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終結百選/科研流言」:修訂間差異

出自Reko Wiki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WILLIAM0708留言 | 貢獻
建立內容為「{{h0|流言終結百選/科研流言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1.5em auto;" |- |style="text-align:center;" |這是一個<s>永遠都在</s>開發研究中的詞條,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以補<s>不</s>完 |- |style="text-align:center;" |這是一個有關近年常見的流言合集,如有下列內容有強烈興趣以至有新的重要觀點題出,可至[http://myth.nagatoyuki.org/ 流言終結板]討論<s>本…」的新頁面
 
路過的什麼人留言 | 貢獻
第19行: 第19行:
* 事實上《流言終結者》真的有做過這個實驗,一邊照MRI(磁力共振)一邊讓主持人做不同的題目,可以看到腦部活躍的部份其實百份比非常高。
* 事實上《流言終結者》真的有做過這個實驗,一邊照MRI(磁力共振)一邊讓主持人做不同的題目,可以看到腦部活躍的部份其實百份比非常高。
* <s>而且,真的能達成100%大腦活動結果也只是嚴重的癲癇發作。</s>
* <s>而且,真的能達成100%大腦活動結果也只是嚴重的癲癇發作。</s>
* 這類流言最早出現在過去的'''補習班廣告''',聲稱可以開發孩子大腦讓他們發展更多才華
* 另外,過去對大腦的了解非常有限,幾乎所有的大腦功能研究都來自'''意外失去一部分大腦之後又奇蹟似的活下來過著一般生活的人''',而這種人本來就非常少
** 例如最知名的案例:菲尼斯•蓋吉,他在一次爆炸事件中被手中的鐵棒打穿大腦,使他的額葉功能受損,變得陰晴不定且缺乏計畫性。不過他後來因為搬到鄉下經營農場,還是過著不錯的生活,直到他死於後遺症的癲癇發作。
** 還有一部分大腦受損引起的後遺症,例如視覺皮質受損的失明,也是因為腦損傷才得到更多的了解:原本認為視覺皮質就是受損了什麼都看不到,一直到後來才發現其實有區分處理形狀跟處理明暗顏色的部位,只是這兩區很小塊又靠很近所以往往是一起受損
* 而切除大腦造成的影響最知名的案例就是腦科學最大的[[黑歷史]]:額葉切除手術
** 當年這種手術被廣泛使用在任何類型的精神病患,還有自閉症兒童或不聽話的小孩,依照描述這種手術甚至'''不麻醉''',直接以器具破壞患者的額葉,而發明這手術的醫生'''居然得了諾貝爾獎'''
*** 當時的人都覺得這些患者真的都得到了改善,但實際上的情況是患者在術後就[[壞掉]]了,他們會變得對外界沒有什麼反應,而且往往別人要他們做什麼就做,對當時的人來說就是「很乖,很聽話,正常了」
* 時代來到現代,更多的人因為意外或是因為癲癇治療而切除一部分大腦,依據切除部位和切除範圍他們甚至會出現'''無法認知自己左邊或右邊的任何東西''','''無法正確控制自己的左手或右手'''等情況
* 一些精神疾病,例如泛自閉症,已經證實他們有大腦很多對照一般人相對的沒有在活動的區域,跟流言根本就是相反


===真的不可能造出永動機嗎? ===
===真的不可能造出永動機嗎? ===

於 2023年11月13日 (一) 16:28 的修訂

流言終結百選/科研流言
這是一個永遠都在開發研究中的詞條,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以補
這是一個有關近年常見的流言合集,如有下列內容有強烈興趣以至有新的重要觀點題出,可至流言終結板討論本條目起始目的就是減少月經文
後方標記☆的為尚無解說內容的條目,歡迎大家補完並刪除標記;標記※者表示目前無解,或是永遠無解。

科研流言

  • 這一類流言,對的是對一種或多種專業學科或技術中的一些質疑和猜想。
  • 特點是多是人們對專業學科或技術中的知識一知半解,或是因為該類知識的門檻或平常高而對其作出的質疑和猜想。


人腦只使用了不到1%?

  • 不是。即使你切除任何一小部份的腦,身體運作都會出問題。
    • 所以《毒品俠露西》是唬爛的。
  • 事實上《流言終結者》真的有做過這個實驗,一邊照MRI(磁力共振)一邊讓主持人做不同的題目,可以看到腦部活躍的部份其實百份比非常高。
  •  而且,真的能達成100%大腦活動結果也只是嚴重的癲癇發作。
  • 這類流言最早出現在過去的補習班廣告,聲稱可以開發孩子大腦讓他們發展更多才華
  • 另外,過去對大腦的了解非常有限,幾乎所有的大腦功能研究都來自意外失去一部分大腦之後又奇蹟似的活下來過著一般生活的人,而這種人本來就非常少
    • 例如最知名的案例:菲尼斯•蓋吉,他在一次爆炸事件中被手中的鐵棒打穿大腦,使他的額葉功能受損,變得陰晴不定且缺乏計畫性。不過他後來因為搬到鄉下經營農場,還是過著不錯的生活,直到他死於後遺症的癲癇發作。
    • 還有一部分大腦受損引起的後遺症,例如視覺皮質受損的失明,也是因為腦損傷才得到更多的了解:原本認為視覺皮質就是受損了什麼都看不到,一直到後來才發現其實有區分處理形狀跟處理明暗顏色的部位,只是這兩區很小塊又靠很近所以往往是一起受損
  • 而切除大腦造成的影響最知名的案例就是腦科學最大的黑歷史:額葉切除手術
    • 當年這種手術被廣泛使用在任何類型的精神病患,還有自閉症兒童或不聽話的小孩,依照描述這種手術甚至不麻醉,直接以器具破壞患者的額葉,而發明這手術的醫生居然得了諾貝爾獎
      • 當時的人都覺得這些患者真的都得到了改善,但實際上的情況是患者在術後就壞掉了,他們會變得對外界沒有什麼反應,而且往往別人要他們做什麼就做,對當時的人來說就是「很乖,很聽話,正常了」
  • 時代來到現代,更多的人因為意外或是因為癲癇治療而切除一部分大腦,依據切除部位和切除範圍他們甚至會出現無法認知自己左邊或右邊的任何東西無法正確控制自己的左手或右手等情況
  • 一些精神疾病,例如泛自閉症,已經證實他們有大腦很多對照一般人相對的沒有在活動的區域,跟流言根本就是相反

真的不可能造出永動機嗎?

  • 是的,因為該死的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註定了第一類永動機(創造能量)不可能實現。
    • 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系統自發向最大熵狀態演化的不可逆性)註定了第二類永動機(由如大海一般巨大物量系統吸取能量)無法實現。
  • 而現時在意識到永動機不能實現之後,則主流討論能不能100%完全利用能量。
    • 暫時不能,因為能量總會有流失成其他以現在技術無法回收利用的能量。
    • 不過超導體的研究已有起色,期望在未來可以做到能量完全利用不浪費的情況,大大增長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期限。
    • 而熱能的轉換則是因為該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完美熱機不存在&完美冷機不存在)與第三定律(絕對零度無法達成)而無法做到100%的利用。只能透過提高熱儲溫度來逼近100%,但是永遠到達不了100%
  • /人◕‿‿◕人\「跟我簽訂契約,推翻熱力學第二定律吧」
  • 當然,以上都是理論。而且我們總是不缺認為理論不能完全解釋世界的人。
    • 所以在此歸納現行的永動機運作,由實際運行上解釋這些永動機的不可行之處。
    • 總的來說,大部份看似合理的永動機運作原理都是來自一些恆定的力(主要是非接觸力)。
  • 主要流行的永動機:不平衡力轉輪
    • 首先有一個大的引力源,例如地球作為重力源,或者一些永久磁石。
    • 做出一個輪子,而輪子具有一些特別之處。
      • 這些輪子分為兩部分,一是主受力部分,另一邊是平衡部分。
    • 例如網路流行的磁能輪,他的設計在於通過排列磁石在輪子上以及一個固定永久磁石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推動輪子的力。
    • 一般如下圖排列。這種設計在於當輪子磁石的南極方向面對永久磁石的北極方向時兩者會互相吸引;反之互相排斥。
      檔案:Img18545.png
    • 但是這一個設計有一個致命的錯誤。
    • 就是磁石有兩面。而且輪子也有兩面
    • 平常觀察當中,兩邊磁石會排斥/吸引是因為要兩隻磁石要找到一個平衡位置,令他們之相不會有淨力作用在對方上。例如兩塊互相在桌子上排斥的磁石會相對運動直至磁力小過桌子的磨擦力。
    • 而在這情況裡面,事實上,永久磁石的兩邊同時有和所有輪子磁石的兩邊同時互相作用力於對方。只是強弱的問題。
    • 平日的觀念當中因為磁石可以自由移動而不明顯,但一但在一個力距上就不同說法了。
    • 在力距裡,磁石只能以轉動改變受力。最理想的平衡狀態是兩個磁石互相垂直,這樣就互相不會作用力於對方。
    • 如下圖所示,在永久磁石的一面作用力在輪子磁石的一面上時,各自的另一面也會互相作用。而且這些力還以力距連接。而最後這些力加起來之後,淨力是零,即根本沒有力產生。
      檔案:Img18546.png
    • 這一些不平衡力轉輪的致命點就在於原本設計是在於只作用力在一部分,另一部分只是必要的平衡。但是在設想中平衡部分和受力部力經常變來變去(通常轉半個周期就需要他不再受力)。
    • 當然不會變,他會受引力作用就轉到哪個位置他都會受力。結果令這些永動機只會變成一個大的動能儲存裝置。而不會產生任何能量。
    • 有名例子還有以重力為"能源"的魔輪。
  • 前國民黨軍隊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在國共內戰的徐蚌會戰被俘之後送至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至1975年釋放期間他不顧眾人異議在所內潛心研製永動機。這可能和一些古人佯狂裝瘋以逃避迫害,是出於一樣的心理。

真的一滴精、十滴血嗎?

  • 不是。
    • 精液只是蛋白質的黏液,並非如此珍貴。
    • 何況血液主要是水,十滴血也未必有一滴蛋白質的量。

對人體某個地方打一下就暈倒,真的可能嗎?

  • 屬實,例如猛擊下巴就會造成腦震盪導致被擊中的人昏厥甚至直接死亡
  • 猛擊太陽穴,後頸部或肝腎等人體弱點亦會導致昏厥
  • 另外後腦本身就是人體的一部份,給這裡重重來一下肯定會暈倒的嘛
    • 原因在於強大的衝擊會造成神經信號的中斷、神經元的受損,或是引起身體的防護機制造成的,人體的某些部位對於這方面的表現狀況特別明顯,就成了關鍵的打擊部位
    • 武俠小說中的點穴技巧經推論後有可能就是運用這原理達成:打擊神經節部位造成神經傳導的中斷,形成麻痺、暈眩的效果

一夜白髮真的有可能嗎?

  • 除非那人用人工染髮,或是突然毛髮極速生長令所有黑髮都被生長出來的白髮代替脫落,要不然是沒可能。空想科學讀本已有研究過。
    • 頭髮黑色的原因是內裡有黑色色素,要一夜把已生長的頭髮變白,需要把內裡的色素都去除。
  • 比較有可能的是,頭髮在重病以及大難時比較脆弱,不過必須長期營養不良才會導致劇變。

香菸比大麻還毒?

  •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的研究中指出,香菸比大麻的毒害性高。
    • 煙草的主要毒物成分「尼古丁」成癮性與危害性比大麻的主要毒物「四氫大麻酚」還要高。

人類的電廠發電法只有燒開水?

  • 不是,但是燒開水推動發電機是最常見的方法
    • 主流可分為化石燃料和核能兩大類
    • 在地廣人稀且降雨量較少的區域有反射集熱式的太陽能發電,利用聚焦太陽光能量產生高熱來發電
    • 此外也有利用地熱燒水的發電廠,但因高熱源的區域地質結構通常會不穩定以及礦物鏽蝕材料的情況較為嚴重所以少見
  • 燃料電池可以直接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 任何燃料都可以燒開水,但只有能在電極上直接放電的燃料才能用於燃料電池
  • 也有使用水力或風力推動發電機
    • 水力有在河流建堤壩或是利用海洋潮汐的辦法,前者也有相當規模的產能,後者則很少見
    • 風力則是使用大風車發電,單一設施發電量低需大規模建置
  • 也有太陽能板這種不需要發電機的發電方式也是可以產生電能的。
    • 原理為光電效應,所以不需要發電機。
  • 站在經濟角度來看,使用燃料燒開水是比較經濟的發電方法,其他的發電方式相對於燒開水都存在著若干不經濟的發電因素。(功率的穩定度、調節速度、建設維護成本…等)
  • 不過反過來說,燒開水的發電方式相較於其他發電方法較容易產生污染。

登月是騙局?

  • 已經有許多證據證明,當年阿波羅11號、12號、14號至17號真的有登上月球。流言終結者已經有探討過。
  • 通常質疑登月屬實的其中一點是月球上會飄的旗子
    • 旗子會飄其實是慣性緣故,因為月球上的環境因素,阿波羅11號太空人們帶上去的美國旗是用兩根棍子呈90度夾角固定摺疊起來的,到了月球上才將其展開,就跟你舉起並往下甩毛巾,毛巾會慣性擺盪一樣,月球的旗子會飄也正是這個原因。
  • 另一個被質疑的地方是「70年代過後美國再也沒有登上月球所以很明顯是假的」
    • 當年美國能夠成功登上月球,其實是拜國內輿論支持所致。
    • 1956年當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後,美國國內出現「史普尼克衝擊(Sputnik Shock)」,很多美國人擔心蘇聯的科技實力比自己還強大甚至能夠直接攻擊美國本土,因此從上到下全力支持美國發展太空科技,從而展開了數十年的太空競技。
    • 也因此才會有甘迺迪那著名的月球演說,阿波羅計畫正是為了實現他演說中提到的目標而起的;而當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後國內繼續支持太空發展的輿論也逐漸消失,同時美國更因為越戰消耗了大量金錢而削減許多支出,太空發展首當其衝,因此在執行完阿波羅17號後美國也就不再發經費給這方面的任務了。
    • 同樣的,數十年來為何NASA不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正也就是因為缺少經費。
      • NASA一年的預算為178億美元(換算為新台幣約為5393.4億)
      • 日本的宇宙開發機構(JAXA)一年的預算為2099億5800萬日圓(換算為新台幣約為650億8698萬)
      • 順帶一提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NSPO)一年預算是13億6861萬1000元新台幣(還是併在國科會的國家實驗研究院總預算中)
      • 不要看經費好像很多,NASA又不是只有搞登月,許多設施、計劃也都是要從這些經費中扣,東扣西減的結果當然沒那麼多錢給登月了
    • 比起探測器可以丟去更遠的地方探測,載人去月球不但價格昂貴且所能得到的太空訊息也少,所以近40年來的外太空任務都是使用探測器為主。
      • 近期科學界對於火星的興趣比較高,跨國合作研究登陸火星的可行性消息比登月出現的次數還多。
    • 不過隨著中國嘗試登月,美國也開始考慮是否要恢復登月計劃。
  • 還有一個疑點是「當年登月計畫從無到有只花了10年時間,今日科技更先進下要重啟計畫卻還要花上20年準備」
    • 原因在於發展目標不同。當年僅需登月插美國國旗即可,後續美國國會以及民眾以太空探測無益民生、美國參加越戰為理由,常常刪除探測預算,並要求太空計劃轉向關心地球。
    • 今日的登月計畫勢必不能再像當年一樣只是插旗了事而沒有其他的價值,現行的計畫主要以開發各種礦物及氦三礦為目的,所以計畫的複雜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
    • 若以科技先進程度來質問的話是因為大型計畫所要準備的各項資源是難以用新科技去完全評估的,例如:例如人類未使用電腦前即已造出第一代核子武器、20世紀初期已經有強國的大型艦隊在海洋上進行戰鬥,時至今日各主要國家科技能力都遠勝當年,卻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能力造出當年等級的海上艦隊以及核子武器。
  • 變形金剛三那個當然是假的

恐龍不是爬蟲類?

  • 按教科書的舊分類法:可分類到爬蟲類/爬行綱底下,恐龍是爬行綱雙孔亞綱爬行動物。
  • 按學術界的新分類法:爬蟲類/爬行綱已經廢除,因為舊爬行綱包含合弓綱,但合弓綱老早就跟鳥類與現生爬行動物的共同祖先分家,按新分類法只承認單系群[1]的規則必須廢除。
  • 依據新分類法修正:最早的,能生下羊膜卵的純陸地脊椎動物定義為「羊膜動物」類,之後最早的演化分歧事件則劃成「合弓綱」與「蜥形綱」兩大分支[2]
  • 由於合弓綱只包含舊單孔亞綱的盤龍目、獸孔目和哺乳類,而恐龍在血緣上與、鱷魚最親近,自然的便劃分到鳥與鱷魚所在的蜥形綱,恐龍在綱級的正式分類是「蜥形綱」動物。
  • 實際上恐龍廣義上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因為牠們既恆溫又卵生,其中獸腳類恐龍更是今日鳥類的祖先。
  • 正如合弓綱過去也有步行姿態和生理素質處於爬行動物的原始姿態,做為平行演化支的蜥形綱恐龍無疑也成功突破爬行動物的藩籬,成功改良步行姿態和生理素質足以與現今哺乳類平起平坐,即便蜥形綱和舊爬行綱多多少少含有形容原始爬行動物的意思,但生物真實的演化路線若沒有特別理由阻止,總有機會各自趨同演化往更進步的方向邁進的趨勢。[3]
  • 回到主題,恐龍只在舊分類法可以分進爬蟲類,代表過去人們對爬行動物粗淺的研究認知。在新分類法只是歸入蜥形鋼,代表恐龍與其他中生代大型動物曾有的爬行動物過去,並承認他們在中生代以進步的姿態將天空、大地、海洋納入治下,共同引領生態系其他生物的演化方向塑造世界並影響新生代。

恐龍活在含氧量比現在還高的環境才長的比現代動物高大?

  • 事實上,地質證據顯示中生代的含氧量與現代相差不大,甚至三疊紀的合氧量比現代更少
  • 恐龍因含氧量長的高大的流言不攻自破。
  • 目前已證實體型與含氧量正相關的只有昆蟲。
    • 因為昆蟲自誕生來呼吸系統幾乎沒有多少變化,因此能印證環境含氧量與體型的關係。
    • 不管是現代哺乳動物所在的合弓綱、還是恐龍所在的蜥形綱,這些陸地脊椎動物的呼吸系統自古生代到物種活躍年代都有大幅度的變化,呼吸效率都更勝原始的陸生脊椎動物,環境含氧量的影響自然就被呼吸效率大幅提升的因素蓋過。

頭型是三角形的蛇都是毒蛇?

  • 三角頭其實是蝰蛇科的特徵,蝰蛇科廣布各地又幾乎都是毒蛇,才會讓人覺得三角頭都是毒蛇。
    • 反例1:蟒科也是三角頭,但不是毒蛇。
    • 反例2:眼鏡蛇、雨傘節和珊瑚蛇等知名毒蛇都不是三角頭。

進化論是達爾文捏造瞎掰的?

  • 正名為演化論,與進步無關,物種僅演化向適應環境的狀態,而非越來越好的狀態。
    • 會有進化論之說,是因為在達爾文前就有討論生物演化的論述存在,而其中一個學說是由法國動物學家拉馬克提出的「用進廢退」論:意思是常用的器官會進化、不用的器官會退化,在生物的一生中就會因為使用而有變異,傳給後代後再一代代的累積起來最終形成大差異。因為論述中有用到進化與退化的詞語,所以讓人誤認為生物演化是朝著進化方向。
      • 另外請注意拉馬克本人只有提出物種的外型改變的部分,用進廢退完全提出是之後擴大解釋
    • 達爾文因為在加拉巴哥群島看到不同島上的陸龜與鳥類似同而異但差別又不大,所以對前述的觀點有了質疑,經過更多的觀察考證後才提出「天擇」、「適者生存」的論述:生物異變是不規則的,經過自然淘汰會留下最適合的,後代才能保有此變異。強調生物的演化是因為環境淘汰、朝著適合環境發展而已,並沒有使用進化的說法。
    • 但無論是拉馬克和達爾文都無法說明生物變異與遺傳的機制是如何進行的,直到被譽為遺傳學之父的奧地利學者孟德爾從碗豆實驗中找到規律,並提出「遺傳因子」的觀點才得以解釋[4]
  • 已有許多實質證據證明演化的軌跡。
    • 之所以是理論而非定理,是因為它是觀察地球上的物種所得出的結果,僅解釋地球上的物種起源,而非宇宙間不變的規則,簡單來說就是「理論」與「定律」是不同範疇的東西。
  • 引起爭議的通常是宗教界,他們並不反感引力、電磁理論,但對於衝擊其宗教根本的演化論卻引起很多撻伐。
    • 甚至達爾文自己在整理完他的觀察記錄之後也一度很猶豫要不要公開,因為他很清楚這種理論一提出來就少不了要被教會批鬥
    • 不過另一方面,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上帝不會透過演化的方式來創造人類,甚至可以認為上帝在創世的每一天都要介入,好確保各種的事物都會按照上帝預想的方式來運行這種想法才真的是在侮辱上帝的大能。既然上帝有大能,那上帝何以不能直接去創造一組「讓物種會演化出有著自己形象、並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容納靈魂的生物」的自然規則來。
  • 演化的真實性在學界有強烈的共識,只有大約5%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絕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都認為演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
  • 至於各種白目找死的行為在網路上瘋傳讓很多人拿達爾文的理論來諷刺這些人又是一回事了,說很多人都搞錯了這個理論最初的起點甚至像用進廢退一樣曲解了這個理論。

狂牛症蛋白質燒到一千度也不會死?

  • 蛋白質只是一個化學分子,不是生物,跟死不死沒有關係。
  • 在高溫下,蛋白質的構像(conformation)會產生變化,由較高階的結構變成較低級的結構;降溫後會再次組成高階結構,但通常與原先加熱前的結構不同。因此蛋白質加熱前後會有不同的性質(即是變性 Transsexualize denature),酶亦因此在加熱後失去功效。
  • 對於狂牛症蛋白,「不會死」應指其致病性質在加熱到一千度高溫然後回到室溫後仍存在,但實際上加熱到一千度之後已經失去其致病性(連結英文注意),因此留言終結。
    • 然而加熱到六百度高溫之後狂牛症仍然能致病,因此靠高溫消毒感染了狂牛症的食材不現實。(攝氏一千度都可以熔銅了)
    • 燒到一千度食物早變成焦炭了,誰還吃得下去。

手機輻射致癌?

  • 一般來說不會。
  • 首先應認識癌症。
    • 癌症是指一組細胞因為基因突變而不受控制地異常增生。
  • 而在致癌因素之中,有一類因素為「物理致癌因素」
    • 例如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細胞的DNA結構[5],有一定機率會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 而實際上,只有特定頻率的輻射有破壞細胞DNA結構的可能性。
    • 因為輻射的頻率越高破壞DNA結構的能力越強
    • 不過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頻率很低[6],同樣會引起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亦即如果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都能致癌,你早就被太陽曬死了
  • 結論是手機輻射一般不會致癌,至少沒聽說過有個案因使用手機而大規模引發癌症。
    • 其實上街看看就能明白:街上每個人都在拿手機玩,有幾個得癌症了?

手機會在特定狀況下釋放比平常高一千倍的電磁波?

  • 這流言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使不懂的人會上當。
  • 高一千倍的電磁波指的到底是電磁波的哪個量值?功率?波長?頻率?波輻?波速率?或是什麼?
  • 事實上,一千倍的是功率。
    • 以GSM系統來說,又分為GSM900及GSM1800兩種頻段來看。
    • GSM900手機發射的訊號最大為33dBm(2W),最小為5dBm(3.16mW),大概差了630倍;
    • GSM1800,最大功率為30dBm(1W),最小為0dBm(1mW),確實差了1000倍。
    • 若以GSM規範900MHz頻段最大2W,1800頻段1W來看,發射強度最大差異也是剛好1000倍。
    • 這數值實在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少。
  • 理論上也沒有必要太大驚小怪。
  • 至少肯定的是沒聽說過有人用電話烤到大腦的。

太陽能發電其實不環保?

  • 太陽能發電方式有兩種:
    1.常見的太陽能板發電
    2.反射鏡反射聚焦太陽光,利用聚焦的熱能發電
    • 1.發電效率較差、太陽能板的生產過程中會有污染產生
    • 2.發電效率較高、無法進行小規模架設、更吃重天氣因素、集熱塔周遭區域的高溫會傷害到生物
    • 因為發電量與效率比水、火力、核能電廠低,所以為了增加發電量需要非常大量的土地面積鋪設,大規模鋪設會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環境。
  • 以架設與維護過程中來看,太陽能發電不見得比較乾淨;但以電力產生的過程中來看,的確是乾淨的


※AIDS是有男人去幹黑猩猩才開始傳給人類?

  • AIDS的傳播方式並不是只有性交。
  • AIDS用血液傳播的機會比精液更大,比較可信的假設是處理食用靈長目時感染的。
    • 另一旁證是非洲原住民原本不吃猿猴類(外觀太像人類)。是近代開發雨林的白人開始吃起來才讓猿猴變成當地的盤中飧,與AIDS在當地爆發的時間相近。
  • 除非能找到第一個得AIDS的人類,並能確認他得到AIDS的原因,不然此題無解。
    • 不過第一個得AIDS的人類其實早就過身了,而且當時醫學界還沒知道有AIDS這疾病,只是多年後驗屍才知道是患上了AIDS。

同性戀得AIDS機率較高?

  • 否定,跟異性戀是一樣的。
    • 產生這個偏見的主因是性解放當時同性戀常常伴隨著濫用藥物,而共用針頭是各種血液傳染疾病最常見的傳染方式。
    • 再來就是男性肛交時通常以「不會懷孕」等理由不戴套,造成摩擦破皮傳染。
      • 請注意,這種情況可是因為體液有接觸到才會傳染。換言之,女同性戀如已經排除其他可能的傳染途徑,是不會經由磨豆腐的行為傳染的。
      • 不過倒是有過接吻時太過熱情咬破嘴脣而傳染的愚蠢病例。

女同性戀得AIDS機率較低?

  • 雖然理論上女同性戀者間的體液交流(AIDS傳播途徑)比較少,但答案依然是否定,理由同上。
    • 上述的「咬破嘴脣」就是其中一種男男跟女女都會有的傳染途徑。
      • 不過這種傳染方式連醫生看了也只能苦笑。

雞蛋多吃幾顆其實不會膽固醇超標?

  • 有人做過實驗,在兩星期間吃104顆蛋,實際膽固醇上升量很低,是日常浮動的數值水平而已。
    • 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爲人體自身合成,且吃進的多,合成的量即因反饋調節而減少,此消彼漲,使得總量幾乎不會因爲膽固醇攝入量而變化。
    • 因此膽固醇超標的主要原因不是吃進去的膽固醇太多,而是合成膽固醇的原料(醣類、脂類)供應得太多。
  • 也有人做過實驗,現在的蛋比幾十年前的蛋的膽固醇量為低,以前說的兩隻以上就會超標,現在則是三隻才有同量的膽固醇。
  • 所以實際上多吃幾顆的確不會超標,但並不能長期都多吃。

吃飯比吃麵容易飽(撐得久)?

  • 不一定,主要還是關係到兩邊的份量和食材種類。
  • 若是吃下相當大量的食物,或是使用不易消化的食材(如糯米等)身體消化的時間也會延長,自然會影響到結果。

月經前,性慾會高張?

  • 雌性動物在月經前(或稱發情期)因為雌激素和賀爾蒙大量分泌的現象。
  • 對於普通動物來說確實是如此,但對於有理性的人類來說,這些因素可以由理性來控制。換言之就是人類一年四季365天×24小時都可以發情,來沒來月經根本沒差啦。

疫苗導致自閉症?

  • 曾經有篇研究聲稱疫苗導致自閉症,但這篇研究的內容已被否決。
  • 質疑疫苗的風潮已經導致了實質的傷害,像是麻疹這種本來已經被高度控制的傳染病,因為質疑疫苗效果風潮的緣故,在部分地區又開始出現流行。
  • 但是也不等於盲目肯定疫苗功效,當一款疫苗推出初期,施打前必須審視疫苗副作用或臨床實驗,判斷風險。

熱水比冷水快結冰?

  • 不完全正確,但是在溫差不大的情況卻是真的。
  • 又稱彭巴效應,不限於水,最一開始是從牛奶發現此一現象。
  • 詳細原因眾說紛紜,但依然沒有一個完整且可以證實的假說能證實彭巴效應的發生。
  • 可能的原因有:
    • 溫差大而使能量散失較快而比較快結冰。
    • 熱水因為有對流而整體冷卻較快;冷水是從外層開始結冰,使中間部份的能量散失受阻。
    • 熱水的溶氧量低,比較不會有氣體雜質影響結冰。
    • 冷水的分子較穩定,容易變成過冷水而不結冰。
    • 也有否定者認為這只是實驗失誤。
  • 你也可以在家中試試看,用30度的水和50度的水同時放進冷箱,看看那個先結成冰。

拿到設計圖或現成品就複製得出一樣的科技產品?

  • 沒有這回事,科技發展沒有這麼簡單。
    • 根據規定,所有的發明在申請專利時,其設計內容都必須公開,不過這不代表拿到設計圖就能製造出一樣好的東西,生產一樣產品的很多關鍵,是不會也沒有辦法在設計圖上顯現的,不論設計圖寫得再詳細、產品看起來再簡單也一樣。
      • 這往往是原廠與第三方廠商的差異:原廠研發出某樣產品申請專利時被迫把基本藍圖公開,但是生產過程中各種可以大幅提升產品良率與減少成本損耗的管控是不用附在專利申請上的,造成第三方廠商在生產時成本利潤方面大打折扣,甚且會降低產品的品質,進而壓低第三方廠商的競爭力
      • 同樣都是兩個木棍加三個材料,你沒挖到鑽石就只能做鐵鎬
    • 從理論、概念到實用化牽扯到的是眾多領域的集體技術提升,而不是有著圖紙就能製造,所以達文西在當時只能想想而無法實踐;很多科技,尤其工業時代以後的科技,其實現背後需要的是整個產業鏈的配合,用落後的設備強行生產先進科技的產品,有時結果會差上很多,沒有足夠數量的熟練勞工和相關技術人才,則更是想生產都沒辦法[7];就連科技的研發,往往也不是少數幾個天才的功勞,而是一整個團隊努力的後果,尤其在二十世紀中期後更是如此,科技發明應該要歸功整個團隊、整個實驗室的每一個人,而不是某個個人。
      • 就像現代槍砲,就算知道機械結構,若提煉不出高性能的火藥[8]、製造不出足以承受槍砲運作時高溫高壓的結構組件,設計圖也只會是紙上談兵的東西
      • 因此也牽扯到產業技術的時間累積,就像原始的鼓風爐是煉不出現代高強度的鋼鐵,必需是原始提煉法→造出稍微強一點的材料→利用強一點的材料製造更好的提煉設備→提煉出更好的材料→…,如此持續循環才能到達現代的製造水準
      • 所以穿越小說中隨便把現代知識帶到過去就能直接製造現代槍砲是不可能的
    • 此外,有些科技就算是把藍圖直接送給你,你的工廠也未必製造得出來。就算有藍圖,甚至有現成品,要製造出一樣的東西可能得花上至少好幾年的功夫,而這時競爭對手可能已經有更好的東西了,在這種狀況下,你和對手之間的實力差距未必會縮小或消失。
    • 就算能製造得出來,有時你仿製的東西性能,和原版的性能相比,就是硬生生地差上一截,因此不會和原版的一樣強大或好用,而你和對手之間依舊有實力的差距。
      • 像例如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曾授權美國製造M1897年式75mm野戰炮,這款大砲因其反後座力的設計[9],而成為一戰時期最先進的大砲之一;但一戰時的美國還不是現在這個科技力排名世界前茅、綜合實力可以輾壓任何的國家[10],當時的美國科技力還不如歐洲一些國家,綜合國力頂多也只是強權之一,和現代唯一超強的地位相比,可說是天差地遠。結果美國人就算拿到M1897年式75mm野戰炮的藍圖,也沒辦法製造出有同等性能的大砲,最後還是得要法國派人去美國教導美國人,美國才生產得出有同等性能的大砲。
      • M1897年式75mm野戰炮是一百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西,而現代的科技已經遠比一次世界大戰時來得複雜許多,因此可以認為,在現代類似M1897年式75mm野戰炮這種就算光是拿到藍圖但沒有人力素質配合也無法生產的科技產品,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 除了上面M1897年式75mm野戰炮的例子外,另外一個更加近代的例子是北韓基於Linux所設計的電腦作業系統紅星作業系統。紅星作業系統的存在於2010年為外界所得知,而根據一些研究,北韓的紅星作業系統比國際水準落後約10年。有鑑於北韓長期鎖國、高度封閉的事實,這顯示了科技發展不能只仰賴本國人才,也必須仰賴國際間的交流合作。
    • 是有一些東西,像是軍事武器相關的科技,有可能是不公開的,而這樣也確實增加了仿造的難度;但綜上所述,就算拿到了這些機密科技的設計圖,你也未必能做,知道怎麼做的時候這些東西可能已經過時了,而結果就是你還是沒辦法拉近自己和對手的差距。
  • 在科技發展領域,科技人才和科技本身一樣重要,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才的交流也一樣重要,因此認為只要拿到美國戰機的圖紙,就能在軍事力量上超英趕美的想法,或認為把科技設計圖保存下來就能再造現代文明的想法,或任何類似的想法(如上面說的帶著現代科技的知識穿越到古代),基本上都是異想天開,而這也是科技人才、理工教育和國際交流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其他流言終結百選連結

留言

討論:流言終結百選/科研流言

備註

  1. 單系群:專業用語,指由同一支共同祖先和子孫一起組成的單純關係。而相對的並系群則是包含多支共同祖先和子孫一起組成的複雜關係,顯然若想要釐清複雜的演化關係,只用單系群劃分演化樹的分類邏輯是最合理的選擇。
  2. 也有學者認為合弓綱和蜥形綱亦曾經歷過兩棲生活後各自趨同演化出羊膜卵擺脫水體繁殖,不論真相如何,合弓綱和蜥形綱在石炭紀各自分家發展的歷史事實不變。
  3. 趨同演化在大自然當中非常普遍,而且存在各種層次之上,甚至連記憶迴路這種細胞層次的東西都會出現趨同演化的現象;而一些學者因此認為,因為趨同演化,因此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外星人和人類在長相上會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以後科幻小說和電影,如果繼續推出和人類一樣有一顆頭、一個身體、兩隻眼睛、兩隻手、兩隻腳,的外星人的話,他們是能夠有很好的理由解釋為甚麼外星人會長成這樣的。
  4. 基因一詞與DNA遺傳都是後來才出現的,當年孟德爾只提出生物體內有種遺傳因子負責將這些性狀遺傳下去。而且要注意孟德爾的本職不是科學家而是神職人員,因此孟德爾的研究都是在私人的花圃中私下進行,研究成果也很低調
  5. UV可使DNA中相鄰的兩個嘧啶形成二聚體,造成DNA分子復制錯誤。
  6. 手機的電磁輻射屬於無線電波(300MHz以下),頻率比可見光、紅外線(300GHz~300THz)甚至微波爐(300MHz~300GHz)還要低
  7. 就算在古代,社會上也需要有大量有技術的工匠,可能要到每個村莊平均都能分配到一兩個的程度,才能維持社會的基本需求,只是古代社會對專業人士和熟練勞工的需求不高(專業人士和熟練勞工都需要教育培養,只是培養專業人士需要的教育比較多而已),多數人就算是不識字的農民,社會也能維持;在高度講求科技實力的現代社會,對專業人士的需求只會更大,且只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越來越大,因此古代社會那種劃分階級的體制,不管是奴隸制、貴族制或科舉士大夫制,在工業化社會是行不通的;而對專業人士的需求,可能也是現代社會高教擴張的根本原因之一,普設大學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現象,而是世界各地都在發生的事,因此有可能高教擴張、普設大學反映的不是學歷貶值、不是家長的學歷迷思或教改者解決升學主義問題的失敗嘗試,而是工業化社會(也就是現代社會)需要大量專業人士、隨時間經過會需要佔人口比例越來越高的人成為專業人士、甚至到最後會需要大多數人都成為某種專業人士才能維持下去的本質。
  8. 現代槍砲子彈使用的火藥性能遠超過古老的黑火藥,就算是有著現代最佳配置比例的黑火藥也是比不上的;而且黑火藥燃燒時的煙渣也比較多更容易鏽蝕槍砲管,對於槍砲管的冶煉技術需求更高
  9. 反後座力的設計能夠讓大砲發射時減少後座力震盪,保持炮身的定位,讓使用者可省去重新瞄準目標的時間,進而增加射速
  10. 美國現代的科技力量,和二戰時期美國大量接收因歐洲戰亂流亡的各國科學家,尤其是被納粹迫害的德國猶太裔科學家(例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曾經為納粹效力的德國科學家(例如火箭科學家馮布朗)有關,這些人才的到來,提升了美國的科技力,而這也顯示了人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冷戰時期因各式軍備與科學競賽的關係,造成美、蘇兩國狂砸經費提升技術,也是讓今日的美國從基礎工業到尖端科技都能保持一定程度領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