彼此之間鬥爭及心理因素是重點
- 如果主編劇的能力不足,伏線鋪太多反而容易令劇情的大結局有未完結的一天(如555、Decade)
- 由於過往騎士彼此之間鬥爭及心理因素太濃厚,而且會令人不安,所以由電王開始採用帶有歡樂向的二話一單元劇設定[13]
- 有影視名人參演或客串劇中的角色
- 劇情不再是彼此團結,反而是彼此之間鬥爭及心理因素是重點
與多數無業或職業不明的昭和騎士不同,不少平成騎士的變身者都有正職設定從響鬼開始所有作品都會有與健康飲品「奧樂蜜C」合作的廣告
平成二期
- 從《Decade》後起算的平成世代
- 雖然官方並沒有這個說法;民間稱呼還有新平成、新十年等
- 由於在Decade之前的騎士和超級戰隊系列都是在二月換上新作,在商戰上經常出現網內互打的情況,因此利用了十週年紀念的Decade把騎士系列的新作上畫時間改到九月
- 由於Wizard插入特別篇的關係再度延後至十月第一週
- 後來由Build起再將上畫時間改回九月,十月起因朝日電視台調整播放時段從早上8時延至9時
- 隨著日本天皇在2019年4月退位,ZI-O成為掛平成年號的最後一套騎士作品
公式(?)
- 從Decade開始,騎士的腰帶取名都是「(某個單字)Driver」
- 通常是直接對應騎士名稱,不過也有像「Lost Driver」「戰極Driver」「Ziku-Driver」一類的異例
- 假面騎士的劇情、道具和輔助小工具有所變化
- 變身關連道具和輔助小工具都越來越多,變身腰帶也越來越吵
- 挑選過往沒有撰寫特攝作品經驗的劇本家作為主編劇的構成
劇情和道具上總會與數字有關係,甚至有BL味
- 統一(?)世界觀[29]
- 由於Decade的舊十年騎士世界融合成一些新世界,所以有很多騎士迷認為這個世界就是新十年騎士的統一世界觀
- 故事舞台多使用架空都市之類的大型敷地,看情況會出現支配整個都市的企業或幕後黑手(ZI-O除外)
作品 | 舞台 | 舞台的支配者 | 備註 |
---|---|---|---|
W | 風都 | 博物館 | 《Drive Saga》裡顯示它在東京都旁邊,並且與下面《Drive》故事所在的久留間轄區只有一條小河之隔 |
OOO | 夢見町[30] | 鴻上財團 | 於町內隨處可見鴻上財團設置的自動販賣機,鴻上也能隨時查看各處 |
Fourze | 天之川學園都市[31] | 我望光明 | 故事核心的學校「天之川學園高中」是我望光明於故事開始為培育太空開發人材而在學園都市內建立 |
Wizard | 鳥井坂[32] | ||
鎧武 | 澤芽市 | 世界樹集團 | 有世界樹集團的標誌 |
Drive | 久瑠間[33] | 在《W》故事所在的風都旁,兩者只隔了一條小河 | |
Ghost | 陸堂市瞳ヶ丘[34] | ||
EX-AID | 聖都大學附屬醫院[35] | 某種意義上幻夢社可以算支配者 | |
Build | 東都 | 難波重工 | 故事中的日本被一分為三 在Movie大戰中明確表明是獨立的平行世界 |
ZI-O | 光ヶ森[36] |
- 截至Fourze為止的每套作品,其重點敵方組織背後都有「財團X」的支持
- 但自Wizard起沒有出現財團X介入的痕跡,直到EX-AID的特別篇才再次出現
然後相關劇情之後就移到Outsiders了
- 但自Wizard起沒有出現財團X介入的痕跡,直到EX-AID的特別篇才再次出現
- OOO、Fourze、Build大結局時會出現次作的人物或關鍵道具;Wizard之後的作品會有宣傳次作的特別篇或是次作騎士亂入最終戰(鎧武除外)
- 從鎧武開始,二騎或三騎被襲擊變成常態
- 從Drive開始,本篇的劇情與劇場版有連結
- 不過並不代表每一套作品之間有劇情的關連(重點)
- 和以前一樣,主角所使用的變身道具,在技術上是與敵方勢力相同
- 第2話可能有一場與CG製的巨大化怪人的戰鬥
- 異例:EX-AID在第1話就已經出現
- 最終強化形態初登場的時間多數是第30多話,而且在得到最終形態前大多數都會出現無法以之前的形態戰鬥的狀況,此「慣例」到令和也繼承下去:
- W、Build:因故無法駕馭之前的形態
- OOO、EX-AID、Saber,Revice:出現完封之前所有形態的強敵
- Fourze、Drive、Ghost:死亡(後來復活)
- Wizard、Zero-One:失去變身能力
- 鎧武:重傷
- ZI-O以及Geats是唯二例外
- Gotchard:平時要用兩張Chemy Card才能變身的Gotchard因Hopper 1遭到異變,只能用Steam Liner單卡變身Iron Gotchard
- 變身的形態與使用的必殺技一般有特定的統稱,變身形態的名稱不再限定於過去的「Form」
- 必殺技一般都會跟形態有關,但從《Ghost》起變成「形態名+固定必殺技名」的格式命名,鮮有獨立設定固有名稱
- 第二騎士的強化型態一般不使用通用統稱,直接在騎士名字前後追加字句
- 雖然在平成時也有先例(Exceed Gills,Wild Chalice與Rising Ixa),但從《W》起才成為平成的「慣例」
- 即使是所有騎士也共同使用「Gamer」的《EX-AID》也出現了Lazer Turbo的特例
以下單雙數從W起計為1,OOO為2,如此類推 |
- 主角身邊大多會有一位不是人類的搭擋(定位是
正宮No.2),但有時會在劇中已故或再死一次,之後以某種方式復活過來;- 異例一:鎧武的主角們身邊的搭檔都是人類,但舞最後成為了高次元外部觀察者的存在
- 異例二:Ghost的主角們身邊的搭檔同樣都是人類,不過主角タケル直到故事完結前是靈魂之身(不算本來是眼魔世界住民的仙人與ユルセン)
- 異例三:Zi-O身邊的人都是人類但都是未來人(而Woz則是歷史篡改主義者集團的成員),但主要騎士的其餘三人確實都有死亡記錄
- 異例四:Geats的身邊的人都是人類,但是英壽本人是未來人與古代人的後代+轉生者,第一女主彌音則是女神所創造的人(後來甚至連景和也是),第二女主Tsumuri則是未來人
- 單數作品→使用先進科技的騎士,雙數作品→使用自古留傳下來的古代技術騎士
- 不過從Drive開始基本上不再遵從此法則
- 依次為先進科技(Drive→雙數)、古代技術(Ghost→單數)、先進科技(EX-AID→雙數)、先進科技(Build→單數),最後的ZI-O更是完全無法追溯其技術來源為何
- 令和時期有所延續,但Revice與Gotchard屬於先進科技和古代技術的融合、Geats則是未來人給予的變身道具、Gotchard和Gavv則剛好單雙相反(前者古代技術,後者現代改造)
- 不過從Drive開始基本上不再遵從此法則
- 單數作品的男主角與女主角是幼馴染或早已相識;雙數的男主角與女主角是偶遇或當怪人襲擊時,她被騎士(男主角)拯救而認識
- 異例一:W的翔太郎除了認識亞樹子的父親和事務所的所有事情外,兩人沒有交集
- 異例一:Zero-One、Gotchard均為本篇開場時男女主角並不相識;Saber作爲雙數作品反而符合前者情節
- 單數作品存在著一個架構分明的具名敵對組織勢力,雙數則單純是幾名幹部級怪人的聚集,也未必有固定落腳點;共通點是幹部基本都會有化身人類掩飾身分的能力
- 異例1:單數的鎧武雖然有明確的組織,但只是立場不同:怪人的組織則是雙數的設定,且沒有人間體
- 異例2:ZI-O的三名幹部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怪人形態,直到Swartz獲得Another Decade的力量
- 從令和開始基本上不再遵從此法則
- Saber的敵對組織雖然有公式名稱,但這個名稱沒有在劇中出現
- Geats則極為特殊,起始只有一名幹部在立場不明確的組織中培養怪人,後來才有更多人加入,但是後來短暫形成一個固定的怪人組織後又再次解散
- 作為雙數作品的Gavv反而符合前者的定義
- 變身道具方面除了因為組合型變身道具變多而大幅增加橫向變身形態外,主角和二號騎士會使用機能相同的道具,效果因應使用者有所分別
- 一般來說二號騎士會使用系統跟主角類似、但變身器外形不同,不一定有機車(例:Diend、Beast、Cross-Z)
- 多騎士作品中則是前後期會出現使用不同變身器的騎士,有時候更會出現三種以上的變身器
- 一般來說二號騎士會使用系統跟主角類似、但變身器外形不同,不一定有機車(例:Diend、Beast、Cross-Z)
- 騎士間互相使用別人的變身道具:
- W:有出現過W使用Accel Memory強化變身成CAX的想像圖,但沒有實際出場,不過在本篇中Accel曾用W的Cyclone Memory發動Maximum Drive
- OOO:少見的全無相容設定(因為兩個騎士系統使用的硬幣種類完全不同)
- Fourze:部份Astro Switch可以共用,不過Fourze能改變形態的Switch只能讓Meteor使用特殊技
- Wizard:Wizard(現代的魔法使)可以使用Beast(古代魔法使)的指環,但反過來就不行(戒指形狀不合)
- 鎧武:戰極Driver要以外掛Genesis Core的方式兼容Energy Lock Seed,後開發的Genesis Driver劇中有間接證明可直接向下兼容
- Drive:Drive Driver只能使用Shift Car而不能使用Signal Bike[37];Mach Driver炎幾乎完全通用,只有部分效果不同
- Ghost:Ghost和Specter因為腰帶一樣而完全通用,但玩具版的Mega Ulorder卻
像差別待遇般的無法完全通用 - EX-AID:幾乎完全通用,而且是劇中展現過最多玩具能展現的組合的一部[38]
- Build:使用相同腰帶的Build與Cross-Z道具通用;Build Driver不能使用Sclashjelly,反之Sclash Driver能使用特殊設計以外的大部份Fullbottle
還可以拿Dragon/Robot Fullbottle代替Sclashjelly - ZI-O:使用相同腰帶的ZI-O和GEIZ道具完全通用;Woz使用的Miridewatch雖然構造不一樣但其實也可以通用
- 從Wizard開始「父親」是故事中最邪惡的角色,也可以變身假面騎士,父子對決也多半是故事後半的主軸之一
而且高達八成會領便當退場- 異例1:Ghost的アドニス雖然是敵方陣營,但他並不是假面騎士,而且本性不壞
- 異例2:Build的父親葛城忍實際上是假意和Evolto聯手的
- 從鎧武開始,第二和第三騎士之間往往有著各種糾纏不清的關係
,衍生外傳往往都是一起發售或主打雙騎士的路線- 戒斗和光實在故事後期為爭了奪舞而多次對決
雖然兩人跟紘汰打架的次數十分多 - 剛和Chase從互相敵對、單方面敵視到最後成為摯友
然後就被官方反覆攪局了 - アラン和マコト從小就認識,從開始到結束都保持摯友關係
並跟對方的妹妹在一起 - 大我和飛彩因小姬和Graphite的事件早有糾纏,在本篇兩人的衝突也一直圍繞至今,並一起參加對Graphite的決戰
連Another Ending都是綁在一起 - 龍我和一海在中期都是使用Sclash Driver變身,二人常有激烈對決,對美空有特殊情感,在失去重要之人後經常有互動
而且裡面的人在出演本作前都有參演過其他騎士 - 白Woz一開始就是效忠於未來的GEIZ的騎士,黑Woz則跟ゲイツ從相互敵視轉變至並肩作戰的狀態,後期多次合作
- 順帶一提《Zero-One》一開始也是不破和刃兩人為上司和下屬關係
- 直到《Saber》這個慣例終被打破,其後四作雖有關係但是並無太多糾纏
- 戒斗和光實在故事後期為爭了奪舞而多次對決
自從在鎧武回歸多騎士對決的路線,本來與主角對立的假面騎士洗白加入後往往會諧星化- 例:Ghost的Necrom(アラン)、EX-AID的Genm(黎斗)、Build的Rouge(幻德)、Zero-One的Thouser(垓)、Saber的Durendal(凌牙)
、Revice的Over Demons(豪)[39]、Geats的Buffa(道長)
- 例:Ghost的Necrom(アラン)、EX-AID的Genm(黎斗)、Build的Rouge(幻德)、Zero-One的Thouser(垓)、Saber的Durendal(凌牙)
- 自從Build之後故事的壓抑感越來越強,尤其是中期敵人陰謀越來越大而主角群卻大多受人擺佈無計可施;而且大多不會出現大團圓結局讓觀眾解氣而是苦中帶甘的結局;以前最終形態一出大多都可以和最終魔王一戰而不落下風,但現在卻是經常被暴打到滾地板
尤其是Build Genius更因為動不動就被Evolto打成智障而被譏諷為最弱最終形態,甚至有人認為「Build沒有最終形態搞不好更好」[40]- 然而隨著進入令和以後觀眾發現諸如Zero-Two、Xross-Saber都有著不錯的戰績,Ultimate Revi&Vice在全劇更是完全沒有敵手
,結果而言嚴重滾地板的真的只有Build Genius和Grand ZI-O而後的Geats Nine和Rainbow Gotchard雖然沒有出現嚴重的滾地板現象,但劇中表現與設定不符的情況頻發,大多數觀眾都認為過渡形態戰績還要好很多
- 聖誕節發生大事件或超展開情節的概率高達八成
- 不過這倒是有一定根據,從W開始,由於每作首播月份變更為9月,到聖誕節前差不多是剛好是十二集結束初次第一季章節
及第一輪商品販賣期,接下來進入新章節。加上適逢聖誕節和新年停播及準備第二輪商品販賣期,為了製造懸疑和追看性及商品吸引力,所以會在聖誕節前的一集製造爆點來維持話題及製造商機。
- 不過這倒是有一定根據,從W開始,由於每作首播月份變更為9月,到聖誕節前差不多是剛好是十二集結束初次第一季章節
作品 | 聖誕節大事件或超展開情節 |
---|---|
W | 園咲冴子稱呼菲利浦為「來人」,引出其為園咲家人的事實 |
OOO | Birth的初次登場,Mezuru與Gamel暫時退場 |
Fourze | Meteor初次登場,揭曉十二使徒幹部的進化譜系 |
鎧武 | 初瀨的戰極Driver被貴虎變身的斬月戰損,Yggdrasil開始行動 |
Drive | Chase(Proto Zero)身分揭曉,新幹部Medic的登場 |
Ghost | 迎來「死亡」的尊被龍延續生命,亞蘭率領眼魔組織開始下一步行動 |
EX-AID | 貴利矢之死,黎鬥開始籌備假面騎士編年史計劃 |
Build | 佐藤太郎之死/戰兔的真正身分揭盅,Grease的初次登場 |
ZI-O | 白Woz登場,故事開始走向未來線 |
Zero-One | 滅亡迅雷.net全滅,ZAIA企圖併購飛電 |
Saber | 賢人退場/成為下一任Calibur的變身者 |
Revice | Deadmans圍剿戰,組織名存實亡後分開行動的幹部三人組 |
Geats | 道長被淘汰退場,以瀕死狀態出現在Jyamato Garden |
Gotchard | Gotchard Daybreak登場,另一個世界線的未來揭露 |
Gavv | Siita戰死/Jiip陷入瘋狂,酸賀與ニエルブ的關聯初現 |
寫作攝影棚唸做養豬場,人待久了都會被養肥- 「東映養豬場」一詞源自對岸特攝鄉民對於東映特攝作品(主要是騎士)演員的臉/體形會隨著時間而變
胖化,並將肇因歸究於東映提供的伙食太好的調侃- 雖然較常見於討論女角時,但男角也有比較明顯的「苦主」(如剛、永夢、帕拉德、垓、英壽)
- 當然也有守住了身形(如Poppy和刃)、或不拿前後劇照比較就看不出有變的例子(如月津或不破)
- 最有名的莫過於ZI-O的月讀,到劇情中段足足漲了一圈還變成圓臉
- 也有說法指是她因為擔心體力不足以應付劇中的動作場面鍛練有成的結果
,但到底是怎樣練才能練得連臉也長出肉來 - 不過在ZI-O後拍攝完結後一段時間的Movie大戰以及相關外傳裡回歸時又瘦回去
,反證問題大概真的出在伙食上
- 也有說法指是她因為擔心體力不足以應付劇中的動作場面鍛練有成的結果
此傳說也被繼承到令和騎士,之後Zero-One的イズ的臉在故事中段也明顯的發褔,演員兼演的アズ的首張官方劇照甚至還漲出小肚惹來懷孕推測東映:干我屁事是她自己開頻道把自己養肥的耶怪我囉
- 不過也有好的例子:555的巧當年有點嬰兒肥,多年後回來時瘦得皮包骨,甚至讓觀眾擔心他的健康;但隨著多套客串後身型慢慢胖回來,現在變回當年那個健康的樣子
- 但不幸是草加就越來越圓…
- 「東映養豬場」一詞源自對岸特攝鄉民對於東映特攝作品(主要是騎士)演員的臉/體形會隨著時間而變
令和世代
- 隨著日本平成天皇於2019年5月1日退位,自《Zero-One》開始的為令和年代的騎士
- 故事構成繼承從《Wizard》起開始流行的單話完結與2話一單元混合的模式
- 相對於平成二期「必須要有『數字』的要素」的都市傳說,令和騎士則是有著「每部作品的主題關鍵字是順著A-Z排列」的都市傳說
- 例如《Zero-One》的主題是AI、《Saber》的主題是Book、《Revice》則是Contract…如此類推
因為受自2020年起的全球疫情影響,拍攝形態與過往作品相比受限較多,往往到後期就有大量新騎士皮套全都是換色兼用
公式(?)
- 騎士間
依舊可以互相使用別人的變身道具:- Zero-One:除了不需要任何外置變身道具的Ark-Zero之外都可以相容
- Saber:以聖劍Swordriver變身的假面騎士都可以通用,只是變身還是需要原本的Wonder Ride Book;而並非使用聖劍Swordriver變身的假面騎士只能作武器充能必殺技用。
- Geats:以Desire Driver變身的假面騎士可以完全通用,除此以外者則各自有自己的變身道具而不能相容
- Gotchard:敵我雙方還是製造怪人都是使用封印Chemy的卡片
- Gavv:Valen的變身系統本就是仿製Gavv製作而成,因此可以通用Gochizo
父親不再是邪惡的假面騎士代名詞(?)
- 故事初期登場的敵方組織通常會作為第一季(跨年前)的高潮被殲滅,然後在第二季(跨年後)出現繼承敵方組織力量的敵人
- 有部分主線劇情經常被製作於(TV)本篇以外的媒體平台上播出的外傳作品裡,往往需要全部觀看才能理解整體劇情交待、甚至有「觀眾需要先看外傳才能理解本篇接下來及新外傳交待的本篇之後的劇情」的情況
- 雖然在平成二期後期作品已有此種情況,但到令和不但變成定番更變本加厲,連仮面ライダーWEB官網和朝日官網的演員部落格也能成為填補劇情空白的地方
不知是否因此讓系列作品評價容易變得兩極甚至陷入劣評較多+討論串アンチスレ化的狀況,Quartzer的Q-DAICHI到底還要贏多久
- 有部分主線劇情經常被製作於(TV)本篇以外的媒體平台上播出的外傳作品裡,往往需要全部觀看才能理解整體劇情交待、甚至有「觀眾需要先看外傳才能理解本篇接下來及新外傳交待的本篇之後的劇情」的情況
- 作品中登場的騎士、橫向變化與縱向強化形態數量與過往的作品有明顯變多的趨勢
- 過往罕見
得每幾部才能看到一個的女性騎士成為定番、甚至自初期起便成為常駐角色,登場人數也較以往明顯變多戰力也越來越猛- 目前只有Saber、Gavv沒有在初期出現女性騎士
因為萬惡的PREMIUM BANDAI商法的關係再沒有所謂的販促期完結後可以專心作故事,故事中期以降繼續出現新騎士的狀況屢見不鮮,惡劣的時候甚至除一/二號騎士以外的變身玩具全都丟上PB- 因應騎士和形態數量變多讓拆解沿用過往作品皮套和道具改色縫合的狀況也越來越多,甚至有像《Saber》的假面騎士Solomon/Storious般全身上下沒有一件新規零件令人咋舌的極端例子
偷懶程度從最終魔王一直加重到第三乃至第二騎士,Bujin Sword/Valvarad黑鋼這類身體全都改自過往前輩皮套的例子也越來越多
- 過往罕見
- 延續平成二期後幾部作品的模式,最終魔王同樣最後都會變身成假面騎士作為最後的敵人
- 一號騎士的最強形態通常都是為針對最終魔王以前出現的Boss(通常於中盤正式登場
而且不知在跩三小)而誕生,在與最終魔王變身的惡役騎士展開最終對決時則會變身成與初期基礎形態基本上差不多的最終話限定形態只要皮套小改一下換個形態名就能又放上PB坑一筆了阿嚕- 異例:《Revice》在最終魔王(Juuga)登場前有兩個前座Boss(赤石和Giff),而在與Juuga戰鬥時
因為不是最終回所以沒有變身最終話限定形態,最終話也沒有出現新形態除非褪去Ultimate外裝的Revi和Vice也算的話
- 異例:《Revice》在最終魔王(Juuga)登場前有兩個前座Boss(赤石和Giff),而在與Juuga戰鬥時
- 一號騎士的最強形態通常都是為針對最終魔王以前出現的Boss(通常於中盤正式登場
傳統/符合的案例 | 主角騎士與二號(男性)騎士對決[44] | 第35話(可能會出現)的迷場面 | 惡役透過大螢幕向平民宣戰 | 前作二號騎士的皮套演員在次作轉為一號騎士 | 與初期主要女性角色不同的黑化個體 | 父輩變身的騎士 |
---|---|---|---|---|---|---|
Zero One | 第44話 | 繩田雄哉(GEIZ→Zero-One) | 亞兹 | 1型(飛電其雄) 滅 | ||
Saber | セイバー坂 | 伊薩克 | 淺井宏輔(Vulcan→Saber) | 蘇菲亞(紅裙) | Buster(尾上亮) | |
Revice | 牛島光的初次變身 | 赤石英雄 | 繩田雄哉 永德(Blades→Vice) |
惡魔夏木花 | Vail→Destream(白波純平→五十嵐元太) | |
Geats | 第45話 | Suel Zitt |
中田裕士(Live/Evil→Geats) | Tsumuri(破滅的女神) | Gya-Go(鞍馬光聖) | |
Gotchard | 第47話 | 永德(Tycoon→Gotchard) | Wind(九堂風雅) | |||
Gavv | 繩田雄哉 |
騎士強化形態列表
- 雖然昭和騎士總予人沒有強化形態的引象,但其實不少作品裡都會有形態轉換,只是與平成騎士可以自由變化不同為不可逆
,主要是因為時間間隔更換或者翻新皮套的關係- Black RX如上述般是首個擁有橫向形態變化的騎士
- 平成騎士開始,橫向形態變化及縱向強化形態(可逆)成為常態
- 一期時形態相較之後的二期及令和騎士為少,除個別例子外不會超越三階段
- 自《W》起的二期騎士形態變化大增,但因為各作的設定偶然會出現難以區分是變化還是強化的形態,視判別可以超越三階段
- 部分該種形態會被判斷為「特殊戰鬥/戰術用形態」,如巨大戰用的Suika Arms(鎧武)、Breaking Mammoth(Zero-One)和King Arthur(Saber),對Heart戰用的Type Deadheat(Drive),多人合作用的Dragon Knight Hunter Z等
- 《EX-AID》以降強化形態正式超越三階段,到令和騎士更是從基礎到最終形態共五階段(四階段強化)甚至更多,且中間還可以分階段的情況成為常態
- 同時因為作品獨立劇場版或Movie大戰的故事大都接續在本篇結局後,讓不少人爭論騎士最終形態到底該算本篇還是劇場版
- 一般情況下最終形態=最強形態但並非絕對,部分騎士的下位形態在特定情況下可發揮出相等於最終形態甚至更強的戰力
騎士迷三大最終形態爭論:電王(Climax/Liner/超Climax)、OOO(プトティラ/タジャドル(最終回ver.)/スーパータトバ/タジャドルエタニティ)、Build(Genius/RabbitDragon/Cross-ZBuild)島上特攝版最終形態筆戰題材:ZI-O(逢魔時王/Ohma)、Zero-one(Zero-Two/Realizing Hopper)上述問題的解答可參考Decade Complete Form 21、ガンバライジング及Evol Driver
- 少數作品(如空我、電王,EX-AID)會額外設定一個比基礎形態更弱的所謂「弱化形態」
- 令和騎士開始,讓基礎形態以
皮套小換色甚至完全不改的上位互換的全新形態名義在本篇最終話登場似乎有機會成為系列常態- 大多會有其中一階強化形態的變身道具是「半製成品」,需要搭配多一個配件才能發揮真正實力的情況;甚至會出現一些小幅強化,無法被歸類為強化形態的情況
- 與此同時似乎商法大改,二號(三號等等)騎士獲得最終形態的時間不再跟一號騎士同期,較多是到大結局前夕才會入手
一號騎士以外的騎士強化形態表現機會越來越少,《Revice》的Holy Live甚至創下初登場後一話不到馬上滾地板的記錄
- 為單元回服務的基礎型態派生型在新平成中後期開始變成常態,出來一兩回後雪藏甚至立刻拿去改其他派生的案例層出不窮,也有先前的過渡強化型態被雪藏的情況
劇場版、其他影像媒體作品
製作人員
同樣偏向騎士系的特攝作品
因為等身大英雄比較容易拍攝,在日本又有當地英雄的存在,因此以下僅大略挑一些有名的作品介紹
變身忍者嵐
響鬼的原型- 在古裝特攝潮流中誕生的作品
- 同樣也是以石ノ森章太郎的作品改編
快傑獅子丸
- 與變身忍者嵐一樣,是古裝特攝潮流中產生的作品
- 2007年曾經翻拍新版,但是從背景設定到人物關係等等有極大的變動(如背景從戰國時代變成了2009年的新宿等),褒貶不一
七星鬥神(七星鬥神ガイファード)
- 由東寶與卡普空共同製作的特攝影集,全27話
- 曾經在東森幼幼台播過[57],對很多人而言已經是時代的眼淚
魔彈戰記龍劍道
- 由松竹拍攝的特攝影集,主要角色共有三名
Bima Satria Garuda
- 由BANDAI出資、日本與印尼拍攝的特攝片,共兩部及一部劇場版
- 本作致敬及啟發自《Black》及《Black RX》,像是第一部擁有跟主角對應的闇黑騎士,第二部主角升級也可以改換形態
但顏色和屬性神似某些前輩
鎧甲勇士系列
- 詳見條目介紹
名言集
外部連結
- 仮面ライダー公式ポータルサイト「仮面ライダーWEB」
- 隨《ZI-O》開播正式開設的系列官網,過往會刊載在各作東映官網上的介紹及情報均改刊在此
- 除系列作情報外也有週邊商品等資料
- 仮面ライダー図鑑
- 2019年4月開設的公式騎士資料庫,收錄作品別角色、騎士、怪人及道具資料與相關用語集
- 收錄內容除本篇外也包括劇場版、Movie大戰,以至HBV及小說版等偏門媒體,用語集更是精細至劇中出現過的地點和食物名稱也會收錄
但資訊往往不及當年詳細要透過後續更新慢慢補完- 部分較新的作品(如2021年才發行的鎧武外傳)中的角色和新形態沒有收錄,還有如Grease Perfect般在登場作品上圖鑑前已出現的最新騎士形態卻至今(2024年11月時點)仍未放上去的
- 但也有像《OOO》10周年登場的外傳形態在OOO的圖鑑更新時立即放上去的例子
,反觀上面的形態依舊沒有收錄,所以説越晚出的圖鑒反而收錄更全
- 可用關鍵字過濾器篩選想搜尋的內容範圍
,當中有奇怪的關鍵字或出現奇怪的搜尋結果也是理所當然的 - 值得一提的是在「騎士圖鑑」和「怪人圖鑑」中有時會列入一些讓人意外的角色:
- 騎士圖鑑中收錄了如魔進Chaser和抉擇者等「原作中不(算)是騎士」的角色,甚至連《劍》的たい焼き名人都放在這邊
- 怪人圖鑑中則收錄了Gord Drive等部分「看起來是假面騎士」的角色
- 收錄內容除本篇外也包括劇場版、Movie大戰,以至HBV及小說版等偏門媒體,用語集更是精細至劇中出現過的地點和食物名稱也會收錄
- 在2024年更新《Revice》後除正在播映的作品(當時是Geats)外全圖鑑已經收錄完畢,而播映中作品則會在完結後的次年收錄
- 系列作品圖鑑更新進度:
- 開設時:Build
- 2019年7月:EX-AID
- 2019年9月:Decade
- 2019年11月:額門
- 2019年12月:Kiva
- 2020年2月:Drive
- 2020年4月:電王
- 2020年6月:555
- 2020年9月:OOO
- 2020年10月:鎧武
- 2020年11月:劍
- 2020年12月:空我
- 2021年1月:假面騎士
- 2021年2月:龍騎
- 2021年3月:Zero-One
- 2021年6月:ZI-O
- 2021年7月:響鬼
- 2021年9月:Fourze
- 2021年10月:Kabuto
- 2021年12月:Ghost
- 2022年2月:亞馬遜
- 2022年4月:Amazons
- 2022年6月:V3
- 2022年8月:W、真、ZO、J、《THE》系列
- 2022年9月:Wizard
- 2022年10月:Black、Black RX
- 2022年12月:Black Sun
- 2023年3月:X
- 2023年6月:強人
- 2023年7月:新・假面騎士
- 2023年8月:Sky Rider
- 2023年10月:Saber
- 2023年11月:Super 1、ZX
- 2024年2月:Revice
- 2024年8月:Geats
- 2019年4月開設的公式騎士資料庫,收錄作品別角色、騎士、怪人及道具資料與相關用語集
全仮面ライダー大投票
- NHK電視台於2021年10月舉辦(同年11月6日開票),從1971年的初代假面騎士到同年的《Revice》為止的人氣投票,與此前的機動戰士鋼彈系列大投票一樣分為作品、角色人氣以及音樂等部門
- 投票期間《Revice》的播出進度為5話左右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 ↑ 超人力霸王→巨大化英雄,假面騎士→變身英雄,超級戰隊→變身英雄團隊,最後一個是怪獸對決型的哥吉拉
- ↑ 最早使用正式的外掛型變身腰帶是龍騎
- ↑ 最早有一個以上型態變化的是BLACK RX
- ↑ 不過也有例外,如響鬼、鎧武、Drive、EX-AID
- ↑ ZI-O的敵人是敵組織利用前輩假面騎士的力量誕生出的Another Rider,可說是「把力量用在惡之上的假面騎士的樣子」
- ↑ 例:J→巨騎、W→雙騎、Eternal→永騎、Fourze→卌騎、Ghost→靈騎/幽靈戰士(騰訊自行代理版)
- ↑ 但這是有原因的,除了使被改造者服從外,還有讓被改造者能夠完全適應改造後的身體
- ↑ 《V3》的迪斯特龍,連地址都很詳細地附給這群英雄們,但據說是圈套
- ↑ 原台詞為:「貴様、どうして(你這渾蛋,為什麼)」。出自Haneda字幕組翻譯的假面騎士V3第21集中怪人毒針蜘蛛的發言,因為字幕時間軸錯位導致畫面轉到V3時字幕沒有消失,因此導致許多網友誤認為是V3說了此句。
- ↑ 但右臂接受手術換成機械替換手臂,所以算半個改造人
- ↑ 因為每日放送於1975年3月31日從NET(現朝日電視台)系列改到TBS系列
- ↑ 雖然主角是同一人、Black RX也是Black進化而來,但官方在分類上是把兩者看成是兩位獨立騎士
- ↑ 播放單元的劇情一定會在兩話內完結,但與故事軸心相關的劇情卻不一定在某個單元內關連;連續劇走向的系列(如鎧武、EX-AID、Build)不適用此項
- ↑ 有部分是宣傳電影
- ↑ 強的都是忘記使命的異魔神而不是良太郎,綜合能力來說本篇最終形態Liner Form比早出的Climax Form還要弱,有了超Climax後更不用說了
- ↑ 其實東映早在Fourze時期已否認過「使用變身道具數量是前作的順延」,白倉也在推特表示沒有這種設定,但島民依然繼續尋找隱藏各作裡的數字
- ↑ 由於《Decade》與《W》在09年播放,所以本作勉強是新世代的騎士
- ↑ 移至: 18.0 18.1 18.2 最終話的特別篇
- ↑ 最早的學園劇情是Kiva的劇場版、與及Decade的555篇
- ↑ 17歲,不過主要角色變身年齡最小已經被鎧武的16歲打破,而單純「年齡最小的變身者」目前還是《電王》的良太郎以及《Decade》那兩位小學生騎士
- ↑ 15騎士大集合的特別篇,不算入本篇劇情中
- ↑ 四種元素+Infinity=五枚
- ↑ 與《人造人間奇凱達REBOOT》合演的特別篇
- ↑ 宣傳電影特別篇
- ↑ 與Ghost合作的特別篇
- ↑ 過往的作品只是身邊的親朋好友或關係者得悉假面騎士的真正身份,像Drive這種透過公眾頻道向市民公佈的還是首次
- ↑ 新平成世代的騎士都有TV和劇場版中跟前後輩騎士共演的劇情,前作《鎧武》的紘汰最後成了神、次作《Ghost》的タケル死了變成靈體,而中間的進之介是一個普通人
- ↑ 繼龍騎後又一批大規模便當,之後因平行世界融合造成除最終魔王之外的角色吐便當,然而他卻在外傳把便當吐了
- ↑ 從Wizard開始世界觀明顯並非統一,甚至無法連接
- ↑ 部份官方書藉的用語介紹有指明是位於東京都武蔵野市7-30-6番地的社區
- ↑ 可以確認在夢見町附近
- ↑ 以凜子就任的警署推斷的舞台名稱,可以確認在天之川學園附近
- ↑ 劇中部份資料顯示它位於東京23區或台東區一帶,而特狀課的地址則是久瑠間2-10-48番地
- ↑ 一部份官方書藉的用語介紹裡,有指明大天空寺的地址為東京都陸堂市瞳ヶ丘五丁目三番地十號
- ↑ 從第36話的地圖推斷為位處清空市某區
- ↑ 以ソウゴ就讀的高中和第21話建築工地的牌子推斷的舞台名稱
- ↑ Shift Deadheat就因為沒有一般Shift Car扭轉車身的設計,實際是操作時插入了Shift Brace也不能拉把手Shift Up
- ↑ 單獨使用的Gashat Gear Dual後來插到了Gamer Driver上,在Buggle Driver的Dangerous Zombie Gashat也用到Gamer Driver上等實例,可以說玩具版能玩出來的組合高達八成真的會在劇中玩出來(除了少部分形狀特殊的Gashat)
- ↑ 玉置豪雖然是反派組織洗白後的角色,但他劇中長時間並沒有作為假面騎士,Over Demons也是從牛島光那接任而來,實際上不太算
- ↑ 如果沒有Genius的話還可以解釋成因為無法再強化所以必須靠著智取獲勝(打Evol Trigger,搶Lost Bottle之類)
- ↑ 受當年疫情影響而停播期間插入的特別總集篇
- ↑ 為宣傳連動電影而插入的特別篇、以及與後作《Revice》連動的特別篇
- ↑ 嚴格來講是這種變身方法轉給了擬似騎士,正規騎士恢復使用非腰帶變身器是今作開始
- ↑ 此處通常指的是劇情後期在理念衝突上的對決(物理),而非前期的針鋒相對
- ↑ 雖然到了Geats看似突破魔咒可喜可賀,結果第45話的劇情安排和演出再次讓觀眾翻桌,此台詞也是出自第45而非第35話
- ↑ 移至: 46.0 46.1 46.2 46.3 包含非本篇登場(劇場版、外傳、漫畫、小說)或即使是本篇登場但非公式記載的形態
- ↑ 舊1號皮套重新上漆後的色違版,名字是以登場話數的外景取景點取的通稱;部分資料裡是設定成本鄉累積戰鬥經驗下自然強化成的形態
- ↑ 2016年電影版
- ↑ 外觀上沒有變化,但變身兼用卡有所變(縮)化(短)
- ↑ 移至: 50.0 50.1 50.2 有些地方(例如P站百科)不承認其為1階強化而為橫向變身
- ↑ 本篇最終話的タジャドルコンボ,必殺技名「ロストブレイズ」在推出SIC玩偶時被錯誤當成形態名
- ↑ 移至: 52.0 52.1 52.2 有時會被分類為特殊戰術形態
- ↑ 有時候會被認為是LV2的橫向轉換,像是Kabuto的Masked/Rider系統
- ↑ 不過其實Realizing Hopper其實賬面能力比不上Zero-Two,加上外觀與Rising Hopper一模一樣
,其實編者很不想把它視為最終形態;日本則有觀眾指Realizing Hopper是「基礎形態的最終決戰規格」而非最終形態大概就像是《機動戰士鋼彈00》最終戰時剎那不開00而開能天使R2那樣→但能天使R2其實還是劣化版… - ↑ 目前來講Saber的第一強化形態更為模糊,部分觀眾不承認前兩個形態為強化形態,更有説法認為Crimson Dragon也算是強化形態而是力量完整化的基礎形態(例如Magnum與Magnum Boost的關係),而只承認Dragonic Knight;而像這樣一個階段還可以分兩段共三種形態也相當難分類
- ↑ 通常以Vistamp的名字(Thunder Gale)通稱作「風雷形態」
- ↑ 那個時候東森還不算愛動刀,不然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其中一位敵方女幹部幾乎可到裸露的等級,她的戲分恐怕全部都會被砍光
- ↑ 在劇中是先代Bima,作為主角的指路人存在
- ↑ 第一部的闇黑騎士在第二部出影薄且沒有追加任何新形態,而第二部才出現的Torga則擁有兩個形態且自出場以來從未退場,而且很明顯地第二部的Torga才佔据二號戰士的地位
- ↑ 包括劇場版、特別篇等;因涵蓋作品太多,本條目僅收錄前25名的作品排名
- ↑ 順帶一提三人的投票結果都有另列出男女比例投票,分別為(男女比例):58.5%/41.5%、66.5%/33.5%和37.9/62.1%
,所以結果取決於什麼已經很明顯了 - ↑ Revi和Vice的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