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終結百選/人文歷史流言

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流言終結百選/人文歷史流言
這是一個內容永遠都不夠的詞條,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以補
這是一個有關近年常見的流言合集,如有下列內容有強烈興趣以至有新的重要觀點題出,可至流言終結板討論本條目起始目的就是減少月經文
後方標記☆的為尚無解說內容的條目,歡迎大家補完並刪除標記;標記※者表示目前無解,或是永遠無解。

人文歷史流言

  • 這一類流言,通常是對歷史或近代史中的事件或文化特質的非專業解釋。
  • 特點是引發流言的大多數是普通民眾得到文獻的門檻過高而沒有證據支持的一些歷史事件或文化特質。
  • 這些流言一定程度上最為受爭議。原因是這些流言大部分只能經由歷史文獻取得相關事實。
    • 畢竟是百多年前以上的東西,你期待它們會記錄得很清晰嗎?
    • 文獻缺失、記錄含糊、以訛傳訛等都會令歷史記錄更為之不清晰。
      • 使得看了不同文獻的人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看法,爭議不斷…

古人平均壽命短,這顯示古人很多活到三四十歲就死了?

  • 是。古人的壽命確實較短,固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
  • 一來古代醫藥不發達,再是物資不充裕。嬰幼兒夭折率相當高,對自然災害、疾病瘟疫的抵抗能力亦不足。可以健康生長、發展的人原少於現代社會。這極大幅度地拉低古人的平均壽命,這和現代社會中,死亡主要發生在七八十歲以上的人的狀況不同。而古代青壯年自然的死亡率和現代社會青壯年相比,差異相對並沒有那麼大的。
  • 日文中的智齒是「親知らず(親不知)」的原因有一說也跟這有關:以前人比較短命,所以二十出頭長出智齒的時候父母常常也不在了,所以不知道孩子長智齒

日本刀真的比較強嗎?

  • 不同於唐刀設計上用來破壞鐵甲及格檔武器,也不同於中世紀西洋長劍的平均能力,日本刀從設計上就是用來切斷人體的,跟金屬硬碰硬不是它的長處。[1]
  • 日本刀為鋒利及柔軟見長,但強度不高,承受強烈攻擊很容易斷裂。
    • 與中國的厚刃大刀或是西洋的雙手大劍相比,在力道較小的狀態下互相劈砍,刀鋒較利的日本刀比較容易造成對方兵器上的缺口;但是若大力的互砸,日本刀因刀體強度較差,反而容易出現被砸斷的情況。
      • 簡單說就是金碎棒這種超級大傢伙和日本刀用力來硬碰硬的話,折斷的絕對會是日本刀。
      • 示意圖:
        檔案:Img12112.jpg
    • 以日本刀的設計,ACG常見的一手持柄一手抵刀背的防御方式,即使真能擋下砍劈(人類出力最大的攻擊方式之一),刀體也會嚴重受損根本是在破壞好刀浪費錢
    • 與其拿纖細的日本刀防禦,還不如使用專門設計來防禦的盾牌,或是至少選用較寬粗的闊劍、大劍或其他較寬粗的鈍器效果來得好。
      • 不過其實大部份刀劍設計上都不是用來承受打擊系攻擊的。
      • 根據西方專門研究者研究出土刀劍,在其上面的缺口大都是由鈍面硬物(盾牌、鎧甲和骨頭等)而非銳利的刀刃所致。可證中古時期的對戰大都是依靠盾牌或是鎧甲來擋格刀刃,而非使用刀來擋格。
      • 當然在實戰中拿刀擋對手的攻擊還是很常見,因為比起被砍成兩半用刀擋還是好太多,劍道比賽大量出現的竹劍對踫也是這個道理,但這不等於日本刀比較強,只是使用上無可避免會有武器對撞的現象出現。而且實際上並不是用鋒去互撞而是用刀身平面去壓,不但不會傷到刀而且受力面大較易發力。
        • 另一個理由是現代劍道實際上是融合了劍術與棒術的產物,所以會出現一些真的當作在揮舞一支圓形的棒子而非有刀鋒刀背的刀劍的技巧。

中國武術能輕取其他武術?

  • 非也,其實武術靠智取的部分絕對也佔一部分。武臺上沒有什麼流派比什麼流派強,只有能不能因狀況活用並發展自己的武術而已。
  • 近年來在一些格鬥競賽場合中,中國武術出現過多次被西洋格鬥技打臉的狀況,除了比武者本身的因素外還有中國武術尚未依據比賽規則作出過調整而造成[2]
    • 除了中國武術外,多數國家的傳統武技也是如此,在現今不同的格鬥競技活動下會根據規則會有相關的保護措施或禁止特定攻擊行為;若是禁止的項目為該種武技的主要內容,當然會吃大虧。
      • 例如拳套的保護行為下,擅長使用掌、指、爪的武技自然難有發揮的餘地。
      • 以拼生死為實戰內容的武技觀賞性低,且往往是運動比賽的禁忌,在規則的束縛下威力當然大打折扣[3],若是以偷襲為手段的武技當然更不適合於運動場上。
      • 有的武技會結合各樣的武器,若是這些武器難以變化成非殺傷性質的樣式(例如真刀變成竹刀、西洋細劍轉變為比賽用細劍),也是不容許於競技比賽內的。
    • 所以當傳統武技沒有隨著競技活動而作出調整的話,表現起來往往會讓觀眾有所失望,同時也會降低發展的機會以至於逐漸失傳。
      • 固守傳統的武術在運動競技是沒前途的。想觀賞殺人武術的戰鬥,除非殺人的角鬥競技克服重重阻礙復興。
      • 但是大陸裡面現在的確有很多人是依靠傳統武術在騙人的,因此也就出現了武術打假的風潮,引來許多好事之徒欣賞傳武的所謂大師被MMA打個落花流水的狼狽模樣。

元朝與清朝也是中國政權?

  • 客觀來說其實是在中國的非漢族政權。
    • 元朝的正式國號,漢語爲大元,蒙古語爲ᠳᠠᠢ ᠦᠨ ᠶᠡᠬᠡ ᠮᠣᠩᠭᠣᠯ ᠦᠯᠦᠰ(大元大蒙古國);清朝的正式國號,漢語爲大清,滿語爲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大清國)。對外使用的國號都是中國。中國本土[4]實際上是其支配下的地區,同時也是最豐饒的地區。
    • 主觀的話則會牽扯到蒙古人與女真人(滿人)是否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的問題。
    • 元朝因高壓統治,因此殖民的意味比較明顯。
      • 關於元朝採用高壓統治、民族隔離的論述起源於明中葉,當時漢族政權備受北虜威脅,在女真人政權入關以後尤甚[5]。現今的日本、歐美史學家普遍不認為元朝有採用高壓政策,其中歐美學者十分重視元朝普及教育(在當時有超過2萬所公立學校)及法律知識、限制審案時的用刑條件及禁止肉刑(最多允許鞭笞)、實施假釋制度、減少死罪判決(忽必烈在位期間只處決不到2500人)、推廣毫無效率的地方性共識決政務委員會的一面。這些制度在明朝當然被全面廢止[6];但相對懷柔的清朝,殖民的氛圍就淡薄許多[7]
      • 根據《元史》、《新元史》和《蒙兀兒史記》中記載三品以上的官員864人中,其中出身漢族的有407人但對於傳統儒家士大夫而言與其他民族擁有齊頭式的平等已經是很大的歧視了,同時儒戶享有稅賦優免,也能擔任公職不過晉升要經過考績評價
    • 而元跟清都有一定程度的漢化,所以在政權上的分類會被歸類於中國的外來政權,而非外族統治。
  • 其實這兩個朝代對漢人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打擊、甚至到清朝漢人被滿化,時至今日連當地生長的中國人也會錯把漢服看成和服。[8]
    • 孔子曾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所以漢服一定是右衽、遊牧民族大多是左衽。[9][10]
    • 雖然漢人被滿化,但是滿人漢化的更嚴重,清朝自中葉以後能同時聽說讀寫滿文的滿人數量更是急速下降;大家熟知的旗袍也早已混入漢服的設計,其中又以女裝最為嚴重。[11]
    • 事實上從五胡亂華之後,中原文化就已經混入大量外來民族的內容,像是隋、唐若認真追究起來的話也算是外來政權。
      • 只是隋唐以前,外族幾乎都被漢化了(詳細見「孝文帝改革」)。所以隋唐的漢化程度極高,根本已經是歸化了成為中國人,而女真與蒙古在入主中原的時候仍然沒有漢化;尤其是蒙古人,在接觸華夏文化之前已經先接觸像是東正教、景教、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文化,所以直到現在大部分的蒙古族幾乎都沒有被漢化。
      • 女真族(滿族)則是先從思想上開始漢化、但相較於在政治上屬於盟友關係的蒙古人、藏人、維吾爾人,基本上歧視漢人的狀況還是存在。
  • 另外推翻元朝時朱元璋所用的方法是在月餅中塞了「請今夜子時殺死你家的韃子兵」的字條[12];孫文推翻滿清時則是喊出「驅逐韃擄,恢復中華」的口號。所以客觀上來說,元與清是外來政權無誤。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

  • 這關係到年代定義的算法與所謂尊嚴面子問題。
    • 秦朝建立開始算,以建立中央集權王朝起只有2200年。
    • 從進入信史年代的商朝開始算有3500年。
    • 從二里頭文化發掘出來的夏朝算起有4200年。
    • 三皇五帝開始算有4600年。
    • 從盤古、上帝、女媧等等形成的神話時代就有5000年
  • 已經到了一般中國歷史定義的長度了,但是後面還有:
    • 若從標誌新石器時代開始的磁山文化(位於今河北省武安縣)算起有10000年。
    • 繼續往前推,若從舊石器時代的藍田猿人文化(位於今陝西省藍田縣)則有80萬年。
  • 所以就是單純對中國歷史的定義看法不同而已。
  •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本《史記》是從神話時代的黃帝開始記載,故多數人就從此時開始算起中國歷史,所以5000年算一種多數人的共識。
  • 總之,這一題的答案是「對的」,而且比五千年更長當然,有文明等不等於有歷史的爭議在此先打住吧

韓國專門偷中國的東西然後說是韓國發明的?

  • 起源是因為韓國本身國力從古弱到今的心理自卑。
    • 但要注意的是某些起源論是被網友和媒體虛構杜撰而並非韓國的本意。
  • 另外一個重點是韓國有好一段時間是被中國佔領著,所以嘛…
    • 此外,自甲午戰爭後日本也多次介入韓國的內政,甚至到二戰時還變成殖民地,所以實際上除了中國以外,日本也中標了。
  • 不過,多次考證後,不少所謂「韓國起源論」似乎初出自中國⋯[13]

二戰期間慰安婦幾乎都是自願的?

  • 大和民族對性的觀點比較開放,認為性行為是人類既有的本能反應。
    • 日本神話認為日本島和人民都是亂倫產生的,可見日本對性的高度開放。詳情可以參閱神話一條目。
    • 不只是日本,許多文明的開國神話或創世傳說都有亂倫情節。(例如中國神話的伏羲和女禍)
  • 慰安婦早期是由日本國內的女人自願組成,後期因人員短缺才從臺灣、朝鮮半島等殖民地徵召慰安婦。
    • 從臺灣、朝鮮半島等殖民地徵召慰安婦就並非真的是完全自願的,有很多是用騙的或是強迫式的。
    • 日本侵華或是入侵東南亞也從當地強徵慰安婦。

聖經是一本東拼西湊的小說

  • 光是文體這點就能給予否定態度了
    • 聖經大多是敘事體材,但還有散文[14]、詩歌、智慧文學[15]、律法[16][17]、書信[18]……等等。你總不會把詩歌當成小說來看待、討論吧
  • 至於聖經是怎麼整理的,要把舊約(希伯來聖經)和新約聖經分開看
    • 在主前的時候,猶太會堂早就有使用各卷書來進行講道。那時就已經有「訓誨書」[19]、「先知書」[20]、「聖卷」的觀念。
      • 後來因為基督教崛起才開始將其整理,避免在猶太教會堂講道引用到基督教的內容
    • 至於新約,雖然一般相信是在三世紀的大公會議中整理,但實際上在一、二世紀,各地講堂所使用的書卷,早已大致相同,使用與現在相差無幾的書卷[21]
      • 新約大致採用下列標準來篩選
        1. 作者權威
          • 要嘛是使徒寫,要嘛是使徒委託他人代筆……等
            • 舉例來說,4福音書,除了路加是保羅的隨行醫生外,其餘都是12使徒
        2. 符合信仰
        3. 能被一般教會所接受、使用
      • 事實上,大公會議也只是統整一般教會早已普遍決定的事情
      • 順帶一提,現今的聖經有的《希伯來書》、《雅各書》等在大公會議實際上並未被列入正典,而是後期不斷討論、篩選[22]才加進去的
    • 所以也談不上東拼西湊的
  • 再談談神話性質的內容,最常被討論的大概就是大洪水
    • 類似神話世界各地都有,到底是巧合還是真的有一個共同記憶,目前學界沒有共識。
    • 但也不要看到船這個字旁邊是八口就宣稱中國人是諾亞的子孫啊[23]
    • 順帶一提,有的學者認為猶太人是在流亡巴比倫的時候學到了這些神話,而將其編入自己的聖經中。
      • 不過猶太人流亡至巴比倫才短短70年左右,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做到民族融合幾乎不可能
      • 甚至猶太人的文化上是排外的,有的人激進到要是和外族人結婚,就要求對方立刻離婚
      • 而根據在死海古卷找到的創世紀抄本,大致可推斷是比被擄至巴比倫的586 B.C.更早的年代撰寫的,所以這推論基本上可以無視掉
    • 事實上古代人的史書經常牽涉到神話描寫,例如日本的《古事紀》《日本書紀》雖然撰寫時都宣稱是史書,但其中記載的內容後人多相信是神話而不是史實。

劍道最早是來自中國?

  • 否。
    •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先定義劍道一詞,若指目前通用的劍道一詞絕對是指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發展出來的劍道。
  • 倒不如說劍道本身就是日本經長時間文化發展之下所出現的文化。
  • 有人指出春秋某本書寫了「劍道」兩個字就說劍道是出只中國。
    • 春秋時期的劍道根本和現在的劍道完全不同。
    • 日本漢字出自中國,所以所有以漢字命名的文化就是出自中國嗎?
  • 同理,目前所通用的茶道一詞就是指日本經長時間文化發展下所醞釀出來的文化。即使源頭是中國的徑山茶宴也已經有很明顯的分別了。
    • 茶道不論佛誦經、徑山茶宴不吃甜點…

德國的技術力世界第一?

  • 會有此話是從二戰中的兵器印象產生的,但是實際上並不是。
    • 德國一戰後因身為戰敗國,所以軍事上大幅受限,很多研發都只能偷偷來,性能並沒有比其他國家高。
    • 二戰前期因作戰觀念不同,因此首先用獨立裝甲部隊進行戰術的德國讓大多數的歐洲國家措手不及,所以先進的是戰術觀念。
      • 當時歐陸各國對於裝甲部隊的觀念都是支援步兵作戰用,編組上都是與步兵混編在一起,德國將裝甲部隊獨立編組後將裝甲部隊的高機動性與強力的突破能力顯現了出來,因此戰爭初期各國難以防禦德國裝甲部隊的攻擊,直至戰爭中期以後也有獨立裝甲部隊編組才改觀。
    • 二戰後期面對盟軍物量化作戰,德軍無法硬拼數量只能提升品質,所以才造成了標題上的那句話,不過除了少數成功的作品外[24],大多數還是有缺陷的。
    • 盟軍在物量化作戰下,為了經濟成本上的考量,先進技術並不是前線作戰的第一優先選擇。
      • 例如德國於後期發展出來的重型坦克「虎式」其裝甲跟火力配比堪稱二戰之最,但是盟軍並不去發展足以一對一對抗的坦克,而是將現有坦克與自走砲改良後利用數量優勢進行戰術攻擊摧毀之。
    • 二戰雙方在發展戰爭技術的重點不相同:盟軍為了對付德國發展出來的技術德國不一定做的出來,同理德國部分技術也是領先於盟軍。
      • 像是潛艦戰:盟軍著重於反潛作戰能力,新式聲納、水面搜尋雷達、反潛武器等都比德國先進;德國則是注重潛艦的作戰能力,遠洋航行、長時間潛行、潛艦耐壓性能…等也都比盟軍先進。
      • 陸戰方面,德國因為冶鐵技術與光學特別發達的原故,武器都偏向高穿透率、直射與精準等特徵;反過來盟軍武器的發展為高重量、曲射以及高機動為主。
  • 現在的德國在世界的尖端科技上佔有一席之地,但並非獨領風騷,跟各國比起來是各有所長。
    • 特別是光學與一些傳統科學或傳統產業,相機的鏡頭最有名的一定是德國廠出生的,其他光學儀器就更不用說了。
    • 更別提希特勒掌權前,德國有相當數量的科學家都是猶太人,希特勒的反猶主義,使得大量猶太人逃離德國,而這也確實對德國當時的學術和科技發展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25]

古代中國武將真的能以一擋N?

  • 看狀況,如同武術高手能不能一個打十個是同樣的道理
  • 古代戰爭的大多數兵力是平民徵招兵;跟訓練有素的武將不同,他們戰鬥力低而且容易因恐懼而潰散
  • 而古代武將戰場上大多騎馬,馬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
    • 一般來談,騎兵的戰力大約是步兵的三至五倍(這些數字主要是一些兵書上的說法),但是這並不是遊牧民族的戰法,中國大多數時代的重騎大概是五到六人
    • 一般人不會敢正面阻擋往自己衝來的馬。想像一下一個騎著腳踏車的人快速朝你撞來,有多少人敢站著跟他對撞?比單車大上許多的馬匹就更不用說了
  • 只要製造出群眾心理的恐懼跟運用馬的機動性與衝擊力就能以一敵多,也就是說你先把死掉的兵的劍丟出去當飛劍來嚇人(有誰會不怕刀劍向自己飛來?),然後發瘋的大吼大叫騎馬猛衝的話應該也能撞/踩死許多人
  • 上面是假定碰上大量徵招民兵的狀況,碰上訓練有素的重裝步兵(EX:北宋西軍 岳家軍 ),或是撞上敵人騎兵時自己裝備不如對手(EX:北宋靜塞 唐玄甲 忠孝軍),基本上輕騎兵下場會比步兵慘,輕弓騎兵最大的優點在於戰略投射武力非常迅速,打不過可以迅速撤退,反觀中原大多數政權除漢隋唐和北宋初外多半是重步兵還有重騎兵,明代則是大量使用成本較為低廉的火器對付輕騎兵,再加上弓騎兵的訓練是從小就要開始,所以一旦戰略戰術出現重大失誤往往會受重創乃至全軍總崩
  • 同理,過去的遊牧民族幾乎都是一人配一匹馬甚至更多,而華夏的軍隊是以步兵為主,所以中國人對遊牧民族的勝算其實不高,甚至漢武帝伐匈奴時最佳的成績是一個步兵換一個騎兵,但是一個騎兵去換上百個步兵則是很平常的事,前提為遊牧民族有從漢人那邊劫掠武器和鐵匠,否則冶金能力不強的遊牧民族戰力根本沒多少戰力可言
    • 步兵的步弓在射程及精準度上都遠勝騎弓,而中國的科技優勢更有威力強大的秦弩漢弩等,遊牧民族用有足夠精準度的騎射平射法跟步兵對射是找死,停下用騎射拋射法射箭的話根本就是靶,不停下邊行進邊用騎射拋射法的話箭會射到哪裡完全不知道,而且所謂的""遊牧民族""的後勤根本不夠好,後面強盛的契丹還有西夏乃至後金(清)都有自己的冶金能力,所以其實騎射並不是北方民族的優勢,就算是以騎兵出名的蒙古人,在打垮金朝掠奪冶金技術前一樣拿同樣是鐵甲重騎的忠孝軍完全沒有任何辦法,在多次戰役中被忠孝軍衝垮陣勢後被步兵跟上一舉擊潰,直到從南宋一個迂迴後方最後才把忠孝軍大部分在三峰山殲滅,但是就算如此忠孝軍前鋒仍然突圍跑了,後面還幹過夜襲蒙古大營殺死大將數人這種事,但大局已定也沒有什麼用
      • 騎兵使用弓箭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大部份的弓騎兵都是在幾乎沒看到敵人之前就先用長弓進行亂槍打鳥似的彈幕攻擊不斷騷擾,同理,衝擊騎兵通常也是迂迴敵人側翼逼敵人要變陣以抗,假如敵人亂了陣腳再衝擊,否則騎兵硬去撞步兵並不划算
      • 此外,像是蒙古人這種從小就綁在馬上的訓練方式,就是要讓蒙古人習慣馬上的運動方式,並且找出相對平穩的時機,以利於騎射。(通常都是馬匹在跳躍的瞬間最為平穩)
    • 但中國軍隊的步兵大多是徵召的農兵,較易潰散,某些朝代甚至北方民族數十騎讓數千步兵潰散、數百騎追著上萬人打。
    • 另外因為有些遊牧民族一人會配一匹以上的馬匹,當一隻馬跑累了,還可以再換另一匹馬上陣但前提是自己要有戰鬥民族的血統或是強健的體魄,不然這樣搞會累死
    • 此外由於機動力的差距,中國軍隊勝時北方民族撤退快速,除非預先設伏否則僅有騎兵可以追擊擴大戰果;而北方民族勝時中國方大多都是步兵,北方民族騎兵幾乎可以全程都貼著潰軍砍、一路砍到中國軍回到營地城池或被另一隊接應走雖然大多情況是潰兵衝碎了援軍的陣勢甚至讓援軍未戰就跟著潰,一個騎兵可以輕易造成上百步兵的損害。
      • 就是這不對等的損益讓中國軍在戰略及戰績上難以取得優勢。
  • 二戰時期德軍的閃擊戰與獨立機動裝甲師就是這樣的概念的強化版,只是將馬換成戰車或其他的機動裝甲載具等,當然戰力上比馬匹還要強更多
    • 實例為德、蘇入侵波蘭,當時波蘭主要戰力為騎兵團。而戰車等機具在量產之前就被德蘇兩國瓜分了,實為悲劇。
    • 同時反過來看二戰時期的中國戰場,中國軍隊仍以步兵為主(雖然有當時德國支援的一號戰車與PaK 36反坦克炮與德制師,但數量不多),雖然日軍還沒有近代裝甲師的思維,但是一台89式或97式對付上百上千的步兵來說真的是綽綽有餘(當時中國唯一能夠有效擊毀戰車的兵器就是後來被戲稱為敲門砲的PaK 36)。

911是美國自演?

  • 目前沒證據能夠證明是否自演,唯一不變的是當年911事件使2986人死亡
    • 甚至反過來,目前研究調查的結果傾向認為「911不是美國自導自演的」,所以留言破解。

擦子、擦布南北稱呼不同?

  • 不管擦子還是擦布,兩者都是指妹妹的常用的文具:橡皮擦。
  • 為何會出現不同的稱呼原因不明,簡單來說就像「台灣稱作剪刀,大陸稱剪子,台灣稱作手錶,大陸稱表(婊)子」類似的情況
  • 現今通訊科技發達,文化交融加上大家都會拿人家的網路用語來用之下,居分地區稱呼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共濟會控制、掌握了全世界?

  • 一些人會說,「如果共濟會沒有掌握全世界,你當然找不到他們控制的證據;如果共濟會真的掌握全世界,你更會找不到他們控制的證據。」
    • 因為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無從證明起。
    • 不過假定有但又說找不到他們控制的證據的講法,是抵消假設[26],與其用這樣的說法,倒不如假定「共濟會控制、掌握了全世界」這件事是子虛烏有的。
    • 其他抵銷假設的例子有過去中世紀歐洲女巫審判時,不論被審判的婦女做出什麼表現都足以佐證她是女巫[27];另一個更加貼近華人社會的例子是一些算命者常用的「命會算不準,是因為此生或前世行善積陰德或者造太多惡業以致有業障的緣故」這種說法。
  • 不過話說回來,「共濟會控制、掌握了全世界」這種狀況不太可能會是事實,也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以證明。
    • 同理可證,其他類似的說法,像是「光明會、共濟會、爬蟲外星人、畢德堡會議等地下組織在搞「新世界秩序」的陰謀 」等等,大抵也都類似。
    • 關於這類少數人在地下陰謀控制世界的說法,相關的「證據」多半都很薄弱。
    • 人類天性並不擅長隱瞞秘密,團體越大,要掩蓋秘密就越困難,一個國家的機密都有可能會外洩,更何況是這種必須牽涉到各國政府和政要的秘密?
    • 再者,國與國之間的衝突、競爭,以及這類團體內部很可能會存在的各種內鬥[28],也會讓這類的陰謀被一些內部想奪權的有心人士或鬥爭中落馬的人給拿出大量的證據給大幅度爆料,或讓這類的團體很快就分裂成數個相互傾軌、彼此互鬥的團體,不管哪種狀況,這些陰謀都很快就會曝光。[29]
    • 就算沒有內鬥,也一定會有人因為良心不安而做出導致陰謀失敗的行為。一項大型陰謀必須牽涉到大量的人員,而不可能所有讓計畫得以成功的關鍵人士都是沒良心且會願意配合自己的壞人[30];但要做壞事的話,有良心的人可能會良心不安,而這些人感到良心不安這點,可能會讓事情曝光,或者讓整個計畫受到一些內部人員的消極抵制[31],進而走向失敗,或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
    • 此外,未來的變數太大,越遙遠的未來越是不可測,超過十年以上的未來就無法預測了,而且沒有任何人、任何團體能真的精準控制未來,「新世界秩序」的陰謀,或任何類似的控制世界的陰謀,要求的是類似《火鳳燎原》當中出現的「計中計中計」的那種對未來極為精細且長遠的規劃,而這在現實上是完全不可能辦到的。
    • 也就是說,在實務上想要把一群人串連起來做壞事的證據給藏起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幹大事,就算是壞事,也要一大群人的幫助;但一旦是一大群人一起搞的,確鑿的證據遲早且很快就會曝光,尤其在現代資訊發達的時代更是如此。
  • 總言之,考慮真實的人性和未來的不可預測性,這種陰謀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留言破解。

民主制度其實不是好制度?

  • 民主制度絕對不是完美的,人類至今沒有發明過完美的政治制度。
    • 此外,完美的政治制度可能並不存在。
  • 嚴格來說,真正的民主制度並未被實施過,而且未來也不可能出現徹底實行的政體。
    • 由於政府的職能被區分為許多部門,且並非所有人民都具備運作特定部門運作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各個部門必定會由專精的人負責且主導,最後會因為處理事務的方便性,權限會歸於少數人手中。換言之就是形成代議制度。
    • 全民參與的民主制度只能適用於人口與規模都極小的國家,且每位參與者都必須具備一定程度上的美德,另外還必須建立在地位與財產的高度平等上。
    • 盧梭《社會契約論》「如果有一種神明的人民,他們便可以用民主制來治理。但那樣一種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適於人類的。」
  • 但還是有學者對民主持肯定的態度,至少某種程度抑制權利的腐化。
    • 另外,民主程度和多個展現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都有關聯,雖然說相關不代表因果,但這顯示民主化,至少伴隨著真正自由和平等的民主,可能確實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32]
  • 邱吉爾曾說過:「民主是最糟糕的政治制度,除了我們試過的所有其它制度外。」
    • 邱吉爾講這話時,可能是刻意利用反話來肯定民主制度的,是一種用反話加上之後的「壓倒性例外」來從側面肯定民主的做法,請注意「除了我們試過的所有其它制度外」這個部分,這段才是整句的重點。
    • 邱吉爾或許是透過這句話來展現自己的幽默及對民主的肯定,不能據此認為在嚴肅的層面上,邱吉爾是民主的反對者。

英文(等使用表音文字者)是先進的語言,中文是落後的語言?

  • 事實是我們不僅不能說「英文是先進的語言,中文是落後的語言」,我們也不能說「中文是先進的語言,英文是落後的語言」。只要是現今廣泛使用的語言,大部分都沒有先進與落後之分。
    • 唯一例外的是部分未開化部落語言會缺失一些非常基礎的詞彙(例如顏色,甚至數字),使得這些語言的使用者完全無法適應進一步的文明,記錄歷史,遑論適應現代社會。那這些語言的確可以被稱為落後,但這是極少數,目前只要是通用語基本上不會有這種情況。
  • 唯一的不同在於語言對應的文字。歐美地區語言大多使用表音文字,而華語地區長久以來一直使用目前唯一的語素文字漢字[33]
  •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且被大量使用的語素文字[34],不過漢朝隸定後因為字形變化甚大,已經失去一目了然的意義。
    • 事實上除了中國,週邊國家包括日本、朝鮮半島、越南和蒙古都曾使用漢字書寫本國歷史。
    • 但自近代後,日本保留漢字和假名文字一起書寫(但限制漢字的使用數量)[35],南韓則是以諺文書寫為主偶爾才利用漢字解釋歧異[36],北韓和越南則完全將漢字廢除。
    • 實際上,漢字到了發展後期已經逐漸脫離語素文字,而逐漸往音節文字靠攏,這點從形聲字在甲骨文盛行的商周時代不過20%,到了許慎的說文解字時已經佔了超過80%就看的出來。順帶一提,康熙字典中的形聲字所占比率高達90%。
      • 但是有一點必須特別注意,雖然統稱形聲字,但形聲字來源有兩個,其中一個自然是本來沒這個字,所以取其形以及類似讀音的音符組合而成;另外一個則是本來有這個字,但是這個字同時被假借得亂七八糟,所以在旁邊加形符用來區別意思[37];所以如果再區分的話,其實真正「以聲音、音節創造的形聲字」到了康熙字典的時代也沒有到90%那麼多。
  • 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錢玄同等知識分子認為漢字是僵化的文字,因此開始提倡漢字拉丁化的構想。
  • 但長年以來使用的漢字系統異詞同音的現象非常頻繁,且中國各地的漢字發音不盡相同,加上語言學者的大力反對,漢字拉丁化事實上無法實現。
  • 所以總括來說中文落後其實是新文化運動所遺留的偏見。
  • 衍生出的其中一個流言在某程度上是與本題題綱反過來的,因為中國使用方塊字而西方使用拼音文字,才會使得中國長久統一,西方長久分裂(詳情請看柏楊的《中國人史綱》)
    • 事實上這還牽涉到文化等方面的議題。
    • 就實際的歷史上來看,中國也是有分裂時代的。
    • 就地理環境因素來看,歐洲是屬於開闊的地形,但中國是除了東南面海以外其他地方不是沙漠就是高山,阻隔了發展而較容易維持統一。

美國介入韓戰只是為了保全日本列島?

  • 有說法是一旦朝鮮半島全被共產黨赤化,日本的軍防壓力勢必會增加導致美國在亞洲的勢力衰退而必須介入韓戰。
  • 日本媒體也曾說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很像一把匕首對準日本的心臟,即朝鮮半島一旦發生事端日本很難逃脫關係。

法國瑪麗·安東娃妮特皇后從沒說過「他們沒有麵包吃,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這句話?

  • 沒有任何紀錄證明這句話是她說的。
    • 當年的反皇派從未提出此句言論,也從未以此攻擊皇室過。如果是真的,反皇派一定會拿來作文章。
    • 路易十六執政期間從未真的發生饑荒過,麵包短缺也只發生過兩次,瑪麗皇后的家書寫的內容與本句是完全相反的。
    • 這句話最早見於1760年代出版的「盧梭(Rousseau)」所寫的《懺悔錄(Confessions)》裡面,那時瑪麗皇后還只是個小孩。[38]
    • 盧梭是敘述一位「偉大公主」的政事,有人告訴公主農民沒麵包吃,公主回答:「給他們吃布莉歐吧。」公主從小到大就只認識精緻麵點,所以這句話很有可能只是出自善意。[39]
      • 而這句話的出處也曾被套到其他的公主與皇后頭上過。
    • 而且所寫的原句中所謂的「布莉歐(brioche)」其實不是我們現在所謂精美昂貴的蛋糕,而指的是一種要用精篩過的白麵粉、糖、大量雞蛋跟奶油做成的甜麵包。
      • 但布莉歐仍不是庶民食物,先不提宮廷版御廚的版本,就算是民間食用的版本,布莉歐的麵粉跟奶油比也是4:1,絕對不是什麼便宜糕點。[40]
      •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乾脆就願意把糕點賜給平民的公主壞也有個限度。
      • 但無論如何,在糧食價格出現問題而造成饑荒的時候,貴族政府是有責任收集所有類型食物並且開倉放糧的,無論麵包蛋糕都一視同仁發給平民。
  • 簡單來說瑪麗也是抹黑的受害者。
  • 有一說是此句實由中國傳入的晉惠帝曰「何不食肉糜」誤傳。
    • 但實際上這句很可能也是被誤傳了,因為雖然《資治通鑑》有這句話,但對照《晉書》差不多時期的記錄可以知道惠帝在那時(姑且不論成效)不斷的發布各種應變措施,若屬實那再笨也不可能會說出沒飯吃就去吃肉這種話。
      • 那個肉指的其實是人肉,當時百姓其實已經真的沒飯吃到了會私下交換小孩來吃。惠帝這句話意思是緊急狀況下容許百姓吃人肉求生。
    • 目前唯一能確定的類似發言就是日本北海道的一位百姓貴族說所的「沒水喝不會喝牛奶啊(水がなければ牛乳を飲めばいいのに)?」
    • 至於中華民國的「一個便當吃不飽就去吃第二個」就別提了...

義大利的馬可波羅從沒到過中國?

  • 中國的正史與野史史料極多,卻從未提到過這人。
  • 但也有相當的證據支持他來過中國,包括與他的書上的記載相同的紮營痕跡,元帝國派至伊兒汗國的使者人員明細。
    • 一部分的學者以為他並未提到萬里長城及筷子而主張馬可波羅從未來過中國,其實現在的萬里長城是明朝時建造的,而且他若一直與不擅長使用筷子的蒙古人交流也不太可能會提到筷子。
    • 不過馬可波羅在蒙古皇帝的排序上確實與現今所熟知的不同,他將統治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東烏克蘭的拔都當作蒙古皇帝。
      • 但排序上的錯誤並不只有馬可波羅犯過,例如成吉思汗的後裔俄木布額爾德尼、拉西彭楚克在清初撰寫的編年史《寶史綱》、《水晶念珠》中就將統治西夏舊土的闊端取代貴由成為蒙古皇帝[41]
    • 馬可波羅亦有提過襄陽獻炮,自稱攻下襄陽的投石機是他和他的父叔製作的。但《史集》記錄的曼札爾尼投石機是由伊拉克出身的阿老瓦丁(Al al-Din)、阿富汗出身的亦思馬因(Ismail)及兩名大馬士革人組成的技術團隊製作,且當時曾為了進行試射先製作了一台,並非在襄陽獻給忽必烈(忽必烈當時人在大都)。
    • 另外馬可波羅在書中提到契丹(指中國)東方外海的黃金國Zipangu,其名據說是出自中古漢語對日本的稱呼zi-pang,而當時仍會使用中古漢語的是舊南宋領的江南地區(舊金領的華北地區當時已經開始使用近世漢語,也就是北方官話),也符合他曾經去過杭州的敘述。
      • 附帶一提,當時阿拉伯世界對日本的稱呼是譯自倭國的al-Wāqwāq,這個稱呼始於9世紀的波斯地理學家伊本·胡爾達茲比赫(Ibn Khurdādhbih)的著作《道里邦國志》(Kitāb al-Masālik w'al- Mamālik)。
    • 但他對蒙古入侵日本的海戰,戰船類型和戰鬥年份都紀錄有誤。
  • 目前還是未有定案的議題。
    • 也有人認為他其實只是到了某個四大汗國或者是今屬於XX斯坦,俄羅斯,外蒙古的元帝國版圖內,所以中國的史料才無馬可波羅存在。
  • 另外馬可波羅的經歷主要是他在監獄中講解他的旅行,後來被獄友出版。有可能他的故事是雖然不假,但含有不少誇大的成分。
    • 從他對稅務、紙鈔和鹽務的了解,很多人證實他確實在揚州居住過,但可能身份只是小吏或行商。在他的傳記中就自稱官拜揚州大總管。一對照《元史》就拆穿了他的牛皮。
    • 襄陽獻炮:除了以上的記錄的發明者,時間也有誤。襄陽之戰是1273年結束,而馬可波羅是1275年到達大都,所以明顯是借此戰來吹牛。
    • 描述大元宮殿時說屋頂都鋪滿了金磚,但實際上那是琉璃瓦。
    • 甚至關於成吉思汗,他的記錄的死因是膝蓋中箭而傷重不治。
    • 另有一個假說是他是蒐集了許多行商的經歷,然後統整改造成他自己的經歷。洛哈的原型
    • 當時也有人給他一個外號為「百萬馬可」,並非真的指他身家上萬,而是說他滿嘴吹牛和某位外號孫大炮的革命前輩一樣
    • 作為第一個向西方詳細描述中國的探險家,馬可波羅其實是很NICE的,只不過有時吹牛太大而使人產生誤會了
    • 其實馬可波羅是女孩子,貿易成人漫畫的故事太羞恥了才會瞎編。

匈牙利人的祖先是突厥人?

  • 匈牙利人是突厥化民族的一支,和中國歷史上的突厥沒有關係。
    • 相反,匈牙利人和芬蘭人的語言係出同源,證實了他們應該是同一支。
      • 近年來的DNA研究證明匈牙利人跟匈奴的DNA差異度極大,可視為兩種不同的種族;反倒是證明了現代的蒙古人的DNA與匈奴人相近,確實為匈奴人的後裔。
      • 老實講,以突厥人民族跑到哪就搶到哪的習性,今年搶個亞洲女人、明年搶個白人女人,後代的基因變得越來越混亂也是無可厚非。
    • 目前公認的說法是匈牙利國乃是烏拉爾山的遊牧民族馬扎爾人遷徙到東歐以後建成的國家。

有上帝之鞭之稱的亞提拉領導的匈族其實就是漢朝當年打跑的匈奴?※

  • 目前支持者所認為中國某些史料提到匈奴滅奄蔡,而和羅馬的記錄不謀而合。
    • 但是匈族和匈奴人的文明水平差異極大,匈奴人不只有成熟的政府和階級制,會屯田並農牧合產,冶金技術也是極為成熟甚至超越中原;相反匈人不只不會冶鐵而用骨造箭鏃,甚至不蓋房子也不會用火,而是用大腿捂暖生肉和摘野草的根吃,可謂野蠻至極。
    • 相對同年代的北匈奴後裔——在西域的「悅般國」可謂相當的文明,不只每天洗嗽三次,還會用醍醐固定頭髮,會剪髮齊眉,對儀容外觀相當講究。
      • 當時悅般國國王出使柔然時看到其人居然不洗衣,不束髮洗手,甚至不洗碗碟並讓婦人用舌頭舔碟時,破口大罵其為「狗國」,更證明匈奴和野蠻的匈族可謂八竿子都打不著。
  • 反對者則認為匈奴和匈族的基因,語言,文化大為不同,不會是同一個族群。
    • 例如是匈族人有顱骨變形的習俗,但匈奴人則無。
    • 但必須留意的是匈奴和匈族都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部落聯盟,而當中的民族組成由於掠奪女人以及跨族通婚,基因隨時都可能有變化,匈族甚至提到士兵,平民的語言和貴族截然不同,因此300年讓西遷的匈奴的基因,語言完全洗牌是絕非天方夜譚。
      • 目前還是沒有辦法查到匈奴的上層語言為何;匈奴目前僅知道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葉尼塞語族的族群都為其麾下;匈人語則是資料極少,目前還是無法弄清其係屬。
    • 更甚至是古代無文字的北亞,根本無從推測此匈是不是為彼「匈」,因此,攀關係,冒認,訛稱是絕不出奇;
    • 目前頂多也只能講「可能某一支地處偏遠的匈奴組成部落在主力兵敗徑自西遷,歸順了某一群的野人,300年後演化成匈族,因此其文明程度和民族組成也和東亞的匈奴人截然不同」,但果真如此,這批匈人估計也和漢朝所抵抗過的匈奴毫無關聯。
      • 由於學術界也爭論不休,因此尚無定論。

南北韓統一必亡?

  • 先要定義「亡」的條件,人民?國號?還是政權?
  • 如果是北韓來統一南韓,那麼南北韓統一確實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如果是南韓統一北韓的話,東西德經驗證明人民、經濟方面是能接軌的,只不過政府層面的大洗牌與一定時期間人民和經濟的大規模調整是必然的
  • 若是指政府政權的延續則會牽扯到太多因素,新的政權是否是任一政權的延續或是全新架構的政權,根據立場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解讀
  • 總之先看2018年文鑫會能留下多大作用了

清朝的乾隆皇帝其實是漢人而非滿人所生?

  • 按照滿清的官方皇室傳承文獻《玉牒》所載,乾隆生母是熹貴妃鈕祜祿氏(孝聖憲皇后),四品典儀凌柱之女、滿洲鑲黃旗人,滿人之子無誤
    • 雖然有記載稱熹貴妃為錢氏,但那是因為冊封熹妃時面承雍正口喻的貝子允祹將「鈕祜祿氏」簡寫為「鈕氏」且字跡潦草,造成官吏擬稿時看錯而誤寫;事後允祹也因誤寫妃姓而被革去貝子、降為護國公照例留三佐領。
    • 當然熹貴妃也不是從漢軍正藍旗甄氏抬旗賜姓來的[42]
  • 造成此則流言的原因,最早是因為官方文獻對乾隆帝的出身地模稜兩可,直到道光年間才正式確立雍王府說,但很多當時的近侍官員,乃至嘉慶帝自己都是持避暑山莊說。
  • 於是就流出了「雍親王隨父秋獮姦淫宮女,一年後宮女於草房生誕,醜聞敗露,康熙龍顏大怒責罵雍王」的八卦。近代更是有人提出以下證據:
    • 其一:《清聖祖(康熙)實錄》卷二百四十七載,康熙五十年(1711)七月,雍親王專程趕赴熱河向皇父康熙請安。根據時間推斷,這正是乾隆生母也就是那個熱河女子身懷六甲、臨產在即,康熙是把雍親王召到熱河,當面確認是否確有其事。
    • 其二:乾隆時期的御史管世銘在《韞山堂詩集》的注釋中曾明確寫道「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
    • 其三:清代官修的《熱河志》,專門將規制隘陋難登大雅的那間「草房」,作為重要一景寫入書中,顯然此一草房絕非尋常陋室。
    • 其四:按《清會典》規定,身為皇子的親王可封側福晉四人,而雍親王的側福晉卻只有年氏和李氏二人,如果鈕祜祿氏確實在康熙五十年生下乾隆,則不應不封,而其位份一直是「格格」。
    • 其五:在清代凡是妃嬪生子為帝而被尊為皇太后的,上尊號的冊文中必有「誕育」皇帝的字樣;而乾隆在給鈕祜祿氏上皇太后尊號和徽號時,只用相當於養育的「鞠育」字樣,始終不用「誕育」二字。
  • 不過,上述證據並不完全能站得住腳,很多更有嚴重破綻:
    • 其一:康熙五十年七月雍親王赴熱河請安確有其事,但由此就說是康熙質問山莊宮女懷孕一事,卻很穿鑿,更多的成份是在猜測。
    • 其二:管世銘的詩注說「獅子園為皇上降生之地」,即使此言屬實,也不能直接證明乾隆生母是熱河宮女。
    • 其三:「草房」寫進《熱河志》不足為奇,這種不加文飾的景點命名更有風味,它涵有「綴景」和「示儉」兩種意義。
    • 其四,親王可封四位側福晉是乾隆七年(1742年)以後的定制,不僅雍正、就是乾隆做皇子時也只有側福晉兩位,所以家世並不顯赫也不太得寵的鈕祜祿氏未被封為側福晉也不足為怪。提出這點的人很明顯是完全遺忘了純懿皇貴妃的存在[43]
    • 其五,所謂乾隆對鈕祜祿氏未用『誕育』二字不確切,在《清高宗實錄》中乾隆就多次使用『藐躬誕育』、『誕育帝躬』等字樣。
  • 至於近年大行其道的「陳氏調包說」,更是空穴來風。
    • 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書中一個醒目標題便是《弘曆非滿洲種》。弘曆是乾隆的名字。這本書還說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族人,因此在宮中常常穿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自己是否像個漢人。
      • 應該說這本書是不能用來當根據的;在為反清排滿大造輿論的晚清時期,極力詆毀清朝皇帝、大力渲染清宮秘聞是常事,但這些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帶有濃厚政治味與感情色彩的發洩絕不等於就是事實。
      • 事實上若乾隆真為漢人血統,反而理應極力避諱這類言行避免引人非議;且雍正帝自己也很喜歡穿漢服和洋服,康熙帝也痴迷於漢學與西洋學術,難道這就說明他們也是漢人甚至歐洲人嗎?
    • 此後隨著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與金庸《書劍恩仇錄》的廣泛流傳,此說便大行其道。
    • 不過實際上金庸本來就會為了創作需要將一些沒有爭議的歷史事實進行更動,例如將原本是康熙姑姑的建寧公主改寫為康熙的妹妹;又金庸自己也在後記裡面說「歷史學家孟森作過考據,認為乾隆是海寧陳家後人的傳說靠不住」。中國明清史學的開山泰斗親自打臉
      • 此說裡面最重要的旁證,「表達了乾隆感謝親恩」的「愛日堂」「春暉堂」二匾,都是康熙御書賞賜的,分別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和五十二年(1713)根據陳家在朝中做官的侍讀學士陳元龍、陳邦彥的奏請,題寫後賞賜其父母,而不是乾隆寫的。
      • 而陳閣老也就是陳世倌,在乾隆六年(1741)昇任內閣大學士不久,就因為起草諭旨出錯被革職,乾隆斥責他:「少才無能,實不稱職。」如此一點情面不留,別說是生父,就是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這樣的奚落。
      • 更重要的是,按《玉牒》載,乾隆降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然已早夭,但側福晉李氏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弘時已經八歲,格格耿氏三個月後也又生了兒子弘晝;而且,這時的雍正才三十四歲,正當壯年,他何必在已經有一個八歲的兒子、另一個妾室又即將臨產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這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
      • 再退一步說,康熙朝還未有秘密建儲制度、雍正是歷經九王奪嫡之亂才登上皇位;那時的雍正連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登上未來的皇位,又怎麼知道陳家的兒子就是個有大福的人?
      • 便是乾隆為何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寧,而且每次都住在陳家私園,亦屬施政需求而非感謝親恩。據檔案記載,乾隆南巡到海寧,主要是視察耗資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當年,康熙也曾六次南巡,但只是到杭州。到乾隆時,海潮北趨,海寧一帶潮患告急,而海寧大堤一旦衝破,蘇州、杭州、嘉興、湖州這一帶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勢必被淹,到那時將會嚴重影響國家的稅收和漕糧的征收。乾隆基於「海塘為越中第一保障」的認知出發,四次親臨海寧,檢查海塘工程,終於建起海潮屏障魚鱗石塘,其中有的地段至今完好,仍然起著擋潮防患的作用。而在當年乾隆巡視時,在偏僻的小縣海寧,實在找不出比陳家私園更體面的接駕場所方。乾隆在陳氏家園住過四次,但對陳家子孫卻一次也沒有召見過,更談不上傳說中「昇堂垂詢家世」的事了。
  • 不過說乾隆有漢人血脈,某種程度不算錯誤,因為乾隆的曾祖母,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漢人(漢軍正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
    • 滿清婚姻並不是一般印象中的滿漢不通婚,而是旗民不通婚。作為統治階層的旗人,不允許和一般民眾(不僅一般漢人,藏、回、漠北蒙古與漠西蒙古均屬此列)結為夫妻。而旗人其實由三個民族構成:滿人(滿洲八旗)、漠南蒙古人(蒙古八旗)、遼東裔漢人(漢軍八旗),這三個民族在滿清入關前就臣服於愛新覺羅家並編入八旗序列,是為旗人。
    • 從現代滿族的基因圖譜就可以發現,他們和北方漢族的圖譜高度重合,是滿人從來沒有搞過滿漢不通婚的鐵證。[44]
  • 以上的野史大多為清末民初杜撰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反清以及革命,而去詆毀前朝,甚至連康雍乾盛世的三明君(清高宗是否為明君的問題有待商榷,但是讓清朝國勢推向尖端確實是在乾隆年間的事情)都不放過。
    • 類似的傳說雍正並不是第一人,像是三國時代有野史稱魏明帝曹叡是曹植與文昭皇后甄氏私通所生,元末明初曾謠傳元惠宗是宋恭帝的私生子,明成祖其實是元惠宗的遺腹子等等。
      • 元惠宗的傳聞起源自元文宗的一篇公告「言明宗在朔漠之時,素謂非其己子」,但卻在遺詔寫下只准立元明宗後裔,而之後相繼即位的寧宗、惠宗也都出自明宗。
      • 整個故事直到明初權衡《庚申外史》才完全成形。
      • 明成祖的傳聞則是指稱朱元璋接收元惠宗遺留在大都的妃子,明成祖則是其中一位妃子的孩子,在長大後取代了明惠宗復興了元朝。
      • 但明成祖是在南京出生,出生時朱元璋也沒有打下大都,因此純粹只是借用遺腹子復國的傳統命題罷了。

日本女人拍過A片的比例超級高?

  • 與上述慰安婦答案雷同,因此引用。
  • 大和民族對性的觀點比較開放,認為性行為是人類既有的本能反應。
    • 日本神話認為日本島和人民都是兄妹亂倫產生的,可見日本對性的高度開放。
      • 但問題是不少地區的神話中也都有兄妹亂倫產生人類的典故啊?[45]
  • 再加上拍攝A片遠比勞動身體和靠腦力的職業要輕鬆容易賺取金錢,各位認為呢?
    • 然而在商業層面上,拍攝A片的演員除了先決條件以外,也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 部分重口味的戲碼,演員也要先進行心理上的調整才有辦法演出。
      • A片產業中的男優反而相當的吃力不討好:不僅酬勞沒有女優高,演戲過程中還要大量的做出不適合人體工學的舉動,相關的生理反應還必需有所控制,不管對象是都要能「盡情」演出。
      • 再加上男優人數比例比女優少,所以更容易造成職業傷害,除了生理上的傷害外,心理傷害也是。
  • 加上日本因相關產業是合法的且已經普及化,跟尚未開放的國家相比,投入產業的人口比例自然就會高。
    • 歐美一些產業合法的國家也有不低的比例,只是在東亞文化圈的熟悉程度有限,自然會誤認為日本特別高。

舊金山和約中,日本僅放棄台灣主權卻沒明說將台灣主權交予中國(所謂台灣主權未定論)?

  • 這個問題牽涉到國際政治利益,所以會依照不同人在不同國家而會有不同的解讀答案。在此可區分成兩種說法
    • 台灣主權未定論(丘宏達著《國際公法》,第536-537頁):依據1951年同盟國所締結之舊金山和約第2條乙項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權利根據與要求」,該規定未明文要求台灣應歸還中國。又中華民國與日本在1952年締結雙邊和約時在第二條規定:承認上面舊金山和約第2條的內容同樣未明文要求台灣及澎湖應歸還中國,因此台灣的法律地位未明定。
    • 台灣主權歸屬中華民國論(丘宏達著《國際公法》,第537-541頁):由於1952年中日訂立的雙邊和約第4條規定:廢除1941年之前簽訂的條約,包括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因此台灣回到割讓前的地位而回復為中國領土,再者1943年的開羅宣言要求日本應歸還滿州、台灣及澎湖列島及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要求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而且兩份文件接為國家間會議後產生的文件而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加上日本投降時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要求,所以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因此屬於中華民國。
  • 但理論上來說這個情形不太可能,否則現在的日本就會像中國大陸一樣不承認台灣主權了。
    • 在台灣的話,藍營人士(包括國民黨)比較不贊同所謂台灣主權未定論,並認為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就是將台灣的主權歸還給還在統治大陸的國民政府(中華民國)。
    • 與此相反的是部份綠營人士(包括部份民進黨)認為日本在舊金山和約並未明說將台灣主權交予中國政府就是主權未定。
      • 但若是按照這個論點,日本只是單純放棄台灣主權而沒有交予任何國家的話,就只是讓台灣在國際法上變成無主地(Terra nullius),在當時台灣沒有成立自己的政權的情況下,中華民國得以依照國際法的規範對無主地實施先佔(Occupation)[46][47]
        • 而且若堅持1945~1952間台灣是被中華民國軍事占領的觀點,那麼228事件其實就等同「被佔領地人民叛亂」,反而讓國民政府名正言順有鎮壓的理由了當然國府的管治也相當的可圈可點,造反不是沒有原因的
        • 至於為什麼日本只說放棄權利,理由也相當簡單,因為在1951年的時間點日本實質上已亡國[48],直到1951年舊金山和約簽訂、1952年舊金山和約生效為止日本是處於被同盟國佔領的狀況,沒有主權,自然也無法說要把土地交給或還給誰,只能重申自己不再持有那些土地,不能索討權利的事實。
      • 就算說是把主權還給原住民也好,也變成了因為原住民沒有抵抗而讓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而變成了中華民國的直轄領土。那也是一個很合乎國際常識的情況。
      • 就結論來說台灣主權歸屬中華民國的結果沒有改變,只是多了一項手續罷了
      • 有部分綠營人士為了證明台灣主權未定論,甚至會堅稱戰勝日本的是美國而非中華民國,但實際上當年戰勝日本的是同盟國,美國與中華民國皆為其中的一份子,並沒有甚麼中華民國有沒有打贏日本的問題。
  • 此外舊金山和約簽訂的期間剛好是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形成一個中國分裂由兩個互不承認彼此存在的政府分別統治的現狀,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者是中華民國政府都沒有參與簽訂條約,但舊金山和約第26條同樣有明示沒來參與和約訂立的對日參戰國可以在條約簽訂後三年內簽訂相關的條約來處理問題[49]
    • 中華民國政府在1952年與日本簽訂的中日和約就符合這個要件,這也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基本認知,雖然日本在1972年片面撕毀條約,但這仍然是中華民國政府堅守的基本立場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雖然沒有在三年內跟日本簽訂條約,但在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簽訂時,日本再度重申遵守波茲坦宣言將台灣還給中國,因此就算中日和約被日本片面宣布無效,因為中日聯合聲明有效的關係,在國際的認知上台灣屬於中國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 也就是說,不承認中華民國合法領有台灣的話,就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領有台灣了,但通常主張台獨的綠營人士從來不會想過這個問題

元朝入侵日本失敗都是因為颱風的關係?

  • 颱風是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後勤、戰場性質、日本的應對與主帥的錯誤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 忽必烈伐日心急對於後勤準備不充分,進行戰船建造的地區多為被高壓統治的江南與朝鮮,提供的船艦除了樣式錯誤外也沒有充分進行調整[50],以致於對於風浪的耐受性差,遇上颱風的結果就是損失慘重。
    • 蒙古人主力騎兵所需求的草料遠比步兵高,從朝鮮到日本沿路上缺乏良好的草料供給以至於騎兵編組比例下降,步兵又是從轄區內被高壓統治的其他民族徵調[51],戰力比起預期上來的弱。
    • 日本山多平原少不利於騎兵展開攻擊,在第一次戰爭時日本各地的反應速度比預期來的快,雖然初期佔了優勢但最後在數量下吃了虧,轉進中途又遇上颱風,所以第一次征日戰爭失敗。
      • 由於當時日本是支持南宋政權的,這次的行動應該是警告日本不要介入其與南宋的戰爭還有朝鮮事務。但主要的有力說法還是日本對特使的無理態度。
    • 第二次征日戰爭前,日本鑒於第一次戰爭的經驗後在對馬海峽附近一代的海岸線上築起石牆石壘防止元軍登陸,元軍被迫打一場他們不熟悉的水戰,在種種的失利之下剛好又遇上颱風造成損傷慘重,元軍主帥又輕易丟棄下屬而撤退,第二次征日戰爭以折損九成兵力的結果結束。
    • 因為第二次損失慘重以致於準備第三次的中途激起民變[52],加上元朝對越南的戰爭也失利形成國力損耗無力再對日本動武,所以征日戰爭就以元朝失敗告終。
  • 雖然元朝征日失敗,但這場戰爭仍舊給當時統治日本的鐮倉幕府帶來不小的財政壓力,同時也因財政問題無法給予有功武士合理的賞賜導致武士集團與鐮倉幕府之間的社會矛盾加深,是最終導致鐮倉幕府垮台的遠因之一。

英國可能有退出歐盟的一天?

  • 這要看英國國內的親歐派和疑歐派的消長,而且只要英國一天沒退出歐盟也不會有答案。
  • 不過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則認為待在歐盟意味著英國邊境會延伸至法國加萊,而不是本土的多佛[53]
  • 而在紛擾許久後,最終在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投票結果顯示,在總有效票33,551,983張選票中,有17,410,742張選票,也就是51.89%的英國公民支持脫離歐盟。
    • 隨後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辭職。
    • 但開票後不久便出現要求重新投票的呼聲,換句話說許多人都只是「反正就算我投脫歐最後也不會真脫歐的對吧」這樣投好玩的、等到結果出來就傻眼罷了
  • 因為上述原因,關於脫歐之後的各種事項,英歐之間談來談去遲遲沒有進展。
    • 最大的問題是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邊境女人問題。愛爾蘭仍然留在歐盟,若英國脫歐,愛爾蘭與北愛爾蘭的邊界將從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軟邊界」變成傳統的「硬邊界」(即適用不同國家法律的國界),是故愛爾蘭方面堅持反對。
  • 談了兩年多好不容易談妥了,結果又在當地時間2019年1月15日晚被英國下議院否決……反對黨(工黨)更趁機對現任政府提起不信任動議。
  • 在這之後事情的走向可能有三種:
    1. 脫歐失敗,英國繼續留在歐盟。
      • 等於是平白浪費了兩年光陰還有幾届政府
    2. 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然後對脫歐協議進行重新表決。
      • 以梅伊政府的支持度來看,政府倒臺大概會比解散議會更早發生。
      • 至於修改脫歐協議,歐盟方面是不會同意的,所以這個可能性基本不用考慮。
    3. 無協議、直接硬性退出歐盟。
      • 想當然而,這樣肯定會讓各方元氣大傷,搞不好「第二次愛爾蘭獨立戰爭」都有可能?
  • 由於英國跟歐盟仍然還在進入漫長的談判,在這之間也換了好幾次政府
    • 曾一度改成10月31日正式離開歐盟,亦允許英國於英國國會正式通過脫歐協議後隨時脫歐。但最後又延期了
    • 英國首相梅伊則宣佈6月7日辭去保守黨黨魁的職位,並待選出新任黨魁才會正式辭去首相職務。
    • 而英國新首相鮑里斯·強森於2019年7月24日正式就任。
  • 而後強森在上任後就脫歐議題三度提出提前選舉的法案,最後在2019年12月12日解散國會,提前舉行大選。
  • 選後保守黨奪得過半席次得以繼續執政,終於敲定英國在2020年1月31日正式脫離歐盟,同日脫歐部解散。
    • 不過脫歐之後英國要面對的挑戰也才正要開始……

法國人常吃敗仗?

  • 此句另有個完整版是「法國人只有在女人、外國人、矮子的領導下才能贏得勝利」,據說是出自英國人嘲諷法國人打戰。
    • 英國人還不是靠海峽跟邱吉爾
  • 以法國的歷史淵源的話,最早溯源法蘭克人為主體民族建立的法蘭克王國,藉羅馬帝國國力衰退機遇,以高盧地域為基礎發動獨立戰爭脫離羅馬帝國統治自立,並隨著東西基督教大分裂時,以皈依基督教名目,扶持西羅馬的公教會的教宗廷,取得代表西羅馬帝國皇帝頭銜自居的話事權,發展橫跨歐洲中、西、南的帝國版圖。
    • 後繼的法蘭西王國承襲法蘭克王國的政治遺產,持續發展影響歐洲軍政話事權的穩健地位,當時中世紀法國的政體為封建領主體制,由法國君王與領主們扈從共治,法軍主要兵源與物資大多由各地大小領主控管與供應,法軍作戰能力相當仰賴各地領主提供,雖然有穩定供應充裕兵源的優勢,但要打勝仗要看主帥對戰局變化的有效指揮應變與軍員協從作戰的配合度。
    • 如果的確要算勝負比例的話,那需要追朔到法國人這個民族出現的一刻到現在總共打了的仗的勝負比例。
    • 雖然英法百年戰爭,滑鐵盧戰役,普法戰爭,一戰二戰法國都有慘敗的場面,但是在拿破崙時期(不算百日王朝)的法國可是攻無不克,而且英法百年戰爭和一二戰最後都是法國或法國所在的盟軍勝利,加上此處真正是完全輸掉的只有滑鐵盧戰役和普法戰爭,所以的而且確敗仗是吃的多,但常吃又算不上。
    • 由於百年戰爭是英國人打輸,所以百年戰爭是靠女人。針對拿破崙還提到拿破崙不是法國人等。
      • 但是歷史上法國從封建體制轉型到集權政府遠較歐陸諸國順遂,在百年戰爭後就是個強盛的國家。當然英國也是,只是要等到玫瑰戰爭後
      • 在經歷十六世紀胡格諾戰爭後,波旁王朝興起。當時西班牙的哈布斯堡跟荷蘭打得不可開交,而神聖羅馬帝國陷入三十年戰爭的泥沼,相形之下較為穩定的法國變成歐陸唯一強權。
      • 從三十年戰爭開始,開始介入歐陸各項戰爭,在海外也與英國競爭殖民地,直到路易十四時期進入高峰,德意志跟西班牙皆不是法國的敵手。英國也被逼到要聯合歐陸各國抵抗,一直到約翰邱吉爾登場,才成功制止路易十四的大業。
    • 法國做為歐洲歷史悠久、名盛列國、版圖廣闊的強國之一,算是榮光耀目的強盛國度,相對地一旦出現有辱榮光的敗績時,不免會被放大詬病,成為周圍鄰國藉以嘲諷的笑柄。
  • 另,有法國軍事現代化之後就沒有打過勝仗的說法
    • 實例:越戰(不過看在老美接手後還是戰敗的份上,是不能太苛求法國的)法越戰爭[54][55][56]
    • 例外:中法戰爭海戰的部分是法國戰勝但是陸戰打輸了、若要包括聯合作戰的話、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庚子拳亂)也是戰勝的
    • 法國最強的軍事單位為外籍兵團,但成員都沒有法蘭西民族

中世紀的法國人出名不愛洗澡,巴黎臭氣熏天,人們為了掩蓋體臭才瘋狂抹香水?☆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被其弟趙光義謀殺?

  • 即所謂的「燭影斧聲」之謎,北宋的黑歷史
  • 野史《續湘山野錄》中記載: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趙匡胤移仗下閣,急傳宮人開端門,召開封王趙光義進宮。兄弟二人飲酒商議,宦官與宮女皆被屏開,眾人只遠遠看見趙匡胤和趙光義說了一些甚麼,接著蠟燭光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在推卻什麼。禁漏三更時分,殿前雪已達數寸,隨後見到趙匡胤用玉斧(玉如意)戳雪,又聽見趙匡胤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語意不明)。趙匡胤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當晚,太宗趙光義留宿宮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天快亮時,趙光義急急喚人,叫皇子都來,說趙匡胤已經逝世。[57]
  • 趙光義登基後,當年就改元為太平興國。
  • 不久,趙光義流放了親弟弟趙廷美,逼太祖的兒子趙德昭自殺,另一個兒子趙德芳也離奇病死。
  • 儘管趙光義的行為有許多地方與常理不符,但因為沒有正史上的直接證據八成都被湮滅了,僅能夠「強烈懷疑」趙光義確實謀殺了自己的哥哥
    • 另一方面,被認為是表明趙光義即位合法性的《金匱之盟》,儘管早年的學界均認為是偽造的[58],但是今年的研究表明,在宋初五代遺風甚重的時代,兄終弟及儲以長君並非有違常理,反而趙光義早年便封大國(晉王)牧京師(開封府尹)拜相國,符合五代和宋初儲君正式立儲前的一貫任官模式[59]。故而,若非太祖起意易儲,光義是完全沒有下手的動機的。
    • 即便是太祖後來有易儲之念[60],按司馬光《涑水記聞》[61],太祖駕崩時光義不在宮中,而當時唯一在太祖床前的宋皇后卻沒有傳召最有可能繼位的德昭,反而傳召當時尚未拜相建節的德芳[62]來看,即便趙光義是嫌疑人,但卻不是唯一的嫌疑人。
    • 不過話分兩頭,即便是認為太宗繼位是合法的學者們,也不認為太宗後來出示的《金匱之盟》是正版。因為當時的很多稗史筆記所寫的《金匱之盟》是三傳約[63],而正史中太宗出示的《金匱之盟》卻是單傳約[64]。認為太宗繼位合法的學者們,據此認為太宗自繼位之後便謀求帝系獨佔,因此一直不願意出示三傳約,直到因為德昭自殺德芳病亡之後,擔心自己繼位合法性受到懷疑才急忙拋出單傳約,在否定了廷美一系的繼位權後對廷美進行迫害。
  • 後續:差不多兩百年後,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在宋高宗趙構的繼承人問題又提過這個黑歷史。
    • 《宋史》中說孟太后受太祖托夢,太祖的後代遭遇淒涼,然後她才向高宗建議收養太祖的後代為義子。
    • 野史《異蹟略》中說的更直接。太祖托夢給高宗說:「汝祖(指太宗)自攝謀,據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當還我位。」明確說太宗是靠陰謀奪取了皇位,而北宋被滅也是他的報應。
    • 其實這也可能只是高宗收養義子的一個體面原因。實際上他唯一的兒子夭折了,後來逃難時多次驚嚇過度而得了陽痿,生不出兒子。而太宗一系的子孫大多數都被金國俘虜了。所以他的繼承人只能從太祖一系的子孫挑選。

羅馬帝國的性觀念非常開放?

羅馬帝國的性觀念並不比其他民族開放或是墮落,羅馬人的性風俗只是遵守著自己演變多年的法則。

  • 在早期的羅馬帝國中,性觀念非常保守,以一家之主的男性為中心,女性必須對丈夫保持忠貞。
    • 一個羅馬男人(當然要是公民)如果發現自己的妻子與他人有染,把妻子及其情夫殺死並不會違法,要是沒被反殺的話。
    • 當時的風俗也容許羅馬男人有婚外性伴侶,但是對方的社會地位「一定」要比他低下,例如男奴或女奴。
  • 羅馬帝國的性習俗第一次改變大約於公元前二世紀開始
    • 首先是希臘地區被羅馬帝國征服並納入管治,令希臘的性習俗流入羅馬。
      • 這些習俗這快被羅馬人接納,大大的托展了羅馬人的性行為。包括「希臘式同性戀」、女性主動追求甚至勾誘男性等。
      • 另一方面是鼓勵了自由戀愛,摒棄了以往在年幼時就訂立婚約的習慣。
      • 也鼓勵了同居不婚,甚至各種契約式同居的社會風氣,當然也包括性契約。
    • 其次是發生在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帝國內戰,令大量羅馬男性菁英死亡。元老院認為接下來發生的事---大部分羅馬的財富將會掌握在少數人手上---是極之危險的。
      • 而這些人被元老們認為是「肆無忌憚之獨裁者」,包括蘇拉和凱撒。
      • 為此元老核向女性們求助,並準了新的財產繼承法,包括容許已婚女性承繼其過世父親的遺產,而這部分的財產會視作女方的私人財產,男方無權侵占。
      • 離婚的手續也大幅簡化,只要男方「或者」女方在公證人前的公開宣稱不想繼續維持婚姻,離婚就會生效。
      • 而且離婚之財產分配壓倒性對羅馬公民有利,令非羅馬公民並根本不會考慮結婚。
  • 雙管之齊下令羅馬的婚姻制度幾乎崩潰︰結婚率大幅下滑、離婚率高企、而且最要的生育率低落到慘不忍睹。奧古斯都曾嘗試訂立針對性法律想改善情況,但無功而回。
  • 羅馬人性非常開放的印象大抵是從這時代而來。
  • 在三世紀開始(大約是公元260年左右),羅馬帝國的性觀念就開始回歸保守。
    • 主張女性需守貞至婚前、夫妻須互相忠誠、相守至老死、譴責同性戀、性行為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後代、過往被視為個人自由的很多私密行為也視為禁忌。
    • 造成這次改變的主要原因是蠻族第一次入侵帝國,及隨之而引起的各式社會動盪及經濟問題。
  • 而在君士坦丁大帝推動下,這種性觀念和基督教結合起來,成為有效的治國工具。
  • 你沒看錯,那個基督教的性觀念是來自羅馬帝國的。
  • 而即使是最放蕩的時代,羅馬人的性仍然是有自成一套的戒律。
    • 首先由羅馬人的性觀念開始。
      • 在羅馬人眼中,性和酒一樣是諸神授予人類的禮物,理應在年輕時好好享受,不應忌諱。
      • 好好享受性不但是享受神明贈予的禮物,也是向把性愛授予人類作禮物的愛神維納斯表示信仰及崇敬。既是福利,也是義務。
      • 另外羅馬人相信夫婦相方性技巧越好,生下的孩子就會越健康。為了生下健康的孩子而多多練習,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 即使如此,羅馬性行為仍然有其禁忌。
      • 首先,身為一個羅馬公民,在性事上必須是「享受歡愉」的一方,而不可以是「給予歡愉」的一方。
        • 被視為「給予歡愉」的行為包括為他人口交、手交等為純粹對方服務的性行為,進行此等性行為會被視為卑賤的人。
        • 一對互相深愛對方的羅馬公民夫婦也不會為對方口交。如果真的有這種需要的話,他們會請男妓、妓女或者奴隸來解決,而夫婦的另一方可能就在隔壁房間,甚至可能在旁邊看著。
        • 反之,由地位較低的非羅馬公民對地位較高的人進行事奉式的性行為則會被平常事,兩方都不會受到社會批評。
      • 其次,一個羅馬公民為他人口交是禁忌中的禁忌。
        • 這包括羅馬人對口的迷思︰「口肛是進行政治活動的神聖器官,用來進行性交是侮辱自己的話語、政治主張、及其他與你論政的人。
        • 非公民因為不需要進行政治活動所以就沒問題了。
        • 而男性被逼迫下為另一位男性口交、男性為女性口交也屬於「絕對不可以發生的事」。
        • 指控一個羅馬男人是「口交者」是非常激烈的指控,即使對方是他的妻子。
          • 這方面的代表事例有詩人馬提雅爾對科拉西努斯(Coracinus)進行的嚴厲指控︰馬提雅爾指控科拉西努斯為女人口交。
        • 一位羅馬元老如果被確認為他人口交的話,他極有可能被判處以最殘忍的死刑殺死。
  • 我們會認為羅馬人的性很開放很大程度是我們用今日的道德觀來看那個時代的歷史。不過有些地方的確很誇張就是了。
    • 例如那個遍及羅馬帝國全境甚至地中海北非區域的性奴隸交易網、驚人的妓院數量、及完全速食化的性產業。

如果中國在二戰時加入軸心國的話會怎樣?

  • 就某種意義而言,中國一半程度上確實加入的軸心國陣營,但實際情況如下:
    • 當時所謂的中國是指以國民政府領導執政的中華民國,當時的大日本帝國藉機七七事變之機會趁勢遣兵攻入中國領地,以國民政府為主的國府軍雖數次努力對抗日本帝國軍進攻,但局勢處在接連作戰失利許多領土淪陷失守的劣勢,國民政府內部分裂成主張持續抗戰派與主張談和停戰派。
    • 當時曾為戰略夥伴國的納粹德國(此時是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執政),有意向同盟國及蘇聯宣戰抗衡,遣使居中協調日本帝國及中華民國(國府)的停戰,並冀望兩國加入軸心國,但是國府方停戰條件要求日帝國軍返還及撤出淪陷失土,日本帝國方拒絕返還及撤出攻佔之領土,加上國府也需要另一位戰略夥伴國的蘇聯支援對抗日本帝國,在戰與和之間一直遲久未決。
    • 另一方面日本帝國軍在中國境內進行政治宣傳詔告中國境內各方政治要人投誠加入由日本帝國籌組了名義上也叫中華民國的傀儡政府。
    • 據傳說汪兆銘(又名汪精衛)鑒於當時國府軍的軍力不足抗衡日帝國軍而主張談和停戰,並數次勸說蔣介石同意停戰談和來換取喘息休養時間,但是蔣介石數次未同意汪兆銘的提議,於是汪兆銘自行主張辭別蔣介石,投奔日本帝國籌組的名義上叫中華民國的傀儡政府,成為了傀儡政府的政治領袖,為示作區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稱做重慶政權,以汪兆銘為首的國民政府稱作南京(偽)政權。
      • 當時國府內部的抗戰派以輿論指責答應談和停戰是叛國大罪而極力抵制,甚至出現將主張停戰談和派的政要人士刺殺公審的激烈行為,汪兆銘私自行動投奔日本帝國途中險些遭到暗殺,在主張抗戰聲浪高漲情勢上,以蔣為首的國府顧及輿論壓力遲未答應停戰談和之事宜。
      • 汪兆銘也因為此事被冠上漢奸罪名,為後世指責撻伐。
    • 最終納粹德國與重慶政權斷交,承認南京(偽)政權的合法性,並與日本帝國建立邦交,籌組建立軸心國以對抗同盟國,重慶政權一直到美國參戰加入同盟國陣營後才得以加入同盟國,在此之前一直孤軍對抗日本帝國的侵攻。
    • 爾後因為國際情勢的轉變,納粹德國及法西斯義國接連遭同盟國挫敗垮台,日本帝國也在圍攻之下向同盟國遞出降書,接受美國管治之下轉變成日本國,而南京(偽)政權也隨之殞落。
  • 假設以國府為主的中國及日本帝國在納粹德國協調之下達成停戰協議後並加入軸心國陣營之後可能的局勢演變,國府面臨必須蘇聯斷交並且趁停戰期間繼續削弱中國共產黨為首的反國府派勢力,強化國府的政權穩定,同時強化工業及經濟力以備將來與日本帝國開戰時收復淪陷之失土的籌備基礎。
    • 但相對國府必須編組北征蘇聯東南方領土勢力的遠征軍,但考量保全實力,最多能進兵立場親蘇聯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但顧忌日帝方也覬覦佔領蒙古地方,勢必也會在蒙古地方治權歸屬與日帝方有所爭衡。
    • 以中國共產黨為首的反國府派,可能預見若是讓國府與日本帝國達成停戰協議,國府會趁著停戰期間削弱反國府派勢力,強化國府的政權統治穩定,或許可能居中干涉讓停戰協議破局,以利反國府派可以積蓄實力壯大,從而削弱國府的政治實力。
    • 而對於當時的日本帝國的軍部派而言,若是讓國府剿平反國府派從而在經濟、軍事、政治等層面強化穩固,不利於將來實行武力征服統治中國的作戰計劃,於是藉七七事變之機會派兵攻打國府的中國領土,以擴張日本帝國的勢力範圍及戰略物資的穩定取得,爾後隨著進攻中國的戰況陷入長期膠著狀態後,日本帝國內部也出現主張談和停戰的意見,但是由於主戰的軍部壓制主和派意見,國府又遲遲未肯答應日本帝國遣使要求談和停戰的意願,使得雙方戰爭狀態持續膠著至二戰結束。

※猶太人是世界的禍害?

  • 依據立場不同,答案也會不同。但對現在的阿拉伯人而言,猶太人確實是個禍害
  • 不可否認的是,歐洲人的確有根深蒂固的一切都是猶太人的錯的觀念,一直到18世紀才逐漸由一切都是蒙古人(東方人)的錯取代。
    • 原因大致上是因為猶太人在新約聖經中經常扮演與耶穌作對的反派角色諷刺的是耶穌自己也是猶太人
    • 比較實際的原因,除了猶太人是異民族外,還有猶太人與基督徒對於借貸觀念的差異。
      • 基督教教義原本就禁止利貸,尤其是高利貸。然而其中卻存在著「安波羅修的例外條件」,即對於外邦人的利貸是被允許的。對基督徒而言,同屬基督徒的人都不算外邦人;對猶太人來說,猶太人以外的都算是外邦人。
      • 由於猶太人主要在民間從事放貸的職業[65],因此中世紀以來歐洲人對猶太人積怨已深,當為政者搜刮他們的財富時,不僅不會有輿論,人民還會大力支持。
      • 但是猶太人在經濟學上扮演著奸狡的角色,例如訂下巨額貨品係取消交易,繼而進行惡意收購。
      •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黑手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也是猶太人。
  • 由於雙方長年的矛盾,因此每當發生什麼天災人禍時,歐洲人很快地就會認定是猶太人在暗地裡密謀策畫的陰謀。
    • 比較著名的例子像是蒙古人入侵歐洲時,基督徒神職人員便認定他們是摩西時代流落在外的猶太人,同時也出現了「歐洲猶太人的領袖應全體的要求舉行集會,號召猶太人響應蒙古人的侵略」的傳言。這個傳言很快就被基督徒接受,並且引起大規模的猶太人迫害活動。
      • 例如將猶太人隔離,規定他們必須穿著特定的服飾或配件,還有焚毀房舍、屠殺等等。
      • 法國國王路易九世便是因為迫害猶太人的功績而被封為聖路易。
      • 類似的傳言在20世紀初也出現過,並引起蘇聯、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政策。
    • 另外著名的開膛手傑克殺人事件中,艾倫·柯明斯基(Aaron Kosminski)、納森·凱明斯基(Nathan Kaminsky)名字太難拚了所以寫作大衛·科恩(David Cohen)及賈寇伯·列維(Jacob Levy)只是因為他們是猶太人而被列為嫌疑犯。[66]

智利前總統薩爾瓦多·阿葉德在1973年政變中並非死於自殺?☆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曾想入侵中立國瑞士?

  • 納粹德國確實考慮過入侵瑞士的計畫,也就是聖誕樹行動(Operation Tannenbaum)。
    • 但是到了最後不了了之。
    • 至今原因不明,有一說是指瑞士持有雙方的經濟命脈(銀行)所以德國不敢貿然行動,也有一說是瑞士已被軸心國包圍所以德國沒有入侵的必要;還有說法認為,德國入侵瑞士會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力,當時有人估計,若德國要入侵瑞士,估計要花上兩百個師的戰鬥力才能征服瑞士。

北賽普勒斯其實是土耳其扶植的傀儡政權?☆

亞洲人數學能力普遍比歐美強?

  • 如果只按照教育制度的成績來看,是。
  • 首先,亞洲國家的小學和中學課程,尤其是數學和科學方面,和同年的西方課程相比都要領先幾年。
  • 西方國家的亞洲學生(就是ABC)也普遍的比其他學生成績要好。但這並非全靠天賦,而且後天努力而取得的。
    • 近年來有很多亞洲小學生有多辛苦的報導,可見其努力和西方小學生完全不一樣。
  •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歷屆總分第一的也都是中國。
  • 關於這種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優秀呢...這不是本問題的重點。
  • 但如果說大學以上或專業數學家的話,否。
  • 實際上,絕大多數在西方的亞洲留學生不會在大學選擇像數學這樣的學科,即使在中學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他們更多的還是選擇未來就業前景更好的學科,比如說俗稱三師的律師,醫師,工程師[67]
  • 數學成績和好的學生,只不過是拿它當成考大學的手段,而沒有養成真的興趣。反倒是西方很多學生,努力學習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喜好,所以上了大學後能堅持自己興趣。
  • 而且中小學的數學範圍,其實和專業數學研究很不同
  • 綜合這幾點,實際上亞洲也沒有比歐美多出很多真正的數學家。

特斯拉(Nikola Tesla)才是20世紀最偉大最聰明的發明家?

  • 從特斯拉被稱為「交流電之父」來看,足見其引響力,知名電動車公司亦借其名字命名。
  • 如果單與愛迪生比較的話,特斯拉確實打贏了愛迪生。
    • 但無論何者確實都對電學發展有著革命性的引響。
  • 當時特斯拉在愛迪生底下工作,某天出現了一間公司「西屋電氣」,用交流電將愛迪生的生意吸走大半。
  • 愛迪生與特斯拉說:「如果你能改善公司的直流發電機,我就賞你5萬美元。」
    • 之後特斯拉做到了,但是愛迪生食言不發給他獎金,而要求將薪水從18美元調到25美元也被拒絕後,特斯拉覺得被羞辱憤而離開愛迪生麾下,經過一段窮困的自我發展後轉與西屋電氣合作。
  • 愛迪生與西屋電器爆發了一場「電流大戰」,直到特斯拉發明了感應式電動機,至此奠定了特斯拉在電氣學的地位。
    • 自從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後電力應用便快速發展,直流與交流兩大電力領域一直都有人在發展
    • 到了電流大戰開打前夕,各自的缺點都很明顯:直流傳輸效益低架設成本高、交流缺乏合適的電動機,變壓問題也是一個關鍵
    • 因交流電的變壓與電動機問題較多,且直流發電與電動機穩定問題少,所以一開始愛迪生信心滿滿;而西屋公司創始人喬治·威斯汀豪斯認為只要改善變壓與電動機的問題,傳輸與架設成本低廉的交流電就能遠遠的拋開直流電系統,因此仍然堅持交流系統的發展
      • 所以此時城市照明系統西屋佔優勢但工廠動力系統愛迪生占優勢
    • 然而隨著特斯拉改善了變壓裝置以及發明了穩定的感應式電動機,交流電的缺點皆去除,因此愛迪生狠狠的輸掉了戰爭,從此退出被合夥人逐出電業轉為開發電影。
  • 不過由於專利被其他人搶光,特斯拉的晚年也不好過。
    • 主因是西屋雖然支持特斯拉的電流大戰,但也因這場專利戰爭接近破產邊緣無力再支付特斯拉專利費,歐美業界更是聯手希望特斯拉放棄專利,因此特斯拉讓諸多交流電專利公有化,所以沒有因交流電專利而獲得獎金或專利費。
    • 而且疑似患有幻想症,舉止變得瘋瘋癲癲,也是現在一些作品中的瘋狂科學家原型。鳳凰院兇真
  • 總的來說,特斯拉奠定了電氣文明的基礎,為現代社會的發展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也打贏了愛迪生,確實可說是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
  • 題外話,20世紀中後期進入半導體時代後,電力領域的終端應用反而是直流超越了交流,因為半導體需要在低壓微電流的直流環境中運作,20世紀晚期崛起的電動汽車領域也是需要大電流的高壓直流電運用,愛迪生堅持的直流系統終究還是得以發揚光大。

秦國白起於長平之戰坑殺了趙軍四十萬人?

  •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仍在討論,並未下定論。主要是在具體數字上還有坑殺這一點上。
  • 一般古代軍隊數量是極為誇大的:一是為了恐嚇敵人,比如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就號稱有八十萬大軍。二是可能包括了沒有上戰場的後勤人員。
  • 首先,有歷史學家考證過戰國時中國的人口大約2000-3000萬。作為七國中的強者,秦國應該有500萬左右,而比較弱的趙國應該只有300萬。
  • 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出的軍隊不可能超過全人口10%(男丁算50%,還要扣除老弱病殘)。所以如果趙國真被坑殺了四十萬人,加上陣亡的五萬,那趙國應該完全沒有戰鬥力了。
  • 但是趙國雖然在長平之戰後一落千丈,卻還有足夠的實力和秦國周旋,甚至能攻下燕國三十城(參考甘羅的傳記)。
  • 關於四十萬這個數字,極有可能是被誇大的,但也有一種可能(見下)。
  • 至於坑殺這一點,用數學就可以計算出來:
    • 一個一般成年男子65kg,假設他的密度和水一樣,那體積應該有65公升,折合於0.065立方米。四十萬個人就需要0.065 x 400000, 需要26000立方米的容量。如果坑深兩米的話,需要13000平方米。
    • 這個大小相當於十個奧林匹克游泳池或兩個足球場。而且現實中,除非把所有死人攪拌成渣渣再倒入坑中,不可能完美的填滿,真正的坑只可能更大。
  • 根據歷史記錄,趙軍俘虜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殺的,不可能是秦軍先挖好了這個坑,然後再殺光所有人。
  • 亦有考古學家在原戰場發現,大多數的屍體都明顯是用武器殺的,決非是被活埋致死的。
  • 所以有人推算被坑了的四十萬人不只是長平之戰的俘虜,而是所有死亡的趙軍,甚至還可能把陣亡的秦軍一起全都埋了(據說秦軍此戰也有十五萬損失)。最後報功的時後就全算在一起了,反正多報也沒損失
    • 另外,從《白起王剪列傳》中的紀載來看:【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爲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被殺的四十萬人中也很可能包含上黨的老百姓,因為當地平民提供後勤給趙軍,沒有乖乖服從秦國。

德蕾莎修女其實是個人渣,「加爾各答的食屍鬼」是真的嗎?☆

※希特勒心理扭曲,所以屠殺猶太人?

  • 先說結論: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希特勒心理扭曲,或有任何人格異常,但其實也不能肯定地說希特勒完全正常。
    • 這個問題目前沒有定論,而且可能永遠無解,因此給個「※」。
    • 關於希特勒可能的心理異常,有興趣且懂英語的人可參閱英語維基百科的「Psychopathography of Adolf Hitler」一文。
    • 本文的內容也是一家之見,因此可能有誤或有特定的偏見;但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在嘗試解釋說就其時代背景而言,如果希特勒其實是個完全正常的政治人物,其實也不奇怪,甚至希特勒和納粹的暴行,是種族主義依舊還沒被從主流驅逐出去的時代所會產生的悲劇,因為希特勒多數的作為,包括大家罵得最兇的屠殺猶太人和發起二戰,其實是可能可以用政治決策必須講求超然、理性和時時思考利害關係的本質,以及1920-1940年代時德國所處的各種情境來做解釋的。
  • 希特勒因為下令屠殺六百萬猶太人之故[68],而成為現代社會邪惡的代表。
    • 一些人因而認為希特勒可能有反社會型人格異常或甚至人格病態(Psychopathy),所以才會幹下如此的壞事。
    • 但希特勒也有可能並沒有反社會型人格異常或其他任何的心理問題,目前尚未發現決定性的證據,顯示希特勒有任何的心理問題。
  • 有人認為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希特勒其實是個很正常的政治人物,會精密計算利益得失,合縱連橫以獲得權力;甚至猶太人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要殺的,而是在失去被割韭菜和當廉價勞工的利用價值後才被屠殺的
    • 一些人可能還是會因為希特勒對猶太人幹的事情,而繼續主張希特勒有反社會型人格異常,並進而主張希特勒是個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怪物、是個異常的存在,所以對猶太人才會如此冷血的,而正常人不可能會支持希特勒這種「怪物」。
      • 不過不要忘記,除了邱吉爾外,英國在邱吉爾之前的前一任首相張伯倫,為了維護1930年代後期歐洲的和平,是如何慷他人之慨地出賣捷克人的利益的。張伯倫不是笨蛋,只是希特勒的野心超乎他的意料,所以他才失敗並因此黯然下台的。
      • 也不要忘記,二戰進行到後期時,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為了拉攏蘇聯好加速擊敗德國和日本,是如何地慷他人之慨、出賣波蘭人的利益,使得波蘭在二戰結束後幾十年,持續受到共產政權違背人權的踐踏的。
      • 以上幾點說明,政治人物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或戰略目標,不管是哪方的,都可以冷血地出賣特定族群的利益。考慮到這幾點,希特勒對猶太人冷血,其實也沒有那麼地異常,甚至在政治人物必須考慮到要怎麼做才能最大化國家利益、而且不可能所有人都得到滿足的狀況下[69],政治領袖會出現類似反社會型人格異常患者的冷血算計、把人當成利益交換的籌碼、不把人當人看的行為,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不管希特勒是否有反社會人格,都不能否定希特勒是個完全正常的政治人物的可能。
    • 另外從政治系統的本質來看,希特勒是正常政客的事實,其實和他有反社會型人格異常這點,並不相互排斥。
      • 政治領袖必須保持超然;[70][71]此外,要在政治上獲得成功,各種的算計妥協和合縱連橫往往是必要的,這是政治系統的本質所致。
      • 反社會人格者冷血冷酷,對他人的痛苦和情緒無感,這使得他們容易保持超然[72],並在必要時保持冷靜。
      • 此外,反社會人格者善於操縱他人、算計一切,這使得他們更善於從事政治所需要的算計妥協和合縱連橫。
      • 換句話說,「正常的」政客,可能和反社會人格者之間,沒有本質的差異。
  • 實際上1940年代時,歐美很多國家的人,包括左派和右派的知識份子和社會菁英,都有著各種就現代的人權標準來看無法接受的反動觀點。[73]
    • 事實上這點本身也進一步地說明了希特勒在其所屬的時代的人的眼中,其實根本非常正常,因為在二戰前,種族主義根本不是問題,甚至是主流思想之一。如果希特勒真的是異常的存在,那他根本沒機會進入政壇,正是因為在當時的人的眼中,希特勒根本很正常,所以希特勒才進得了政壇,並且有機會成為政治領袖的。
    • 像例如當時英國的首相邱吉爾其實也非常歧視猶太人和印度人,甚至還有印度發生災害時下令殖民官員囤積糧食,使大量印度人死於飢荒的事,對此一些史家表示要考慮他身處的時空背景[74]
      • 但下令屠殺猶太人的希特勒,他的反猶太主義一樣是當時相當流行的觀點,所以用一樣的標準,不能說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行為特別邪惡。
      • 是的,就算是1940年代納粹當權的時候,多數的德國人可能根本不會支持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決定,即使他們討厭猶太人也一樣;但我們一樣也不能認為多數的英國人會支持英國首相邱吉爾下令屯糧讓印度人餓死的決定,更別提當時還有另一個和納粹德國同盟的國家,一樣在下令進行屠殺的[75]
    • 當時社會大眾常見的觀點,也反映在很多國家的法律當中。
      • 像例如當時美國系統性地排斥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尤其華人)。
      • 此外,當時美國和絕大多數的新教歐洲國家都有智能不足者必須強制絕育的規定,英國是當時歐美新教國家中唯一沒有強制絕育規定的。
    • 考慮到這幾點,以及希特勒可能其實是個非常正常的政治人物的事實,希特勒會下令屠殺猶太人,可能其實不是希特勒心理扭曲,甚至希特勒的行為也稱不上特別邪惡(這不表示這種行為不該受譴責,只是當時這種該受譴責的行為相對普遍)或特別極端,反應認為他下令屠殺猶太人的行為只是當時非常普遍的一些社會觀點、國家客觀局勢的變化,和政治領袖應有的「超然」相結合後的結果。
  • 史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暴力如何從我們的世界中逐漸消失》一書中,曾引述數名史學者和政治學者的看法,指稱二戰的主因是希特勒這個人的性格和目標、當時唯一想要戰爭的歐洲人是希特勒。
    • 這種說法暗示說希特勒是個異常的存在,而一些人也可能會因此認為說希特勒確實是個異常的存在,是個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怪物,並因此認為只要希特勒沒有掌權,或者在二戰前就死了,二戰就不會爆發,無數的生命就不會因此犠牲。[76]
    • 此外,雖然一個人身處的情境會影響他的決定,但性格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決定,而有研究顯示,一個人的大學主修科系和性格確實相關,一個人的性格也會影響他的政治傾向,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一個人會根據他的性格和當下的大環境,來決定自己的職業,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希特勒會踏入政壇並成為一名獨裁者,並推出納粹主義,多少是他的性格所致。
    • 不過首先,事實是就算是極權國家,政府的政策也不是統治者一個人說了算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任何政策都要有一群人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推行,如果底下的人都不支持,就算是獨裁者也不能做自己想要的事。因此希特勒想要對外發動侵略或屠殺猶太人,也是要下面有足夠多的人願意支持和配合才能成事;甚至納粹主義本身也要讓支持者有實際的機會,從中獲得實質利益。[77]
    • 再者就算希特勒在進入政壇前就死掉、納粹從未存在過,當時的德國要如何從經濟崩潰中回復並吸收大量的失業人口?而從在上面引做註解的《快速擴張的危險》一文的說明來看,就算沒有希特勒、納粹從未存在過,當時德國政壇上也會有人扮演類似的角色,做出類似的決策,並藉由發動一場大戰來解決德國因此產生的種種問題。只是因為別的政治人物會有不同的理念,因此實際細節會有所差異。[78]
    • 不僅如此,就算沒有表示想要發動戰爭的,也不表示不想擴張、侵略他國,從當時蘇聯積極向外推廣共產主義的舉動來看,當時歐洲想向外擴張、侵略他國的政治人物,不是只有希特勒一人[79],只是其他人未必想藉由戰爭向外擴張、侵略他國而已。
    • 甚至就算沒有政治領袖想侵略彼此、對彼此開戰,有時候國際的局勢的變化,也會把國家給推向彼此開戰的狀況,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個沒有人想要戰爭,但是因為國際的局勢的變化,戰爭還是爆發的例子。
    • 所以說,從上面的解說來看,希特勒很可能只是順著德國的發展趨勢,而將《我的奮鬥》裡面的內容給實現的,甚至《我的奮鬥》可能其實只是把當時德國很多人在想但沒有講出來的事給寫出來而已;我們可以認為,換成其他的人處在同樣的情境,他們也會做出類似的事,只是細節會有差異而已。[80]
    • 因此可以認為,藉由二戰的主因是希特勒這個人的性格和目標、當時唯一想要戰爭的歐洲人是希特勒這點,來將希特勒給歸類為異常或特別的存在,可能一樣是行不通的,甚至這種觀點完全無助組止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81][82]
  • 所以考慮到希特勒的時代背景以及他身為政治領袖的事實,就算希特勒沒有反社會型人格違常,也沒有其他的心理異常,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
    • 甚至從上面的敘述來看,任何嘗試將希特勒列為異常存在的嘗試,可能都注定要落得雙重標準或者以成敗論英雄的命運。[83]
    • 若是如此,那希特勒及其領導的納粹政權的惡行,就是社會的種種邪惡不能全推給反社會人格的另一實例。
  • 不過就算希特勒沒有反社會型人格違常,也沒有其他的心理異常,也不能否認或減弱希特勒下令屠殺六百萬猶太人這個行為的邪惡性,甚至在希特勒沒有反社會型人格違常,也沒有其他的心理異常的狀況下,希特勒下令屠殺六百萬猶太人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漢娜‧鄂蘭所謂的「邪惡的平庸性」的最佳例證,甚至可能可以認為,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政府的暴行,是政治機構過度理性化、去人性化,以致官僚殺人的一個範例。
    • 甚至如果考慮英國邱吉爾一樣有下令囤糧而害死大量印度人的暴行的事實,可以說猶太人的悲劇,不單單是納粹暴行的結果,而是那個普世人權價值尚未獲得彰顯的時代,各國普遍存在的各種種族主義思想所引發的其中一種暴行而已。
    • 可以認為希特勒會成為現代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的大魔王,不是因為他真的特別邪惡[84],而是因為一來德國戰敗[85],二來比起印度人、美國黑人以及智能不足者,猶太人和歐美主流白人社會相對接近[86],使得歐美主流白人因而比較容易對猶太人產生同情心,如此而已。[87][88][89]

「預言」所預測的事象是否會真實發生,還是江湖郎中胡謅的「謊言」呢?

  • 因為過往報章媒體經常風迷各種如某年時間點是「世界末日」降臨、恐怖大王降世、911事件等等諸多事件,無不牽扯上某知名預言大師甚早就有預言等等渲染,而當預測特定時間點發生某個重大事件到了該時間點確也沒發生什麼事故,或者預言出現截然相反結果,令人不禁質疑預言是否準確。
    • 會有這樣問題與大眾對預言的認知有所誤解,被一些有心好事者搧風誤導而跟著起鬨風靡。
    • 個人認為所謂預言是分兩種,其一是對一個事象進行觀測時依據觀測到的信息與本身觀測者對觀測物的主觀感知所進行的可觀測預言,其二是對未觀測到的事象因為某種靈感的感知到未觀測事象所進行的非觀測預言。
      • 可觀測預言是最常被人為應用的觀測法,觀測出來的預言也會因為觀測者不同而有所差異變化,準確度也容易受到諸多因素而產生變化,導致預言失真;非觀測預言主要依賴觀測者靈感力來進行預言,而靈感力能常態穩定發揮時確實做出相當準確預言,但一但喪失靈感力就難以進行準確預測。
    • 心理學也有一種被稱為自證預言(又稱作自我實現預言),是一種人會接收到虛假預言後,令當事人行為被虛假預言所述影響,令虛假預言變成真實。
      • 自證預言的實現仰賴當事者能應用可靠方式去實現預言才能有效實現預言,偏信依賴不可靠方式實現預言的成功概率不高且易走冤路。
    • 除此之外也存在為了宣揚特定目的而特意假借知名人士的名義穿鑿附會的自證預言。
  • 中華文化圈則流行名為「讖緯圖學」預言學說,結合道教神話與儒學思想搭配讖語緯書的政治寓言學說,起源應沿自商周以降的祭祀占卜的習俗文化,例如秦朝一統六國後就流傳「秦亡於胡」的讖語,秦末時陳勝、吳廣就以讖語「大楚興,陳勝王」起兵反秦。
    • 「讖」,即一種神秘的預言假託神仙聖人預決吉凶,又分為符讖、圖讖等,類似現代求籤詩問事;「緯」是假託儒學思想所仿造出來的典籍,與「經」相對,所以稱為「緯書」。
    • 兩漢時期是讖緯學說大興其道的時代,上至帝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推崇迷信讖緯預言,並且歷經數世朝代更替至近現代,讖緯學說仍有一定魅力為世人探究研讀。
    • 預言之所以為人們推崇探索,一定程度與當下所處時局變化或對未知將來可能發生但不確定之事象時,便會寄託神秘靈感為求得指引明路來解證,但也有存在錯誤解讀預言而將事態發展惡化的風險,。
    • 總結來說預言是自古人類文化發展以來用以對未來不確定因素各類形勢發展變化的預測判斷方式,自然預言所預測的說法也會因為趨勢變化而有所差異。

清朝在歷史上曾在緬甸吃敗仗☆

中醫外科失傳其實是曹操害的☆

切・格瓦拉的那句名言

  • 此處指網路的中文圈子經常流傳為切・格瓦拉所說的一句: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 此句經常被人用作對抗資本主義的金句,很多時候講解一些吊路燈的有關資本主義的事蹟,或者介紹反抗資本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都會被用上
    • 實際上該句來自中國作家「索颯」於1998年的《讀書》雜誌刊登的文章《切・格瓦拉:永遠的懷念》的後半段,據說為玻利維亞游擊戰後,後人重遊古地並採訪當地居民而述說:
「我們走後,政府可能會來給你們修路、蓋學校、蓋醫院,但這都是因為我們來過這裡。」
  • 該句並沒有作為切本人的名言流傳在其他語言裡,並被後人改編至此,而後部份社會主義者也認為此句帶有個人主義色彩、跟寄望人民及與之同在的思想不吻合而作出批判

其他流言終結百選連結

留言

討論:流言終結百選/人文歷史流言

備註

  1. 日本刀試斬時斬的草蓆包青竹即是模擬人體:青竹代表人體骨骼,泡過水的草蓆則是肌肉。以前的試斬則是直接斬屍體或活人。
  2. 部分流派走向健身或是表演路線後造成適合實戰的內容疏於練習也是一個原因
  3. 例如特種部隊教導的武技動不動就是擰脖子、斷手斷腳、插眼掐喉,根本就難以作為運動競技表演
  4. China proper之譯,即漢地、關內十八省,相當於秦漢明等朝代的國土範圍,不包括滿洲、蒙古、西藏、新疆、臺灣。
  5. 如同「韃靼枷鎖」是沙皇俄國誕生後才出現的概念一樣,元朝當時族群的概念仍相當含糊。
  6. 雖然蒙古人習慣上稱呼江南地區的中國人為蠻子(或譯為南人、南家),但這個叫法是沿用當時華北漢人對南方人的稱呼,南方漢人則會用韃子來稱呼北方人,這種情況也曾發生在南北朝時期
  7. 事實上從滿清入關四年後的1648年起,清朝就長期奉行種族分區隔離的政策,例如北京內城只有旗人才能居住,漢人一律只能住外城,同時也只有旗人才有資格參與國家決策。此外當滿人貴族取類似漢人的名字、不會書寫滿語、不穿滿族服飾、不會騎馬及拉弓,就會立刻被剝奪貴族的繼承權,甚至貶為庶民
  8. 這是因為中國古裝距離現在較近期的就是旗袍,所以大多數的人還有印象,更早期的因為沒見過所以變成少見多怪,就像拿奈良時代的日本服裝給現代人看,也有相當多人不清楚那是日本人的服裝。
  9. 滿人的服裝已經先行被漢化過,一樣是右衽但相對於漢服的/型衣領,旗袍的樣式是ㄏ字型高領
  10. 日本和服因為長期受到漢化的影響,從奈良時代可以考據服裝開始一直到現代的都是右衽;奈良時代之前的和服被稱為吳服(現今部分的和服店仍會以吳服稱呼和服),主因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東吳地區與日本往來密切而傳承過去的
  11. 旗袍原先只有少量的漢化,但隨著入關時間一久,原先對應於草原生活的設計自然就被適合於關內生活的漢服同化,女裝方面更是受到江南漢人流行文化影響(江南為清朝主要的織造生產地),影響了相關的針繡技術與美術設計
  12. 不過故事的雛型是南宋末年的徐大焯在《燼餘錄》中所記載蒙古軍(成員絕大多數是舊南宋軍)佔領蘇州吳縣時遭遇意想不到的反擊而進行鎮壓的史實,之後被革命黨人改編成的現今所熟知的抗元故事
  13.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9%9F%93%E5%9C%8B%E8%B5%B7%E6%BA%90%E8%AB%96
  14. 許多先知書都有。順帶一提,有的先知書可能是部分章節散文;部分詩歌這樣的混和文體
  15. 一種詩歌類型的文學作品。有的是格言、寓言;有的以帶給人們教訓為目的
  16. 講述猶太人的律法,出埃及記後半、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都是。
  17. 由於創世紀也有敘述 神給人的命令,所以也有人把部分創世紀內容視為律法書之一
  18. 保羅的書信
  19. 也慣常稱之為「律法書」、「五經」或「摩西五經」
  20. 包含部分歷史書和先知的書卷
  21. 可參閱Bruce M. Metzger 的研究
  22. 畢竟坊間的假書卷實在太多了,例如《彼得福音》、《腓立福音》……等
  23. 事實上根據文字學家的研究,船這個字本來是寫作舟(或者說只要是舟船之類的在古書上都是寫作舟),之後為了與舟做區別在旁邊加上了裝飾性的符號(亦有一說船是舟形㕣聲的形聲字),最後才定形為船字;再簡單點說,船旁邊的八口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24. 例如MG42通用機槍,其優秀的設計到至今都還廣泛的使用其衍生型,同時MG42也造成盟軍極大的人員及心理創傷
  25. 像例如有人問及在猶太人離開後哥廷根大學的數學研究狀況如何時,希爾伯特回答說:「哥廷根已經不再有數學研究了。」希特勒的反猶主義對德國當時的學術和科技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26. 一種在碰到與前提明顯不合的事實時用另一個假說來回答的做法,這麼做往往會陷入循環論證或訴諸無法證明的事情的作法。
  27. 據稱中世紀女巫審判方面的著作《女巫之槌》裡有下面這段話:「如果被告過著不道德的生活,那麽這當然證明她同魔鬼有來往;而如果她虔誠而舉止端莊,那麽她顯然是在偽裝,以便用自己的虔誠來轉移人們對她魔鬼來往和晚上參加巫魔會的懷疑。如果她在審問時顯得害怕,那麽她顯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馬腳。如果她相信自己無罪,保持鎮靜,那麽她無疑是有罪的:因為女巫們慣於恬不知恥地撒謊。如果她對向她提出的控告辯白,這證明她有罪;如果她由於對她提出的誣告極端可怕而恐懼絕望、垂頭喪氣,緘默不語,這已經是她有罪的直接證據。如果一個不幸的婦女在受刑使因痛苦不堪而骨碌碌地轉眼睛,這意味著她正用眼睛來尋找她的魔鬼;而如果她眼神呆滯、木然不動,這意味著她看見了自己的魔鬼,並正看著他。如果她发現有力量挺得住酷刑,這意味著魔鬼使她支撐得住,因此必須更嚴厲地折磨她;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罰下斷了氣,則意味著魔鬼讓她死去,以示使她不招認,不泄露秘密。」用這種審判標準,那一個女人只要被抓到,不管有什麼表現,都會被認為是身為女巫的證據
  28.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可以說,任何團體都有內鬥,這是不可能避免的,尤其這類尋求自身利益的團體,更是註定會有內鬥
  29. 像例如在民國七十年代前期,新竹玻璃和台灣玻璃曾一度協議要瓜分市場,但台灣玻璃違約偷跑,所以新竹玻璃就具狀向台北地院告台灣玻璃違約。由此可見要一些有理由彼此競爭的人聯合搞陰謀是很困難的
  30. 納粹集中營之類的地方,或許要仰賴一些心理素質夠硬,以致能毫無罣礙地執行公務,即使這樣的公務會導致他人死亡也一樣的人(奧拓·阿道夫·艾希曼辯稱說他協助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純粹是遵守命令,但有證據顯示,他事實上也是個鐵石心腸的人,真的比較有良心的人,就算一時會聽命行事,在這種要求泯滅人性的環境也很難待得太久);但要把猶太人給集中起來,所需要的不只是這些人,也需要一般民眾的配合,而不是每個德國人都會配合納粹捕捉猶太人的政策的。多數人不願配合,但也選擇視而不見;但也有一些人選擇協助猶太人躲藏、以防他們落入政府的魔爪
  31. 以前二戰時期納粹德國一樣有部分的人,因為對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計畫感到厭惡,而嘗試偷偷地將猶太人給藏起來
  32. 詳情可見Gene Ng的討論: http://skygene.blogspot.com/2014/05/democracy.html 另外這說法不僅是部落客的一家之言,一些相關領域的學者也有寫書得出類似的結論,詳情可見《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以及《自由的窄廊》等書。
  33. 表音文字主要注重於字詞的發音,就算不會意思也能讀出來,轉述他人;語素文字則注重一目了然,即使不會唸,只要依據形狀就能瞭解其意義
  34. 其餘的語素文字亦有兩河地區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體,以及彝族使用的古彝文等。但楔形文字和聖書體早已亡佚,今日流通的涼山規範彝文也已變成表音文字
  35. 日本國內其實也有廢除漢字專用假名文字的聲音,只是單靠平片假名書寫意思理解會因爲同音詞數量極多產生嚴重混亂故最終漢字還是保留下來了
  36. 順便一提南韓的憲法是漢諺混用書寫的,而且南韓人對於該不該完全廢除或恢復漢字教育有長久的爭論
  37. 例如「暴」原本的意思是「曝曬」(所謂「一暴十寒」就是用本意)但後來被假借變成「暴力」,為了區分曝曬與暴力這兩個天南地北的意思,因此旁邊加上了日形來區別(所以「曝」為什麼會有兩個日也就因此而來),以廣義的定義來說「曝」就是日形暴聲的形聲字
  38. 1765年成書(瑪莉時年8歲),1782年出版(瑪莉時年27歲)
  39. 原文:"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 à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épondit :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翻譯:「就在這時我想起了某位身居高位的公主的解決方案,她在被告知農夫都沒有麵包可以吃的時候說:『給他們吃布莉歐吧。』」
  40. 百姓做為主食的普通麵包可能根本不會放奶油,麵粉也多半是混了雜糧或黑麥
  41. 會出現這個錯誤的主因為當時蒙古人已經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而闊端是將藏傳佛教傳至蒙古的第一人,可以說是為了強調藏傳佛教的正統性而產生的不實紀錄
  42. 出自電視劇《後宮甄嬛傳》。
  43. 純懿皇貴妃耿氏約與鈕祜祿氏相近時間入王府,於鈕祜祿氏生下四子弘曆三個月後她亦生下五子弘晝,但也同樣未獲加封而維持格格位份;雍正帝登基後她亦只封為裕嬪、位至裕妃,直到乾隆年間才一路加封至皇貴太妃;相較直接被封為熹妃、晉熹貴妃後更執掌六宮大權的鈕祜祿氏來看,後者明顯是母憑子貴。
  44. 如果不是因為Y染色體的確有不同,現代甚至可以把滿族視為漢人的一種(類似客家人,潮州人)。
  45. 像是希臘神話:該亞與烏拉諾斯(母子結合)→克羅諾斯與瑞亞(姊弟結合)→宙斯與赫拉(姊弟結合);埃及神話:舒與泰芙努特(兄妹結合)→努特與蓋布(兄妹結合)→歐西里斯與伊西斯(兄妹結合);中原神話:伏羲與女媧(兄妹結合)
  46. 其構成有兩項要件,一是透過發表聲明、宣言或通告表明佔領該無主地的意向,二是在該地進行殖民活動、懸掛國旗,並且建立行政、立法、司法等政府機構。中華民國政府兩項要件都有達成
  47. 一直到1975年國際法院才正式做出「凡是部落及帶有政治性組織(不必要是國家)所管理,並且有人民居主的土地不屬於無主地」的結論
  48. 大日本帝國在1945年9月正式投降後滅亡,之後日本國雖根據1946年訂立的新憲法而存在,但沒有主權與外交
  49. 「日本將與任何或支持、簽署 1942 年 1 月 1 日「聯合國宣言」、或者與日本處於戰爭狀態國家、或依據第 23 條之列舉先前為該國一部分領土的國家而此國家非本條約簽署國,在本條約實質上相同條件下,簽訂雙邊和平條約。但日本之此項義務,僅止於本條約對個別聯盟國首次生效日起 3 年內有效。若日本與任一國家簽訂和平協議或戰爭請求協議,並賦予該國優於本條約所定之條款,此優惠待遇應自動擴及本條約所有簽署國。」
  50. 第一次的戰船是直接徵收高麗討伐退守珍島、濟州島沿海的三別抄(類似日本幕府的武人政權,在1269年發動政變廢黜親蒙古的高麗元宗,在蒙古武力介入後曾向鎌倉幕府求援)後準備報廢的軍艦,第二次則是攻打南宋時建造的及南宋既有的軍艦,這些戰船的設計主要目的是在長江上用的,另外還有部分從穆斯林商人購入及收編沿海海盜的船隻。但若以江南軍10萬人這超乎常理的數字確實渡過對馬海峽的結果來看,船隻的結構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堅固
  51. 根據日本史學家杉山正明的考證,實際參與作戰的兵力約1萬人左右,占總兵力近七成的江南軍主要是非武裝部隊,作為工兵的後勤性質可能性很大(日方實際參戰兵力為5000人,若總數約14萬的兵力全都是戰鬥人員,日本絕對吃不消);另外南宋士兵大多是地痞流氓出身,社會地位極低,因此第二次遠征的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消耗過多的人口
  52. 江南地區的民變從南宋末年就一直存在,而且忽必烈時期元朝對地方政府普遍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極端的地方自治),民變對於中央的決策的影響力恐怕沒有漢人史學家所想得那麼大。實際上,當時位於內蒙古、長年支持忽必烈政權的東方三王家出現叛亂的跡象,情勢甚至一度危急到晚年飽受痛風所苦的忽必烈必須親自趕赴前線的局面,迫使他不得不中止第三次征日的計劃。然而忽必烈在死前都沒有放棄對日本動武的念頭,但之後的海都聯合西方三王家叛亂則導致征日在實質上變成不可能
  53. 英法間的海底隧道連接著兩個地區,英國能夠在加萊進行入境審查
  54. 事實上法國並沒有參與越戰,而是參與了更早之前與越共爭奪越南全境控制權的法越戰爭,戰爭結果也以法國戰敗告終。
  55. 法越戰爭後法國由於日內瓦協議被迫退出越南。法國為了後續能夠繼續掌控越南因此扶持保大(越南末代皇帝)建立南方的傀儡政權(即後來的南越)並退居幕後,但美國事後趁虛而入扶持吳廷琰並支持其廢除南越的君主制度,法國在無力回天並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只得黯然退出。美國後續也因為南越政府不得民心加上國內反戰聲浪而退出越南。
  56. 由於兩次戰爭皆稱為印度支那戰爭且皆發生於越南,因此多數人會將其混淆,學界為了辨認而以時間次序分別稱作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越戰爭)及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戰)。
  57. 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58. 同時堅持太宗毒殺太祖說,認為斧聲燭影也是無稽之談
  59. 後晉,石敬瑭給繼承人石重貴的封號是鄭王,官職是開封府尹;後漢,劉知遠給繼承人劉承訓的封號是魏王,官職是開封府尹;後周,郭威給皇位繼承人柴榮的封號是晉王,官職是開封府尹。都是親王尹京的常例。
  60. 從太祖晚年廷美和德昭相繼拜相建節推測
  61. 司馬光預定用作編撰司馬光版《續資治通鑑》材料的史料筆記
  62. 然後就被大太監王繼恩出賣找來了趙光義
  63. 太祖->太宗->廷美->德昭
  64. 太祖->太宗
  65. 實際上放高利貸的很多都是北義大利和法國南部的商人,各地領主普遍以「我們的猶太人」稱呼他們
  66. 但近期法醫傑利·盧安蘭(Jari Louhelainen)透過DNA比對認為艾倫·柯明斯基嫌疑最大,但當時包括目擊證詞與筆跡鑑定等證據都相當不充分
  67. 不過工程師也要求極高的數學能力。
  68. 證據顯示,希特勒對猶太人大屠殺知情,而且親自下達了屠殺猶太人的命令。
  69. 不管是做服務業還是從政,或甚至是一般日常的人際交流,不管怎樣做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一定會有人不滿這點,是必然會發生的。只是一般日常的人際交流和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不必去精算利害得失,更不必據此做決策而已。
  70. 「細看蔣經國的真面目」一文裡提到說「政治領袖為了應付隨時在變化中的政治情勢,或許必須對朋友、同志、和敵人保持超然」,有興趣的可以仔細閱讀此文,以了解保持「超然」到了冷酷的程度這點,如何塑造了蔣經國的一些行為。
  71. 有其他的文章也提到說「政治上冷酷與理性計算,其實更可以符合多數人利益」,而政治人物通常沒有選擇,必須儘可能讓國家和更多人得到最大利益,也就是說,正是因為要替所有人爭取最大利益,所以政治人物才得保持超然甚至冷酷的。
  72. 超然和冷酷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
  73. 或許當時有這種想法的多數人是不會搞到認同種族屠殺的程度,但由於這種思想的普遍性,以及邱吉爾餓死印度人之後卻還是能繼續當首相的事實來看,可以認為在當時搞出種族屠殺的人所需要負起的責任,遠小於在現代社會做出相似行為的人所需負起的責任。
  74. 可以點此邱吉爾下令囤糧而害死大量印度人的相關討論
  75. 事實上我們可以認為,不論甚麼時代,真的要訴諸民意的話,任何種族屠殺的決定,可能在事實上都不會獲得過半數的民意支持;不過從過去政治人物常會為了國家利益而不惜屠殺部分族群,甚至到了1940年代這種事情依舊相對常見來看,民意很少甚至不可能支持屠殺這點,是沒辦法把希特勒給歸類為異常的存在的。
  76. 這個想法就跟找出可能成為SJW的人,或做時光機回到過去消滅SJW的根源就能解決近來嚴重困擾動漫界的SJW問題一樣,都是一種「一切都是時臣they的錯」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在事實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種將造成問題的相關人物消滅調的作法,表面上看起來直觀,但其實通常不能真的解決問題,而只是讓另一篇一樣會造成問題的人,取代本來問題人物的地位,而問題依舊存在,甚至還會變得更加嚴重。《哆啦A夢》裡面有個《獨裁者按鈕》的故事,裡面提到說大雄深受胖虎所苦,因此大雄直觀的方法就是按下獨裁者按鈕,讓胖虎消失,但胖虎消失後,永遠都會有一個人接手胖虎的位子,繼續折磨、欺負大雄,結果大雄因而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消失。這故事顯示了消滅掉問題人物,很多時候其實不能解決問題本身,問題本身另有其他的根源。
  77. 有說法認為,當時德國容克貴族的後代,傾向支持希特勒的政策,而就和所有會支持某些特定政策的族群一樣,他們會支持希特勒的擴張政策,和他們希望如果真的打仗的話,打贏後能從中發一筆戰爭財有關。
  78. 不過不管那些政治人物的思想是左派、右派或中間路線,總是有辦法解釋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的;而國家所處的情境,會很大程度地決定實際的結果,所以主要是細節有差異,但細節也確實會在某些方面,如猶太人的命運等,造成重大的差異。
  79. 而從既有的歷史來看,我們可以認為至少蘇聯的史達林也有這種意圖
  80. 當時德國其他的政治人物可能沒有《我的奮鬥》之類的著作、開始時也沒有想發動戰爭的想法,也可以臨時發明一套理論來為戰爭做準備,而當時的德國因為《凡爾賽條約》的後果和各國對共產主義擴張的恐懼,因此不缺煽動民眾支持發動戰爭的材料
  81. 這不代表《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暴力如何從我們的世界中逐漸消失》這本書的內容是基本錯誤的,事實上,有很多證據顯示隨著時代的經過,人類社會大體而言變得更加和平,也就是說,《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暴力如何從我們的世界中逐漸消失》裡免主張的「人類在原始狀態更常用暴力解決問題,但隨著文明教化的發展,就整體而言,人類的暴力傾向逐漸得到馴化,社會也因此變得更加和平」的這說法識大體正確的。《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暴力如何從我們的世界中逐漸消失》這本書在此主要的問題不在於其基本內容錯誤,而是在於其對於希特勒和二戰的說明(像例如「二戰的主因乃是希特勒個人性格和目標」之類的說明),有將希特勒怪物化、卻忘了希特勒可能其實只是其所屬的時代背景的正常產物之一的嫌疑;更不要說這種作法不僅無益阻止類似二戰或猶太人被屠殺的悲劇發生,甚至根本就和希特勒(以及其他站在民粹浪頭上的政治領袖)一模一樣─希特勒抓著猶太人不放,堅稱威瑪共和時期德國的問題都是猶太人害的;認為二戰主因是希特勒這個人的史學家抓著希特勒不放,堅稱二戰的悲劇都是希特勒害的。
  82. 由於「打從有電視跟廣播開始後,『民眾』要被單純的幾個議題煽動幾乎不可能,會被煽動成功,必定是早有一大桶火藥等著點燃。若有人抓著那根引爆的火柴不放,堅稱一切都是這根火柴害的,那請把這樣寫的奇才戰略文,歸類到抒情文學創作類」,且對歷史文的處理,其實往往也差不多的緣故(歷史要看前因後果,這和推測戰略沒有太大的差別,主要的差別是戰略推測是在看不久後的未來可能的趨勢,歷史是在看過去類似作法的結果),因此對於任何這種把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因給歸因到希特勒個人的看法,不管是歸因到希特勒個人的性格或目標或什麼的,基本上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對待,將之視為抒情文學創作,而不是真正嚴肅討論歷史的文章,因為綜上所言,希特勒很可能其實是那根「火柴」─那根掉到已經充滿大量等到引爆的火藥桶的德國人民之間的火柴,1930-40年代的德國人民會支持他,讓他的政黨有機會成為威瑪共和被終結前的第二大黨,不是因為他特別具煽惑力,而是德國社會當時已經變成了一個時時會引爆的火藥桶所致。既然如此,認為「二戰的主因是希特勒這個人的性格和目標、當時唯一想要戰爭的歐洲人是希特勒」的看法,就是非常標準的「抓著那根引爆的火柴不放,堅稱一切都是這根火柴害的」的作法,而事實比較有可能是「以威瑪共和當時德國的情境,就算沒有希特勒,也會有其他政治領袖扮演火柴的角色,引爆德國社會的火藥桶,進而導致大戰,所以只要一戰的結果是《凡爾賽條約》那種對德國苛刻的賠償內容,那麼二戰很可能是注定無法阻止的。」
  83. 甚至這種做法反倒會讓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因為把希特勒當成怪物,將他視為異常的存在,將二戰的責任都推到希特勒和那些納粹魔頭的異常性上,會讓人忘記自己在類似的情境下也很可能做出基本相同的事情的事實。
  84. 根據上述的內容,希特勒的邪惡其實是當時各國普遍存在的邪惡的一個縮影
  85. 成王敗寇終究是人類社會的硬道理,誰戰敗誰醜惡的真相就會被大肆宣傳,誰戰勝誰醜惡的一面就會被輕描淡寫和掩飾;不過話說回來,也正是因為德國戰敗,所以謝天謝地,希特勒下令屠殺猶太人的醜事現在人盡皆知,就算納粹餘孽想否認、掩蓋也沒用
  86. 就長相來看,猶太人完全就是白人(其實在長相上,包括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內的中東人就是白人),甚至他們平常所用的語言、他們的姓名和多數的生活習慣,和其身處地區的人民也不會差太多,如當時德系猶太人常用的意第緒語,其實就是一種德語方言,而且一些人的第一手經驗顯示,盡管有差異,但意第緒語和標準德語在口語上是互通的
  87. 是的,反猶太主義在二戰前在歐美國家很普遍,但對於當時歐美國家的很多人而言,猶太人終究遠比印度人或黑人還要像自己,所以猶太人被大量屠殺,還是比較容易引起一般民眾的共鳴和同情;事實上,比起猶太人,吉普賽人和歐美主流白人之間的差異更大,因此盡管吉普賽人一樣被納粹屠殺,但歐美社會對吉普賽人的關心明顯較少,甚至二戰之後歐洲很多地方對吉普賽人的實質歧視依舊很普遍。
  88. 也許也正是因為猶太人被大量屠殺、使得很多白人真的被嚇到之故,因此人們開始放棄種族主義(如英國首相邱吉爾後來糾正了自己的種族主義思想,但二戰前他確實是個種族主義者),也因此從二十世紀後半期開始,普世人權取代種族主義成為社會主流價值、人類社會整體道德水平明顯提升這點有關,而這也使得許多人渣和流氓開始以人權和普世價值為名到處惹是生非,進而導致了SJW的出現。
  89. 也就是說,如果當年納粹屠殺的不是猶太人,而是黑人,那麼種族主義可能在二戰後依舊會是社會主流,只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