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類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
現時Reko Wiki可能會出現連線不穩的情況,如有相關問題發生可以留意Discord群組。 |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
哺乳類/哺乳綱/Mammal
本條目主要討論『現生哺乳動物』,視情況補充一些古代滅絕生物的種種。 |
本條目是個科普、且哺乳類是研究不完的史詩大坑。歡迎各位博學島民隨時補充並且糾正錯誤。 |
簡介
- 現今稱霸地球大地與大海的優勢陸地脊椎動物類群。
- 溫血脊椎動物的佼佼者代表。大體而言全身毛茸茸且花紋多變、觀感親切(同為哺乳類的人類角度上來說),四肢完全直立而能大型化或是快速奔跑,且大腿骨關節先彎曲90度再直立於地面相較鑲嵌踝類更能提供良好的機動力與爆發力[1]。
- 獨有特徵(這裡盤點的是哺乳類與其他古今溫血脊椎動物的不同點):
- 其一:退化掉後半身的肋骨、改造脊椎骨從左右彎曲變成上下彎曲的獨有運動方式。
- 對小型哺乳動物來說彎曲身體能更好幫助自己在洞穴、密林與都市叢林等複雜地形快速遊走,貓與鼬科動物都具備柔軟如液態的身軀捕食小動物。
- 搭配垂直四肢奔跑其機動力更是妙不可言[2],甚至能讓獵豹爆發出百里時速的驚人機動性。
- 這也令貓狗們有著可愛的前肢伸展操動作,作為寵物賣萌身價水漲船高。
- 其二:用橫隔膜拉扯肺部進行腹式呼吸以呼吸新鮮空氣,在身體構造完美配合哺乳類的運動方式驅動身體澎湃活動。如果這還不夠,哺乳類還擁有無核紅血球與肌紅蛋白進一步最佳化獲氧能力。
- 其三:具備外耳用以接收空氣中聲音,那些造型多變的耳朵亦頗受可愛控的人類愛不釋手,其中兔女郎和貓耳娘更是完美命中人類腦部機制以至於廣大愛好者誕生。
- 其四:分工明確的異型齒。有很多種類因飲食習慣特化而使特定的牙齒部位特別發達,如草食獸仰賴臼齒來磨碎植物、肉食獸依靠犬齒撕碎獵物、齧齒類有著發達的門齒來咬穿堅果或樹木。
- 其五:新皮質令溫血的哺乳類具備聰穎的靈性知能:很多哺乳類在紀錄片展現出複雜有趣的社會互動行為,而人類也是受惠於新皮質而極致演化終於點亮文明之火光。
- 其一:退化掉後半身的肋骨、改造脊椎骨從左右彎曲變成上下彎曲的獨有運動方式。
- 要說哺乳類最知名的獨有特點當屬哺乳行為,因為雌性能用乳腺分泌乳汁來給餵食幼兒而得名【哺乳類】。
- 植食哺乳類動物能容易地獲得較多食物,體積增長較多,有助分泌更多乳汁。
- 有些大型植食動物例如大象、河馬、犀牛的脂肪太厚,乳腺容易堵塞,造成不方便泌乳。
- 速度較快的大型植食動物如牛、羊、馬沒有太厚的脂肪,加上其乳腺運作流暢因而被人類培育為高產奶效率的乳用畜。
簡單來說你媽的ㄋㄟㄋㄟ讚!。
- 植食哺乳類動物能容易地獲得較多食物,體積增長較多,有助分泌更多乳汁。
- 然而對比中生代能以各種方式實現雙足直立行走的蜥型綱以及留存至今的鳥綱,現存哺乳類由於尾部已經退化過,肌肉不夠有力,因此無法平衡用於自身,導致近乎所有哺乳類在這一項特質的演化上可謂困難重重。
- 可終究還是有一個物種成功辦到了,而且這個物種還是物種演化史上的奇蹟。
起源與歷史
中生代
- 由於三疊紀早中期祖先真獸齒類合弓綱在三疊紀龍獸爭霸戰中不幸兵敗於蜥形綱主龍形類,殘存的真獸齒類合弓綱不得不摸索邊緣生態位中有哪些夾縫以求保全香火。
- 在這其中有些犬齒獸亞目的小型物種將體型縮小至鼠形大小:這樣的身體構造耗能小、能善於挖穴潛伏或爬樹、並取食種子、嫩葉、昆蟲、屍體等資源,對急需避大型動物鋒芒的小動物也是不錯的生態位出路。
- 漸漸的在三疊紀晚期部分犬齒獸亞目鼠形動物摸索出【齒骨-鱗骨關節】的口部構造雛形作為伏筆,將部分皮膚腺體轉換成乳腺哺育幼兒,而幼兒也改變出生的顎骨構造以適應哺乳生活。
- 完成以上階段演化的合弓綱動物稱為【哺乳形類】:至此哺乳動物終於正式矗立與大地之上,展開漫長的演化征途...。
- 時間來到侏儸紀:雖然三疊紀大滅絕直接滅絕主龍形類的當代王者。但恐龍同樣殘存下來,不但迅速佔滿現今中大型哺乳類所佔的生態位並實現對前霸主的噸位反超。合弓綱最黑暗的日子來了。
- 關於早期哺乳動物為何不能與恐龍爭鋒的詳細緣由請參照恐龍的中生代侏儸紀篇。
- 在侏羅紀時期和白堊紀的哺乳動物化身中生代鼠輩晝伏夜出、避開與恐龍正面競爭並暗中改革原始合弓綱留下來的歷史彌留問題。
- 完善【齒骨-鱗骨關節】結構,簡化齒骨關節帶來強化咬合力與解鎖咀嚼能力技能樹,而犬後齒也漸漸轉變成真正的臼齒,完美切齊咬合面大幅增效食物的利用率而不必換牙。
- 此外齒骨後面的方骨和砧骨則移至祖先的中耳解鎖更廣的音頻範圍。日後在聽力做文章的超能力
以及讓智人沈迷的獸耳屬性起源都是以上改動作為基礎。 - 獸亞綱的先祖們完全退化腹部肋骨,完善真正的垂直四肢,這在中生代有助祖先逃開恐龍追殺,造就日後獵豹急速奔馳的資本。
- 現今哺乳類真正的王牌【胎盤類】則是大約在白堊紀末期至古新世解鎖以胎盤供養胎兒的生育方式。
本來哺乳動物即使胎生也不能久待母體限制先天發育因而在演化潛能上失利於中生代主龍類。
此次改動終於讓哺乳類得以完善胎兒的先天發育,並與哺乳行為相互疊加放大生殖優勢。到此胎盤類只需等待一個解放演化潛能的洗牌機會。 - 不是所有的改動都是完美的,晝伏夜出的哺乳類為了夜視能力在視網膜增加視桿細胞,但這樣一來便退化能分辨顏色的視椎細胞犧牲了色覺能力,直至靈長類又突變解鎖三色視覺能力重新看見顏色。
- 6600萬年前,那顆命運的隕石降落在墨西哥猶加頓半島北部帶來白堊紀大滅絕,隨者中生代非鳥恐龍滅絕釋出大量陸地空白生態位,翻舊革新的哺乳類終於等到登台一展拳腳的新世代。
新生代
- 自古第三紀開始,熱帶被子植物和禾本科開始大量分布,也是哺乳動物王朝的崛起,原本小型的哺乳類開始多樣化,在這時所有現存哺乳類的祖先幾乎都出現了。
- 食物鏈頂端還是由殘存的各路陸鱷[3]以及恐龍後代的巨大肉食鳥類瓜分古新世地球,可見哺乳類建立王朝的過程十分艱辛。
- 第三紀中期的始新世晚期,發展出鯨下目成員下水,水中生態圈也成為哺乳類動物的地盤,不過正式登頂還需等到第四紀時期。
- 到了新第三紀末期,地球氣候變的寒冷乾燥,北南半球分別被落葉樹和殼斗科佔據、乾燥的環境駔使禾本科發展出草原來。
- 由於環境影響,新第三紀可說是大型草食獸的全盛期,犀牛、馬和駱駝也在這時期演化出來。
- 第四紀更新世,地球在冰期和間冰期互相交錯,冰河的出現促使大陸之間交互連結,許多哺乳類就在這時開始在大陸間移動。
- 哺乳類之中出現了善用工具的恐怖直立猿,造成許多大型哺乳類大量滅絕。
文明時代
- 自全新世開始冰河期宣告尾聲,地球開始變的溫暖潮濕,人類也從狩獵採集變成農耕和畜牧生活。
分類
新分類
- 動物界
- 後口動物總門
- 脊索動物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高綱
- 四足總綱
- 演化支:爬行形類
- 演化支:羊膜動物類
- 合弓綱
- 演化支:真盤龍類
- 獸孔目
- 演化支:真獸齒類
- 犬齒獸亞目
- 新顎小目
- 演化支:哺乳形類
- 演化支:哺乳動物冠群/哺乳綱
- 演化支:哺乳形類
- 新顎小目
- 犬齒獸亞目
- 演化支:真獸齒類
- 獸孔目
- 演化支:真盤龍類
- 合弓綱
- 演化支:羊膜動物類
- 演化支:爬行形類
- 四足總綱
- 硬骨魚高綱
- 脊椎動物亞門
- 脊索動物門
- 後口動物總門
內部分類
- 原獸下綱
- 蜀獸類(已滅絕)
- 南方磨械齒類
- 異獸下綱(已滅絕)
- 真三尖齒獸類
- 多瘤齒獸類[4]
- 翔獸類
- 偃獸類
- 演化支:岐獸類
- 演化支:岐獸類-北方磨械齒類
- 獸亞綱
- 後獸下綱
- 有袋類
- 負鼠目
- 鼩負鼠目
- 微獸目
- 袋鼴目
- 袋狸目
- 袋鼬目
- 雙門齒目
- 有袋類
- 真獸下綱
- 胎盤類
- 後獸下綱
內部分類(胎盤類)
舊分類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哺乳綱
- 單孔目
- 有袋目
- 貧齒目
- 蹄兔目
- 海牛目
- 長鼻目
- 食蟲目
- 翼手目
- 奇蹄目
- 偶蹄目
- 鯨豚目
- 食肉目
- 鰭腳目
- 齧齒目
- 樹鼩目
- 皮翼目
- 靈長目
林奈《自然系統》
- 動物界
- 哺乳綱
- 猛獸目 Ferae
- 同現今的食肉目
- 靈長目 Primates
- 包含現今的靈長目和翼手目
- 鈍獸目 Bruta
- 包含現今的長鼻目、海牛目、披毛目和鱗甲目
- 吻獸目 Bestiae
- 包含現今的真盲缺目、有甲目、豬和負鼠
- 齧齒目 Glires
- 包含現今的齧形大目和犀牛
- 有角目 Pecora
- 包含大多數的陸生偶蹄類
- 蹄獸目 Belluae
- 包含馬、貘和河馬
- 鯨目 Cete
- 同現今的鯨下目
- 猛獸目 Ferae
知名現存哺乳類物種列表
單孔目
- 現存的原獸下綱全部屬於單孔目,也是現存唯一的卵生哺乳類。
- 單孔指的是泄殖腔,就如同其它卵生脊椎動物一樣,尿道、產道和直腸共用一個出口。
- 雖然是哺乳類但沒有乳頭,而是直接從泌乳孔流出。
- 擁有電感應,能用微弱的生物電偵測獵物。
- 現存鴨嘴獸科和針鼴科兩科,兩者外觀差異極大。
名稱 | 學名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鴨嘴獸 |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 澳洲 | 目前唯一體外孵化的哺乳類。 天然的拼裝物,有著鴨子的頭和蹼足、水獺的身體,標本初次被送到歐洲時,當時的生物學家認為這是惡作劇。 |
雄性的後腳跟有毒刺,雖不致人於死但有著能無效止痛藥的劇痛。 |
|
針鼴 | Tachyglossus、Zaglossus | 新幾內亞、澳洲 | 螞蟻剋星的澳洲代表。 有類似有袋類的育兒袋,幼體從卵的時候就會移入育兒袋,所以卵殼不會完全硬化。 |
雄針鼴的隱私處前端具有四個龜頭,能輪流使用,一次交配過程只用兩個。 交配期的雄針鼴會排隊跟在雌性後面,但通常雌性只會跟其中一個交配。 《音速小子系列》要角納克魯斯的原型。 |
有袋類
- 現存的後獸下綱全部屬於有袋類(有袋上目),且大部分知名物種都屬於把自己的犬齒退化掉的雙門齒目,會生出早產的胎兒並讓其移動到育兒袋內發育。
- 因為這種生長發育模式,所有有袋類的前肢都必須成為能夠攀附的利爪好抓住育兒袋,代價就是他們無法像是真獸類一般將自己的前肢盡情改造,大大限制了其演化路途,以致有袋類無法山寨進化出像空中蝙蝠和海洋鯨豚的存在。
- 育兒袋的好處是孕期短、胎兒小,對母體負擔較小
,遇到危險時還能拋棄袋中的幼兒。
- 許多種類都有胚胎滯育的能力,在育兒袋有小孩的時候可以暫停胚胎小孩的成長,防止小孩之間爭奪資源。
- 現存的有袋類幾乎都分布在澳洲大陸和周邊島嶼,只有少數分布在美洲。
- 由於澳洲內陸的原生環境一開始沒有多少真獸類居住的關係,使得澳洲有袋類幾乎演化出對應於其他大陸真獸類的山寨版。
- 但是在外來種真獸類入侵後,有袋類在競爭上常趨於劣勢
,只要是個真獸類都能在澳洲當入侵種[5]。 - 過去出過大型掠食者的袋獅與大型雜食種的雙門齒獸,但不幸在約五萬年前撞上人類活動而雙雙滅絕,最後的大型掠食物種袋狼也於20世紀初滅絕
,從此造成外來種穴兔一發不可收拾的繁殖起來。
非洲獸總目
- 形態多元,其成員有近似勞亞獸總目的有蹄類(近蹄類)、鯨下目(海牛目)和真盲缺目(非洲食蟲類)。
- 過去非洲食蟲類就和真盲缺目合稱食蟲目,還有被分到貧齒目(異關節總目)內的管齒目。
- 現存的非洲獸總目多為瀕危物種,而且陸生的種類大多只棲息在非洲。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大象 | Elephantidae | 近蹄類、長鼻目、象科 | 亞洲、非洲 | 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有著靈活如肢體的長鼻子。 | 詳見其專條。 | |
蹄兔 | Procaviidae | 近蹄類、蹄兔目 | 非洲、西亞 | 從外表難以想像的大象近親。 外形似兔、上門齒會不斷生長、後足有蹄,中趾有爪。 |
《聖經》中的沙番(shaphan)很有可能是指蹄兔。 | |
海牛 | Trichechus | 近蹄類、海牛目、海牛科 | 非洲和南美 | 無背鰭、尾鰭呈圓形、只有臼齒、皮厚不具汗腺,也有棲息在淡水的種類。 胃結構簡單,但消化道總長度遠遠大於其它同體型的哺乳動物。 |
分類上和長鼻目很接近 |
|
儒艮 | Dugong dugon | 近蹄類、海牛目、儒艮科 | 印度洋 | 雌性比雄性大、皮膚光滑呈暗灰色、前肢短且略圓、嘴巴寬而扁平、尾鰭呈半月形、有對門齒、上下顎各有3對臼齒。 | 傳說中的人魚很有可能就是指儒艮。 | |
土豚 | Orycteropus afer | 非洲食蟲類、管齒目、土豚科 | 非洲 | 螞蟻剋星的非洲代表。 大耳、豬吻、爪銳利善掘洞、夜行性。 |
管齒目下的唯一物種。 | |
象鼩 | Macroscelididae | 非洲食蟲類、象鼩目 | 鼻子細長,像迷你版的象鼻。 擅長奔跑,會在習慣的路徑內活動,還會每天修補路徑。 |
鼻行獸改圖的原型。 | ||
金毛鼴 | Chrysochloridae | 非洲食蟲類、非洲蝟目、金毛鼴亞目 | 外觀圓胖、眼睛退化到毛皮底下、靠著聽覺活動。 | |||
馬島蝟 | Tenrecidae | 非洲食蟲類、非洲蝟目、馬島蝟亞目 | 馬達加斯加 | 和刺蝟一樣在背上長滿短刺,能夠用摩擦短刺的聲音溝通。 |
異關節總目
- 異關節指的是腰椎多了一對關節,分為披毛目和有甲目兩類。
- 又稱貧齒總目,因為沒有犬齒和門齒。
- 舊分類為貧齒目,也包含型態和食蟻獸相似的穿山甲和土豚。
- 現分類中穿山甲屬於勞亞獸總目、土豚屬於非洲獸總目。
- 現存的異關節總目僅分布在美洲,只有30多種。
- 其中披毛目以低熱量的樹葉或螞蟻為主食,因此代謝率低、行動遲緩,種類數也較少。
勞亞獸總目
- 種類眾多,佔據主流陸地肉食、草食生態位,也往海中和空中邁進。
真盲缺目
- 舊分類食蟲目中屬於勞亞獸總目的部分,又稱勞亞食蟲目。真盲缺中所謂的"盲缺"意指缺少盲腸。
- 現存鼴科、蝟科、鼩鼱科和溝齒鼩科。
- 乃目前唯一保有合弓綱元祖身體構造的族群(齧齒類退化犬齒故不算)。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刺蝟 | Erinaceinae | 蝟科 | 歐亞大陸、非洲 | 夜行性,以蟲為主食。 會將有氣味的植物咀嚼後塗抹身上以防天敵發覺,同時可以使尖刺沾染劇毒抵抗天敵。 |
SEGA的某隻看板藍色吉祥物就是隻刺蝟。 | |
鼴鼠 | Talpinae | 鼴科 | 北美、亞洲和歐洲 | 夜行性,圓柱形身軀、毛皮柔軟、耳目退化、後肢短小、前肢粗短有力能用來挖土。 因長期居於土下而導致視力喪失,但取而代之地嗅覺及聽力非常強。 |
某上海公司創造的網頁遊戲就是以其英文命名並直接作為參照。 | |
星鼻鼴 | Condylura cristata | 北美 | 鼻尖環繞著22隻觸手,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是非常好用的感測器官。 擅長游泳,能用鼻子上的氣泡來探測獵物的蹤跡。 |
|||
鼩鼱 | Soricinae | 鼩鼱科 | 全世界的溫帶地區 | 外型似鼠但臉更尖長,有些種類會用有毒的唾液殺死獵物。 | 動物方城市的某個黑道大哥就是隻鼩鼱。 | |
錢鼠/ 臭鼩 |
Suncus murinus | 亞州南部 | 外型似鼠但臉更尖長。視力極差,只能用自己的叫聲輔助行進,所以母親帶頭讓子女一隻接著一隻咬住對方尾巴變成列隊前進。 | 台灣民間傳說能帶來錢財。 |
翼手目
- 通稱蝙蝠,有著由手掌構成的皮翼,是哺乳類中唯一能飛行的類群。
- 分布於世界各地並演化出繁多的種類,是哺乳類中僅次於囓齒目的第二大目。
- 下分陰蝠亞目與陽蝠亞目。
- 絕大多數夜行的種類具有回聲定位,會發出超聲波探索獵物的動向。
- 而狐蝠科部分種類主要在白晝活動,甚至跟簡鼻靈長類一樣,重新演化出了三色視覺。
- 除了以昆蟲為主食的小型蝙蝠,也因種類也會有食物不同的情況,如果肉、花蜜、血液、脊椎動物,甚至可以捕食鳥類
但對上黑夜禽王鴞形目仍然只是個戰五渣。
- 平時會倒掛休息,蝙蝠的腳爪在放鬆時會自動抓緊,倒掛正好能放鬆肌肉節省能量。
- 而且蝙蝠無法在平地起飛,倒掛時只要放開腳就能在墜落時起飛。
- 母蝙蝠長著一對假奶頭,可以在飛行時讓蝙蝠寶寶咬著。
- 另外部分母蝙蝠有著吮陽的行為,直白點就是她們是除了人類以外另一種有口交行為的動物。
- 活動煉蠱壺,傳染病毒的威脅比老鼠更嚴重。
- 飛行能力帶給蝙蝠極高的代謝率,也導致牠們的體溫比人類溫高。
- 一般來說高代謝會導致更多的基因突變,但蝙蝠有著修復破損DNA的能力。
- 高體溫跟自我修復讓蝙蝠對病毒有極高的耐性,再加上其特殊的免疫系統運作機制使得連病毒都能特殊化,更糟糕的是因為與人類同屬北方真獸,因此病毒變異成傳染給人類也很容易,故一但其身上的病毒傳染給人類通常是一發不可收拾。
- 由於近代的吸血鬼恐怖作品渲染下,一般大眾對於蝙蝠普遍會有很大的厭惡感,但其實上牠們對自然環境非常有貢獻,像是控制病蟲害、促進植物受粉等等。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狐蝠 | Pteropus | 陰翼手亞目、狐蝠科 | 非洲、亞洲南部、澳洲大陸 | 以水果為主食,靠著視覺與嗅覺活動。 | 帛琉傳統料理「水果蝙蝠湯」的食材。 | |
錘頭果蝠 | Hypsignathus monstrosus | 非洲赤道地區 | 兩性異形。雄獸的頭很大,且能通過較大的嘴、喉和唇組成的共振體發出響亮的叫聲。 | |||
果蝠 | Rousettus | 少數會使用回聲定位的狐蝠科成員。 | ||||
菊頭蝠 | Rhinolophus | 陰翼手亞目、菊頭蝠科 | 歐洲和亞洲 | 有著結構複雜的臉部特徵,不同於其他蝙蝠從嘴巴發出超聲波,而是從鼻孔發出。耳朵大但沒有耳屏。 | 卡通中常見到有著豬鼻子的蝙蝠大多源於此。 | |
吸血蝠 | Desmodus rotundus | 陽翼手亞目、葉口蝠科 | 中南美 | 以溫血動物的血液為食。具有社會性的行為,同伴間會分享食物。 | 體型不大所以不可能像恐怖電影裡的那樣殺人,但是可能會傳染狂犬病。 | |
白外葉蝠 | Ectophylla alba | 中美 | 又稱宏都拉斯白蝙蝠、全身白色、耳朵和鼻子為黃色。 | 會啃咬芭蕉樹葉,讓樹葉下垂並居於其中,樹葉枯萎後就會更換居所。 | 檔案:白蝠.JPG | |
長耳蝠 | Plecotus | 陽翼手亞目、蝙蝠科 | 歐洲和亞洲 | 耳朵非常大,跟頭部不成比例。 | 靠近獵物後會停止超聲波,改用聽覺狩獵。 | |
伏翼 | Pipistrellus | 體毛為不同深度的棕色。一般生活在樹林或田野,也能生存在城市的房屋頂樓或房檐。 | ||||
金黃鼠耳蝠 | Myotis formosus flavus | 臺灣中低海拔地區和中國江西 | 全身為黃色、黃褐色或淺棕色,腹部毛色較暗,翼膜紫褐色,靠近指骨處呈黃橙色。 | |||
吸足蝠 | Myzopoda | 陽翼手亞目、吸足蝠科 | 馬達加斯加 | 四肢上有吸盤,能用黏液吸附在樹葉上,少數不倒掛的蝙蝠。 | ||
短尾蝠 | Mystacina | 陽翼手亞目、短尾蝠科 | 紐西蘭 | 擅長在地面爬行,相對地飛行能力較差。 | 在缺乏陸生哺乳類的紐西蘭演化的結果,然而外來齧齒類的入侵讓短尾蝠瀕臨絕種。 |
食肉目
- 陸生主流掠食者擔當,旗下兩大派系正上演著永無止盡的貓狗大戰(無誤)。
- 貓形亞目以純肉食為主,有不少知名的主要掠食者;犬形亞目偏雜食,也有植食為主的物種。
犬型亞目
- 多數犬型亞目的爪都不能伸縮(不過貂、小貓熊和蓬尾浣熊有一定收縮能力)。
- 除了犬科是趾行外其他科都屬於蹠行(也就是完全用腳掌行走)。
- 野外要是遇到熊科動物的話,最好方式是等對方安靜、緩慢的退離現場,若是大叫狂奔或是裝死都有可能促發熊的本能或攻擊意識。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棕熊 | Ursus arctos | 熊科 | 北美、歐亞大陸 | 通常是獨居,但每年夏天就會聚在河邊一起捕食鮭魚。在沒食物的情況可以忍上七個月,首先在夏天儲存脂肪後就在漫長寒冷的冬天裡進行冬眠。 | 部分棕熊有已滅絕的洞熊基因,食性廣泛且不畏火。 灰熊是棕熊的亞種,分布於北美。 因棲地接近郊區而越來越不怕人類使得攻擊事件頻傳。[6] |
|
北極熊 | Ursus maritimus | 北極區域 | 現今陸地上最大的肉食哺乳動物,身體雪白、皮膚為黑色。 毛髮其實是透明的管狀,能有效的保溫,甚至會讓北極熊在極地中暑。 |
從棕熊演化出來,與灰熊之間沒有生殖隔離。 由於全球暖化加遽被迫進入都市求生,在高緯度國家常入侵住宅而成為害獸。 |
||
亞洲黑熊 | Ursus thibetanus | 東亞、東南亞和南亞 | 相對其他熊科成員矮小、全身黑毛、胸部有指標性的V字形白毛。 | 台灣有原生亞種。 | ||
美洲黑熊 | Ursus americanus | 北美 | 除了鼻子附近外全身漆黑,但也有偏向褐色的亞種。 | 保育有成加上適應人類環境,目前數量最多的熊科。 | ||
眼鏡熊 | Tremarctos ornatus | 南美 | 臉上有圍繞眼部的白色斑紋,幾乎都只吃素。 | 和已滅絕的短面熊屬於同一個亞科。 | ||
馬來熊 | Helarctos malayanus | 東南亞和南亞 | 體色跟亞洲黑熊差不多,只是身材相對瘦小。特別愛吃蜂蜜。有著方便吞食螞蟻的長舌頭。 | |||
懶熊 | Melursus ursinus | 南亞 | 體色跟亞洲黑熊差不多,只是毛髮相對較長且蓬鬆。以螞蟻和白蟻為主食。 | 曾被學者視為樹懶的同類。 性情喜怒無常,常和老虎發生衝突,在馬戲團裡甚至還打倒過北極熊。 |
||
大熊貓 | Ailuropoda melanoleuca | 中國四川、陝西 | 黑白相間、前肢有著有利於抓取竹子的假拇指。身為雜食動物卻以難消化的竹子為主食,因此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進食和休息。 | 中國大陸的國寶級象徵、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LOGO。 繁殖能力低落,人工飼養的情況會播放熊貓A片作為教學。 |
||
狼 | Canis lupus | 犬科、犬族 | 北美、歐亞大陸 | 社會性的上層掠食者、群體為一對配偶和其子女的家族制、群體關係緊密且階級分明。 | 由於人類厭惡狼對牲畜的危害加上擔心被狼攻擊的恐懼而被大量獵殺,日本與北海道特有種已滅絕。 | |
狗/家犬 | Canis lupus familiaris | 世界各地 | 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被培育出各種工作犬和寵物,各品種體型差距極大。 實際上是狼的一份子,是紀錄以來第一個被人類馴化的動物。[7] |
隨著人類活動散播到世界各地,也成為各地的入侵種,還有像澳洲野犬(丁格犬)重新野化的例子。 | ||
郊狼 | Canis latrans | 北美 | 體型比狼小、適應力強、雖會群居但絕大多數是單獨狩獵。 | 北美原住民傳說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 ||
胡狼 | Lupulella | 非洲、亞洲 | 體型比狼小、一夫一妻制、群體的緊密性比不上狼。 | 埃及神話的阿努比斯的形象就源於胡狼。 | ||
非洲野犬 | Lycaon pictus | 非洲 | 毛色花雜、群居、狩獵成功率高達80%。 | 會用打噴嚏的方式來投票。 | ||
鬃狼 | Chrysocyon brachyurus | 南美 | 身體是紅棕色,而腳掌是黑色的,是南美最大的犬科動物。 雜食性,時常食用水果,而且會固定在蟻窩上大便。 |
|||
赤狐 | Vulpes vulpes | 犬科、狐族 | 歐亞大陸和北美 | 口鼻部尖長、有個毛髮濃密的長尾巴、習性比起犬科更接近貓科、會使用詭計讓獵物上當。 | 身上帶有一股獨有氣味,被人類稱為狐臭味或狐騷味。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常被塑造成機靈或狡猾的形象,幾乎跟牠們的習性吻合,直到今天牠們依然是廣泛的創作靈感源。 |
|
北極狐 | Vulpes lagopus | 北極圈 | 耳朵相對短小。會隨著季節改變毛色。 | |||
耳廓狐 | Vulpes zerda | 北非 | 身形嬌小、有著不成比例且助於散熱的大耳朵、擅長挖洞、奶油色體毛能作為沙漠環境的保護色。 | |||
藏狐 | Vulpes ferrilata | 青藏高原 | ||||
沙狐 | Vulpes corsac | 中國、蒙古、中亞、阿富汗 | 少數會群居生活的狐狸。 | |||
貉 |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 東亞 | 棕灰色毛、耳小、嘴尖、兩頰有長毛。 | 又稱狸貓,日本民間傳說中能變法術。 | ||
小熊貓 | Ailurus | 鼬總科、小熊貓科 | 中國西南部 | 紅褐色毛髮、有條紋的長尾巴、能用後腳站立、體型比家貓略大、主要在樹上生活、以竹筍為主食的雜食性。 | 比大熊貓更早稱為"Panda"。 雖然外觀非常討喜且體型不大,但卻因為習性兇猛難以馴化,所以不適合成為尋常寵物。 |
|
臭鼬 | Mephitis | 鼬總科、臭鼬科 | 美洲 | 黑色體毛、背為白色、尾長、以釋放惡臭稱著。 | ||
浣熊 | Procyon lotor | 鼬總科、浣熊科 | 北美 | 眼睛周圍為黑色、尾巴黑白相間、全身灰色。依賴觸覺來辨別物體,由於前爪有角質層,所以需要把食物浸在水裡使其軟化提高靈敏度,看上去像在洗濯食物而故名。 | 在北美地區是公認的聰明害獸,到了日本變成入侵種 |
|
長鼻浣熊 | Nasuella olivacea | 南美 | 身材比浣熊更細長,臉也比較尖。 | 移動時會翹起尾巴 |
||
蜜熊 | Potos flavus | 南美 | 身體為黃褐色,能用尾巴捲住樹枝。 | 舌頭非常長,可以用來舔食花蜜。 | ||
水獺 | Lutrinae | 鼬總科、鼬科、水獺亞科 | 歐亞大陸 | 尾長、腿短、半水生。 | 台灣的歐亞水獺族群日治時代前期已滅絕,僅剩金門有少數族群。 | |
海獺 | Enhydra lutris | 北太平洋 | 以仰泳及會使用石頭敲開貝類著稱,有時也會把貝殼往人類的船隻上砸。 毛髮濃密程度是所有哺乳類之冠。 |
是除了鯨小目和海牛目以外最適應水的哺乳類,不管生育還是吃喝拉撒睡都能在水中搞定。 | ||
巨獺 | Pteronura brasiliensis | 南美 | 體型最大的水獺,可以長到1.5公尺長 以家庭為單位活動,會互相合作狩獵,還能獵捕小型鱷魚。 |
|||
獾 | Melinae | 鼬總科、鼬科 | 歐亞大陸的溫帶地區 | 頭長、耳短、擅長挖洞。 | ||
蜜獾 | Mellivora capensis | 非洲、西亞、南亞 | 黑色體毛、背為白色、尾短、會釋放惡臭、對蛇毒有免疫力。 | 有著與嬌小的外表不相襯的凶暴性格,會肆無忌憚的挑戰各種比自身體型大的肉食動物,被稱為「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 | ||
鼬 | Mustela | 全世界的溫帶地區 | 身長腿短、爪子銳利。 能擊垮自身10倍重的獵物,也會用迷魂舞欺騙獵物。 嗜血成性,會連續殺死好幾隻獵物並吃掉其腦子。 |
俗稱的黃鼠狼是黃鼬(M.sibirica),而台灣的黃鼠狼是獨立的新種「台灣小黃鼠狼(M.formosana)」。 | ||
貂 | Martes | 歐亞大陸 | 外型與鼬鼠相似,但尾巴相對更長。 | 東北三寶之一。 | ||
狼獾/ 貂熊 |
Gulo gulo | 歐亞大陸、北美 | 陸生鼬科體型最大的物種,但是比半水生的巨獺小。 | 金鋼狼的原型。 | ||
海狗/ 海獅 |
Otariinae | 鰭足類、海獅科 | 太平洋東北部 | 耳朵小、流線身體、後肢能轉向前方以支持身體、粗毛、雄性頸部有長毛而故名。 | 動物表演的常客之一,常見的動作像鼻尖拋球、鰭足拍掌等等。 | |
海象 | Odobenus rosmarus | 鰭足類、海象科 | 北冰洋海域 | 以貝類為主食、無毛、長牙、群居。 | ||
海豹 | Phocinae | 鰭足類、海豹科 | 兩極地區 | 頭圓頸短、沒有外耳廓、身體呈流線型。 後肢退化,在陸上的行動十分笨拙。 |
大多數時間都在潛水,偶爾才會上岸曬一下太陽 |
|
豹海豹 | Hydrurga leptonyx | 南極 | 身體為灰色、有黑色斑點而得名。 | 南極大陸的頂級掠食者,不僅是企鵝剋星,還會吃其他海豹的幼仔。 | ||
食蟹海豹 | Lobodon carcinophagus | 牙齒的邊緣有鋸齒,能夠濾食磷蝦。 | 實際上不會吃螃蟹。 | |||
象鼻海豹 | Mirounga | 北美西岸、南極 | 依棲息地分為北象海豹和南象海豹兩種,雄性有顯眼的大鼻子而得名。 | 雄象海豹藉由打鬥搶奪後宮,這導致雄性體型大於雌性的兩性異形,雄性南象海豹更是能長到雌性的五倍大。另外,通常只有位於強度頂層的那幾隻個體有交配權,他們會支配所有雌性海豹並留下後代,而其餘的雄性個體只能打一輩子的光棍。 |
||
冠海豹 | Cystophora cristata | 北極 | 雄性的鼻子上有個氣囊,在威嚇時能將氣囊和鼻黏膜變成一黑一紅的兩個氣球。 |
貓形亞目
- 貓形亞目之中的貓科是完全以肉類維生的純肉食動物,連甜味感受器都沒有。
- 大部分貓科的爪子能夠隨時伸縮,沒有必要時就會藏起來以減少磨損。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貓 | Felis catus[8] | 貓科、貓亞科 | 新月沃土 | 性情孤僻、謹慎且有潔癖,雖被馴化卻還保留著狩獵天性,幾乎沒有跟人類發展出緊密的階級關係。 | 原本飼養的目的是用來捕鼠。雖然馴化時間晚卻是少數跟狗打對台的馴養動物,同時也是幾乎對原生物種造成威脅的外來種。 | |
沙漠貓 | Felis margarita | 中亞、西亞、北非 | 棲息在沙漠中、橫長臉、腳底有長毛,具有大耳能散熱。 | |||
石虎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 東亞、東南亞、南亞 | 體型和外觀與家貓接近,但毛色基本上都是類似老虎或豹的斑紋,所以又名豹貓。 | 雖然早就有被人類馴養的紀錄,但是隨著更好馴養的家貓成為普遍性的寵物後,石虎逐漸成為野生動物,成為山貓的一種。 琉球地區西表島上的特有種:西表山貓其實就是一種石虎。 |
||
猞猁 | Lynx | 北美、歐亞大陸中高緯度區 | 外觀近似家貓但是體型大的多,尾短且耳尖上有長毛是最大的外觀差異。 | 俗稱大山貓。 | ||
獰貓 | Caracal caracal | 非洲和中東 | 在伊朗和印度被馴養用來打獵。 | |||
藪貓 | Leptailurus serval | 非洲 | 行動以垂直奔跳爲主,會利用大耳朵聆聽嚙齒動物的動靜。 捕獵效率很高,成功率超過50%,相比其他貓科動物只有10%左右。 |
在很多地方已經將藪貓當作寵物,甚至還能跟家貓雜交。 《動物朋友》系列的吉祥物以及動畫主角。 |
||
兔猻 | Otocolobus manul | 中亞 | 居住在高海拔的草原,臉寬腿短,像是被壓扁的貓。 | |||
美洲獅 | Puma concolor | 美洲 | 美洲大陸體型第二大的貓科動物,但血緣上較接近家貓而不是豹屬。 後腿發達,可以在瞬間達到時速70公里,並可以跳躍至6公尺,會從獵物後面攻擊其頸部或喉嚨。 |
習慣自己打獵,幾乎不吃其他食肉動物吃剩的東西。 某體育用品公司名稱及其商標剪影就是美洲獅[9] |
||
獵豹 | Acinonyx jubatus | 非洲、伊朗 | 身形修長、黃色體毛、黑色斑點、眼睛下方有黑線。 爪子無法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能縮起來,不過其拇指不與地面接觸,故能永遠保持鋒利以利捕獵。 |
現生乃至於很有可能是地球有史以來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能夠以超過110公里的時速奔跑長達600公尺,與蹬羚有著速度上的偕同演化關係。 是除了獅子外少數會協同打獵的貓科動物,但只有雄性會合作。印度貴族曾訓練獵豹來打獵,可人工養殖的獵豹繁殖慾望堪比大熊貓,這也造成復育上的困難。 |
||
雲豹 | Neofelis nebulosa | 貓科、豹亞科 | 東南亞 | 有雲狀斑點。犬齒是現存貓科動物中比例最長的。 爬樹能力極佳,從樹上下來時會採取頭下尾上的姿勢。 |
台灣有亞種,現已滅絕。已滅絕的劍齒虎血緣最近的現存動物。 | |
獅 | Panthera leo | 非洲、印度 | 公認的百獸之王。 黃褐色體毛、雄性脖子上有著顯著的鬃毛。 |
印度北部存在亞洲獅,另外也有無鬃毛的種類,乃貓科當中唯一有社會性行為的種類。 | ||
虎 | Panthera tigris | 亞洲 | 與獅子並列的百獸之王。 橘色體毛、黑色條紋。有白色個體。 |
伴隨人類的多峇巨災理論而倒楣,在豹亞科當中算較晚分化出來的種類。 生活在東南亞的孟加拉虎偶爾會與棲息地重疊的灣鱷上演現代版的龍獸爭霸戰,互有勝負。 |
||
花豹/ 金錢豹 |
Panthera pardus | 非洲、亞洲 | 黃色體毛、全身佈滿黑色的梅花狀斑點。 擅長爬樹,會把獵物拖到樹上來防止獅子或鬣狗搶奪。 |
分布最廣的豹亞科動物,狹義的「豹」指的就是花豹。 黑豹是花豹的黑化個體。 |
||
美洲豹 | Panthera onca | 中南美 | 外型似豹,但相對尾巴較短。 是唯一會咬獵物頭骨的貓科動物,連凱門鱷和龜殼都能咬。 |
具有極佳的水性,而且南美洲沒有太多競爭者因此個性意外溫馴。 |
||
雪豹 | Panthera uncia | 中亞 | 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灰毛、有花狀斑點,可以使自己融入多岩的環境。 | |||
棕鬣狗 | Parahyaena brunnea | 鬣狗科 | 非洲 | 身披長毛,數量稀少,以小型群落活動。 | 比斑鬣狗更符合人們心中鬣狗專吃腐肉的形象。 | |
縞鬣狗/ 條紋鬣狗 |
Hyaena hyaena | 非洲、西亞、中亞 | 幾乎都是獨居。 | |||
斑鬣狗 | Crocuta crocuta | 非洲 | 最知名的鬣狗,以數十隻成員的大規模群聚,叫聲像人類的笑聲。 強大的咬合力和消化能力讓牠們可以吃下骨頭,大便也因此呈現灰白色。 其實很擅長打獵,而不是專吃腐肉,還會搶其他生物的獵物。 |
為母系社會,雌性班鬣狗演化出假陰莖來控制交配的主導權,因此曾被認為是雌雄同體,另外雌性鬣狗的假陰莖構造的代價是他們非常容易難產與產下死胎。雄性鬣狗地位極為低下,只能撿殘羹過活。 會為了單純玩耍而獵殺,甚至在獵物尚未斷氣時就會開始啃食獵物血肉。 |
||
冠鬣狗/ 土狼 |
Proteles cristatus | 體型較小的鬣狗、牙齒退化、主食是白蟻。 | 獨居,生性膽小怕人,也較為溫馴,但常被誤認為斑鬣狗而遭捕殺。 | |||
獴 | Herpestinae | 獴科 | 非洲和亞洲南部 | 俗稱貓鼬、腿短且修長、是毒蛇的剋星。 | 原本為了對付毒蛇而被引進,卻變成危害原生種的外來種。 | |
狐獴 | Suricata suricatta | 非洲南部 | 穴居且群居,可說是食肉目版本的土撥鼠。 | 獅子王的丁滿就是狐獴。目前有被當作寵物販售。 | ||
馬島獴/ 長尾狸貓 |
Cryptoprocta ferox | 食蟻狸科 | 馬達加斯加 | 外表和行為很像貓科動物,但有粗壯的長尾巴。 | 馬達加斯加的頂尖掠食者,擅長爬樹,會捕捉狐猴。 | |
麝貓/ 麝香貓 |
Viverrinae | 靈貓科 | 非洲和亞洲 | 爪鋒利、顏面狹長、鼻吻前突、頸短面粗、眼睛大而圓、耳小。 肛門有臭腺,會釋放出異味嚇跑天敵。 |
會排出有強烈氣味的排泄物,能做成香水和咖啡。 | |
果子狸/ 白鼻心 |
Paguma larvata | 靈貓科、棕櫚貍亞科 | 東亞和東南亞 | 廣東市場的果子狸被檢測出SARS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序列高度相似,可能是SARS事件的直接來源,但不是自然宿主。 | ||
熊狸/ 貄貓 |
Arctictis binturong | 東南亞 | 身體粗壯,同樣粗壯的尾巴能捲住樹枝。 | 據說分泌物的氣味像爆米花。 |
奇蹄目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馬 | Equus ferus caballus | 馬型亞目、馬科 | 中亞 | 耳小而直立、臉長、鬃毛從額頭連到頸部、毛色複雜多元、尾有長毛、四肢強健、第三趾有發達的蹄外其餘趾頭則退化。 | 在眾多馴化物種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最大的動物之一,在過去是人類最重要的運輸工具,也在人類文化扮演重要的象徵意義。 中亞民族會將馬培育為乳用畜,例如馬奶酒。 嚴格來說現今已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野馬,目前見到的都是再度野化的品種。 由於人類在使用馬的各種活動上長期追求「純種」,造成馬的生物多樣性銳減,同時放大了遺傳疾病的機率。 |
|
驢 | Equus africanus asinus | 東非 | 跟馬比體型相對矮小、只有耳朵相對較長、尾巴似牛。 | 相較於馬對於危險感知較為敏感,趨利避害的天性也比馬更容易超越人類的馴服指令以至於容易不聽話,俗話的「驢脾氣」就是由此而來。 可跟馬雜交出不具備生殖能力的騾,母馬父驢者又稱為馬騾,母驢父馬者則稱為驢騾。 |
||
斑馬 | Equus (Hippotigris) | 非洲 | 全身黑白相間、群居。 | 馬科中唯一尚未被人類馴化的族群。 說是馬,其實比較接近於驢,另外真有斑驢[10]這個物種,但已經滅絕。 |
||
白犀 | Ceratotherium simum | 角型亞目、犀科 | 非洲中部和南部 | 雙角、耳朵較大。其嘴唇寬大而被稱為「Wijd」,事後誤打誤撞被誤譯為「White」。以群居爲主。 | 其亞種北白犀只剩下動物園的兩頭雌性,目前正嘗試人工繁殖的方式來防止滅絕。 | |
黑犀 | Diceros bicornis | 非洲 | 雙角、嘴唇較尖、耳朵較小。獨居,只在交配時才會在一起。 | |||
蘇門答臘犀 |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 印尼蘇門答臘島和馬來西亞沙巴州 | 雙角、有紅棕色被毛,兩角相較其他品種短小。 | 考古得知在中國商朝至戰國、西漢時期有其造型的青銅器。 | 檔案:蘇門答臘犀.jpg | |
獨角犀 | Rhinoceros | 印度北部、爪哇 | 獨角、有獠牙、皮厚且有數層皺褶。 | 僅存印度犀和爪哇犀兩種。 | ||
貘 | Tapirus | 角型亞目、貘科 | 中南美、東南亞 | 鼻子圓長且能自由伸縮、尾短皮厚、前後肢分別為四趾和三趾、擅長游泳。 | 傳說中以夢為食,而中國古籍就已有對貘的記載。由於當時科學有限下對其描寫都是口耳相傳,所以古籍中所說的「貘」也有可能是大熊貓(「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節」)或馬來貘(《貘屏贊》「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由於馬來貘和大熊貓都是黑白相間,被古人誤認也算情有可原,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古代中國很可能有馬來貘居住。 |
鯨偶蹄目
- 包含舊分類的偶蹄目和鯨豚目,因為鯨豚目實際上是偶蹄目的一個分支
,鯨魚零個蹄也是偶蹄。- 原本的鯨豚目變成河馬形亞目的鯨下目,也就是說親緣最接近鯨豚的動物是河馬。
陸生偶蹄目
- 現今主流陸地植食動物擔當,當中有不少物種被人類馴服成功,提供肉、奶類品、毛皮與勞動等等,為人類的文明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
- 諷刺的是,其中某些種類的野生祖先幾乎都被人類給滅絕。
- 現存的哺乳動物中長有犄角的只有奇蹄目的犀科和偶蹄目的有角下目。
- 有角下目包含牛科、鹿科、長頸鹿科和叉角羚科,各科犄角的構造皆不相同。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駱駝 | Camelus | 胼足亞目、駱駝科 | 非洲北部、亞洲 | 背上突起的 |
別名「沙漠之舟」 另外雖然會反芻,但屬於獨立演化出來的機制,不屬於反芻亞目。 沙漠居民最重要的家畜,甚至被培養為乳用畜。 在2012年不幸地被視為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傳播者,有學者推測其病毒可能源自於蝙蝠。 |
|
駱馬 | Lama glama | 南美 | ||||
羊駝 | Lama pacos | 南美 | 高度群居,容易飼養和照看。是除了綿羊以外重要的毛皮來源。 感受威脅時會向天敵吐口水。 |
馴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加帝國,是美洲大陸少數被原住民馴養的勞動家畜之一。 |
||
野豬 | Sus scrofa | 豬形亞目、豬科 | 歐亞大陸 | 家豬的祖先。身形粗壯、大頭、四肢短粗、背毛粗硬。 雄豬有兩對不斷生長的犬齒,可用來作為武器或挖掘工具。 |
||
家豬 | Sus scrofa domestica | 世界各地 | 人類主要的食物來源,除了肉之外各個內臟也都能食用。 | 除了作為肉源,也能替人類尋找松露(但有幾率偷吃)。 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容易成為入侵物種[11]。逃到野外後只需要數星期就可以把在馴養環境下缺少的毛跟獠牙長回來,其戰鬥力和純種野豬相差無幾。同時因為家豬缺乏抑止身體成長的基因,因此如果與野豬雜交產下所謂的野家混合豬,其體型可成長到非常龐大。 由於豬在沙漠地區會吃下大量寄生蟲,因而在古埃及和中東地區被視為不潔動物。 |
||
疣豬 | Phacochoerus | 非洲 | ||||
鹿豬 | Babyrousa | 印尼 | 上犬齒逆向生長刺穿臉皮,如果牙齒持續伸長就會向內彎曲,不磨掉的話就會刺進頭部而死。 | 雖然長著巨大的獠牙,但求偶時是用前腳搏鬥。 | ||
西貒 | Tayassuidae | 豬形亞目、西貒科 | 中南美 | 群居,會通過氣味來識別對方。 | ||
長頸鹿 | Giraffa | 反芻亞目、有角下目、長頸鹿科 | 非洲 | 有著跟身體不成正比的長脖子和長腿,可方便覓食樹葉或用來打鬥。 頭上有軟骨硬化而成的小角,包覆在皮膚下。 在高危險環境下僅需2小時的睡眠時間,而且多半處於淺眠。 |
中國明朝的鄭和第四次出海曾將長頸鹿進貢給明成祖,因為當時東非土語中的長頸鹿叫Giri,因此使臣依照發音將牠們稱為「麒麟」。 |
|
歐卡皮鹿/ 㺢㹢狓 |
Okapia johnstoni | 非洲剛果 | 全身為深褐色,四肢有像斑馬一樣的條紋。 長頸鹿科唯二的屬,現今血緣最接近長頸鹿的生物。 |
居住在隱密的叢林中又十分怕生,被稱作「非洲獨角獸」。 | ||
鹿 | Cervinae | 反芻亞目、有角下目、鹿科 | 歐亞大陸、美洲 | 和其他有犄角的動物不同,只有雄性才會長角,而且每年都會更換。 鹿角是純骨質而沒有角鞘,剛生長時覆蓋著一層皮膚。 |
鹿茸是剛生長而尚未骨化的鹿角 |
|
梅花鹿 | Cervus nippon | 東亞 | 有許多狀似梅花的白斑而得名。 | 其亞種台灣梅花鹿在荷西殖民時期因鹿皮需求被濫捕,到1969年由於棲息地破壞和大肆捕獵而逐漸減少,幾乎面臨絕種。目前所見者皆為復育計畫下人工飼養出來的。 | ||
山羌 | Muntiacus reevesi | 台灣、華南 | 台灣三種原生鹿科之一(其餘為梅花鹿、水鹿),是種不到一公尺的小型鹿。原住民主要的獵物之一。 | 原本為保育類,於2019年移除。目前常在各大動物園和其他哺乳類混養。 | ||
馴鹿 | Rangifer tarandus | 北極地區 | 是唯一一種雄雌都有長角的鹿。 群居的規模非常龐大,其數量是當地人類居民的兩倍。瑞典過去有打算訓練馴鹿作為士兵坐騎,但因為敵我雙方的馬匹皆對馴鹿感到畏懼不能操控而無法實用化。 |
在當地普遍被人馴養來產奶或拉運,但無法讓人騎在上面。 聖誕節常客。但由於雄鹿的鹿角在冬天會脫落,因此冬季仍保有角的只會是雌性 |
||
駝鹿 | Alces alces | 北美、北歐、北亞 | 鹿科最大的物種,鹿角呈現手掌狀。以發情期時的狂暴廣為人知。 | |||
麋鹿/ 四不像 |
Elaphurus davidianus | 中國 | 臉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或頸似駱駝)。 | 又稱麈、大衛神父鹿。 有些人將moose(駝鹿)翻譯成麋鹿而容易造成混淆。 |
||
獐 | Hydropotes inermis | 中國東北、朝鮮半島 | 無角的小型鹿,雄性會長出求偶用的獠牙,在英文裡被稱作吸血鬼鹿(vampire deer)。其獠牙還可以改變角度來表達情緒,向後是喜悅,向前則是威嚇。 | |||
麝 | Moschus | 反芻亞目、有角下目、麝科 | 亞洲 | 其分泌物是香水的原料之一,在中國被當作藥用。 | ||
叉角羚 | Antilocapra americana | 反芻亞目、有角下目、叉角羚科 | 北美 | 雌雄皆會長角,角的構造介於牛角和鹿角之間,只更換外側的角鞘。 | 最會奔跑的動物之一,能以時速70公里的速度跑上10公里,極限速度可達時速95公里。 在北美獵豹絕種後成年叉角羚幾乎沒有天敵。 |
|
河馬 | Hippopotamus amphibius | 河馬形亞目、河馬科 | 非洲 | 體型巨大,在陸上僅次於大象和犀牛。 半水生、無毛皮厚、牙齒銳利、咬合力驚人、會分泌紅色液體防曬。 領域性極強,用糞便標記領土,會在排泄時旋轉尾巴把大便甩向四周。 |
雖是草食性但攻擊性強而成了農場文吹噓常客 在哥倫比亞被毒梟埃斯科瓦爾引入私人動物園,逃脫後變成體型最大的入侵種。 |
|
侏儒河馬 | Choeropsis liberiensis | 西非 | 河馬科唯二的物種,體型跟豬差不多,習性也和河馬差異很大。 夜行性且獨居,雖然也是半水生,但會長時間在陸地上覓食。 |
其實一般創作中的河馬形象比較接近他們。 |
牛科
- 偶蹄目反芻亞目有角下目的其中一科。
- 雌雄頭上都會長角,角是由骨芯覆蓋著角鞘所構成的。
- 角鞘會產生像年輪的紋路,可以製作成號角。
- 有很多成員大多是被人類剝削到極致的家畜,其中家牛、山羊和綿羊已經伴隨人類遍布到世界各地。
- 其中就牛族有個奇怪的特性:跨種雜交產生的後代一般雄性不育但雌性可育,而雌性第一代雜種與兩親本的雄性個體繼續雜交可得到雌雄都可育的第二代雜種。
- 甚至牛族中的某些野生物種也可能通過這種途徑形成,如美洲野牛便疑似起源於歐洲野牛(野牛屬)和犛牛(牛屬)的雜交。
- 基本上排除牛亞科和羊亞科的其餘牛科成員被視為所謂的羚羊。
- 但部分牛亞科和羊亞科的物種也會被稱作羚羊,例如大羚羊(Taurotragus)就屬於牛亞科。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家牛 | Bos taurus[14] | 牛亞科、牛族 | 除了中南美洲和大洋洲無原生種外,幾乎遍布世界 | 人類文明最重要的馱獸擔當,此外也擔任的肉類和乳汁的來源。 | 陸地總體重最大的物種。 | |
氂牛 | Bos grunniens | 喜馬拉雅山脈、蒙古和西伯利亞 | 長毛能用來禦寒,被譽為「高原之舟」。 | |||
水牛 | Bubalus bubalis | 亞洲南部 | 好水性,在亞洲常被養來耕耘水稻。有不少農村會忌諱吃牠們的肉。 | |||
非洲水牛 | Syncerus caffer | 非洲 | 母系社會,牛群以最強壯的母牛統領牛群。 無水不歡,每天至少喝水一次,常會浸泡在水池或泥濘中使身體涼快。 |
非洲五霸之一(其餘為非洲象、黑犀牛、獅子、豹),亦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 | ||
野牛 | Bison | 歐洲、北美 | 依棲息地分為美洲野牛和歐洲野牛兩種,頭頂短寬、角為圓形。 | 美洲野牛在19世紀由於破壞鐵路以及皮肉需求被獵殺至近乎絕種到僅剩幾百頭,甚至威脅到以此維生的原住民;受到嚴格保護下已恢復約1萬頭。 | ||
綿羊 | Ovis aries | 羊亞科 | 歐洲、亞洲中部和西南部地區 | 角呈螺旋狀、其絨毛是馴化後產生的、有分成無角和有角的品種。 | 人類的動物性纖維的重要來源。 | |
大角羊 | Ovis canadensis | 北美 | 雄性在求偶時會用時速30公里的速度互撞頭部決鬥,可以持續數個小時之久。 | |||
山羊 | Capra aegagrus hircus | 歐洲、中亞和中東 | 角向後彎曲、雌性的角比雄性小、喜歡在山區等高處生活。 有僅次於牛的高產奶效率,人類常用的乳用畜之一。 |
在可查證的時間順序上是狗之後第二個被人類馴化的物種。 十字教的惡魔象徵。有些文化會將山羊視為神聖的動物,例如希臘神話會把喂宙斯喝奶的母山羊 |
||
羱羊 | Capra ibex | 阿爾卑斯山 | 透過蹄內的肉球抓住地面,能讓牠們在陡峭的山坡上移動。 | |||
麝牛 | Ovibos moschatus | 北極地區 | 雌雄都有寬大的角、向下斜長的毛皮,可以容易使身上的雪滑落。 受威脅時會組成圓陣,讓幼獸躲在中間。 |
因雄麝牛在交配季節時會散發強烈的氣味而得名。 雖然看起來像牛卻屬於羊亞科,是體重最重的「羊」。 |
||
瞪羚 | Gazella | 羚羊亞科 | 非洲和亞州 | 身形小巧敏捷,能以時速80公里速度奔跑,就算花一個小時都不會累。群居,以較嫩且容易消化的植物為食。 | ||
山羚 | Oreotragus oreotragus | 非洲西南部 | 以蹄尖站立。以多汁的植物提供水份所需。南非名Klipspringer意為「山岩跳躍者」。 | 雖然體型只有20至25厘米,卻有像內置彈簧桿般的驚人跳躍能力,能跳躍至7.6米高(身高的15倍)。 | ||
劍羚 | Oryx | 馬羚亞科 | 非洲和阿拉伯 | 雄雌都有直長的雙角。額頭、臉頰、咽部、前肢後肢和尾巴都有黑色或褐色的毛髮。 | 普遍認為是獨角獸的原型。 | |
牛羚/ 角馬 |
Connochaetes | 狷羚亞科 | 非洲南部 | 頭像水牛一樣又粗又寬、脖子像馬一樣纖細且有黑色鬣毛。 群體會大規模遷移,常在過河時被鱷魚吃掉。 |
||
高鼻羚 | Saiga tatarica | 不明 | 中亞 | 鼻腔膨大,可以讓加熱空氣和過濾灰塵。 | 分類尚不明確,有時會被分到羊亞科或羚羊亞科。 |
鯨下目
- 除了海牛目以外完全適應水域的哺乳類,幾乎無法在陸地上行動,要不然就會擱淺而死。
- 因為外型的關係,以至於古代人容易將鯨豚類搞混為魚類,反觀古希臘人已經很清楚鯨豚類是屬於哺乳類[15]。
但是哺乳類都屬於硬骨魚高綱,某方面來說鯨魚是魚類。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藍鯨 | Balaenoptera musculus | 鬚鯨小目、鬚鯨科 | 世界各大洋 | 現今體型最大的動物,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之一。 | 儘管曾發現可能更大型的新西蘭魚龍,但其化石早已人間蒸發因而缺乏真實性。 農場文章主推的滄龍、巨牙鯊等都比藍鯨小,主推的原因是影視作品的誇大。 蜥腳下目恐龍雖然有些身長比藍鯨長,但是主要是頸部與尾巴在延伸軀體,身體大小與實際噸位還是遠輸給藍鯨。 在上述的來看,只能透過化石證據推斷容易產生巨大誤差,在有限的證據下巨大體型的寶座依然屬於藍鯨。 有研究指出同類間可能會傳遞影像腦波溝通。 |
|
大翅鯨 | Megaptera novaeangliae | 又名座頭鯨,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胸鰭和複雜的叫聲而聞名,是賞鯨者的最愛之一。 | 其歌聲可能是所有動物中最複雜的。牠們會聽到其他叫聲從中學習,每條大翅鯨都會在數年間培育出獨特的叫聲。 會集體捕魚,能噴出大量的氣泡來困住微小的獵物。 海中俠客、虎鯨的宿敵,曾有觀察到一群大翅鯨衝到8公里外,就只為阻斷虎鯨群的狩獵。 |
|||
弓頭鯨 | Balaena mysticetus | 鬚鯨小目、露脊鯨科 | 北極海 | 嘴、脂肪層和身體的比例是目前動物界最高的,同時也擁有鬚鯨中最長的鯨鬚。 此外,弓頭鯨可能是最長壽的哺乳動物,可活超過200年。 |
過去常跟下者視為同一類群鯨魚,但因差異性較大故於新分類中獨立出來。 | |
露脊鯨 | Eubalaena |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寒帶區、南極海 | 外觀與弓頭鯨差不多但體型稍大,因此與弓頭鯨合稱為廣義露脊鯨。 成年雄鯨擁有動物界最大的睪丸比例,可達體重的1%。 |
三大塊海域的鯨群經研究後發現已屬三種不同的物種,其中北太平洋與南極海的親緣較近。 目前北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族群已瀕危,各自剩不到500頭。 |
||
抹香鯨 | Physeter macrocephalus | 齒鯨小目、抹香鯨科 | 現今體型最大的有牙齒掠食動物,與已滅絕的利維坦鯨是親戚。 有著極強的閉氣與潛水深度,以各種頭足類為主食,不過也有獵食魚類紀錄。睡眠時會頭上尾下的漂浮在海中。 雌鯨體形較小且為了保護幼鯨所以是群體行動,雄鯨成年後除了繁殖外大多時間是單獨行動。[16] |
雖然不會捕食虎鯨,但是成年雄鯨卻是極少數虎鯨不敢惹的物種,觀測中曾有過成年雄鯨為了補食而衝撞驅趕也在獵捕同一目標的虎鯨群,虎鯨群只好離開的紀錄。 吃下頭足類後因為無法消化其角質喙,會一直在腸道中堵塞直到死亡後,這些堵塞塊被人類稱為龍涎香。 |
||
海豚 | Delphinidae | 齒鯨小目、海豚總科、海豚科 | 全世界的溫帶和熱帶海域 | 目前海洋裡最具多樣性的優勢哺乳動物類群,特點是身形優雅、高智商、用回聲定位搜索獵物。常態食譜包括魚、頭足類等海產。 | 農場文吹噓常客之一:大體而言都是憑藉高智商與回聲定位等優勢特徵屌打鯊魚的垃圾資訊,實際上海豚科除了虎鯨和偽虎鯨對大型鯊魚都沒有體型優勢,一般海豚反而還是大型鯊魚的食譜之一。 會故意去玩弄其他物種取樂,還懂得OGC。 |
|
寬吻海豚/瓶鼻海豚 | Tursiops truncatus | 全世界溫帶和熱帶海域淺海 | 智力高、性情溫和,常被馴養用作動物表演。 | |||
虎鯨/殺人鯨 | Orcinus orca | 全世界的海域 | 最大的海豚科物種,體色黑白相間宛如熊貓討喜,憑藉體型、生理優勢以及群體合作獵捕所以食性非常廣泛,食譜包含哺乳類、企鵝、頭足類到魚類幾乎來者不拒。 不過常態而言虎鯨已分化不同群落,不同群落的飲食習慣都大不相同且專一,例如食魚的虎鯨群落不會殺害鯨魚等海洋哺乳類、習慣吃海洋哺乳類的虎鯨對魚類興趣缺缺。 |
雖然叫殺人鯨,但野生虎鯨並不會攻擊人類,這個名字來自於英文Killer whale的直譯。 目前的海洋掠食者頂層 與座頭鯨是死對頭,由於會捕食年幼的座頭鯨,因此會被成年座頭鯨專門針對進行各種擾亂。與海豚同樣,會故意去玩弄其他物種取樂。 |
||
中華白海豚 | Sousa chinensis | 東南亞 | 幼年期是灰色的、帶有深色斑點,長大後會逐漸變成淡粉紅色。 在媽祖生日(三月)時會聚集到台灣附近,又稱媽祖魚。 |
|||
亞馬遜河豚 | Inia geoffrensis | 齒鯨小目、海豚總科、亞河豚科 | 亞馬遜河 | 身體以粉紅色為主、鰭狀前肢與驅幹相比顯得較大、無背鰭、吻部尖長突出。 | 當地傳說亞馬孫河豚會在夜晚變成帥哥迷惑少女使她們受孕,幾乎類似東亞地區的狐妖。 | |
一角鯨 | Monodon monoceros | 齒鯨小目、海豚總科、一角鯨科 | 北極海域 | 雄鯨的犄角其實是左犬齒,有0.2%的機率突變成雙角鯨。 由於「角」是牙齒,所以內部有感覺神經可以用來探測水溫和水流。 |
會在岸邊打磨自己的角而留下了獨角獸的傳說。 | |
白鯨 | Delphinapterus leucas | 北極和亞北極海域 | 純白,以多變的叫聲和豐富的表情變化聞名,甚至被稱為「海中金絲雀」。 | |||
喙鯨 | Ziphiidae | 齒鯨小目、喙鯨總科 | 成年雄鯨下顎會長出一對獠牙,獠牙最後會包住上顎讓嘴巴難以打開。 | 其中柯氏喙鯨是紀錄上呼吸空氣的動物中潛水最深的。 |
鱗甲目
- 僅穿山甲科(Manidae)一科,分布於亞洲南部和非洲的熱帶及副熱帶地區。
- 由毛髮特化而成的鱗片幾乎遍布臉和腹部以外的所有部位,故得名鱗甲目。
- 勞亞獸總目的螞蟻剋星,能夠用爪子挖洞和破壞蟻穴,再用細長的舌頭舔食螞蟻。
- 還會爬樹和游泳,傳說穿山甲會裝死吸引螞蟻,之後跳入水中把螞蟻淹死後再吃掉。
名稱 | 學名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中華穿山甲 | Manis pentadactyla | 亞洲南部 | 螞蟻剋星的亞洲代表,因為藥用和野味的關係被人濫殺。 | 台灣穿山甲(M.p.pentadactyla)為特有亞種。 |
|
大穿山甲 | Smutsia gigantea | 西非和中非 | 現存體型最大的穿山甲。 | ||
樹穿山甲 | Phataginus tricuspis | 非洲中西部 | 樹棲的穿山甲,會用長尾巴捲住樹幹。 | 其尾脊可達47節,是脊椎動物最高紀錄。 |
靈長總目
齧形大目
- 犬齒退化,而門齒會終生不斷生長,故需要不停啃咬打磨。此外囓齒目受惠於門齒構造,能夠自我銳化來讓常保鋒利,而這樣的門齒也適用對付硬殼保護的堅果。
- 分成囓齒目和兔形目兩類,兔形目的上顎多了一對門牙。
- 由於多數囓齒目因體型嬌小,可以取食大型食草獸難以取食的禾本科穗果,甚至演化出對應澱粉的感受器,也對應演化出儲藏、耐餓、耐旱等多樣性生活方式。
松鼠形亞目
- 囓齒目的其中一亞目。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松鼠 | Sciurini | 松鼠科、松鼠亞科 | 除了南極和大洋洲幾乎遍布世界 | 尾長且毛髮蓬鬆、在樹上生活、以堅果為主食。 | 少數適應人類居住地的齧齒類之一,跟老鼠不同的是牠們住在有樹林的地方而不會闖進房屋裡。 美國大峽谷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無誤)。[18] |
|
鼯鼠/ 飛鼠 |
Pteromyini | 歐洲、亞洲、美洲 | 外型接近松鼠、不同的地方在於有滑翔的皮膜。 | |||
美洲旱獺 | Marmota monax | 松鼠科、非洲地松鼠亞科、地松鼠族 | 北美 | 與下方的草原犬鼠外型相似,但是美洲旱獺的體型稍大。 | 和草原犬鼠俗稱土撥鼠。 加拿大與美國在每年的2月2日會慶祝土撥鼠日。 |
|
草原犬鼠 | Cynomys | 北美大草原 | 群居、會發出狗一樣的叫聲而得名。 | 有被當作寵物販售。 | ||
花栗鼠 | Tamias | 舊大陸和新大陸北部 | 有條紋、穴居、會斷尾求生。 | 迪士尼的琪琪蒂蒂就是花栗鼠。 | ||
睡鼠 | Gliridae | 睡鼠科 | 歐洲、非洲和亞洲 | 有非常長的冬眠期,平均壽命5年有4年都在睡覺。 | 在古羅馬有把睡鼠養來吃。 |
豪豬亞目
- 囓齒目的其中一亞目。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豪豬/ 舊大陸豪豬 |
Hystricidae | 豪豬下目 | 歐洲南部、非洲、印度、東南亞 | 背上長滿了毛髮特化成的粗硬尖刺,刺會折斷插在掠食者的身上。 | ||
裸鼴鼠 | Heterocephalus glaber | 豪豬下目、濱鼠科 | 東非 | 無毛、暴牙、眼睛退化,長年生活在地底故有極為奇特的生態。 極耐缺氧,而且幾乎不會老化、癌化和痛覺。 |
來自新世界當中的化鼠既是取材自此種生物,乃脊椎動物當中唯二有女王為首的真社會動物[19]。 女王鼠會在自己的排泄物注入自己的賀爾蒙再給予其他個體進食,以此控制群體 |
|
美洲豪豬/ 新大陸豪豬 |
Erethizontidae | 豪豬下目、豚鼠小目 | 美洲 | 跟舊大陸豪豬相比尖刺較短,有些種類的刺隱藏在毛底下。 擅長爬樹,也些種類還有能抓握的長尾巴。 |
身上尖刺的是和舊大陸豪豬趨同演化的結果。 | |
天竺鼠 | Cavia porcellus | 豪豬下目、豚鼠小目、豚鼠科 | 南美安第斯山脈 | 食量大、頭大身小又會發出豬叫聲,因此在英文被稱為Guinea Pig。 | 又稱豚鼠,原先作為食物而被當地原住民馴化,現在則是作為寵物在世界各地流通。 |
|
水豚 | 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 南美 | 世界上最大的齧齒類動物,水性好且群居,會與天敵以外的動物相處融洽。 | 在部分南美洲國家被歸類為魚類[20]。 | ||
栗鼠 | Chinchilla | 豪豬下目、豚鼠小目、毛絲鼠科 | 南美安第斯山脈 | 又稱毛絲鼠、絨毛鼠。身軀肥圓、四肢短小、尾端有蓬鬆的叢毛。 身上的每個毛孔有多達60至80根絨毛,可防止寄生蟲,毛髮濃密的程度僅次於海獺。 |
以「豆豆龍」、「龍貓」的名稱在寵物市場中流通 |
齧形大目-其他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穴兔/ 家兔 |
Oryctolagus cuniculus | 兔形目、兔科 | 地中海 | 長耳、穴居、群居、善跳、性情溫和敏感。 母兔子沒有明顯發情期,交配後才會排卵 |
最早的家兔是源於食用,現已變成寵物,肉與毛皮同樣廣泛運用在飲食與服裝市場上。 野放的家兔在澳洲是非常嚴重的外來入侵種,偏偏澳洲本土的大型掠食者幾乎滅絕。後來澳洲引入狐狸和家犬、家貓幫忙,結果卻因澳洲有袋類不如其機敏和善於躲藏,造成外來掠食者懶得捕兔轉去獵殺有袋類,形成二度外來種入侵。目前依靠移入流行傳染病控制,但因缺乏中間傳染媒介以至於成效仍舊有限。 |
|
野兔 | Lepus | 南極和大洋洲之外幾乎遍布世界 | 除了長耳和善跳躍這點以外,其餘特徵跟上述者相去勝遠,差異包括腿長、獨居和在地面生活。 | 雖然主要都是草食,但是近幾年發現獵食昆蟲或是小型齧齒類的現象,經推斷可能是因人類活動限制覓食造成的食性改變。 | ||
鼠兔 | Ochotona | 兔形目、鼠兔科 | 亞洲中部和東北部、北美西部和歐洲 | 相較於兔科的長耳、鼠兔的耳朵短而圓;兔科保有短尾,但鼠兔已完全退化。 有儲備食物的習慣,所以當冬天來臨時不會冬眠,而是依賴所儲備的食物過冬。 鼠兔之名是因為外觀與老鼠、倉鼠接近。 |
所挖掘的洞穴常被同生態環境中的小型鳥類共用,鼠兔亦能藉由鳥類的警覺行為獲得警報,這種現象在中國古籍被稱作「鳥鼠同穴」。 | |
鼠 | Murinae | 齧齒目、鼠亞目、鼠科 | 極地以外遍布各地 | 繁殖力極高,唯一一種總數量超越人類的哺乳動物。 其中以黑鼠、褐鼠和小家鼠並列征服世界的三巨頭。 |
有偷吃食物、啃食家具以及散布傳染病等惱人問題,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的眼中釘。 反之馴養後的老鼠是實驗室的常客,用於藥物和各種科學測試。 |
|
倉鼠 | Cricetinae | 齧齒目、鼠亞目、倉鼠科 | 亞洲和歐洲 | 尾短、穴居、以植物為主食、偶爾吃蟲、臉有頰囊。 | 目前多被當作寵物和實驗動物。 |
|
旅鼠 | Lemmini | 齧齒目、鼠亞目、倉鼠科、田鼠亞科 | 北半球高緯度區 | 群居的小型鼠,成長速度快、無需冬眠且全年可生殖,平均每年會繁殖7到8次,因此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繁殖速度極快,不過平均壽命也差不多是一年左右。 當族群數量過高時會進行集體大規模遷徙。 |
傳言旅鼠會集體跳海自殺,稱之為「旅鼠效應」,但事實上並非自殺,而是在遷徙時會因誤判海洋是可渡過的河流造成狀似集體自殺的現象。 1958年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迪士尼動物紀錄片《白色曠野》有拍攝到旅鼠效應,但實際上那是在攝影棚內拍攝的造假畫面。 |
|
林鼠 | Neotoma | 齧齒目、鼠亞目、倉鼠科、林鼠亞科 | 北美 | 尾巴赤裸或有叢毛。會收集各式物品築巢,英文因而稱為Pack Rat。 | 會好幾代住在同一個地方並佔用巨大的空間,最高達一米半、寬達三米,而且能保留數千年。 | |
沙居食蝗鼠 | Onychomys | 齧齒目、鼠亞目、倉鼠科、棉鼠亞科 | 北美 | 囓齒目中少見的純粹掠食者,會用尖嘯聲來宣示地盤。 | 對毒液免疫,能輕鬆殺死蠍子和蜈蚣。 | |
竹鼠 | Rhizomys | 齧齒目、鼠亞目、鼴形鼠科 | 中國、東南亞 | 身形矮胖、善於挖掘、有著短小裸露的尾巴。 | 可以養殖食用 |
|
跳鼠 | Dipodinae | 齧齒目、鼠亞目、跳鼠科 | 非洲和中東 | 長尾、大腳掌、善跳躍、穴居,幾乎是齧齒類版本的袋鼠。 | 居住在沙漠中,僅靠著食物的水分存活而從不喝水。 | |
更格盧鼠 | Dipodomys | 齧齒目、河狸亞目、異鼠科 | 北美西部 | 跟上述的跳鼠幾乎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英文名是Kangaroo Rat |
||
河狸 | Castor | 齧齒目、河狸亞目、河狸科 | 北美和歐洲 | 尾巴寬扁、後腳有蹼,擅長游泳。 | 改造環境的能力僅次於人類,能啃斷樹幹、建造水壩、堵住河流變成湖泊。 在湖中用樹枝搭建巢穴,洞口在水中十分隱密。 |
|
鱗尾松鼠 | Anomalurus | 齧齒目、鱗尾松鼠亞目、鱗尾松鼠科 | 非洲 | 形似松鼠。尾巴下方有鱗片,可以在爬樹時增加摩擦力。 | 許多種類趨同演化出像鼯鼠的皮膜。 |
真靈長大目-靈長目
- 有相對於其他哺乳類的發達大腦和靈活手指,也比較依賴立體視覺,相對嗅覺就遜色許多。
- 底下分曲鼻亞目(原猴亞目)和簡鼻亞目,其中簡鼻亞目主要是晝行性,為了能辨認樹果與獵物演化出三色視覺,是現代哺乳動物中唯二沒有色盲的。
類人猿下目
- 簡鼻亞目中最興盛的成員,裡面包含很多大眾熟知的高等靈長類,也就是猴子和猩猩。
- 分成闊鼻小目和狹鼻小目,闊鼻小目只限於美洲、狹鼻小目則分布在舊大陸。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狨 | Callitrichinae | 闊鼻小目、捲尾猴科 | 中南美 | 臉有絨毛、沒有智齒、大腦簡單、體溫也不穩定。 | 體型最小的猴子。 | |
捲尾猴 | Cebus | 頭頂有V字型、因尾巴捲曲而得名。 | 野生捲尾猴會用石器。能被訓練成護士。 | |||
松鼠猴 | Saimiri sciureus | 毛短、多為黃褐色、體型較小、一夫多妻制。 | 動物園的常客。 | |||
吼猴 | Alouatta | 闊鼻小目、蜘蛛猴科 | 有發達的下頜骨保護發聲器官,能發出巨大吼聲聲聞數里。 | |||
蜘蛛猴 | Ateles | 手腳極為修長而得名,尾巴如同第五個肢體。 |
||||
獼猴 | Macaca | 狹鼻小目、猴科 | 亞洲、北非 | 群居、主要在地面生活、屁股通紅。 | 少數除了人類以外能分布北半球的靈長類。其中台灣獼猴已成知名害獸。 | |
狒狒 | Papio | 非洲、阿拉伯 | 群居、主要在地面生活、屁股通紅、臉部似犬。 | |||
山魈 | Mandrillus sphinx | 非洲 | 世界上最大的猴子,雄性面部色彩豐富,會隨著性成熟的程度增加。 同屬山魈屬的還有黑面山魈,又稱鬼狒狒,面部較為黑暗而得名 |
跟被山海經記載的妖怪撞名字了(無誤)。 | ||
長尾葉猴 | Semnopithecus | 印度 | 印度神話的哈奴曼也是源自於長尾葉猴。 | |||
金絲猴 | Rhinopithecus | 中國 | ||||
長鼻猴 | Nasalis larvatus | 婆羅洲 | 主要特徵是其又大又長的鼻子,是唯一能反芻的靈長類。 | |||
長臂猿 | Hylobatidae | 狹鼻小目、人猿總科[21] | 東南亞 | 手腕長而靈活,擅於作手臂渡越的動作快速靈巧。 | 李白《早發白帝城》提到的猿是長臂猿。 | |
紅毛猩猩 | Pongo | 狹鼻小目、人猿總科、人科 | 馬來西亞和印尼 | 紅色長毛、四肢末端皆有抓握力、適應樹棲生活。 | 中國古文提到的猩猩可能就是紅毛猩猩。 | |
大猩猩 | Gorilla | 非洲 | 黑毛、身形魁武、一夫多妻制、草食、是體重最重兼力氣最大的靈長類。 | 自電影《金剛》以來就被妖魔化成兇殘猛獸,實際上大猩猩跟其他靈長類比算是非常溫馴的,就連較輕的花豹都能輕易殺死牠們。 | ||
黑猩猩 | Pan troglodytes | 非洲中西部 | 黑毛、身形修長、被認為是人類以外最聰明的靈長類。 | 是類人猿中少數具有侵略性的動物,會策劃戰術獵捕猴子,甚至會主動襲擊、屠殺其他群落的同類。 | ||
倭黑猩猩 | Pan paniscus | 剛果 | 相比於黑猩猩體型更小,但也更擅長直立。 | 不論性別有頻繁的性行為,和人類一樣會面對面交配和接吻。 |
||
人類/現代人 | Homo sapiens sapiens[22][23] | 全世界 | 就是現在在看此版的我們,是地球上能真正產生「虛構現實[24]」的智慧生物。 唯一能夠雙足直立行走的哺乳動物,但代價是成為唯一會腰痛的生物。 |
另外還有著全靈長類當中最長的陰莖(沒誤)。 由於文明活動導致不少全新世物種直接或間接滅絕,人類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的定義全都適用於自身身上,所以又有『恐怖直立猿』的開玩笑別稱。 目前人猿總科所有成員的耳朵形狀都和人類一樣[25],所以這個形狀的耳朵是人猿總科最近共祖和那些有尖耳朵的舊大陸猴分道揚鑣後演化出來的。 |
靈長目-其他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狐猴 | Lemuroidea | 原猴亞目、狐猴型下目、狐猴總科 | 馬達加斯加 | 鼻子短、耳尖、大眼、尾巴很長且呈弧形。 | 在IUCN紅色名錄內被列入「易危」級別,而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亦被列入《附錄I》中,禁止在國際間的交易。 由於盜獵和森林破壞,在野外僅存約2000隻。自從2000年以來數量下降了95%。 |
|
指猴 | 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 藉由敲擊尋找樹木中的蠕蟲,再用特長的中指勾出獵物。 | 由於樣貌怪異被當地人視為不祥之兆,常常因為迷信的關係被遭殺害。 | |||
懶猴 | Nycticebus | 原猴亞目、狐猴型下目、懶猴科 | 亞洲南部 | 體型比貓小、夜行性、行動緩慢。 | 目前已知唯一有毒的靈長類動物,腋下會分泌一種棕色的油狀物,可與唾液混合成有毒的物質,毒素通過食用有毒蟲類獲得。 |
|
樹熊猴 | Perodicticus potto | 非洲 | 雜食性、食指較短能方便抓樹枝、肩膀的骨骼非常突出能讓自己不被天敵傷害。 | |||
眼鏡猴 | Tarsiidae | 簡鼻亞目、跗猴型下目 | 東南亞 | 眼珠比腦容量大、尾巴近似體長的兩倍、指頭有吸盤的功能、後肢善跳躍、頭部可180度迴轉。 |
真靈長大目-其他
名稱 | 學名 | 分類 | 分布 | 能力、特徵 | 備註 | 圖片 |
---|---|---|---|---|---|---|
鼯猴 | Cynocephalidae | 皮翼目 | 東南亞 | 有一層比例非常大的飛膜,能滑翔穿過森林。 | 尾巴細小,和皮膜相連。 | |
樹鼩 | Scandentia | 樹鼩目 | 亞洲南部 | 兼具松鼠和尖鼠兩者的特徵,可能是哺乳動物中最接近靈長類祖先類群的。 | 其中一種筆尾樹鼩會覓食發酵的花蜜渡夜,其酒精含量接近4%,卻又不會醉的樣子。 |
知名滅絕哺乳類物種列表
以哺乳類為主題的作品編輯
以下部分歡迎各位補完,已有者請不要重複登錄。 |
僅討論以真正的哺乳類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作品,像純粹的獸人這種有哺乳類元素的人外暫且不列入討論。 |
以貓、狗、大象等有專條的動物為主角的作品請移動到各自的條目。 |
動畫、漫畫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銀之匙 Silver Spoon | 銀の匙 Silver Spoon | 男主角因落榜而轉考農業學校的青春物語。 | 裡面有男主角跟家畜相處的點點滴滴 |
BEASTARS | 暗黑系的動物擬人大作。 | 世界觀設定草食跟肉食動物 | |
天地創造設計部 | 天地創造デザイン部 | 神將創造萬物的任務外包給設計部門的喜劇漫畫。 | 裡面有各種生物的設計過程(除了哺乳類還有其他動物跟植物的設計)。 |
狼雨 | WOLF'S RAIN | 描述一群狼尋找樂園的故事。 | 劇中的狼可以幻化成人類的模樣來行動。 |
牙鬥獸娘 | キリングバイツ | 使用特殊的獸化手術讓人類可以出現動物化的姿態參加地下舉辦的特殊格鬥賽-「牙鬥獸獄剎」。 | 除了哺乳類外還有爬蟲和鳥類的獸鬥士。 |
動物方城市 | Zootopia | ||
獅子王 | The Lion King | ||
森林大帝 | ジャングル大帝 | ||
成群結伴!西頓學園 | 群れなせ!シートン学園 | 擬人化的動物在學校裡上課,女生都是獸耳娘,男生則維持動物的樣子。 | 學生都是哺乳類,老師則是恐龍和其他古生物。 |
動物朋友 | けものフレンズ | 有動畫、漫畫和遊戲的多媒體企劃,在 |
|
禽獸朋友們 | 짐승친구들 | 主角劉秀敏飼養的一貓「噹噹」、一狗「金炫植」、一鳥「鳥腦袋」、一鼠「秀diang」。 | 除了秀diang較理智以外,前三隻都很KY愛惡整主人劉秀敏。 |
三次元作品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金剛 | King Kong | 1933年的經典的怪獸電影,講述一個棲息在骷髏島上的巨大金剛。 | 1976、2005年有進行重新翻拍。 日本獲得授權後使用在哥吉拉系列電影中,同時任天堂也藉此致敬做出相關遊戲。 2014年環球電影啟動的《怪獸宇宙》系列中再度與哥吉拉一同納入。 |
威鯨闖天關 | Free Willy | 1993年的電影,描述水族館的殺人鯨威利和主角男孩建立友誼,最後被男孩野放 | 劇中背鰭倒向一邊的殺人鯨由現在被視為動保象徵之一的殺人鯨「凱哥(Keiko)」演出。但凱哥本身卻在電影上映之後仍一直被關在水族館中,最後在輿論下被野放。但從小被人工飼養的凱哥直到死亡都未能加入鯨群,最終凱哥在野放後一年半的2003年死於肺炎。其後反過來有認為無視凱哥的生存能力強行野放才是害了他的評論出現。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Life of Pi | ||
獅子與我 | Born Free |
文學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西頓動物記[26] | Wild Animals I Have Known | 湯普森·西頓的動物故事集,共有8篇,有兩篇主角是鳥類。 | 世界上最出名的動物文學,內容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於自然的熱愛。 |
動物農莊 | Animal Farm | 政治味很重的經典文學,喬治·歐威爾用來吐槽共產體制的作品。 | |
叢林奇譚、森林王子 | The Jungle Book | 主角全是被野獸養大的野人,主角的夥伴也都是各種野獸。 | |
人猿泰山 | Tarzan of the Apes | ||
白鯨記 | Moby-Dick | 故事中登場的莫比·迪克是一頭白色的抹香鯨,而不是獨角鯨科的物種白鯨。 | |
人猿星球 | Planet of the Apes | 法國作家的科幻小說,講述太空人在宇宙探險過程中墜落在一個由猿人統治的星球上。 | 有改編成電影,包含1968~1973年的五部曲、2001年重拍,以及2011~2017的三部曲。 |
黑神駒 | Black Beauty | ||
瓦特希普高原 | Watership Down |
遊戲
作品 | 原文 | 解說 | 備註 |
---|---|---|---|
美味海洋 | Tasty Blue | 玩家要操控一條金魚/海豚/納米鯊魚進食任何比自己還要小的東西、達到一定體積即通關。 | 中半段故事中一隻在公園中奴役表演的海豚不自己的生活,在一次聽聞金魚大鬧海洋、吞食一切事物時,使想起效法其而重獲自由,然後跟那條金魚一樣隨著吃的東西愈來愈多、變得愈來愈大,把幾乎所有東西都吃掉而對世界造成威脅。 海豚為中半段主角,另外兩名主角分別為金魚和納米鯊魚。 |
相關條目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 ↑ 即使納入古今各種陸生與兩棲脊椎動物也只有哺乳類與恐龍兩平行演化支趨同演化出雷同的大腿骨構造,兼顧靈活性與爆發力
- ↑ 大型哺乳類奔跑時彎曲身體能帶動四肢前後交叉實現超大跨步姿態,而四足動物的速度基礎上有很大因素會取決於一次奔跑動作的跨步距離上限
- ↑ 這其中包含由淡水鱷重新探路的陸鱷和從未下水過的陸鱷
- ↑ 雖然跟單孔類、有袋類、胎盤類成功苟活到新生代,且繼承鼠輩角色的優勢生態位在一開始繁花盛開、但胎盤類搞出齧齒類後卻反遭性能更好的真・鼠輩全面碾壓而迅速滅絕。
年輕鼠輩不講武德,耗子尾汁 - ↑ 不說常見的貓狗兔子,連山羊和駱駝都是入侵種
,看牠們那體型恐怕也只有澳洲野犬能對付。 - ↑ 知名案例有1915年發生於北海道的三毛別羆事件
- ↑ 「狗」不獨立於「狼」外乃是因為學術意義而言:各種家犬都只是人類刻意培育的灰狼亞種,且家犬與野生灰狼之間確實不存在生殖隔離具備同種定義效力。
- ↑ 或Felis lybica(亞非野猫) catus,因爲家貓起源於亞非野猫而非歐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
- ↑ 冷知識節目-《トリビアの泉》曾調查過商標,後來動物學家一致認定為商標以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性別為雌性…
- ↑ 平原斑馬的亞種,頭部像典型的斑馬,但身體是黃褐色沒有條紋
- ↑ 如在北美洲(雖然美洲有豬形亞目的西貒,但沒有原生的豬科動物,美洲現有的豬科動物都是人類帶去的)因爲
可惡的人類在聚居區大量獵殺能確實捕食成年豬的美洲豹、狼、熊等高位掠食者,導致野化家豬在這些區域氾濫成災。 - ↑ 實際上河馬在陸地因為機動力相對獅子短板,反而會被獅子用利爪破防後慢慢被放血殘忍殺害而被對岸戲稱『挨啃小天使』。
- ↑ 2004年非洲國家公園官方統計大型動物的對人傷亡動物報告中:河馬的傷亡人數排名第二次於非洲象,該排行版佔為第一的大型動物是尼羅鱷。編按:真的不能小看主龍類。
- ↑ 或作Bos primigenius (原牛)taurus
- ↑ 海豚的英文「Dolphin」就是源自的希臘文δελφύς(Delphus)「有子宮的」的意思。
- ↑ 還是能見到成群的雄鯨,因為雄鯨之間沒有地域競爭的習性甚至能一起協同打獵,但是這種關係並不會長久維持,通常只能維持數十天後就會再度分離,這種臨時性的雄鯨群體人類常戲稱為「單身鯨俱樂部」。
- ↑ 成群結隊時會去攻擊包含大白鯊內的大型鯊魚,但並不是比拚嘴對嘴互咬,而是利用夥伴轉移鯊魚注意力時從側面撞擊對方引起翻覆昏厥,從而讓鯊魚窒息死亡;面對抹香鯨時也是利用成群結隊攻擊雌鯨與幼鯨,但是面對體型最巨大的成年抹香鯨雄鯨,反會因雄鯨的攻擊能力太強
免不了大規模戰損而避讓 - ↑ 身上帶有包括狂犬病在內的多種病毒,被咬到可不是鬧著玩的
- ↑ 另一種是同為豪豬亞目的達馬拉蘭鼴鼠,但兩者的真社會性是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
- ↑ 基督教的齋戒期不能吃肉,但可以吃魚,而當基督教傳入南美後為了避免流失教徒,當地教會便允許將水豚當作魚
- ↑ 包括人在內,所有的「猿」都屬於該分支
- ↑ 因為現代的高加索人種和蒙古人種的體內都帶有已滅絕的尼安德塔人基因,而西藏一帶的藏民體內更有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以生物定義上來說,我們並非純種智人,故生物學上有了晚期智人亞種這個分類做為區別。
- ↑ 反觀非洲黑人體內就沒有前述兩種人類的基因,因此他們的確是屬於純種智人。
- ↑ 這最早由《人類大歷史》所提出,認為不管是經濟、法律、政權、哲學思想和宗教信仰,皆是人類撰述的「故事」,不同於有生物、自然現象和物理定律等客觀現實,而是來自人類所認為的主觀認知,這種特性能讓毫無瓜葛的陌生人之間互助合作,建立國家、城市、教堂、法庭、公司等龐大組織。
- ↑ 有一個相當於其他哺乳動物的耳朵尖的「達爾文點」
- ↑ 舊譯「我所知道的野生動物」,另外因為西頓的動物文學多達55篇,故也有以西頓動物記作為西頓動物故事的統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