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

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現時Reko Wiki可能會出現連線不穩的情況,如有相關問題發生可以留意Discord群組。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冷兵器/Cold weapon
這是一個無限劍製遊覧導引資料整理用詞條,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以補完與分裂,不過請使用繁體中文謝謝。
這是蒐集名稱與定義用的條目,請仔細分類。

解說

  • 一般指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熱能打擊系統、熱動力機械系統和現代技術動力系統、殺傷手段,以實體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用於近戰和白刃格鬥,部份亦可作遠距離拋射。
  • 構造較火器[1]簡單,可通過人力和機械的力量來操作。在火器沒有大規模被使用之前,冷兵器一直是戰場上廣泛被使用的兵器。
  • 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的冷兵器以棍棒、斧、槌、槍[2]、擲石、弓箭[3]為主,需要冶金技術的刀劍等兵器是到了青銅時代[4]後才出現的。[5]
  • 依照用途可分為:
    • 進攻性兵器:格鬥兵器(長兵器)、護身兵器(短兵器)、遠射兵器
    • 防護性裝具
    • 攻守城池器械
    • 常用於生產領域的傳統農具和工具
  • 也可以按照殺傷類型分為:
    1. 可以劈砍的銳器;
    2. 適合打擊的鈍器;
    3. 製造穿刺傷害的飛道具;
    4. 製造大範圍傷害的攻城兵器。
  • 非戰陣時使用的兵器,往往會跟使用者的身分或因特殊用途[6]而加上裝飾物。

分類

刀劍類

  • 雖然中文會嚴格分開刀和劍,但是在英語中,無論單面開鋒還是雙面開鋒都是「Sword」,日文則是因為直劍消失而把刀劍混同使用。

長兵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Spear
前端裝刀刃的長棍

應急的時候亦可直接削尖木棍或是竹棍的一端變為槍使用

格鬥用,最簡單的武器
Pike 長槍 長槍陣用的長柄槍,長可達五至八公尺的無旁肢長兵 也有較短的版本(Half Pike),較短的版本通常在船上使用,後來也成為歐洲下級軍官的指揮棍,西班牙大方陣
Lance 騎士槍 兩米左右的長桿頭上安裝尖銳的金屬錐體,硬木製的槍身在握持位置有護手,後部有配重的木錐,同時在馬鞍上+鎧甲上製出槍托孔以撐持+吸收衝鋒的巨大反作用力。

因衝擊力巨大,槍身特意採用有一定硬度而易折斷材料以便保護使用者。 使用者會變得異常不幸

騎槍做為普通兵器的效用極差。因此騎兵衝鋒時通常只有第一排持騎槍,之後的持近戰武器。

和幻想作品中描寫手持裝飾華麗的金屬騎槍作戰的重甲騎士不同,現實的騎槍基本上是作為一次性的武器使用,因為一次衝鋒後騎槍幾乎必然折斷無法繼續使用,所以使用者會在騎槍折斷後立刻棄槍,換上事先準備的其他武器繼續戰鬥。 主要出現於歐洲是因歐洲罕有大規模戰役,重騎對衝就可以決定戰役勝負,因此著重於單對單。也是貴族之間的騎士比武大會的『Jousting』主要使用武器。

δόρυ 多律

希臘長槍

約2.7公尺的長槍

矛頭通常製作成曲線葉子形狀,槍尾有一釘頭可以讓長槍插入地面立起,也可以在持用時讓槍的重心後移。另外長槍折斷後,槍尾的釘頭還可以當備用武器使用,或是整個方陣遭到敵人從後方突入而面臨崩解時,也可用這釘頭。

希臘重裝步兵的武器。

關於希臘重裝步兵是上手持用,還是下手持用長槍是歷史學家爭論的一點。士兵似乎會隨場合而決定用哪一種持用法,當吹攻擊號角時,上手持用;當防禦時用下手持用。希臘重裝步兵在前方的士兵幾乎都用上手,而在後部的士兵都用下手,並以傾斜舉起,讓敵方投射的弓矢擊中而減弱力道,來保護部隊。

σάρισα 薩里沙長槍 長約3.6到6.4米,由韌且彈性的山茱萸木所製造,所製成的長槍非常重。繼業者戰爭之時薩里沙長槍拉得更長,甚至達到6.4米,遠長於亞歷山大時期,但最後因太笨重而縮短。

它的鐵製槍尖呈葉形,槍尾釘是銅製,它可以釘在地上來抵抗敵人步兵衝鋒。另外步兵在持槍時,槍尾釘也可以使槍頭槍尾重心保持在中間以利使用。另外當槍尖折斷時可迅速用槍尾繼續作戰。 又因長槍相當長,需要一個銅環把兩根普通長矛相接而成。

最初是雅典傭兵指揮官伊菲克拉特斯的軍事改革,使用較小的輕盾持在步兵左手前臂上,使左手空出來幫助右手拿加長的長槍。其後由腓力二世引入馬其頓方陣。

使用薩里沙所組成的方陣,適用於平坦開闊的戰場。薩里沙方陣在進行衝鋒前,會先形成密集隊形或形成更密的壓縮陣形。密集的方陣可以造成一道「長矛之牆」,因為薩里沙之長,使方陣前面五排的矛頭都可以攻擊敵人。薩里沙方陣中後五排的士兵把矛架在前方士兵的肩膀上使長槍傾斜,在更後排的士兵則把薩里沙長槍立於地上,作阻擋箭矢用。 薩里沙長槍設計如此長,主要是步兵組成方陣後,可以用此槍輕易對付其他步兵相對較短的兵器,如希臘重裝步兵約2到3米的希臘長槍。薩里沙長槍所形成的馬其頓方陣,被認為其方陣正面銳不可擋,除非使用同一戰術,不然要擊敗它就必須讓它陣形破裂,或者從側面或後面攻擊它,因為方陣側面或後面相當脆弱。 持薩里沙的方陣轉換正面方向較慢,然而這可以藉由精實嚴格的訓練來加速變換陣形的速度。

ξυστόν 緒斯同騎槍 長約3.5~4.25公尺的騎槍 古代希臘騎兵所用來戳擊的騎槍。

馬其頓同伴騎兵因為是使用緒斯同騎槍的原因,也被稱為緒斯同騎兵(xystophoroi)。 很可能因為過長的原因而需要兩手持用;然而從龐貝城所發掘出來的亞歷山大馬賽克鑲嵌畫顯示,緒斯同騎槍也可以用一手持用。

Glaive 長柄的末端裝置一副闊刃砍刀,刀刃依設計各有不同 類似於中國的樸刀、掃刀和日式薙刀
Scythe 鐮刀 與柄垂直的內面彎刃 因為本來是用作收割用的農具,在奇幻作品裡成為「收割人類靈魂」的死神的像徵物

刀刃是在內側,所以直砍是沒用的啦!

Halberd 斧矛、鉞 槍頭上附有斧刃的重型長武器 通常被譯為戟,可以有效的在安全距離外驅趕人群,所以守衛常用
pole-axe 長柄斧,2至3公尺長,但斧頭較雙手斧小 即使不能切開對手,憑著衝擊力道也可以對穿著板金鎧的敵人造成巨大殺傷。

一擊便可使騎士的坐騎喪失行動能力。運用嫻熟也可以像長鐮一般砍斷馬或步兵的腿。

- 最初為長柄青銅鈹。

斧鉞的式樣與斧相同,但較斧為大。鉞比斧頭大三分之一,桿長一尺半。在斧頭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長約六寸,合斧、矛、槍三者為一體。 也有短兵器的雙鉞、子午鴛鴦鉞。

從商周時期,鉞作為兵器的同時亦作為儀仗禮器使用,鉞為王者專用,王者用鉞,是像徵征伐權力的權仗,也是統帥權威的象徵,同時又是執行最高律令的法器刑具。

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槍之外,還有刺、撥、點、追四法。

- 朴刀 長手柄的刀,可以裝在木柄上成為比一般大刀還要長的長兵器,也可以卸下來單獨作為一種短兵器。

較常接上長棍以長兵器方式使用。

雙手使用為主,也可以戳刺。刀身窄長,約佔長柄朴刀總長度的一半。

原始的朴刀是可以掛在褲腰上的一把刀,安上了長把才是「朴刀」;安上短把就是用於「刀耕火種」的農具「畬刀」。「朴刀」由於便宜易得又兵農並用,所以對它根本不可能完全禁斷。

- 起源於短劍的長柄兵器。鈹的外形極似短劍,長約30~35厘米,後端為扁形或矩形的莖,用以裝柄。後裝長約3~3.5米的積竹柄或木柄。

簡單說就是把矛頭換成短劍的長兵器。

是一種極其銳利的刺殺兵器。

戰國至漢初,戰場上較普遍地使用鈹。東周時代的宋、吳、秦、趙、燕等國長鈹盛行,應用很廣。西漢時改為鐵製,鈹首比秦代銅鈹顯著加長,增強了殺傷的效能。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 另一說為劍的別稱。

bill 一種鉤爪狀長柄兵器,將鐮刀裝在柄上,全長2至2.5公尺,重2至3公斤。 戈刀名字來源於農用鐮刀。

重視鉤掛的功能,對騎兵效果超群而聲名大噪。 依照型式還可以用前部的槍尖刺殺或用刀刃劈砍。

- 古代的一種曲頭兵器,橫刃,無直刃

橫向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橫擊和鉤殺,勾割或啄刺敵人

無直刃,無法刺擊。這種主戰兵器的差別是由軍陣作戰方式決定的。

中國古代的軍陣有圓、方兩種基本形式:方陣進攻時,戰車部隊正面出擊,高速闖入敵陣,站在車上的戈兵借助車勢用戈頭「收割」車邊敵人的頭顱;圓陣進攻時,從圓陣內部隱含的方角衝出一隊士兵,與敵接戰一陣後回到下一個方角,隨著圓陣的轉動,方角上的四隊士兵不斷輪番衝出,他們的戈頭就像銑床的刀頭那樣刮削敵陣。 刮削戰術不同於西方方陣的對撞戰術,所以西方是槍盾陣而沒有戈陣。

- 分三橫棑尖刺,頂端也是一個尖刺,需裝在長柄上使用 中國商朝至戰國時代的常用武器,秦朝以後隨其他兵器興起而不再流行

會意字「我」正是由此武器和下記的「戈」的外形組合而來

- 帶有金屬手的長柄 通常直接焊上鐵筆,槍刃等物來揮刺敵人,金屬手也可以作為錘頭攻擊;也被稱為判官筆。
- 同時帶有金屬槍尖,狼牙尖刺的棍棒 可以同時作為錘,槍和棍使用。
- 將戈和矛結合,在槍頭旁裝上戈刃

在宋朝出現在直刃旁加裝月牙型刀刃的版本,兩者並沒有顯著關連。

具有勾啄和刺擊雙重功能,殺傷力比戈和矛都要強。至漢朝開始,戟演變成以刺擊為主。由於功能和工藝較簡單的馬槊相近,於是魏晉以後逐步衰落,至唐朝以後只剩下府衙門前裝飾品的用途。

至於改成月牙刃的版本最早見於宋朝,比較可能是長柄刀的變體。因為可以劈、掃,大幅強化了威力也降低了使用難度。 武器槍尖與月牙彎刃間的橫枝,也可用來架住對手武器用,達到干擾攻擊跟防禦的效果。這類使用方式也同時應用在戈、十字槍(槍尖為十字狀刃)、三尖兩刃刀等類似武器上使用。

- 三尖兩刃刀

二郎刀

類似寬刃槍、但槍尖部分突出,分成三叉或三個尖角邊 常與方天畫戟搞混的兵器
- 上端中間為一利刃,兩側突出向前的刀刃。 中國明代出現的多刃長柄武器,突出的刀刃可用來格檔。

钂與戟不同在於戟的旁刃向兩側,钂的旁刃向前;钂與三叉戟Trident不同在於三叉戟的旁枝只有前鋒可刺,钂的旁枝全枝皆刃。

-

矛長丈八尺。

分為馬槊和步槊兩種,步槊所用的是木桿長矛。馬槊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將剝成粗細均勻並浸泡油的蔑用上等的膠漆膠合,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葛布上生漆,乾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桿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接著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槊首類似短劍,可以砍可削,刃部下通常有留情結,給戰馬高速衝鋒的時候不至於貫穿對手,刃部下連鐵桿一體鍛造,鐵桿外再包韌木或者竹,使用蟲膠、魚鰾膠和豬皮膠膠合,再刷以大漆封閉,保持不至於脫水開裂,外部再纏麻繩,浸入桐油,乾透後塗以生漆,再裹葛布,待乾透再塗生漆。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然而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

可直接握持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因為桿的複合結構,而且桿身的彈性和韌性非常強,屬於古代的複合材料工藝,戰馬高速衝鋒刺中對手的時候,力量會分散而不像西歐騎槍那樣斷折。馬槊的使用較複雜,因為槊不同於歐式騎槍,後者單手持用只用於衝鋒;前者則雙手持用,既衝鋒又近戰。大將一般持槊中段,兩端各2米,以護左右兩側和自己的戰馬;刺遠處目標時滑把手持末端,可以有4米長度。

步槊的使用較簡單,因為步兵偏重的是配合,步槊只是步兵小組武器序列中的一種罷了,用途在於較安全的刺倒敵人,掩護短刀手作戰。 因為歷史發展,武將騎馬衝鋒對決的方式減少,加上材料難尋且難以製造,對持槊武將的身體素質要求也高,槊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 狼牙槊 長兵器版的狼牙棒 後來的很多兵器也稱為槊,但是形狀和原來的馬槊,步槊大為不同,狼牙槊形制是比較接近於狼牙棒的了。
- 長柄刀 刀的握柄加長而有如槍矛的握把似的長柄兵器,可以刀槍一詞還對他做簡要的描述,如屈刀、偃月刀、眉尖刀、鳳嘴刀、掉刀、戟刀。

其中偃月刀就是長柄刀的著名種類。

長柄刀到了宋代之後成為軍隊常用的武器,但其起源可追溯至西漢。

長柄刀常與長刀混淆,長刀是指刀刃較長而刀柄約在三十公分以下的刀械,例如漢代的斬馬劍與明代的苗刀;而長柄刀長柄如槍。

- 三停刀 一種有長柄,刀刃部分佔全長三分之一的大刀。

刀頭三尺三寸,刀桿三尺三寸,刀鑽三尺三寸,總長九尺九寸。

元朝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撦鼓奪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飛。」
Dacian Falx 達契亞鐮刀 達契亞鐮刀長短兩種尺寸,長柄只能雙手使用。較長的達契亞鐮刀,長約80公分的彎曲刀刃接在長達91公分的木棍上。 由北色雷斯人發明。

雙手使用達契亞鐮刀時無法使用盾牌,不過揮舞達契亞鐮刀時,威力之猛可以刺破或劈開羅馬人的盾牌。 色雷斯鐮刀對羅馬士兵造成嚴重威脅,導致羅馬人隨後進行裝備改革,在頭盔上增加了加固的半月突起,後頸加了後掛。

Rhomphaia 色雷斯長柄逆刃刀 約2公尺的長棍接上略微彎曲的镰狀單刃刀片,屬於達契亞鐮刀的變型。 色雷斯長柄逆刃刀最後成為了色雷斯雇傭兵中的拋矛兵(peltast)的主要標誌。

羅馬人為對付色雷斯長柄逆刃刀,又在防具上加上護脛甲與馬尼卡護手來防衛它砍手砍腳。即使是羅馬軍隊也畏懼這種可怕的武器。

きくちやり 菊池槍 槍刃是單邊刃,刃長二十公分左右,比起一般的直槍鋒部更為短小
なぎなた 薙刀 長柄的末端裝有略彎曲的刀身,刃部較寬 一般印象為女性、侍女使用的武器
くだやり 管槍 槍桿上另外套上一個短的圓管握柄,減輕了突刺時前手握槍的握力收放,可以更流暢地以後手連續推刺 戰術上是很有創意的發明,不過傳統槍士多視為邪魔歪道
Trident 三叉戟 前端以“山”字型分成三個尖刺的長槍 西方古代為漁具,魚叉的一種

希臘神話中為波塞冬的武器,因此被基督教抹黑為惡魔的武器

Lochaber axe
tuagh-chatha
洛哈伯戰斧 同時帶有斧刃和鉤子的長柄兵器,多為17世紀蘇格蘭人使用。 既可勾下敵人騎兵,也可以砍馬身,在對抗騎兵時效果優秀。
袖がらみ 袖搦 日本的長兵,外表為帶有複數前後勾刺的長桿武器,柄部也帶有狼牙尖刺,另一端則有槍尖 本身屬於警具,用來勾住逃跑犯人的衣物,但是也因為具有極高的殺傷力而被投入作為戰鬥武器使用

傳說及神話中的長兵類武器

原文/單一名詞 中文 特徵與簡介 歷史考究與附註(篇幅太小,請多看WIKI)
Poseidon's Trident 波塞冬的三叉戟
阿瑞斯之矛
克洛諾斯的鐮刀
天之瓊矛 天沼矛
- 九齒釘耙 農具轉用兵器,未有九齒的釘耙。

連柄重五千零四十八斤

豬八戒的武器,由太上老君用神冰鐵親自錘鍊,借五方五帝、六丁六甲之力鍛造而成。
- 火尖槍 彎曲狀槍頭、槍身一丈八長,共有兩挺 哪吒和紅孩兒使用的武器

歷史中的的長兵類武器

原文/單一名詞 中文 特徵與簡介 歷史考究與附註(篇幅太小,請多看WIKI)
Lance of Longinus 朗基努斯之槍 羅馬的矛 確認耶穌已死時用的長矛,朗基努斯是「長槍」這個單字的拉丁化寫法,而非通常誤認爲的持矛羅馬士兵的名字,現被保存

可以突破AT力場

蜻蛉切 蜻蛉切 全長一丈四尺四寸三分(423公分),刃長一尺四寸三分(43.8公分),柄上鑲著青貝裝飾,槍身上有三河文珠派「藤原正真作」的銘。 日本戰國時期德川家武士本多平八郎忠勝所持武器,與御手杵和日本號合稱為天下三名槍。持有者本多平八郎忠勝五十七次進出戰場毫髮無傷。本多忠朝於大阪之戰中被包圍血戰戰死,蜻蛉切也從此不知去向。

傳說蜻蜓落於槍尖時會由於自身重力而被斬為兩截,故得名「蜻蛉切」,也可顯示出槍尖之鋒利。 蜻蛉切是現存的名槍,而且有傳說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岡崎城內有供人觀賞的仿製品。

文學中的的長兵類武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出自 特徵與簡介 歷史考究與附註(篇幅太小,請多看WIKI)
- 青龍偃月刀 三國演義 重達82斤(49.2kg)的重型長柄刀 小說創作中,三國時代的關羽所使用的兵器

三國演義中關羽死後被吳將潘璋拿來用,後來關羽之子關興殺掉潘璋並奪回 然而這應該為小說家所虛構,漢代和三國時期考古並未發現這種武器;根據考証,關公較有可能持寶劍或環首刀,戲曲中則另外設定了一個叫做冷豔鋸的名字。

- 丈八蛇矛 長達一丈八尺(435.6公分),矛尖部分為波浪狀 小說創作中,三國時代的張飛所使用的兵器

ACG中的長兵類

斧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Axe 在長柄裝上梯型刀片或有利刃的鐵塊 磨利後的棒槌,人類最早的武器之一,所以也常帶有原始風格
Tomahawk 印第安戰斧

印第安擲斧

巡弋飛彈小型的直刃斧頭 印第安人的武器,可近戰亦可投擲

雖說可戰鬥,但實際上主要是作為生活用具現代仍在使用

hatchet 手斧 短小的單刃斧頭 主要是作為工具使用,重心平衡的版本也可以用來投擲
Battle Axe 戰斧 頭部較沉且弧度大,手柄長,易於發力劈砸 歐亞均有出現過,鑄造技術要求較低使用常見於野蠻人的武器
- 宣花斧 長柄大斧,斧身通常較圓,斧背通常會帶有加強衝擊力的配重,另有精美雕花 威力大,但使用起來需要相當的蠻力,後世逐漸退為刑具
Bardiche 半月斧

闊斧

刃長60cm,但本身不是鐵塊,而是有套環將刃固定在柄上形成,介乎於長柄刀與斧類的造型 太狠了所以被禁用過
Bullova 月牙斧 K字型的薄刃斧,命名源自於"牛角"
- 方便鏟 與一般斧頭相反,將鋒刃開在頂端的鐵塊,因就地收埋死屍的方便,故稱做方便 通常是佛教密宗的修行者"頭陀"使用跟方便後掩埋肥料沒有任何關係於《水滸傳》中由魯智深使用,傳揚至民俗文化中另稱魯俠鏟
許多影視誤會為《西遊記》沙悟淨的武器
- 月牙鏟 將戟用的月牙刃接成-C字型即成,可做為鈍的叉刃使用,通常會與方便鏟各占一頭,合稱月牙方便鏟

傳說/神話中的神斧

原文/單一名詞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 盤古斧 斧面刻有花紋的巨斧 傳說盤古使用斧頭,開天闢地,創出宇宙萬物。
最初的神話記載中盤古是直接撐開卵殼,並沒有使用斧頭。
金銀斧 只要誠實回答問題就可以多拿兩把 《伊索寓言》的傳說,很可能影響了後世的亞瑟王傳說的湖中女神原型

ACG中的斧類

其他難以分類的銳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子午鴛鴦鉞 以兩個月牙形彎刃交錯堆疊成的短刃武器,擁有著優秀的防御力,可以輕鬆架住對方的武器並反擊 通常配合八卦掌的趟泥步使用,以奇特方向攻擊對手
Chakram 戰輪 印度的暗器,形狀為一個外緣鋒利的鐵輪,可以透過投擲來殺傷敵人的肢體,也可以餵毒 如果設計有柄,也可以手持用作劈砍

鈍器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Stick

staff

最原始的武器,通常比較細長 槍、劍、刀的起源
Club 棒槌 最原始的武器,通常是粗大木塊,較短所以適合單手使用 斧、錘類武器的起源
Rod 長度介於棒和棍之間 通常是用來作為禮器和工具,在東方會用來當武器
Tonfa

旋棍

約45厘米長,附有短手柄的ト字型棍棒 原來是東南亞一帶的武器,自衛性能高,也方便收與攜帶,可甩可轉、可改握長柄以短柄頭做為錘,又可與一般拳術搭配做為護臂擋架,部分國家的警察編入作為警械

握起後可使出強力踢擊「トンファーキック」←這根本沒用到拐棍啊!

Maul 帶有硬質槌頭的長柄槌 因為重量原因通常需要雙手揮舞
Mace 圓錘 在鐵棒上交叉加裝鐵板成*或米字型、鐵板尖端能有效地破壞鎧甲 部分形制為鐵球布滿尖錐,中國古代有一種類似的武器「錘」,錘頭多為圓型
Spike rod 狼牙棒 於棍棒的擊打部份加上無數釘或尖刺
Morning star/morgenstern 晨星錘 有刺的圓錘。

部分形制為錘球與柄間用鐵鍊連結,即成為下面的Flail

在武器設計的幻想,這類武器還有內含鐵鍊、可甩可收的功能,現實中就做不到了
Flail 連枷

流星錘

握手部位為棍狀,前段為釘頭或圓錘,透過金屬配件或鎖鏈連接,成為可動式武器

為了安全,絕大部分連枷上鎖鏈與錘頭的長度加起來比錘柄短

隨著鎧甲的進步,釘頭錘如果不是完全擊中,也很難造成傷害。於是釘頭錘被改良,製作出可以更高效將力量傳至錘頭的連枷。

錘頭打下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破壞力與釘頭錘相較大幅加強。連枷的頭部即使沒命中,只要鎖鏈的部份抽到對手,錘頭就會擊中對手,或者將對手纏住。 然而,威力增加的同時,使用方法變困難了。並非全靠力量,手腕的轉動更重要。而且如果打空了,錘頭就會朝自己飛過來。 最初只是騎士的隨從使用,但認識到它的威力後士兵中也普及使用了連枷。

* (Flail) 連枷

連梃 僉

以鎖鍊或金屬構造連結錘棍的長棍,簡單說明就是一端換成長棍的雙節棍 原為農村手工脫粒用的打穀農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早在先秦時期,中原人民就採用了連枷用於守城,稱之為「連梃」。《墨子‧備城門》中說:「二步置連梃、長斧、長椎各一物;槍二十枚,週置二步中。」意思是說守城時每二步即配備一個連梃,以其密集火力打擊敵人。 唐代,連枷經過加重改造用於軍事,主要用於守城,後又用於馬上騎兵。後來的雙截棍,就是騎兵用短柄連枷的改良品。

Pick 戰鎬 外型有點像小型的十字鎬 對於盔甲有開罐頭的作用,用法更與鐵撬相差無幾
War hammer 戰槌 外型與現代的工具用鐵槌接近,槌頭一端為傳統槌面,另一端為尖刺(錐、鎬),柄長接近劍的長度 既可發揮鈍器的打擊效果,亦能造成穿刺型的傷害。

部分戰槌也在槌頭頂端(握柄的延伸方向)鑄造成尖刺狀,因此也能用來進行簡單的刺擊動作

Dharma Cane 達摩杖 T字形杖,橫柄部位一端為較細的槌頭,一端為鈍錐,外型與戰槌極度相似 少林派演化出的武術器械,除了使用槌或錐的敲、鉤、挑外,也包括握住鎚柄錐柄的甩動攻擊和多種打法,現代多為木製
Nunchaku 雙節棍 由兩節短棒以繩索或短鐵鍊連成

李小龍曾對雙節棍作出加長手握部份及加長索著兩節棍的鐵練,令雙節棍易於控制

源自宋朝(據傳由宋太祖趙匡胤發明"蟠龍棍"),自連枷改良而來。

同系統的兵器還有分成三節的「三節棍」 北派中華武術將棍一長一短者稱作「哨子棍」 原本連中國本土也不重視之,傳入日本沖繩島後被稱為“ヌンチャク” , 被李小龍在電影裡耍過後變成世界知名的兵器

-

可以看做無鋒且加厚成板狀的劍,鞭有節而鐧無 有相當的重量和打擊力,但使用得當亦不致殺傷性命
さい

筆架叉

活像一個叉子,前端分三個叉,中間的分叉特別長 琉球武器,同時是農具

原型非利器 可以用來插住敵我雙方的腳帶入世紀末輕拳連段

じって 十手 上者少去一邊叉刺的版本,ㄐ字型的堅硬短棍 日本古代的警棍,勾端可以擋住刀刃,用來扭轉,在刀劍屬於武士階級專用的年代由平民購置護身,也有製造成武士刀柄並加上鞘的造型
かなさいぼう 金碎棒 長而粗的鐵棒,多為多角柱狀,擊打部份帶無數鈍角,或是稜面上加鑄尖釘,很重 源於日本南北朝時期

日本民間傳說中的"鬼"的標準裝備,更有諺語「鬼に金棒」

वज्र 鈷杵、金剛杵 在鈍錐外側再加裝彎鉤的武器,鈷即"股",獨鈷是無勾爪的鈍錐,依爪環的數量稱"三鈷""五鈷""九鈷" 原為古印度武器

現在多為佛教法器,兩柄呈十字交疊稱羯摩

- 錫杖、禪杖 不是錫金屬製成的杖,與上面的金剛杵類似,但尺寸較細,以金屬條套住小環後再扭出花樣,走動時小環搖動會發出聲響 本身屬於修行者用的防身裝備,古文稱佛教僧侶的所在地為駐錫地
Battering ram 破城錘、撞角、衝車 以巨大木樁+吊掛繩索+支架(人肩或專用架構均可),將錘身拉往反方向後鬆開,用晃動產生的力道撞破城門 簡式的破城錘可由數人甚至單人操作,後期的破城錘則以車輛的形式出現

傳說/神話中的鈍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Mjölnir 妙爾尼爾/雷神之鎚 小型的柄為世界樹的木材,頭為石或鐵的短鎚。

不用的時候還可以縮小放進口袋裡。

北歐神話中雷神索爾的武器兼該神話中的最強武器,為與邪神洛基打賭的妖精們送給索爾的禮物

同時擁有拋出後會飛回使用者手裡的能力

- 如意金箍棒 烏鐵製,兩頭為金箍,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

平常所見的各種金箍棒的形象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或金色的棍子。

傳說兵器,太上老君製造,大禹治水時遺下凡間的神珍鐵

西遊記中為東海的定海神針,被孫悟空強行搶走當成武器使用。 孫悟空得到後,能隨心變化大小,而且它只聽孫悟空的。 平時孫悟空將金箍棒變成繡花針大小,藏在耳內,臨敵時,從耳內取出,馬上變成碗口粗細的一根鐵棒。這也是取名「如意」金箍棒的含義。

- 降妖寶杖 吳剛砍下的宮桂樹製成
外型如擀麵棍(無誤,兩頭細中間粗)

原著設定的沙悟淨武器,但隨著與其他頭陀角色的混雜,已經被月牙方便鏟取代。

文學中的鈍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出自 特徵 附註
銅鐧 《隋唐演義》 成對使用 秦瓊(叔寶)與尉遲恭(敬德)使用,後世常見於門神等圖畫設計,後世的諺語撒手鐧-最後殺招就是源自於此
- 打神鞭 封神演義 長叄尺五寸六分,有二十六節,每一節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 姜子牙所用的武器,玉清元始天尊親賜。打神鞭專打八部正神,打不得仙,打不得人。

ACG中的鈍器

名詞 使用者 出自 特徵與簡介 附註
クリマ・タクト 天候棒 航海王 娜美的武器,由騙人布設計發明及製作。外觀像一隻藍色的三截式長棍,能發出冷氣泡、熱氣泡及電氣泡。配合娜美的氣象學知識,能引發一系列天氣現象來進行戰鬥。 原朩本是為宴會上表演而設計。
パーフェクト・クリマ・タクト 完全版 天候棒 由騙人布利用空島得到的「貝」改良的天候棒,和前者不同的是棒子前端多了顆圓球,天候棒裡的能量用貝儲存再釋放出來,威力比天候棒更強大 娜美&魯夫:「騙人布的遺作...QAQ」
ソーサリー・クリマ・タクト 魔法天候棒 娜美親自打造,是他兩年間將小空島維薩莉亞的氣象球與天候棒結合運用改造而成的,外觀為一根淡藍色的長棍,娜美利用在小空島維薩利亞學到豐富的氣象知識引發更多元的天氣現象。
メイス 錘矛 機動戰士鋼彈 鐵孤兒 獵魔鋼彈的主武器,造型就是一把有著十字開刃的打擊武器。利用前頭的質量與刀刃將對手砸個稀碎。 前端藏有貫釘
ソードメイス 劍形錘矛 天狼獵魔鋼彈的主武器,顧名思義是一把做成類似劍的外型的錘矛。為了盡量不影響機動性而設計的較輕,但揮舞起來的破壞力絲毫不減。
ツインメイス 雙手錘矛 天狼獵魔鋼彈的選配武器之一,簡單說就是縮小成能單手使用的尺寸的錘矛。 通常一次攜帶兩把。
超大型メイス 超大型錘矛 狼王獵魔鋼彈的主武器,將原本的錘矛尺寸放大到兩倍有餘,除了能對MS造成毀滅性打擊外還能當作對艦武器使用。

拳爪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Cestus 拳套 手背與指關節處有軟墊或金屬角的手套 近身格鬥專用的武器
Knuckledusters 手指虎 有四個小洞的鐵環,用法為把食指至小指套進洞裡再緊握拳頭,對配戴者的指關節也會造成一定的淤傷 在近代由於武器管制法的問題,將抵住掌心的部位推說是"開瓶器"的情況很多
鉄貫/鉄拳 - 同手指虎,外側有斧形薄刃或三點尖刺 護身用,也有簡式的鐵環型
கட்டாரி(kaţţāri)

कट्यार(katyaar) कटार(kaţār) kataa Jamadhar/Katar/Kutar/Suwaiya(英語)

拳刃/拳劍 Jamadhar 長30~70cm,重0.3~0.8Kg,刀刃有二叉,三叉甚至五叉以上多變的造型,兩個直桿中間有橫把可以抓握。

Katar長35~40cm,重0.35~0.4Kg,柄是像一般劍柄。

Jamadhar為西元14~19世紀印度伊斯蘭教使用,Katar為西元前4世紀~西元後18世紀在古印度及附近地區存在的武器;都是拿在手上的短刃突刺型武器,而差異在於「柄」。現今所稱的Katar/Kutar其實是Jamadhar。

因為在某些記載裡(Ain-e-Akbari法典)圖示有誤,因此出現誤用的情形;現今稱呼已混用。
洛克人X5聖劍鎧甲的全包覆型劍某程度可以算是這種拳刃的變體。

手甲鉤 手甲鈎 製造的材料可以是鋁、鐵、鋼、木、竹,外形多種多樣,有裝在指甲上的,有套在掌上的手甲裝上利刺,或是從指縫間夾住刀刃,根據需要及使用者擅長自由選擇

爪刺內勾的及刺位於掌心的可以用以攀爬石牆、樹木

傳說中是日本忍者使用的兵器,體積小、攜帶方便,可用於攻擊與防禦,配合塗毒更佳。近距離搏鬥時威力強,可輕易致人於死。

最主要攻擊是爪擊、直刺。手臂與手掌都有防禦,且難以被打掉;手持劍的話如果被卷劍、繳械,雙手還有爪可以使用。

Claw 爪一般不會太長,一尺左右,握持部分有像指虎的也有像手甲鈎的 模仿野獸的爪子而打造的一種武器,其特點是凶狠奇詭。

爪是一種使用比刀劍等常規武器要少得多的奇門兵器,因為其使用起來比較困難。但若能用好,則會具有巨大的威力。

- 形制較多變的環狀武器,有全圓環形、雙弧交錯形不等,除手把外全個外圍均是利刃 亦有亞種為在環緣上追加新月型刀刃的「日月乾坤圈」或「子午鴛鴦鉞」
Vajra-Mushti 金剛拳刃 像是裝上了刀刃的指虎;在拳刃兩側和拳刃正面都裝有刀刃或尖銳構造,可以輕鬆切割和撕裂敵人。 除了以上的模樣,也有單純是前方附有尖刺和只有一側有刃的戰壕刀式樣。
峨嵋刺/分水刺 - 兩端磨利的鐵錐,中間有指環或繩圈方便握持 主要是刺殺用途,套住後開掌還可以旋轉耍花樣

弓弩&機關發射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Atlatl 投矛器 一端有矛架、另一端有小勾的木棍或骨/角製,﹂形,將矛桿尾抵在彎角處,手捏住矛身與棍,向前擲出時手指鬆開矛身,推力集中於彎角處推動矛桿尾,比徒手握矛擲出更準確、更遠 名稱寫矛,其實是較細長且富彈力的箭桿、
若桿身太硬反而重心容易偏離影響飛行軌道
棍身也可綁上小石或其他配重以調整擲出的勁力與準確性
南美阿茲特克人面對西班牙殖民者仍使用這種武器
是最早的軌道兵器,由於弓箭的興盛而退下舞台
Stone Sling 機弦、投石索 繫在手腕上的繩子/布條,中段為套住石頭的小袋或布/皮革片,使勁旋轉後鬆開一端、依靠離心力將石頭甩出。
熟練者使用石彈可以將鐵盔打扁、把人打昏,甚至直接殺敵。
1磅的鉛彈效果最好。不過緊急時也能臨時找點石塊湊合。
出現時間遠在弓之前。最早的文獻是聖經中大衛以機弦擊殺歌利亞。最有名的是羅德島和巴利阿里群島的投石兵。
另外亞力山大的部隊也有用機弦牽制大流士的騎兵部隊。
羅馬對帕提亞的Battle of Cyrrhestica中,投石兵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帕提亞統帥皇子Pacorus戰死。
Slingshot、パチンコ 彈弓、丫叉 Y狀,其中兩端用筋弦繫著,多為粗硬樹枝截斷即可 由於構造簡單,常是鄉村兒童自製的玩具
沒有聲音、容易貼身攜帶,某些特種部隊仍作為獵具與非正規武器使用,
還可以把鳥射出去用以擊殺豬隻
日文的パチンコ原先指的就是這種獵具、但在電子娛樂的年代變成賭博性電動玩具的代稱
Bow+Arrow 弓+箭 弧狀木桿,兩端用一條弦連繫著,將箭抵在木桿中心,尾端嵌入弦,向後拉,以弦身彈力將箭推出
根據長度、設計、工藝不同分類很多
射出箭用的機械,因操作複雜又需要強大臂力拉弦,使用者需經過訓練,
在不需考慮精準射殺而純以灑箭對付大量衝鋒步、騎兵的戰術下相當威猛
英法百年戰爭中兩地長弓兵就以拉弦用的食中二指對敵軍挑釁(據傳會將擄獲的弓兵斬去二指),久之形成英法兩國世仇文化禁忌
直到二次大戰被英國首相邱吉爾改稱『勝利Victory』開頭的V字母才沖淡[7]
遊戲中常見射出去會爆炸的特效箭,事實上要想達到可殺人毀物的爆炸效果,箭頭必須大到弓弩不夠力射不出去的尺寸才裝得下那麽多炸藥。
火焰箭也是一個常見的迷思,主要問題包括類似上者的燃料重量限制、前端點燃的油布包在飛行時被吹熄、燃料不潑灑到目標上、箭桿被燒斷等,點燃機率其實很低
草船借箭當晚大霧瀰江水氣重、由船伕將著火的草人壓入水裡後拉回亦可滅火並保留收到的箭
Crossbow+Bolt 弩/十字弓+矢 弓身較短而追加了可單手持用的弩架、扳機,裝好箭後扣下扳機即能射箭 由於不須用力拉弦+同時瞄準,操作上比弓輕便省力,但矢身構造原因不便曲射(只有一邊尾羽或全無),平均射程反而受限,只能於近距離狙擊,無法如弓兵以仰射灑箭,
相較於弓,對於人員訓練要求較低,往往只須讓平民進行短時間的訓練就能上手,屢經戰術訓練的貴族經常栽在平民矢下,因此在歐洲中世紀被稱為不道德的兵器,但因結構複雜製造不易,需要多人排陣齊射等限制下也不易普及,
到了現代仍然與槍械一同被政府單位管制,可見其殺傷力不輸給手槍等槍械。同時因其射擊時無聲無光無熱、準頭又好,在注重匿蹤的軍事行動中是理想兵器。
後續也發展出了巨大化的攻城兵器版,需用脚蹬、腰力或手搖滑輪絞車上弦。例如弩砲(Ballista)、床弩(Arcuballista)、車弩,見下述。
* (Chu-ko-nu) 連弩

諸葛弩

帶有矢匣和復進裝置的十字弓 傳說為三國諸葛亮設計,實則最早見於戰國時期,射程一般但射速極快
BALLISTA 弩炮 有車輪架的弩 以絞繩扭力代替大型弓弩本身的彈力,可以射出較粗的箭桿,或是以軌道輔助射出石彈
Catapult 投石機 依照動力與結構有不同分類,使用槓桿原理與絞繩,轉動桿身拋出石彈 一般為攻城專用的戰術武器,除了拋出石彈、也可以使用燃油樽進行火攻、甚至投出屍塊用以傳染病毒
為了移動方便,多半會設有車輪,慣稱投石車
中國象棋中的「砲」(不是「炮」),下棋時前方必須有一棋子作「砲架」,才能將「砲」跳過去擊殺敵方一子,即是投石的一種象徵
trebuchet 巨型投石機
旋風砲、回回砲
上者的進階版,以更複雜的結構維持配重用的箱涵和承彈的部件,自阿拉伯人傳入中國後稱作回回砲、因為可在一定點上旋轉角度而稱作旋風砲 不過因為結構複雜之故,必須花一定的時間組裝而不能打帶跑
Blowgun 吹箭筒 吸管狀小管,把小物件放進管內再用力吹氣即可射出 中南美洲的狩獵工具,因為傷害效果差所以箭上需餵毒,有名的箭毒蛙ArrowFrog、DartFrog即是因此命名

傳說/神話中的神弓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Bow of Apollo 阿波羅之弓 能夠射出帶有太陽光輝的弓箭
Bow of Heracles 赫拉克勒斯之弓 其搭配的箭附有九頭蛇之毒,被射中者皆會死亡
Bow of Odysseus 奧德賽之弓 除了奧德賽以外,沒人能夠拉開弓弦
あめのまかこゆみ 天之麻迦古弓
- 繁弱 后羿的配弓

ACG中的弓弩&機關發射類

名詞 使用者 出自 特徵與簡介 附註
銀河小彈珠 航海王 騙人布從故事初期到水都篇中段為止使用的輕便彈弓,用身上的彈弓使出的普通攻擊,各式各樣的子彈不同的組合,威力和用途可以自由調整。
騙人布將彈弓以空島的「貝」加以改造,和他本人等高的巨型彈弓。具有5根支柱,除了安定性和足夠的攻擊距離,還可以藉著「風貝」在射擊的瞬間發揮功效讓子彈旋轉,射出各種路徑不同的變化球路,只要變換不同的貝球就能夠強化。 司法島篇中射穿世界政府的旗幟的兵器
黑兜 經過波音列島的鍛鍊後,騙人布改用的黑色的短型,和彈兜一樣具有5根支柱。 與「POP GREEN」組合作為武器。
成長黑兜 經過波音列島的鍛鍊後,和巨型彈弓「兜」長的差不多,只是是把裝原本的袋子改為食人花形的袋子。號稱『最強小鋼珠』。 由彈弓「黑兜」成長出來的。

投擲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Boomerang 迴力鏢 多呈「ㄑ」型,透過其特殊構造可以迴旋,加長飛行距離並增加衝擊力。

特定型式以特定方式投出可飛回手中,但少在實際戰鬥使用。

主要為狩獵用

現代中迴力鏢投擲為體育競技的一種 配上空手道可組合成全新格鬥技「風雲拳」

Javelin 標槍

擲矛

形狀像槍但比較輕身,方便投擲,後期為防敵人將槍撿起來投回,出現兩截式設計,槍身落地後就會斷開 原始時代己有的狩獵工具

現代中標槍投擲為奧運體育競技的一種 垂直往上投擲的威力足以摧毀現代戰車

Dart 飛鏢 前端使用金屬製作,後端具有尾翼的短小飛箭。 飛鏢運動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帝國軍團駐守不列顛島時,當地多雨的天氣限制了士兵們們的戶外活動,於是有人發明了一種遊戲,在室內用手將箭投向用柞樹橫切面製成的靶子,形成了飛鏢運動最早的雛型。

東羅馬(拜占庭)曾有軍隊裝備。整體來說做為武器很罕見。

- 舊式投擲暗器,一端較重有尖,形狀像長槍的頭。 帶衣鏢重3-4兩左右,呈銳三角形、圓錐形、三刃形等狀,鏢尾繫上布條或細絲,作平衡與固定方向用。重量較輕的袖鏢、簡鏢,袖鏢藏於袖內,簡鏢藏於竹筒或手杖內以機關發射

錢鏢以大青錢作鏢,分為有磨出鋒刃和無刃的(無刃錢鏢就是平常的青錢) 走鏢、鏢師、保鑣即是以此為名

- 飛刺 其粗細如毛筆管,兩頭鋒銳,中間略略隆起,以便於手握。飛刺全長約20厘米,重約0.2公斤,每12支為一排,插入袋中。 暗器的一種。由於比一般暗器小、輕,射速快,可以連發。
Francisca 法蘭克擲斧 鐵製的斧頭為套筒式,凸狀的刃口較長,從套筒到刃口整個斧頭都延續著平緩的曲線。

斧頭重心極偏斧刃以利迴旋加大打擊力。

法蘭克人在發起衝鋒時會同時擲出擲斧產生一整片「面打擊」以瓦解敵軍。若敵軍沒有防盾,造成的效果是毀滅性的。

擲斧即使沒有打碎對方盾牌,也會嵌入對方盾牌加重盾牌重量使對手難以使用;此外混戰時往回一拔有可能直接毀壞盾牌。

Syuriken

シュリケン

手裡劍 放射狀鐵碟、手掌般大小,附有利刃或鉤刃 日本很多流派也有使用手裡劍,但經常被人誤認為是忍者才用的忍具
其實是撤退時的護身用具,不會用作主攻&;歐美慣稱之為NinjaStar
くない 苦無 非常短的槍,方便攜帶,投擲時也不易發出聲響 另一種忍具

除了投擲,還可以當成小刀、打火石、帳篷地釘來使用

まきびし 撤菱

鐵蒺藜 現代版本亦稱為雞爪釘

菱角狀的小型武器,有無數鈍角、尖刺 忍具
用途為撤在地上阻礙從後追來的人前進、不使用時以竹筒收納,使用時開筒瀉在地上,ACG作品卻多為徒手撒出
- 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

有4根伸出的鐵刺,長數寸,凡著地必有至少一刺朝上。有的鐵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繩串連,以便佈署和回收。 宋代以後為適應作戰的需要,鐵蒺藜的種類逐漸增多,如佈設在水中的「鐵菱角」,聯綴於木板上的「地澀」,攔馬用的「蹄」,在刺上塗敷毒藥的「鬼箭」等。

中國古代一種軍用的鐵質尖刺的撒佈障礙物,亦稱蒺藜。

在古代戰爭中,將鐵蒺藜撒佈在地,用以遲滯敵軍行動。 戰國時期已使用鐵蒺藜。秦漢以後,鐵蒺藜成為軍隊中常用的防禦器材,除在道路、防禦地帶、城池四周佈設外,部隊駐營時,也在營區四周佈設。明朝軍隊廣泛使用鐵蒺藜。 武俠小說中,一些暗器高手亦使用鐵蒺藜進行直接攻擊用,例如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裡面的「千臂如來」趙半山

चक्रम् 戰輪

擲環

環型刀刃,外緣為刃 印度北部錫克教徒的武器,用手指旋轉甩出或像飛盤一樣拋出。

以印度神毘濕奴的武器而出名。

bolas 多球捕獸繩 將帶有錘球的幾根繩索繫在一起。 近代南美牧場的獵具。

用法為握住其中一條繩子或繩子繫在一起的中央揮動,藉著慣性投出。 用於纏住奔跑中的動物。當然,被重錘擊中的話也會造成致命傷。

傳說/神話中的投擲類武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Gungnir 袞袞尼爾

永恆之槍

世界之樹的柄+符文槍頭

一擲出就一定會命中目標,可以擊穿它擊中的任何東西。

奧丁的槍

相傳維京人在作戰時,會由指揮官先向敵人投擲長槍,就是承襲自此。

Thunder of Zeus 宙斯之雷 由鐵匠之神赫淮斯托斯所打造,美術設計上常以閃電型曲刃片呈現

ACG中的投擲類武器

名詞 使用者 出自 特徵與簡介 附註
飛來骨 飛來骨 犬夜叉 為珊瑚所屬武器,以多種妖怪骨頭打造而成的巨大迴力鏢。珊瑚可自在地使用比自身還高大的飛來骨,也能輕鬆施展遠距離攻擊。最主要的使用方法是投擲攻擊,若是遇到小型妖怪,也會手握飛來骨直接敲擊。 除了攻擊外,也能做為防具使用。
ヒートダート 電熱鏢 機動戰士鋼彈UC 伊夫利特.修奈德雙肩與雙臂護甲掛載的飛鏢。 也能雙持作為匕首突進。

鞭鍊類(軟兵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Whip 分兩種,一種為繩狀而有硬手把的軟鞭,另一種為較硬身的鞭(策馬用的馬鞭就是這類)

多以皮革製造

另有馴獸等作為武器以外的功能。

抽鞭容易發出破空爆鳴是因為其末端速度非常大,可以達到2倍音速左右。

Meteor Hammer 流星錘 也是刺錘的一種。由錘身、軟索、把手三部分組成,是一種將金屬錘頭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中國與日本另有兩端皆錘的雙流星錘 一般認為流星錘是在隋唐時期出現的,是從盜賊的投石索發展出來的

明國《武備志》記載的流星鎚為一繩兩端各接一鎚的雙流星錘 不過最為讓ACG迷認識的卻是初代鋼彈和∀鋼彈的裝備 只考慮錘身的話很容易與上文的晨星錘、狼牙棒、釘頭錘混淆

振り杖/ちぎりき - 長鎖鏈掛上秤錘,接在杖上

鎖鏈秤錘平時可以收在杖中,戰鬥時用力一甩即可甩出奇襲,不過戰鬥中無法收回 也有內裝機關使飛鍊可以猛力彈出的種類

日本最有名的門派是寶山流振杖術
ふんどうさ/たまぐさり 分銅鎖/玉鎖 長鎖鏈,兩端均裝有重錘 日本式的雙流星錘,由於容易收藏,多為護身用
くさりがま 鎖鎌 把農業用鐮刀裝在分銅鎖的其中一端 農民用來防身的武器,同時是忍具
- 九節鞭 把九節短鐵棒以鐵環連起,末端有較大的錘頭或錐 也有七節和十三節的亞種
- 飛爪 其器如鷹爪,共四趾,前三後一。前三趾俱為三節,後趾為兩節。每節相連處裝有機關,使各節均能伸縮活動。趾梢皆銳利,趾根插如掌面趾孔內。掌部中空,內有一半圓形鐵環橫貫四趾根端。掌後​​有一鐵環套於半圓環中間。每趾節機關中亦有弦索係於掌後環,此環後還繫有一條2—3丈長的繩索。繩索末端結成一圓圈。 亦名飛爪百練索。暗器的一種,可以用來攀爬牆和樹木,也可以用作一種遠、近程的攻擊武器。盛行於唐朝,宋元時也有使用。但到了近代,飛爪已無機關,不能活動,成為固定的了。

練習飛爪時,先將繩尾圓圈套在手腕上,手握飛爪掌面;然後,向上向後猛力一揚(掌心朝上),使飛爪各趾完全展開,隨即向日標拋去;一俟飛爪命中,馬上猛力後拉繩索。拉力經過掌後環牽動係於各趾節上的弦索,四趾即合攏,抓住目標。飛爪不僅用於攻擊對手頭面、兩肩和兩腰等部,還可作為攀高越牆的工具。

Flexible Swords 軟劍 劍身為柔軟的長條鐵片,有些軟劍甚至裝了兩三條軟鐵片,平時不用時可以收在腰上。 源自印度的軟兵器

ACG 中的鞭鍊類兵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Vampire Killer 吸血鬼殺手 對於邪惡生物有特效的聖鞭。 惡魔城系列

護具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Shield 用來抵擋攻擊的手持牌狀物 隨著武器發展而演化

可於盾面上塗/刻/印上圖案作為軍隊的象徵 動漫創作中往往可當成迴力鏢投擲(如美國隊長)

Buckler 小圓盾 特別輕小的圓盤盾,通常直徑不超過50cm 因為輕巧可以綁在前臂上而無須手持,所以可以空出一支手持武器,也便於用來直接敲砸對手

中古時代的鬥技場上,亦會在朝外的面上加上金屬刺或是釘子,以增加敲擊時的破壞力

藤牌 用藤蔓編織成盤狀風乾而成 主要是中國古代民兵使用的小型防具,可擋一般刀劍、且重量輕
ἀσπίς

ὅπλον

阿斯庇斯 直徑為1公尺左右,相當重,重量可達8~15公斤。由木條組成,外層和盾沿覆上青銅,盾外部中央稍稍凸出。這種盾牌因為型狀相當大,為了手臂可以能夠持用,在盾背中部從上至下有條皮帶讓手臂可以穿過支撐,在盾沿有一個握把,這樣使士兵可以與盾牌緊緊相連,方便行動,另外也方便在方陣中組成盾牆。

有的會在下緣掛垂一塊布,除了讓對手因為看不到腳難以向下盤戳刺外,據說當對手刺穿布時有時也會纏住刺穿布的長槍。

希臘重裝步兵所持大型圓盾,與希臘長槍一併使用。這種盾牌相當大,使用時可防護下巴到膝蓋之間的部位。
Scuta 羅馬巨盾 用皮革作為主體,以金屬加固的大型方盾,高度超過1米 多名使用者可以將之緊密嵌合起來以阻擋遠程攻擊
Kite shield 鳶盾 底端較尖的水滴狀盾牌,可大可小 騎兵的主要盾牌,不需要過多移動的步兵(射手、矛兵)也會使用,西洋騎士的紋章起源於此
Round Shield 圓盾 圓盤形的大盾 屬於早期武器,世界各地的軍隊均有裝備
- 鉤鑲 漢代常見的鉤、盾結合的複合兵器,上下有鉤,上鉤約長25CM,下鉤約長15CM,中為後有把手的小型鐵盾;盾為圓角方形薄鐵板,前面有突出的尖 此種兵器兼具防、鉤、推三種功用,較單純防禦的盾要積極,一般配合環首刀使用。

鑲用以推擋和擊刺,主要起盾的作用;鑲板上的鑲刺於貼身肉搏時前推刺殺;鉤用以鉤束對方兵刃,同時右手刀、劍等兵器揮向敵面門。 使用年代很短,兩晉以後再沒見實物出土。

羊角盾 一種印度的防禦武器。由兩隻羚羊角和一隻用於護手的小盾組成,在盾的上下加上羚羊角。有的會在羚羊角角尖加金屬套以增加攻擊力及強度。 將攻防合為一體的兵器,它通常與刀配合使用。一般是右手拿刀,左手把持羊角盾。在搏鬥時,羊角可以隨時傷害對手。

神話中的護具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Αιγίς

Aegis

埃癸斯 美軍戰艦上的對空雷達&飛彈系統中央裝上美杜莎的頭的羊皮盾 一共有兩面,分別為宙斯和雅典娜所有,為鐵匠之神赫淮斯托斯所打造。宙斯的埃癸斯揮動時就能產生風暴,把它放在天空時,天色會變得陰暗,當宙斯拿起它時,天空就會放晴。雅典娜的埃癸斯中央更裝上美杜莎的頭,使任何人看到這面盾都會變成化石。
Aias Shield 埃阿斯之盾 七層牛皮和青銅所造的圓盾。 在特洛伊之戰中他曾用他的盾擋住了赫克特的標槍,結果赫克托耳的長矛刺破其中六層;而大埃阿斯的長矛則穿透了赫克托耳的盾牌。兩人纏鬥到日落,最後握手言和並交換隨身物示友好。

ACG中的護具

名詞 使用者 出自 特徵與簡介 附註
Captain America's Round Shield 美國隊長的盾 美國隊長 紅白籃三色,畫有星形 美國隊長的唯一武器,由「汎合金」所製成。可以百發百中地擲出盾牌,無論是狙擊、反彈敵人攻擊、跳彈式攻擊、連續打擊多個目標、或是飛擲轉向至敵人背後攻擊都完全不是問題
曉美焰的盾 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操縱時間的道具,有如同四次元口袋的空間儲物功能

其他無法歸於以上類別的武器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 呼拉圈狀的金屬環,可再加裝刀片構造 主要以舞蹈為目的武器,也可投擲
- 風火鉤 它既是吸煙的工具,又是防衛的武器。由煙斗、火連、煙袋、皮繩連接而成。 火連重約一斤,煙袋內小鐵球兩個。 該兵械近則用煙斗勾、掛、點、戳而擊之,並可用斗中的燃鐵絨驚敵。遠則用皮繩,煙袋和火連抽殺,勢如風車飛轉,銳不可當,兼有鞭、流星錘等共同點,還可用煙斗點穴。該兵械雖屬鉤類,但技法卻是鞭、鉤、流星錘的共同體現。
- 即一般的雙手鈸,將邊緣摩尖後即成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做為一種奇門兵器使用,可以投擲割人或擋、夾刀劍
Hand FAN 摺扇、鐵扇 多枝木片貼住紙或布面,或是多片木片以細線串連,日式有木片較細和純粹為木片而無紙的兩種形制 主要是文人雅士的配件,並有甩手開扇的花樣動作,扇面可以畫上圖樣或是鑲貼羽毛以增加藝術品價值

在武器方面的設計發想則是扇骨有硬度、有尖刃、甩開可以發射細針、張開可充當盾牌等幻想。實際上做為武器的現存樣品則是鑄造成扇形的鐵棒,故稱鐵扇 某位巨乳女忍者可以從胸口無限取出投擲

Umbrella

Parasol

以多枝細竿撐開布或紙面 生活用具,但也有不少特殊改造如特多節的伸縮、張開可以射鏢、暗藏短刀等用法,夠大的傘面還可以用來掩蓋動作或以花紋眩惑敵人

M.U.G.E.N世界中的最強武器

弭槍

鉾弓

- 在弭也就是弓上下端裝上通常約15公分的槍頭、刀刃,也有只是把弓兩端削尖的 因為弓體會彎曲所以戳刺效果不佳,通常只是應付突然的近身戰,概念類似於刺刀
附刀刃的弓在遊戲設計方面幾乎成了高級弓的必備元素
忍杖 - 振り杖的改裝版,通常使用打通的竹子,長鎖鏈掛上秤錘接在杖上,平時收在杖中、戰鬥時可以甩出奇襲,內裝機關可以彈出鐮刃發射飛針等,其餘未使用部分灌鉛加固並加強打擊力 外觀只是一根竹槓
log 木樁 把剛砍下來的樹簡單地削成的圓柱狀木材。裝上簡單機關可以變成陷阱(多為繫上繩索以鐘擺方式攻擊)。

史實的歐洲弓兵在混戰時為防有騎兵突襲會在身側斜插一支木樁埋地,退至木樁後面可嚇阻衝來的馬匹

對附吸血鬼的絕好武器。「みんな丸太は持ったな!!」連浣熊也相當喜歡使用。「Log Trap!」

載具類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Chariot 戰車 其實除了車體車軸與兩個車輪之外還需要兩根車轅來套住馬匹
漢字『車』字即是象形化的呈現,甲骨文時期的寫法有把車轅與兩個車輪都畫出來,
與一般常見的載貨獸力四輪車不同,戰車的車廂很小、只有雙輪、幾乎就是一個座位大小,給貴族出巡使用的會再大一點,另有發展出車軸上裝設鐮刀的殺傷力款式
考慮到戰場混亂與控制馬匹、故由一御手、一弓手或一槍手組成一隊共同乘在一車上、除了作為軍隊武裝外,戰車還常被用在貴族競技,可使用近戰武器互相攻擊,但單是跌落車下就可以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單是駕車互追也是搏命演出了

虛構兵器(非神兵)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Snake Sword 蛇腹劍

鞭劍

由無數劍刃小節以鋼絲連成,透過機關可自由縮成劍狀或伸展成鞭狀 最早出現的是動畫《機甲界ガリアン》的ガリアンソード

但因為武器本身的造型如鞭,近年已幾乎成為了女角專用武器 其原理雖可能實現,但做為戰鬥用途並不高,還有可能割傷自己

Spike Chain 刺鏈 帶有重物末端和帶刺鏈環的長鏈,依靠掃打和鉤掛攻擊對手 D&D的妖孽武器。同時是長兵器及短兵器、能絆摔、能卸除武器、對應武器嫻熟和猛力攻擊,是所有武器中控制性最全面的。

基本上只見於奇幻作品

Wrist blade 袖劍、腕劍 套在手腕上的機關,手掌和手腕成90度角時劍刃即伸出,通常是搭配拉繩或斷臂人士使用 遊戲刺客教條和電影終極戰士的標誌性武器,初期因設計問題需切掉無名指才能使用。後來改良後不需這樣,更有內置火槍和分離小刀等多種設計
Flying Gullotine 血滴子 形貌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一種笠形或鐘形的罩子,頂端繫有索鏈,當血滴子罩住敵人的頭部時,操作者還藉著索鏈控制開口內緣的環狀鋼刀向內收合,立刻便能取下敵人首級。 真實性未能證明,但散見於各類稗官野史與民間傳奇中(其中一說是雍正時期發明出來的)

Discovery團隊曾依照傳說設計製作一個試驗性實品。經一位武術師傅實際試驗,提出的結論是因為重量有點過重,用拋擲套住目標的頭有點難度;比較可能的使用方法是從背後套在目標頭上,再以一定速度跑開,以全身力道拉索絞殺取首。若真將目標身首切離,可用抽方式拉索,直接讓血滴子飛向自己。

lightsaber

beam saber photon sword

光劍 由能量形成的刀身(不是雷射光) 科幻作品中常見的兵器。

在一般的科幻作品中,用以替代傳統刀劍作為近身戰使用的兵器,例如:鋼彈。 但是最廣為人知的使用方式出現在科幻作品:『星際大戰』中。在絕地武士手上的光劍不僅能做為近身戰用兵器,更能在能量槍滿天飛的戰場內,利用「原力」做出種種超乎想像的動作。

現代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Compound Bow 複合弓(現代弓) 利用滑輪省力及靠複合材料製作之彈簧板,支撐握把,弦線等組件所結合而成。而所用滑輪組成可分為兩種:上下輪皆為凸輪,或大是一個凸輪與一個圓惰輪所組成。 與一般弓不同,拉滿弓時較為省力

射箭在現代為競技運動之一 雖然在一些作品中是徒手拉弓,但實際上不配戴護具就使用這種複合弓的話,手指是會被割斷的。

Bowie knife 獵刀 尺寸特別大的匕首,刀身長達20-30cm 18世紀美國人發明,用來格鬥和狩獵
Trench knife 塹壕戰刀 將普通匕首的刀柄加裝打擊用指虎 一次大戰時發明,特別適合用與在狹窄空間內格鬥,故得名
Bayonet 刺刀 加裝在火槍前端的刀刃,刃尾彎曲連結至鐵環,用以固定在槍管上

後來改良成刀鍔有圓孔以固定在槍口的小刀

刺刀大約16世紀即出現,名稱來自17世紀法國巴約訥(Bayonne)的一場農民爭執中。當時興奮的農民將小刀插入來福槍槍口內,用以襲擊敵人。此發明便以出現地命名為Bayonet。

在早期火槍射程短,擊發間隔時間長時,作為火槍手接近戰時使用,當時更有著刺刀突擊的戰術。此時刺刀的發明成功取代了長槍,使得長槍火槍混編方陣消失,長槍就此退出軍事歷史舞台。 但隨著火槍的射程射速上升,以至於可全自動射擊的陣地機槍、衝鋒槍、突擊步槍紛紛問世後,刺刀的需求度不再,近年來美軍甚取消了一般士兵的刺刀訓練,因此還造成台灣對於國軍刺刀訓練的存廢爭議

Balisong Knife 蝴蝶刀 兩片柄內藏住刀身,握住一端後再旋轉並握齊兩片刀柄即可亮出刀身 雖說耍弄花樣是門技藝,但屬於凶器的形象造成推廣困難,近年有取消刀身而改為髮梳、開瓶器的折衷設計但鋼製的梳齒一鋸、鋼製的開瓶器一敲也是很可怕的傷害
Baton 警棍 隨時代變化而形式多樣,包括早期的木質大頭棒和T字型警棍,到現代的伸縮警棍 短小便攜,以造成非致命性傷害為主
Баллистический нож 彈道戰術刀 外表似小刀,但刀刃和手柄結構可分開,手柄內置彈簧或氣壓機關從而能按掣把刀刃射出 1970年代蘇聯等東方國家的特殊武器
Crowbar 鐵撬 不可名狀之棒狀物 由於某FPS的品牌影響力,被譽為『物理學聖劍』,喪屍殺手1號
Fire Axe 消防斧 近現代使用的長柄斧,用來破壞障礙物,斧背通常帶有尖鎬 喪屍殺手3號
Chainsaw 電鋸 用汽油驅動的機械鋸,以快速旋轉的鏈條為鋸齒 嚴格來說不是冷兵器

沒有斬不斷的東西,喪屍殺手2號 實際使用可能對自己更危險

Baseball bat 棒球棍 就是打棒球的球棒,有木質的和金屬的,無良的使用者還會往棒頭上打釘以模仿狼牙棒 Excalibat,喪屍殺手4號
Chopper 菜刀 多種多樣,從接近斧頭的剁骨刀到輕薄的切魚刀,不一而足 受害者多被肢解、剖腹、驗孕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Shovel 鏟子 通常只有前端開刃、只能拍擊,軍用的工兵鍬則兩側也開刃、可以拿來砍 先殺後埋一步到位,古代即有形似的方便鏟

面積大而可格擋對方兵器,在壕溝戰中勝於刺刀

lead pipe 水管 通常是直徑20-30mm的鋼制水管,通常帶有L型的彎曲,有長有短 街頭武器,可以升級到下列
- 叉管 將水管的一段削尖磨銳,作為利器戳刺 強力街頭武器,因為其結構特別適合放血,致死率高
flat drill bit 扁鑽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4-1-3扁鑽為刀刃為三角形,兩面開鋒,柄稍長,末端成圓圈

通常尾端有環以方便持握,外形與日本忍者常用武器「苦無」相似

玩具級的街頭武器,也是早期槍砲管制條例下衍生出的刺殺用具
Brick 板磚、磚頭 通常是長方形的建築材料,強度不高,體積也小 街頭武器,可投擲、劈砸,也是許多武術表演用的耗材。

在大陸論壇文化中代表罵戰 功夫再好,一磚撂倒

- 折凳 以金屬管為主要結構的折疊座椅 從星爺電影衍生出的街頭七武器之首,最大用途是坐上去掩藏殺機
- 自行車鎖 這裡特指帶鏈條鎖身之版本 街頭武器,可以看做廉價和大眾款的雙節棍/流星錘

電影《惡靈古堡5:天譴日》女主角艾莉絲在劇中東京澀谷的街頭上有自行偷走一個附帶自行車鎖的鐵鍊當作副武器和一把警用手槍來跟大批殭屍對打

- 腳踏車鍊 將腳踏車拆卸後的產品 街頭武器,日本舊時代太妹的代表武器,還附帶可弄髒臉的黑油
- 書包 裡面裝鐵版or鋼版的版本 街頭武器,日本舊時代太妹的代表武器,攻防一體的武器,還可自由模組化
- 剃刀 舊式替換型刮鬍刀的方形刀片,夾在指縫間 日本舊時代太妹的代表武器,搭配掌摑攻擊很容易造成毀容
Swiss Army knife 瑞士刀 除了摺疊刀外另有許多簡易應急工具 由於越多用途勢必柄身越厚,近年來也淪為一種惡搞圖與浪費才能的搞笑設計題材
multitool 多用摺疊鉗 鉗身的兩個柄內裝入上述的瑞士刀工具組 相對於上者提供的夾鉗太小而無力,捨棄刀身,轉以夾鉗為主的設計

組合性質冷兵器一覽

原文或英文 中文 特徵 歷史考究與附註
(無) 一口箱子 箱中的零件可組合為十三款兵器,且每種兼具有兩三種兵器功用 古龍作品《英雄無淚》中介紹的組合兵器
天罪/鐵獸 拔出時直接由鐵片組合成龍型長鞭 馬榮成《風雲II》仿創自上者但更形而上化的設計
九品大員/九絕無情 骨棒、肉鎚、心劍、靈斧、血刀、生叉、死拐、魄槍,主要藉由『魂環』套住前述各件,也可分別接合的兵器 馮志明《霸刀》仿創自上上者的設計
攞你命3000 用草繩將單車鏈、西瓜刀、棒式手榴彈、毒藥、硫酸、手槍、殺蟲水、三角銼綁成一串形成的武器(笑) 星爺電影的創意

連結

外部連結

備註

  1. 火器泛指利用化學能作為動力的兵器,因作用力跟爆發力遠大於冷兵器使用的人力跟機械力,因此兵器威力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人員對於操作兵器的體力消耗也減低許多,所以也能進行更長時間的作戰
  2. 斧、槌、槍的刃部都是石製,利用敲砸石頭選出適合的石塊,再綁於棍棒的頂端
  3. 箭簇有石製也有骨製
  4. 石器時代末有出現銅製短劍,但因材料極難獲得、加工製作大費周章,因此只作為族長等的權勢象徵。此外由於銅很軟,與兵器或盾相抵相互較力時會彎曲,所以要到青銅時代才因實用(青銅極堅硬)使金屬武器大量出現。
  5. 石器時代的石製刀劍多為簡短的小刀,來源同其它的石製兵器,主要用來作為日常生活使用
  6. 例如中國古代比武用的長兵器(尤其是槍),會在前端綁上紅穗繩(槍纓),能在晃動兵器時產生視覺上的干擾;此外當鋒刃刺入人體後,紅纓可以避免血順著槍桿流至握手處導致手滑(故把槍纓稱為「血避」)。不過戰陣用的槍亦有繫纓的,如明代《耕餘剩技》記載的「壯威」。
  7. 現代一般以掌心向內為傳統挑釁、掌心向外為勝利V字做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