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技」:修訂間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Wiki-Bot 同步更新 |
Somebody8888(留言 | 貢獻) |
||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 |||
第2行: | 第2行: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 margin:1.5em auto; text-align:center;"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small; margin:1.5em auto; text-align:center;" | ||
|- | |- | ||
|本條目內容不足需要擴充,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以補完。 | |本條目內容不足需要擴充,歡迎有興趣<s>切過雙曲幾何</s>的朋友加以補完。 | ||
|} | |} | ||
==解說== | == 解說 == | ||
*'''劍技'''又稱'''劍術''',是持劍格鬥的技術,通常以刃部長、具切割效果的武器施展招式。 | *'''劍技'''又稱'''劍術''',是持劍格鬥的技術,通常以刃部長、具切割效果的武器施展招式。 | ||
**當然撿根稱手的木棍也是能使,學劍也得先從木劍開始。 | ** 當然撿根稱手的木棍也是能使,學劍也得先從木劍開始。 | ||
**在中國稱刀/劍法、日本則稱劍術(剣術 | ** 在中國稱刀/劍法、日本則稱劍術({{ruby|剣術|けんじゅつ}})。 | ||
***<s>說好不要爭論刀劍之別</s><ref>世界各地文化中只有中原文化有明顯的刀/劍之分,其他地區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頂多註明單雙刃</ref> | *** <s>說好不要爭論刀劍之別</s><ref>世界各地文化中只有中原文化有明顯的刀/劍之分,其他地區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頂多註明單雙刃</ref> | ||
* | * 常見於各種創作之中,並衍生出不同浪漫化的表現。 | ||
** 延伸招式為真空波、劍氣、雙刀流等等… | |||
** | |||
* 現實中劍屬於短兵器之一,故運用上必須考慮到使用者力量的消耗。 | |||
* 現代體育界若講劍術多指擊劍的技術,使用其他劍類則會被分到各種武術門派如太極、武當、日本劍道或史實歐洲武術去。 | |||
** 比起靠力量或速度破壞對手的防具或武具,找出破綻攻擊對手的空隙要害才是擊劍的正統用法。 | |||
** 動漫作品中重視威力的劍技其實更接近現實古代戰場的用法,真拿現代的道具劍或一般品質的劍那樣用是會斷的。 | |||
** 「刀主砍劈,劍主挑刺」只是從歐洲一對一決鬥演變而來的擊劍運動、和武俠文學要分別刀劍的浪漫化表現而產生的刻板印象。 | |||
*** 戰場的劍如非穿刺特化,其厚度和強度也一般能勝任砍劈的工作 | |||
*中世紀以來歐洲人所使用的各種實戰型武術,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兵器格鬥、摔角等;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教範是1320年左右的《瓦爾普吉斯劍典》(Walpurgis Fechtbuch)中的I.33。 | == 現實劍技 == | ||
**但從中世紀以來的歐洲武術大多在19世紀因為戰場上用不到而失傳,現今所知的史實歐洲武術大多來自1950年代由愛好社團藉中世紀的武術教典復原而來。 | === HEMA<ref>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ref> - 史實歐洲武術 === | ||
*歐洲武術派系大致上可以分德意志式、義大利式、英格蘭式和西班牙式。 | * 中世紀以來歐洲人所使用的各種實戰型武術,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兵器格鬥、摔角等;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教範是1320年左右的《瓦爾普吉斯劍典》(Walpurgis Fechtbuch)中的I.33。 | ||
**德意志派系成立於14世紀中,強調掌握戰鬥主導權,以及藉由交纏達到攻防一體的武術;起步以防禦架式為基礎,再藉由架式衍生出不同的攻擊技和防禦反擊。 | ** 但從中世紀以來的歐洲武術大多在19世紀因為戰場上用不到而失傳,現今所知的史實歐洲武術大多來自1950年代由愛好社團藉中世紀的武術教典復原而來。 | ||
***可以說是歐洲長劍武術的基礎,也是目前最受歡迎、也最多人學習的派系<s>因為架式看起來夠帥,招式名又聽起來夠中二</s>。 | |||
***德意志派系代表人物:約翰尼斯·理希特奈爾、漢斯·塔爾霍夫、約希姆·梅耶。 | * 歐洲武術派系大致上可以分德意志式、義大利式、英格蘭式和西班牙式。 | ||
**義大利派系其實是種涵蓋了各種流派的集合體,又以13世紀菲歐雷的著作《戰鬥之花》為大宗;和德意志武術有一定程度的雷同<s>尤其是中二度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s>,但更強調在適切的交戰時間點擊出攻防反擊。 | ** 德意志派系成立於14世紀中,強調掌握戰鬥主導權,以及藉由交纏達到攻防一體的武術;起步以防禦架式為基礎,再藉由架式衍生出不同的攻擊技和防禦反擊。 | ||
***義大利派系代表人物:菲歐雷·德·李貝里、菲利波·達爾第。 | *** 可以說是歐洲長劍武術的基礎,也是目前最受歡迎、也最多人學習的派系<s>因為架式看起來夠帥,招式名又聽起來夠[[中二病|中二]]</s>。 | ||
**英格蘭派系又稱「防禦術」強調'''安全第一''' | *** 德意志派系代表人物:約翰尼斯·理希特奈爾、漢斯·塔爾霍夫、約希姆·梅耶。 | ||
***英格蘭派系代表人物:<s>銀大師</s>喬治·西爾弗。 | ** 義大利派系其實是種涵蓋了各種流派的集合體,又以13世紀菲歐雷的著作《戰鬥之花》為大宗;和德意志武術有一定程度的雷同<s>尤其是中二度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s>,但更強調在適切的交戰時間點擊出攻防反擊。 | ||
**西班牙派系又稱「至高之術」,直接將劍術幾何數學化,強調利用精確的數學公式控制動作距離以精準的打擊對手,所以又有「科學武術」之稱。 | *** 義大利派系代表人物:菲歐雷·德·李貝里、菲利波·達爾第。 | ||
***附帶一提其他所有派系的人都把西班牙派系當作神經病看待,但該派系卻又超群絕倫地強大,令當時的人又愛又恨<s>基本上西班牙的武術書根本就是數學課本,公式算不好就別想砍人</s>。 | ** 英格蘭派系又稱「防禦術」,強調'''安全第一''':先立自身於不敗之地再求能夠擊傷對手,攻擊也以能有效癱瘓對手動作為主<s>簡而言之就是龜狗</s>。 | ||
***西班牙派系代表人物:赫羅尼莫·桑切斯·德·卡蘭薩。 | *** 英格蘭派系代表人物:<s>銀大師</s>喬治·西爾弗。 | ||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德式劍術使用一種稱為Federschwert的金屬鈍劍進行練習,打破了練習用劍大多木製的刻板印象。 | ** 西班牙派系又稱「至高之術」,直接將劍術幾何數學化,強調利用精確的數學公式控制動作距離以精準的打擊對手,所以又有「科學武術」之稱。 | ||
*** 附帶一提其他所有派系的人都把西班牙派系當作神經病看待,但該派系卻又超群絕倫地強大,令當時的人又愛又恨<s>基本上西班牙的武術書根本就是數學課本,公式算不好就別想砍人</s>。 | |||
*** 西班牙派系代表人物:赫羅尼莫·桑切斯·德·卡蘭薩。 | |||
*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德式劍術使用一種稱為Federschwert的歐製金屬鈍劍進行練習,打破了練習用劍大多木製的刻板印象。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45行: | 第47行: | ||
!備註 | !備註 | ||
|- | |- | ||
|Vom Tag『屋頂』 | |Vom Tag<br>『屋頂』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將劍上舉至顏面同高或是高舉過頭,劍尖朝上。 | | rowspan="2" |將劍上舉至顏面同高或是高舉過頭,劍尖朝上。 | ||
| rowspan="2"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一。 | | rowspan="2"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一。<br>大多上段攻擊技的起步架式,後續招式通常威力強大,但也會導致正面門戶大開缺乏防禦力。 | ||
|- | |- | ||
|Posta di Falcone『鷹』 | |Posta di Falcone<br>『鷹』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Ochs『公牛』 | |Ochs<br>『公牛』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將劍舉至顏面同高,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rowspan="2" |將劍舉至顏面同高,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 rowspan="2"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 | | rowspan="2"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二。<br>有分左右式之分,對側面和上方的招式有較好的防禦,也是刺擊的起步架式。 | ||
|- | |- | ||
|Posta di Fenestra『窗戶』 | |Posta di Fenestra<br>『窗戶』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Pflug『犁耙』 | |Pflug<br>『犁耙』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將劍至於側腰間,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將劍至於側腰間,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 |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三。<br>有分左右式之分,對側面的防禦最好,也是刺擊的起步架式。<br>勇者架勢的起源(?)。 | ||
|- | |- | ||
|Alber『愚者』 | |Alber<br>『愚者』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將劍舉至腰間,劍尖朝下。 | | rowspan="2" |將劍舉至腰間,劍尖朝下。 | ||
| rowspan="2"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 | | rowspan="2"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四。<br>乍看下正面門戶大開,但防禦其實相當優秀,是大多反擊技的起步架式。 | ||
|- | |- | ||
|Porta di Ferro Mezzana『中段鐵門』 | |Porta di Ferro Mezzana<br>『中段鐵門』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Posta Breve『短位』 | |Posta Breve<br>『短位』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將劍至於正腰間,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將劍至於正腰間,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次要架式之一。 | |次要架式之一。<br>和『犁耙』類似,但'''沒有'''左右式之分。 | ||
|- | |- | ||
|Langenort『刺擊』 | |Langenort<br>『刺擊』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手肘向前伸直,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rowspan="2" |手肘向前伸直,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br>除了能有效保持敵我距離外,還能隱藏劍身長度。 | ||
|- | |- | ||
|Posta Longa『長位』 | |Posta Longa<br>『長位』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Kron『皇冠』 | |Kron<br>『皇冠』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將劍舉至顏面,劍身扁平處正對敵方,劍尖朝上。 | | rowspan="2" |將劍舉至顏面,劍身扁平處正對敵方,劍尖朝上。 |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s>,[[Artoria Pendragon (Fate)#寶具|Excalibur]]的蓄力動作之一</s>。<br>乍看下中二十足,其實能有效以劍格抵禦上段攻擊,反擊能力也相當優秀。 | ||
|- | |- | ||
|Posta frontale ditta Corona『皇冠』 | |Posta frontale ditta Corona<br>『皇冠』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Schrankhut『鐵門』 | |Schrankhut<br>『鐵門』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腳前踩弓箭步,將劍舉至腰間,劍尖朝腰側。 | | rowspan="2" |腳前踩弓箭步,將劍舉至腰間,劍尖朝腰側。 |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br>有分左右式之分,防禦力強大,能夠防禦從各種角度發動的攻擊。 | ||
|- | |- | ||
|Porta di Ferro『鐵門』 | |Porta di Ferro『鐵門』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Nebenhut『門衛』 | |Nebenhut<br>『門衛』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將劍舉至右腰附近,劍尖朝後。 | | rowspan="2" |將劍舉至右腰附近,劍尖朝後。 |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s>,Excalibur的蓄力動作之二</s>。<br>通常是『下段斬』的起步架勢,出劍後再以『公牛』作結。 | ||
|- | |- | ||
|Posta di Coda Longa『長尾』 | |Posta di Coda Longa<br>『長尾』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Zornhut『憤怒』 | |Zornhut<br>『憤怒』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全身重心向後,將劍拉至後背。 | | rowspan="2" |全身重心向後,將劍拉至後背。 |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 | | rowspan="2" |次要架式之一。<br>將上段攻擊力發揮到最強大的架式,以強擊來摧毀其他架式。 | ||
|- | |- | ||
|Posta di Donna『貴婦』 | |Posta di Donna<br>『貴婦』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Schlüssel『鑰匙』 | |Schlüssel<br>『鑰匙』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將劍舉至與肩同高,收劍於右肩,劍尖朝前,形似『公牛』。 | |將劍舉至與肩同高,收劍於右肩,劍尖朝前,形似『公牛』。 | ||
|次要架式之一,由晚期德意志武術大師梅耶發揚光大。 | |次要架式之一,由晚期德意志武術大師梅耶發揚光大。<br>可以利用左手肘扶助劍身強化穩定性。<br><br>似乎是因為視覺效果強烈,許多主打真實的ACG作品常出現此架式。 | ||
|- | |- | ||
|Posta de Bicorno『雙角』 | |Posta de Bicorno<br>『雙角』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雙手捲握劍柄,收劍於胸前,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雙手捲握劍柄,收劍於胸前,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次要架式之一。 | |次要架式之一。<br>結構穩定防禦強大,可以快速變換成刺擊架式。 | ||
|- | |- | ||
|Oberhau『上段斬』 | |Oberhau<br>『上段斬』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從上方斜向或正向向下揮砍,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 rowspan="2" |從上方斜向或正向向下揮砍,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br>由上而下的斬擊的通稱,包含下述的『怒擊』以及『分擊』。<br><br>拜年劍法的起源劍術之一。 | ||
|- | |- | ||
|Colpi Fendenti『向下斬擊』 | |Colpi Fendenti<br>『向下斬擊』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Mittelhau『中段斬』 | |Mittelhau<br>『中段斬』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從上方側向向側邊揮砍,通常接在 『屋頂』或『公牛』之後,通常以『公牛』作結。 | | rowspan="2" |從上方側向向側邊揮砍,通常接在 『屋頂』或『公牛』之後,通常以『公牛』作結。 |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br>由側向的斬擊通稱。 | ||
|- | |- | ||
|Colpi mezani『中段斬擊』 | |Colpi mezani<br>『中段斬擊』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Unterhau『下段斬』 | |Unterhau<br>『下段斬』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從下方斜向向上揮砍,通常接在『屋頂』或『門衛』之後,必定以『公牛』作結。 | | rowspan="2" |從下方斜向向上揮砍,通常接在『屋頂』或『門衛』之後,必定以『公牛』作結。 |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br>由下而上的斬擊的通稱。 | ||
|- | |- | ||
|Colpi Sottani『向上斬擊』 | |Colpi Sottani<br>『向上斬擊』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Stich『刺擊』 | |Stich<br>『刺擊』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 rowspan="2" |向前踏步,伸直雙手用劍尖刺擊敵人中線。 | | rowspan="2" |向前踏步,伸直雙手用劍尖刺擊敵人中線。 |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 | rowspan="2"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br>也可以向前踏步的同時單手放開劍柄向前刺擊。<br>單手刺擊常見於英式劍術。 | ||
|- | |- | ||
|Le punte『刺擊』 | |Le punte<br>『刺擊』 | ||
|義大利 | |義大利 | ||
|- | |- | ||
|Zornhau『怒擊』 | |Zornhau<br>『怒擊』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從上方斜向向下揮砍,並在腰部附近停止,劍尖朝下,通常接在 『屋頂』或『憤怒』之後。 | |從上方斜向向下揮砍,並在腰部附近停止,劍尖朝下,通常接在 『屋頂』或『憤怒』之後。 |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一。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一。<br>最簡單且最單純的武技,但威力巨大<s>所以又有遇事不決出怒擊一說</s>。<br>除了主攻之外也能打反擊:出劍抵抗對方的攻勢後順勢往前刺或是舉手斬擊對手頭部。 | ||
|- | |- | ||
|Krumphau『曲擊』 | |Krumphau<br>『曲擊』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向右前方踏步的同時瞄準對方身體左側,從上往下攻擊,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向右前方踏步的同時瞄準對方身體左側,從上往下攻擊,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二。<br>雙手在攻擊時會交叉,也是這項劍技的名稱由來。<br>如果太早出招可以順勢潛入敵劍下方,將對手的長劍滑開。 | ||
|- | |- | ||
|Zwerchhau『交擊』 | |Zwerchhau<br>『交擊』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斜向前進舉劍過頭並水平迴劍,利用劍尖砍擊對手上身部位,通常接在 『屋頂』或『公牛』之後,必定以『公牛』作結。 | |斜向前進舉劍過頭並水平迴劍,利用劍尖砍擊對手上身部位,通常接在 『屋頂』或『公牛』之後,必定以『公牛』作結。 |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三。<br>可以左右快速連擊,攻防一體,能有效破解『屋頂』架式的防禦。<br>可以說是德式劍術最華麗的招數,反覆橫斬的姿態被愛好者稱為直升機。 | ||
|- | |- | ||
|Schielhau『瞥擊』 | |Schielhau<br>『瞥擊』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從我方右肩往對方右肩斬擊,交劍後推開,利用劍尖砍擊對手右肩或脖子。 | |從我方右肩往對方右肩斬擊,交劍後推開,利用劍尖砍擊對手右肩或脖子。 |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四。<br>可以視為垂直揮擊的『交擊』,只是無法連擊。<br>反擊性非常強,對只會用蠻力進攻的人有奇效<s>只會用『怒擊』大力出奇蹟的人注意了</s>。 | ||
|- | |- | ||
|Scheitelhau『分擊』 | |Scheitelhau<br>『分擊』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從上方正向向下揮砍,手肘伸直盡可能增加範圍,砍擊頭部點到為止,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從上方正向向下揮砍,手肘伸直盡可能增加範圍,砍擊頭部點到為止,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五。<br>運用的是極為單純的幾何原理,最大化長劍的攻擊範圍。<br>對面部的殺傷力強大,能有效破解『皇冠』架式的防禦。 | ||
|- | |- | ||
|Halbschwert『半劍』 | |Halbschwert<br>『半劍』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右手握持劍柄,左手握持劍刃。 | |右手握持劍柄,左手握持劍刃。 | ||
|德式劍術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劍技之一。 | |德式劍術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劍技之一。<br>握住劍身不但能穩固的擋下攻勢,還能用劍尖突刺盔甲接縫;或用劍身當槓桿,使出柄頭打擊。<br>長劍劍刃銳利,需要用特殊握法才不會傷到手,屬於比較高段的技巧。 | ||
|- | |- | ||
|Mordhau『殺技』 | |Mordhau<br>『殺技』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倒握長劍,雙手握持劍刃,以劍柄毆擊對方。 | |倒握長劍,雙手握持劍刃,以劍柄毆擊對方。 | ||
|德式劍術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劍技之一。 | |德式劍術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劍技之一。<br>倒握長劍會使長劍成為臨時的斧頭或釘頭錘,用以打擊裝甲目標,威力極其強大。<br><br>同名遊戲《雷擊劍鬥》名稱的[[起源]]。 | ||
|- | |- | ||
|<s>End Him Rightly< | |<s>End Him Rightly<br>『正確解決對手』</s><ref>正確寫法為「End Him Quickly(快速解決對手)」</ref> | ||
|德意志 | |德意志 | ||
|將劍與長矛夾在腋下,拆下劍柄配重球扔向敵人,之後迅速接近並用合適的武器攻擊對方。 | |將劍與長矛夾在腋下,拆下劍柄配重球扔向敵人,之後迅速接近並用合適的武器攻擊對方。 | ||
|真實記載於劍譜上的怪招之一。 | |真實記載於劍譜上的怪招之一。<br>在2014年被{{youtube|jETLCm7k3sU|加拿大Youtuber兼劍術家Skallagrim發揚光大}}而成為迷因。<br><s>似乎是因為太搞笑的關係</s>在《榮耀戰魂》作為看守者的處決技,在《雷擊劍鬥》則是一個成就。<br><br>其實就是丟東西分散對方注意力然後趁虛而入的奇招,頂多生效一次,真要做也得注意劍的設計。 | ||
<s>似乎是因為太搞笑的關係</s>在《榮耀戰魂》作為看守者的處決技,在《雷擊劍鬥》則是一個成就。 | |||
|} | |} | ||
===Fencing - 擊劍=== | === Fencing - 擊劍 === | ||
* 廣義上講是指用手持兵器刺、戳的技術,現代一般多作為擊劍體育項目的代名詞。 | |||
* 擊劍的原型為古代決鬥,因此長時間來使用的兵刃和護具端看使用者而無規範,15世紀的西班牙貴族Diego de Valera整理出的《Treatise on Arms》為現存最古老的擊劍劍術書籍。 | |||
* 現代擊劍運動起源於17世紀,原是一種入門級的實戰用武術,18世紀由義大利開始運動化,現代化則在19世紀後葉由法國制定出基本規則,後來成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 | |||
** 因為現代化是由法國制定出基本規則,所以眾多擊劍運動術語都是法語。 | |||
* 現代擊劍使用的兵刃主要是以17世紀後發展出來的單手用的護手刺劍為主,而非傳統14世紀到16世紀的中世紀西洋長劍。 | |||
** 西洋長劍術同樣也可以被稱為Fencing,但與擊劍截然不同,長劍術因為過於真實且危險性高,被類為實戰型的武術/劍術而沒有進行現代運動化。<ref>因為長劍普遍重達一公斤以上,即使是複合材質練習劍也將近1公斤重,像是上文中史實歐洲武術所提到的Federschwert多約1.4-1.6公斤重,若未佩戴訓練用的護具,被擊中會有骨折或內出血的風險</ref> | |||
* | * 依照使用的護手刺劍的種類差別,主要分為三大類:鈍劍(Foil)、銳劍(Épée)、軍刀(Saber/Sabre)。 | ||
** 基本持劍姿勢為劍舉至胸口,劍尖朝向對手顏面,身體站位為持劍之側手腳在前的斜側身姿勢。 | |||
** 銳劍因得分判定範圍涵蓋下半身,持劍姿勢會較為水平;軍刀因得分區只集中在上半身且需要劈砍攻擊,持劍姿勢會較為垂直。 | |||
**基本持劍姿勢為劍舉至胸口,劍尖朝向對手顏面,身體站位為持劍之側手腳在前的斜側身姿勢。 | |||
**銳劍因得分判定範圍涵蓋下半身,持劍姿勢會較為水平;軍刀因得分區只集中在上半身且需要劈砍攻擊,持劍姿勢會較為垂直。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256行: | 第224行: | ||
|- | |- | ||
|鈍劍(Foil) | |鈍劍(Foil) | ||
|又稱「花劍」或「輕劍」,劍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不超過90厘米,橫截面為長方形。劍柄長度不超過20厘米。護手為圓形,裝於劍身與劍柄之間,直徑不超過12厘米,禁止偏心。 | |又稱「花劍」或「輕劍」,劍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不超過90厘米,橫截面為長方形。劍柄長度不超過20厘米。護手為圓形,裝於劍身與劍柄之間,直徑不超過12厘米,禁止偏心。<br><br>有電動鈍劍和普通鈍劍之分。<br>前者劍身前端包有15厘米的絕緣物,劍柄與劍身、護手盤絕緣;後者劍頭直徑在5.5—7毫米之間,長約1.5厘米。<br><br>運動員在比賽中只能刺,不能劈打,並且在對戰時需要顧及進攻權,而不只是單單刺中對手就能取得分數。 | ||
|得分區為軀幹,以及下巴以下1.5~2公分的圍兜部分。<br>不過美國擊劍協會(USFA)在美國內不採計圍兜的部分。 | |||
|得分區為軀幹,以及下巴以下1.5~2公分的圍兜部分。不過美國擊劍協會(USFA)在美國內不採計圍兜的部分。 | |||
|- | |- | ||
|銳劍(Épée) | |銳劍(Épée) | ||
|又稱「重劍」,劍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770克,劍身長度不超過90厘米,橫截面為三棱形,劍身的寬面最大為2.4毫米。劍柄長度不超過20厘米。護手盤為圓形,深度為3-5.5厘米,直徑最大為13.5厘米,偏心度最大為3.5厘米。 | |又稱「重劍」,劍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770克,劍身長度不超過90厘米,橫截面為三棱形,劍身的寬面最大為2.4毫米。劍柄長度不超過20厘米。<br>護手盤為圓形,深度為3-5.5厘米,直徑最大為13.5厘米,偏心度最大為3.5厘米。<br><br>像鈍劍一樣,運動員在比賽中只能刺,不能劈打,不過銳劍的劍身較硬而不易彎曲。<br><br>比賽時只需擊中對手身上的得分區就可得分。 | ||
|得分區為全身。 | |得分區為全身。 | ||
|- | |- | ||
|軍刀(Saber/Sabre) | |軍刀(Saber/Sabre) | ||
|又稱「佩劍」,劍長不超過105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長度不超過88厘米,有刃與背,橫截面為近似長方形,劍柄長度不超過17厘米,護手盤為月牙盤,大小以能沿對角線放進15厘米×14厘米長方形的檢驗筒中為準。 | |又稱「佩劍」,劍長不超過105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長度不超過88厘米,有刃與背,橫截面為近似長方形,劍柄長度不超過17厘米,護手盤為月牙盤,大小以能沿對角線放進15厘米×14厘米長方形的檢驗筒中為準。<br><br>與鈍劍、銳劍的不同之處在於可以用劍刃部分劈打來得分,所以比賽更迅捷和多變。<br>同鈍劍一樣,要顧及進攻權才能得分。 | ||
|得分區為除了手掌以外的上半身。<br>影視與[[ACG]]作品較偏好軍刀的表現,畢竟只能刺擊的鈍劍、銳劍會讓動作華麗度大減。 | |||
|得分區為除了手掌以外的上半身。 | |||
|} | |} | ||
===剣術 - 日本劍術=== | ===剣術 - 日本劍術=== | ||
* 在[[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代]]舊稱'''兵法'''<ref>與中文的兵法意指作戰策略或軍事戰略不同,日文的兵法是指'''兵器用法''',所以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兵法家包含槍兵法、弓道兵法、鐵砲兵法等各式兵器的兵法家,且因為戰國時代對於綜合性武藝的需求高,所以多數的兵法流派在教習內容上其實都是綜合性傳授,就算是劍術流派一樣會教導體術、弓術、槍術等內容</ref>,日本劍術在江戶時代的氛圍下非常完整地保存下來,明治維新後劍術仍以軍校、警校必修的訓練項目存在。 | |||
* 劍術流派雖多(江戶時代期間曾多達700多種流派),但追溯本源基本上是[[御三家|三大流派]]:念流、神道流、陰流<ref>這與日本流派的傳承文化有關,不忌諱中途離派、帶藝投師或是周遊各派交換技藝,因此技藝傳承上也不斷的在變,所以下方諸多劍術名人不少都曾學習過多派技藝。且當受藝者獲得流派授予的免許皆傳資格後就能自行獨立開宗立派,可用原流派名當作分家來傳承,亦可用其他名稱成為新式流派,當然也不乏到處學藝後自行創立的流派</ref>。 | |||
** 其中從念流延伸出來的中条流,因為使用的是較長的太刀甚至是野太刀,跟其他念流流派差異甚大,其下的延伸流派也最豐富<ref>許多流派又用回一般的太刀或打刀</ref>,所以也被視為第四種流派。 | |||
** 不過歷史上仍有不少劍術名人不屬於三大流派,多屬於自創宗流,但相關的傳承較為孤系或延伸流派較少,例如自創二天一流的[[宮本武蔵 (Fate)|宮本武藏]]。 | |||
** 三大流派的說法源自於戰國時代,被尊為「劍聖」的上泉信綱在永祿九年(1566年)給柳生宗嚴的《影目錄》當中的記錄,不過內容是「陰流 新当流 念流」,因為當時神道流也被稱為新當流。 | |||
** 三大流派最早只能追溯到日本南北朝晚期、創立念流的僧人念阿彌慈恩身上,因此他也被譽為日本劍術之祖,而更早期的古流劍術缺乏可考證的實際內容,只能從一些劍術名人或是零星的事蹟上查證。 | |||
*** 神道流的源頭說法不定,早期是室町時代流傳於香取、鹿島一帶神社之間的劍術流派。 | |||
*** 陰流的起源則是日本戰國時代開始的應仁之亂前後,由伊勢國人愛洲移香齋所創立的。 | |||
* 劍術名人<ref>指曾學習相關劍法,不一定是宗師級人物</ref>有: | |||
** 念流: | |||
*** 巖流:[[佐々木小次郎 (Fate)|佐佐木小次郎]] | |||
*** 北辰一刀流:[[坂本龍馬 (Fate)|坂本龍馬]]、[[山南敬助 (Fate)|山南敬助]] | |||
*** 鏡心明智流:[[岡田以蔵 (Fate)|岡田以藏]]<ref name=":0">[[幕末]][[四天王|四大人斬]]之一</ref> | |||
** 神道流: | |||
*** 天然理心流:多數新選組名人<ref>例如:近藤勇、[[土方歲三 (Fate)|土方歲三]]、[[沖田総司 (Fate)|沖田總司]]、[[斎藤一 (Fate)|齋藤一]]…等等</ref> | |||
*** 鹿島新當流:塚原卜傳 | |||
*** 示現流:東鄉重位、[[田中新兵衛 (Fate)|田中新兵衛]]<ref name=":0" />、桐野利秋<ref name=":0" /> | |||
*** 神夢想林崎流:林崎甚助<ref>居合道的始祖</ref> | |||
** 陰流: | |||
*** 新陰流:上泉信綱 | |||
*** 柳生新陰流:柳生宗嚴、[[柳生但馬守宗矩 (Fate)|柳生宗矩]]、柳生兵庫助利嚴、柳生十兵衛三嚴 | |||
*** 神道無念流:[[芹沢鴨 (Fate)|芹澤鴨]]、[[永倉新八 (Fate)|永倉新八]]、桂小五郎<ref>維新三傑之一,明治維新後改名為木戶孝允</ref> | |||
** 非三大流派: | |||
*** 二天一流:宮本武藏 | |||
*** <s>飛天御劍</s>片山伯耆流:河上彥齋<ref>《神劍闖江湖》主角緋村劍心的原型人物</ref><ref name=":0" /> | |||
*** 二階堂平法:松山主水<ref>《神劍闖江湖》的反派鵜堂刃衛所使用的流派,最著名的是類似瞬間催眠術的「心之一方」</ref> | |||
*** 堀内流:堀部安兵衛武庸<ref>赤穗四十七浪士中最著名的劍豪,堀内流始祖堀内源太左衛門正春的高徒</ref> | |||
* 除了對人劍術以外,歷史上的武士、劍術家也有其他需要用劍斬物的情況,要斬得好依舊需要修練。 | |||
** 試し斬り:為了確認刀的品質而以物品甚至是'''人體'''來試斬。 | |||
*** 即使刀的本身鋒利,要能順利斬過並排的稻草、榻榻米捲或人體依舊依舊需要高超技術。 | |||
*** 日本曾經有試刀形式的死刑,後來以犯人的遺體來試。 | |||
*** 能一刀斬斷三具屍體的被稱「三ツ胴」,據說曾經有出現「七ツ胴」的刀。 | |||
** 介錯:輔助他人切腹自殺的方式。 | |||
*** 對武士而言,被[[成句/麻美 (動詞)|斬首]]是罪人的羞辱性死法,切腹自殺才能展現武士的尊嚴。敗戰的將軍多選擇切腹,承平時期也以要求切腹自殺作為武士階級的死刑。能凜冽、不動聲色地完成切腹的武士會受到人們的敬意。<ref>這方面最知名的是幕末志士武市瑞山,完成了前無古人的三文字切。</ref> | |||
*** 然而切腹依然是痛苦至極的死法,切腹後十數小時才完全死亡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會有「介錯人」在切腹後斬斷(但不完全斬落)切腹者的頭,以減少其痛苦。 | |||
*** 介錯人通常是切腹者的好友或者尊敬的對象,並且本身也是劍術高手,才能精準控制斬殺而不斬斷。<ref>有名的例子如新選組山南敬助選擇與其關係密切的沖田總司為介錯人;也有失敗的案例如三島由紀夫的介錯人技術不精,多次未成功的斬擊反而徒增痛苦。</ref> | |||
* | * 戰後一度瀕臨失傳,但1950年代開始日本劍術以純粹的體育運動與修身養性留存下來,與其他同樣體育運動化的日本武術並稱為{{ruby|武道|ぶどう}}。源流自日本劍術的武道主要是以下三類: | ||
** {{ruby|剣道|けんどう}}:雙方穿著專用護具,手持竹刀互相對抗的競技項目,依規則差異可細分為戰前劍道與戰後劍道。 | |||
*** 戰後劍道由於規則限制與得分方式,其技術與實戰劍術有著極大的差異。 | |||
*** 現今劍道比賽的有效打擊區只有:頭頂、頭頂兩側<ref>可打擊範圍在額頭以上的區域</ref>(前兩者合稱面部)、胴甲兩側、雙手手甲(前四項需用竹刀刃部攻擊得分)、喉嚨(只能用突刺得分且部分比賽禁止),二刀流比賽還可突刺胸口。 | |||
**** 有效打擊區都是針對有防具防護的部位用以減少運動傷害,所以比賽中會因打擊區的限制造成很多實戰用招式在比賽中會無法得分或是犯規。 | |||
** {{ruby|居合道|いあいどう}}:{{ruby|抜刀術|ばっとうじゅつ}}<ref>探討如何快速拔刀進入戰鬥狀態,或反制敵人偷襲的技術</ref>的套路演練,注重觀賞性的表演項目。 | |||
***除了表演者的「型」是否正確優美之外,表演者的{{ruby|刃筋|はすじ}}是否正確<ref>發力方向與刀刃方向是否一致,若刃筋正確會發出「咻」一聲的破空音。</ref>也是評分標準之一。 | |||
**剣道 | |||
*** | |||
***現今劍道比賽的有效打擊區只有:頭頂、頭頂兩側<ref>可打擊範圍在額頭以上的區域</ref>(前兩者合稱面部)、胴甲兩側、雙手手甲(前四項需用竹刀刃部攻擊得分)、喉嚨(只能用突刺得分且部分比賽禁止),二刀流比賽還可突刺胸口。 | |||
****有效打擊區都是針對有防具防護的部位用以減少運動傷害,所以比賽中會因打擊區的限制造成很多實戰用招式在比賽中會無法得分或是犯規。 | |||
**居合道 | |||
***除了表演者的「型」是否正確優美之外,表演者的刃筋 | |||
***一般都是使用模型劍,但也有使用真劍的上級者存在。 | ***一般都是使用模型劍,但也有使用真劍的上級者存在。 | ||
**抜刀道 | ** {{ruby|抜刀道|ばっとうどう}}:使用真劍進行'''試斬'''的表演項目<s>大概也是現代少數真的有在拿劍砍東西的運動了</s>,一般以捲成柱狀的榻榻米為試斬對象。 | ||
***由於真的需要把東西砍成兩半,所以可說是最注重刃筋的武道。 | *** 由於真的需要把東西砍成兩半,所以可說是最注重刃筋的武道。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315行: | 第295行: | ||
|中段の構え | |中段の構え | ||
|將劍舉至腹部前方,劍尖直指對方眼部<ref>依流派差異,劍尖所指的部位有可能不同</ref>。 | |將劍舉至腹部前方,劍尖直指對方眼部<ref>依流派差異,劍尖所指的部位有可能不同</ref>。 |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一,又稱「正眼の構え」、「人の構え」,日本劍術架式基本中的基本。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一,又稱「正眼の構え」、「人の構え」,日本劍術架式基本中的基本。<br>由於攻守平衡佳,又能輕易地切換成其他架式而有「水の構え」之稱。<br>但由於把劍尖指向前方,在轉向時很容易碰到障礙物。 | ||
|- | |- | ||
|上段の構え | |上段の構え | ||
|將劍高舉過頭,劍尖朝上。 | |將劍高舉過頭,劍尖朝上。 |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二,依哪隻腳在前可分為左上段和右上段,又稱「天の構え」。 | ||
攻擊性非常強的架式,<s>和上面的『屋頂』一樣</s>後續招式通常威力強大,有著「火の構え」的別名。 | 攻擊性非常強的架式,<s>和上面的『屋頂』一樣</s>後續招式通常威力強大,有著「火の構え」的別名。<br>缺點<s>也和上面的『屋頂』一樣</s>是會讓正面門戶大開。<br><br>另外在劍道中與前輩或指導者等地位較高的對手對壘時,使用這個架式會被視為一種不禮貌、甚至'''大不敬'''的行為。<br><s>都知道老子比你強了,還敢用這種破綻百出的架式是在討打?</s> | ||
|- | |- | ||
|下段の構え | |下段の構え | ||
|將劍舉至腹部前方,劍尖朝下。 | |將劍舉至腹部前方,劍尖朝下。 |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三,又稱「地の構え」、「土の構え」。<br>和「上段」相對,防禦性強的架式,為了觀察對方的動靜會刻意與對方拉開距離。<br>比「中段」還要省力省空間,因此在不知是否可以收刀的情況下可以用作警戒順便休息,在室內等狹窄空間要轉向時也可使用。 | ||
|- | |- | ||
|八相の構え | |八相の構え | ||
|將劍舉至頭部右側,劍尖朝上。 | |將劍舉至頭部右側,劍尖朝上。 |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四,可寫作「八双の構え」,又稱「陰の構え」、「木の構え」。<br>比起「上段」、「中段」更省力,但又比「下段」靈活的架式,在實戰中非常實用。<br>代價是會犧牲一些攻守方面的選擇性,不過瑕不掩瑜。<br><br>然而在現代劍道中因為場地空間都不像實戰一般有所限制,加上不好使出可判定得分的招式而很少有人使用。 | ||
|- | |- | ||
|脇構え | |脇構え | ||
|右腳向後跨讓左半身朝向對手,將劍舉至右腰附近,劍尖指向後方。 | |右腳向後跨讓左半身朝向對手,將劍舉至右腰附近,劍尖指向後方。 |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五,又稱「陽の構え」、「金の構え」。<br>適合用於攻擊對手側面或下方的架式,能透過毫無防備的左半身誘導對手進攻並加以反擊,另外也有隱藏刀身長度<s>、石頭、手裡劍甚至火槍</s>的效果。<br>比起其他架式不好應對突發狀況,不過覺得情況不對時也能迅速切換成「下段」。<br><br>在現代劍道中由於竹刀的長度都有既定的規格,加上後手的優勢不大導致幾乎沒有使用者。 | ||
|- | |- | ||
|霞 | |{{ruby|霞|かすみ}}の構え | ||
|將劍舉至與視線同高,刀刃朝上,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將劍舉至與視線同高,刀刃朝上,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
|次要架式之一,常見於古流劍術。 | |次要架式之一,常見於古流劍術。<br>應該是「逆袈裟」的收招動作,或針對敵人眼部進攻用的架式。<br><br>由於看起來很酷炫,又能彰顯刀劍的外型,在ACG中成為了長刀劍士<ref>如《最終幻想7》的賽菲羅斯,Fate系列的佐佐木小次郎</ref>和忍者們的標配。 | ||
|- | |- | ||
|唐竹 | |{{ruby|唐竹|からたけ}} | ||
|舉劍從上方垂直向下揮砍,並在腹部附近停止,通常接在「中段」、「上段」之後。 | |舉劍從上方垂直向下揮砍,並在腹部附近停止,通常接在「中段」、「上段」之後。 | ||
|日本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依流派差異又有「唐竹割り」、「真っ向」、「真っ向斬り」等不同的稱呼<s>在葦名流稱為「一文字」</s>。 | |日本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依流派差異又有「唐竹割り」、「真っ向」、「真っ向斬り」等不同的稱呼<s>在葦名流稱為「一文字」</s>。<br>日本劍術基礎鍛鍊之一的「{{ruby|素振|そぶ}}り」就是不斷重複此動作。<br><br>拜年劍法的起源劍術之二。 | ||
|- | |- | ||
|袈裟 | |{{ruby|袈裟|けさ}}斬り | ||
|由上方斜向向下揮砍,基本上在任何架式之後都能使出。 | |由上方斜向向下揮砍,基本上在任何架式之後都能使出。 | ||
|日本劍術的基本攻擊(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左/右袈裟」,或單指由右上方斜向向下揮砍的斬擊。 | |日本劍術的基本攻擊(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左/右袈裟」,或單指由右上方斜向向下揮砍的斬擊。<br>威力大出招快又很好變招,是拔刀道的基礎招式,進階者甚至能一刀劈斷數綑榻榻米<s>你的傳奇日益壯大</s>。<br><br>在現代劍道中雖不算犯規但也無法用來得分<s>示現流淚目</s>。<ref>示現流主要是以「上段」或「八相」為基本架式,配合強力的「袈裟」以攻代守用力量與速度擊潰對手,然而「袈裟」在目前劍道比賽無法得分…</ref> | ||
|- | |- | ||
|逆 | |{{ruby|逆|ぎゃく}}袈裟 | ||
|由下方斜向向上揮砍,可在「下段」、「脇構え」或「袈裟」之後使用。 | |由下方斜向向上揮砍,可在「下段」、「脇構え」或「袈裟」之後使用。 | ||
|日本劍術的(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切り上げ」、「左/右逆袈裟」。 | |日本劍術的(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切り上げ」、「左/右逆袈裟」。<br>有些流派會用這個招式名稱來單指'''由左上方斜向向下'''揮砍的斬擊。<br>屬於不好防禦的劍技,但相對由上往下的斬擊而言威力較弱,刃筋也更難掌握。<br><br>在現代劍道中不能用來得分,不小心砍到對手的腳還會被判犯規。 | ||
|- | |- | ||
|水平 | |{{ruby|水平|すいへい}}斬り | ||
|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水平揮砍,可在「脇構え」之後使用。 | |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水平揮砍,可在「脇構え」之後使用。 | ||
|日本劍術的(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水平/逆水平」、「薙ぎ」、「左/右薙ぎ」、「横一文字」等。 | |日本劍術的(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水平/逆水平」、「薙ぎ」、「左/右薙ぎ」、「横一文字」等。<br>起手動作較大,但攻擊範圍正好覆蓋到「中段」、「上段」的防禦空隙,可用此招彈開對手的劍再用突刺追擊,或預判對手的「唐竹」、「袈裟」來個後發先至<s>當然運氣不好的話可能會變成一換一</s>。 | ||
|- | |- | ||
|逆風 | |{{ruby|逆風|ぎゃくかぜ}} | ||
|轉動手中的劍讓刀刃'''朝上''',像翻平底鍋一樣垂直往上斬擊。 | |轉動手中的劍讓刀刃'''朝上''',像翻平底鍋一樣垂直往上斬擊。 | ||
|<s>雖然聽起來很扯但這也是</s>日本劍術的(ry,又可稱為「逆真っ向」。 | |<s>雖然聽起來很扯但這也是</s>日本劍術的(ry,又可稱為「逆真っ向」。<br><s>大概是</s>用來攻擊對手股間的招式。<br><br><s>史實歐洲劍術沒有這招大概是因為16世紀的板甲存在護陰甲(極大誤)。</s> | ||
<s>大概是</s>用來攻擊對手股間的招式。 | |||
<s>史實歐洲劍術沒有這招大概是因為16世紀的板甲存在護陰甲(極大誤)。</s> | |||
|- | |- | ||
|突き | |突き | ||
|伸直雙手用劍尖刺擊敵人。 | |伸直雙手用劍尖刺擊敵人。 | ||
|日本劍術的(ry,在出招時可以放開一手用單手+斜側身向前突刺來延長攻擊距離,此時又稱為「片手突き」。 | |日本劍術的(ry,在出招時可以放開一手用單手+斜側身向前突刺來延長攻擊距離,此時又稱為「片手突き」。<br><br>於劍道中的得分位置在'''喉嚨'''<ref>原本還有胸口部位,但這對於使用「上段」的人來說非常不利(有效擊中可直接取得一本),因此後來取消,只有二刀流劍道比試還保留此判定</ref>,就算正確穿戴護具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因此在中小學甚至部分高中以上的劍道比賽中被列為禁用的招式。<br><br>「唐竹」、「左/右袈裟」、「水平/逆水平」、「左/右逆袈裟」、「逆風」加上「突き」就能構成漫畫中的經典招式「九頭龍閃」。 | ||
|- | |- | ||
|刀背 | |{{ruby|刀背|むね}}打ち | ||
|轉動刀身只用背側劈向對手,表示不殺的意涵 | |轉動刀身只用背側劈向對手,表示不殺的意涵 | ||
|時代劇主角常見演出 | |時代劇主角常見演出 | ||
|} | |} | ||
==創作作品== | == 創作作品中的劍技 === | ||
* 由於劍本身在歷史上的實用性,以及多個文化中劍的榮譽、儀式、權威等性質,劍也成為虛構作品中主角們的預設武器。 | |||
** 另一方面,主角需要跟敵人公平決鬥、跋山涉水等,攜帶一把劍會比帶著行軍打仗用的長槍重弩會合理得多。 | |||
* 對角色劍技的描述也多見於作品中。 | |||
** 引用歷史背景的小說,可以引用歷史中真實存在的流派,並加以誇張、浪漫化;或者使用虛構流派,同樣可能帶著誇張的效果。 | |||
** 架空世界觀的小說,如魔法、[[科幻]]元素存在的世界,也可能有結合了架空要素的技術或流派。 | |||
*** 魔法作品中多有結合了各種元素[[屬性]]的斬擊,或者加入瞬身、分身、空中飛行等要素。 | |||
*** 科幻作品如《星際大戰》中也有完整的光劍戰型設定。 | |||
** 甚至運動作品也可以引入類似劍技的概念來達到誇張效果。 | |||
* | * 對劍術的學習與爭奪也可成為作品主題。 | ||
** 例如《笑傲江湖》的劇情核心,即是武林豪傑們不擇手段的爭奪武林秘笈辟邪劍譜。 | |||
**例如《笑傲江湖》的劇情核心,即是武林豪傑們不擇手段的爭奪武林秘笈辟邪劍譜 | |||
* 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唯快不破 | |||
** 創作中經常使用的劍法最高境界,有多種寫法,例如「攻敵之必救」、「以敵人無法反應的速度出招」、「樸素但無法抵禦的強力攻擊」等。 | |||
** 或是形容角色已將劍法內化為一種戰鬥哲學,即使手中不是劍或者空手戰鬥,也能發揮跟持劍一樣的實力。 | |||
*劍通常被設定為初始武器、攻守與速度最平衡的武器。 | === [[動作遊戲]]中的劍技系統 === | ||
**可以使出連斬、突刺、範圍攻擊等(見下方列表),沒有明顯的長處或短處。 | * 劍通常被設定為初始武器、攻守與速度最平衡的武器。 | ||
**比起直接將對手斬成兩半,更常見的是類似棍棒的擊飛效果。 | ** 可以使出連斬、突刺、範圍攻擊等(見下方列表),沒有明顯的長處或短處。 | ||
**有些遊戲中朝向特定角度攻擊來襲的對手武器,即可以架開敵人的攻擊。 | ** 比起直接將對手斬成兩半,更常見的是類似棍棒的擊飛效果。 | ||
**雙持或裝備盾牌可以進一步強化攻擊或防禦能力。 | ** 有些遊戲中朝向特定角度攻擊來襲的對手武器,即可以架開敵人的攻擊。 | ||
*大多數的遊戲靠著搖桿加按鈕操作組合出多種劍技。例如無雙系列。 | ** 雙持或裝備盾牌可以進一步強化攻擊或防禦能力。 | ||
* 大多數的遊戲靠著搖桿加按鈕操作組合出多種劍技。例如無雙系列。 | |||
** VR遊戲則暫時難以實現這點,只能做到基本的劈斬刺擊。 | ** VR遊戲則暫時難以實現這點,只能做到基本的劈斬刺擊。 | ||
***《刀劍神域》 | *** 在《[[刀劍神域]]》劇中的遊戲SAO中,劍技是由系統輔助控制玩家發動連擊,但無法變招且有硬直時間。 | ||
***後來也有玩家自己錄製的劍技,以及在未有系統輔助下使用出劍技的情形。 | **** 後來也有玩家自己錄製的劍技,以及在未有系統輔助下使用出劍技的情形。 | ||
===運動中常見的=== | === 運動中常見的「劍技」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運動 | !運動 | ||
第436行: | 第391行: | ||
| | | | ||
|- | |- | ||
|<s>殺人</s>網球 | |[[新網球|<s>殺人</s>]]網球 | ||
|正、反拍皆可 | |正、反拍皆可 | ||
|羽毛球、桌球能部份比照。 | |羽毛球、桌球能部份比照。 | ||
第445行: | 第400行: | ||
|} | |} | ||
===ACG中常見=== | === ACG中常見的劍技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招式名 | !招式名 | ||
第453行: | 第408行: | ||
|- | |- | ||
|前斬 | |前斬 | ||
| | |短時間顯現不動的子彈/斬擊波 | ||
|洛克人X(傑洛) | |洛克人X([[傑洛]])<br>忍者龍劍傳<br>卡比 | ||
| | | | ||
|- | |- | ||
第460行: | 第415行: | ||
|前斬的連發(上限三段) | |前斬的連發(上限三段) | ||
| | | | ||
|老派動作遊戲的不成文規定,第三斬通常威力最大<s> | |老派動作遊戲的不成文規定,第三斬通常威力最大<s>但[[TAS]]桑用不到</s>。 | ||
|- | |- | ||
|上挑 | |上挑 | ||
第469行: | 第424行: | ||
|下劈 | |下劈 | ||
|在空中順著重力向下劈砍 | |在空中順著重力向下劈砍 | ||
|惡魔獵人(但丁等人的破甲斬) | |[[Devil May Cry|惡魔獵人]](但丁等人的破甲斬)<br>神劍闖江湖(劍心的<s>フルチン</s>龍槌閃)。 | ||
| | | | ||
|- | |- | ||
|突刺 | |突刺 | ||
|讓劍身與雙臂盡量保持一條直線刺擊敵人 | |讓劍身與雙臂盡量保持一條直線刺擊敵人 | ||
|神劍闖江湖(斎藤一的牙突) | |神劍闖江湖(斎藤一的牙突)<br>惡魔獵人(但丁等人的Stinger) | ||
|速度比斬擊來的快,也有套用於日本劍道的'''牙突'''一名。 | |速度比斬擊來的快,也有套用於日本劍道的'''牙突'''一名。<br>有高速連續突刺和一邊衝鋒一邊突刺兩個亞種,後者常常帶有擊飛對手的能力 。 | ||
|- | |- | ||
|小打 | |小打 | ||
第486行: | 第440行: | ||
|以劍道所用的獨有節奏步法衍生出各種分身縮地之類的特殊身法 | |以劍道所用的獨有節奏步法衍生出各種分身縮地之類的特殊身法 | ||
| | | | ||
|評價劍道資質時有「眼忒臂身」一說,步法排第二位。正統的中國武術也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肘)'''的諺語 | |評價劍道資質時有「眼忒臂身」一說,步法排第二位。<br>正統的中國武術也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肘)'''的諺語。 | ||
|- | |- | ||
|空圓斬 | |空圓斬 | ||
|拿著刀劍前空翻 | |拿著刀劍前空翻 | ||
|洛克人X系列(傑洛的空中必殺技<ref>順帶一提,傑洛在洛克人X4的空圓斬常常被誤稱為 | |洛克人X系列(傑洛的空中[[必殺技]]<ref>順帶一提,傑洛在《洛克人X4》的空圓斬常常被誤稱為「空圓舞」,但空圓舞實際上指的是二段跳,持劍翻滾這個攻擊動作的名稱叫做「空圓斬」。</ref>)<br>[[鬼滅之刃]](水之呼吸第二型.水車)<br>神劍闖江湖(劍心的<s>エロシーン</s>龍卷閃.嵐) | ||
|通常用於大範圍攻擊。 | |通常用於大範圍攻擊。 | ||
|- | |- | ||
第497行: | 第451行: | ||
| | | | ||
|刀氣的常見表現方式 | |刀氣的常見表現方式 | ||
<s>每個作品的原理和叫法都不一樣</s> | <s>每個作品的原理和叫法都不一樣。</s> | ||
|- | |- | ||
|<s>回天劍舞</s> | |<s>回天劍舞</s> | ||
|超出上限的連斬 | |超出上限的連斬 | ||
|<s>TAS</s> | |<s>TAS</s> | ||
| | |《洛克人X》系列的TAS影片中,傑洛最常使用的技巧就是利用衝刺取消揮劍動作,靠著前兩段斬擊不會讓Boss進入[[無敵狀態]]的設計造成大量傷害,普遍被稱作「回天劍舞」或「零閃」。 | ||
按法是斬擊和衝刺交互連打<ref>不過X5若是打倒爆風天馬後就無法使用衝刺取消(因為衝刺中按下攻擊會使出相對應特技),所以100%影片會把該王放到打最終Boss前才打,此時改使用'''下蹲'''取消</ref>。 | 按法是斬擊和衝刺交互連打<ref>不過X5若是打倒爆風天馬後就無法使用衝刺取消(因為衝刺中按下攻擊會使出相對應特技),所以100%影片會把該王放到打最終Boss前才打,此時改使用'''下蹲'''取消</ref>。 | ||
|- | |- | ||
|失禮劍 | |失禮劍 | ||
|'''背對'''敵人揮劍 | |'''背對'''敵人揮劍 | ||
|Romancing | |[[Romancing SaGa 3|復活邪神3]]<br><s>《洛克人X》系列<br>TAS</s> | ||
<s>TAS</s> | |同樣源自《洛克人X》系列的TAS影片,當使出「背對敵人使用回天劍舞」的動作時在[[Niconico動畫]]上就會出現稱之作「失礼剣」的彈幕,導致台灣很多人都誤以為失禮劍等於回天劍舞,以為「因為很強/砍太快了/在背後砍,所以很失禮」之類的原因所以叫失禮劍,甚至連手遊《X DiVE》上架時營運也有此誤會<s>而且還在粉專教大家在PvP開回天劍舞,確實PvP用這招虐人是很失禮</s><br><br>事實上真正的原出處就是《復活邪神3》,因為是'''背後才有攻擊判定'''非常失禮。<br>系列最新作品《SaGa Scarlet Grace》則幫失禮劍重新定義為'''因為在側躺狀態下攻擊所以非常失禮'''。 | ||
| | |||
|- | |- | ||
| 拜年劍法 | | 拜年劍法 | ||
|雙手持劍像是拿香拜拜一樣斬向敵人 | |雙手持劍,像是拿香拜拜一樣斬向敵人 | ||
|巫師3狂獵 | |巫師3:狂獵<br>[[隻狼:暗影雙死]]<br>[[世紀帝國#二代|世紀帝國2]](雙手劍兵) | ||
|原是《巫師3》點選技能怒氣爆發產生的特殊破防攻擊,雖然傷害大,但是消耗體力和破綻也很大,所以有的人會在發動怒氣爆發之後中途取消,接上輕擊,姿勢很像拿香對著人拜或雙手作揖拜年,所以被人稱為拜年劍法。 | |||
由於在《隻狼》中一文字斬的泛用度很高,且姿勢和上者相似,所以也有人稱其為拜年劍法<s>同樣出自於隻狼,用爆竹封鎖敵人行動並加以追擊的戰術也叫做拜年劍法</s>。 | |||
|原是巫師3 | 《世紀帝國2》的劍兵系列大多是使用斜斬(哥德衛兵與長劍兵也會使用刺擊),只有雙手劍兵是直上直下像拜拜一樣砍人。 | ||
由於在隻狼中一文字斬的泛用度很高,且姿勢和上者相似,所以也有人稱其為拜年劍法<s>同樣出自於隻狼,用爆竹封鎖敵人行動並加以追擊的戰術也叫做拜年劍法</s>。 | |||
世紀帝國2的劍兵系列大多是使用斜斬(哥德衛兵與長劍兵使用刺擊),只有雙手劍兵是直上直下像拜拜一樣砍人。 | |||
|- | |- | ||
|勇者架勢 | |[[勇者架勢]] | ||
| - | |rowspan="2"|- | ||
| - | |rowspan="2"|- | ||
|見 | |rowspan="2"|詳見條目。 | ||
|- | |- | ||
|雙持 | |[[雙持]] | ||
|- | |- | ||
|居合 | |居合 | ||
|以拔刀的動作同時斬擊,斬後立即收刀 | |以拔刀的動作同時斬擊,斬後立即收刀<br>通常是一擊必殺的一刀兩斷 | ||
|<s>任何武器列表裡有出現日本刀的作品</s> | |<s>任何武器列表裡有出現日本刀的作品</s> | ||
|現實中為拔刀術表演藝術化後的通稱。經各種媒體渲染後轉變為現在一擊必殺的形象,並成為<s>考察不周的</s>ACG作品中拔刀術的代名詞。 | |現實中為拔刀術表演藝術化後的通稱。經各種媒體渲染後轉變為現在一擊必殺的形象,並成為<s>考察不周的</s>ACG作品中拔刀術的代名詞。 | ||
第540行: | 第485行: | ||
|逆手 | |逆手 | ||
|反手握劍,一般比正手握劍時威力來的大 | |反手握劍,一般比正手握劍時威力來的大 | ||
|勇者鬥惡龍:達伊的大冒險(阿邦式快速劍) | |[[勇者鬥惡龍:達伊的大冒險]](阿邦式快速劍) | ||
|常見於短刀、匕首做隱蔽刺殺,或氣力不足的婦孺配合重力使用 | |常見於短刀、匕首做隱蔽刺殺,或氣力不足的婦孺配合重力使用<br>一般情況反手握只是徒然降低距離與靈活度 | ||
|- | |- | ||
|<s>葦名劍法</s> | |<s>葦名劍法</s> | ||
|<s>以手中的劍作為幌子使用熱兵器 | |<s>以手中的劍作為幌子,使用[[熱兵器]]近距離偷襲敵人</s> | ||
|<s>隻狼:暗影雙死</s> | |<s>隻狼:暗影雙死(葦名一心)</s> | ||
|<s>身為久經沙場的猛將,葦名一心並不是一個拘泥於刀劍的迂腐之人。</s>在冷兵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利用武器假動作欺敵然後使用暗器、石灰等手段偷襲的方式<s>只是熱兵器出現後效率更好</s>。 | |<s>身為久經沙場的猛將,葦名一心並不是一個拘泥於刀劍的迂腐之人。</s>在冷兵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利用武器假動作欺敵然後使用暗器、石灰等手段偷襲的方式<s>只是熱兵器出現後效率更好</s>。<br><br>順道一提,在米夏爾·亨特所著之劍術秘笈《Ein new Kůnstliches Fechtbuch im Rappier》中便有一招是使用手槍攻擊持劍的對手,下面的附註是這麼說的:<br>「由於現在的決鬥中武器是不平等的,所以作者建議他的領主薩克森公爵克里斯蒂安二世在決鬥中選擇火槍當副武器。」<br>後來這招被B站UP主「黑溪伯勞」下了一個更精確的附註:「大人,<s>食大便</s>時代變了。」<br><br><s>變體:{{youtube|kQKrmDLvijo|決鬥開始後先看著對手耍完各式花招,然後放下冷兵器掏槍開火。}}</s> | ||
<s>變體:決鬥開始 | |||
|- | |- | ||
|乱れ雪月花 | |乱れ雪月花 | ||
|特色是依序有雪(冰雪)→月(明月)→花(花瓣)華麗特效的三段式攻擊 | |特色是依序有雪(冰雪)→月(明月)→花(花瓣)華麗特效的三段式攻擊 | ||
|Sa·Ga系列 | |[[Sa·Ga系列]] | ||
[[帽子世界]] | |||
|常見於SQUARE遊戲的劍技,最早出自 | |常見於SQUARE遊戲的劍技,最早出自《[[Romancing SaGa 2]]》,此後在系列作都會有相關技能。 | ||
|- | |- | ||
|迴旋斬 | |迴旋斬 | ||
|一邊旋轉自身一邊揮劍,以自身為中心使出大範圍斬擊 | |一邊旋轉自身一邊揮劍,以自身為中心使出大範圍斬擊 | ||
|薩爾達傳說(林克) | |[[薩爾達傳說系列]](林克) | ||
[[魔獸爭霸]]/魔獸世界(大劍師/戰士) | |||
[[暗黑破壞神系列]](野蠻人) | |||
| | |魔獸爭霸/世界的名稱為「旋風斬/劍刃風暴」<br>《暗黑破壞神Ⅱ》起野蠻人的招牌技能,可適用於所有拿得起的武器而不只侷限在刀劍類<br><br>實際運用上並不會增加很多力道,除非是配合走位繞到對方死角或是八卦刀那種本來就以轉動為主的刀法,否則只是將自己的後背加上不穩的下盤一起送給對方<br>面對多方向敵人,看好路徑再揮劍也會比原地打轉有效率<br><br><s>'''\エアー!/'''<br>跑到草叢中用來割草的效率更高。</s> | ||
|- | |- | ||
|旋轉斬 | |旋轉斬 | ||
|直接轉動刀劍,使其像鋸刀一樣削敵 | |直接轉動刀劍,使其像鋸刀一樣削敵 | ||
|鋼彈F91 | |[[機動戰士鋼彈F91]](鋼彈F91) | ||
[[∀鋼彈]] | |||
星際大戰系列(格里維斯) | 星際大戰系列(格里維斯) | ||
|<s>風車劍法</s>∀鋼彈的用法原本並非斬擊而是瞬間移動,但後來在GVG<s>忠實</s> | |<s>風車劍法</s><br>∀鋼彈的用法原本並非斬擊而是瞬間移動,但後來在GVG<s>忠實重現</s>成為格鬥招式<br>格里維斯能夠利用生體改造的機械臂四持光劍 | ||
|- | |- | ||
|<s>御劍</s> | |<s>御劍</s> | ||
|不需握住劍而能夠令劍自由飛行轉向,並能迅速回鞘,也有作為滑板一樣踩在上面可以搭乘飛行的衍伸表現 | |不需握住劍而能夠令劍自由飛行轉向,並能迅速回鞘,也有作為滑板一樣踩在上面可以搭乘飛行的衍伸表現 | ||
|自 | |自《蜀山劍俠傳》開始的仙俠系故事<br>星際大戰 | ||
|嚴格來說比起劍技更像是法術,在講究聲光特效的早期電視劇中常以吊鋼絲的方式拍攝再以後製特效修飾 <!-- 參考片段1、參考片段2、參考片段3 -->。<br>絕地或西斯也會使用將光劍擲出再用原力控制方向攻擊敵人的招式。 | |||
|嚴格來說比起劍技更像是法術 | |||
|- | |- | ||
|意念斬 | |意念斬 | ||
第589行: | 第525行: | ||
|縮地 | |縮地 | ||
|瞬間來到對手面前突擊 | |瞬間來到對手面前突擊 | ||
|神劍闖江湖(瀨田宗次郎) | |神劍闖江湖(瀨田宗次郎)<br>Fate系列(沖田總司) | ||
|將步伐與攻擊動作統合,直線朝敵突擊的技術,作品中可能會有類似瞬間移動的表現。 | |將步伐與攻擊動作統合,直線朝敵突擊的技術,作品中可能會有類似瞬間移動的表現。 | ||
|- | |- | ||
|雙人或多人的合體技/劍法/劍陣 | |雙人或多人的[[合體技]]/劍法/劍陣 | ||
|二位以上劍士進行有默契的攻防 | |二位以上劍士進行有默契的攻防 | ||
|神鵰俠侶 | |神鵰俠侶<br>笑傲江湖 | ||
|多位使用者彼此掩護、分進合擊以對抗強大敵人,通常有心意相通則威力更強的設定。<s>為了江湖面子不能說「敵人只有一個,七個一起上!」要說「擺出北斗七星陣」!</s> | |多位使用者彼此掩護、分進合擊以對抗強大敵人,通常有心意相通則威力更強的設定。<br><s>為了江湖面子不能說「敵人只有一個,七個一起上!」,要說「擺出北斗七星陣」!</s> | ||
|} | |} | ||
==與劍技有關的諺語== | == 與劍技有關的諺語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諺語 | !諺語 | ||
第608行: | 第544行: | ||
|助太刀 | |助太刀 | ||
|日本 | |日本 | ||
|決鬥時的幫手 | |決鬥時的幫手<br>援護攻擊 | ||
| | | | ||
|} | |} | ||
==以劍技為主題的作品== | == 以劍技為主題的作品 == | ||
*只要是以中世紀為背景的故事都一定會有用劍的成分,本段主要介紹以劍技為賣點的作品。 | *只要是以中世紀為背景的故事都一定會有用劍的成分,本段主要介紹以劍技為賣點的作品。 | ||
第628行: | 第562行: | ||
|} | |} | ||
===電影(武俠片 | === 電影(武俠片、チャンバラ映画、Swashbuckler Film)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名稱 | !名稱 | ||
第634行: | 第568行: | ||
!備註 | !備註 | ||
|- | |- | ||
|座頭市系列 | |||
|座頭市 | |座頭市 | ||
| | | | ||
|- | |- | ||
第644行: | 第578行: | ||
|傭兵傳奇 | |傭兵傳奇 | ||
|Alatriste | |Alatriste | ||
|2006年西班牙史詩戰爭電影,以傭兵迪亞哥的視角講述西班牙帝國的末日,以及主角的愛恨情仇。 | |2006年西班牙史詩戰爭電影,以傭兵迪亞哥的視角講述西班牙帝國的末日,以及主角的愛恨情仇。<br>劍術指導和1998年電影《蒙面俠蘇洛》是同一位,但不同的是本片是以史實歐洲劍術為範疇。 | ||
|} | |} | ||
===漫畫=== | === 漫畫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名稱 | !名稱 | ||
第656行: | 第589行: | ||
|- | |- | ||
|獵魔戰記 | |獵魔戰記 | ||
| | |クレイモア | ||
|八木教廣 | |八木教廣 | ||
| | | | ||
第663行: | 第596行: | ||
|るろうに剣心 | |るろうに剣心 | ||
|和月伸宏 | |和月伸宏 | ||
|自1994年起在少年JUMP上連載,以幕末至明治初期的日本為時代背景的少年漫畫<s>但主角卻是個奔三的大叔</s>。 | |自1994年起在少年JUMP上連載,以幕末至明治初期的日本為時代背景的少年漫畫<s>但主角卻是個奔三的大叔</s>。<br>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招式,如「牙突」、「九頭龍閃」等,對後進影響深遠<s>包括讓讀者對拔刀術產生錯誤認知</s>,同時也是「回天劍舞」一詞的起源地<s>,然而現代最知名的還是'''[[雙重極限]]'''</s>。<br>少數被[[真人化]]後<s>仍能</s>大獲成功的日本漫畫。 | ||
<s>然而最知名的還是'''雙重極限'''</s> | |||
|- | |- | ||
|鬼滅之刃 | |鬼滅之刃 | ||
|鬼滅の刃 | |鬼滅の刃 | ||
|吾峠呼世晴 | |吾峠呼世晴 | ||
|<s>這還需要註解嗎?</s>詳見 | |<s>這還需要註解嗎?</s>詳見條目 | ||
|- | |- | ||
|武裝少女Machiavellianism | |武裝少女Machiavellianism | ||
|武装少女マキャヴェリズム | |武装少女マキャヴェリズム | ||
|原作 | |原作:黒神遊夜<br>作畫:神崎かるな | ||
| | | | ||
|} | |} | ||
===小說=== | === 小說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名稱 | !名稱 | ||
第688行: | 第617行: | ||
|蒙面俠蘇洛 | |蒙面俠蘇洛 | ||
|The Mask of Zorro | |The Mask of Zorro | ||
|1919年出版的小說,主角以蒙面現身、平時以貴公子形象接觸案情的設定被歸類為西式超級英雄作品的前身。 | |1919年出版的小說,主角以蒙面現身、平時以貴公子形象接觸案情的設定被歸類為西式超級英雄作品的前身。<br>原作與各改編作品皆是以西式擊劍劍術為範疇。<br><br>動畫《史瑞克》系列中的鞋貓劍客就是致敬蘇洛<ref>配音員也是曾經扮演過1998年電影版蘇洛的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ref>。 | ||
|} | |} | ||
===遊戲=== | === 遊戲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名稱 | !名稱 | ||
第706行: | 第633行: | ||
|For Honor | |For Honor | ||
|主打異文化戰士格鬥,簡單來說就是滿足'''西歐騎士 v.s 日本武士'''的<s>中二妄想</s>夢幻對決<s>只是Ubisoft往往偏愛騎士陣營</s><ref>法國作為騎士文化的發祥地,現在想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ref>。 | |主打異文化戰士格鬥,簡單來說就是滿足'''西歐騎士 v.s 日本武士'''的<s>中二妄想</s>夢幻對決<s>只是Ubisoft往往偏愛騎士陣營</s><ref>法國作為騎士文化的發祥地,現在想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ref>。 | ||
算是把'''段位系統'''發揚光大的格鬥遊戲,只要架式和對面一致就能防禦對手的攻擊。 | 算是把'''段位系統'''發揚光大的格鬥遊戲,只要架式和對面一致就能防禦對手的攻擊。<br>人物動作皆是專業武術指導動態捕捉,但也不乏有華而不實的花俏動作。 | ||
|- | |- | ||
|天國降臨:救贖 | |天國降臨:救贖 | ||
|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 |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 ||
|'''完全沒有奇幻要素'''的中世紀動作冒險遊戲。 | |'''完全沒有奇幻要素'''的中世紀動作冒險遊戲。<br>武器非常多樣,長短劍馬刀斧頭釘頭錘應有盡有,只可惜長桿武器必須要用撿的。<br>戰鬥系統獨特,只可惜大師反擊太強勢導致高段對決常常枯燥;同時AI平衡頗具問題,需要非官方模組補足<ref>原版路人的戰鬥AI往往被設得太強,導致'''路邊的農夫都會用大師反擊'''的詭異狀況。</ref>。 | ||
|- | |- | ||
|雷擊劍鬥 | |雷擊劍鬥 | ||
|Mordhau | |Mordhau | ||
|同屬中世紀大亂鬥,由愛好騎士精神的玩家們組成的工作室出品。 | |同屬中世紀大亂鬥,由愛好騎士精神的玩家們組成的工作室出品。<br>遊戲支援32 vs 32的大型混戰,導致與其學會劍技不如學會怎麼抱團圍毆......<br><s>賣點是亂戰中彈魯特琴、或看新手受ACG誤導去拿雙手大劍結果被刺劍虐殺。</s> | ||
<s>賣點是亂戰中彈魯特琴或看新手受ACG誤導去拿雙手大劍結果被刺劍虐殺。</s> | |||
|- | |- | ||
|地獄劍擊 | |地獄劍擊 | ||
|Hellish Quart | |Hellish Quart | ||
|以中世紀晚期中~東歐為背景的劍鬥遊戲,採無血條的一擊勝負規則。 | |以中世紀晚期中~東歐為背景的劍鬥遊戲,採無血條的一擊勝負規則。<br>主打擬真且各有特色的劍技,包括波蘭、哥薩克的馬刀、德意志的長劍、刺劍與闊劍等。 | ||
|- | |- | ||
|侍魂系列 | |[[侍魂]]系列 | ||
|サムライスピリッツ | |サムライスピリッツ | ||
|日本江戶時代背景,為遊戲界第一款'''全主角均使用刀劍或武器'''的格鬥遊戲,且包括有較細密的''' | |日本江戶時代背景,為遊戲界第一款'''全主角均使用刀劍或武器'''的格鬥遊戲,且包括有較細密的'''鍔迫'''、'''空手奪白刃'''等技能設定 | ||
|- | |- | ||
|月華劍士系列 | |[[/SNK#月華之劍士(幕末浪漫 月華の剣士/The Last Blade)|月華劍士系列]] | ||
|幕末浪漫 月華の剣士 | |幕末浪漫 月華の剣士 | ||
|上者同公司的姊妹作,背景改為日本幕末,系統上主要差異在於沒有武器會脫手的設定 | |上者同公司的姊妹作,背景改為日本幕末,系統上主要差異在於沒有武器會脫手的設定 | ||
|- | |- | ||
| | |鬥神傳系列 | ||
|闘神伝 | |闘神伝 | ||
|第一款3D刀劍格鬥遊戲,一開始只有傳統冷兵器角色<s>但仍有一堆飛行道具技能</s>,不過到後來出現了使用電鋸、槍械等現代化武器 | |第一款3D刀劍格鬥遊戲,一開始只有傳統冷兵器角色<s>但仍有一堆飛行道具技能</s>,不過到後來出現了使用[[電鋸]]、槍械等現代化武器 | ||
|- | |- | ||
|劍魂系列 | |劍魂系列 | ||
第744行: | 第665行: | ||
|日本武士 | |日本武士 | ||
|ブシドーブレード | |ブシドーブレード | ||
|仿真日式3D刀劍格鬥,角色有分兩大流派和可選用的武器種類差異,不過有的角色手持槍械 | |仿真日式3D刀劍格鬥,角色有分兩大流派和可選用的武器種類差異,不過有的角色手持槍械<br>遊戲難度非常高,可參見[[鬼畜ゲー]]中的簡介 | ||
|- | |- | ||
|天華百劍 -斬- | |天華百劍 -斬- | ||
第752行: | 第672行: | ||
|} | |} | ||
==參見== | == 參見 == | ||
* [[冷兵器]] | |||
** [[冷兵器一覽/刀劍類]] | |||
*** [[大劍]] | |||
** [[冷兵器一覽/ACG中的刀劍類冷兵器]] | |||
* <s>[[TAS]]</s> | |||
* <s>[[成句/チェスト]]</s> | |||
*<s> | |||
==備註== | == 備註 == | ||
<references /> | |||
[[分類:運動]] | |||
[[分類: |
於 2025年2月3日 (一) 17:10 的最新修訂
劍賤技/Swordsmanship
本條目內容不足需要擴充,歡迎有興趣 |
解說
- 劍技又稱劍術,是持劍格鬥的技術,通常以刃部長、具切割效果的武器施展招式。
- 當然撿根稱手的木棍也是能使,學劍也得先從木劍開始。
- 在中國稱刀/劍法、日本則稱劍術(剣術)。
說好不要爭論刀劍之別[1]
- 常見於各種創作之中,並衍生出不同浪漫化的表現。
- 延伸招式為真空波、劍氣、雙刀流等等…
- 現實中劍屬於短兵器之一,故運用上必須考慮到使用者力量的消耗。
- 現代體育界若講劍術多指擊劍的技術,使用其他劍類則會被分到各種武術門派如太極、武當、日本劍道或史實歐洲武術去。
- 比起靠力量或速度破壞對手的防具或武具,找出破綻攻擊對手的空隙要害才是擊劍的正統用法。
- 動漫作品中重視威力的劍技其實更接近現實古代戰場的用法,真拿現代的道具劍或一般品質的劍那樣用是會斷的。
- 「刀主砍劈,劍主挑刺」只是從歐洲一對一決鬥演變而來的擊劍運動、和武俠文學要分別刀劍的浪漫化表現而產生的刻板印象。
- 戰場的劍如非穿刺特化,其厚度和強度也一般能勝任砍劈的工作
現實劍技
HEMA[2] - 史實歐洲武術
- 中世紀以來歐洲人所使用的各種實戰型武術,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兵器格鬥、摔角等;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教範是1320年左右的《瓦爾普吉斯劍典》(Walpurgis Fechtbuch)中的I.33。
- 但從中世紀以來的歐洲武術大多在19世紀因為戰場上用不到而失傳,現今所知的史實歐洲武術大多來自1950年代由愛好社團藉中世紀的武術教典復原而來。
- 歐洲武術派系大致上可以分德意志式、義大利式、英格蘭式和西班牙式。
- 德意志派系成立於14世紀中,強調掌握戰鬥主導權,以及藉由交纏達到攻防一體的武術;起步以防禦架式為基礎,再藉由架式衍生出不同的攻擊技和防禦反擊。
- 可以說是歐洲長劍武術的基礎,也是目前最受歡迎、也最多人學習的派系
因為架式看起來夠帥,招式名又聽起來夠中二。 - 德意志派系代表人物:約翰尼斯·理希特奈爾、漢斯·塔爾霍夫、約希姆·梅耶。
- 可以說是歐洲長劍武術的基礎,也是目前最受歡迎、也最多人學習的派系
- 義大利派系其實是種涵蓋了各種流派的集合體,又以13世紀菲歐雷的著作《戰鬥之花》為大宗;和德意志武術有一定程度的雷同
尤其是中二度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更強調在適切的交戰時間點擊出攻防反擊。- 義大利派系代表人物:菲歐雷·德·李貝里、菲利波·達爾第。
- 英格蘭派系又稱「防禦術」,強調安全第一:先立自身於不敗之地再求能夠擊傷對手,攻擊也以能有效癱瘓對手動作為主
簡而言之就是龜狗。- 英格蘭派系代表人物:
銀大師喬治·西爾弗。
- 英格蘭派系代表人物:
- 西班牙派系又稱「至高之術」,直接將劍術幾何數學化,強調利用精確的數學公式控制動作距離以精準的打擊對手,所以又有「科學武術」之稱。
- 附帶一提其他所有派系的人都把西班牙派系當作神經病看待,但該派系卻又超群絕倫地強大,令當時的人又愛又恨
基本上西班牙的武術書根本就是數學課本,公式算不好就別想砍人。 - 西班牙派系代表人物:赫羅尼莫·桑切斯·德·卡蘭薩。
- 附帶一提其他所有派系的人都把西班牙派系當作神經病看待,但該派系卻又超群絕倫地強大,令當時的人又愛又恨
- 德意志派系成立於14世紀中,強調掌握戰鬥主導權,以及藉由交纏達到攻防一體的武術;起步以防禦架式為基礎,再藉由架式衍生出不同的攻擊技和防禦反擊。
-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德式劍術使用一種稱為Federschwert的歐製金屬鈍劍進行練習,打破了練習用劍大多木製的刻板印象。
招式名 | 派系 | 簡介 | 備註 |
---|---|---|---|
Vom Tag 『屋頂』 |
德意志 | 將劍上舉至顏面同高或是高舉過頭,劍尖朝上。 |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一。 大多上段攻擊技的起步架式,後續招式通常威力強大,但也會導致正面門戶大開缺乏防禦力。 |
Posta di Falcone 『鷹』 |
義大利 | ||
Ochs 『公牛』 |
德意志 | 將劍舉至顏面同高,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二。 有分左右式之分,對側面和上方的招式有較好的防禦,也是刺擊的起步架式。 |
Posta di Fenestra 『窗戶』 |
義大利 | ||
Pflug 『犁耙』 |
德意志 | 將劍至於側腰間,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三。 有分左右式之分,對側面的防禦最好,也是刺擊的起步架式。 勇者架勢的起源(?)。 |
Alber 『愚者』 |
德意志 | 將劍舉至腰間,劍尖朝下。 | 德式劍術四大基本架式之四。 乍看下正面門戶大開,但防禦其實相當優秀,是大多反擊技的起步架式。 |
Porta di Ferro Mezzana 『中段鐵門』 |
義大利 | ||
Posta Breve 『短位』 |
義大利 | 將劍至於正腰間,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次要架式之一。 和『犁耙』類似,但沒有左右式之分。 |
Langenort 『刺擊』 |
德意志 | 手肘向前伸直,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次要架式之一。 除了能有效保持敵我距離外,還能隱藏劍身長度。 |
Posta Longa 『長位』 |
義大利 | ||
Kron 『皇冠』 |
德意志 | 將劍舉至顏面,劍身扁平處正對敵方,劍尖朝上。 | 次要架式之一 乍看下中二十足,其實能有效以劍格抵禦上段攻擊,反擊能力也相當優秀。 |
Posta frontale ditta Corona 『皇冠』 |
義大利 | ||
Schrankhut 『鐵門』 |
德意志 | 腳前踩弓箭步,將劍舉至腰間,劍尖朝腰側。 | 次要架式之一。 有分左右式之分,防禦力強大,能夠防禦從各種角度發動的攻擊。 |
Porta di Ferro『鐵門』 | 義大利 | ||
Nebenhut 『門衛』 |
德意志 | 將劍舉至右腰附近,劍尖朝後。 | 次要架式之一 通常是『下段斬』的起步架勢,出劍後再以『公牛』作結。 |
Posta di Coda Longa 『長尾』 |
義大利 | ||
Zornhut 『憤怒』 |
德意志 | 全身重心向後,將劍拉至後背。 | 次要架式之一。 將上段攻擊力發揮到最強大的架式,以強擊來摧毀其他架式。 |
Posta di Donna 『貴婦』 |
義大利 | ||
Schlüssel 『鑰匙』 |
德意志 | 將劍舉至與肩同高,收劍於右肩,劍尖朝前,形似『公牛』。 | 次要架式之一,由晚期德意志武術大師梅耶發揚光大。 可以利用左手肘扶助劍身強化穩定性。 似乎是因為視覺效果強烈,許多主打真實的ACG作品常出現此架式。 |
Posta de Bicorno 『雙角』 |
義大利 | 雙手捲握劍柄,收劍於胸前,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次要架式之一。 結構穩定防禦強大,可以快速變換成刺擊架式。 |
Oberhau 『上段斬』 |
德意志 | 從上方斜向或正向向下揮砍,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由上而下的斬擊的通稱,包含下述的『怒擊』以及『分擊』。 拜年劍法的起源劍術之一。 |
Colpi Fendenti 『向下斬擊』 |
義大利 | ||
Mittelhau 『中段斬』 |
德意志 | 從上方側向向側邊揮砍,通常接在 『屋頂』或『公牛』之後,通常以『公牛』作結。 |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由側向的斬擊通稱。 |
Colpi mezani 『中段斬擊』 |
義大利 | ||
Unterhau 『下段斬』 |
德意志 | 從下方斜向向上揮砍,通常接在『屋頂』或『門衛』之後,必定以『公牛』作結。 |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由下而上的斬擊的通稱。 |
Colpi Sottani 『向上斬擊』 |
義大利 | ||
Stich 『刺擊』 |
德意志 | 向前踏步,伸直雙手用劍尖刺擊敵人中線。 | 歐洲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 也可以向前踏步的同時單手放開劍柄向前刺擊。 單手刺擊常見於英式劍術。 |
Le punte 『刺擊』 |
義大利 | ||
Zornhau 『怒擊』 |
德意志 | 從上方斜向向下揮砍,並在腰部附近停止,劍尖朝下,通常接在 『屋頂』或『憤怒』之後。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一。 最簡單且最單純的武技,但威力巨大 除了主攻之外也能打反擊:出劍抵抗對方的攻勢後順勢往前刺或是舉手斬擊對手頭部。 |
Krumphau 『曲擊』 |
德意志 | 向右前方踏步的同時瞄準對方身體左側,從上往下攻擊,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二。 雙手在攻擊時會交叉,也是這項劍技的名稱由來。 如果太早出招可以順勢潛入敵劍下方,將對手的長劍滑開。 |
Zwerchhau 『交擊』 |
德意志 | 斜向前進舉劍過頭並水平迴劍,利用劍尖砍擊對手上身部位,通常接在 『屋頂』或『公牛』之後,必定以『公牛』作結。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三。 可以左右快速連擊,攻防一體,能有效破解『屋頂』架式的防禦。 可以說是德式劍術最華麗的招數,反覆橫斬的姿態被愛好者稱為直升機。 |
Schielhau 『瞥擊』 |
德意志 | 從我方右肩往對方右肩斬擊,交劍後推開,利用劍尖砍擊對手右肩或脖子。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四。 可以視為垂直揮擊的『交擊』,只是無法連擊。 反擊性非常強,對只會用蠻力進攻的人有奇效 |
Scheitelhau 『分擊』 |
德意志 | 從上方正向向下揮砍,手肘伸直盡可能增加範圍,砍擊頭部點到為止,通常接在 『屋頂』之後。 | 德式劍術五大秘劍之五。 運用的是極為單純的幾何原理,最大化長劍的攻擊範圍。 對面部的殺傷力強大,能有效破解『皇冠』架式的防禦。 |
Halbschwert 『半劍』 |
德意志 | 右手握持劍柄,左手握持劍刃。 | 德式劍術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劍技之一。 握住劍身不但能穩固的擋下攻勢,還能用劍尖突刺盔甲接縫;或用劍身當槓桿,使出柄頭打擊。 長劍劍刃銳利,需要用特殊握法才不會傷到手,屬於比較高段的技巧。 |
Mordhau 『殺技』 |
德意志 | 倒握長劍,雙手握持劍刃,以劍柄毆擊對方。 | 德式劍術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劍技之一。 倒握長劍會使長劍成為臨時的斧頭或釘頭錘,用以打擊裝甲目標,威力極其強大。 同名遊戲《雷擊劍鬥》名稱的起源。 |
『正確解決對手』 |
德意志 | 將劍與長矛夾在腋下,拆下劍柄配重球扔向敵人,之後迅速接近並用合適的武器攻擊對方。 | 真實記載於劍譜上的怪招之一。 在2014年被加拿大Youtuber兼劍術家Skallagrim發揚光大而成為迷因。 其實就是丟東西分散對方注意力然後趁虛而入的奇招,頂多生效一次,真要做也得注意劍的設計。 |
Fencing - 擊劍
- 廣義上講是指用手持兵器刺、戳的技術,現代一般多作為擊劍體育項目的代名詞。
- 擊劍的原型為古代決鬥,因此長時間來使用的兵刃和護具端看使用者而無規範,15世紀的西班牙貴族Diego de Valera整理出的《Treatise on Arms》為現存最古老的擊劍劍術書籍。
- 現代擊劍運動起源於17世紀,原是一種入門級的實戰用武術,18世紀由義大利開始運動化,現代化則在19世紀後葉由法國制定出基本規則,後來成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
- 因為現代化是由法國制定出基本規則,所以眾多擊劍運動術語都是法語。
- 現代擊劍使用的兵刃主要是以17世紀後發展出來的單手用的護手刺劍為主,而非傳統14世紀到16世紀的中世紀西洋長劍。
- 西洋長劍術同樣也可以被稱為Fencing,但與擊劍截然不同,長劍術因為過於真實且危險性高,被類為實戰型的武術/劍術而沒有進行現代運動化。[4]
- 依照使用的護手刺劍的種類差別,主要分為三大類:鈍劍(Foil)、銳劍(Épée)、軍刀(Saber/Sabre)。
- 基本持劍姿勢為劍舉至胸口,劍尖朝向對手顏面,身體站位為持劍之側手腳在前的斜側身姿勢。
- 銳劍因得分判定範圍涵蓋下半身,持劍姿勢會較為水平;軍刀因得分區只集中在上半身且需要劈砍攻擊,持劍姿勢會較為垂直。
種類 | 特徵 | 備註 |
---|---|---|
鈍劍(Foil) | 又稱「花劍」或「輕劍」,劍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不超過90厘米,橫截面為長方形。劍柄長度不超過20厘米。護手為圓形,裝於劍身與劍柄之間,直徑不超過12厘米,禁止偏心。 有電動鈍劍和普通鈍劍之分。 前者劍身前端包有15厘米的絕緣物,劍柄與劍身、護手盤絕緣;後者劍頭直徑在5.5—7毫米之間,長約1.5厘米。 運動員在比賽中只能刺,不能劈打,並且在對戰時需要顧及進攻權,而不只是單單刺中對手就能取得分數。 |
得分區為軀幹,以及下巴以下1.5~2公分的圍兜部分。 不過美國擊劍協會(USFA)在美國內不採計圍兜的部分。 |
銳劍(Épée) | 又稱「重劍」,劍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770克,劍身長度不超過90厘米,橫截面為三棱形,劍身的寬面最大為2.4毫米。劍柄長度不超過20厘米。 護手盤為圓形,深度為3-5.5厘米,直徑最大為13.5厘米,偏心度最大為3.5厘米。 像鈍劍一樣,運動員在比賽中只能刺,不能劈打,不過銳劍的劍身較硬而不易彎曲。 比賽時只需擊中對手身上的得分區就可得分。 |
得分區為全身。 |
軍刀(Saber/Sabre) | 又稱「佩劍」,劍長不超過105厘米,重量不超過500克,劍身長度不超過88厘米,有刃與背,橫截面為近似長方形,劍柄長度不超過17厘米,護手盤為月牙盤,大小以能沿對角線放進15厘米×14厘米長方形的檢驗筒中為準。 與鈍劍、銳劍的不同之處在於可以用劍刃部分劈打來得分,所以比賽更迅捷和多變。 同鈍劍一樣,要顧及進攻權才能得分。 |
得分區為除了手掌以外的上半身。 影視與ACG作品較偏好軍刀的表現,畢竟只能刺擊的鈍劍、銳劍會讓動作華麗度大減。 |
剣術 - 日本劍術
- 劍術流派雖多(江戶時代期間曾多達700多種流派),但追溯本源基本上是三大流派:念流、神道流、陰流[6]。
- 其中從念流延伸出來的中条流,因為使用的是較長的太刀甚至是野太刀,跟其他念流流派差異甚大,其下的延伸流派也最豐富[7],所以也被視為第四種流派。
- 不過歷史上仍有不少劍術名人不屬於三大流派,多屬於自創宗流,但相關的傳承較為孤系或延伸流派較少,例如自創二天一流的宮本武藏。
- 三大流派的說法源自於戰國時代,被尊為「劍聖」的上泉信綱在永祿九年(1566年)給柳生宗嚴的《影目錄》當中的記錄,不過內容是「陰流 新当流 念流」,因為當時神道流也被稱為新當流。
- 三大流派最早只能追溯到日本南北朝晚期、創立念流的僧人念阿彌慈恩身上,因此他也被譽為日本劍術之祖,而更早期的古流劍術缺乏可考證的實際內容,只能從一些劍術名人或是零星的事蹟上查證。
- 神道流的源頭說法不定,早期是室町時代流傳於香取、鹿島一帶神社之間的劍術流派。
- 陰流的起源則是日本戰國時代開始的應仁之亂前後,由伊勢國人愛洲移香齋所創立的。
- 劍術名人[8]有:
- 除了對人劍術以外,歷史上的武士、劍術家也有其他需要用劍斬物的情況,要斬得好依舊需要修練。
- 試し斬り:為了確認刀的品質而以物品甚至是人體來試斬。
- 即使刀的本身鋒利,要能順利斬過並排的稻草、榻榻米捲或人體依舊依舊需要高超技術。
- 日本曾經有試刀形式的死刑,後來以犯人的遺體來試。
- 能一刀斬斷三具屍體的被稱「三ツ胴」,據說曾經有出現「七ツ胴」的刀。
- 介錯:輔助他人切腹自殺的方式。
- 試し斬り:為了確認刀的品質而以物品甚至是人體來試斬。
- 戰後一度瀕臨失傳,但1950年代開始日本劍術以純粹的體育運動與修身養性留存下來,與其他同樣體育運動化的日本武術並稱為武道。源流自日本劍術的武道主要是以下三類:
- 剣道:雙方穿著專用護具,手持竹刀互相對抗的競技項目,依規則差異可細分為戰前劍道與戰後劍道。
- 戰後劍道由於規則限制與得分方式,其技術與實戰劍術有著極大的差異。
- 現今劍道比賽的有效打擊區只有:頭頂、頭頂兩側[18](前兩者合稱面部)、胴甲兩側、雙手手甲(前四項需用竹刀刃部攻擊得分)、喉嚨(只能用突刺得分且部分比賽禁止),二刀流比賽還可突刺胸口。
- 有效打擊區都是針對有防具防護的部位用以減少運動傷害,所以比賽中會因打擊區的限制造成很多實戰用招式在比賽中會無法得分或是犯規。
- 居合道:抜刀術[19]的套路演練,注重觀賞性的表演項目。
- 除了表演者的「型」是否正確優美之外,表演者的刃筋是否正確[20]也是評分標準之一。
- 一般都是使用模型劍,但也有使用真劍的上級者存在。
- 抜刀道:使用真劍進行試斬的表演項目
大概也是現代少數真的有在拿劍砍東西的運動了,一般以捲成柱狀的榻榻米為試斬對象。- 由於真的需要把東西砍成兩半,所以可說是最注重刃筋的武道。
- 剣道:雙方穿著專用護具,手持竹刀互相對抗的競技項目,依規則差異可細分為戰前劍道與戰後劍道。
招式名 | 簡介 | 備註 |
---|---|---|
中段の構え | 將劍舉至腹部前方,劍尖直指對方眼部[21]。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一,又稱「正眼の構え」、「人の構え」,日本劍術架式基本中的基本。 由於攻守平衡佳,又能輕易地切換成其他架式而有「水の構え」之稱。 但由於把劍尖指向前方,在轉向時很容易碰到障礙物。 |
上段の構え | 將劍高舉過頭,劍尖朝上。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二,依哪隻腳在前可分為左上段和右上段,又稱「天の構え」。
攻擊性非常強的架式, |
下段の構え | 將劍舉至腹部前方,劍尖朝下。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三,又稱「地の構え」、「土の構え」。 和「上段」相對,防禦性強的架式,為了觀察對方的動靜會刻意與對方拉開距離。 比「中段」還要省力省空間,因此在不知是否可以收刀的情況下可以用作警戒順便休息,在室內等狹窄空間要轉向時也可使用。 |
八相の構え | 將劍舉至頭部右側,劍尖朝上。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四,可寫作「八双の構え」,又稱「陰の構え」、「木の構え」。 比起「上段」、「中段」更省力,但又比「下段」靈活的架式,在實戰中非常實用。 代價是會犧牲一些攻守方面的選擇性,不過瑕不掩瑜。 然而在現代劍道中因為場地空間都不像實戰一般有所限制,加上不好使出可判定得分的招式而很少有人使用。 |
脇構え | 右腳向後跨讓左半身朝向對手,將劍舉至右腰附近,劍尖指向後方。 | 日本劍術五大基本架式之五,又稱「陽の構え」、「金の構え」。 適合用於攻擊對手側面或下方的架式,能透過毫無防備的左半身誘導對手進攻並加以反擊,另外也有隱藏刀身長度 比起其他架式不好應對突發狀況,不過覺得情況不對時也能迅速切換成「下段」。 在現代劍道中由於竹刀的長度都有既定的規格,加上後手的優勢不大導致幾乎沒有使用者。 |
霞の構え | 將劍舉至與視線同高,刀刃朝上,劍尖直指對方顏面。 | 次要架式之一,常見於古流劍術。 應該是「逆袈裟」的收招動作,或針對敵人眼部進攻用的架式。 由於看起來很酷炫,又能彰顯刀劍的外型,在ACG中成為了長刀劍士[22]和忍者們的標配。 |
唐竹 | 舉劍從上方垂直向下揮砍,並在腹部附近停止,通常接在「中段」、「上段」之後。 | 日本劍術的基本攻擊之一,依流派差異又有「唐竹割り」、「真っ向」、「真っ向斬り」等不同的稱呼 日本劍術基礎鍛鍊之一的「素振り」就是不斷重複此動作。 拜年劍法的起源劍術之二。 |
袈裟斬り | 由上方斜向向下揮砍,基本上在任何架式之後都能使出。 | 日本劍術的基本攻擊(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左/右袈裟」,或單指由右上方斜向向下揮砍的斬擊。 威力大出招快又很好變招,是拔刀道的基礎招式,進階者甚至能一刀劈斷數綑榻榻米 在現代劍道中雖不算犯規但也無法用來得分 |
逆袈裟 | 由下方斜向向上揮砍,可在「下段」、「脇構え」或「袈裟」之後使用。 | 日本劍術的(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切り上げ」、「左/右逆袈裟」。 有些流派會用這個招式名稱來單指由左上方斜向向下揮砍的斬擊。 屬於不好防禦的劍技,但相對由上往下的斬擊而言威力較弱,刃筋也更難掌握。 在現代劍道中不能用來得分,不小心砍到對手的腳還會被判犯規。 |
水平斬り | 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水平揮砍,可在「脇構え」之後使用。 | 日本劍術的(ry,依流派差異又可稱為「水平/逆水平」、「薙ぎ」、「左/右薙ぎ」、「横一文字」等。 起手動作較大,但攻擊範圍正好覆蓋到「中段」、「上段」的防禦空隙,可用此招彈開對手的劍再用突刺追擊,或預判對手的「唐竹」、「袈裟」來個後發先至 |
逆風 | 轉動手中的劍讓刀刃朝上,像翻平底鍋一樣垂直往上斬擊。 | |
突き | 伸直雙手用劍尖刺擊敵人。 | 日本劍術的(ry,在出招時可以放開一手用單手+斜側身向前突刺來延長攻擊距離,此時又稱為「片手突き」。 於劍道中的得分位置在喉嚨[24],就算正確穿戴護具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因此在中小學甚至部分高中以上的劍道比賽中被列為禁用的招式。 「唐竹」、「左/右袈裟」、「水平/逆水平」、「左/右逆袈裟」、「逆風」加上「突き」就能構成漫畫中的經典招式「九頭龍閃」。 |
刀背打ち | 轉動刀身只用背側劈向對手,表示不殺的意涵 | 時代劇主角常見演出 |
創作作品中的劍技 =
- 由於劍本身在歷史上的實用性,以及多個文化中劍的榮譽、儀式、權威等性質,劍也成為虛構作品中主角們的預設武器。
- 另一方面,主角需要跟敵人公平決鬥、跋山涉水等,攜帶一把劍會比帶著行軍打仗用的長槍重弩會合理得多。
- 對角色劍技的描述也多見於作品中。
- 對劍術的學習與爭奪也可成為作品主題。
- 例如《笑傲江湖》的劇情核心,即是武林豪傑們不擇手段的爭奪武林秘笈辟邪劍譜。
- 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唯快不破
- 創作中經常使用的劍法最高境界,有多種寫法,例如「攻敵之必救」、「以敵人無法反應的速度出招」、「樸素但無法抵禦的強力攻擊」等。
- 或是形容角色已將劍法內化為一種戰鬥哲學,即使手中不是劍或者空手戰鬥,也能發揮跟持劍一樣的實力。
動作遊戲中的劍技系統
- 劍通常被設定為初始武器、攻守與速度最平衡的武器。
- 可以使出連斬、突刺、範圍攻擊等(見下方列表),沒有明顯的長處或短處。
- 比起直接將對手斬成兩半,更常見的是類似棍棒的擊飛效果。
- 有些遊戲中朝向特定角度攻擊來襲的對手武器,即可以架開敵人的攻擊。
- 雙持或裝備盾牌可以進一步強化攻擊或防禦能力。
- 大多數的遊戲靠著搖桿加按鈕操作組合出多種劍技。例如無雙系列。
- VR遊戲則暫時難以實現這點,只能做到基本的劈斬刺擊。
- 在《刀劍神域》劇中的遊戲SAO中,劍技是由系統輔助控制玩家發動連擊,但無法變招且有硬直時間。
- 後來也有玩家自己錄製的劍技,以及在未有系統輔助下使用出劍技的情形。
- 在《刀劍神域》劇中的遊戲SAO中,劍技是由系統輔助控制玩家發動連擊,但無法變招且有硬直時間。
- VR遊戲則暫時難以實現這點,只能做到基本的劈斬刺擊。
運動中常見的「劍技」
運動 | 方式 | 備註 |
---|---|---|
棒球 | 從側邊揮擊,或短打刀背式 | |
高爾夫 | 從側下揮上,身體有收回姿勢 | |
正、反拍皆可 | 羽毛球、桌球能部份比照。 | |
曲棍球 | 與高爾夫有差(打帶跑式) |
ACG中常見的劍技
招式名 | 簡介 | 有名的例子 | 備註 |
---|---|---|---|
前斬 | 短時間顯現不動的子彈/斬擊波 | 洛克人X(傑洛) 忍者龍劍傳 卡比 |
|
連斬 | 前斬的連發(上限三段) | 老派動作遊戲的不成文規定,第三斬通常威力最大 | |
上挑 | 向左(右)斜上 | 某些遊戲中會有將目標向上打飛的效果,以帶入空中連技。有使用者跟著跳起來的亞種 | |
下劈 | 在空中順著重力向下劈砍 | 惡魔獵人(但丁等人的破甲斬) 神劍闖江湖(劍心的 |
|
突刺 | 讓劍身與雙臂盡量保持一條直線刺擊敵人 | 神劍闖江湖(斎藤一的牙突) 惡魔獵人(但丁等人的Stinger) |
速度比斬擊來的快,也有套用於日本劍道的牙突一名。 有高速連續突刺和一邊衝鋒一邊突刺兩個亞種,後者常常帶有擊飛對手的能力 。 |
小打 | 用劍柄攻擊 | 一般作為奇襲使用。 | |
步法 | 以劍道所用的獨有節奏步法衍生出各種分身縮地之類的特殊身法 | 評價劍道資質時有「眼忒臂身」一說,步法排第二位。 正統的中國武術也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肘)的諺語。 | |
空圓斬 | 拿著刀劍前空翻 | 洛克人X系列(傑洛的空中必殺技[25]) 鬼滅之刃(水之呼吸第二型.水車) 神劍闖江湖(劍心的 |
通常用於大範圍攻擊。 |
真空波 | 前斬,但是發出「能飛向遠處」的衝擊 | 刀氣的常見表現方式
| |
超出上限的連斬 | 《洛克人X》系列的TAS影片中,傑洛最常使用的技巧就是利用衝刺取消揮劍動作,靠著前兩段斬擊不會讓Boss進入無敵狀態的設計造成大量傷害,普遍被稱作「回天劍舞」或「零閃」。
按法是斬擊和衝刺交互連打[26]。 | ||
失禮劍 | 背對敵人揮劍 | 復活邪神3 TAS |
同樣源自《洛克人X》系列的TAS影片,當使出「背對敵人使用回天劍舞」的動作時在Niconico動畫上就會出現稱之作「失礼剣」的彈幕,導致台灣很多人都誤以為失禮劍等於回天劍舞,以為「因為很強/砍太快了/在背後砍,所以很失禮」之類的原因所以叫失禮劍,甚至連手遊《X DiVE》上架時營運也有此誤會 事實上真正的原出處就是《復活邪神3》,因為是背後才有攻擊判定非常失禮。 系列最新作品《SaGa Scarlet Grace》則幫失禮劍重新定義為因為在側躺狀態下攻擊所以非常失禮。 |
拜年劍法 | 雙手持劍,像是拿香拜拜一樣斬向敵人 | 巫師3:狂獵 隻狼:暗影雙死 世紀帝國2(雙手劍兵) |
原是《巫師3》點選技能怒氣爆發產生的特殊破防攻擊,雖然傷害大,但是消耗體力和破綻也很大,所以有的人會在發動怒氣爆發之後中途取消,接上輕擊,姿勢很像拿香對著人拜或雙手作揖拜年,所以被人稱為拜年劍法。
由於在《隻狼》中一文字斬的泛用度很高,且姿勢和上者相似,所以也有人稱其為拜年劍法 |
勇者架勢 | - | - | 詳見條目。 |
雙持 | |||
居合 | 以拔刀的動作同時斬擊,斬後立即收刀 通常是一擊必殺的一刀兩斷 |
現實中為拔刀術表演藝術化後的通稱。經各種媒體渲染後轉變為現在一擊必殺的形象,並成為 | |
逆手 | 反手握劍,一般比正手握劍時威力來的大 | 勇者鬥惡龍:達伊的大冒險(阿邦式快速劍) | 常見於短刀、匕首做隱蔽刺殺,或氣力不足的婦孺配合重力使用 一般情況反手握只是徒然降低距離與靈活度 |
順道一提,在米夏爾·亨特所著之劍術秘笈《Ein new Kůnstliches Fechtbuch im Rappier》中便有一招是使用手槍攻擊持劍的對手,下面的附註是這麼說的: 「由於現在的決鬥中武器是不平等的,所以作者建議他的領主薩克森公爵克里斯蒂安二世在決鬥中選擇火槍當副武器。」 後來這招被B站UP主「黑溪伯勞」下了一個更精確的附註:「大人, | |||
乱れ雪月花 | 特色是依序有雪(冰雪)→月(明月)→花(花瓣)華麗特效的三段式攻擊 | Sa·Ga系列 | 常見於SQUARE遊戲的劍技,最早出自《Romancing SaGa 2》,此後在系列作都會有相關技能。 |
迴旋斬 | 一邊旋轉自身一邊揮劍,以自身為中心使出大範圍斬擊 | 薩爾達傳說系列(林克) | 魔獸爭霸/世界的名稱為「旋風斬/劍刃風暴」 《暗黑破壞神Ⅱ》起野蠻人的招牌技能,可適用於所有拿得起的武器而不只侷限在刀劍類 實際運用上並不會增加很多力道,除非是配合走位繞到對方死角或是八卦刀那種本來就以轉動為主的刀法,否則只是將自己的後背加上不穩的下盤一起送給對方 面對多方向敵人,看好路徑再揮劍也會比原地打轉有效率 跑到草叢中用來割草的效率更高。 |
旋轉斬 | 直接轉動刀劍,使其像鋸刀一樣削敵 | 機動戰士鋼彈F91(鋼彈F91)
∀鋼彈 星際大戰系列(格里維斯) |
∀鋼彈的用法原本並非斬擊而是瞬間移動,但後來在GVG 格里維斯能夠利用生體改造的機械臂四持光劍 |
不需握住劍而能夠令劍自由飛行轉向,並能迅速回鞘,也有作為滑板一樣踩在上面可以搭乘飛行的衍伸表現 | 自《蜀山劍俠傳》開始的仙俠系故事 星際大戰 |
嚴格來說比起劍技更像是法術,在講究聲光特效的早期電視劇中常以吊鋼絲的方式拍攝再以後製特效修飾 。 絕地或西斯也會使用將光劍擲出再用原力控制方向攻擊敵人的招式。 | |
意念斬 | 以精神力而非實體刀劍將對手擊倒 | 刃牙道(宮本武藏) | 通常是高段劍客以精神力輕鬆制服武藝未純熟者;也有劍客在意念之中對決的描寫。 |
縮地 | 瞬間來到對手面前突擊 | 神劍闖江湖(瀨田宗次郎) Fate系列(沖田總司) |
將步伐與攻擊動作統合,直線朝敵突擊的技術,作品中可能會有類似瞬間移動的表現。 |
雙人或多人的合體技/劍法/劍陣 | 二位以上劍士進行有默契的攻防 | 神鵰俠侶 笑傲江湖 |
多位使用者彼此掩護、分進合擊以對抗強大敵人,通常有心意相通則威力更強的設定。 |
與劍技有關的諺語
諺語 | 出處 | 意涵/
衍生義 |
備註 |
---|---|---|---|
助太刀 | 日本 | 決鬥時的幫手 援護攻擊 |
以劍技為主題的作品
- 只要是以中世紀為背景的故事都一定會有用劍的成分,本段主要介紹以劍技為賣點的作品。
動畫
名稱 | 原文 | 備註 |
---|---|---|
少女革命 | 少女革命ウテナ |
電影(武俠片、チャンバラ映画、Swashbuckler Film)
名稱 | 原文 | 備註 |
---|---|---|
座頭市系列 | 座頭市 | |
鐵鷹戰士 | Blind Fury | |
傭兵傳奇 | Alatriste | 2006年西班牙史詩戰爭電影,以傭兵迪亞哥的視角講述西班牙帝國的末日,以及主角的愛恨情仇。 劍術指導和1998年電影《蒙面俠蘇洛》是同一位,但不同的是本片是以史實歐洲劍術為範疇。 |
漫畫
名稱 | 原文 | 作者 | 備註 |
---|---|---|---|
獵魔戰記 | クレイモア | 八木教廣 | |
神劍闖江湖 | るろうに剣心 | 和月伸宏 | 自1994年起在少年JUMP上連載,以幕末至明治初期的日本為時代背景的少年漫畫 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招式,如「牙突」、「九頭龍閃」等,對後進影響深遠 少數被真人化後 |
鬼滅之刃 | 鬼滅の刃 | 吾峠呼世晴 | |
武裝少女Machiavellianism | 武装少女マキャヴェリズム | 原作:黒神遊夜 作畫:神崎かるな |
小說
名稱 | 原文 | 備註 |
---|---|---|
蒙面俠蘇洛 | The Mask of Zorro | 1919年出版的小說,主角以蒙面現身、平時以貴公子形象接觸案情的設定被歸類為西式超級英雄作品的前身。 原作與各改編作品皆是以西式擊劍劍術為範疇。 動畫《史瑞克》系列中的鞋貓劍客就是致敬蘇洛[27]。 |
遊戲
名稱 | 原文 | 說明 |
---|---|---|
騎士精神:中世紀戰爭 | Chivalry: Medieval Warfare | 中世歐洲背景的大亂鬥,以全真人大戰場 |
榮耀戰魂 | For Honor | 主打異文化戰士格鬥,簡單來說就是滿足西歐騎士 v.s 日本武士的 算是把段位系統發揚光大的格鬥遊戲,只要架式和對面一致就能防禦對手的攻擊。 |
天國降臨:救贖 | 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 完全沒有奇幻要素的中世紀動作冒險遊戲。 武器非常多樣,長短劍馬刀斧頭釘頭錘應有盡有,只可惜長桿武器必須要用撿的。 戰鬥系統獨特,只可惜大師反擊太強勢導致高段對決常常枯燥;同時AI平衡頗具問題,需要非官方模組補足[29]。 |
雷擊劍鬥 | Mordhau | 同屬中世紀大亂鬥,由愛好騎士精神的玩家們組成的工作室出品。 遊戲支援32 vs 32的大型混戰,導致與其學會劍技不如學會怎麼抱團圍毆...... |
地獄劍擊 | Hellish Quart | 以中世紀晚期中~東歐為背景的劍鬥遊戲,採無血條的一擊勝負規則。 主打擬真且各有特色的劍技,包括波蘭、哥薩克的馬刀、德意志的長劍、刺劍與闊劍等。 |
侍魂系列 | サムライスピリッツ | 日本江戶時代背景,為遊戲界第一款全主角均使用刀劍或武器的格鬥遊戲,且包括有較細密的鍔迫、空手奪白刃等技能設定 |
月華劍士系列 | 幕末浪漫 月華の剣士 | 上者同公司的姊妹作,背景改為日本幕末,系統上主要差異在於沒有武器會脫手的設定 |
鬥神傳系列 | 闘神伝 | 第一款3D刀劍格鬥遊戲,一開始只有傳統冷兵器角色 |
劍魂系列 | ソウルキャリバー | 最著名的3D刀劍格鬥遊戲,背景橫跨中世紀與航海時代 |
日本武士 | ブシドーブレード | 仿真日式3D刀劍格鬥,角色有分兩大流派和可選用的武器種類差異,不過有的角色手持槍械 遊戲難度非常高,可參見鬼畜ゲー中的簡介 |
天華百劍 -斬- | 天華百剣 -斬- |
參見
備註
- ↑ 世界各地文化中只有中原文化有明顯的刀/劍之分,其他地區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頂多註明單雙刃
- ↑ 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
- ↑ 正確寫法為「End Him Quickly(快速解決對手)」
- ↑ 因為長劍普遍重達一公斤以上,即使是複合材質練習劍也將近1公斤重,像是上文中史實歐洲武術所提到的Federschwert多約1.4-1.6公斤重,若未佩戴訓練用的護具,被擊中會有骨折或內出血的風險
- ↑ 與中文的兵法意指作戰策略或軍事戰略不同,日文的兵法是指兵器用法,所以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兵法家包含槍兵法、弓道兵法、鐵砲兵法等各式兵器的兵法家,且因為戰國時代對於綜合性武藝的需求高,所以多數的兵法流派在教習內容上其實都是綜合性傳授,就算是劍術流派一樣會教導體術、弓術、槍術等內容
- ↑ 這與日本流派的傳承文化有關,不忌諱中途離派、帶藝投師或是周遊各派交換技藝,因此技藝傳承上也不斷的在變,所以下方諸多劍術名人不少都曾學習過多派技藝。且當受藝者獲得流派授予的免許皆傳資格後就能自行獨立開宗立派,可用原流派名當作分家來傳承,亦可用其他名稱成為新式流派,當然也不乏到處學藝後自行創立的流派
- ↑ 許多流派又用回一般的太刀或打刀
- ↑ 指曾學習相關劍法,不一定是宗師級人物
- ↑ 移至: 9.0 9.1 9.2 9.3 幕末四大人斬之一
- ↑ 例如:近藤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齋藤一…等等
- ↑ 居合道的始祖
- ↑ 維新三傑之一,明治維新後改名為木戶孝允
- ↑ 《神劍闖江湖》主角緋村劍心的原型人物
- ↑ 《神劍闖江湖》的反派鵜堂刃衛所使用的流派,最著名的是類似瞬間催眠術的「心之一方」
- ↑ 赤穗四十七浪士中最著名的劍豪,堀内流始祖堀内源太左衛門正春的高徒
- ↑ 這方面最知名的是幕末志士武市瑞山,完成了前無古人的三文字切。
- ↑ 有名的例子如新選組山南敬助選擇與其關係密切的沖田總司為介錯人;也有失敗的案例如三島由紀夫的介錯人技術不精,多次未成功的斬擊反而徒增痛苦。
- ↑ 可打擊範圍在額頭以上的區域
- ↑ 探討如何快速拔刀進入戰鬥狀態,或反制敵人偷襲的技術
- ↑ 發力方向與刀刃方向是否一致,若刃筋正確會發出「咻」一聲的破空音。
- ↑ 依流派差異,劍尖所指的部位有可能不同
- ↑ 如《最終幻想7》的賽菲羅斯,Fate系列的佐佐木小次郎
- ↑ 示現流主要是以「上段」或「八相」為基本架式,配合強力的「袈裟」以攻代守用力量與速度擊潰對手,然而「袈裟」在目前劍道比賽無法得分…
- ↑ 原本還有胸口部位,但這對於使用「上段」的人來說非常不利(有效擊中可直接取得一本),因此後來取消,只有二刀流劍道比試還保留此判定
- ↑ 順帶一提,傑洛在《洛克人X4》的空圓斬常常被誤稱為「空圓舞」,但空圓舞實際上指的是二段跳,持劍翻滾這個攻擊動作的名稱叫做「空圓斬」。
- ↑ 不過X5若是打倒爆風天馬後就無法使用衝刺取消(因為衝刺中按下攻擊會使出相對應特技),所以100%影片會把該王放到打最終Boss前才打,此時改使用下蹲取消
- ↑ 配音員也是曾經扮演過1998年電影版蘇洛的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 ↑ 法國作為騎士文化的發祥地,現在想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 ↑ 原版路人的戰鬥AI往往被設得太強,導致路邊的農夫都會用大師反擊的詭異狀況。