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

出自Reko Wiki
(重新導向自神奇寶貝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神奇寶貝/寶可夢/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Pocket Monsters/ポケモン/포켓몬/Pokémon
本條目歡迎有興趣的訓練師、博士與邪惡組織成員加以補完。

簡介

  • 神奇寶貝(現正式譯名為寶可夢,詳情請見#關於標題與譯名)是一套由日本Game Freak代表田尻智於1995年開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於1996年2月27日推出的一款Game Boy(任天堂所推出之掌上型遊戲機)遊戲,其後發展為跨越各界媒體的作品。
  • 主要流程就是玩家扮演神奇寶貝訓練家,不斷捕捉不同的神奇寶貝並把牠們訓練成為戰鬥力,然後參與各種神奇寶貝對戰和其他神奇寶貝訓練家一較高下,同時還要阻止反派的陰謀。
    • 從第五世代起,玩家不再是單純的人形事件觸發器,而是在主線劇情上有相當影響力的角色。
  • 自從第一款神奇寶貝遊戲面世後,大受遊戲迷歡迎,目前發行了多個遊戲系列作品以及其他媒體的派生作品。
    • 至今為止系列遊戲銷量已經超過3億套,位列電子遊戲史上總銷量的第二位,僅次於同為任天堂推出的瑪利歐系列(5億套)。
    • 時至今日其遊戲品牌總值甚至超越瑪利歐系列。
  • 隨著神奇寶貝系列遊戲與週邊商品的大賣,幫助任天堂公司在當時家用主機N64、Game Cube等市佔率的劣勢下,仍能維持相當營收。
  • 開創出一個遊戲同時推出多個版本的商法。
    • 不單止內容有小分別,要集齊圖鑑需要雙版本互相配合(雙版本各有無法捕捉的PM、部份PM需要透過交換來進化等),令遊戲變得講求玩家與玩家之間的連動不過不少人選擇一個人兩部GB自己與自己交換
  • 雖然是全年齡向的遊戲,不過此系列素來都遭到動物保育團體狠批(主要是「把野生動物用作互相毆鬥」和「把動物困進小球體狀牢籠裡」這兩點)
  • 另外,遊戲延伸出來的旁支系列作品非常多樣化且數量眾多(例如寶可夢GO寶可夢千變的迷宮),但本條目主要簡介主系列遊戲與動畫。

關於標題與譯名

  • 日語原名為《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是英文Pocket Monsters的音譯,直譯爲《口袋怪物》。官方產品中亦有過《携帯獣》的表記。
    • 縮寫作《ポケモン》。官方韓語音譯作《포켓몬》。除日本、華語圈和韓國外官方名皆為拉丁字母的《Pokémon》,是《ポケモン》羅馬字的變體。
  • 在華語圈,由於早期並未像歐美那樣推出統一譯名,所以使用的是不同譯名。
    • 台灣譯作《神奇寶貝》。
    • 香港譯作《寵物小精靈》。
    • 新加坡原先譯作《袋魔》,但後來因應當地情況,《袋魔》譯名已廢除,現直接使用《Pokémon》一詞。
    • 中國大陸民間譯作《口袋妖怪》,但於2010年底使用《精靈寶可夢》當官譯名,大陸的動畫版最早是跟進香港譯作《寵物小精靈》(亦使用了香港版原創歌曲及歌手),過了幾年後又跟進台灣用《神奇寶貝》作為譯名,到了2011年7月也正式改用《精靈寶可夢》了。
      • 據傳大陸官方會採用此譯名,是因為港台使用的兩個名稱在大陸地區都已被註冊蟑螂搶先註冊之緣故。但基本上大陸民間還是較常使用《口袋妖怪》一名。[1]
    • 2016年神奇寶貝20週年的新作「太陽」「月亮」為了方便以《精靈寶可夢》爲華語圈官方譯名,趁中文化之際將差異甚大的名稱一次統一。
      • 而此名稱因含有《Pokémon》之諧音,並保留港台地區部分用字,日方趁著公佈可支援繁簡中文的第七世代遊戲的機會正式公佈此名。
      • 於2015年5月10日公佈前151隻的新官方譯名,視乎島民的出身地可以是大或者是少部分陪伴了眾多玩家二十年的譯名就此走入歷史。
      • 也許是因為新官方譯名在粵語中沒達到官方目的[2]以及不想惹火老玩家,連香港的官方宣傳片段也不願正面提及有關譯名。
        • 例如《精靈寶可夢》唸成《精靈Pokémon》、皮卡丘唸成「Pikachu」……
    • 2016年11月中旬,隨著第七世代遊戲開通,所有官方譯名(包括PM/招式/特性)已逐步性全面公開,詳細可以參考這裡
      • 同時上檔的19部電影版也確定是最後一部以《神奇寶貝》作為系列名的電影,日月版動畫一併改用官方譯名。
    • 2019年2月官方公佈系列新作《寶可夢 劍/盾》,「精靈」二字不再出現在中文標題中,意味著《寶可夢》將會取代《精靈寶可夢》成為新官譯。
      • 說好的保留來自香港地區的「精靈」二字,以照顧香港觀眾感受呢?
    • 2020年3月,「寶可夢」官方微博宣布變更部分寶可夢的簡體中文名字,繁體中文名稱不受影響。
      • 被改名的有「多邊獸 Ⅱ」、「多邊獸 Z」、「謎擬 Q」,變成「多邊獸 2 型」、「多邊獸乙型」和「謎擬丘」。拉丁字母有罪。
    • 2020年10月,官方微博再宣布變更部分寶可夢的簡體中文名字,繁體中文名稱不受影響。
      • 被改名的有「流氓熊貓」、「毒電嬰」、「死神棺」、「死神板」、「偷兒狐」、「狐大盜」,變成「霸道熊貓」、「電音嬰」、「迭失棺」、「迭失板」、「狡小狐」、「猾大狐」。不能「流氓」不能「毒」不能「死」不能「偷盜」,這不是河蟹嗎?
      • 說好的「統一」名字呢?如果最終不用統一,那麼2015年有必要改名嗎?

遊戲版本介紹

  • 詳見條目介紹

電視動畫

  • 寶可夢 Horizons(2023年-)
    • 首播於2023年4月14日,中文名稱暫定為「寶可夢 地平線」
    • 歷經二十多年的TV主動畫首次更換主角

劇場版動畫

  • 自1998年起幾乎保持每年上映至少1部的電影系列
    • 與電視動畫一樣,最開始都以小智等人為主角,後來則不固定
  • 詳見條目介紹

相關連結

對戰相關

回應

討論:寶可夢

備註

  1. 就跟Gundam的狀況一樣,在大陸地區也有註冊蟑螂搶先把「鋼彈」與「高達」兩個名字搶標註冊,因此代理商只好無奈改用「敢達」這個譯名,但理所當然地連代理商自己都不怎麼用這譯名,大陸那邊多半都沿用港譯的「高達」。
  2. 官方說的目的是統一全世界的Pokémon和Pikachu等的發音,和當初《Doraemon》由《小叮噹》等更名為《哆啦A夢/多啦A夢》的意義一樣。問題是中文並不是單一語言,包含整個漢語族,族中各種語言發音相差很遠。香港九成人口以粵語為母語,而不是屬於官話的國語或普通話。「多啦A夢」四字在粵語或官話中皆與Doraemon近音,甚至起用不常用於譯名的「啦」字,避免常用的「拉」字在粵語裏發音不一樣的問題;可是「寶可夢」、「皮卡丘」只在官話裏近音,在粵語裏發音是天差地遠的。此外Pokémon作品中的舊譯名數量多達幾百個,不像Doraemon與少於十個的同伴改名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