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鬥遊戲列表
有關Reko Wiki的緊急聯絡可以電郵至crossbonegod@gmail.com或 直接聯絡Facebook專頁 |
現時Reko Wiki可能會出現連線不穩的情況,如有相關問題發生可以留意Discord群組。 |
凡加入Reko Wiki之註冊者,請先閱讀Reko Wiki使用須知條目。 已有編輯動作之編輯者會被視為已閱讀該條目。 |
使用須知可能會因應不足之處或爭議行為而有所擴充,請各編輯者隨時注意使用須知條目。 |
為保護條目,現時須註冊並確認電郵才能夠進行編輯,敬請原諒。 歡迎各位新註冊的編者一同加入Reko Wiki的Discord群組一同討論 |
格鬥遊戲列表
歡迎各個玩過格鬥遊戲的忠實玩家補完。 |
解說
- 以下列表把不同的格鬥遊戲,以同類相並的手法排列。(多為依廠商、同基板或某些共通點分類)
- 同系列有複數集數的格鬥遊戲系列將歸入同一分目之中。
- 標題的名字主要以「原名/英文/中文(有公式譯名或俗稱的話)」名稱排列。
- 注意本條目只收錄己推出的格鬥遊戲,請不要在列表中追加未推出的遊戲(包括曾經進行公開試玩的作品)和發行中止的遊戲。
Capcom
ストリートファイター/Street Fighter/快打旋風
- 詳見「快打旋風」。
Marvel vs. Capcom系列
- 詳見「Marvel vs. Capcom系列」。
ヴァンパイア/DarkStalkers/魔域幽靈
- 以世界各地的妖魔鬼怪為主題的2D格鬥遊戲。因為本作的角色多數不是人類,動作方面可以更加奇特和大膽,令此遊戲系列獲得獨特的支持者。
- 和「快打旋風」不同,以Chain Combo、高機動力的移動和多彩的行動為主,對戰節奏相當爽快。
- 氣條除了拿來使用超必殺技外亦能用來強化必殺技或是發動加速模式,使得整體的對戰變化度極高。
- 當受傷時只會有一半的傷害會被完整扣除,另一半可以隨時間慢慢回復,防禦必殺技所造成的損傷也是可回復的,所以使用高連段一口氣壓倒對手為對戰的重點。
- 大型電玩共推出了五個作品,當中最後兩作「セイヴァー2」和「ハンター2」為同一時間推出(同為「セイヴァー」的改良作)[1]
- 作中角色Morrigan相當受歡迎,其人氣甚至超越了歷代主角,與快打旋風的春麗成為Capcom格鬥遊戲的兩大招牌女角。
- 原始的設計上Morrigan與貓女Felicia走向各別為「可愛」與「性感」,但是隨著玩家的喜好與二次創作,反而與原始設定走向相反的風格:Morrigan性感,Felicia可愛。Capcom在後續的作品便採用玩家的喜好去設定。
- Morrigan原始設計為長著蝙蝠翅膀的吸血鬼,為了凸顯她性感的風格,才改成吸食男性精氣的「夢魔(Succubus)」。
- 在第三作出現的一位與Morrigan相似的Lilith並非她的姐妹,而是Morrigan被封印的力量自行產生出來的意識體。
- 吸血鬼伯爵Demitri的超必殺技「午夜狂歡(Midnight Bliss)」可將對手性別轉換[2]所以成了玩家惡搞題材的常客。
- 台灣因引進的機台數量少,故人氣比起快打旋風甚且是SNKP旗下的格鬥天王、餓狼傳說系列還低;但本系列在歐美相當受歡迎,Morrigan的設計甚至在多個遊戲評價網站上獲得高分,也是Cosplay的常客。
Capcom VS. SNK/卡普空對SNK
- 跨平台大合作作品。
- 初代操作上為搖桿+4個按鍵(刪除了中P/中K),算是向SNK的格鬥遊戲系列(如KOF)靠攏。
- 集氣系統則有兩種Groove讓玩家選擇;Capcom Groove可累積三條氣,可消耗任意數量的氣條使出不同強度的超必殺技,衝刺模式為前後衝刺,比擬快打旋風Zero的系統。而SNK Groove只能集一條氣,氣滿後自動減少但能令角色攻擊力上升。紅血時可無限放出Lv1超必殺技或配合滿氣狀態使出Lv3超必殺技,衝刺模式為前跑後衝,比擬KOF 94~96時期的EXTRA模式。
- 引入角色Ratio制度,每個角色擁有不同數目的Ratio(1~4),玩家可以依喜好組合Ratio總和為4的隊伍。
- 另外角色的能力會依Ratio數作增減
- 到了二代「MILLIONAIRE FIGHTING 2001」變回Capcom從來慣用的6按鍵制度,另外Ratio制亦改良至可以任意調配每個角色的Ratio量,讓組隊自由度更大。
- 同時Groove增至六種,不同Groove之間除了集氣方式不同之外更會影響可使用的特殊系統。
- C Groove:完全繼承上集的Capcom Groove,且Lv2超必殺技追加了一個可以在動作中任意取消必殺技/超必殺技的特性,衝刺模式為前後衝刺、可前轉、可空中防禦、可防禦取消攻擊、可作時間差起身[3]。比擬快打旋風ZERO3的Z-ism氣條
- A Groove:氣條分兩節且只能使用Lv1超必殺技,但同時可以消耗2條氣來使出「Original Combo」來自組強力連續技(發動中自身無法防禦),衝刺模式為前後衝刺、可前轉、可作倒地迴避、可防禦取消攻擊。比擬(加入可放Lv.1必殺技的折衷方案的)快打旋風ZERO3的V-ism氣條[4]
- P Groove:氣條只有一條(消耗氣條使出的是Lv3超必殺),可以使用特殊防禦系統「格擋(Blocking/Parrying)」化解敵方攻擊,衝刺模式為前後衝刺、可小跳、可作時間差起身。比擬(拔掉EX必殺技的)快打旋風3。EO版追加可作取消超必殺以外,格檔的時間稍微放寬
- S Groove:從上集的SNK Groove作出少許更改,再不使用前轉而改使用初時KOF的原地閃避,衝刺模式為前跑步後衝刺、可小跳、可作時間差起身、可防禦取消攻擊。比擬KOF94~96的EXTRA氣條。EO版原地閃避時間稍微延長
- N Groove:氣條分三節,平時只能用Lv1超必,但能耗1條氣發動「Power Max」,此狀態不只強化攻擊力還能令超必殺技變成Lv3版,衝刺模式為前跑步後衝刺、可前轉、可防禦取消移動或防禦取消攻擊、可小跳。比擬KOF97~98的ADVANCE氣條。
- K Groove:氣條要被打才會加且不能帶往下一回合,但集滿後角色會自動進入限時的「憤怒爆發」狀態,攻擊力、防禦力均強化。同時可以使用特殊防禦系統「即時防禦(Just Defense)」,用即時防禦成功擋掉對方攻擊後除了增加能量以外也會回復些許血量,衝刺模式為前跑步後衝刺、可小跳、可作倒地迴避。比擬侍魂系統+餓狼:群狼之證的即時防禦系統,算補足了該系統只能「用血換氣條」的缺點
- 家用版若在單人模式擊破最終頭目(豪鬼、真豪鬼、路卡爾、神路卡爾)即可解禁可自訂的特殊系統EX Groove
- 需要每次遊玩才可賺EX點數,EX點數可解禁EX Groove的技能
- 技能除了囊括上述六種系統以外,還有獨有的特殊技能:比擬《魔域幽靈》的目押連段(CHAIN COMBO)、比擬《快打旋風3》的必殺技取消超必殺技(SUPER COMBO CANCEL)以及所有基本技和必殺技取消(CANCEL ANY MOVE)
- 兩作品的平衡性不俗,但CVS兩作到了後來卻發現把前轉的無敵時間附加在必殺技上的極惡Bug「前轉取消(Roll Cancel/RC)」使整個遊戲的平衡性被嚴重破壞,此BUG後來在PS2 BEST版以及於GC和XBOX發行的EO加強版修正[5]。
- 此外EO版除了修正上述的BUG以外,各角色各系統之間平衡也有作修正(見上述),同時追加了簡易系統EO-ISM(GC版稱GC-ISM):可利用右類比搖桿來使出必殺技或超必殺技
但也不好用
- 此外EO版除了修正上述的BUG以外,各角色各系統之間平衡也有作修正(見上述),同時追加了簡易系統EO-ISM(GC版稱GC-ISM):可利用右類比搖桿來使出必殺技或超必殺技
- 於2025年發行《Capcom Fighting Collection2》有收錄1代&2代2001,2代2001能設定版本為修正對戰平衡的EO版(但沒導入上述的EO-ISM),1代版本則是PRO 修正對戰平衡版。
ウォーザード/Red Earth/赤色大地
- 魔法世界風味的2D格鬥遊戲。
- 只有4個角色可以選擇。單打流程為不斷對CPU專用強力角色的頭目戰,雙打時則變回普通格鬥遊戲進行。
- 可以培育角色,遊戲完結給予的記錄密碼可以在下次遊戲輸入並使用。
- 有結局分歧,各個角色的結局分歧的觸發條件也不同,其中Leo的壞結局算是本作最鬱
- 隔25年後於2022年6月22日發行《カプコンファイティングコレクション》收錄
カプコン ファイティング ジャム/Capcom Fighting Evolution/春麗打恐龍
- 小野義德首次獨挑大梁的作品,也是船水紀孝離開CAPCOM之後的格鬥遊戲
實際上本作是因為船水紀孝領銜製作的Capcom Fighting All-Stars被腰斬後,小野義德帶領餘下的製作團隊臨時作出來的遊戲
- 集合《快打旋風II》、《快打旋風III[6]》、《快打旋風ZERO 3》、《魔域幽靈》、《赤色大地(ウォーザード)》角色的格鬥遊戲,此外還收錄了上述的沒作品「Capcom Fighting All-stars」的原創
ロリババア角色「イングリッド」。她雖然可愛,但性能很廢 - 以2人組成一隊進行遊戲,但對戰還是一般格鬥遊戲的三局兩勝,取而代之每一局均可自選一人出戰。
- 每個角色均會用回自己所屬的遊戲的氣條。
- 由於是使用《CAPCOM VS SNK》系列以及上述的格鬥遊戲的既有資源[7],又加上氣條設定是對應且固定各個作品的角色而非如前作那樣自由選擇導致整體不平衡[8],再加上參戰角色的陣容微妙,因此評價不如前者。
- 在開發後話也表示原本預定要加入烈、伊格爾、沙卡特三名《快打旋風》角色,但後來放棄
- 同時本作是CAPCOM格鬥遊戲裡面最後一款使用2D點圖的格鬥遊戲
- 於2025年發行《Capcom Fighting Collection2》收錄該作。
ポケットファイター/Pocket Fighters[9]/袖珍快打
- 集合快打旋風、魔域幽靈的角色還有「ウォーザード」的Tabasa,2頭身可愛風格的2D格鬥遊戲。
- 演出充滿搞笑風格,甚至會作出不同Cosplay(包括Capcom自社的遊戲角色的服裝)和丟道具,同時在攻擊與被攻擊下也有很多卡通方式的誇張演出(被打扁、石化、被自己的招式特效弄傷)。場景背景也充滿了各式各樣搞怪風格,很多Capcom角色在背景中串場搞笑。
- 拾到攻擊敵人而掉出來的寶石,可以強化對應該寶石顏色的必殺技。
- Capcom少數不採用6鈕操作的格鬥遊戲:本作用3鈕,拳、腳、special attack。
- 看起來像針對輕量玩家的遊戲,但遊戲系統卻意料之外地很複雜[10][11]。
- 同樣的惡搞風格首先出現在Capcom以同主題下的方塊益智遊戲「スーパーパズルファイターIIX/Super Puzzle Fighter II X/快打方塊」上,遊戲中的各種寶石就是從方塊遊戲中移植過來的。
私立ジャスティス学園/Rival Schools/私立正義學園
- 校園風味的3D格鬥遊戲。雖然採取多人組隊制度(初代2人而次代3人),但遊戲仍以一般的單對單進行(同隊另外的角色作為合體技支援用)。
- 招式動作偶爾會出現惡搞招式或場面(特別是合體技)。
- 可在打倒一個敵方後決定要不要切換隊友並且也能與隊友進行合體技
- 合體技均附帶鋼體(遇到投技必輸),命中後的效果視乎支援的角色而定(攻擊敵人或補充體力/氣條[12])。2代更追加被2人合體技擊中期間發動的反擊和3人合體技
- 與MvC系列相同地擁有衝刺、大跳躍、chain combo(本作稱之為「熱血combo」)和命中後可以立即跳起追打的吹飛攻擊,然而對戰節奏類似快打旋風。
- 擁有特別反擊系統「根性counter」,能夠在防禦中取消特殊技、必殺技或超必殺技。
- 著名聲優:鹽澤兼人的最後遺作。
- 「快打旋風ZERO」中出現的
萬年運動裝女高中生春日野櫻也在本作中登場並且是可操作角色。- 但之後燃燒吧!正義學園並未登場,編輯角色可使用春日野櫻部份招式。
- 少數在格鬥遊戲中有配置養成遊戲[13]及類似大富翁小遊戲[14]的作品
- 熱血隼人原先在私立正義學園外傳[15]中登場的原創角色,後來逆輸入在初代家用版正式登場。
- 於2025年發行《Capcom Fighting Collection2》收錄燃燒吧!正義學園。
ファイナルファイトリベンジ/Final Fight Revenge
- 以街頭快打/Final Fight為主題的3D格鬥遊戲。登場的人物均為一代的角色。
- 場地上有武器可撿取,如果撿到該角色擅長的武器還能使用特殊的攻擊。
- 日本版Cody的結局有提到他被逮捕以說明為何他在快打旋風ZERO3以囚犯身分出場
但兩作品提到的理由根本不一樣。 - 最終頭目ベルガー卻變為“僵屍”,至於為何變僵屍?該作並未交代也未說明此原因。
スーパーマッスルボマー/Ring of Destruction
- 由卡普空的摔角遊戲「マッスルボマー/Saturday Night Slammasters/霸王摔角」派生而來的摔角風2D格鬥遊戲。
- 角色設定為漫畫家─原哲夫所設定
所以都是肌肉男+胖子不意外。 - 由於系列作只到1994就不再製作,因此系統還是屬於早期的格鬥遊戲。
- 因為是摔跤遊戲出身,所以各角色的摔技相當有爽快感,甚至可以把對手半裁在擂台上or令擂台摔出一個人型洞穴。
- 另外街頭快打的マイク・ハガー有參戰該作品。
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Jojo's Bizarre Adventure/JOJO的奇妙冒險
- 以原作第三部故事為主的2D格鬥遊戲。為重現原漫畫中的替身設定,本遊戲可以透過一個特殊按鈕召喚和收回替身,召喚替身時角色會比較強,但也有無法蹲下和持續受到攻擊會出現「スタンドクラッシュ」的體勢崩壞效果。
- 整個遊戲以原作再現為重點,很多原漫畫的名場面、動作也有再現。
- 角色間的性能差非常誇張,即使如此本作也是一個完成度高的格鬥遊戲作品。
之後雖有推出改良版「未来への遺産」但反而作出了佩特夏這強得本身就是一個bug的角色,還有阿布德爾的無敵附加投擲…- 2012至2014年Capcom曾在PS3和Xbox 360推出未來遺產的HD版,然而卻在移植時把全角色的防禦力均設為相同(Dreamcast版只有VS模式中會發生這種情形),讓佩特夏原先唯一的缺點「防禦力非常低」也消失而變得更強。
- 不過依據最近玩家間的研究,如果玩家非常熟練的話「理論上」花京院(不是戴墨鏡的超越恐懼花京院)的強度幾乎和佩特夏相同,理論上…
- PS版因為機能問題導致畫質下落,Capcom為了彌補這個缺點而加入了一個「超級故事模式」重現原作整體劇情,除了有更多特殊性質的敵人之外,更有使用小遊戲來進行的關卡(部份甚至是一個關卡專用的,例如幫助清除入侵喬瑟夫腦部的戀人那一關是該關專用的射擊遊戲)。
- 部份關卡如果玩家達成與原作發展相符的行動可得到額外獎勵,可用來解鎖新模式。之後Capcom製作以第五部故事為主的動作遊戲「黃金的旋風」時也導入相同的系統,該遊戲中波魯納雷夫的主題曲也是拿本作改編的。
サイバーボッツ/Cyberbots
- 沿用Capcom的捲軸動作遊戲「パワードギア/Armored Warriors」的機體圖像的2D格鬥遊戲,但兩者的機體設定有差異,故事也沒有明確關聯。
- 除隱藏角色外本作機器人分為四個基本型,每一型又細分為三種不同的機體,同系列機體的一部分攻擊相同。
- 除選機器人外還必續選駕駛員,駕駛員不影響機體性能但會決定CPU戰劇情的走向。
超鋼戦紀キカイオー/Tech Rommancer/超鋼戦紀機界王
長江仙鬼奇怪王[16]- 巨大機器人對戰格鬥。登場機體和駕駛員有不少都在向機器人動畫致敬,被致敬作品的有《魔神Z(無敵鐵金剛)》、《機動戰士鋼彈》、《蓋特機器人》、《超人力霸王》(參考此作的機體也有滲入《新世紀福音戰士》要素)、《超時空要塞》等。
- 連聲優也有在玩梗(例如某個駕駛紅色機體的面具男的CV是池田秀一)。
- 角色設定在不同人物的故事裡會有所不同(特別是最終Bossゴルディバス)。
- 特色為採用3D式自由移動,搖桿推上或下便可以作出Z軸移動,取而代之機體再沒有站立蹲下之分,攻擊也沒分上中下段。
- 場地內還有建築物,建築物受到攻擊便會被破壞而且會留下道具,道具可以讓機體拾取。道具分為三種:
- 能力強化-拾取後輸入特定指令消耗發動,令機體強化(攻擊力強化、防禦力強化、速度強化和英雄模式4種)。
- 前三者發動時自身周圍會出現攻擊判定。
- 英雄模式的效果每部機體都不同。
- 額外武器-拾取後輸入特定指令使用的特殊必殺技,有彈數限制。有紅黃藍三種,每部機體的武器都不同。
- 補給物資-拾取後即時使用,能回復機體某項能力,(耐力、裝甲值、氣條)。
- 能力強化-拾取後輸入特定指令消耗發動,令機體強化(攻擊力強化、防禦力強化、速度強化和英雄模式4種)。
- 機體耐力(體力)被扣掉後會有一部份可以隨時間回復,除此之外還有裝甲值,被物理攻擊擊中後不論有否擋格裝甲值也會扣減,扣盡時機體防禦力會下降,扣盡的一刻機體會被高高吹飛。(部份CPU專用的非機械機體沒有裝甲值存在)
- 差一局便取得勝利並把敵機的耐力扣至一半以下時可以使用一擊必殺技「Final Attack」,每場戰鬥只能使用一次。
- 雖本作的機器人動畫作風獲得不少好評,但遊戲性卻相當一般;遊戲節奏偏慢,機體招式數少,有效戰法就只有保持距離射擊和在密著距離連發破綻小的近攻技,機體性能也相當不平衡。
- 本作有被移植至Dreamcast,此作除了把畫面質素提升和調整機體平衡之外,更追加了《Cyberbot》的主角機「布洛迪亞/Blodia」為可使用機體。
スターグラディエイター/Star Gardiator/星際劍士/星際鬥劍
- 3D畫面的兵器格鬥遊戲,故事走未來風格
簡單的說就是CAPCOM版的星際大戰。 - 一代跟劍魂一樣是標準的3D格鬥,但二代則像鬥神傳把軸移動外的操作體系變為2D格鬥的方式。
- 二代角色乍看之下很多,但實際上約有一半只是將既有角色的外型和部分必殺技換掉而已。
換個衣服和招式就是新人物了
- 二代角色乍看之下很多,但實際上約有一半只是將既有角色的外型和部分必殺技換掉而已。
- 一代的未使用檔案中有一個名為Blodia但外型卻像鋼彈系列的MS-德姆的角色。
- 於2025年發行《Capcom Fighting Collection2》收錄二代。
闘神伝2/Battle Arena Toshinden 2/鬥神傳2
- 原為TAKARA在PS平台上發售的3D格鬥遊戲「鬥神傳」的續作,後委託Capcom移植到大型機台。
- 第一款出在大型機台的3D刀劍格鬥,鬥神傳也同時為第一款3D刀劍格鬥,但是戰鬥風格還保持不少2D對戰的內容,像是指令型必殺技、飛行道具。
- 鬥神傳整個系列都採用了簡易必殺技指令鈕:只需按下特定的按鈕+方向桿就能直接使用出必殺技,當然要用方向桿輸入完整的指令也是可以的。
SNK/SNK Playmore
- 詳見「SNK」。
Arc System Works
- 詳見「Arc System Works」。
フランスパン(French-Bread)
- フランスパン為前日本同人團體「渡邊製作所」部分成員另起爐灶的新團隊
MELTY BLOOD/逝血之戰系列
- 由同人文字冒險遊戲「月姬」改編的同人格鬥遊戲系列,劇情模式的故事由月姬原作者奈須きのこ執筆。
- 日文簡寫/通稱為「メルブラ」「MB**」(**視乎版本名稱而定),中文一般翻譯為「月姬格鬥」。不過正式中文譯名的確是「逝血之戰」。
- 原本為TYPE-MOON和渡邊製作所共同製作,渡邊製作所解散後由後繼組織French-Bread開發並由Ecole Software發售。成為第一個進軍大型電玩界的同人FTG。
- 由於Ecole Software就是那個傳說中的クソゲー「Death Crimson(死亡火槍)」的開發商,一度讓網民擔心MB系列移植後的質素;不過後來推出後遊戲評價不俗,甚至成為日本格鬥遊戲大賽大會「鬥劇」的比賽項目之一。
- 遊戲的空中行動非常自由且操作簡單吸引到不少玩家,讓製作社團French-Bread成功在格鬥社群中擴大知名度。
- 由於故事設定的關係,有不少角色是以將其他角色的圖像稍加修改後做出(如赤主秋葉之於遠野秋葉)。
換個站姿和招式就是新人物了。 - 最新作MELTY BLOOD Actress Again Current Code的家用版一開始只有OVA「Carnival Phantasm」的初回限定特典PC光碟未單獨販賣。因此入手難易度較高。直到Arc System Works在Steam平台開始販售本作才解決問題。
不過更多人只想問TYPE-MOON啥時才能把月姬重製版做出來 比起N割傷害更重視「永劫無限」的無限連技2D格鬥遊戲,尤其是最初期的版本平衡讓人很無言。- 隨著月姬重啟作《月姬-A piece of blue glass moon-》推出後,更推出重啟作《MELTY BLOOD : TYPE LUMINA》,角色人選基本上也是以前者為主,但前作的部分角色有保留,同時系統也為迎合新玩家而有所簡化一些
Under-Night In-Birth/アンダーナイト インヴァース/夜下降生系列
- Ecole Software/French-Bread合作推出的另一款2D格鬥遊戲,簡稱「UNI」。家用版由Arc System Works販賣。
其實MB和UNI原本都是Ecole Software負責販賣,但莫名其妙的就被ARC搶走了
- 原本的計劃是和TYPE-MOON共同推出MB新作,但因雙方時間難配合而暫時中止,之後在這段空窗期開發的就是UNI。
- 由於故事風格與MELTY BLOOD相近加上下面提到的因素曾讓部分玩家以為UNI是MB續作,但除了一部分遊戲系統的名稱相同以外兩者沒有關係。
- 初期版本連段時間極長幾乎可和ARC的北斗與戰國BASARA X相比,改版後已大幅改善。另外遊戲偏重地上戰,玩起來和空中行動豐富的コンボゲー相當不同。
- 其中一個角色「艾爾特娜姆小姐」跟MELTY BLOOD的女主角紫苑‧艾爾特娜姆‧阿塔拉西婭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但兩人的聲優不同個性也天差地遠。之後French-Bread表示兩人不是同一人,是因為想讓MB角色客串又不希望讓人誤以為兩作品故事有關才這麼設定。
但這位「前輩」在劇中的對白幾乎都是超不自重又超冷的的MB捏他,讓玩家大喊這根本是破壞紫苑的形象。- 約一年後追加另一個同人轉商業的格鬥遊戲「アカツキ電光戰記」的主角「曉」。這位曉和原作是同一人。
當時對MB的顧慮跑哪去了
電撃文庫 FIGHTING CLIMAX
- 以電擊文庫各小說角色為主題的格鬥遊戲作品。由SEGA負責販賣、Ecole Software/French-Bread合作開發。
- 為電擊文庫20周年紀念企劃「電擊文庫 VS SEGA」的其中一部分,故Vitural Fighter的角色結城晶和陳佩分別以頭目角色及頭目用援助角色身份亂入本作。家用版更追加SEGA遊戲「戰場女武神」的兩名人物。另外遊戲中的背景也是取自SEGA的遊戲。
- CPU戰流程為神秘人物「電神」召喚電擊文庫的角色到SEGA遊戲世界對抗可變身為他人的「絕無」,但家用版和之後的大型改版「電撃文庫 FIGHTING CLIMAX IGNITION」則將CPU戰改為各小說角色的互動並將前述兩人刪除。
至於電擊文庫人物跑到SEGA世界的理由就沒交代了。- 本作數年前發售的同以電擊文庫各小說角色為主題的遊戲「電擊文庫RPG Cross of Venus」有一個能力與絕無相似的角色「絕夢」,兩者的關係不明。
Examu → Team Arcana
アルカナハート/Arcana Heart/聖靈之心(全是奶)
- 業界第二(或者說是第五)個以全部角色均為女性的格鬥遊戲。[17]由於故事設定的關係,大部分角色的年齡不到15歲
且不斷挑戰新低。 - 擁有Homing計系統,消耗後可作出高速衝刺或追蹤對手的空中移動等,還能用Guard Cancel形式發動(但會令Homing計回復變慢),因此本作的場地特別寬廣。在選完人物後還必須選擇「聖靈」,不同的聖靈擁有不同的附加效果和聖靈必殺技,讓玩家可以組成自己理想的角色加聖靈組合。
- 3代將Homing計量表與氣條整合為一個Arcana計量表,聖靈系統也有不小變動。
- 第1代剛推出時平衡崩壞,因此在半年後推出調整版「アルカナハートFULL!」修正角色強度,後來家用版移植時則同時收錄兩個版本的內容。
- 第2代的改良版「すっごい!アルカナハート2」追加的隱藏頭目「パラセ・ルシア」擁有超強的性能;體力和氣條自動增加,多種高性能的通常技、必殺技,能夠對對手附加多種不良狀態的聖靈必殺技,1 frame發動且攻擊力極高(防禦力低的角色即死)的超必殺技「シュタイン・デア・ヴァイゼン」等。結果パラセ被世人公認為和「Kaiser Knuckle」的隱藏頭目「General」並齊的最強頭目。
- シュタイン・デア・ヴァイゼン的演出為以冰結晶封住對手後再爆破造成傷害,加上其極高攻擊力,令這招被玩家戲稱為「エターナルフォースブリザード」。
- 隱藏頭目介紹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0jqVmBk8g
想破關居然還得冒PS2燒壞的風險
- 之後2代也於PS2推出家用版,但因為ECOLE Software
的正常發揮以及EXAMU雙方未把控好移植品質而出現了劣化移植慘劇:角色圖像動不動就花掉、超長的讀取時間、放特定技能會延遲。跟同公司且同時期販售的MELTY BLOOD相比只能說慘烈,甚至有粉絲抱怨如此品質為何不乾脆直接移植至剛崛起的PS3及X360- 參考用對戰影片: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6706375 觀眾的評價:ひっどい!アルカナハート2。
- 因為2代劣化移植的慘劇,連帶本系列人氣大幅下滑,3代移植(含改版「LOVE MAX!!!!!」)找上有PS3遊戲製作經驗的Arc System Works負責。雖然ARC的移植作品也有不良的前科讓玩家有些擔心(如PS2版GUILTY GEAR XX ΛCORE),不過最後沒出現大問題
且還有一些殺必死的要素,可謂良心移植,但當年的人氣也已無法挽回。- 前作追加的超強頭目パラセ・ルシア在家用版也有登場,而且整體性能更加以強化,下者的「LOVE MAX SIX STARS!!!!!! XTEND」則解禁為可使用聖靈。
- 最新版本「SIXSTARS!!!!!!」似乎是由Examu自行集資並移植,ARC僅負責販賣。追加2個新角色和相對應的聖靈並廢除系列以來會鬱展開的BAD END。但後來因經營狀況不佳使Examu在2020年2月宣布停止活動,剩下的開發工作則由公司內曾製作ミリオンアーサー アルカナブラッド的TEAM ARCANA所屬成員接手完成,而後的再加強版「LOVE MAX SIX STARS!!!!!! XTEND」也順利推出並發行於Steam、EXA街機。
デモンブライド/Daemon Bride
- 系統類似黃昏Frontier的東方Project格鬥系列。以飛行道具和對飛行道具有無敵效果的高速衝刺為攻防中心。
只差沒有東方的符卡系統 - 為了吸引新手而設有簡易模式,簡易模式中必殺技操作大幅簡化但無法使用一部分系統和攻擊。之後Examu的一些作品也有類似的模式。
- 由於系統特殊加上整體演出樸素而沒有人氣,之後雖推出增加一個人物的版本「デモンブライド アディショナルゲイン」但狀況沒有改善,而後TEAM ARCANA於2023年宣布開發為EXA街機打造的加強版《Daemon Bride exAgain》。
- 目前唯一一款未移植至家用機的遊戲
AQUAPAZZA
- 以遊戲公司AQUAPLUS旗下各作品角色為主題的格鬥遊戲。但其中一個角色柏木千鶴所屬的遊戲「痕」只有以LEAF的名義販賣過。
- 但千鶴的待遇很不錯,不僅是最強角色之一,還在家用版新增的故事模式擔任最終頭目。
某方面來說這遊戲可改名為LEAFPAZZA了
- 但千鶴的待遇很不錯,不僅是最強角色之一,還在家用版新增的故事模式擔任最終頭目。
- 系統是改編遊戲常見的一名操作角色加上一名援護角色,整體連段自由度與同時期其他Examu作品相比偏低,沒有援護角色的話不容易追擊。
- 機台版CPU戰的最終頭目為援護角色,在同類型遊戲中可說非常特殊。
ニトロプラス ブラスターズ -ヒロインズ インフィニット デュエル-/Nitroplus Blasterz: Heroines Infinite Duel
- 以遊戲公司Nitroplus旗下各作品角色為主題的格鬥遊戲。部分Nitroplus參與製作的非遊戲作品也在其中。家用版由Marvelous Entertainment販賣。
- 原本的計畫是由マイルストーン將Nitroplus製作的
世紀末格鬥遊戲「ニトロ+ロワイヤル -ヒロインズデュエル-」移植至大型機台但一直沒下文,之後相關開發計畫由Examu承接。10周年紀念作最後在16周年時推出 - 雖說是出自相同企劃,但所有人物角色圖像均由Examu重新製作加上系統幾乎全改,實際上是一個全新的作品。
ミリオンアーサー アルカナブラッド/Million Arthur: Arcana Blood
- 以Square Enix的手機遊戲百萬亞瑟王系列多數人氣角色為主題的格鬥遊戲。戰鬥中援護角色的排列也採用與原作相近的卡片風格。
- 機台版請來同社遊戲聖劍傳說3的人氣角色莉絲參戰,家用版更加入KOF的其中一塊活招牌八神庵,但這些人設定上是以本人為藍本做出的複製人。
但作為交換條件本作的盜賊亞瑟也要跑去KOF14的後日談「SNKヒロインズ Tag Team Frenzy」客串,兩作品家用版發售日只差不到3個月明顯是套過招。
SEGA
バーチャファイター/Vitural Fighter
- 又稱為「VR快打」,為格鬥遊戲史上第一款採用3D構圖的作品。
- 雖然內容為3D,但是在第三作之前並無法自由進行橫向位移,只有利用特定攻擊才能將對手打向橫向位置,所以實際上的戰鬥還是維持在一個2D的面上,到了第三作後才可自由的橫向移動成為名副其實的全3D格鬥[18]。
- 招式連段放棄了2D對戰所使用的指令型必殺技,改用拳腳加上方向桿的組合攻擊,因此攻擊方式多變且自由,奠定了日後3D格鬥的連段基礎。
- 但自從在《Vitural Fighter 5 Ultimate Showdown》推出之後,除了部分角色於《生死格鬥5》參戰、推出電競性質的《Vitural Fighter eSports》之後幾乎都沒有下文
ファイティングバイパーズ/Fighting Vipers
- 3D格鬥,賣點為每個角色均身穿裝甲(分成上/下半身兩個部位),擋格時耐力會下降。若在耐力降至最低時擋格對手的「裝甲破壞技」的話,該部位的裝甲便會破掉,同時該部位的防禦力會大減。
- 和VR快打相比演出比較有誇張感,而且場地均被圍欄圍住,除了擊倒對手的一擊外無法把對手打出場外。
- 本作未使用檔案中有音速小子系列的Sonic與Tails的角色模組。
但在Fighters Megamix中代表Sonic The Fighters出戰的機會被Bean和Bark搶走
ファイターズメガミックス/Fighters Megamix
- 中文名稱為「VR群英會」,為SEGA的跨界3D格鬥遊戲。角色以VR快打和Fighting Vipers的角色為主。
- 隱藏角色則收錄了VR快打Kids、Sonic The Fighters的部分人物,連VR戰警的主角和DAYTONA USA的賽車等非格鬥遊戲的角色也有登場,另外還讓初代VR快打中
疑似為了製作新主角結城晶而慘被刪除的未使用角色シバ參戰。
- 隱藏角色則收錄了VR快打Kids、Sonic The Fighters的部分人物,連VR戰警的主角和DAYTONA USA的賽車等非格鬥遊戲的角色也有登場,另外還讓初代VR快打中
- 系統上則是分成VR快打模式和Fighting Vipers模式,但也有混入解摔等一些VR快打3的新系統。
- CPU戰出現的人物為7人,但有數種登場順序,玩家可在選角後決定要碰上的對手。
ソニック・ザ・ファイターズ/Sonic The Fighters
- 音速小子系列中唯一一款格鬥遊戲,由鈴木裕領銜的AM2團隊開發,系統等於是VR快打的改良。
- 防禦方式比較特殊,雙方各有5個防護罩,防護罩受到一定程度或次數的攻擊就會擊碎,防護罩一旦耗盡就無法防禦且防護罩數量不會隨時間或回合經過補充。
- 另外可藉由同時按下←、P、K鍵(2P時方向相反)消耗1個防護罩發動可加快攻擊速度和能使用特殊必殺技的Hyper狀態,但效果中攻擊力會下降。
若雙方角色相同怎麼辦?沒關係,蛋頭博士可以做出分身給另一個玩家使用!- PS3和X360版除了新增網路對戰以外,也將BOSS限定角色金屬索尼克與蛋頭博士解禁給玩家使用,更讓本作的未使用角色Honey The Cat登場。
- Honey The Cat的原型為同社格鬥遊戲Fighting Vipers的Honey。
- 而後《審判之逝》及《人中之龍7外傳》也可在遊戲中遊玩到本作
- PS3和X360版除了新增網路對戰以外,也將BOSS限定角色金屬索尼克與蛋頭博士解禁給玩家使用,更讓本作的未使用角色Honey The Cat登場。
- 另外本作登場的角色Bean the Dynamite和Bark the Polar Bear有回流至Sonic Mania。
ラストブロンクス -東京番外地-/Last Bronx
- 以黑幫打鬥為主題,全員持兵器的3D格鬥。
ダークエッジ/Dark Edge
- SEGA在VR快打問世前製作的3D格鬥,只用2D圖像表現3D畫面和移動是一大特徵。
- 但遊戲中雙方相對位置經常變動導致方向操作不易上手,整體評價並不佳。
- 遊戲發售後一直都沒有移植,直到SEGA預定於2020年12月推出的遊戲機「ASTRO CITY mini」收錄此作品才有第一個家用版。
バーニングライバル/Burning Rival
- SEGA早期的2D格鬥,但和VR快打是同時期發賣,加上VR快打人氣度大增而成無人問津的格鬥作品。也沒有移植家用版。
- 時間的經過是用類似血條的量表表示而非常見的數字。
ゴールデンアックス・ザ・デュエル/Golden Axe The Duel
- 以同公司製作的動作遊戲Golden Axe為題材製作的2D格鬥。操作與快打旋風一樣有6個按鈕。
- 超必殺技使用方法與原作類似,攻擊偶爾出現在畫面上的小偷會掉出魔法藥瓶,集滿5個後可發動強化狀態,於強化狀態持續時間結束前可無限次使用超必。
ホロシアム/Holosseum
- 以SEGA自製的以凸面鏡原理做出擬似3D影像的遊戲畫面的特殊框體為基底的格鬥遊戲
- 同樣有用過這種特殊框體的遊戲為SEGA自家的互動電影冒險遊戲《タイムトラベラー(Time Traveler)》
- 遊戲只有四個角色,每個角色的流派分別為中國武術、空手道、泰拳和綜合武術四種
- CPU戰前3關為與其他流派的CPU對打,第四戰則是與相同流派的世界冠軍對打。全破後會突入車輪戰性質的EXTRA ROUND[19]
ドラゴンボールZ V.R.V.S
- 七龍珠的其中一個改編作品,為SEGA開發並由BANPRESTO販賣的3D格鬥遊戲。但角色與ダークエッジ一樣是2D圖像。
- 我方操作的角色必定背向自己,而對手操作的角色必定面向玩家。另外遊戲採用分割畫面,在自己的螢幕中也能從對手的視角觀看遊戲。
- 最終頭目為本作原創人物「魔人オゾット」,由原作者鳥山明設計。
Namco/Bandai Namco (NBGI)
鐵拳/Tekken
- 詳見「鐵拳」
ソウルシリーズ/Soul series
- 詳見劍魂
ナックルヘッズ/Knuckle Heads
- Namco作品中少有的2D格鬥。也是格鬥遊戲初期少數請專業聲優為角色配音的作品。
- CPU戰除了前5關和最後1關為1對1對戰以外,有3關為少見的1對2對戰。對人戰的場合則支援4人同時對戰。
- 由於本作是走多人亂鬥類型的FTG,故操作方面跟一般FTG不同。除了基本的以搖桿移動角色以外,3個按鍵分別為上段攻擊、下段攻擊和跳躍。
- 當場上有3人以上時可以像清版動作遊戲一樣往畫面外側或內側走,因此本作角色沒有蹲下的動作。
- 家用機方面除了移植至Wii的VC,後來也推出アケアカ版本
ポッ拳 POKKÉN TOURNAMENT/寶可拳
- 由任天堂發行,BNEI製作的以寶可夢系列為主題的格鬥遊戲,由製作過《鐵拳》、《劍魂》的原田勝弘與星野正昭領銜製作
- 可算是任天堂作品群中稀有的格鬥遊戲[20]
- 機台樣式有別於其他的大型機台,為直接提供專屬手把遊玩
- 另外出招方式也與亂鬥類動作遊戲一樣簡單,也比較容易做出花彩連技
- 有別於其他格鬥遊戲,本作移動方式有分デュエルフェイズ(2D移動)和フィールドフェイズ(3D移動)模式,一開始必定會以フィールドフェイズ進行,只要使用部分招式且成功擊中對方即可切換
- フィールドフェイズ比較注重遠距戰及心理戰,這次可讓寶可夢撿拾掉在場上的共鳴能量
- デュエルフェイズ更注重近身戰,玩家可在此時做出花彩連技
- 另外移動方式切換的同時,共鳴能量會大幅增加
- 若能量條全滿可發動讓寶可夢強化一段時間的「共鳴バースト」(部分寶可夢會超進化),在此期間也可讓寶可夢再進一步發動超必殺技
- 另外可以呼叫助援寶可夢來扭轉局勢,不同的助援寶可夢,效果也會不同
簡單來講就是鐵拳+火影忍者終極風暴的混合體
- 另外可透過BANAPASSPORT來強化自己的寶可夢及儲存對戰紀錄
- 有移植至WiiU和Switch
不知何解WiiU版有部分寶可夢沒有收錄...- Switch為加強版,有大量新增未在街機版參戰的寶可夢(一部分以DLC登場)並且修正平衡
TECMO/KOEI TECMO
デッドオアアライブ/DEAD OR ALIVE/生死格鬥
- 詳見「生死格鬥」
闘姫伝承 ANGEL EYES
- 2D格鬥遊戲作品,但角色混合了2D點陣圖和3D模組平面圖人物[21]。另外是大型電玩格鬥遊戲史上首個角色全為女性的作品。
- 移動速度不僅快還有4段跳躍、快速落下、導向衝刺、必殺技Guard Gancel等,令遊戲節奏變得極快。
- 擁有前所未聞的「逆補正」系統,連段數越多攻擊的傷害反而越高,結果造成大量的即死連段出現;部份角色的基本連段已經可以達到即死(包括從Guard Cancel起始的連段),1分鐘打完一場三戰兩勝的比賽可謂家常便飯。
三國無雙
- 尚未轉型成『真三國無雙』前就是標準的3D格鬥遊戲。
ADK(原名:アルファ電子工業)
ワールドヒーローズ/World Heroes/世界英雄(or英雄榜)
- ADK製作的2D格鬥遊戲。角色以世界各地的歷史跟傳說人物為藍本。例如:聖女貞德、成吉思汗、向李小龍致敬
但國籍在JET販售後被改成韓國的金龍。- 但也有一些角色的原型來自漫畫人物(例如北斗神拳和JOJO的奇妙冒險[22])。
- 第一作除了方向桿外,按鈕只有3個:拳、腳、摔。拳腳以按壓時間長短決定輕重。
雖然遊戲跟快打旋風相似處不少但因為沒用6個按鈕所以沒被CAPCOM告- 第四作兼最終作「World Heroes Perfect」則採用四鈕:分為輕、中攻擊的拳腳進行操作(兩拳or兩腳同按為重拳or重腳)。
- 最大的特點就是除了一般對戰外還可以選擇角鬥場模式(Death Match),角鬥場的場地會有各類陷阱(如地雷、尖刺、電網),增加對戰靈活度。
- 第二作的角鬥場模式計量方式改變,玩家共用一個計量表,計量表初始以雙方各50%開始,擊中對手可以增加自己並減少對手的計量。
當一方計量歸零則進入倒地倒數狀態,倒數歸零才決定勝負,而連打按鈕可以解除倒地並回復一定量的計量。
但隨著倒地次數的上升,需要更大量的連打才能解除,同時回復的計量也會更少。一旦倒地3次則敗北。 - 第二作另一比較特殊的是當飛行道具在擊中自己的瞬間才進行防禦的話,可以將飛行道具彈回去[23],乃「直前防禦」的始祖。
- 第二作的角鬥場模式計量方式改變,玩家共用一個計量表,計量表初始以雙方各50%開始,擊中對手可以增加自己並減少對手的計量。
- 而從JET之後轉變為一般的格鬥遊戲,移除角鬥場模式(開發Perfect時曾考慮復活,但因基板容量不足而作罷)。推出Perfect時追加超必殺技。但上記的反彈飛行道具防禦取消了(但部分家用版有追加類似的系統)。
- 另外由JET開始引入了「連續慘叫」的設定,對手被擊倒時若果是被多段攻擊擊中,慘叫聲會變成每被擊中一次便叫一次。
「負けた負けた負けた負けた負けた負けた負けた負けた負けたッスー!」
痛快GANGAN行進曲/Aggressors of Dark Kombat
- 此作和街頭快打等捲軸動作遊戲一樣,角色可以在一個擬似三維空間中自由移動,場地有高低差和障礙物甚至是可以拾取的武器。
- 首個引入一擊必殺技(ガンガン必殺技)的格鬥遊戲,條件為對手剩下1條體力時花費集滿的熱血計發動,每個角色都是出招慢但不能擋。
- 本作賽制以雙方的4條體力表代替回合數,一旦角色體力歸零比賽就結束,因此ガンガン必殺技可說是貨真價實的一擊必殺。
- 意外地有處刑用BGM,可惜該BGM給予玩家的印象不夠深刻。
雖然是古代人但因為已經融入現代社會並當起上班族的關係World Heroes的風魔小太郎在本作客串登場。- 唯一的女角色Kisarah Westfield及其男朋友草薙条則在SNK的NeoGeo Battle Coliseum中客串。
- 但只有Kisarah出場比賽,草薙条則是在Kisarah使用超必殺技「Jealousy Bomber」時出現。
等一下,Kisarah參加比賽的原因是「聽說草薙条失蹤了」,結果能隨時叫他出來接吻是哪招…- 另外曾有不知本作非SNK製作的人問NBC製作小組草薙条跟KOF的草薙京是不是親戚,結果對方回答「兩人關係不明」。
ニンジャマスターズ 覇王忍法帖/Ninja Masters
- 以戰國時代為主題,日本古代風刀劍格鬥。雖然標題以忍者為名,但有道士、和尚、怪盜等各種不同風格的人物。
12名角色中確定是忍者的只有3名 - 每個角色的連技性能都相當誇張,有著不少即死連續技甚至是低難度的無限連續技
然而指令的轉法與角色演出的動作很不直觀,難以意會。 - 各角色的武器在戰鬥中可拿出或收起切換攻擊方式,系統學「侍魂」一般可以將對手武器擊落,藉此封住對手使用需要武器的技能。[24]
ALLUMER
- Allumer為Taito的子公司:Seta的原製作小組新創的遊戲公司
ブランディア/Blandia
- 故事設定上為SETA製作,TAITO發售的名作「黄金の城」的續集。黄金の城的一部分角色也在本作登場。
- 攻擊按鈕分為上、中、下段攻擊三個,不過本遊戲的上中下段指的是打點高低而不是指防禦方向。
- 本作有鎧甲的要素。大部分人物於開始時穿著鎧甲登場,鎧甲覆蓋的部位被打中時可減輕或無效化傷害,但同一部位被攻擊數次後鎧甲就會掉落。
- 雖然本作有很多特別要素存在,可惜遊戲性不佳,BGM太短是本作最大敗筆。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 由Allumer開發、BANPRESTO販賣的2D格鬥遊戲。登場角色均出自1979年的機器人動畫「機動戰士鋼彈」。
- 本遊戲無法使用相同角色對戰,但大部分機體均有一個性能相似的亞種,例如薩克就分為量產型和夏亞專用薩克兩種。
- 之後推出續作「機動戦士ガンダムEX REVUE」,除了可同角色對戰外更追加新機體和原作聲優配音等要素。最終頭目為本作原創機體「多梅爾」。
- 從EX REVUE單人模式破關後的演出來看,原本可能會推出含有動畫續篇「機動戰士Z鋼彈」機體的第三作,但最後沒有實現。
Aorn
羅媚斗/Rabbit
- 由《豪血寺一族》等各個格鬥遊戲的製作班底製作的格鬥遊戲,家用版由EA販賣。
- 以古代中國為背景,並以
無限寶石獸神珠系統為賣點。戰鬥中可解放封印在獸神珠中的替身獸神,除了可強化角色性能外更能使用專用的必殺技。 - 原本有計畫先推出街機版,但後來日本方面的稼動計畫取消(歐美則照常稼動),最後只有發行在SS上。
- 而本作製作完成後Aorn就倒閉了,旗下的另一款格鬥遊戲《ザ・遺産相続》也跟著胎死腹中
ARIKA
ストリートファイターEX/Street Fighter EX/快打旋風EX
- 由ARIKA製作,CAPCOM販賣的的3D畫面,2D風格的格鬥遊戲。
- 雖然場地和人物都是3D,但3D格鬥遊戲中的軸移動要素非常稀薄,角色操作方式和必殺技輸入等也是沿用2D時期的快打旋風。
- 最終作EX3只有發行家用版,系統變為2打2的組隊戰。巧合的是推出時間相近的快打旋風ZERO和快打旋風III的第三代也是兩個系列的最後一作。
- 因為版權的關係本作原創人物難以在其他快打旋風作品登場。
系列中的陰影人
ファイティングレイヤー/Fighting Layer
- 由ARIKA製作,Namco代理的3D畫面,2D風格的格鬥遊戲。
- 「快打旋風EX」中登場的角色「Blair」和「Allen」在此作品中客串演出。
但之後兩人在EX2被刪除,直到快打旋風EX系列結束時都沒能回去 - 擊倒對手時會顯示決勝負一擊的招式名,而且如果玩家以連續技、必殺技和超必殺技組合成連技擊倒對手時,顯示的的名稱將會因不同組合而產生變化。
- 名稱分為四類,其中一類「Premium」必須用指定的攻擊依照指定的順序組成連續技才會出現。由於本作冷門加上沒有移植家用版所以發現難度非常高。
- 睽違數年,ARIKA本來想弄個以本作和快打旋風EX為主題的愚人節玩笑,不過後來因為呼聲太大而決定製作成續作:Fighting EX Layer。
ファイティングEXレイヤー/Fighting EX Layer
- ARIKA在愚人節之後決定製作出的格鬥遊戲。以來自快打旋風EX的原創角色[25]為主題的格鬥遊戲。
- 雖然標題用了Fighting Layer的名字,但實際上推出當時除曾過去客串的Blair和Allen外Fighting Layer的原創角色一個都沒出現。[26]
微妙的標題詐欺
- 雖然標題用了Fighting Layer的名字,但實際上推出當時除曾過去客串的Blair和Allen外Fighting Layer的原創角色一個都沒出現。[26]
- 系統上除了以快打旋風EX和Fighting Layer為基底並加以改良以外,操作方式變成簡易輸入和一般輸入2種。更新增了「強氣」系統這個新要素。
- 玩家除選擇角色外還必須從15種強氣中選擇一種,每種強氣均含有5種能力,比賽中如果滿足特定條件則對應的能力會發動強化角色性能。
ATLUS/Noise Factory
豪血寺一族/Power Instinct
- 由ATLUS開發並販賣的2D格鬥遊戲,但大型電玩最新兩作(鬥婚、先祖供養)為製作本遊戲人員離職後創設的新公司Noise Factory開發。
- 本系列是以惡趣味故事為主題的格鬥遊戲。以採用老婆婆當主角為首,無論角色與背景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讓人想吐槽的設定。
- 大部分的登場角色明明來自世界各地卻同時擁有豪血寺家的血脈,目的是參加每五年舉辦一次以格鬥決定的豪血寺家頭首席位的比武大會。
- 部份角色擁有變身系統可在戰鬥中變成別的角色。另外從第二集開始引入歌曲為BGM,而且歌詞都很獨特而變成遊戲的特色之一。
- ニコニコ動畫以鬥婚中陳念的背景音樂「レッツゴー!陰陽師」[27]最受歡迎,
但知道BGM對應的角色是誰的人應該少的多 - 之後陳念在下一作先祖供養的背景音樂則是「レッツゴー!陰陽師」的remix版「陰陽ジジジ!」。
- ニコニコ動畫以鬥婚中陳念的背景音樂「レッツゴー!陰陽師」[27]最受歡迎,
- 鬥婚的PS2移植版「煩惱解放」讓日籍奈及利亞藝人兼格鬥家Bobby Ologun參戰引發一些話題。
但Bobby在發售前夕捲入暴力事件使本作被迫延後3個月販賣 - 題外話:鬥婚中的Princess Sissy性能霸道,使得她成為偶爾出現於MUGEN內的凶角之一。
不過她的知名度就和遊戲本身一樣微妙武功再高,也怕羊刀!
- 後來Atlus以「遊戲放到現在會被特定人士抗議」為由不再推出相關新作、復刻、重製和移植,雖然還是推出了新版「レッツゴー!陰陽師」的MV
レイジ・オブ・ザ・ドラゴンズ/RAGE OF THE DRAGONS
- 由Noise Factory製作、SNK Playmore及墨西哥遊戲公司EVOGA發行的雙人組隊制格鬥遊戲,角色可自由搭配。
- 原預定為Technos Japan的《雙截龍》的另一款格鬥遊戲,但因為版權取得失敗而告吹[28],所以除了部分人物的名字致敬雙截龍以外,其他細節與雙截龍完全是兩回事,因此缺乏一些亮眼的設計,導致本作知名度極低。
不過本作頭目ヨハン在MUGEN上有不少精彩表現被稱為最強の通行人(最強的路人),遊戲知名度因此變高(才沒這回事)。- 本遊戲部分人物曾在豪血寺一族其中一作「鬥婚」以隱藏角色的方式登場,但在同作的PS2移植版「煩惱解放」則被刪除。
- 同時原預定發行續作,但因為發行商EVOGA倒閉而腰斬
- 2024年宣布即將推出EXA街機板,除了人設變更為逢魔文七郎以外也有調整平衡
Atrativa Japan
仁義ストーム
- 3D格鬥遊戲。由Atomiswave基板的沒遊戲「フォースファイブ(Force Five)」為藍本更改而成。(但本遊戲採用的基板為NAOMI GD-ROM)
- 遊戲口號為「對男人用毆打對女的便用脫!」,擁有脫衣元素,敗者的女伴會被脫衣。
- 能脫到哪個程度由戰鬥時取得的「脫衣點」決定,激發玩家的
獸性鬥志。- 遊戲在測試版中,脫衣度最高級會脫至露點,但在正式發售版中修正了
- 每名角色的女伴與及三名隱藏女性角均由不同的插畫師負責設計及提供遊戲中的圖像,因此每名女角也有不同的風格。
- 成功把對手Counter Hit時威力會幾何級增加為本作賣點之一。
- 意料之外地是一個可以發射飛道具的3D格鬥遊戲。
CRAFTS&MEISTER
- 由前CAPCOM成員須藤克洋與船水紀孝另起爐灶的公司
超ドラゴンボールZ
- 七龍珠的其中一個改編作品,為CRAFTS&MEISTER與ARIKA共同開發並由BANPRESTO販賣的3D格鬥遊戲。
- 必殺技採用2D格鬥遊戲的方式輸入,跳躍則使用專用的按鈕,另外遊戲中沒有蹲下動作因此攻擊沒有中下段的區分。
- 可藉由專用的IC卡強化使用角色的性能,每當遊玩時內部的經驗值會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便能從技能樹中選擇能力強化的方向。
Data East Corporation
空手道/KARATE CHAMP
- 實質上Data East與Technos Japan的首款格鬥遊戲,也是全遊戲市場誕生最早的格鬥遊戲之一
- 遊戲方式為以兩個搖桿來操作角色,右搖桿為使出不同招式,左搖桿為移動、跳躍及配合右搖桿使出招式
- 計分法採用現實的空手道比賽的計分法:
- 回合基本上為2回合制,以小招擊中為「技あり(技有)」,以半分計算,累計「技あり」2次算一分;以大招擊中為「一本」,直接以1分計算
- 計分法採用現實的空手道比賽的計分法:
- 遊戲流程為「練習」、「組手」、「獎勵關卡」
- 「練習」為讓玩家熟悉操作方式以及系統,「組手」則是正式對戰,打贏後除了升段外會進入獎勵關卡,之後會在組手流程循環,最終段位為「名人」
- 獎勵關卡分為「鍛鍊」、「劈瓦」、「打牛」
- 鍛鍊為需要以不同招式擊中兩邊飛過來的花盆
- 劈瓦則是算準時機扳搖桿來劈瓦
- 打牛就不用多說,就是抓準時機攻擊突如其來的公牛,不過因為系統設計的緣故,要準確打到公牛其實相當難,可說是新手的最大鬼門
然後那隻公牛又跑去下面客串並作為隱藏頭目向玩家挑戰
- 而後有移植至各大家用主機以及個人電腦,除了FC版以外,PS2之後的部分移植版本因為版權問題而將本作使用到的版權曲「體育進行曲(スポーツ行進曲)」、「啊啊人生有淚(ああ人生に涙あり)[29]」替換成原創曲
- 之後更推出支援雙人對戰的加強版《対戦空手道 青春美少女編》,但該作到現在尚未移植至家用機
ファイターズヒストリー/Fighter History/格鬥列傳
- Data East (玩家間通稱DECO)乘格鬥遊戲熱潮製作的格鬥遊戲。
- 因為遊戲系統和內容與快打旋風2太過相似的關係(例如按鈕與快打2一樣採取輕中重拳腳6鈕式配置),曾經被Capcom控告抄襲而令兩家廠商對薄公堂。但Data East反過來告Capcom的快打旋風抄襲自社另一作品「對戰空手道」。最後雙方於1994年宣告和解。
- 不過本作也有只屬於自己的特色「弱點系統」,每個角色身上均有一個部位的裝飾被攻擊三次後會掉下,掉下裝飾的角色會氣絕且該部位的防禦力會下降。
- 後來以MVS基板製作了續作「ファイターズヒストリーダイナマイト/Karnov's Revenge」,因基板機能關係變成輕重拳腳4鈕式。系統上沒有什麼重大變化,但遊戲質素更高。
- 作品中的最終頭目「Karnov」為Data East的動作遊戲作品「Karnov」的主角,其後在第二作中的隱藏頭目「牛(Ox)」則是來自對戰運動遊戲「空手道」的加分小遊戲的敵役角色。此作品系列可謂是業界上首個跨作品合作的格鬥遊戲。
- 作品中的配角「溝口誠」人氣之高甚至蓋過主角,在超任限定的第三作中甚至反過來成為主角。之後更在Data East某些遊戲甚至是他社的作品中登場。
水滸演武/Outlaws of the Lost Dynasty[30]
- 採用中國著名小說「水滸傳」為題材的格鬥遊戲,內容為梁山泊內部的一場比武。
- 全角色均持有武器,而且設有武器耐久度,武器用過頭而耐用度歸零便會自動爆掉並令持有者氣絕。也可以自行丟掉武器。
- 此外還有令角色進入一時對投技以外完全無敵的系統「特殊ガード」;發動成功後無敵時間非常長,雖然無敵中自己不能移動但可以用必殺技取消硬直,取消硬直後無敵時間會附加在角色身上,更誇張的是這個系統挨打狀態中也能用。
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人想想Capcom VS. SNK 2出現Roll Cancel後發生了甚麼吧 - 人設都非常古怪,有兩名替身使者,還有外表和動作很像摔角手「アントニオ猪木」的武松與及在某部橫山光輝動畫中跑過來的戴宗…
- Fighter History的溝口誠在PS家用版客串登場,SS限定的續作「風雲再起」更加入了同為FH角色的柳英美。
アベンジャーズ イン ギャラクティックストーム/Avengers in Galactic Storm
- 當時罕見的由Capcom以外的日本廠商製作的漫威漫畫大型機台格鬥遊戲,登場人物以跨作品合作故事「Operation: Galactic Storm」的角色為主。
- 但這並不是Data East與漫威第一次合作,早在數年前DECO就已製作名為「Captain America and The Avengers」的動作遊戲。
- 操作方式和ファイターズヒストリーダイナマイト相同為4鈕式,有與Capcom的VS系列類似的空中連續技。
- 參戰角色分為復仇者聯盟與克里人兩個陣營,選角後還必須選一個援護角色,不過援護角色只能選與操作角色相同陣營的人物。
- VS系列的MARVEL VS. CAPCOM CLASH OF SUPER HEROES雖然也採用這種援護專用角色系統,但該遊戲發售日比本作晚。
- 遊戲除了傳統的一對一VS模式外還有一個故事模式,故事模式中我方只能使用復仇者聯盟的人物。我方採用殘機制,被擊倒後會消費一個殘機當場復活,過關後體力會回復少許。敵人雖然只要打贏一次就過關但除第一個對手外所有敵人體力均為平常的兩倍,破關後會自動跳到VS模式。
- 故事模式允許另一個玩家參戰進行雙打
圍毆CPU,但1P和2P不能使用相同角色。雙打時如果滿足特定條件還能使用合體技。
- 故事模式允許另一個玩家參戰進行雙打
Dimps
ザ・ランブルフィッシュ/The Rumble Fish
- 2D格鬥遊戲。採用輕重拳腳+D(迴避)五鈕設定。氣條分為Offense(紅色)和defense(藍色)兩種。
- Offense氣條用於攻擊:Jolt Attack(不能擋的攻擊)、Advance Attack(可以用通常技取消的突進攻擊)、Offense Art(攻擊力強大的超必殺技)、Impact Blow(二代限定,令必殺技附加不可受身效果)。
- Defense氣條則用於防禦:Quick Recovery(快速受身)、Impact Guard(直前防禦時增加對手硬直)、Defense Art(威力低但能在被動狀態使出的超必殺技)。
- 消耗兩種氣條能使出威力強大的超必殺技「Critical Art」。二代再追加狀態強化技「Boost Drive」,效果因人而異。
- 跟一部分格鬥遊戲一樣有防禦值系統,但本作防禦值減少速度很快容易造成防禦崩潰。
- 演出方面擁有Part Crush系統,對戰中角色的衣服會被打破,而且會分成個別部位爆破。部份角色擁有特定部位破掉後才有的性能變化。
- 共推出了兩集,當初只有初代有移植版,2代直到2022年才移植至各大遊戲平台
Eighting/RAIZING
ブラッディロア/BLOODY ROAR/獸人格鬥
- 由RAIZING開發(後期改為Eighting),Hudson販賣的3D格鬥遊戲,所有角色可變身獸人為本作的一大特色。
- 變身成獸人後角色性能會強化,追加更多招式,可回復部份損傷,代價為需消耗獸化計量表,耗盡時倒地會解除獸化。
- 二代追加專用的超必殺技「ビーストドライブ」。三代出現強化版的超獸化,雖有只能用一次且之後不能再獸化的缺點。但在日後的續作中使用風險逐步緩和。
- 只有首三作出在大型機台。另外大部分作品的平衡度都不算太好。
但從下面兩作品的完成度加上RAIZING是Eighting的兄弟公司來看倒也是理所當然 - 最終作四代發行數年後曾傳出Hudson有意製作續作,但最後證實是假消息。
Fate/unlimited codes
- キャビア製作,Eighting開發,Capcom發行的作品。採用「Fate/stay night」的故事為題。
- 雖然場地和人物表現屬於3D格鬥,但操作體系除了軸移動外還是以2D格鬥為主。
- 遊戲平衡度非常崩壞,有很多長時間連續技(大部份會利用Bug),角色間性能差異非常大(Lancer和
金閃閃Gilgamesh是壓倒性的最強角色,特別是某些機動力差的角色對上擁有強力飛行道具的Gilgamesh幾乎只能當活靶)。被玩家們戲稱為「世紀末聖杯戰爭」。遊戲平衡度如此崩壞相信是因為遠阪時臣有份開發此遊戲。
- 之後移植到PS2和PSP上,PS2除追加角色外變更不大,但PSP則對系統和操作方式做了不小的修改
也讓平衡度更加世紀末。
タツノコ VS.CAPCOM CROSS GENERATION OF HEROES/龍之子對卡普空
- 由Eighting開發,Capcom發行的集合龍之子旗下動畫和Capcom遊戲雙方角色的格鬥遊戲,雖然角色採用3D建模但遊戲操作則跟2D格鬥遊戲相同,可說是MARVEL VS CAPCOM的外傳作。
- 賽制是和Marvel vs. Capcom系列類似的2打2組隊戰,但系統則以MVC系列為基礎加入其獨特要素:被打中消耗氣條和體力強制逃出的「Mega Crush」,於空中連續技中交換角色繼續攻擊的「Variable Air Raid」,透過消耗可回復體力強制中斷攻擊硬直的「Baroque Cancel」。
結果平衡度跟MVC系列一樣糟糕 - 難得地會讓玩家使用巨型角色(無敵小戰士和PTX-40A),但巨型角色無法與其他人物組隊。
- 家用版只在Wii上發行,但有追加結局動畫、隱藏角色以及活用Wii手把的小遊戲。但操作方面如果是用Wii手把則只能使用簡易操作,若要以一般操作遊玩需外接手把或是街機搖桿。
- 海外家用版「Ultimate All-Stars」雖有追加角色並修正平衡,但龍之子的噴嚏大魔王疑似因海外版權問題而被刪除。先前家用版追加的結局動畫也沒有收錄。
- 附帶一提,2000年時TAKARA就曾在PS上發行以龍之子動畫角色為主題的2D格鬥遊戲「タツノコファイト」,不過該作人物使用的是2D圖像。
Hudson
天外魔境 真伝/Far East of Eden: Kabuki Klash/天外魔境 真傳
- 由知名RPG「天外魔境」改編的格鬥遊戲,於1995年發售。是唯一一款出在大型機台的天外魔境作品。
- 本作為刀劍風格的格鬥遊戲,遊戲系統類似真侍魂,有場地道具、大絕等要素,不過武器可自由選擇是否要脫手(必殺技有分需要武器或是空手)。
- 按鈕分為輕中拳腳4個(有武器下拳則改為斬),輕中同時按壓為重攻擊。
- 重拳+輕腳同時按為超強攻擊,在空中使用則會投出武器攻擊(部份角色例外)。
- 道具有6種:加攻擊力的劍、加防禦力的頭盔、加速度的草鞋、令角色滑倒的香蕉皮、令角色不能行動的毒藥、增加分數的金塊。
- 道具可以利用蹲下攻擊打掉,若能連續打掉可獲得非常高的分數。
- 術攻擊(超必殺技)為消耗術計(氣條)使出,術計只有一格,但是不同的術攻擊對術計消耗後的回復速度有影響(越強的術攻擊回復速度越慢)。
- 除本作外同一年還另外發行兩款天外魔境格鬥遊戲「カブキ一刀涼談」(平台為PC Engine)和「天外魔境 電脳絡繰格闘伝」(平台為PC-FX)。
HOT・B
シュマイザーロボ/Schmeiser Robo
- 由HOT・B開發的2D格鬥遊戲,按鈕分為拳、腳、防禦3個。
- 特色是按住防禦鈕的情形下仍可移動或攻擊,但移動或攻擊時防禦狀態會解除。
irem
パーフェクト・ソルジャーズ/Superior Soldiers
- Irem為了跟上快打旋風的熱潮而製作的2D格鬥遊戲。操作採用與快打旋風2代相同的6按鈕式。
- 與同公司的射擊遊戲R-Type系列共用世界觀,時間線設定則在R-Type系列之前。
KANEKO(原名:金子製作所)
富士山バスター/Shogun Warriors
歐美創作物中常出現的跟現實歷史絕對不一樣的江戶時代風格2D格鬥遊戲。- 大部分的角色沒有名字,遊戲中以職業或種族當作他們的名稱。
大江戸ファイト/Blood Warrior
- 定位為「富士山バスター」的續編,一部分前作角色改名後在本作登場。但改以真人擷取圖片形式製作。
- 角色起火的映像甚至真的是由真人穿著防火衣後點火拍攝。
- 本作
因為眼紅真人快打而引入血腥分屍要素。然而分屍方式很不自然,屍塊圖像也很怪異,倒反令玩家們發笑。而且不知為何連地藏體內也會有血和內臟…- 根據基板設定還可以進入血腥度降低的馬賽克版,但馬賽克多半遮不到血腥部份…
- 無論是「富士山バスター」或本作都沒有家用版。
カンフーマスター ジャッキー・チェン/The Kung-Fu Master Jackie Chan
- 顧名思義,以成龍為生招牌的武術格鬥遊戲作品,和「大江戸ファイト」同為以真人擷取圖片形式製作。
- 不知何解作品中有三個成龍之多;一名使用醉拳,一名使用五形拳,最後一名則使用八卦掌[31]。
- 你以為可以使用成龍嗎?抱歉!他是CPU專用頭目角色!(遊戲全個流程都是玩家自己選下一場的對手,玩家每打倒兩個通常角色就會解禁一個成龍讓玩家與他對戰)
- 其餘角色都是港產電影的演員和武術指導自己演自己
卻有不少人誤以為那個名為「LAU」的角色是劉德華。 - 不知何解遊戲還是會用終結技,效果有大幅吹飛對手,令對手如波子般快速四處反彈,出現書法捲軸或奇怪圖章,甚至是把對手分屍⋯
- 當然成龍就不能分屍了
誰叫成龍是金主(成龍被打敗後會向玩家竪起姆指致敬)。
- 當然成龍就不能分屍了
- 後來還有續編「ジャッキーチェン IN FISTS OF FIRE 成龍伝説」,成龍終於可以讓玩家使用,此外亦把遊戲系統完全刷新。但這個新版在日本本土反而沒發行⋯
KONAMI
マーシャルチャンピオン/Martial Champion
- Konami推出的2D格鬥,一部分角色的武器不只可以打掉還能搶走。
- 遊戲本身評價不高,但其中一位美國金髮女忍者Racheal卻獲得不少人氣,在當時的遊戲雜誌有不少讀者的相關創作。
ドラグーンマイト/Dragoon Might
- Konami推出的2D格鬥,比賽前可以讓玩家自行選擇1對1或3對3為特徵。
- 很多角色、招式設定有受到漫畫《魁!!男塾》的影響
還有某高爾夫球漫畫的主角參戰。 - 武器格鬥,按下P鈕是武器攻擊而K鈕是踢擊[32]。角色受到或擋下一定程度的攻擊後武器會掉下。
- 沒有氣條的設定,但有兩種使用時會扣血的必殺技(體力不足時無法使用)。
- ボンバー技:同按3個P鈕使出,會消耗少許體力的必殺技。
- スーパーボンバー技:體力低至體力計閃動時消耗少許體力的超必殺技。3對3模式裡改為集氣條來使用。
- 部份場地有可以攀附的物品,同按3個K鈕就可以跳過去抓住(動作期間完全無敵),這些物品能夠透過攻擊它去破壞。
- 此外本作有開幕前行動系統,可以移動和攻擊,不過正式開打前任何攻擊都不會做成傷害。
バトルトライスト/Battle Tryst
- Konami為搭上3D格鬥遊戲風潮而推出的3D格鬥遊戲,遊戲系統與VR快打類似
- CPU戰分數採用獎金制,遊戲愈後面,獎金就愈多,同時獎金會隨著時間慢慢遞減(每秒扣100)
- 若使出多彩的連段也會增加額外獎金
- 隱藏角色解禁方式採用計時制,依據稼動時數多寡來依序解禁隱藏角色
- 同社的《ガイアポリス》女角エレイン・シー與《兵蜂》女角パステル於本作客串
- エレイン・シー與本作登場的ナジード・シー有共通關聯,目前官方未說明兩人的詳細設定與關聯
MITCHELL
チャタンヤラクーシャンク
- 於格鬥遊戲初期推出的2D格鬥遊戲,雖是快打旋風2之後的作品,但整體遊戲風格與同時期作品非常不同。
- 整體以現實的武術大賽為基礎,勝敗判定採用得分制。攻擊命中得1分,將對手打倒在地則依當時狀況得1或2分,踏出場外2次則對手得1分,先得6分的人勝利。
- 遊戲只有一個角色可選。按鈕也只有攻擊和跳躍兩個,依搖桿輸入的方向會擺出不同的架式使出對應的攻擊,也算是DATA EAST《空手道》的另一個變體。
- 另外チャタンヤラクーシャンク指的是一種琉球空手的型,漢字表示為「北谷屋良公相君」,不過跟實際的遊戲內容沒關係。
PDW:HOTAPEN
ヤタガラス Attack on Cataclysm
- 同人2D遊戲ヤタガラス的移植版,在當時請來一些有名的格鬥遊戲玩家協助開發。
- 整體遊戲系統與快打旋風3代相似,不只有快打3的格擋,連摔和中段攻擊的操作也相同,但還是有防禦值等快打3沒有的要素以作出區別。
SAURUS
神凰拳/Ragnagard
- SAURUS在MVS基板上推出的2D格鬥遊戲,全部角色圖像均以3D模組為基底製成。
- 登場角色皆為世界各地傳說登場的神與惡魔,除「人魚姫」シーナ是以人魚公主為原型。不過本作シーナ設定為羅馬海神涅普頓的女兒,跟神還是有點關係。
- 整體空中行動相當自由,還有類似Marvel vs. Capcom系列的空中連續技,在當時是少見的連段向遊戲。
SUBTLE STYLE
アカツキ電光戦記 Ausf.Achse/Akatsuki Blitzkampf Ausf.Achse
- 詳見「アカツキ電光戦記」。
Sunsoft
ギャラクシーファイト ユニバーサル・ウォーリアーズ/Galaxy Fight -Universal.Warriors-
- 未來風格的2D格鬥,故事背景橫跨多個星球。人物除了人類以外還包括不同造型的外星人,異生物和機器人。
- 場地特點為沒有牆角。不會有被逼到角落無處可逃的情形,但場地卻相當寬廣。
- 角色的衝刺速度都很快(但後退則較慢),而且可以在防禦和攻擊中取消,且衝刺中碰到對手會自動繞到對手背後,在本作是重要的攻擊手段。
- 2008年時SNK Playmore出在PS2上的Neo Geo Online Collection收錄本作與下面的わくわく7。這也是本系列唯一一次推出非SNK製的遊戲。
わくわく7/Wakuwaku 7
- 今回作品風格與Galaxy Fight不同改走輕鬆路線,各人物為了收集七個Wakuwaku Ball而展開戰鬥
(這是七龍珠嗎?)。 - 系統非常多彩,有帶攻擊判定、一定時間內大幅提昇攻擊力之餘更可以在防禦中發動的”Super Mode”,出招非常慢但攻擊力極高的特殊超必殺技”Harahara Attack”等,且擁有多種地上受身和黏壁復歸行動等。
- 注意此作的畫面經常出現大量眩目閃光。
- Galaxy Fight的中頭目之一「ボーナスくん」在此作亂入參戰,最終頭目魔界大帝フェルナンデス則是Galaxy Fight最終頭目フェルデン・クライス的親戚。
- CPU戰中氣條上限與我方持有的Wakuwaku Ball個數相同,但ボーナスくん和フェルナンデス戰則和對人戰一樣為7。
アストラスーパースターズ/Astra Super Stars
- 開發商為部分Sunsoft人員離開後新設的公司”サンタクロース(SantaClaus)”。再度走可愛風格的遊戲,故事背景變成魔法世界。
- 開發商為了讓遊戲變得適合新手遊玩,系統和指令非常簡單易明,只需以六個按鈕配合方向桿的方向(無需繞指令)即可發動各種攻擊。
- 特點為全角色常時浮遊且可以在版面中上下左右自由移動,攻擊有著不少射擊攻擊。
- 更準確地說本作用場中央一條看不見的線代替地面,當方向桿朝上或下時角色會往對應方向飛再回到線上,也就是說本作可以「往下跳」。
- CPU戰前有3種會話可選,依對話的不同戰鬥的難度也會改變。
Taito
ダイノレックス/Dinorex
- 以恐龍對戰為主題的2D格鬥遊戲。場地與一般的格鬥遊戲相比非常寬廣。
- 可以集氣使出強力的衝撞攻擊把對手打飛。
但集氣時恐龍發出的叫聲很吵
トップランキングスターズ/Top Ranking Stars
- 以拳擊為主題的2D格鬥遊戲。無論是時間、場地或倒地的規定都有參考現實比賽的演出。
- 為了強調現實感遊戲中沒有跳躍的設定。
カイザーナックル/Global Champion
- 系統上普通的2D格鬥。開發初期系統簡單得和「快打2」相若,後來為了做出區別而加入少許新系統:
- 例如「超攻擊」和「激攻擊」(比強攻擊更強的通常技,令遊戲變成擬似十按鈕)、Crush Gauge(被打時增加,集滿後令必殺技和超必增加威力)等。
- 電腦的AI非常強令遊戲變得異常困難(尤其是可選角色之一的梨花)。最後三名頭目除了有強力AI之外還有不自重的強力必殺技:
- 投技範圍接近半個畫面的指令投,外加全身無敵同時還有多段攻擊判定的前轉的俄國關節技高手「Gonzales」
\はい竜巻落とし!/- 雖穿著道袍,但絕非空手道家或柔道家
- 擁有長距離頭髮攻擊及超高速突進技,同時會使用攻擊判定強橫同時出招極快的空翻踢的異民族
石鬼面具男「Azteca」
\アラララララララララ!/- 整個角色都是對JOJO致敬
- 擁有無法扺銷、判定大、3-way發射式的霸道飛道具,配上無敵移動技,被世人稱為「格鬥遊戲史上最強最終頭目」的軍人「General」
\I am a perfect soldier!/
パチ氏:「ホントだよ!」- 達成嚴格條件才會出現的隱藏頭目。當年其強度令一般向玩家要破關近乎不可能,甚至連當時的大型電玩雜誌「Gamest」也放棄研究怎樣攻略他。此外在格鬥遊戲專門誌「鬥劇魂」曾經讓格鬥遊戲高手「パチ」與General來一場對決,結果…→按此
- 但隨著時間過去,已經陸續有一些高手玩家成功擊破這位將軍(以高難度設置)
不計TAS的話
- 但隨著時間過去,已經陸續有一些高手玩家成功擊破這位將軍(以高難度設置)
- 雖然強得前無古人,但他只是軍隊裡的一個將軍而已。而且其性格並非大奸大惡,意外地是一個有紳士風度(謹限對手為女性時)和有良心的人。
- 達成嚴格條件才會出現的隱藏頭目。當年其強度令一般向玩家要破關近乎不可能,甚至連當時的大型電玩雜誌「Gamest」也放棄研究怎樣攻略他。此外在格鬥遊戲專門誌「鬥劇魂」曾經讓格鬥遊戲高手「パチ」與General來一場對決,結果…→按此
- 投技範圍接近半個畫面的指令投,外加全身無敵同時還有多段攻擊判定的前轉的俄國關節技高手「Gonzales」
- 意外地為此遊戲作曲的正是ZUNTATA(Taito旗下的音樂小組)的成員「渡部恭久(Yack.)」,因此BGM非常動聽。但多半BGM要經過超過2分鐘才完成一個loop,一般對戰中多數在BGM播畢一個loop前完結。
- 當中SPLENDOR(作中角色Bart的BGM)不知何解會在Namco的音樂遊戲「太鼓の達人」中成為可遊玩歌曲之一。
- 此外本作品有一個將Gonzales與Azteca變成可用角色的改良版「断仇牙」,雖曾在日本測試過但沒有正式推出而成為沒作品,不過一部分基板有流出到市場,該改版後來正式移植至迷你街機「Taito Egret II mini」
サイキックフォース/Psychic Force/超能力大戰
- 以超能力為主題的遊戲,每個角色都有各自對應的屬性。
- 對戰的雙方可以在立體空間中上下左右飛翔,以各種遠近距離的超能力招式相互對戰。
- 名義上算是3D格鬥,但飛翔與種類豐富的飛行道具使本遊戲玩起來的感覺非常不一樣。
ファイターズインパクト/Fighters Impact
- 3D格鬥。ポリゴンマジック開發,Taito發行。
- 多數角色均有3種格鬥風格於戰前供玩家選擇。
- 擁有獨特連攜系統「モーションスライドコンボ」,可以連續輸入各種不同招式作出快速連續攻擊。
- 後來在大型電玩推出可使用頭目角色的改良版「ファイターズインパクトA(エース)」。
- 作曲者和Kaiser Knuckle同樣為渡部恭久,同樣都是每首BGM長得超過2分鐘才播畢一個loop的情況。
Technos Japan
ダブルドラゴン/Double Dragon
- 同名動作遊戲雙截龍的衍生作品。除了Billy和Jimmy外還有數名原作角色登場。
- 與一般的2D格鬥遊戲相異點是體力計和氣條合而為一;角色現存體力值就是氣條的長條。體力越少,使出超必殺技所需的氣的必須氣量就越少。
- 因為本作是以前一年由美國翻拍的
黑歷史真人電影版為基底製作,所以本作也有沿用部分來自電影版的設定[33],更讓電影版原創角色Koga Shuko逆輸入本作。- 另外本作上市一年前曾授權Tradewest製作以美國動畫版改編的格鬥遊戲「Double Dragon V The Shadow Falls」,發行平台為SFC、MD和Jaguar。
超人学園ゴウカイザー/Voltage Fighter Gowcaizer
- 由大張正己擔任人設,以各種超級英雄人物為主的格鬥遊戲。本作發行後不久Technos Japan就宣布破產。
- 擁有「トレース」系統,單人遊戲中戰勝對手後可以選擇把對手的指定招式(トレース技)學過來。
- 習得一招トレース技後如果再學另一招,則舊招式會停止使用,但如果被另一玩家亂入,則可在曾經學過的招式中選一招再裝備。
- 戰勝和使用角色相同的角色則可以習得比該角色原有的トレース技更強的招式。
遊戲中說トレース系統是新機能,但一年前的Blood Storm就已經有一樣的系統了
- 後來移植至PS上,但因為受限於PS的機能,不只刪除トレース系統,也不能選相同角色對戰,不少招式被刪除或改變性能。是一個超級劣化移植,絕對是一片大地雷。
- 另外追加了一個
有點微妙的3D模式…→見此。製作小組似乎想改寫3D格鬥的定義
- 另外追加了一個
- 另外本作稼動之後有再發行3集OVA
UNKNOWN GAMES
真・恋姫†夢想 〜乙女対戦★三国志演義〜
- 以18禁美少女遊戲戀姬無雙[34]系列為主題改編而成的2D格鬥遊戲。
- 剛發售時由於原作的關係加上不是主打連段的性質導致市場反應不佳,但隨時間經過重視立回的特色逐漸傳開反而吸引到喜歡早期格鬥遊戲的玩家。
- 以特定招式打中攻擊時的對手可觸發特殊連段「夢想連擊」,此時追打自由度大幅上升,但對應攻擊大多性能微妙不能隨便使用。
- 除操作角色還可以選擇一名被稱為軍師的援護角色,初期只能選擇與自己陣營相同的軍師,但於續作「恋姫†演武」取消這個限制。
- 本作前一年由別家廠商在Wii上發行的格鬥遊戲「Twinkle Queen」也有戀姬無雙的角色參戰,但除登場作品重疊之外兩者沒有甚麼關係。
Video System
タオ体道/Tao Taido
- Video System製格鬥遊戲。
- 測試時採用拳、腳兩個按鈕,必殺技為按住兩個按鈕集氣至擺出發光,然後搖桿推不同方向使出。但正式版改為輕中重拳腳六按鈕,必殺技亦變成指令式。
- 遊戲故事設定的風格怪異:背景和BGM風格充滿巴里島風情(卻不知何解郊外裡無緣無故出現類似軍營的地方,場內還有戰車...),聲稱要把タオ体道的奧義精粹傳給最強戰士的謎之聲音(真身為一個石鬼面),每個角色幾乎都有著前所未聞的流派如氣流忍術、合氣體術、墨西哥武術(Lucha Libre乎?)、印第安武術...
- 然而破關後那把聲音卻說タオ体道的奧義精粹不能從戰鬥中學習,需要在精神內尋找通往タオ体道之路,然後
不負責任地遠走高飛...那為何要叫那八名戰士在樹林內進行死鬥啊!!!!!!!!
- 然而破關後那把聲音卻說タオ体道的奧義精粹不能從戰鬥中學習,需要在精神內尋找通往タオ体道之路,然後
- 同時每個角色的必殺技動作都非常古怪,例如以奇怪的軌道移動和飛翔,超快速不停自轉等,甚至有一個軍人角色「Malcolm」的勝利姿勢會擺出芭蕾舞動作。可見本作完全是一個バカゲー,而且白癡情節遠超越玩家所想,甚至因此被玩家們稱為「奇ゲー」。
- 百聞不如一見
- 而且全部必殺技的收招速度都極慢至擊中對手都會被對手確定反擊。
- 事實上本作原本打算作成捲軸動作遊戲。(事實上本作雙打時是兩個玩家+一個CPU的三人大混戰,而且全部三人都是互相對立的...)
- 動聽的BGM可謂本遊戲唯一值得讚賞之處(可惜用在錯誤的地方...),部份BGM有收錄在NEOGEO CD版遊戲「Sonic Wings 2」的內置Sound Track之中。
- 順帶一提,上記的角色Malcolm後來在Video System的射擊遊戲「Sonic Wings 3」中登場,而且在其中一個結局中他還在同伴前示範他在「タオ体道」中的招式動作和芭蕾舞勝利姿勢,結果被同伴吐糟「動作實在很白癡」。由此可見Video System的員工也對這個自家製格鬥遊戲看不過眼
然後被賞了一道刺眼的閃光。
Visco
ブレイカーズ/Breakers
- 以MVS基板製作的2D格鬥遊戲。原為同社的沒遊戲《天麟の書 死嘩護》,後來採用了遊戲中的角色重製成「ブレイカーズ」發行。
- 系統簡單,但有倒地受身和通常技取消往特殊技再取消必殺技的KOF式連段系統。
- 地上被打硬直的後半能用必殺技取消,因此遊戲系統判定成連續命中的連段實際上不一定成立。
- 此外本遊戲對處於不利的玩家有各種攻擊力加成的系統,包括一定時間攻擊沒打中對手會出現的忍耐加成(時間越久加成越多),紅血加成,被打至氣絕回復後專用加成等,是個一直給予落後一方翻身機會的格鬥遊戲。
- 作品表面缺乏吸引玩家的外表,推出後便被Capcom與SNK的風頭蓋過。很多年後才能被玩家賞識,成為玩家公認的佳作。
- 如果使用最終頭目黃白虎以外的角色進行CPU戰且雙方角色相同,則CPU方使用的角色姓名會變更,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設定。
- 約一年半後推出了追加一個角色的改良版「ブレイカーズ・リベンジ/Breakers Revenge」。
此作登場的女角-ティア・ラングレー明明是台灣人,卻不知為何專用場地卻是泰國一處寺廟- 後來於2023年於各大遊戲平台推出合輯,2024年宣布於EXA街機推出再加強版《Breakers Revenge 死嘩護》,人設變更為吉原基貴,格鬥風格除了原有的REVENGE、家用版的EXTRA以外,多了以《天麟の書 死嘩護》為基準並作改良的風格「死嘩護」
コブラチーム
ドラゴンボールZ
- 七龍珠的其中一個改編作品,為由BANPRESTO販賣的2D格鬥遊戲。登場人物以納美克星篇為主。
- 遊戲中沒有跳躍動作,取而代之的是搖桿扳上時角色會用舞空術在空中浮游。
- 之後推出續作「ドラゴンボールZ2 Super Battle」,登場人物以人造人篇為主。原本的浮游系統改為用特定招式攻擊對手後雙方會自動飛到空中。
スカラベ
ゴジラ
- 由BANPRESTO販賣的2D格鬥遊戲。以操作哥吉拉和系列電影中登場過的怪獸為賣點。
- 跳躍使用專用按鈕操作,搖桿的上下則控制攻擊打點,因此本作的角色沒有蹲下的動作。
- CPU戰只能操作哥吉拉,每一關開始前必須先往前走到指定位置才開始對戰,途中會出現各種兵器妨礙玩家前進。
スタジオ最前線
ブレードアークス フロム シャイニング/BLADE ARCUS from Shining
- 由スタジオ最前線開發,SEGA販賣的2D格鬥遊戲。以角色扮演遊戲Shining系列
作品雖不少但角色大半只來自其中兩個遊戲的人物為主題。 - 在開始遊戲時必須選擇一名操作角色跟一名援護角色。但在每個回合開始前可以選擇將援護角色換上場,原本的操作角則轉為援護。
ブレードストレンジャーズ/Blade Starangers
- 由スタジオ最前線開發,Nicalis販賣的2D格鬥遊戲。以集合多數獨立遊戲(如洞窟物語、蒼藍雷霆和海腹川背)的角色為賣點。
- 因為客群以休閒向玩家為主,遊戲操作為與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相似的簡易式操作,不須轉複雜的指令也能使用各種必殺技。
デルタファクトリー
ファントムブレイカー アナザーコード/Phantom Breaker: Another Code
- 原本為5pb.在Xbox360上發行的2D格鬥遊戲,約2年後由デルタファクトリー移植到大型機台上。
- 有一個類似月華之劍士的戰鬥形式選擇,玩家除選擇角色外還要在QUICK跟HARD兩種系統中選擇一種,QUICK主要強化機動力,HARD則強化攻擊與防禦。
- 除了本系列原創人物外更請來5pb.科學冒險系列的兩名女主角參戰,但機台版由於版權問題而刪除。
- 之後5pb.推出續作Phantom Breaker:Extra,這個版本則只有家用版。
續作追加的EXTRA可同時使用QUICK和HARD部分能力這點很難讓人不聯想到月華劍士2
フウキ
アシュラブレード/Asura Blade
- 整體走奇幻風的2D格鬥遊戲,以將人打向牆壁反彈後再追擊的空中連續技為特徵。CPU戰輸入特定指令可使用兩個頭目角色。
- 2年後推出續作Asura Buster,除角色性能調整外舊角色圖像也全部重畫。
- 兩作都沒有移植至家用主機,但本系列一部分角色有在同公司其他遊戲客串演出。
ホームデータ/魔法株式会社
霊界導士 Chinese Exorcist
- 於快打旋風1代的1年後(快打旋風2代的3年前)發售的格鬥遊戲,操作方式基本上與快打1類似。
- 遊戲採用殘機制,我方只要有殘機則不管輸多少次都不會GAME OVER,且CPU的體力不會因我方輸掉而回復。而玩家只要贏一回合就過關,
- 設定上除主角和
背後掛著日本一旗幟的秦始皇帝外的其他角色都是殭屍,對戰前會顯示對手的名字和使用的必殺技。- 殭屍對手大多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如楊貴妃、
毛澤西、蔣介岩、四藏法師。另外蔣介岩的必殺技叫人外魔境拳,這拳法跟誰學的?
- 殭屍對手大多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如楊貴妃、
- 標題的靈界導士似乎是指主角,但遊戲中不只沒說明主角的來歷,連主角叫甚麼名字都沒提。
- 遊戲畫面及風格在當年算詭異,開頭畫面的投幣時的詭異笑聲
哈哈哈哈哈哈以及微獵奇演出為不少年幼玩家的心理陰影- 撇除這些不說,遊戲畫面跟真人快打一樣也是採用定格動畫呈現(雖然發行年代比真人快打早),所有角色皆以木偶製作
所以會看到主角或是殭屍對手的頭被打飛(?)很正常(!?!) - 同時操作性惡劣、雙方攻擊判定古怪加上中後期的殭屍對手會使用相當不合常理的必殺技而令本作變成鬼畜ゲー,雖然中途會出現對玩家有利的道具
- 撇除這些不說,遊戲畫面跟真人快打一樣也是採用定格動畫呈現(雖然發行年代比真人快打早),所有角色皆以木偶製作
彩京
バトルクロード/Battle K-Road
- 標榜著「真實格鬥」的格鬥遊戲。遊戲名稱不僅模仿現實的格鬥大會K-1,人物也在參考現實的格鬥家,如拳擊手Geroge Forman、空手道家佐竹雅昭等。
- 無法使用相同角色對戰,但十四名人物中,每個流派的兩名角色性能大致相同。
- 必殺技只需要按住重拳或重腳再配合方向鍵放開按鈕使出。
- 少數有二周目設定的格鬥遊戲。二周目只有4戰,對手的攻擊力和防禦力會大幅增加。
墮落天使/The Fallen Angels
- 故事走黑暗風格的格鬥遊戲。有不少人設、招式都在「參考」KOF,結果導致後來SNK在多個KOF作品反過來「參考」此作。
- 例如墮落天使的氣條累積方式和超必使用條件就和4年前的KOF94很像,1年後SNK的KOF99角色中K'與Maxima外型則明顯有本作Cool和Harry的影子。
- 角色動作很細緻,卻和龍虎之拳外傳一樣造成動作慢且經常要用兼用卡的情況。
- 由於開發時間和人員均不足導致一部分角色做不完放不進遊戲中,不過在2019年ZeroDiv宣布將會製作新版本將4位未採用角色加回並調整平衡。
Midway Games/NetherRealm Studios
Mortal Kombat/真人快打(魔宮帝國)
- Midway Games為美國公司,1992年出品第一作,標榜著「以真實人物作為格鬥角色出場」。
- 雖然以真實人物作為格鬥角色出場為噱頭,不過以當年的圖像技術仍然不被各界看好,但是他真實的呈現出各種血腥暴力的鏡頭反而大受玩家歡迎,是首款因暴力而被標為成人向的格鬥遊戲。
- 大型電玩只推出至4代,往後的作品改為家用機專用。
- 標題中的Kombat原應為Combat這個字,遊戲公司為了凸顯遊戲的暴力本質,故把Kill+Combat合併成Kombat。
- 本遊戲在歐美極受歡迎,甚至讓好萊塢影視業投資改編作品[36]。
- Midway Games持續製作系列遊戲直到2009年,然後華納兄弟公司併購後成為華納兄弟旗下的子公司。而Mortal Kombat系列則因相關的改編影視作品為華納兄弟公司所有,因此系列作改以華納兄弟公司的名義發行。
- 因本作品的知名度,所以不少台灣玩家在形容真人之間的打架衝突為「真人快打」,尤其是在形容因遊玩格鬥遊戲造成的場外糾紛。
Injustice/不義聯盟(超級英雄武力對決)
- Midway Games被華納併購後推出,主打DC宇宙超級英雄互相戰鬥的遊戲
Rare
Killer Instinct
- Rare社製作的格鬥遊戲,與真人快打一樣走殘暴向(因此也有多彩的終結技),操作方面則是採用類似快打旋風的搖桿+輕中重拳腳6個按鈕
- 首個有連段概念的格鬥遊戲,通常技中可以再帶入連段,甚至可以使用更強力的Ultra Combo,當然也有可以中斷對方連段的Combo Breaker,可算是立下了連段類格鬥遊戲的基礎
F K Digital Pty Ltd.[37]/福克科技
名義上是澳洲公司,開發人員卻有很多台灣人。為之前製作過以動漫角色COSPLAY+機戰風為主題的2DFM同人格鬥遊戲《超級COSPLAY大戰U(SCWU)》的原班人馬另設的公司
CHAOS CODE/カオスコード/混沌代碼
- 由F K Digital開發、Arc System Works代理的格鬥遊戲。遊戲風格偏向コンボゲー。
- 原本大台版使用的是AMI公司提供的主機板,但由於AMI在2009年破產使得製作小組必須另尋主機板,發售日也大幅延後,而後使用的是SEGA的RINGWIDE主機板。
- 遊戲最大特徵是除角色本身的招式外還額外提供4個必殺技讓玩家從中選兩個使用,增加比賽戰略性。整體人物畫風和系統較貼近日本的2DFTG。
剛上市就挖出一堆BUG和爆血連段,八成被ARC帶衰。- 2013年的PS3版不能連線對戰。2016年販賣的PS4版以及2017年的Steam版本才開始支援,2023年3月推出Switch版。
- 原先預定推出續作《Chaos Code NEXT》,但後來因製作小組的主力成員去世等原因而無法完成。F K Digital也在2020年2月宣布中止所有新遊戲的開發,而後於2023年的EVO JAPAN宣布重啟製作,2024年確定也會推出EXA街機板
Incredible Technologies
Time Killers
- 血腥暴力風格的格鬥遊戲。
- 攻擊鈕分別為BA(Back Arm/後手)、BL(Back Leg/後腳)、WA(Weapon Arm/前手)、WL(Weapon Leg/前腳)、H(Head/頭)五個。
- 遊戲裡有在對戰途中斷掉手腕的設定,被斬斷手後當然會無法再使用和該手腕有關的招式,可謂先斷掉對手的手就決定一切。
但下一回合斷掉的手還是會重新再生 - 更甚的是特殊招式「Death Move」甚至會在擊中對手的頭後把頭切斷,被麻美的角色當然會即死。
但下一回合角色還是會重新再生 - 此外更有「Super Death Move」,令對手氣絕後接近並五個按鈕同時按即可使出,是一個把對手慘殺的即死終結技。
- 遊戲裡有在對戰途中斷掉手腕的設定,被斬斷手後當然會無法再使用和該手腕有關的招式,可謂先斷掉對手的手就決定一切。
Blood Storm
- 血腥暴力風格的格鬥遊戲,設定上為「Time Killers」的續集。
- 攻擊鈕改為BA(Back Arm/後手)、BL(Back Leg/後腳)、FA(Front Arm/前手)、FL(Front Leg/前腳)、B(Block/防禦),取消頭突攻擊。
- 本作除了斷手和頭外甚至有斷掉下半身的設定,效果為令對手無法跳躍及出腳(按腳鈕可以些微移動)。
- 只有極少招式能在四肢全斷後使用。(但這種情況實際上己經無力還擊了)
- 單人遊戲中擊倒每個通常角色後均會學習對手其中一招。
- 作中還有非常多的秘技,例如更換角色的Gauntlet(武器)立刻初換背景,頭部變大等。此外不少對戰場地設有隱藏通道可通往特別關卡。
Reverge Labs/Lab Zero Games
Skullgirls/スカルガールズ/骷髏少女
- 由美國公司開發的格鬥遊戲,但遊戲中充滿各式各樣的日本ACG捏他,可看出製作團隊對日本的愛。
- 整體遊戲風格接近Marvel vs. Capcom與魔域幽靈系列,玩家可像Capcom VS. SNK 2一樣選擇1到3個角色上場對戰。
- 最初本作跟其他同時期美國FTG一樣並沒有販售機台版,但發行3年後還是被遊戲公司M2移植到大型機台上。
- 大台版上市半年後Arc System Works將本作移植到PS4和Vita並追加日語配音,1年後Steam版也跟著追加。
理所當然的聽習慣美國原音的人就有意見了 - 在2020年製作小組於推特宣布製作新角色,由於上一次追加人物已是5年前的事讓不少玩家感到相當驚訝。
然而過沒幾天公司內的性騷擾風波燒得越來越旺,最後當事人甚至開除所有員工,現在這角色能否完成可得打個大問號,所幸後來順利推出
鈊象電子/I.G.S.
- 一部分製作班底為曾經於熊貓軟體製作遊戲的團隊
星宿會戰/Alien Challenge
- IGS初出道時期開發的格鬥遊戲。
- 故事以世界各地古今人物集一身的對決,人物有
由奸人堅假扮的黃飛鴻、能把歐派如木蘭飛彈般射出去的花木蘭、T-1000千面人、驚奇四超人的霹靂火火狐狸等。
傲劍狂刀/The Killing Blade
- 元末明初武俠風格的刀劍格鬥。
- 玩家需要選2個角色組隊戰鬥,對戰時可中途換手,但是體力是2個角色共用。
作畫崩壞的侍魂- 雖然畫風難看,但是其中國武俠小說風格的遊戲背景吸引了不少華人玩家,而且遊戲的系統相當深奧之餘連段可塑性高,在中國大陸裡相當受歡迎。
- 鈊象電子在2005年推出了本作的加強版,改為3對3的隊制戰,頭目西域雙怪和千幻狂魔可以直接選擇。
形意拳/Martial Master
- 清末風格的格鬥遊戲。也是IGS第二個以黃飛鴻為主角的遊戲。
而且遊戲中的言行舉動比星宿會戰的黃飛鴻正常很多,讓人難以想像兩款遊戲出自同廠商之手 - 人物設定明顯向香港武打電影(黃飛鴻系列、醉拳、蠍子王等)致敬,連攻擊動作都有參考。
但從黃飛鴻在遊戲中英文名是Master Huang來看版權應該沒搞定 - 可以藉消耗一條氣使出跟JOJO第三部格鬥遊戲的タンデムアタック相似的分身攻擊,但分身的攻擊內容是固定的。
- 時隔數年終於推出家用版,收錄至《IGS 經典合集》
スペクトラルVSジェネレーション/Spectral vs. Generation/聖魔世紀
- Idea Factory授權,採用其旗下Neverland世界觀的各遊戲中人物的格鬥遊戲。
- 指令輸入時間特殊,照平常玩格鬥遊戲時的習慣輸入容易失敗。
- 有移植至PS2,某方面也是IGS製作的遊戲中少數移植至家用主機的遊戲。
熊貓軟體/Panda Entertainment
- 而後本遊戲公司的主力製作團隊全數移籍至上面的IGS並製作了上面的數款格鬥遊戲
武將爭霸/Sango Fighter
- 熊貓軟體於1993年在個人電腦上推出的第一款格鬥遊戲。
- 以三國時代的各方武將為角色進行格鬥爭奪天下,概念上比光榮於PS上推出的三國無雙還早上許多。
- 遊戲模式有『武將爭霸』、『統一天下』、『雙人對決』共三種
- 武將爭霸與雙人對決為單純的對CPU或對玩家武將格鬥戰。
- 統一天下則是需要操作武將攻打據點,但是只有蜀國可以選擇。
- 角色共計12人分別為
- 『蜀』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將
- 『魏』曹操、夏侯惇、夏侯淵、許褚、典韋、徐晃
- 『他』呂布
所以可憐的吳國被鬼隱了哭哭
- 包含統一天下只能操作蜀國武將的設定來看,本作的參考基礎應該是建立在CAPCOM推出的吞食天地上。
- 在當年來說流暢性等都非常有水準,連國外也對此作品讚譽有加。
- 然而這只算是「當年的國產PC遊戲」中的高水準,拿來和日系格鬥遊戲來比實素實在差太遠。
- 而且典韋因攻擊距離長(特別是能作出三段攻擊的必殺技「大旋刺」)而顯得特別強橫。
- 然而這只算是「當年的國產PC遊戲」中的高水準,拿來和日系格鬥遊戲來比實素實在差太遠。
- 此外本作有在台灣產的遊戲主機「Super A'can」移植過,遊戲性稍作優化(流暢度變高,部份招式動作變更,角色配音改為2代的)。
- 另外本作原定有日本代理商發行日本行貨版,卻因為遊戲標題與光榮的「三國志」註冊商標重複而遭到訴訟,為免侵權而未能成事。
武將爭霸2/Sango Fighter2
- 熊貓軟體於1995年推出的武將爭霸續作。
- 維持前作高水準的流暢度,比起前作更加提升畫面,並加入了前作被鬼隱的吳國眾將,但刪除了曹操[38]。
- 不過新增角色孫策太硬霸,太史慈等角色又太吃虧,平衡度似乎不如前作佳。
- 可遊玩模式與前作相同,但在統一天下模式作了大幅度的進化。
- 前作只能選擇蜀國,本次則是魏蜀吳三國與呂布皆可選擇,並還有刀斧手、弓箭手、長槍手三種小兵可當作
砲灰前鋒使用。- 但因為弓箭手的遠程攻擊破綻太小,成為統一天下模式中最硬霸的存在。
- 此外夠奇怪的地方是曹操的軍師人選是司馬懿[39]
而且看起來比曹操還要老得多。他不是還有郭嘉、荀彧和賈詡這些更好的選擇嗎,呂布則是連軍師都沒有究竟陳宮躲到哪裡去了。
- 呂布沒有任何的手下可以調度,但取而代之的則是生命值比其他各國武將還多,回合結束時的生命值會回復至全滿(一般武將為回復20點)。
- 概念上類似現在光榮推出的真三國無雙帝王傳系列,可以說當年的國產遊戲在遊戲性上是很優秀的。
- 前作只能選擇蜀國,本次則是魏蜀吳三國與呂布皆可選擇,並還有刀斧手、弓箭手、長槍手三種小兵可當作
- 刪除曹操並新增武將5人共計16名角色
- 『魏』張遼
- 『吳』黃蓋、孫策、太史慈、甘寧
- 延續前作的人氣並大幅進化,時至今日仍然會引起討論。
格鬥悍將/Tough Guy
- 熊貓軟體於1995年推出的最後一款集公司作品大成的格鬥遊戲。
- 不像之前推出的兩款武將爭霸系列,本作品只有單純的格鬥對打模式。
- 雖然是集技術之大成,但也或許是模式上不突出加上原創角色不如三國名將來得吸引人,所以較少引起討論。
- 但值得關注的是本作有隱藏角色『趙子龍』,招式與武將爭霸系列的趙雲雷同
- 角色如同一般格鬥遊戲,集合來自世界各地的武術家,不含隱藏人物共8名角色。
- 遊戲中隱藏人物有三名Boss與趙子龍,所以實際上共12名角色。
- 雖然隱藏角色引起話題,但卻未持續發燙,是很可惜的作品。
韓國產
ファイトフィーバー/왕중왕(王中王)/Fight Fever
- 開發商為Viccom。因為此廠是SNK的韓國代理商旳關係,SNK有協助開發。[40]
- 因為攻擊命中後對手就會出現與硬直時間幾乎相等的無敵時間,所以遊戲基本上沒有連段概念[41]。跟SNK的餓狼傳說2差不多。
- 此外飛道具的設定也很離譜,可怕到對方跳前避過第一個會踩中第二個的地步。還有一些奇怪的BUG,整體評價並不高。
- 設定上登場角色全都是使用跆拳道的武術家
但大部分人物的招式根本就不像,連會無影腳的黃師父也出現了,不過最終頭目「空手健兒」則是使用空手道。- 空手健兒的聲優為替龍虎之拳的坂崎亮配音的臼井雅基。
所以空手健兒的流派為極限流空手道
- 空手健兒的聲優為替龍虎之拳的坂崎亮配音的臼井雅基。
- 因為是韓國產,製作名單全是韓文。此作日版的勝利台詞有很多誤植,是不少資深格鬥遊戲迷的笑柄。
- 日後KOF99的新角色「全勳」充滿致敬本作品的梗。
- 之後在3DO和PC上推出續作《極超豪拳》(英文名為The Eye of Typhoon),但沒有在日本國內發售。
- 此外《極超豪拳》有預定推出MVS版本,後來不明原因腰斬,但開發中的主機板也已被流出
- 但一窺MVS版本可知畫面等表現較3DO及PC版亮麗一些
Dragon Master
- 開發商為韓國企業Unico[42]。
- OP每個人物都是帥男美女,遊戲內的外表卻完全兩樣且大部分外觀皆是從大部分格鬥遊戲臨摹過來
Master's Fury
- 上者的續作,同樣是Unico開發。
- 與前作一樣所有角色的外觀皆是臨摹其他格鬥遊戲的角色
- 有移植至PS,但卻是驚世駭俗的劣化移植,遊玩體驗完全不及原版,因此本作變成了UNiCO旗下遊戲之中唯一有移植至家用機的遊戲
Best of Best
- 開發商為韓國企業SunA。
- 不知何解單打流程也能夠每一場選不同人物、甚至連黏巴達也做為本作BGM。
カオスブレイカー/Chaos Breaker
- 由Eolith開發,Taito發行
- 開發初期名為「ダークアウェイク/Dark Awake」。後來由另一家公司RECOM推出家用版時用回「ダークアウェイク」這個名字。
- 中歐風魔法世界為主題,三人組隊戰,且有道具系統讓玩家組出很多自由組合,甚至可以減少出戰人數以帶更多道具上場。
- 意料地在中野TRF相當盛行的遊戲。
之後雖然發現這遊戲平衡也很差,但對把北斗神拳玩得不亦樂乎的這家店根本不算甚麼 - 大台版發行時每個角色都有一個以上不知道名稱的必殺技,於家用版發售時才公布。
其他
Fight'N'Jokes
- 由紐西蘭獨立遊戲團隊Mental Drink Ltd製作的搞笑卡通風格格鬥遊戲
- 最初於DOS平台發行,隨後於2024年於Steam、Switch平台發行
- 網路對戰對應版目前尚在開發中
- 系統基本上類似快打旋風II,但也有加入拳皇的集氣系統,此外也有實裝真人快打的終結技(Dementiality)
外部連結
回應
Loading comments...
備註
- ↑ 其實此兩版本應為同作品,但因為開發小組希望採用セイヴァー中被削除的角色,同時基板容量卻不足才採取分開兩個版本推出的折衷方案。
- ↑ 但若是以女性為對象,則是把對手變得更性感或是變成Q版模樣
- ↑ 時間差起身:倒地時按住三個P鍵可延緩起身時間
- ↑ 原作中V-ism無法使出超必殺技
- ↑ 前轉取消仍可使用,但不再有無敵BUG
- ↑ 基本上為3rd Strike
- ↑ 尤其角色的點圖比較明顯
- ↑ 強度幾乎都是《魔域幽靈》佔上位,算入頭目及隱藏頭目的話還有屬於《快打旋風II》的真豪鬼,此外真豪鬼雖然是套用《快打旋風II》系統卻可以前後衝刺、《快打旋風III》的格擋還有《魔域幽靈》的目押連段
- ↑ 北美機台版標題為「Super Gem Fighter Mini Mix」。
- ↑ 一些基本連段就連格鬥遊戲的初學者也用得出來,但是眾多搞笑十足的連段或是擊中效果卻必需相當了解系統才能順利用出
- ↑ 也可以嚴肅一點當一般的格鬥遊戲,有反擊、動作取消、受身、倒地追擊、起身反擊等要素,遊戲平衡度也是相當平衡的〈當然,某萬年搞笑角色例外〉
- ↑ 2代的委員長是唯一擁有同時補血和補氣的合體技的角色(回復量較差但加起來性價比極高),取而代之對戰性能如故事設定一樣非常之弱
- ↑ PlayStation版的「私立正義學園 LEGION OF HEROES」及「私立正義學園 熱血青春日記2」中的「熱血青春日記」
- ↑ Dreamcast版的「燃燒吧!正義學園」中的「燃燒吧!熱血青春日記」
- ↑ 作者:島本和彦;這篇收錄在炎の筆魂 弐之拳
- ↑ 以誤植聞名的日本遊戲雜誌《Gamest》的誤譯
- ↑ 本作2006年發行,限定大型電玩的話排在鬥姬傳承(1996年推出)之後,如果再算上家用作品則至少還有「ヴァリアブル・ジオ」(1993年推出)、「あすか120%」、「制服伝説 プリティ・ファイター」(均為1994年推出)三個作品。
- ↑ 第一款可自由橫向位移的全3D格鬥為Namco的鐵拳。
- ↑ 時間限制為400秒,在一定時間內打完10名CPU即可全破
- ↑ 在此之前任天堂的格鬥遊戲大概只有ジョイメカファイト和アーバンチャンピオン
- ↑ 這些角色設定上是天使心的純度極高令身體產生「硬質化」而變成這樣。
- ↑ 其中一個角色成吉思汗整個就是北斗神拳裡的典獄長翻版,各必殺技都是採用典獄長的招式名稱跟動作。
- ↑ 所以當飛行道具型的超級必殺技打出去後,常常產生雙方不斷的將攻擊彈來彈去的狀況。
- ↑ 但魔王信長有不可擊落的第二武器。
- ↑ 由於版權問題,本作
理所當然地沒有快打旋風的角色,與快打旋風有關的劇情設定也全部變更。 - ↑ 但以公司的角度來看,在有限的資源下先出人氣與知名度都較高的EX系列角色而非FL算是合理的選擇。
- ↑ 該曲也是現存影片中最早上傳的(影片序號為sm9)。
- ↑ Technos Japan因投資失敗與泡沫經濟破滅影響而倒閉,導致遊戲版權一度陷入混亂,可能是無法取得相關版權的主因
- ↑ 此版權曲也是日本時代劇《水戶黃門》的主題曲
- ↑ 北美家用版改名為「DARK LEGEND」。
- ↑ 三者分別是比擬成龍電影《拳精》、《醉拳》和《A計劃》裡成龍使用的武術
- ↑ 木靈是通常角色裡唯一赤手空拳出戰的,而且他有一招能令對手強制掉武器的當身技。此外猿丸是用K鈕作為武器攻擊鈕,因為他的武器裝在腳上。
- ↑ 例如李氏兄弟(Jimmy和Billy)的變身技「雙龍轉生」就是沿用電影版的設定
雖然DiC製作的黑歷史動畫版就先有變身設定 - ↑ 原作後面兩字用的是無雙,家用主機移植版用的是夢想,相關商品則兩者都有用過。
- ↑ 他的結局更是把超人七號最後一集的名場面以非常惡搞的方式完全再現⋯(P.S.:海外版把結局的BL表白內容給河蟹)
- ↑ 不過以目前好萊塢改編的ACG作品中,除了DC comics跟Marvel Comics的作品外,其他的通常都很…
- ↑ Pty Ltd.指proprietary limited、澳洲有限公司設立形式
- ↑ 在統一天下模式專心當NPC君主
- ↑ 注意司馬懿要直到曹丕建立魏國後才開始受到重用
- ↑ 話說SNK給餓狼傳說2某個跆拳道角色命名時被Viccom的社長「金甲喚」吐糟,結果SNK在金社長同意之下以其名字「金甲喚」命名該角色。這之後在餓狼Mark of The Wolves裡,金甲喚的兩個兒子也有以金社長的弟弟和兒子的名字命名。
- ↑ 但招式本身就有多次攻擊的場合在每次打擊間不會產生無敵時間。也就是說無敵時間是以一招為單位產生的。
- ↑ 現改名為UNIANA並轉型為遊戲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